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經典

端午節4.36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經典,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作文經典

端午節作文經典1

中國有很多節日,在衆多的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因爲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糉子,還能看到激動人心的龍舟賽。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戶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中國人的習俗。各種各樣的糉子,形狀多多。有像元寶一樣的,這種糉子代表恭喜發財。有的像動物一樣的糉子,特別好看。糉子還有不同的味道,有甜的、鹹的、辣的、牛肉的、水果的,但我還是愛吃我家包的棗子枸杞糉子,因爲我家的糉子是奶奶親手給我包的,有一種特殊的香甜,而且樣子大不一,形狀也不同。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活動-------龍舟賽。寧夏的龍舟賽每年在不同的地方都有,離我家最近的`就是北塔湖龍舟賽。在微風盪漾的湖面上,有七八條龍舟,每條龍舟上有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個人坐在龍舟前面敲鼓。衆人齊喊“一、二 、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比,岸邊圍觀的人們頂着炎熱的太陽,還依然伸着脖子,踮着腳尖目不轉睛的看着賽龍舟。再看湖中的幾條龍舟早已賽的你死我活。每一條龍舟都奮力向前,都想得第一。好多人都紛紛拿出照相機拍下這壯觀的畫面,生怕再也看不到這麼令人難忘的場面。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時肚子也想家了咕咕在叫。我只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令人難忘而又激動人心的端午龍舟賽。

龍舟賽明年再見吧!

端午節作文經典2

今天是週六,我們去姥姥家玩,正趕上姥姥包糉子,我便自告奮勇報名跟着姥姥學包糉子。姥姥包糉子可真有套本領、手藝,只見她用手把糉葉卷好,用湯匙在盆子裏挖些糯米倒進糉葉桐裏,然後用桑皮、線將糉子纏緊,讓後放進鍋裏,姥姥抱的糉子可真好看,有三角形的、菱形的,還有用簸籮葉包成的橢圓形的……各式各樣,有趣極。

我看着姥姥那熟練而輕鬆的'樣子,禁不住誘惑,我也學着姥姥的樣子依樣畫葫蘆,哎呀,只顧看姥姥怎樣包,自己一不留神,糯米稀粒啪嗒落到地上,我又小心的重新挖一勺糯米,小心翼翼的放進糉葉裏,模仿者姥姥的樣子用線繩將它纏緊……姥姥一邊包糉子一邊問我:“小杰,你知道爲什麼要包糉子嗎?”“嗨!不就是爲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嗎?”姥姥又提醒我說:“屈原跳江自殺後,江邊人們就拿些饅頭、窩頭之類的東西扔進江裏讓魚兒、蝦兒吃飯吃米,別咬屈原。”姥姥又問:“那屈原是幾月幾日投江的?”我不加思索的回答:“當然是五月初五,又叫端午節。”姥姥滿意的點點頭說:“小杰長大,還真學不少知識來”。我聽姥姥的話,信心十足,又大膽的學着包幾個,儘管沒姥姥包的精緻,可總算會包。

吃晚飯的時候我搶先坐下,一口氣吃三四個糉子,我覺得這次的糉子比哪一次也好吃,以前只知道每年的端午節前後,經常從姥姥家帶回糉子來吃,可從沒親子學過、實踐過、嘗試過,今天我即學到手藝又顯露才能。

端午節作文經典3

五月初五是我們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相傳,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不願看到自己祖國被侵略,但又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以後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包糉子、喝雄黃酒、賽龍舟的風俗以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在我們家的門上插了艾枝,並說這樣做是爲了驅蟲、避邪,保安康。媽媽還做了一鍋熱騰騰的煮雞蛋、大蒜和清香撲鼻的糉子。我早已饞得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想品嚐啦!據說吃這些可以避五毒防瘟疫有益健康呢!我和弟弟也佩戴上了香包和五彩線。我不解地問媽媽:“爲什麼要戴這些東西呢?”媽媽解釋說:“這意味着祝福孩子逢凶化吉、長命百歲!”

端午節的重要活動有賽龍舟、踩高蹺……我們在課文《傳統佳節》裏,學過一句話“五月初五端午節,舞起龍燈踩高蹺”,這些活動都是非常熱鬧的。很可惜我們這裏沒有,真想再過端午節的時候,去別的.地方觀看賽龍舟啊!

每當我們熱熱鬧鬧地過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時,不要忘記緬懷偉大詩人――屈原,因爲他的愛國,纔有了這個節日!

端午節作文經典4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很有學問,一直在楚王身邊當官。在屈原的執着支持下,楚國日益強大和富裕。但是好景不長,無能的君主聽了子蘭等人的讒言,把屈原流放到邊疆做苦力。

屈原在流放期間,聽說土地和首都被敵軍佔領,到處都是戰爭,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很傷心,寫了首《離騷》,然後獨自來到汨羅江,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河裏。聽到這個消息後,人們流着淚划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把糉子包起來扔進河裏,希望魚吃得好,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個不幸的日子是五月初五。

聽完糉子起源,是時候聽聽賽龍舟起源了。

當時的`人都捨不得屈原,就四處看看。沿河到洞庭湖,一點痕跡也沒有。後來人們把竹筏改造成了龍,因爲魚蝦怕龍,所以會四處散開,不去碰屈原的屍體。

在傳統的端午節,孩子們也戴香包。香囊不僅能驅邪,而且做工精緻。有:香藥、雄黃、硃砂等成分。先把這些食材包在絲巾裏,再用五色線縫上,真香。

以上是一些關於傳統端午節的信息。最後祝大家傳統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作文經典5

端午節是爲詩人屈原跳江而來的,話說秦國殺進楚國京都,屈原看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了,便跳入沅江,人們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於是每年五月初五,人們就去講邊丟糉子,爲的是讓魚鮫蝦蟹吃飽,不再吃屈原的遺體。丟糉子,賽龍舟是端午節不可少的主要活動,丟糉子爲的是讓魚鮫蝦蟹吃飽,不再吃屈原的遺體。而賽龍舟則是想把屈原的遺體打撈上岸,這也是一種娛樂活動。

我還記得去年端午節,我和媽媽去市集上買了新鮮的`竹葉,排骨,糯米,大棗等東西,回家以後就幫媽媽包糉子,首先媽媽把糯米淘淨泡好,然後淹排骨,洗大棗,我按照媽媽的吩咐準備好線,等着包糉子。準備工作做完以後,媽媽開始教我包糉子,這可是我第一次包糉子,我可緊張了,害怕自己包不好,不過我很快就弄懂了包糉子的過程,於是動手包起來,花了好長時間,我終於包好一個,跟媽媽的比起來,我的雖然又歪又小,但我還是很高興。

糉子終於包完了,媽媽去煮糉子,我和小夥伴去踢球。一個小時後,我跑回家,一推開門就飄來一股香味,我一看,哇!桌上放着一大盤糉子,我高興的抓起一個,燙得我哇哇叫,媽媽見了,笑着說道:“你這個小饞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纔出鍋的,燙到沒有?”我做了個鬼臉,笑着說:“噢,噢,還是媽媽對我最好!”

端午節作文經典6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名稱不同,但各地方人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插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

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鬚水,插艾枝於門,上山採青,食糉球,制糉,賽龍舟活動。

早晨取龍鬚水——因爲傳說的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擡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喝,祈求一年平安。

插艾葉於門是因爲艾葉能僻邪,這一天插艾葉於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採青是因爲這一天是龍擡頭噴發龍鬚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等放在家裏備用,另者上山採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舒適。

食糉是因爲這一天是五月初五,據說這是爲了懷念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寫了很多愛國詩,可是屈原的'愛國之心沒被國王接納,於是跳河自盡,所以吃糉子時,第人們總愛給孩子們講屈原的故事。

賽龍舟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後組織龍舟。人們用了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經典7

在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爲它充滿了濃濃的愛國之情。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等,是名稱最多的節日。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兩千多年來,每到這一天,大家都要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蒲、飲雄黃、佩香囊……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向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如今,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現在的端午節,人們丟棄了許多迷信風俗,但是弘揚愛祖國的熱情依舊不減。它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

端午節作文經典8

小小的糉子有四個尖尖的角,外面包裹着一層嫩葦葉,就像一個小孩兒穿着一件嫩綠的衣服似的。爲了不讓葉子散開,人們包好糉子後,還在外面纏上一根細線。細細的線,像根腰帶似的,真有趣!

糉子是糯米做的,一粒粒飽滿的、雪白的糯米擠在一起,看上去很誘人。不過,要讓糉子好吃,餡也要好。那餡各種各樣,棗的、肉的、豆沙的……數也數不清。咬上一口,可真香啊!

每到端午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那麼,你知道爲什麼要吃糉子嗎?告訴您吧,這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當時,他看見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了,可楚成王卻無動於衷。他多次直言上諫,可成王不但不聽勸,而且還把他流放在外。他悲痛萬分,寫下了《懷沙》這首詩: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爲類兮。”

五月初五這一天,他悲壯地吟誦這首詩後,投江殉國了。人們怕魚把他的身體吃了,就包了糉子扔進江裏讓魚吃。

後來,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每年端午節,人們都以吃糉子和賽龍舟來悼念屈原。

端午節作文經典9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陰曆五月初五大家都會賽龍舟,吃糉子,很是熱鬧。

說起端午節它還有一段來歷呢!據說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愛國人士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盡力輔助君王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的.屍體,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記得去年端午節的時候,奶奶早早地買來了糉子葉、糉子米、糉子繩,教我包糉子,我包了好半天,也沒有包好,但我永不放棄,終於在奶奶耐心的講解示範下,學會了包糉子,雖然包的不好看,但我也高興的跳了起來。之後,奶奶忙碌着給我們煮糉子,我就焦急的等待着。糉子熟了,香噴噴的,我迫不及待的吃了第一個,又吃第二個要不是肚子容量太小,我還要吃更多呢。吃完糉子,我們一家人又到黃台山公園去玩,也劃劃船,就代表是賽龍舟了,特別好玩。這一天過的真快,我還有點意猶未盡呢。奶奶說:“沒關係,明年的端午節咱們還來玩兒。”於是我開始了我的企盼。

這不,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再過幾天又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啊,端午節,你快點到來吧!

端午節作文經典10

今天我非常高興,我不僅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糉子,還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

一大早我就被一股香味饞醒了,我睜開眼睛使勁吸吸鼻子,是糉子的香味!原來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

我來到餐廳,只見媽媽從廚房裏端出一盤香噴噴的糉子,那三角形的糉子像一座座小小金字塔,擺在盤中,看得我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拆開一條糉子,只見閃亮的米粒,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緊緊圍繞在一起。再掰開糉子,裏面香香的.叉燒肉,黃黃的蛋黃像一朵黃花,鑲鉗在珍珠上,看起來美極了!香氣更是直撲肺腑!我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心裏無比甜美。

媽媽問我:“你知道端午節有什麼來由嗎?”我搖搖頭,媽媽告訴我:包糉子的習慣和我國曆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據說屈原跳江後,人們爲了保護他的身體不被水裏的魚蝦咬傷,就做了好多糉子和雞蛋投到水裏。爲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以後便有了“端午節”,人們還喜歡掛艾葉,希望去邪保平安。於是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葉等成了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

吃着美味的糉子,我彷彿看到了一羣人正在熱火朝天的賽龍舟。各式各樣的龍舟,如箭離弦,你追我趕,在碧綠的河面上來去如飛。一時間,鑼鼓聲、吶喊聲、歡笑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匯成了一首特別振奮人心的歌!

今天我非常高興,我不僅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糉子,還知道了端午節的文化習俗,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充滿敬佩。

端午節作文經典11

“吃糉子,吃糉子嘍!”終於盼到奶奶這清脆甜美的聲音了。我告別了親愛的小夥伴,一個箭步跑回家,筆直地站在奶奶身邊喊道:“報告,我回來了。”媽媽在邊上點着我的鼻子說:“你這速度都快趕上火箭了。”笑聲在院子裏迴盪着。

我特別喜歡吃奶奶包的紅棗糉子,香香的,甜甜的,真是好吃極了。當一層一層的葦葉攤開來,江米的醇香也越來越濃的.撲到鼻子,流進了我心田。看着手裏的糉子,白得透明,鮮得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吃着糉子,不一會兒,糉子就只剩一個角了。“慢慢兒吃,細細兒嚼,聽爺爺給你講講端午節吧。”爺爺蒲扇一搖,故事就開始了:“你知道我們爲什麼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當年的五月五日,楚國被秦國打敗,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端午節就是因此得來。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聽到消息,馬上把船划進茫茫的洞庭湖進行撈救。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我使勁地點頭。是啊!端午節吃糉時不能忘了我們紀念的是一個人,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沒有國,哪有家。沒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哪有豐衣足食的百姓。屈原愛國就像愛自己的家,愛百姓就像愛自己的親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值得世世代代崇尚。

吃着手中香甜的糉子,聽着屈原愛國的感人故事,真是個幸福的時刻呀。

端午節作文經典12

端午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端午節前一天,爸爸媽媽先到市場買了葦葉、糯米、紅棗、豆沙、肉塊等材料,媽媽說要包多種口味的糉子,我一聽,高興地拍起手來。回到家,媽媽把糯米泡上,一切準備就緒,就等第二天包了。

第二天一早,媽媽便在廚房裏忙碌起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先拿起葦葉,捲成漏斗形,往裏面倒入糯米,放兩顆紅棗,然後把剩下的部分圍着漏斗左纏右繞,一個小“紳士”就出來了,要是給它繫上“皮帶”就更帥氣了。我便拿來一根彩繩,繞着糉子纏起來,最後用力地繫好,一個完美的'“紳士”就站在我面前了。媽媽把糉子下鍋了。過了一會兒,一陣清香從廚房飄出來,把我的饞蟲都勾出來了,我急不可耐地拿起一個糉子,剝開葦葉,歡歡喜喜地吃了起來,呵!這個糉子甜滋滋的,讓我回味無窮,不過,享用完以後,我的手也黏糊糊的了。

端午節還有賽龍舟的習俗。電視上正在播放龍舟比賽,看,一排排龍舟如同離弦的箭一樣,你追我趕,江岸上,人山人海,人們不停地歡呼着,吶喊着,真是太精彩了!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難道不喜歡端午節嗎?

端午節作文經典1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臨了,它是用來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秋瑾的。在春秋末期,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投糉子,讓江裏的魚兒不要去吃屈原的屍體。賽龍舟也是因爲要打撈屈原的屍體得來的。

你知道它有什麼風俗嗎?嘿嘿,不知道吧?那就是我來告訴你吧!端午節的風俗有很多。例如:吃糉子、賽龍舟、和雄黃酒。而我,就經常吃糉子。糉子有三角形的,像一個金字塔一樣。

它的種類有很多,例如:肉糉、白糉、紅棗糉、蛋黃糉、豆沙糉……顏色非常的鮮豔,肉糉的糯米是黃澄澄的,看起來十分美味,白糉的糯米顧名思義是白色的,蘸蘸糖,甜滋滋的,讓人回味不絕。

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肉糉了。黏黏的肉糉不時地在嘴裏散發吃一絲絲鹹味鮮美的`肉汁從中溢出,猶如波濤一般在口中翻滾,又好像鞦韆一般在其中搖晃。臘肉更是鮮美,臘肉看起來膩膩的,可以放到嘴裏卻截然不同軟軟的臘肉鮮而不膩,鹹鹹的糉子配上鮮美的臘肉讓人吃了還想吃。

雖然糉子很美味,但也不能多吃,因爲糉子的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所以爲了健康和安全,只要吃一至兩個就夠了,多吃不好哦!每當吃糉子時,總會讓我想起偉大詩人屈原;孝敬父親的曹娥,使我對端午更產生一種特別的情愫。

端午節作文經典1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酒白糧。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概括敘述了端午佳節的習俗。

端午,又叫端陽、端五。端是開始的意思,古代“午”與“五”通用,又以奇數爲陽偶數爲陰,所以有這些名稱,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憂國憂民投汩羅江而死的.楚國詩人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東漢以後這一風俗逐漸向北方傳播。

端午有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項、手腕上。各家要懸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廣東風俗,端午在庭院擺上木盆,裏面浸着艾、菖蒲、鳳仙花、玉蘭花。近午時分,母親叫小孩跳進盆裏,用花草蘸水,灑在小孩頭上、身上,邊灑邊念:“艾蒲洗身,百病消除。”

南方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就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或塗點在耳孔、鼻孔處;兒童們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裏面裝着芳香藥物,以祛五毒。

端午在夏至前後,這時氣溫漸高,需要消滅害蟲和防治疾病。端午節的習俗原先都與驅毒避瘟有關。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多啊!

端午節作文經典15

今天早上,我來到商場裏,看到了我一直很想吃的糉子,咦?今天是什麼節日,於是我急忙跑回到家裏,看到母親在包糉子,我好奇的去問母親,母親回答道:“今天是端午節,是你最喜歡的節日,我聽了不禁笑了起來。”

於是,我便求母親教我學怎樣包糉子,因爲我的嘴饞,我才百般求母親。母親看我這麼有誠意,便說:“糉子要靠你自己來包,我在一旁做,你在一旁學”,儘管今天太陽公公沒有露出笑容,可我還是情不自禁的.跳了起來。說幹就幹,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了糉葉、糯米、花生等物品,回到家中,準備開始包糉子。

首先,我把糉葉、糯米、花生等洗淨攪拌在一起,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然後再看下面有沒有小孔,若有,就裹緊讓那小孔沒有“逃生之路”,做完這一步,接下來是將攪拌好的食材放入“漏斗”裏,裹緊糉葉,用細線紮緊即可。包完後,把糉子放入蒸籠裏,大約要蒸一個小時左右。

叮!時間剛剛好,我把糉子從蒸籠裏拿出來,嚐了一口,啊!真是人間美味哪!

這次包糉子,讓我懂得了什麼事都不能光靠父母,更讓我懂得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