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的日記(15篇)

端午節2.34W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這一天裏,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日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日記(15篇)

端午節的日記1

早上的時候我跟着父母回了鄉下的老家,老家裏外婆一個人住着,我們到的時候是中午,她正在做着午飯,竈上的鍋裏煮着一些糉子。聞着棕香,我不禁流下了口水。

糉子是我最喜歡的臘肉棕,一個個用着綠色糉葉,包裹成三角錐的形狀,紅線纏繞在上面。吃糉子的時候,我用筷子把糉子扎個通透,然後拿着剪刀剪斷紅線,把層層糉葉拆開,然後放入白糖裏面滾一滾。黏黏的糯米上沾滿了晶瑩的白糖,一口咬下去,鹹味與甜味交織在一起,別有一番風味。

吃過糉子,外婆便又和我聊起了家常,聊起了我的學業,也聊了聊她的生活。外婆已是滿頭白髮,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來一道又一道的痕跡,她的身形已經佝僂,但精神卻是非常的充足,總是神采奕奕的,聊天的時候眉飛色舞,時不時的被我逗的哈哈大笑。整個下午就這麼輕鬆愉快的度過去了。

吃過晚飯,我們就要回去了。我有些不捨,外婆拿着兩個煮好的雞蛋給我,我接過,抱了抱外婆,然後走上車。車子緩緩啓動,我看見外婆一直在目送我們離去,直到一個拐角,再也看不見了。

端午節的日記2

時光流轉,古代,屈原含冤投江而死,他那一身正氣驚天動地,人們爲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定爲端午節,隨着時間的推移,節日中各種花哨而讓人興奮的遊戲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美麗的傳統,人們在粼粼波光上划着龍舟,聽着吶喊加油的節奏,吃着香噴噴的糉子,茶雞蛋,小孩子們繫着各種五花八門的紅線,與此同時,與傳統一起定格在大家心間的就是屈原那高大的身軀!

回到現實……

又逢一年端午佳節,早晨,剛起牀,一股艾草的香味撲鼻而來,空氣中參雜着端午節特有的氣息;中午,一個個獨特的糉子傳播着一種誘人的味道,一個個白淨的雞蛋上變魔術般的出現了一道道咖啡色的細紋,在這獨特的節日裏享受獨特的佳餚,每個家人臉上都帶着一種透明的笑,那種比彩虹泡泡還清澈的快樂從心底浮起;晚上,與媽媽在人來人往的夜市中走着,也許正是這一個個人身上散發出的節日氣息,構成了一幅熱鬧的畫面。

這一天中細節太多,多得難以說完,收穫太多,多得讓人意外,當然也有一些遺憾,足以讓我慢慢彌補,這個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玩味十足的一天我卻更偏愛這種獨有的節日氛圍。

端午節,悲傷的節日演變成了喜氣洋洋的人來人往,但在開心之餘,我想無論哪一個人有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在心裏紀念的屈原,清澈的水洗清了流言蜚語,我忽然覺得,如果他看見現在的一切一定會瞑目了……

端午節的日記3

我家鄉的端午節爸爸說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奶奶是江西人,聽爸爸說,他們小時候的端午節可好玩了。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吃糉子了。

爸爸說他們那時候的糉子都是奶奶自己包的,而且左鄰右舍的都會互相換取各家的糉子。因此,爸爸每次吃的都是不同口味的糉子。那時候各家包糉子的材料都不同,有的用艾葉,有的用竹葉,有的用荷葉,所以他們吃的糉子長的模樣都各不一樣。

想想真的很神奇。

我問爸爸:“東西都不一樣,怎麼包糉子啊?都是什麼味道的啊?”爸爸告訴我:有的糉子是三角型的,有的是長方型的,還有圓錐型的。包肉的就是鹹的,其他的包各種豆類和棗的就是甜的。有用糯米包的,有用黃米包的,有用繩子包的,有用竹葉包的,花樣可多了。

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蒸五到十分鐘就可以吃了。可以蘸着糖吃,也有的是蘸着醬油吃。爸爸自己是最愛吃竹葉包着肉的鹹糉子,我呢?好多都沒聽說過,我想我都愛吃。

只是爸爸說現在好多傳統的原料和風俗都改變了,所以我們家也很久沒有吃到那麼好吃的糉子了。

尤其是那種左鄰右舍大家互送糉子的習俗已近沒有了,沒有了那份親情,所以現在的糉子也就沒那麼好吃了,而且我們現在吃到的糉子大都是超市裏買來的,所以味道比較單一,真遺憾。

我真的好羨慕爸爸小時候能有那麼多的好糉子吃。

爸爸還告訴我,划龍舟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我也沒有見過,真的好想過一個爸爸小時候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日記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讓我想起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它廣泛流行於漢、壯、布依等民族地區。

據說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曾經有位詩人,名叫屈原。當自己的祖國被佔領時,他無比絕望,於這年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楚國人民十分悲痛,用種種方式來追思他。我們吃糉子、賽龍舟,據說都是爲了懷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說起吃糉子,那算得上是最主要的習俗了。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糉子的傳統形狀爲三角形,也有長方形的。一般根據其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在糉子裏撒上白糖,吃起來味道好極了。

除此之外,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當屬賽龍舟。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從那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龍舟賽來紀念他,借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蛟蝦蟹,以免吃掉屈原的遺體。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記得小時候,媽媽用具有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我的手腕和腳踝上。聽說這叫長命縷,也許戴着便能“長命百歲”吧。不過,現在這個習俗已不常見了。另外,在一些較爲傳統的家庭中,還要插“五端”,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我猜這些東西和辟邪有關。

總之,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的日記5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快到了。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着開始包糉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牀,就看見奶奶和爺爺已經把香噴噴的糉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放在桌子上了。我趕緊洗了把臉,就叫爸爸、媽媽一起起牀吃糉子。爸爸媽媽很快來到桌子旁,我們一家一邊吃,一邊談論糉子。我對爸爸說:“糉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隨口說起了糉子的來歷:“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許多愛國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憤怒,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那一天,就把糉子和許多好吃的投到江裏,就是爲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好樣的!奶奶,糉子怎麼包呢?”奶奶說:“糉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着雪白的的糯米和鮮紅和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包肉啊、紅豆啊、蜜棗啊等。”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吃了美味可口的糉子。

端午節的日記6

清晨,當小鳥把我從夢中喚醒時,一股糉香彷彿無形的魚竿把我從牀上釣了起來。媽媽告訴我,今天是端午節,要吃糉子,剝去一層糉葉,露出了一個“糉三角”,我拿起筷子,把筷子插進糉子中間,整個的舉起來,咬了一口,不由的稱讚道“真好吃!”它油而不膩,糯米軟軟的,夾雜着濃濃的肉香及淡淡的糉葉香,味道好極了。我還曾經吃過許多其它糉子,如白米糉、紅棗糉、豆沙糉等,就數嘉興肉糉最好吃了!

我有些好奇,爲什麼到了端午節要吃糉子,門上要插艾葉,還要賽龍舟呢?經爸爸講解明白,原來這是有由來的,據傳二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主張改革政治、任用賢才,因同貴族靳尚等人鬥爭,遭讒去職,屢次放逐後,在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投河自沉,人們得知投河的是屈原後,紛紛爭先恐後地划船去打撈,這就有了後來的賽龍舟,因沒有找到屈原,人們又怕魚蝦吃屈原的身體,就往江中投糉子餵魚蝦,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至於在門上插菖蒲、艾葉,是因爲古代相傳五月是“毒月”,而五日恰好是五毒之首,所以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插菖蒲、艾葉可以除瘟辟邪,免受病毒的折磨,我們還要吃五黃,指的是黃瓜、黃魚、黃鱔、雄黃酒和黃梅。其中我最喜歡脆脆的黃瓜了。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內含的中華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和節日氣氛,不禁使我陶醉其中。

端午節的日記7

過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習俗,中國人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這裏有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就是紀念中國歷史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一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到了端午節那一天,我們一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吃糉子。糉子的形狀有三角形、四角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糉子裏面的陷也有許多種,有豆沙、黴乾菜肉、芹菜肉、還有紅棗的,味道非常好。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先把外面的繩子解開,再把糉葉剝掉,啊!真香,我吃了一個還想吃第二個,可惜我的'肚子已經裝不下了。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握着船槳動作協調、齊心協力地奮力向前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落,使水手們更加鼓足了幹勁,勇往直前……每一年賽龍舟的場面都非常壯觀。

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且傳承着中國的傳統文化。啊!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節的日記8

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糉子。

到了市場,我們第一個目標——買糉子。到了賣糉子那兒,我的眼一下驚呆了。“天哪!這麼多種!我倒!”你看那數都數不清的糉子,各種各樣。這邊有甜的,那邊有鹹的等等,多得使我眼花繚亂。我們買了幾十來個就回家了。

我們把糉子煮熟了,一人分了一個糉子,我輕輕一咬,啊!

一股香甜可口的味道流入我的心田,太好吃了!

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忽然,我好象想起了什麼,問:“媽媽,爲什麼農曆的五月初五要吃糉子呢?”媽媽說:“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傳說是爲了記念屈原而有的傳統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一位忠誠正直的楚國大臣,他曾經多次直言進諫,可當時的楚君並不採納,還將他革職流放,後來秦國攻陷了楚國,屈原則憤而抱巨石投汨羅江而死。據說這一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人們爲了保全屈原的屍身,紛紛划船到江上把糉子投入水中,爲餵飽魚、龍、巨蟹。從此,每一年五月初五,楚國人都到江上賽龍舟,投糉子紀念他。到現在一直這樣。”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耶,今天我又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了。”今天,我不僅吃了糉子,還知道端午節的來歷,真是開心!

端午節的日記9

陽光如同天的爐火,燃燒起五月的天地,空氣中瀰漫着紅棗、豆沙、蛋黃和竹葉的清香。哦。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臨了。

夏日的上海,充滿着浪漫的色彩。端午之夜,河邊兩岸星光點點,我們漫步在岸堤旁,享受着着美好的一切。媽媽建議去放河燈。端午之夜正是放河燈的最好時刻,大家都雙手贊成。

夜幕降臨,河畔人聲鼎沸。那天,這條小河顯得格外美麗,我們瞬間就被這裏的夜色迷住了。兩岸柔柔的燈光倒映在河面上,像一條綢帶在水面上搖曳閃動,寬闊的河面在夜色下銀波盪漾,醉意綿綿。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早已有許多河燈被放飛,那那星星點點的河燈,一閃一閃,真有種說不清的韻味。聽老人說,放河燈是一種民間很古老的傳遞思念的方式,而在端午節放河燈則是爲了來紀念屈原。

我也拿出蓮花燈,用打火機點燃了蠟燭,站在放飛河燈的臺階上。每一個臺階,都有一個手持河燈的人等待着屬於自己的那一刻。小孩子們拿着河燈覺得新奇好玩,年輕人捧着河燈在默默許願,老年人提着河燈感慨歲月的變遷,那場面是多麼聖潔,我深深地被那放飛河燈的人羣所感動了。看着蓮花燈已經接觸水面了,我的手有點捨不得離開了,蓮花燈已經有了我的溫度,它的花心中已經盛滿了我對屈原的敬佩……我突然覺得它好沉好沉,啊,百姓對屈原的愛戴之情不是全都裝在這一盞盞小小的河燈裏嗎?

看着這河裏的河燈,整個世界似乎都被它們照亮了……

端午節的日記10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屈原誕生的,到了現在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而端午節的這天有非常多的習俗,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懸菖蒲艾葉。這天一清早,奶奶將鄉下帶來的菖蒲艾葉掛到了門上。我很好奇,就問奶奶,奶奶告訴我,這是爲了驅瘴,艾葉有藥用功能,驅蚊子、蒼蠅,淨化空氣。原來,端午節還有這些習俗呀!這下我知道了。

吃糉子和黃魚,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幾樣平時少見的東西——糉子、黃魚。我很奇怪地問奶奶:“今天又不是過年怎麼吃糉子呀?”奶奶笑着說,“今天是端午節呀,所以要吃糉子和黃魚。據說這天人們把糉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嚇跑魚蝦,裏面的米能餵飽魚蝦,它們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這是人們對屈原的敬愛。”現在我才知道吃糉子還有這講究。

賽龍舟、掛香囊。晚上看電視我還知道端午也有賽龍舟、掛香囊的習俗,坐在一邊的媽媽告訴我:“相傳當年屈原跳江以後,人們捨不得屈原,紛紛駕船竟相趕去救屈原,一會兒工夫就看不見了,後來,人們就用這種方式來紀念屈原。另外,人們還用五色的線纏繞香囊,有驅邪、保平安的美好願望。”

這些,都是端午節的習俗,怎麼樣,是不是覺得非常的多呢?其實,還有很多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節的習俗等着我們去發現呢。

端午節的日記11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紀念屈原,包糉子,賽龍舟,掛香囊……今年端午,我就深深體會到了過端午節的樂趣。

首先,是我最愛的包糉子。今年端午,我“華麗蛻變”——由一個包糉子的小菜鳥,變成了包糉子一代“糉”師。剛開始,我跟着爸爸學,結果包出來的糉子……呃,還不錯,能吃,但前提是別看它的樣子。我撅着嘴巴,唉!這麼難看的糉子,就算想投到汨羅江,也得給退貨。這時,真正的“棕”師媽媽來了,媽媽要教我包糉子。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很快就會了,立刻成爲新一代“糉”師。我包出來的糉子,很有立體感,並且小巧玲瓏,十分可愛,漂亮!媽媽也嘖嘖稱讚,接着,媽媽立即煮了一鍋糉子,煮熟後,糉子的香味牽引着我飄進廚房。餐桌上早已擺好了小巧玲瓏的糉子,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一個,哇哦!一粒粒糯米晶瑩剔透,中間還有像紅寶石一樣的蜜棗,簡直就是可以吃的白珍珠和紅寶石。吧唧吧唧,嗯嗯,又香又甜!

正當我吃得不亦樂乎時,媽媽駕到了,她手裏拿着三個漂亮的香囊,一個是小蝴蝶,蝴蝶五彩斑斕,一副展翅欲飛的樣子;還有一個是小辣椒和小草莓,仔細一聞,嗯嗯,艾葉的香味就這麼吸引人!媽媽把先囊系在我的脖子上和手腕上,據說,這樣可以祛邪避穢。

我們全家要出門玩嘍,出門時,我擡頭一看,呵,門上方已經插好了香香的艾葉,正在向我揮手告別呢。

端午節的日記1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又是包糉子的時候了。

其實在我的家鄉茂名,端午節包糉子的人不多,記憶中家裏也從未糉子,市面上也很少箬葉買,因此我也是無從學起,直到在江門生活後才學會包糉子。在江門,端午節吃糉子幾乎是遍及每家每戶 ,因爲江門的市民一般都在家裏設有神位,每到五月七年級八年級和初五,都要拜神,所以很多市民都會分兩次包糉子,這段時間包糉子就成了江門市民最關注的話題,見面都會問:“包糉了嗎?”我家也 入鄉隨俗,包起了糉子。

江門包糉子的材料很多,我家主要是按傳統的材料去包:糯米,豬肉,綠豆,花生。鹹蛋黃本來也是當地人不可缺少的,但比較貴,還要浪費那些蛋白,所以精打細算的公公就把它排除在計劃之外啦!

婆婆不會包,拿着糉葉在那比劃來比劃去,包出來的糉子——哈哈!不可說,不可說也!經我的一再示範,還是學不會,平時要強的她自嘲“是世上最傻的人,學不會的了,做後勤去”;公公包 糉嘛,感覺就象在編織籮筐,很認真很帶勁,那糉子綁得很結實,只是弄斷了不少繩子,包的糉子一頭大一頭小,夠特別!他說他包的自已吃,包了一半就累得停工啦;沒辦法,我這個懶媳婦這回可當 了回巧媳婦——靠我啦!近二十多斤的材料啊,我坐不住了,乾脆站起來包,只見材料在我手中翻飛,我包得越來越快,只用幾十秒就包好一個,這是前所未有的速度!包出來的糉子模樣自我感覺非 常不錯! 想想以後若沒工做了我就包糉子賣去,應該不愁兩餐,哈哈!

端午節的日記13

今天我們小記者來到鄉村大宅院,見場面非常壯觀,幾百人湊在一起有說有笑,熱鬧極了,原來是包糉子大賽。上午九點半比賽時間到了,大家都準備起材料。隨着主持人一聲“開始”,大家紛紛投入“戰鬥”。

有位爺爺動作可快呢!就像機器人一樣,經過她那雙巧手,理、攏壓扎,便成了這有楞有圓的糉子。旁邊的阿姨也不甘示弱,一個接一個的包。看到米堆一點一點地減少,看到糉葉一張一張地抽出,我和*小記者在一邊爲她們加油吶喊。

“強中自有強中手”,不遠處的奶奶更熟練了,只見她把線拴在了桌腿上。拿起糉葉、裝上糯米,纏線兩圈,一個精緻的三角糉就包好了。記者見那位奶奶包糉子與衆不同,並且包的糉子又結實有好看,速度還快。連忙拿起話筒採訪,聽奶奶說:“在家裏包糉子啊,糉葉要先煮好,如果往糯米里加一些花生、綠豆、板栗、香腸、臘肉,味道會更好!”由於奶奶在六分鐘內包的特別快,不一會兒,主辦方提供的糉葉就用完了,正應了那句“薑還是老的辣”。

今天,我們在端午佳節時和大家一起包糉子,充滿了端午氣息,真是濃情端午糉飄香啊!

端午節的日記14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放了三天假,就是雙休日和端午節加在一起的。說到端午節,我也就想到了屈原,據說,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他抱着石頭自投舊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爲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糉子,把糉子投進舊羅江中。

媽媽和爸爸帶我一起去外婆家過,這時,外婆正在煮香噴噴的糯米糉子。外婆說:“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這時,外公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聽說在江南地區,他們爲了驅邪,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時,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糉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說:“外婆,我來幫您嚐嚐糉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說:“看你這隻小饞貓,好!外婆給你先來一個。”我把糉葉撥開,看到了糯米糉子,聞一聞,哇!真香啊!接着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外婆說:“現在的糉子品種可多啦!有豆沙糉,水晶糉,肉糉,鹹肉糉……”聽着聽着,口水都要流了下來。

去了外婆家,我瞭解了不少知識,不過端午節的糉子真是太好吃了!

端午節的日記15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有賽龍舟和吃棕子。

這一天,我的媽媽買來糯米和棕葉。我好奇地問:“我的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我的媽媽給我說了端午節的又來後,就開始教我包棕子了。我看我的媽媽包一個棕子,然後我拿起一片葉子也包了一個棕子,可是棕子旁邊一角掉糯米出來。我的媽媽說:“快把棕子放到碗裏解開,棕子要包三個角要包緊些很好吃不會壞掉。”我聽我的媽媽的指導,我認真地學着包棕子,小心翼翼地把角搞好,捏緊。我終於學會了包棕子。我的媽媽說:“我們還要包更多棕子。”於是我們抓緊時間趕快包,包好後。我的媽媽把棕子放進鍋裏煮了一會,就煮好了。我的媽媽說:“快吃吧。”我們全家就圍在一張桌子吃起來。吃完後,我們就去外面賽龍舟了。首先是紅隊領先,然後藍隊慢慢的跟了上去超過了紅隊。快要到終點了,紅隊隊員齊心協力一起衝到終點。最後紅隊得了第一名。我在心裏歡呼起來,有說不出的高興。

今天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啊!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