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通用(15篇)

端午節2.7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作文通用(15篇)

端午節作文1

端午節可熱鬧了。家家戶戶包糉子。大人買來白糯米給米泡上一晚上。加入醬料和大肉就是好吃的大肉糉。加入紅豆和紅棗,就是香甜的豆沙糉。裹上碧綠的糉葉兒。放在鍋裏煮一晚,我到早上掀開蓋。糉子的味道滿堂香。啊!我最喜歡的豆沙糉出爐了。我咬上了一口真是又香又甜。你喜歡吃哪個呢?我問媽媽糉子代表什麼?媽媽說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啊。

阿姨送我了好多香袋。這味道和普通的`香味不一樣。我聞到了一股藥味,媽媽說這是雄黃粉。可以驅蟲辟邪。端午那天許多村裏都有賽龍舟,好幾艘龍船都在一條寬闊的大河裏停泊着,上面坐着好多划船的選手。只聽一聲令下。選手們齊聲喊着“嘿呦嘿呦”的節奏,所有龍舟一起向前劃去。剎那間鑼鼓聲大作,水面攪起陣陣波瀾。河岸邊的觀衆齊聲吶喊加油!加油!最終,3號龍舟先到達了,大家歡呼聲不斷,看的真帶勁。端午節活動掀起了一陣高潮!

桃兒紅,杏兒黃。糉子香,包五糧。這兒劃舟,那兒劃舟,龍舟下水喜洋洋。撥個糉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

端午節作文2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節日也豐富多彩,有辭舊迎新的春節,有團圓賞月的中秋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可以看到精彩賽龍舟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爲不能實現愛國理想,在五月寫下了一首詩——《懷沙》後在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人們聽到了這個消息,立刻坐船來到江裏打撈屈原的屍體。因此就有了端午節這個節日和划龍舟這個習俗。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但我還是最喜歡看賽龍舟。不瞞你說,其實我叔叔也是划龍舟的一員,他的龍舟隊叫做“神舟八號”。每到五月初五,我叔叔都會叫上我和弟弟去看他賽龍舟。我們來到時,其他人都來了。這時,叔叔隊的隊員關洪淨說:“隊長,這次參賽對手都很強壯,我們賽得過嗎?”“當然賽得過!”叔叔信心滿滿地說。賽龍舟開始了,我和弟弟目不轉睛地盯着“神舟八號”,生怕它輸了。只見“神舟八號”飛快地劃到了終點,奪得了亞軍。雖然只奪得了亞軍,可叔叔依然很高興。

這就是端午節,我愛看賽龍舟,更愛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作文3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看到這詩句,我彷彿是聞到了糉子的香氣。正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傳統的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沉痛的來歷呢: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有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每逢到這一天,可以說是香氣撲滿整個鎮子。家家戶戶都忙得不亦樂乎,都做起糉子來。在這一天,我會到奶奶家裏去吃糉子。

來到奶奶家,香氣就撲面而來。只見有許多種糉葉、糯米、餡料,以及包好的糉子。奶奶嫺熟地包完一個又一個。我也試試看,先拿兩片糉葉,繞着一個頂點旋轉,成一個棱角。接着舀兩勺糯米,放在餡上,再用糯米填滿,呈一個圓錐樣的,最後用繩子一綁牢,就好了。我有模有樣地又包了幾個,放入鍋中,就等它出爐了。經過漫長的等待,對於我這個“吃貨”已經迫不及待了。我小心翼翼地剝開糉葉,細細的品嚐一口,軟軟的、膩膩的',這真是人間美味啊!之後,我又狼吞虎嚥的吃了好幾個,這正是自己動手換來的。

端午是一個美麗而純樸的節日,對於熱愛生活的人們來說,它不僅是紀念,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我期待端午,期待我們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創造一個又一個美麗燦爛的日子。

端午節作文4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屈原不但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還是一位愛楚國的大詩人。他做過許多爲民的事,所以楚國人民都非常愛戴他。楚懷王卻聽了奸臣的話,將屈原削職流放。流放期間,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屈原大怒,來到汨羅江邊,跳了進去,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有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是因爲楚國人民知道屈原投江後,迅速乘着漁船來打撈他的屍體,一直行至洞庭湖,還是沒有看見屈原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投入江中,說是讓水裏的生物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種米團就變成了現在的糉子。楚國人民爲了寄託思念,盪舟江河之上,後來發展成了賽龍舟。

我們家鄉的習俗是吃糉子、插艾葉。太倉的糉子種類很多,有白米糉、蜜棗糉、肉糉、蛋黃糉……不但種類多,形狀也很多。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其中,我最喜歡吃三角形的肉糉和白米糉了。

端午節作文5

一說起端午節,小朋友們就會唱起有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是足踝上,稱爲“長命線”。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龍船花。

每年吃糉子的時候,我總會想起一個傳說。傳說在東漢時上虞有個14歲的女孩兒叫曹娥,與父親在瓜園勞作,她的父親因洗瓜不慎跌入江中,多日不見屍首。曹娥便不分晝夜沿江哭尋,一連17天,都沒有找到父親的屍體。最後她跳進江中,經過五日,江上浮起擁抱着父親屍體的曹娥,她終於以生命找到了父親。後人爲了紀念曹娥的孝行,就在曹娥投江那天即五月五日向江中投放糉子,曹娥殉父的那條江也被重新命名爲曹娥江。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酒灑在兒童的'額頭畫上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端午節作文6

早上,我迷迷糊糊的被一陣清香叫醒,醒來後卻發現今天和往常不太一樣,家裏熱熱鬧鬧的充滿了喜慶。在充滿喜慶的廚房裏還加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怎麼回事?我就隨着誘人的香味來到了廚房。我看到了糯滑可口的糉子。哦,我明白了今天是端午節,所以家裏的人都在大廳裏!我一想到糉子,就口水直流。我拿了一個慢慢的品味。糉子的味道美極了。箬葉散發着清香,咬一口糉子,甜而不膩。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曆的一個傳統節日之-的端午節。每一年的今天,許多人都會包糉子吃,它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不但要吃糉子還要賽龍舟。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盡殉國。

好了,現在講那麼多再看看糉子吧糉子的糉葉,這麼長,還發出淡淡的清香令糉子更加美味一看江米,和平常的米大有不同,這可真是色味俱全呀!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作文7

農曆的五月初五,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在我的家鄉,我們有包糉子的傳統。奶奶一大早從市場上買來蘆葦葉,然後買來糯米。將生糯米倒入鍋裏,再拿來準備好的蘆葦葉,將糯米包裹進蘆葦葉裏。捏成長條形狀,再用繩子綁起來,放進鍋裏,煮熟,一個既暖心又暖胃的糉子就做好了!

儘管太陽照射,也抵擋不住我的腳步。做完糉子之後,我又來到了觀海長廊。來到觀海長廊,只聽見大家吶喊的聲音和漿在水面滑動的聲音。他們在呼喚神明,希望神明能保佑屈原。天邊劃過一道彩霞,似乎他們的願望已經實現。

我回到家裏,翻動着屈原的資料,興奮的'心情涌上心頭:他是一個多麼愛國的人啊!能爲了國家獻出自己的身軀,這種精神多值得我們學習啊!雖然跳江而死,但是他的精神永遠流傳在我們身邊。

夜晚,似乎平靜了不少。但是那糉葉的飄香和劃過龍舟的水面,都還留在人們的心裏。

原來,端午節可以過得這麼精彩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自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最早是爲了祭奠含恨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經歷多少春秋冬夏,風吹雨打,端午節在許多古節日中保留了下來。它流傳的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華夏民族的一種精神。

端午節作文8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你猜猜這是我們的哪一個傳統節日?那當然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比如:划龍舟、包糉子,用各種方式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糉子。一大早,我就像條小尾巴似的跟着媽媽身後學習包糉子。媽媽先把材料拿出來:有白花花的糯米,有綠油油的糉葉,還有像一條條辮子似的糉繩。材料準備好了,我們可以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示範給我看。首先拿一片糉葉摺疊圍攏,做成一個“小漏斗”狀的小窩窩。然後,放一勺糯米,再放一點肉餡,接着用剩下的糉葉把它全部包起來,爲了以防它裂開,最後用糉繩,把它綁得嚴嚴實實的,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我心想:這不是挺簡單的嘛!該我親手開始包糉子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做。沒想到,到了第二個步驟,那些調皮的`糯米娃娃一個接着一個的跳出來,害得我包都包不好,媽媽看見了,就走過來幫我。過了一會兒,我們的糉子包好了。看着包好的糉子,他們形狀不一:有的包成了圓形,有的包成了三角形,還有的包成了牛角尖。我趕緊小心翼翼地拿去煮,過了一小時,糉子煮好了,我聞着這糉子的香味,連口水都要“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我們開始吃糉子了,姐姐看見我狼吞虎嚥地吃,嘴邊還沾着煮熟的糯米,情不自禁地笑了。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是與衆不同,因爲我吃到了自己親手包的糉子。

端午節作文9

兩千多年從來,人們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都忙着包糉子,我家也不例外。這一天,姥姥是大忙人,我是小忙人。因爲姥姥包糉子的手藝最好,所以我就在一邊幫助姥姥。每次姥姥包糉子的時候,總是左手拿着糉葉,先把糉葉捲成一個空心錐形,然後右手抓米,放在空心的錐體裏,直到放滿爲止。接着姥姥用糉葉緊緊地裹住錐體,最後,再用一根草繩把糉葉緊緊扎住。等姥姥包好糉子,我就3個、5個,10個地把糉子串成一串,然後分清哪串是我的,哪串是媽媽的……可是我每次不等姥姥包完,就趴在沙發上睡覺了……

端午節當天陽光明媚,白雲在天空頑皮的飄着,一大早,爸爸就會叫我起牀,讓我和他一起去市場上買來艾葉插在門上,說是可以辟邪,還可以驅蚊。

早餐自然是糉子,媽媽把糉子端上桌,我迫不及待地解開了一個糉子,然後在糉子上撒上白糖,哇!咬上一口粘粘的,甜甜的,我一口氣吃了好幾個呢!除了糉子,桌子上還有雞蛋和綠豆糕,足夠我們吃個痛快!

吃完早飯,姥姥總是要把紅、黃、藍、白、黑的五色線帶在我手腕上,才許我出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更讓我們知道了要像屈原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也要一代代地把它們傳承下去。

端午節作文10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你瞧。。。。。。 做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

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唱起這支歌,便想起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流行於很多民族地區,有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者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在端午節那天,人們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者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還有南方過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

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熱鬧啊!

端午節作文12

在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節日中,有一個特別的節日——端午節。

一:名稱的由來。“端”有初始的意思,“午”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據《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爲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二:端午節的別稱。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的叫法有很多,達二十多種,有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五月節、女兒節、龍舟節、屈原日、浴蘭節、龍日、午日等等。

三:端午節的來歷。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老百姓就焦急如焚,划船撈救,一直行到洞庭湖,卻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下起了雨,湖面上的小舟一齊彙集在一起,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在江河之上,此後又怕魚將屈原的身體吃了,便將米團等食物餵給魚吃。慢慢的形成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之一。

還有很多人認爲端午節的`來歷是爲了紀念孝女曹娥。因爲他的父親溺水死亡,一直都找不到她父親的屍體,曹娥一邊走,一邊哭,哭了三天。她14歲失去了父親,過了十七天,也就是五月五日,曹娥也投了江,幾天後,父女倆竟抱着浮出了水面。後來,人們又稱“端午節”爲“女兒節”。

四:端午節的文化。大家知道嗎?“櫻桃桑葚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貼,卻疑賬主怕靈符”。李靜山寫的這首《節令山·端陽》就是端午節!所以,我們要好好繼承發揚我們這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作文13

衆所周知,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裏,我們要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端午節起源於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他的國家滅亡了,他就抱起一塊大石頭投江自盡,屈原爲人正直,很受百姓愛戴,於是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每到農曆五月初五過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最令人神往的就是糉子啊,蒸籠泡好的`糯米,在一片片蒼翠欲滴的竹葉包好,加些調料信心,先得往那顆顆飽滿的糯米粒中添上一顆甜棗,那可真是錦上添花。而包糉子更是要仔細熟練,但這包裹的這層裝飾物常讓外國人摸不着頭腦,記得有一個笑話,一箇中國人的外國朋友來中國旅遊,恰逢端午節,就送了一罐新鮮的糉子給那位朋友。過後那人隨口問起糉子的味道如何?那外國人答道:糉子味道太好了,就是外面那層白菜煮的太硬了,好不容易纔嚥下去。包好之後,用紅細線捆好紮好袋,再丟進蒸籠的一蒸,霎時,糯米的香味,蜜棗的甜文香灼液的清香,迸濺到空氣中。

也有別的吃食在端午節裏,汪曾祺先生曾經在端午的鴨蛋中寫道,描述鹹鴨蛋,用筷子頭一紮只紅油就冒出來了,寫得我垂涎三尺。

端午節作文14

你們知道端午節嗎?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農曆的五月初五。

人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據說是爲了紀念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他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着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要用藥酒暈蛟龍水獸。後來,人們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定爲端午節來紀念屈原。

我從書本中瞭解到端午節這天有包糉子、賽龍舟和掛艾草等習俗。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學校都會放假,今年也不例外。早上起來,吃過早飯我和姐姐就打開電視觀看起了龍舟比賽的節目。那些賽者着裝整齊,精神抖擻。看着他們十分激動,一邊劃一邊大聲吶喊:加油,加油!比賽十分激烈,場面也十分熱鬧。這樣的龍舟賽讓我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這時,我忽然聽到媽媽的呼喚,原來,媽媽從城裏超市買來了我最喜歡吃的紅棗糉子,我和姐姐飛奔出去拿起糉子就大口大口吃了起來,那個糉子又香又糯,不一會兒就被我吃得乾乾淨淨。媽媽還給我們買來了五彩線,編成一個五彩的手鍊,戴在了我和姐姐手上。媽媽說:“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是可以避邪的。”

端午節真有意思!朋友們,你們的家鄉過端午節也有這些習俗嗎?

端午節作文15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關於它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第一種是現在民間最流行的說法,借節日這天要以吃糉子和賽龍舟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傳說屈原爲了保持高潔的品格,不與腐敗的朝廷同流合污,在五月初五這天毅然跳進了汨羅江中。人們划着龍舟去撈救,還向江中撒米團等給魚蛟蝦蟹吃,好讓它們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以後,這一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第二種說法認爲端午節是龍的節日。這是近代學者聞一多在《端午考》中提出來的。他認爲,在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在這一天舉行這樣那樣的`活動是爲了紀念龍神。

第三種說法是:春秋時楚國人伍子胥投奔吳國,幫助吳王建立了霸業。後來夫差打敗了越國,伍子胥因爲勸吳王不要讓越王勾踐歸國,反遭陷害,被迫自刎。死後屍體被扔入江中。傳說,從此伍子胥變成了“波濤之神”。江浙一帶的人們爲悼念伍子胥,便在五月初五這一天舉行各種祭祀活動。

我們祖國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單單一個端午節就有這麼多由來,多麼有意思啊!

標籤:端午節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