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熱門】端午節作文集錦8篇

作文9.39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端午節作文集錦8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將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的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爲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划龍舟、包糉子。

賽龍舟的場面很熱鬧,河岸邊被擠的水泄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

包糉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的時候很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的.哦!

端午節,人們還要把房子打掃乾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河裏,是將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作文 篇2

端午節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糉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是賽龍舟。這時,媽媽對我說:“你知道賽龍舟、吃糉子的來歷嗎?”我說:“知道呀!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 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說:“你們知道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倒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起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端午節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臨了,我興奮極了,因爲端午節可以吃上媽媽包的糉子,還可以看划龍舟,看!江邊彩旗飄揚,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真是熱鬧極了!

忽然,媽媽走到我身邊,撫摸着我的'頭,輕輕地對我說:“女兒,明天是什麼節呀?你猜猜看。”我左思右想,噢“噢!是父親節!”我頓時想起來,禁不住叫起來,“那你準備了什麼給爸爸呀?”我脫口而出:“當然是做幾道菜啦!”媽媽半信半疑地問:“你能行嗎?”“行!保準符合你胃口。”我信心滿滿地說。

七點左右,我戀戀不捨地回家了,做了不少好吃的,有荷包蛋、清蒸魚、冰山豆腐……真是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咚咚”一陣敲門聲傳進我耳邊來,我打開門一看,原來是爸爸!“爸爸,這邊請。”我叫道,爸爸走過來,拿起筷子夾了一點兒菜,說道:“今天的菜味道怎麼不一樣?”“怎麼?不好吃嗎?”我問,“不是,非常好吃!”爸爸說“開飯吧!”我大聲地說,隨後,我們便開飯了……

那一晚,我看到了父親的笑容,他的笑容是那麼的慈祥,那麼的溫馨,我想在這對父親說:“爸爸,節日快樂!”

端午節作文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個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

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一粒粒小小的糯米,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等,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端午節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

端午節作文 篇5

中國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風俗,中國人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這裏有着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爲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之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且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風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將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中國各地有很多風俗。每到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風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鍾馗與一個離奇傳聞有關,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鍾馗,醒後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醜陋,以爲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爲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很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作文 篇6

哦,馬欄的端午節。

河在河東。

山茸茸的綠色,青翠欲滴的感覺,驅散了一春的寒意。

在馬欄,這個渭北的山區小鎮,只有到了端午節前後,山才真正的充滿了綠意,人們感覺到夏天來了。

那年的五月,對我來說,有着特別的感覺。

因爲來到了這個難忘的大山,來到了人生的第二故鄉,認識了常年生活在大山裏的人們。

馬欄地處渭北高原西北偏西,屬陝西甘肅交界。

有個地方叫轉角。說是鎮,其實也就一個普通的山村。只是一條路通向甘肅地界,一條路通向旬邑縣城,一條路彎彎曲曲的走向了銅川。

轉角地處偏僻山野,卻有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因此,從山外分來的大學生們在來到這個山村後,都對這裏的山山水水充滿了詩意的想象和美好的嚮往。

也就是那年,多年以前的七月,我帶着行李鋪蓋,傻乎乎地來到了這個叫着轉角的地方。

那些年,學生就象一塊磚瓦一樣,分配到哪裏,就去哪裏。我們一同分來的學生也就十八個人。一下車,有的人懵了,這麼大的山啊!

那時候,風華正茂的我們,對這個山村一樣充滿了美好的希冀。

來到轉角,單位熱情的招待和安排,使我們這些新來的學生很快融入了這個地方的生活。

天,格外的藍,山色蒼茫。

雲彩,懸掛在不遠的山上。

山區的寧靜讓我們感到了深深的孤獨和無助。特別是到了夜晚,窗外掠過的鳥鳴,讓你在空曠的山間感到特別的清脆,聲音若緩緩的音符在靜夜裏走得是那麼的舒緩和悠揚。

很快,在工作和休息的交替中,半年過去了。

轉眼,山慢慢的變綠了。山鳥開始了歌唱,遠方山上的白樺林吐出了絲絲新芽,桃花的芬芳飄蕩在這寂靜的山谷。

跨過一個年頭,我們新學生也變成了一個成熟的工作人員了。青春依舊,只是在歲月的年輪上,讓我們的稚嫩已經消失殆盡。

靜靜的馬欄河,在山谷間流淌,繞過了一條條山谷。也流走了我們的青蔥歲月,流走了我們的的夢想和天真。

靜靜的馬欄河,在靜靜的流淌,在靜靜的流淌。

山綠了,又一個季節更替。習慣了晚夏的來臨,也習慣了這裏的靜寂。

但最難忘的,還是那個五月,那個端午節。

那年,山剛剛吐出新綠,茸茸的,淡淡的。加班一個晚上後,我的胃病發作了,漲漲的疼。吃不下飯,人渾身無力,匱乏。若山間冬季的野鳥,顯得慼慼而無助。同事把我送到了場部的醫院,哪裏的醫生說,這是老胃病犯了,需要治療。

夜晚的醫院,只有幾個窗戶亮着。盯着慢慢流動的點滴液體,心裏是苦苦的孤單。

一天一天,伴着陽光的變化,我在這個山村的醫院度過了十天。大夫說,恢復的不錯,快出院了,也要過端午節了。

我聽說到端午了,我的心裏突然升起一絲淡淡的鄉愁。

家在遠方,家在山外那遙遠的山村。

一絲淚花從眼簾悄悄劃過。來這裏幾年了,這個端午節,卻趟在這裏。

門開了,來的的是單位同事和他的家屬。我認識的'一位老阿姨。她說,這裏水土硬,腸胃不好要特別注意。以後食堂飯不好了,到姨家裏來吃,別吃壞了。她拿出一個小香包,那種紫色裏透出一絲新綠,紅色的絲線繞過懸掛的葡萄糖液體瓶,吊在空中,隨着空氣的流動,微微的飄曳着。

門框上,插上了一撮發着新綠的艾草。

一絲清香撲鼻而來。

又是幾天過去了。場部的老幹部們都來看望我這個來這裏不久的小夥子。病房裏的香包也掛起了一簇簇,散發出濃濃的香氣來,我在夢裏也是滿滿的傾向撲鼻,滿滿的笑意。

糉子是節日的象徵,臨近出院的當天,陽光格外的明亮。天空瓦藍瓦藍的,沒有一絲兒雲彩。家屬院裏老幹部給我送來了香甜的糉子。

按照關中的習俗,糉子只有包棗的和純糯米的。含棗的,一咬,透心的甜。糯米的,特別的黏糊。粘得你想放都放不下,粘得人忘不了這個濃濃的端午。

吃着他們送來的糉子,聽着他們真心的問候,看着他們真切的眼神,我感受到了山裏人的淳樸和真誠。

多少年過去了,我也離開了那個遙遠的地方。但每到端午節,我都會記起那年那月的端午節。

我知道,在我的記憶裏,轉角已經成爲揮之不去的鄉戀。不是因爲美麗的山花和流淌的河流,也不是那飄蕩在山巒的彩雲和佈滿山谷的白樺林,而是那個節日,那個端午。

端午節作文 篇7

昨天,我看見媽媽在菜場買來了糉葉,才懂得原來端午節快要到了。這讓我想起了去年端午節的一件趣事。

去年的端午節前一天,老師就給我們講了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懂得人們以糉子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到了端午節那天,媽媽給我兩個糉子,叫我快點吃了,而她自身去外婆家了。這時,我突發奇想,拿着糉子急急忙忙來到村旁小溪邊,把糉子一個一個投進了溪水中。我想:我即使現在到不了汨羅江,但是我把糉子投進小溪裏,這溪水流啊流,可能會流進汨羅江的,這樣就能去喂那裏的魚、龍蝦、蟹,保護屈大夫的身體了。想着想着,我開心地笑了。

不多久媽媽回來了,看見那兩個糉子不見了,就說:“吃了兩個糉子啊,真不錯。”這時,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我做的事情告訴媽媽。媽媽聽了摸着我的頭說:“傻孩子,你可懂得汨羅江在湖南的'東北部,我們這裏的水能流到那裏嗎?”我呆呆地搖了搖頭。媽媽笑着說:“沒關係,我的女兒很有愛心,值得表揚。”

看着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端午節作文 篇8

“糉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柳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伴隨着這首民謠,端午節如期而至。

端午節是爲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節日,當然,也是一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但是,各地的節日習俗卻不大一樣。“曾經滄海難爲水”,我唯獨對家鄉的端午情有獨鍾。

端午的前一天,大人們就準備好糯米,糉子葉以及其他材料,並早早地把糉子葉包好。

包糉子這一環節,好玩,有趣,是小孩們最喜歡的。

首先,把糉子葉拿在手中,慢慢地圍呀,圍呀,繞成一個長柄勺似的形狀。這下,小孩子們可有玩的了。他門用長柄勺似的糉子葉從水盆裏舀一勺水,然後提在空中。葉子裏的水便如根根晶亮的銀線一般,飛流直下,“嘩嘩――”地響。待到水快“乾涸”時,飛流直下的銀線就搖身一變,成了顆顆璀璨的珍珠,滑落在水盆裏,叮咚作響。讓人不由自主地爲此景此聲所陶醉。

然後,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將糯米裝在糉子葉裏。小孩兒們的腦袋總是那麼奇特。他們將糉子葉裏的糯米堆成一座小山,白白的.,如雪一般,那麼可愛,那麼聖潔。有時,他們還會在小山上栽花種草――將小片的樹葉或花瓣貼在上面,讓小山充滿勃勃生機。

最後就該系線了,就是把包好的糉子捆起來。小孩們捆好後,可不會乖乖地讓糉子得到一份安寧。他們會把糉子系在手腕上,當作溜溜球來玩――丟出去,收回來。可是,他們只能丟出去,卻很難收回來。

端午節的早上,小孩們幾乎都是被四溢的糉香所喚醒。來到餐桌邊,他們就會看到碗裏坐着一個糉子,白白的,嫩嫩的,上面還點綴着一些砂糖。早晨的陽光射進來,照在上面,反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讓人看了,不禁垂涎三尺。於是,他們立刻揮去嘴角的口水,拿起筷子,端起飯碗,輕輕地咬一口,細細地嚼一嚼,慢慢地嚥下去,那滋味,比美味佳餚還美味佳餚。

“糉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柳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伴隨這首民謠的餘音,端午節如期而去。但端午的歡樂卻永遠迴盪在我們的心間,永遠,永遠......

標籤:集錦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