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難忘的端午節作文精選10篇

端午節3.11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難忘的端午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難忘的端午節作文精選10篇

難忘的端午節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節日的習俗之一是吃糉子,所以這一天,全校組織了一個活動——包糉子。

那天下午,我來到學校時,看見我們班同學已經在一棵樹下站得整整齊齊了,同學們有的帶着糯米,有的帶着長長的、清香的糉葉。

進了教室,有一些媽媽、奶奶己經忙上了,我們趕緊參與勞動,鋪上一次性桌布,擺好了糯米、糉葉、勺子等。隨後,老師宣佈:“包糉子開始。”我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手,只好站在張奶奶旁邊觀察,只見她左手掌攤着糉葉,右手左一折,右一撓,一個錐體糉窩就形成了,接着她往窩裏裝了些棕米、紅棗、花生米,然後用糉葉的長端封蓋住糉窩的窩口,又用糉繩捆紮結實了,一個漂亮的糉子就誕生了。差不多七、八分鐘她就包好了五個糉子。再看看周圍的其他家長和同學,有的在清理糉葉,有的在摺疊糉窩,有的在填裝食材,有的在捆綁,整個一片繁忙的景象。我也興奮地操作起來,可“看花容易繡花難”,我笨手笨腳地好不容易折成了一個窩,慌忙地往裏填裝滿了食材,但是,這小小的糉葉太調皮了,一點兒也不聽話,當我捏住左邊,右邊張開了,捏住右邊,左邊張開了,我着急得滿頭大汗,這是怎麼回事啊?一旁的張奶奶說:“鬥窩裏面裝得太滿了,要少裝一些,”我恍然大悟,這次只裝了7分滿,一下子就蓋住了窩面,用糉繩捆了個結結實實,雖然那形狀不怎麼好看,但我很開心。接着我又連續包好了四個糉子,一個比一個好看,看着張奶奶投來讚賞的目光,我心裏別提多得意了。

晚上,媽媽把我親手包的糉子煮熟了,端上飯桌,一陣清香撲鼻而來,爸爸媽媽嚐了糉子以後,向我伸出了大拇指,我的心裏像喝了蜜一樣甜。

這次集體活動,我不僅收穫了快樂,還掌握了包糉子的技巧,這個端午節是我過得最有意義、最快樂的節日。

難忘的端午節作文2

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糉子,我們家也不例外。當你在端午節的那一天走在大街上時,到處可以聞到糉子的香味。每到那個時候,我便會一口氣吃掉兩三個,可儘管那樣,我還是不知足地埋怨說:“如果天天都是端午節該都好啊!那我就可以天天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上個星期日早晨,我看見家裏的冰箱內有許多糉子,便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早飯吃糉子吧!“媽媽聽後,欣然同意了我的請求。

一會兒,媽媽讓我把糉子拿出來解凍,我拿出糉子仔細端詳着,糉子的外面穿了幾層軍綠色的大衣,衣服外面還繫了一根腰帶,呈三角形。這時,我就好奇地問媽媽,糉子是怎麼裹的?媽媽說道:“首先要把糯米浸泡在水裏,讓它膨脹,同時把蘆葉浸泡在水裏,這樣纔有韌性。過半個小時,把水全部倒掉,拿四五片蘆葉,捲成圓錐形,在裏面裝三勺左右糯米,然後用蘆葉將上面封閉,再用繩子緊緊地扎住,這樣,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便好了。”

不一會兒,糉子外面的冰塊就溶化了,媽媽在鍋裏倒了一些水,打開了煤氣竈,等水熱了的時候,媽媽將糉子一個個的放到鍋裏,彷彿要讓它們洗一次熱水澡,糉子寶寶們好像也很樂意,乖乖地入了鍋。

大約過了十分鐘,糉子便可以吃了,我頓時感到香氣撲鼻,令我垂涎欲滴。

我拿出糉子,把其中最大的一個糉子的腰帶解開了,脫去了它的外衣。這時,一陣陣香氣沁人心脾,我真想咬它一口,可我還是拿給了爸爸,然後又剝了一個給了媽媽。他們都不停也稱讚說:“好吃、好吃。”最後我也剝了一個吃了起來,可真香,有糯米香、有花生香、有鹹肉香,還是蘆葉香。當我將一個吃完時,手上、臉上都沾有糯米,活像一個“大花貓”。

香,糉子可真香!明天我還要吃糉子。

難忘的端午節作文3

在每一年的節日中除了春節,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因爲在這一天我不僅可以吃到香香甜甜的糉子,而且還能親自動手包一包糉子。

說到端午節,我先來跟大家講一講端午節的來歷吧。這一天,人們爲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因爲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給皇帝提個意見,皇帝聽了,怎麼也不同意他的意見,他就很生氣,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他走到江邊,投江入死。人們在這一天,就划着船在河面上尋找屈原的屍體,可是,怎麼也找不到屈原的屍體。就把包好的糉子一個一個的投進江河裏,不讓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讓魚蝦把糉子吃飽,就不會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所以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有賽龍舟,包糉子的習慣,就延續下來,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也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綠豆、肉等做餡,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糉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糉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奶奶告訴我,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在想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經過千辛萬苦,我的糉子總算包好了。放到鍋裏煮的時候,我不停地打開蓋子,嘴裏還念着“好了沒有、好了沒有。”把家裏人逗得哈哈大笑。終於糉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的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想:我的糉子雖然難看,但太好吃了!

這真是難忘的端午節呀!

難忘的端午節作文4

榴花開,箬葉飄香,菜場裏那些巧手的老奶奶早已擺好自家包的糉子。看着這些小巧玲瓏的糉子,我想起兩年前的端午節。

那天,外婆早早地準備好箬葉、糯米和絲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糉子,一邊聊天。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也來包糉子吧!”說着就跑到外婆身邊坐下,學着她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輕輕翻轉,把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一些米粒從裏面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點也不聽話,又從另一邊跑出來,我只好再拿一片箬葉裹住它??就這樣裹來裹去的,我的糉子成了“糉子王”。最後,我用絲線把它緊緊綁住。拎着這個超級肥大的“糉子王”,我滿腹不解:“這棱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糉子,是什麼人發明的呀!”老爸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沒撈到他的屍體,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裏祭奠他。後來用箬葉把米飯裹起來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爲了不讓魚蝦啄食。所以,在端午節這天,人們包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帶香囊??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哦,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美麗的傳說。今天可要多包幾個糉子呀!”我說。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想,年邁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糉子在門口盼着我們的到來。我已長大,再也不會像當年那樣調皮地包“糉子王”,但那年的端午節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點評:包糉子是端午節的大節目,小作者詳細描述了端午節包糉子的情景,描述生動、具體,趣味性強。

難忘的端午節作文5

端午節,人人皆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可以划龍舟,品糉子。我雖然錯過了精彩的.划龍舟表演,但仍然品嚐到了香甜可口的大糉子。

這次,我吃的可不是一般的糉子,而是我親手包的大肉糉子。

第一步:準備材料

做糉子,當然不能少了糯米,糉葉,香腸和線。我和外婆到菜市逛了一圈,發現現在除了糉子,很少有人注意其他的小菜。我們按順序買好了材料,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材料綞買齊了。

第二步:洗糯米和糉葉

剛買回來的糯米和糉葉上有一些小灰塵。我先倒了一盆熱水,從糯米中選出一半糯米,放入水中,浸泡了好幾個小時後,我撓了撓腦袋,一進想不起該做什麼時,外婆在一旁火上澆油,眉飛色舞地諷刺我:“喲,想不起來了?你泡了糯米的那個東西不洗洗?”外婆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什麼。我一把抓起一旁的糉葉,逐個逐個地認真檢察和清洗了一遍。

第三步:包糉子

包糉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一連包了幾次,也沒包成一個,這可把我急壞了。我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沙漏的形狀,但下面不能留孔,然後把靠裏的葉子向內一捏。但是,千萬不能讓糯米溢出糉葉捲成的沙漏。用靠外的葉子把旁邊的小洞蓋住,下面就形成了三個角,把多餘的葉子尖用剪刀剪去,用繩子一圈一圈地套起來,最後打個結,將它套緊,套成一串,一串糉子便做好了。

第四步:煮糉子

剛做好的糉子還是生的,要放進鍋裏蒸兩小時左右。“糉子出鍋了!”我端着一盆熱騰騰的糉子從廚房走出來了,大家將糉子一搶而空。我拿出一串糉子,青青的,三角體一樣的開頭,象一個個胖娃娃。

第五步:吃糉子

最後而且最重要的一步,當然就是吃糉子了。撥開外層青青的糉葉,夾着香腸的糯米便露出來了,咬上一口,軟軟的,鹹鹹的。大家象品嚐天下美食一樣,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我臉上綻開了花。

難忘的端午節作文6

還沒到端午節,媽媽就看到報紙上刊登的小記者通知,說要舉辦小記者包糉子親子活動。聽到這個消息,我高興得都跳了起來。端午節下午,媽媽、姑姑帶着我快快樂樂地出發了。到了金瑞銀泰商場,老師爲我們分發了號牌,我是14號。

比賽每10人一組,第一組比賽時,老師要求其他選手保持秩序,在休息區排隊等候。等待中的我又興奮又擔心,因爲我還從來沒有包過糉子。趁這個時間,姑姑對我進行快速培訓和分工,讓我負責捋平糉葉,三個或四個疊在一起放好,她來負責包。

第二組比賽終於要開始了,上場後,姑姑又教我怎樣區分糉葉的正反,又示範了整理糉葉的過程。“三、二、一!”老師一聲令下,我們開始行動。姑姑包得非常快,我剛把糉葉捋好放好,姑姑就拿了過去。只見她右手一繞糉葉就變成了一個漏斗的形狀,又用勺子裝進黏米,飛速用繩子綁緊糉子,再打上一個結,一個糉子就包好了。不一會兒,我們的糉子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包着包着,預留的繩子用完了,老師立即爲我們補充繩子,“人家剩的多着呢,只有你們不夠用,你們速度真快呀!”雖然我有些不熟練,但姑姑雙手配合得特別默契,動作嫺熟,吸引了場外的叔叔阿姨,大家都忍不住一起爲我們吶喊加油,媽媽在忙着爲我們拍照,一時間賽場成了沸騰的海洋。

“10、9、8、7……”老師開始倒計時,我們更緊張了,加快了動作。“3、2、1!”老師話音剛落,最後一個糉子在姑姑手裏完美收場。商場的評委叔叔過來計數,一共包了23個糉子。

五組比賽結束,進入最後的評獎和頒獎。當老師唸到二等獎,李小桐,我的心怦怦直跳。回家的路上,抱着比賽的紀念品,拎着沉甸甸的糉子,我們三個甭提多開心了。這個端午節,實在是太難忘有趣了!

難忘的端午節作文7

難忘的端午節。國小五年的學習生涯中,發生過許多令我難忘的事情,最讓我難忘的要屬四年級的那次端午節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爲什麼呢?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糉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糉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爲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爲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了!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糉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糉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我知道了屈原爲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呀!

難忘的端午節作文8

哦!去做手工了!去做手工了!,原來是我們三年級的同學去勞技中心做手工去了。

我們步行到了勞技中心,只聽那裏的老師說:今天四(七)班的同學學習‘彩糉子’。我想:什麼彩糉子呀!可以包甜味的嗎?我沒想那麼多,急忙跟着老師來到了專業教室裏。

來到了專業教室裏,我看見老師的桌子上放着很多長條形的紙和一些各種顏色的毛線,我心想:包糉子嗎!幹嗎要用毛線和紙呢?我剛想到這裏,老師說今天我們就用紙搭一個紙架,再用毛線往上面纏。這下我終於明白了。緊接着,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條很長的紙,讓我們先搭一個紙架,我按照老師的方法先把長條紙的一角掀了起來,再讓它的寬邊和長邊對齊,這樣就摺好了一個三角形,我再把剩下的一段紙往上一折,也折成了一個三角形,然後把兩個三角形重疊起來,就這樣重複做這個動作。

做完紙架,我把一根紅色的細線貼在紙架上,然後把紙架疊成了一個六面體。

做完這些,我準備開始纏毛線了,可我一看,這毛線那麼多,那麼長,什麼時候才能纏完呀!而且聽小姨說纏彩糉子非常麻煩,但我轉念一想:人人都說自己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孩子,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於是我開始纏了,我先拿了一根紅色的毛線,然後左手托住紙架,用大拇指按緊毛線的一端,右手拎起毛線,再把毛線有次序地纏在紙架上過了一會兒,我把紙架已經纏滿了綵線,數了數,一共纏了10根毛線,我看着自己的作品滿意地笑了。

緊接着,我又做了第二個彩糉子,我用同樣的方法摺好了紙架,用同樣的方法搭好了紅色的細線,用同樣的方法纏好了毛線。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個鈴鐺,讓我們把這個鈴鐺系在了剩下的一段繩子上面。我看着我那可愛的傑作滿意地笑了起來。

我覺得上勞技課不僅讓我們做了手工,還鍛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

我多麼盼望下次勞技課早點到來呀!

難忘的端午節作文9

吃糉子,吃糉子嘍!終於盼到奶奶這清脆甜美的聲音了。我告別了親愛的小夥伴,一個箭步跑回家,筆直地站在奶奶身邊喊道:報告,我回來了。媽媽在邊上點着我的鼻子說:你這速度都快趕上火箭了。笑聲在院子裏迴盪着。

我特別喜歡吃奶奶包的紅棗糉子,香香的,甜甜的,真是好吃極了。當一層一層的葦葉攤開來,江米的醇香也越來越濃的撲到鼻子,流進了我心田。看着手裏的糉子,白得透明,鮮得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吃着糉子,不一會兒,糉子就只剩一個角了。慢慢兒吃,細細兒嚼,聽爺爺給你講講端午節吧。爺爺蒲扇一搖,故事就開始了:你知道我們爲什麼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當年的五月五日,楚國被秦國打敗,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端午節就是因此得來。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聽到消息,馬上把船划進茫茫的洞庭湖進行撈救。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我使勁地點頭。是啊!端午節吃糉時不能忘了我們紀念的是一個人,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沒有國,哪有家。沒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哪有豐衣足食的百姓。屈原愛國就像愛自己的家,愛百姓就像愛自己的親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值得世世代代崇尚。

吃着手中香甜的糉子,聽着屈原愛國的感人故事,真是個幸福的時刻呀。

指導老師評語:

小作者很善於觀察生活,能敏銳的捕捉一個個有意義的瞬間。文章的語言流暢,感情真摯細膩。以端午節爲契機,讚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了屈原精神。(賈曉奇)

難忘的端午節作文10

端午節快到了,這使我想起了在外婆家過的那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在那裏農曆的五月九年級,就有了過節的氣氛,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會栽上一盆艾草,到了初四,媽媽和舅媽就準備包糉子了,舅媽拿來煮好洗乾淨了的糉葉,媽媽把洗好的糯米、紅豆、大紅棗一起拿了過來,一切準備就緒,就包起糉子來,她倆包糉子的手法很熟練,一會兒功夫就把幾十個糉子包好了,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拿到廚房的大鍋裏,放滿水、架好柴火,開始煮了,我就跟在媽媽的後面圍着竈臺打轉,直到聞到糉葉散發出來的香味,我再也挪不開步了。我覺得時間過得真慢呀!過了好長時間,媽媽說:“糉子煮好了,小饞貓,你要吃甜的還是鹹的?我趕忙說:“我要吃甜的!”媽媽就給剝了一個紅棗餡的糉子。我大大地咬了一口,說:“媽媽,這個糉子真甜,真好吃呀!”

第二天,我早早地就起來了,因爲媽媽說要帶我去看賽龍舟。吃完早飯,媽媽、舅媽和我,一起來到了奎湖,遠遠地望去,湖邊密密麻麻人山人海,到處都擠滿了人。

我急忙跑到湖邊去,看到湖面上有十幾條龍舟他們個個腰繫紅絲帶,身穿同一色服裝。龍舟的顏色也各不相同,每條龍舟上都有十幾人,龍頭上站着一個敲鑼吶喊的人,龍尾上有一個掌舵的人。

10點鐘,比賽正式開始了。看,運動員們已停泊在起劃線上整裝待發。隨着一聲槍響,十幾條龍舟猶如離弦的箭飛向目標,漸漸地7號隊的龍舟超越了後面的龍舟,劃在了最前面,後面幾隊也不甘示弱,緊緊咬住不放,“加油、加油!”兩岸的吶喊聲此起彼伏,連綿不斷。所有龍舟上的運動員使出全身的力氣,拼命的划着。最後,不負衆望7號隊以領先半條船的優勢獲得勝利。

龍舟賽結束了,我們仍然沉靜在大賽的吶喊聲中,依依不捨的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