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5篇【精】

端午節2.74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5篇【精】

端午節作文 篇1

端午節又要到了,我彷彿回到了去年端午節一家人一起到巨龜苑的歡樂場景。

記得那天一大清早,我和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隨自駕車隊向巨龜苑駛去。車窗外的風景很美,我非常興奮,巨龜苑很快就到了。導遊阿姨帶領我們坐竹筏順河而下,來到了村莊裏的一戶人家。我第一眼就看到院子裏的大桌子上擺了幾個大盆兒,裏面裝着紅棗、江米;新鮮的糉葉泡在大桶裏。導遊阿姨興奮的召集我們:“包糉子活動開始了!”大家爭先恐後地拿起糉子葉,包起了糉子。我也想試試,但不知道怎麼包,看着大人們的糉子都整齊地擺在大盤子裏,我有點着急了。趕緊找去找姥姥,在姥姥的耐心幫助下,我終於包好了一個大大的糉子。不一會兒,糉子就出鍋了。吃着自己包的熱氣騰騰的'糉子,我太開心了!

另一項活動是我最喜歡的漂流。來到冶河邊,我興奮地跳上皮筏。爸爸負責搖槳控制方向,我和媽媽一起賣力的划船,要是遇到激流險灘,我們的小船還會在河裏打轉兒,順流往下衝,我的身上都淋溼了,但一個多小時的漂流讓我感到非常盡興。端午節早就有賽龍舟的習俗,我的漂流也算是吧!

這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我不僅吃到了自己親手包的糉子,還體驗了漂流。真希望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有新樂趣!

端午節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而故鄉人都稱之爲端陽節。在故鄉,端午節是一個隆重的節日。這天,村子裏熱鬧,小夥子相親,新媳婦過門,到處歡聲笑語,喜氣洋洋。用母親的話來說是“年有三朝,端午一日”,所以故鄉人特別重視端午節。母親是養豬能手,她餵養的豬特別肥壯,每年除上交一頭給政府外,自個家裏在過大年和端午節的時候都要殺一頭,這樣,親戚朋友也能同我家一樣,過個豐盛的節日。

故鄉的端午節,村裏人是不包糉子的,而是用石磨磨小麥來做饅頭和包子。母親總是在端午節前夕的夜半時起來和麪,第二天早晨,發酵後的白麪,滿滿的兩大盆,如初生的嬰兒,白白嫩嫩,軟軟綿綿。母親把和好的白麪做成三樣:一樣是饅頭,一樣是小蔥和瘦肉餡包子,一樣是紅糖和芝麻餡包子。每年端午節這天,一家人都能吃到母親做的麥香撲鼻粉甜可口的饅頭和包子,母親的心也就像包子裏摻了芝麻的紅糖漿。

在我記憶中的端午節,又好似農家特別的節日。這時候,麥子已收割,蕃薯已放藤,稻子也長出了新綠,農忙時節也過了,勤勞的村裏人象鬆了口氣似的,在端午節這天,不僅可以甜甜地吃頓香噴噴的美食,而且還可以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地享受節日的喜慶。

而每逢故鄉的端午節,母親總是要忙碌好多天,白天忙農活,晚上還要在煤油燈下爲我們兄弟姐妹趕做新衣服和新布鞋,常常是夜深人靜了,母親還在孜孜不倦地穿針引線。燈影憧憧,銀線飛舞,年年歲歲,從不間斷。那時,我們這些小孩期盼端午節就象期盼過大年一樣的期盼着。因爲這一天,我們不僅能吃上母親做的美味佳餚,還能穿上母親做的新衣服和繡有蓮花的新布鞋。童年早就成爲過去,而故鄉的端午節一直是充滿喜慶和慈愛的記憶。

如今,母親常說城裏的端午節沒有什麼節日的味道,只有故鄉的端午節,纔是有氣氛的節日。母親總忘不了在故鄉端午節這天:千門萬戶都插上艾草和菖蒲,說是這兩者象徵屈原的馬鞭和長劍,可以辟邪;此外,還要系百索子,手腕上和脖子上系五彩絲線,用以辟邪;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用以解毒驅邪;吃“十二紅”,這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並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故鄉,家家戶戶都有。

今天是我家離開故鄉後的又一個端午節。和在外一起住校的同學吃着買來的糉子,母親做的饅頭和包子相比,味道不一樣,氣氛也不一樣。

端午節作文 篇3

在我的鄉下,每年的端午節都十分喜氣洋洋。當香噴噴的糉子、茶雞蛋做好時,我們都迫不待想的第一個試吃。

這天上午是一片忙碌的境況。家家戶戶準備糉子,雞蛋,美酒。要做到嫩、鬆、緊的糉子可不容易。大夥把糯米包在荷葉裏在需用頸拉緊,一旦鬆了,在煮糉子的'時候糯米們就會跑出來,吃的便也不會覺得香甜可口。那想要吃到美味的雞蛋及喝到美酒,那可就要下功夫了。做茶雞蛋用的雞蛋要大小一樣,這就表示在家裏人人平等。大人們喝的酒那必是米酒,做米酒可不容易,首先大米的質量必需須優質,其次是對酒的調味,再然後,也就是最關鍵的一步,這便是對米酒醞釀的時間,因爲時間決定酒的口感。

村裏的人熱情好客,當包完自家的糉子便會幫其他人包糉子。所以到了中午大家都吃上了美味的糉子,小孩子們邊吃邊玩,開始準備下午的遊戲。

說到端午,我們肯定會想到愛國詩人屈原。在這當天有個競賽——賽龍舟。在鄉下雖然舉行不了,可小孩子們卻舉行了賽龍舟的遊戲。

孩子們的賽龍舟與大人們別無二樣。

每個隊四到五人站成一束成爲一個龍體,站在龍頭的人要準備好“龍頭”,併爲隊伍取個名字,所以想要取勝最重要的便是要團結一致,只有配合最完美的隊伍才能取勝。勝利的隊伍可以把各自爲屈原寫的感謝信貼在別的隊伍的家裏,並獲得一枚獎章,不管是輸是贏大家都玩的興味盎然。

端午節蘊含着豐厚的民族風俗,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作爲中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節毫無疑問就是其中最有“熱”感的節日。

作爲進入盛夏前的一個節氣,端午節顯然就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節的三天假日,可能會讓很多人思考出去找個陰涼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農村,端午節確就是一個忙碌的節日,因爲在中國蘊含豐富的農耕文化之中,端午節代表着夏收秋種。

在過去的北方,每年過端午正就是新麥下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期盼這個日子的到來,然而因爲能夠吃到新麥做的各種食品。而在過去的南方,端午節卻就是另外一種糧食水稻收穫的季節,新打下來的'水稻碾成了大米,過節的前一天正好能夠包成糉子,然後美美吃上一頓。

此刻,南北差異已經沒有那麼大,端午節吃糉子,這就是全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習俗。

中國人端午節吃糉子的歷史由來已久,傳說就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人們互相送糉子作爲對屈原的紀念。

糉子還就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據說,早在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可就是在當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晉朝人周處《岳陽風土記》之中就記載道:“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雜糉。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糉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即果品入糉。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糉裏見楊梅”的詩句。然而這時還出現用糉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糉子已很時尚。在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之後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向到這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中國的南北差異也還就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今年,你準備吃啥糉子呢?

端午節作文 篇5

今天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我給你們先說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吧!

端午節,又稱五五節,因爲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重要的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曆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德官吏,但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猶豫的情景下投汩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汩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汩羅江中,一平息汩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他們的行爲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着。

接着,我再說說我怎麼過的吧!端午節的習俗就是吃糉子,賽龍舟。

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包糉子能手——我的媽媽,媽媽說,包糉子用蘆葦葉包最好吃,媽媽先拿了山片蘆葦葉包捲了一個筒,接着放了點米,又放了一顆棗,接着又放米,又放了幾顆棗,包滿了以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糉子就完成了,接着又包了幾十個。最後放在高壓鍋裏煮40分鐘之後,放出來之後等四個小時入味後吃,香甜可口。

在端午節那天晚上,我們院裏的很多小朋友都出來玩,他們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蛇板、有的騎賽車,熱鬧極了,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愉快而難忘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