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8篇(熱)

端午節1.54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的作文8篇(熱)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今日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糉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在咱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咱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糉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糉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咱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着做。

糉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咱們包的糉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日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糉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說:今日的糉子大賽,馨予獲勝了,咱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糉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端午節就快到了,我來到奶奶家。爺爺奶奶都忙開了,整天忙裏忙外,也不知道他們累不累。

爺爺在收集五端,五端是哪幾樣東西呢?它們是:艾草、菖蒲、龍船花、石榴花、蒜花。爺爺不到一天就採購到了。啊,讓我找十天半個月也找不到,也不是我笨,其實就因爲我沒有見過,所以纔不知道嘛,自然找不到哦。爺爺說要休息一下。奶奶也出去了,回來的時候,帶回了糉葉、肉、蠶豆、糯米。我猜奶奶是包我的最愛——肉糉子。我神不知鬼不覺,突然蹦了出來,把奶奶嚇了一跳。奶奶把肉放進醬油裏,然後又把蠶豆弄成了豆瓣兒。奶奶終於開始包糉子了,太有趣了,我目不轉睛地觀察着。糉子包好了,奶奶把糉子放進鍋裏,不一會兒就好了,我吃了好幾個糉子,令我回味無窮。我還要吃,奶奶不許我吃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走出去了。出去的時候。無意發現爺爺在插五端,我說:“爺爺,你插這個叫無端的東西,要幹什麼呀?”爺爺說:“不幹什麼,聽說這個可以避鬼神呢?”父親笑了起來:“你別亂說話了,不要讓她笑掉大門牙。”“爺爺,原來你是騙我的`,我不理你了。”我無話可說。“誰說的,這是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爺爺生氣了。父親把我拉進房間裏,說:“你別和爺爺吵了,其實那就是驅趕小蟲用的啦!”我就像有那麼一點沒變了,慢吞吞地說:“哦!”

第二天早晨奶奶給我戴五色線,我說:“難看死了,像什麼東西呀?”奶奶說:“別亂說,這是長命縷,能保你長命百歲的。”我啞口無言。快到學校了,我偷偷把它放進衣袖裏,到班級了,我看見大家都戴着五色線,於是把它拉了出來,看看誰的美。

原來端午節有這麼多的風俗,我才知道呢。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說到端午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賽龍舟,懸艾葉,聞香囊,包糉子,忙碌而又開心!

其實關於端午節的來歷,現在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說;惡月惡日驅闢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傳說屈原投江後,漁民們划着漁船去打撈他的屍體,後來慢慢演變爲今天的賽龍舟。屈原投江後,當地的村民爲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啃食,就把糯米投入江中,但多被蛟龍所食,後來屈原託夢給村民,經過屈原的提醒,村民們才把糯米用葉子包起來,再用綵線纏繞,形成了糉子的最初形態。

過端午節,人們喜歡將艾葉掛於門上或用綵線綁在手腳上,意爲驅邪辟邪。人們在這一天還會吃糉子,賽龍舟,紀念屈原投江。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的節目。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米,因水中含鹼,用茭白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我們祖國各地的人們,用他們不同的方式和習俗,共同慶祝着這個傳統的節日。“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濃濃的`糉香,濃濃的親情,濃濃的歡聲笑語……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雨清新了六月,當童歡,大學聯考相繼告別。糉香飄情的端午節來臨了。

還是孩子的時候,那時國家實行計劃經濟。但在端午這天,父母等長輩也會盡力把紀念屈原的糉香與愛,集中施放在米香之中,當糯糯之口沾着紅豆與白糖,那滿口的幸福總能見到母親眼角魚尾的微笑。母親包的小腳糉有模有樣,碧綠的糉葉在她的手中更疊,浸胖的米粒乖乖聽話,三繞捆紮,一雙雙活潑可愛米糉腳就擠成一團,疊成羅漢。

當煮糉的鍋冒出沸騰的汽,糉香特有的`味清清飄散,屋裏屋外,城中村的村道上,運河邊就會聚集孩子們追逐的影子,而手中嘴邊和議論,都是端午糉子香,味好甜,屈原先,是詩仙,吃了糉子學詩填。孩子們比劃着糉子的形狀,誇着各自母親長輩們的手藝。胸前搖晃的蛋袋舞步起彩,她們時不時停下,小心翼翼拿着小耳扒,掏一口墜在胸口蛋袋裏的蛋,眯上雙眼等得那油香入化神仙生翅膀。那個年代,那個童年,母親包的糉子要比屈原的詩美,更關健是有“糉”幸福溫飽的難得。

歲月如歌,日子慢慢變遷。當我工作上了鐵路,那有名的浙江嘉興肉棕,第一次吃過以後,就直呼世上還有這頓美味。幾十年後,每到端午,各地的糉香,端午文化也就興方未艾。

年復一年端午糉香,情繫母親的心靈手巧。說真的,母親文化只有經過解放後的掃盲班,但母親記憶挺好,知理識事。和沉默的父親把我們兄妹四人養大。其生活的艱辛是我們這代人值感恩和欽佩的。年復一年的端午,年復一年的母愛,把糉香情繫兒女。

今天,雨多情,風傳遞,母親的糉子在繼承中傳遞,她來至一個敬老愛幼的家庭系族,來至一個國家民族的傳統。

端午,屈原詩歌。我則請安母親,點燃一支香,“糉”情到永遠!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有趣的端午節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這一天,每家每戶門前要掛艾葉,吃糉子,賽龍舟……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大早,奶奶就給我包糉子,有紅棗的、有赤豆的、還有肉的……我看見奶奶先拿出兩條浸泡很久的蘆葦葉,把蘆葦葉捲成漏斗狀,盛幾勺浸泡過的糯米倒在裏面,之後再放肉、或赤豆或紅棗,再放些米在上面,把蘆葦葉摺疊,封起上面的喇叭口,最後用細線把糉子五花大綁的捆起來,結結實實。

沒過多久,水池上一個大盆裏放着一個個東倒西斜的大糉子,放在鍋裏煮,不一會廚房裏飄出了陣陣的`清香,我的口水漸漸流了下來,就不由自主的大聲說道:“爺爺,快給我吃個糉子!”爺爺遞給我一個熱糉子,我咬了一口,黏黏的、滋潤滑口,是紅棗的,感覺太好吃了,我希望自己也會做,我真是快樂極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五月五,就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此時龍船下水喜洋洋。”這就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就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頸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包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此時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的早上,人們起得十分早,人們去草地上收集露水,人們相傳用露水洗臉能夠讓皮膚變白。中午,全家人聚在一齊,在院子裏邊曬太陽邊吃糉子。

賽龍舟、吃糉子就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賽龍舟就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就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中國曆來是個傳統國家,節日也特別的多,這不,端午即將來臨,媽媽教我哼起了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接着媽媽不經不漫地給我講起了故事:相傳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看到全城的百姓生活艱鉅,於是,向楚王提出了富國富民之計,楚王偏信奸臣的話,沒有采納屈原的'意見,反而將他貶爲流放,爲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爲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抱着一塊石頭,含恨跳入了滾滾流淌的汩羅江,楚國的老百姓知道後,每逢這一天都會把帶着濃濃艾香的糉子投入汩羅江,讓那些江裏的大魚不要去吃屈原的屍骨,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以吃糉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一直流傳到今天。帶着對屈原的思念,我似乎聞到了淡淡的艾香糉子,讓人垂涎欲滴,就像對屈原愛國愛民的精神佩服得五體投地。

端午除了吃糉子,另外還有很多的習俗,例如掛香包、抹雄黃酒、系紅繩等等用來避邪的民間風俗。雖然我對媽媽教我的知識,瞭解不是很多,但是,端午的傳統文化已經薰陶了我,深深印入了我的腦海。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傳統文化數不勝數,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我要介紹的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許多人都知道,有吃糉子,賽龍舟等等,但是端午節的由來,你們知道嗎。

要說端午節,我們就要從一個偉大的人物屈原說起。屈原是我國古代楚國的一位大夫,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當時深受楚王的信任。

後來,楚國逐漸衰落,又受到強大的秦國的侵犯,人民生活非常的艱難,國家有隨時被滅的危險。屈原非常焦慮,不斷向楚王獻計、獻策,希望楚王能夠接納自己建議,實現楚國的強大,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但是,屈原建議威脅到了一些楚國官員和貴族的利益,他們就排擠屈原;而昏庸的楚王不但沒有接受屈原的建議,反而逐漸疏遠屈原,直至到後來將屈原趕出了朝廷。屈原日夜憂國憂民,但是,他的理想確始終無法實現,無奈之下,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屈原懷着悲憤的心情投進了汨羅江自盡了。

楚國人民聽的屈原投江自盡的消息都很悲痛,他們爲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江中的怪物和魚蝦吃掉,就用糯米做成了糉子撒在江中,想以此封住怪物和魚蝦的嘴,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吃掉。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這種習俗保留了下來,只是把從像江裏撒糉子改爲吃糉子,久而久之,這種習俗就被保留了下來。

中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端午節只是其中的一個傳統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