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推薦】端午節週記集合七篇

端午節1.43W

時間飛快,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一週的經歷,可以助長我們的閱歷,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週記吧。你所見過的週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週記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端午節週記集合七篇

端午節週記 篇1

5月31日,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糉子,我左挑右選,終於選下了菠蘿和蜜棗味的。

一進家門,媽媽還沒放下東西,我就催媽媽快點蒸糉子。

在我焦急的等待下,糉子終於熟了。我先扒開蜜棗糉,首先聞到了一股糉葉與棗香混合的味道,讓人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的拿起勺子插了一塊放進嘴裏, 它的口感甜而不膩,在嘴裏滑滑溜溜的,那股清香沁人心脾,一直甜到我心裏去。吃第二口的時候,我竟然挖到了寶藏,原來是幾顆又大又紅、晶瑩剔透的大蜜棗,它外紅裏黃,吃起來香甜可口,說它是寶藏一點也不過分。

蜜棗、八寶、豆沙、豬肉……但你聽說過菠蘿餡的嗎?相信你們肯定沒吃過,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菠蘿糉吧。我先剝開皮一看,只見她潔白如玉,像個白白嫩嫩的小娃娃,,她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太小了,和我的拳頭一樣大小,跟上一個糉子簡直是天壤之別,都要叫她姐姐了。再說說她的口感吧,它清香可口,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樣。別看它個頭小,到裏面卻是一大塊菠蘿,快把整個糉子佔滿了,蒸熟後的菠蘿味道獨特,口感更佳,是一個正宗的熱菠蘿。它粘而不沾。讓我真正體會了端午節的風俗樂趣,同時還了解了一些歷史故事,真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節日!

端午節週記 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大家都要去看望老人,走親戚。

早上我在去姥姥家的路上,我看見很多人都在買糉子,糖包,菜包的,手裏都提着禮品,到處充滿了過節的氣氛。看到這些,我就問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是怎樣的一個節日。媽媽就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由來。原來端午節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投江後,因爲老百姓愛戴他,把吃的東西都投到江裏,讓那些魚,蛟龍什麼的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身體。所以現在就有了吃糉子的風俗。全國各地端午節的風俗都不一樣,有的賽龍舟,有的吃糉子,有的驅蚊蟲。一路上,我聽的津津有味。中午,姥姥給我們做了一大桌豐盛的菜。我們一家人一邊吃一邊說說笑笑,非常開心。我還很自豪的給姥姥他們講起了屈原的故事。外公一直誇我,長大了懂的還挺多的。聽了這句話,我朝媽媽擠了擠眼睛,會意地笑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覺得過的挺有意義,吃着好吃的東西,還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端午節週記 篇3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俗。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糉子。雖然商店裏的糉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家裏包的糉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左右媽媽就會把包糉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去準備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糉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糉“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端午節週記 篇4

盼啊盼,終於到了盼到了我最喜歡的端午節。我爲什麼喜歡端午節呢?因爲端午節可以包糉子、吃糉子,還可以看賽龍舟。最讓我開心的事是:賽龍舟不是在電視上看而是可以到江上看!

據說端午節是一個紀念屈原的節日,每年的端午節家裏都要包糉子,有時是奶奶包給我吃,有時爸爸、媽媽和我都一起包,我覺得我自己包的糉子纔有趣,不過包糉子有點難。書上說如果用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面做餡兒,可以製作不同口味的糉子,我什麼都不會,只好煮些糯米再加點糖、肉、蘑菇等等。我把糉葉先圍成一個三角的形狀,倒點糯米先放在在糉子底部,加上肉、蘑菇那些餡料,然後把糉葉圍起來,最後用繩綁起來,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爸爸有時候帶着我和媽媽去江上看賽龍舟,每條龍舟上都有好多人在划船,還有一個人在打鼓,咚咚、咚咚場上鼓聲雷動,他們在比賽呀!眼看黑色的龍舟快到終點了,紅色的龍舟卻超過了黑色的龍舟,紅色的龍舟第一名、黑色的龍舟第二名、藍色的第三名。

這真是一次快樂的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糉子,還觀看了賽龍舟。

端午節週記 篇5

今天我們參加了一個商場舉行的包糉子比賽。早上9:30,我們就來到比賽現場了。那裏很多人在報到了。我們被排在19號。比賽規定5分鐘要包三角糉或四角糉,每個在75克到150克之間,不能漏米。主辦方備好了紅豆糯米、竹葉、水草。另一個五分鐘是創意糉子比賽。我們在來的路上摘了一些野花、扶桑花,準備包百花糉。比賽前,我拿了幾張竹葉來練習,因爲規定要兩個大人一個14歲以下小孩。我們是抱着高興好玩的心情去的。原來以爲要包一個多小時呢!我從來沒包過糉子,公公婆婆習慣包長條糉,報了名才知必須包三角菱形糉,當時我們就想,哎呀,怎麼辦呢?我心想,只要不漏米,形狀纔不管它呢,反正是可以自己拿回家的。到我們上臺時,我包了第一個——漏米;第二個——形狀不合規格,是個扁長方體;第三個——有點像三角體,好不容易啊。我們手忙腳亂,拿了竹葉使勁包米。其他的隊包得很完整,估計他們在家就包過。

包創意糉子時,我們包了長條糉,並把鮮花捆在上面,像一束花,其他人有的包成大雁,有的包成火把,有的包成一串風鈴、風車、手鐲。比賽結束後,我們把糉子拿回家,有一大鍋呢。我吃了一個,不甜,我加了點糖來吃,畢竟是自己包的,好好吃啊。

端午節週記 篇6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這一天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所以又定名爲“詩人節”。

據說,愛國詩人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是因爲他一心想報效祖國,但那時候的朝廷,屈原沒被人賞識,懷才不遇,所以他十分痛心,在身上綁了幾塊石頭後投汨羅江而死。死後被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如此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

人們過端午節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前,人們在汨羅江邊練習步伐,嘹亮的口號聲讓屈原不感到寂寞。整裝待發後,他們便在龍舟上喊着口號,擂着鼓,使勁划着船槳,那場面十分壯觀,現場人山人海,人聲鼎沸。真是令人十分興奮啊!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洗好竹葉,準備好材料,將竹葉及部分材料等進行浸泡。然後把兩張糉葉疊加,摺疊成漏斗,再加蓋一層糯米,放入少量糯米,將糉葉裹緊,放入輔料,用繩將糉子綁緊,就包成了糉子。家家戶戶都吃糉子,色味雙美!這一切都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啊!家鄉的端午節,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會永遠銘記五月初五和愛國詩人屈原的!

端午節週記 篇7

今天是端午節。

中午家人都吃食餅筒,只有我一個人吃糉子!糉子穿着綠又長的衣服,有四個角,長得不好看,把它的外衣一脫,就聞到一股香香的味道。我開始吃了,這糉子真好吃啊,我吃得有滋有味的,坐在我旁邊的小小弟弟一直看着我,我想他也想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