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精品】端午節日記合集八篇

端午節1.59W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日記怎麼寫纔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日記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端午節日記合集八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端午節這一天雖然還沒有到,但包糉子的活動倒是出現在我們校園的各個角落,處處都洋溢着一種歡樂的氣氛。隨着第三節上課鈴聲的響起,同學們的激情進一步高漲起來。

課上,同學們抑制不住滿心的喜悅,此時已經看不到往日上課時候的嚴肅的表情,只見一張張充滿笑意的還帶有幼稚的笑臉,又猶如一羣麻雀一樣的嘰嘰嘎嘎的小鳥,在節日來臨前的快樂,展現的淋淋盡致。老師也不見了往日的可敬可畏的神情,只見她笑容滿臉,那是我們多麼渴望看到的一張笑臉,給我們無窮的動力,伴隨着老師的右手的舉起:“各組就位,包糉子的比賽正式開始了”。話音剛落,教室頓時響起一片的歡呼聲,比賽就在這歡呼聲中拉開了序幕。

對於我來說包糉子簡直就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首先我抓起我早就準備好的包糉子的`材料糉葉就開工,我先把兩葉子疊在一起,然後按照四十五度的角度握成一個空心圓錐形狀,接着我拿起勺子把糉子原料糯米與其他配料混合物往空心圓錐裏塞,大約三分之二滿的時候用湯勺壓一壓,快到圓錐形滿的時候再用湯勺壓至結實,接下來一個過程就是糉葉的包裹,我小心翼翼的把糉葉沿着椎體外緣包裹紮實,最後就用繩子打着十字結系綁着糉葉。到此時,我心中一片雀呼,成功了。我滿懷激動的心情看看其他同學的糉子,瞧,那不是王智洋嗎?只見他手忙腳亂的,一不小心糉葉散了,糉料撒了一桌子,他又氣又急,額頭上的汗珠正冒出來,但也沒辦法,只能從頭開始,我認真的看着他的操作,細而發現是他把兩片糉葉疊加的角度已經大於了六十度的角度了,在加料的時候在料的重量之下糉葉又散了。在我的提議之下,王智洋終於完成了他的糉子。

比賽仍在繼續,笑容仍在充溢着整個教室,而我卻陷入沉思,學習難道不就同包糉子一樣嗎?要善於思考,發現問題嗎?

端午節日記 篇2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這天大街小巷到處都洋溢着節日的氣氛,端午主要是用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它與春節、中秋節一樣熱鬧。

這天,人們會把艾草和菖蒲掛在門上、還會吃糉子、看賽龍舟、小孩佩戴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聞起來清香四溢,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我媽在震源堂也給我買了一個很漂亮的香囊我把它掛在了自己的小房間裏。

端午包糉子是一大習俗,聽外婆說端午那天每家每戶都要包糉子但那時糉子裏的餡很單調沒現在那麼多餡,現在條件好了,人們對吃也有了很多講究,把原本單調乏味的糉子變化成五花八門的,有火腿餡的、香菇肉餡的、板栗餡的、牛肉餡的······真是別具一格吃着讓人回味無窮。早上外婆也給我煮了幾個不同餡的糉子讓我選,剛一出鍋我就聞到一股清香的棕葉味讓我迫不及待地選了一個香姑肉餡的剝開棕葉,撲鼻的香味就直入心肺,我忍不住咬了一口,閉上眼睛慢慢地咀嚼,糉子的香甜味佈滿了我的全身,真是舒暢啊!

我家過端午不光吃了各種餡的糉子還吃了“五黃”,外公還給我講了很多關於端午的趣聞,這個端午讓我收穫了很多。

端午節日記 篇3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大家都要吃糉子,這是誰都知道的。當然,還不止這一個習俗,還有:賽龍舟、掛香包、採艾篙、喝雄黃酒等。

回想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在家裏準備包糉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糉子,既好奇又興奮。看到媽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原料:有糉葉、糯米、紅棗等。這糉葉又大又長,綠綠的;這糯米又香又甜,白白的;這紅棗又大又圓,紅紅的。光看着這些東西就已經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切準備就緒後,爸爸開始包了,只見他流利地把糉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糉葉裏,再把上面的葉子折下來,就成了個三角形狀的物體,最後用繩子纏好,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我看了就說:“這麼簡單索,讓我來包。”媽媽說讓她在一旁給我指導,我連忙搖搖頭說:“不用,不用,我已經會包了,你們就看我的吧!”我先學爸爸一樣把糉葉捲成漏斗狀,可這個卻難倒了我,怎麼樣也弄不好,等我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糉葉裏,哪知這個糉葉不聽使喚,一下就蹦開了,糯米和紅棗頓時就灑了一地,我非常失望,生氣地說:“我不包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剛纔是誰在那說簡單的嘛,怎麼這麼快就打退堂鼓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逃避。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爸爸的話,我非常羞愧,臉像紅蘋果一樣紅。

我重新走到餐桌邊,坐下來後全神貫注地包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包的第一個糉子出爐了,看着它,心裏充滿了成就感。是呀!認認真真包的糉子就是漂亮!爸爸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呀!我不但學會了包糉子,還明白了不少道理。今年的端午節仍然期待。

端午節日記 篇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我知道端午節就要到了,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吃糉子。

你看,這幾天奶奶又提早忙起來了。正巧,我家門前有個水塘,水塘的灘塗上有一片蘆葦,那糉葉便是出自那裏,奶奶提前掰好糉葉,放在鍋裏煮。煮糉葉也是個技術活呢!如果把糉葉煮脆了,包的時候葉子容易斷;如果煮老了糉葉變黃了,煮出來的糉子又不香了。

每每這時,糉葉飄出的清香,總是饞得我直流口水,盼着快點吃到糉子。奶奶把糯米洗淨瀝乾,放入醬油將糯米均勻攪拌,經過攪拌原本白淨的糯米像穿了一件紅衣裳。奶奶把兩片糉葉重疊起來,熟練地做出一個漏斗形狀,用勺子把糯米放進這個漏斗裏,接着放上一塊臘肉,然後再放一勺糯米,用拇指使勁地塞緊,糉葉封口,把糯米和臘肉嚴嚴實實地包起來,最後用棉線把包好的糉子給紮起來(這樣防止包好的糉子散開),一個糉子纔算是大功告成了。看着奶奶靈活的雙手上下翻飛,我羨慕得不得了,骨子裏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吵着要學,奶奶無奈,就手把手地教我,可是試了幾次,我的手總是不聽使喚,最後以失敗告終,只能望“棕”興嘆了。

糉子口味多種多樣,有晶瑩剔透的白水棕;有香甜可口的蜜棗糉;還有肥而不膩的鮮肉糉…… 糉子形狀也是千變萬化,有三角糉,小腳糉,枕頭棕……

端午節就要到了,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饞得口水直流三千尺,那我趕緊向奶奶稟報,讓她多多準備,等着你們來嚐嚐“奶奶的味道”!

端午節日記 篇5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在我的家鄉南京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要插上艾草,因爲艾草能辟邪。說到吃的東西當然少不了糉子,

每到這一天大人們都去採來糉葉包糉子,爸爸說這是爲了紀念屈原而發明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糉子的香味。

南京人每到端午節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紅紅的莧菜、紅油鴨蛋、雄黃酒和我最愛吃的大龍蝦,據說

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都可以避暑辟邪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圓桌旁,爺爺和大伯喝着酒,我和弟弟左手拿着糉子右手抓着龍蝦,弟弟啃得滿嘴是油,

把大家逗得開懷大笑!

端午節日記 篇6

端午節到了,我來到奶奶家,包糉子。

開始包糉子了,我和奶奶來到廚房,奶奶問我:“你喜歡吃什麼餡的糉子呀?”“毛芋餡和蛋黃餡!”我回答奶奶。我們端來碧綠的箬葉,香噴噴的糯米,綜線,毛芋餡和蛋黃餡。我先拿起兩片箬葉,折成漏斗形,拿起勺子兜了一勺米放進箬葉裏,可我一疏忽,手沒捏緊,米全灑在了地上,我飛快地拿來掃把,把米掃乾淨。我就乾脆興致勃勃地坐在凳子上,看奶奶熟練地包糉子。過了一會兒,我想:坐在這裏看奶奶包糉子,還不如照着奶奶的樣子學包糉子呢!於是我就照着奶奶的樣子學了起來:先把箬葉這成漏斗形,往裏面放一勺糯米,然後把餡放進去,在放一塊肉,最後再放一勺糯米,在用一片箬葉包好,用綜線綁緊。包着包着,我熟能生巧,一會兒就學會了,而且越包越好,奶奶誇我真能幹。

糉子終於包好了,我們把糉子放進鍋裏煮,過了一會兒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我趕緊跑去把糉子剝開,津津有味地吃。看着這些糉子,我心裏樂滋滋的。

這次端午節真難忘!

xx

x班

端午節日記 篇7

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個節日起源於屈原投江的故事。人們以吃糉子、划龍舟的方式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糉子、賽龍舟。端午節前一天,家家戶戶都開始包糉子。我可喜歡吃糉子了!剝開綠油油的糉葉,一粒粒糯米就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吃起來香香的,粘粘的,還帶着一股淡淡的糉葉香,可好吃了!

端午節的賽龍舟也很精彩。很多人握着船槳,齊心協力向前划着。鼓手敲着鼓,士氣高昂,場外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

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且傳承着中國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日記 篇8

6月9日星期二天氣晴

今天是端午節,也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我要去參加“第六屆少兒現場繪畫大賽”。

早上,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來到了少年宮,來參加比賽的小朋友很多很多,有七百多人。

我來到比賽的現場,我很緊張。後來老師告訴我們不要緊張,時間很充足。我就不緊張了,開始認真的畫畫,我畫的是一隻美麗的蝴蝶,畫得很漂亮!離開了比賽現場,媽媽就帶我們去吃飯。接着,我們就去了科技館,科技館裏的東西很神奇!我來到斜坡小屋,人站在裏面感覺暈呼呼的。還有那飄在空中的球,好神奇哦!

參觀好了科技館,我們就回家了,好開心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