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日記範文9篇

端午節2.86W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好的日記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日記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端午節日記範文9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6月9日星期二天氣晴

今天是端午節,也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我要去參加“第六屆少兒現場繪畫大賽”。

早上,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來到了少年宮,來參加比賽的小朋友很多很多,有七百多人。

我來到比賽的現場,我很緊張。後來老師告訴我們不要緊張,時間很充足。我就不緊張了,開始認真的畫畫,我畫的是一隻美麗的蝴蝶,畫得很漂亮!離開了比賽現場,媽媽就帶我們去吃飯。接着,我們就去了科技館,科技館裏的東西很神奇!我來到斜坡小屋,人站在裏面感覺暈呼呼的。還有那飄在空中的球,好神奇哦!

參觀好了科技館,我們就回家了,好開心的一天!

端午節日記 篇2

端午節日記1

6月16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着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爲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爲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端午節日記2

我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纔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爲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會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能把糉子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幾顆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沒想到包糉子比想象中還順利。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爲奶奶包的糉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比較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糉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縮,不能氣餒。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許多像樣的糉子。

當我們坐在一起,嘗着自己親手做的糉子時,覺得今天的糉子特別甜。因爲,這是我勞動的收穫!

端午節日記3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因爲這樣可以吃到美味的糉子,呵呵,不知爲了“吃”哦,因爲嘛!嘻嘻,我也說不上來。可是,端午節可以做我想做的事,那就是:與哥哥比賽吃糉子。

端午節的糉子極爲美味,我多想再吃,因爲,那是心靈手巧的媽媽爲我包的`,我特別喜歡吃媽媽做的飯。端午那天,我去哥哥家,我把媽媽包的糉子,慢慢地從小口袋裏拿了出來。哥哥說:“你帶糉子啦!我媽媽還沒給我包呢!”“恩,我帶了。”我說“哥哥,你的媽媽真沒給你包啊?”“我還騙你不成,恩,我們玩跌糉子吧!”告訴你吧!跌糉子是我和哥哥一起創的遊戲,遊戲規則是:

一個人哪一個最大的糉子,另一個人哪一個最小的糉子,然後大糉子包開皮,小糉子也是包開皮。大糉子與小糉子黏在一起,吃一口,把一顆棗去掉,然後,大糉子去打小糉子,那樣小糉子的米粒就大大糉子裏來了。哈哈!我是大糉子。

我和哥哥一直分不出上下,因此,我很是悶悶不樂,想:“哥哥,這是我提的遊戲,還贏不了你?”哥哥突然一擊,我輸掉了。哥哥高高興興的把兩個糉子放進嘴巴里。饞得我直流口水。我向哥哥哀求道:“哥哥,給我一個吧!”哥哥說:“不行,你剛纔在說我的時候怎麼不想你愛求我啊!”原來,哥哥看透了我的心思,我慚愧無比了。

端午節日記 篇3

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說起端午大家肯定知道屈原,想到屈原大家不由自主就會想到糉子。對!就是糉子,在星期四的那天,我們班展開了一個包糉子、品糉子的活動.

那天上午——好激動啊,比春遊還激動!知道爲什麼嗎?因爲下午我們要包糉子、品糉子了!我們沸騰起來,朱老師拍了兩下桌子,示意我們要安靜,我們便停止了議論。雖然我們表面看似平靜,但是內心卻洶涌澎湃着!

下午,我來到學校時,桌子、椅子已經擺好了,就準備開動了。我先去洗了一下手,回來後就開始製作糉子了:我先用一片長長的糉葉圍成一個喇叭形,下面不能有太大的洞,最好是沒有洞,兩片葉子要重合,把上一步做好後,便開始裝米了,米不能放太多哦,因爲還要放肉或者蜜棗,放完這些以後,該把糉葉包起來了。瞭解我的人都知道包糉子的最後一步可不是我的強項。果然不出所料,最後一步我試了還幾次都沒有成功,還是王聞傑媽媽幫我完成的。緊接着我又做了一個,我想自己獨自完成一個完整的糉子,經過反覆的學習,我終於完成了!

過了一段時間,老師和媽媽們將煮好的糉子發給我們,我吃了一個,特別甜、特別好吃,比外面買的好吃多了!你知道爲什麼嗎?告訴你吧!因爲糉子裏面有一個特別的味道——成就感!

端午節日記 篇4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接着放入糯米,但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接着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是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夠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夠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日記 篇5

中午,鍋裏冒着熱氣騰騰的熱氣,飯桌上,我們正說說笑笑地吃着?談着。咦!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呀!我們正欣賞昨天的勞動成果—糉子哩!

糉子又香又甜,深受人們的喜愛。“糉子是怎麼來的呢?”我好奇地問媽媽。“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不滿楚王的殘暴的統治,憤然投江自盡。老百姓們爲了紀念他,就在每一年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節,人們包糉子投入江中,這個習俗一直沿續到今天。”媽媽語重心長地說道。

糉子出鍋時,還帶着一股清香。我的外公告訴我,這是糉葉的香味。糉子剛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解開長長的糉繩,剝開軟綿綿的糉葉,露出了裏面鮮嫩又光滑的糉肉。我用筷子夾起糉子,小心翼翼地放進嘴裏。哇!一股甜甜地汁水立刻流了出來。酸酸甜甜,甜甜酸酸,還散發着陣陣清香。我張口阿烏阿烏吃了好幾個。外婆見了,笑我是個“饞嘴貓”。直到打了一個飽嗝,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飯桌。

端午話糉子端午節的風俗是吃糉子、賽龍舟、扎艾草、喝雄黃酒??我呀,最喜歡吃糉子啦!

糉子的形狀各式各樣: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還有一種糉子叫迷你糉。迷你糉小巧玲瓏的非常可愛,糉子的葉子碧綠碧綠的、細細長長的、尾部尖尖的、就像綠色的絲帶,又像花朵散發着陣陣清香。我的奶奶包糉子可真有一手啊!她先把幾片糉葉靈巧的圍成一個漏斗形,然後向裏面塞上糯米,接着向變戲法似的裹了幾道,最後把線紮好,呀!一隻香噴噴的糉子就包好了。我左看右看真想咬一口,糉子的餡可豐富了,有豆沙的、有肉的、還有香腸的呢!我最喜歡吃豆沙的,因爲它非常甜。

過端午節真快樂,我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篇6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年端午節小姨都會包許多好吃的.甜的大蜜棗糉子給我們吃,尤其是我和媽媽最愛吃。還可以和長輩.妹妹們一起聚在外婆家吃飯,熱熱鬧鬧的度過端午節!而今年卻沒有那麼熱鬧了。因爲舅舅和小姨們出去賺錢了,姨丈也帶着妹妹也出去玩了,只有我們一家三口和外公外婆了。顯得十分冷清。

今天一大早,我本已爲媽媽會包蜜棗糉給我吃,誰知媽媽卻在忙着做家務。中午,爸爸煮了一桌好飯好菜,叫外公和外婆過來吃飯,但是沒有洋溢着一點兒歡快的氣氛!

下午,媽媽爲了不再讓端午節過得一點意思也沒有,便帶我和外婆一起去外面逛逛。我們首先去了菜市場,卻沒有看到半個糉葉的影子,去買糉子卻沒有蜜棗的,我有些失望,媽媽安慰我說:“下次看見有賣蜜棗糉子的絕對買給你吃!”聽了這話我的心情這纔好了一點。媽媽逛完了服裝店又帶我們去了閤家福超市去,路途中還給我們買了一些好吃的。從超市裏出來後,我們已是滿載而歸。

回到家後,我因爲很想舅舅和小姨,還有四歲的小妹妹,所以便上網和他們一起視頻聊天,小姨笑着對我說明年端午節一定包很多的蜜棗糉子給我吃,讓我吃個夠。雖然今年我們沒能在一起過端午節,但是還可以在網上和他們相見,也是很開心的。舅舅和小姨還跟我約好,明年端午節一定回來過節呢!

端午節日記 篇7

端午糉飄香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又要到了,這是我最喜愛的節日,因爲我不僅喜歡吃各種各樣的糉子,尤其喜歡那糉葉飄香的味道。

糉子可以做出多種口味,有紅豆糉、蜜棗糉、豬肉糉……每年的端午節,爺爺和奶奶都會包糉子。我偶爾也會跟着搗亂,試着他們的樣子,開始包起來。我精挑細選的挑出兩片又寬又綠的糉葉,左手拿着糉葉,用右手卷出一個圓角,然後把糯米和蜜棗放進圓角中,我胸有成竹地把糉餡壓緊抹平,糉葉蓋上,正準備拿一根細繩把糉子紮緊時,一不留神,手稍稍鬆動些,卷好的糉餡竟像開閘的水,一條線地從底部鬆開的洞口“唰唰”的流了出來。沒一會兒,原本滿滿的“糉子”就變得空空如也。奶奶見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說:“傻孩子,你別小看了這手頭功夫,這可是一門手藝,想包一隻即漂亮又結實的糉子可不容易了!別泄氣,再來一次吧!”在奶奶的鼓勵下,我又開始包起來。

包糉子是有趣的,煮糉子是享受的。糉葉的清香撲面而來,瀰漫着整個屋子,令人心曠神怡!

端午節,是快樂的,到處情意濃濃;端午節,是熱鬧的,到處糉葉飄香。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篇8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糉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日記 篇9

小時候,每當家裏人將屋外曬的幹糉葉收進來時,我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我會數着日子等家裏人用這糉葉包出香噴噴的糉子。

端午之前,母親會上街買最新鮮的包糉子所需的材料,如:糯米、紅蜜棗等。有時候,家裏還會包一些肉餡的糉子,但是次數極少,像打我記事以來就只吃過兩次。

端午到了,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和奶奶忙得不亦樂乎,她們可都是包糉子的行家,所以,包糉子的事兒由她們全權負責。

如果,她們包的是紅豆餡的糉子,她們會先將糯米、紅豆清洗乾淨,接着將糯米和紅豆混合在一起,用糉葉包裹成一個個棱角分明的“三角形”。如果是肉餡的糉子,她們就會先將五花肉切碎接着與糯米混合。在媽媽和奶奶的巧手下,那些散落的糉葉和糯米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成了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糉子。

糉子包完了,母親會在不同餡的糉子上做上不同的記號,接着放入大鍋中煮,由於家裏人比較多,所以媽媽和奶奶每次都會做很多糉子。有時,家裏那口鍋需要三鍋纔夠。因爲每次煮糉子都會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和姐姐會用僅剩的一些材料依葫蘆畫瓢的多做一些小糉子,但是每次做的都不如母親和奶奶做的那樣美觀。

糉子煮好了,我們幾個小孩子一窩蜂的擁上去搶肉餡的糉子。很快,一鍋糉子被我們大大小小的十來個人“清理”的一乾二淨。接着又煮了第二鍋,這一鍋是留着吃飯時吃的,而最後一鍋則是留着後幾天我們當零食吃的。

標籤:範文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