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優秀]端午節的作文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優秀]端午節的作文15篇

端午節的作文1

端午節,一個特別的節日,吃糉子,踏青,賽龍舟,掛燈籠,戴綵線……美妙吧?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我們去哪兒呢?我們幹什麼呢?有沒有好玩的驚喜呢?終於,老爸、老媽告訴我,去松花江畔看賽龍舟,還準備叫上好朋友,感覺爸爸媽媽對我實在是太好了!

我們生怕江邊人多沒有地方坐,一大早,也就5點鐘吧,就冒着涼涼的晨風出發了。哎,我們還是去晚了一點點,松花江邊已經人山人海,一條長長的人牆堵在我們眼前,啥也看不着了。我們走呀走呀,找呀找呀,走了很久,找了好久,老爸跟人說了很多感謝話,才終於在人海中擠了一個地方,讓我和好朋友坐下。

哈哈,這裏真是熱鬧啊!兩架直升機,驕傲地揮着翅膀,沿着松花江在天上轟隆隆地飛過來飛過去,活像兩隻大大的`蜻蜓;美麗的江鷗,在寬闊的松花江上,一會兒飛起來,一會兒落下去,好像在向人們宣告,這是它們的地盤,不許來佔領;一條條的三角帆船在江面快速滑過,一艘艘摩托快艇在表演水上舞蹈,它們又轉圈又蹦跳的,激起浪花朵朵,真是太酷了……

賽龍舟快開始了,快活的江水已經做好了準備,它們讓龍舟騎在自己的背上來進行比賽。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一陣陣鼓聲響起,果然是賽龍舟開始了,隨着鼓聲,“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三條長長的龍舟,滿滿的一排排賽手,他們穿着紅紅的綵衣,一彎腰一彎腰,整齊用力地划着大槳,龍舟在水上像一條條機靈的海豚在穿梭,像一條條飛起來的飛魚,呼呼向前、向前,岸上的人們飛舞着節日彩旗,大聲呼喊着“加油、加油、加油、加油”,三條龍舟從江上游了出發,飛快地從眼前衝了過去,幾條江船擋住了,看不見了,讓它們爭奪冠軍去吧,這是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一會兒就賽完了,結束了!哎,龍舟太少了。

“走吧,我們去坐江船,上太陽島!”老爸說。於是,我們乘坐江船到江對面,再坐旅遊觀光車,四處遊玩,哈哈,我們還去江裏游泳了呢!豐富的端午節過去了!我去姥姥家吃着豐盛的美味,感覺沒有一點興趣!只盼望明年的端午節快快到來!

端午節的作文2

端午節,又叫龍舟節、正陽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組成了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當天都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活動,如賽龍舟、掛艾草、吃糉子、洗草藥水、栓五色絲線辟邪等。

每到端午節前,我們全家都會忙碌起來。姥姥會先買好糯米、肉、糖、糉葉、線等各種物品,我和媽媽則去買艾草來掛在門上。艾草剛買的時候綠油油的,彷彿剛長出來的嫩草。聽媽媽說,艾葉除了驅蟲作用,還有個特別功效,就是驅邪。所以,端午節也是人們與疾病、毒蟲做鬥爭的節日。

等到食材都就位後,就到了家人們各展身手的時候了。首先,提前洗好糉葉、泡好糯米、佐料分開放到備用碗中。接着,拿着兩到三張糉葉先捲成圓錐形,往裏面放糯米,不要放滿,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再根據口味不同,分別將糖、肉或者紅棗放在糯米中間壓好,然後再添放一些糯米到上頭,這時要注意不要超過糉葉最低的地方,不然包不住,米粒就得遍地跑了。最後,再把糉子的“腦袋”蓋上,用線捆好。我的技術還支持不到最後一步,每一次我都是讓姥姥幫忙。

包好糉子後,我們將生糉子放上蒸鍋,用水蒸氣的力量蒸熟它們,蒸着蒸着,糉子的味道就飄出來了,等熟了打開鍋蓋,一個個飄香四溢,軟軟糯糯的糉子寶寶就熱騰騰地出爐啦!雪白的糉子,各種口味的'糉子寶寶即將閃亮登場!有肉糉子、白糉子、糖糉子和紅棗糉子,光是想想,口水都止不住了!話不多說,趕緊開吃。

端午節還有個習俗,你知道是什麼嗎?沒錯,是划龍舟。雖然我沒有親眼看到過賽龍舟,但是好歹也在電視裏見過——前面一位鼓手,用力敲鼓以鼓舞士氣,穩定節奏,後面有很多人,大家一起用力划槳,讓龍舟儘量快的往前跑。龍舟上每個人穿的衣服都不一樣,他們口中喊着各自隊伍的口號,船手們雖然汗流浹背,但每個人的眼神裏都充滿了堅定,每支隊伍都爲了勝利竭盡全力。

這個節日不僅讓我學習到了知識,還給我帶來了吃糉子的幸福。更重要的是,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端午節的作文3

看着那東昇的太陽,又迎來了一個端午節的早晨。

從睡夢中醒來,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從人們的笑聲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美好和神聖。端午節的早晨既讓人鍛鍊了身體,又讓人們知道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兩個雞蛋,我們便揹着包袱來到了三角山的腳下,我們順着山間那蜿蜒盤旋的小路,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到了龐大的岩石、強壯的`綠樹、香氣撲鼻的鮮花、活潑的昆蟲、清澈的小溪,綠油油的小草......走着走着,終於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俯視下方,人們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樓房,條條川流不息的街道.......,站在山頂上,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令人流連往返。走了一段路,我們都筋疲力盡了,就坐在大岩石上,欣賞着美麗的風景,吃着香噴噴的的飯菜,讓人更加貼近大自然,體會出大自然的神祕和絢麗。伴隨着人們的吶喊聲,天空中的無數“小水兵”羨慕極了,也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天空中雖然下着濛濛小雨,但大家一點都不遺憾,而且更加喜歡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經七點多了,吃着媽媽包着美好願望的糉子,心裏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節的早晨,我們又盼望着明天,我們每個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糉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糉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糉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糉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爲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裏。爲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裏。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裏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爲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糉子”。煮熟的糉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糉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爲我喜歡吃糉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4

古詩中有這麼一句話,“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詩是唐代文秀寫的《端午》,今天又值端午,袁老師下午的時候帶我們上德林去做香包。

香包:是在端午節,大家爲了紀念屈原,用許多花和草包在一起,在袋子裏可以發出飄飄香味,而且有一路平安的意思。我認爲袁老師讓我們去做這個,一定是有意義的。

我們幾個同學在教室裏選好了自己的香包。我的天吶!我剛上去時,就已經只有最後幾個香包了,我站在講桌前目瞪口呆,看着第一排的幾個人拿着自己的香包心花怒放,後來,我只好伸出手拿了一個紅色的,垂頭喪氣的.走開了,誰叫我跑這麼慢呢?

當全班每一個人都拿到了香包時,袁老師就開始講內容了,她把講桌上的全部東西都給我們解釋了一下,我認爲,桂花其實可以多包一點,因爲桂花開的那段日子,桂花的香味非常迷人,瓊花玉葉,枝繁葉茂,有一種不可形容的仙氣感。

我去上山的路上時。心裏一直是激動的,生怕錯過哪一個細節,因爲原來的端午節時,我們都是包糉子,而這次是做香包,這可是:古廟裏的旗杆一一獨一無二的。

上山後,我們就坐了下來,等着老師叫我們去包香包。過了一會兒,袁老師把五個同學叫了上去,其中就有我,我一把抓了許多的桂花,這時,袁老師開口了:“羅靜雯,你可以把桂花拿少一點,因爲後面還有別的同學沒包呢!你把桂花拿完了,後面同學該怎麼辦呀?”我仔細想了想,也是這麼一回道理,於是羞愧的把手鬆了鬆。

我們包完後,袁老師還要給我們拍幾張照片,如果把我們全班一起來合拍,那就實在是太無聊了。袁老師當然知道我們的意思,給我們來了個分拍,幾個人合成一個組,把自己的香包拿出來拍照,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第六小組,他們不像我們一樣把香包舉起來就直接拍照了,他們是一個組的,每一個人都舉一個“桃園三結義”的拳頭,把我們旁邊的人逗得哈哈大笑!

這一次的端午有樂有悲,但我感覺,這永遠是最獨一無二的那一回!

端午節的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爲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糉葉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羅江裏。並且人們也要吃糉子、鹹鴨蛋,在家門前掛茱萸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這不,我們一家人帶着外婆蒲、舅舅、舅媽、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鎮觀看賽龍舟。

經過多長時間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天氣突變,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爲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船長一般爲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下午,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岩石上。爲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光,家家戶戶的陽臺頂上都掛着藍布。我們走過了石橋,繼續向前走去……

“哇!看到龍舟啦!”一個小妹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豔的紅、明亮的黃、黯淡的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跟據四海龍王身體的顏色刷的漆。

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喝,一個個都非常強壯。並且不同的龍舟上的人都穿着不同顏色的背心。“請參賽選手入座!”裁判員用擴音器叫道。劃手們按照序號坐好位置。“1——2——3!出發!”

頓時,鼓聲大作,觀衆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雲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後劃。緊接着,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地,漸漸地,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漸漸地,漸漸地紅色的龍舟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舟。黑色的龍舟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後於其它龍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舟遙遙領先,藍色龍舟又追趕上來,兩條龍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舟領先了。最後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舟贏了。藍色龍舟的劃手們下船後,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悅。看完比賽,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最好玩、最有趣。因爲這一次的端午節讓我領閱到了民俗風情,還讓我瞭解了許多知識。

端午節的作文6

盼望着,盼望着,快樂的端午節就已經悄悄的來臨了。我喜歡端午節,但終於讓我有了一次體驗的機會。

這天,我一大早就起牀。出門就聽見喜慶的鞭炮聲以及人們的說笑聲,哦!還有那些賣糉子的商販。這樣的日子反而讓我更喜歡。於是,我便買來米以及包糉子的葉子,加入了“他們”的行業。首先,我學着大人的樣子,將米洗乾淨,但也總是糊里糊塗地了事,然後我再將買來的葉子上的可怕的毛清洗乾淨,在清洗的過程中,那毛真是“可惡”,像一羣小小的調皮的小蟲一般,“爬來爬去”,到現在還隱隱作痛,不過總算洗完了。隨之,我像大人一樣,將這些白白胖胖的米裝入自己所裹好的葉子中,雖然裹的不是很完美,但畢竟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也罷了……經過這一系列的步驟,糉子包好了,嚐了一口“太美味了!”我感嘆道。我體驗到了“端午節的味道。”

不僅是體驗到了“端午節的味道”,我還體驗到了“端午節的樂趣。”端午節有龍舟賽,都說龍舟賽是有趣的、快樂的、激烈的,果不其然,我在電視上看到的的確是這樣的。他們有統一的服裝,和他們那條龍舟上的人數都是規劃好了的,不過,最引人注目的還要數他們的龍舟。看吧!那多麼美麗的`龍舟上的花紋,還有它的龍頭以及長長的船身……比賽已經開始了,每隊都像火箭一樣衝了出去,鼓聲越來越激烈,打起的水花濺在他們身上。時不時還會聽見他們的怒吼聲。開始是紅隊領先。“快!快!超越紅隊,黃隊加油!”我在電視機旁邊大喊道。如我願,黃隊使出吃奶的勁兒,一下子就超越了紅隊。但好景不長,藍隊超越了黃隊……這樣的比賽,不是有趣和激烈嗎?但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都獲得了自己應有的名次,這樣的比賽,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獲得該有的名次,不是很快樂的嗎?我更加關注的是龍舟賽的第一名,“啊?龍舟賽的第一名不是紅隊,也不是黃隊,而居然是藍隊!”我吃驚道。真是萬萬沒想到啊!

原來,端午節的體驗是這樣的,啊!它是快樂的、有趣的以及“它的味道”是那樣的美……

端午節的作文7

端午節的來歷同學們你們喜歡端午節嗎?如果喜歡,我就給你們講講它的來歷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

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

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兩千多年來,端午節慢慢演變成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成爲中華民族的重要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

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賽龍舟,比武,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 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們要好好的過這個端午節,我要用心地感受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端午節的作文8

端午節,也稱爲正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來的一個古老習俗。這一天,會有賽龍舟和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字平,戰國楚人。他生於夏曆正月初七,或楚威王吳,或二十七年生於楚宣王,九年死於楚王祥。

端午節的第二個含義是伍子胥的忌辰。楚國人伍子胥的一個著名成員,他的父親和兄弟都被楚王殺死了。後來,子胥棄暗投明,衝向吳國,幫助吳國伐楚。經過五次戰爭,他進入楚國杜英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王武何璐死後,其子伏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在越南大敗。越王勾踐邀請他講和,伏差答應了。子胥建議徹底摧毀越國。伏差不肯聽,吳被屠戮,受嶽賄賂。讒言誣陷子虛。伏差信了,給了子虛一劍,子虛死了。死忠敬死的子胥臨死前對鄰居說:‘我死後把眼睛挖出來,掛在吳京東門,看越南軍隊入城滅吳。’他上吊死了。伏差聽到消息大怒,於是在5月5日把子胥的皮衣屍體放入河中。所以,據說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端午節的第三個意義是紀念東漢孝女曹娥,她救了父親,死在了河裏。曹娥是東漢上虞人。她父親淹死在河裏,但她好幾天沒看到她的屍體了。那時,她孝順的女兒曹娥只有十四歲,日夜在河邊哭泣。十七天之後,他也在五月五日投河自盡,五天後取出父親的屍體。傳爲,後傳與縣令,杜仍立碑,弟子韓丹春致悼詞以示慶賀。孝女曹娥的.墓今天在浙江紹興。後來,曹娥的紀念碑是金代王毅寫的。爲了紀念曹娥的孝道節日,在曹娥投河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廟。她居住的村莊更名爲曹娥鎮,曹娥去世的地方命名爲曹娥河。

端午節的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6月5日去世。後人慶祝他的詩歌,哀悼他的勇敢行爲,這與詩人節同時舉行。詩人節也被指定爲端午節,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秋瑾,浙江紹興人,字銳,號熊,建胡人。她小時候擅長詩詞歌賦,喜歡騎馬和擊劍。她被稱爲木蘭和秦良玉。28歲參加革命,影響很大,策劃起義,在會上被清兵逮捕,放棄。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宣恆口英勇就義。

昨天是端午節。我的叔叔阿姨們都來參加了告別儀式,帶來了很多美味的食物,讓我的胃發癢。我的堂兄弟。一切都來了,我突然變得非常活潑。

端午節的作文9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看着我的糉子發笑:“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溫火煮30分鐘就可以。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燙死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真好吃。

端午節國中說明文五百字6

又值五月初五到來了,小孩子們高興極了,又可以看龍舟吃糉子了。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端午的姑娘爲了救全村的人,與火龍智鬥,結果被吃掉了,那個怪物也被感動成了村子的守護神!人們爲了紀念這個勇敢的姑娘,就把她被吃掉的那一天叫做“端午”了。

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投入滾滾長江,後人爲了不讓魚蝦啃食屈原的屍體,就會把米團拋入長江,在龍船上吶喊,鑼鼓齊響,最後被傳爲一種風俗。

在我們家鄉每到端午節時,家家忙着打掃房屋,採來新鮮的葦葉調好糉子餡,各種各樣的,有鹹肉的,蛋黃的,紅豆的,松仁的,蜜棗的……真是饞死我們這些小孩子。

這一天大人們一大早就煮好糉子和鴨蛋,給孩子們帶去學校,因爲這一天孩子們會互相比較誰的蛋比較堅硬,會互相碰蛋,誰的最後是完整的,就證明今年他會一直健康,平安!

今年的端午又會有什麼好玩的事呢?其實節日都是用來祈福的,人們都會借節日的機會祈禱國家,小家,家人們平安幸福,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國家越來越強盛!

端午節國中說明文五百字

端午節的作文10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這剛一打聽到,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爲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於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跟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跟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爲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閒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這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這天,抱着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麼痕跡。大夥很傷心,把竹筒子裏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讓江裏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照辦了,後來他們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爲糉子,劃的小船改爲賽龍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跟《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跟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跟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啊!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糉子,喜歡屈原這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嗎?

端午節的作文11

今天顧老師教我們做蛋兜,每個同學都有八十釐米和六十釐米的繩子,讓我想到中國結。老師很詳細的教了我們方法,可做起來就又不會了。回到家後婆婆幫忙,我們齊心協力終於做好啦。我把生雞蛋放進去,我甩呀甩,雞蛋被我甩出去,摔破了。我們只好重做,做了一個比剛纔更美麗,更細緻的蛋兜,我又可以甩了。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糉葉飄香,而且我是最喜歡吃糉子的,看到家裏包了那麼多的糉子,所以我更加開心了。在吃糉子是爸爸告訴我端午節的來歷和爲什麼吃糉子的原因。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爲屈原是在農曆5月5日投河死的,所以後人爲了紀念屈原就把農曆5月5日這一天就作爲紀念日,稱作端午節。因爲屈原是投河死的,當時的人們怕河裏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所以包了好多糉子扔到河裏給魚蝦吃,久而久之人們慢慢地就把糉子給自己吃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家家戶戶糉葉飄香,門口和竈上都插上了艾草用來驅蟲和辟邪。端午節除了吃糉子以外還有賽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等習俗。但現在賽龍舟在我們這邊已經很少看到了,但今年運氣非常好,全國龍舟大賽就在無錫江陰舉行,沒有看過賽龍舟的可以去大飽眼福了。

端午節放假三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浙江的.千島湖風景區遊玩,湖水是碧綠的,湖中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島,據說超過了1000個,我看到很多大遊船和小遊艇,最讓我開心的是坐纜車到了一座島的最高處,在那能看到千島湖最美的景色,最刺激的是我還上了蛇島,和蟒蛇擁抱合影。

今年的端午節可熱鬧了!端午節的前一天,我一直到八點多才睡着。到了端午節的那一天,我一醒來就聽見媽媽的大嗓門:“你這個小懶蟲,快起來看龍舟吧!要是晚了可就太可惜了。”我快速地起了牀,去看賽龍舟。到了那,那就已經是人山人海了。我和媽媽就像兩條小泥鰍,好不容易擠到了最前面。只見紅、綠隊不分上下,一下子在前,又一下在後。經過了一場“戰爭”後,兩條龍舟竟然同時到達了終點。後來媽媽還給我買了香包。

回到家,我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吃了一個大大的糉子。今年的端午節真是令人難忘啊!

端午節的作文12

端午節來自於屈原的故事:屈原,一個愛國詩人,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來豐富國家和加強人民,但沒有被國王採納,他被逐出了皇宮。他非常生氣,跳下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船,把竹筒裏的米順着汨羅江撒向屈原。後來,爲了紀念屈原,每個人都把裝滿竹筒的米飯變成糉子,把划艇變成了龍舟。每個人每年都慶祝端午節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崇拜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慶祝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真正的糉子製造者,我的母親。所以每年端午節,我們家都會吃很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葉包糉子是最美味的。因此,她用蘆葦葉做糉子。她在做糉子前做了準備:將蘆葦葉放入水中煮沸,將準備好的糯米和紅棗分別洗淨,準備就緒。

蘆葦葉涼了之後,她開始包糉子。首先,她拿了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放在桌子上,一片放在另一邊,夾在中間,把三片葉子捲成一隻圓雉形狀,然後把糯米放在裏面,中間夾幾個棗子,最後用線把葉子綁起來,包一個糉子。她又胖又大,看起來像一個正在睡覺的老佛爺。當她包好糉子後,在高壓鍋裏蒸40分鐘,然後放上3到4個小時,讓糉子美味可口,可以隨時食用!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原料非常簡單,但是包的糉子很好吃。它是如此的芳香,你一聞到它就會激起你的食慾。只要你桌子前面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下去。因此,每當我吃糉子的時候,我總是吃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不合我的`口味了!說到我的口味,我不知道我媽媽做糉子有什麼祕訣。她每次做糉子,總是很美味,能激起人們的食慾,讓他們變得貪婪,並準備吃很多。

除了吃糉子,賽龍舟對於端午節的慶祝當然是不可或缺的。

我最喜歡的是龍舟比賽。幾十名水手手裏拿着槳,用手在全身划動。擊鼓的水姿勢很高,而且他們有規律地敲打。快點,快點!體育場邊上的啦啦隊充滿激情,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大喊大叫,歡呼雀躍,迫使水手們更加努力地划船。整個龍舟競賽如此壯觀和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吃糉子和賽龍舟,這兩個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3

陰曆5月初五端午節,是國內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5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5月5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除此之外,端午還有很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如此的。關於端午節的出處,到了現在至少有4、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看法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範圍,國內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聞屈原投江將來,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大家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端午節的風俗主要有:吃糉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前者是因爲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糉子,在魏晉年代已經非常風靡。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裏食用。糉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糉子已極爲有名,市場上常有糉子賣。

目前,大家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糉子。糉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糉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爲糉子的餡心。小小的糉子,好像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大家心中佔據着肯定的地方。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風俗,此種風俗來自於一種信仰,即:5月爲“惡月”,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好日子,所以爸爸媽媽都於是日將未滿週歲的兒女帶往姥姥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

這無疑是古時候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由於5月酷暑將至,蚊蟲滋生,在沒醫療衛生設施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大家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風俗,現在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風俗已經伴隨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糉子、賽龍舟等風俗仍然時尚。

端午節的作文14

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個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端午節有許多古老的習俗和傳說,每一個習俗都是如此溫暖和難忘。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的故事。據說當時屈原被拋入河中後,當地人聽到這個消息,立即划船打撈。他們一路劃到洞庭湖,再也沒有看到屈原的屍體。

那是一個雨天,湖上的船隻聚集在岸邊的亭子旁邊。場面壯觀。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原博士時,又冒雨外出,衝進了茫茫洞庭湖。爲了悼念,人們在河上划船,後來逐漸演變成龍舟比賽。人們怕河裏的魚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來飯糰放到河裏餵魚。後來,每年五月初五,都有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的習俗,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一大早插艾葉。艾葉是一種常見的植物,生長在野生的`田野裏,毫不在意,但它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很容易讓人想起夏天的野秋菊花。太陽升起前,人們把前一天晚上收集的艾葉放在門口,掛在窗前。且不說可以去瘟疫辟邪,潤肺的甜香就像穿越田野的鄉風,讓老人和孩子都很開心,戀愛中的年輕人也沉醉其中,靠着窗戶捨不得離開。

記得小時候在老家,一般端午節前兩天就開始包糉子。每年端午節前,河岸兩岸到處都是提着小籃子摘糉子葉子的人。在那個季節,在河岸上,有樹、綠色植物和許多習俗。收藏宗葉的人們工作着,欣賞着大自然的美景。收集的糉子葉要先在鍋裏煮,然後用水浸泡,最後一個一個洗。奶奶在洗糉子葉子的時候,已經泡過糯米和紅豆了。泡好的米放在一個大盆裏,盆旁邊放一把木椅,捆好的草就掛在上面,這樣就可以掛裹好的糉子了。

奶奶愛端午節,大概是因爲這個時候她總能展現自己的才華吧。我迫不及待地想看我奶奶做糉子。我躺在一邊看了一下午。看到外婆的皺紋裏溢滿蜂蜜,我偶爾會偷偷抓幾顆蜜棗放進嘴裏。我很高興摘下我的臉頰,用力咀嚼。不知道他們有多甜!

我家鄉的端午節是如此充滿懷舊和親情。現在是端午節,我想起了我家鄉的艾葉和我奶奶做的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1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村子裏到處都飄溢着糉子的清香。今天,外婆和姐姐用箬竹葉包了很多糉子,裏面有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子,或是一塊黑黑的豆沙,或加了瘦肉、鹹鴨蛋,還有的'加了蠶豆。外婆喜歡吃豆糉,姐姐喜歡吃肉糉,我呢,最喜歡甜甜的、軟軟的豆沙糉。

昨天,外婆就早早地準備好了包糉子的所有材料:糯米、紅棗、豆沙、肉、箬竹葉……早早地洗了糯米,泡在水裏;洗乾淨了箬竹葉,也泡在了水裏;瘦肉切成一塊塊,用細鹽醃上。

昨晚,外婆就和姐姐開始動工包糉子了。我覺得包糉子好好玩,就叫姐姐教我。姐姐一開始用懷疑的眼光看着我,嘴裏還不停地嘀咕着:“就你……就你……”我看她那樣就百般請求,沒辦法,姐姐答應了。姐姐一邊包着,一邊爲我講解:先拿起兩片箬竹葉,把它折成一個漏斗形的,接着先放進一半的糯米,緊接着放進一顆紅棗,然後再拿些糯米放進去,把紅棗嚴嚴實實地裹住,最後把兩片箬竹葉多出來的地方對着糯米彎折進去,折成五邊形,用一根繩子綁起來。記住:一定要綁緊了,否則放到鍋裏煮時,就會散開來,就成了一鍋粥了。

聽着姐姐頭頭是道的講解,我糊里糊塗的。但還是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地去做了。可是糉子在我的手裏完全不聽話。姐姐不耐煩了,“算了,你這笨手笨腳的,還是當一個徹底的大吃貨吧!”一句話就把我打發了,我無可奈何,只得上樓去看電視了。

今天一大早,外婆就把包好的大糉子放進鍋裏煮。煮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大功告成了。姐姐一撈上糉子,我就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個我最愛的豆沙糉。真好吃,甜甜的,軟軟的,我一口咬下去,糉子就沒了一大半。

咦,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我打開電腦用百度搜索了一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都知道。原來我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98年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汨羅江自殺。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划船去撈,一直撈到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了龍舟賽。百姓又怕江裏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拿來米糠投入江中,讓魚蝦吃飽肚子,不去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現在包糉子、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我喜歡你!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