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精品】端午節作文集錦八篇

端午節1.48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端午節作文集錦八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今年的五月二十八日,是人人皆知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聽媽媽說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各個地方的習俗都不一樣我們洛陽的習俗是包糉子、帶香囊。但留給我印 象最深的還是包糉子。

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姥爺先把棗、江米、花生用水泡上,姥爺說這樣包出來的糉子會香軟可口第二天將新買回來的糉葉泡到水裏,這樣糉葉不容易幹。到晚上,我們開工了。我先把糉葉那硬 硬的根剪掉,由於我的技術不高,我先看姥爺包了幾個,姥爺先拿三片糉葉捲成了一個“小漏斗”,然後把棗、花生、江米依次放在“漏斗”裏,最後把漏口包住,成了一個菱角,迅速而有力的纏上了 棉線。我看了之後也包了起來,剛開始,江米像漏網之魚一樣露出來,可包了幾個後,我漸漸熟練起來了,包的'跟街上賣的不相上下。糉子下鍋了,老爺先用大火煮了一會兒,有用小火煮了一晚上。

第二天,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同時,我也渡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2

每一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區。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這天無論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顔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於端午節還有許多兒歌,這些兒歌活潑、生動,令人們十分喜愛。這些兒歌也給端午節增添了許多歡樂的情趣。

端午節能看龍舟,能吃好吃的糉子,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端午節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念起這首兒歌,便想起端午節。

據說,端午節的這一天是源於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的愛國詩人,在很多年前的這一天,楚國將要滅亡了。屈原便投江自殺了,老百姓們爲了紀念屈原,便划船尋找屈原的屍體,便投糉子給魚蝦吃。這就形成了一個風俗:五月初五,要包糉子,吃糉子了。

我認爲呀,這端午節,就是人間仙境。有好吃的糉子,糉子呢可以在裏面包上好吃的'餡,如豆沙,豬肉……它的形態更是非同凡響……每當我看見門上的艾葉,就又蹦又跳的讓媽媽給我洗澡給我洗澡。賽龍舟更是有趣。

我愛這好吃的糉子,更愛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4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瞬間又到。想想出來十多年了,還是比較懷念在老家的端午節,甜蜜而又溫馨。在老家過端午節最好的記憶,就是看到笑彎了腰的麥稈——-麥子熟了,端午節也就來了。

端午節在老家裏是最繁忙的節日了。翻滾的金色麥浪,來來往往的人們,戴着一頂頂黃色的草帽,迎着炎炎烈日穿梭于田埂之間,他們邊勞動邊欣賞着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深一腳淺一腳的緊緊跟隨收割機後面,有的在田間地頭等着滿倉而歸的收割機,滿臉的灰塵和汗水也掩蓋不住農人歡欣鼓舞的赤銅色臉。遠觀氣勢磅礴,似千軍萬馬,成爲老家鄉村一道亮麗、燦爛的風景線。

端午節當天,天剛矇矇亮大人就要到溝頭河邊,用鐮刀去採割帶有露水的七種不同的枝條,比如艾草、柳條、榆樹條等等,放在家裏晾乾,說如果有摔傷可以燒水療傷。每家每戶在自己家的房門頂插滿艾草,端午節前幾天大人就給自己的孩子準備五彩線,端午節當天天不亮前就要給睡夢中的孩子系在脖子、手脖、腳脖上,這一切就是爲了庇護一家老小的平安——避邪。

現在居住城市,超市琳琅滿目的糉子,有水晶糉、桂圓糉、鹹肉糉、火腿糉等等,雖然多種多樣,但是最懷念的還是老家的糉子。東鄰西舍的,你家包好送給我,我家做好送給你,花樣繁多,雖說就是來來往往的`幾個糉子,卻更能浸透出濃濃的鄉情與親情。我覺得最好吃的應該是用新下來的小麥,用大的石臼搗去皮,在鍋里加點鹼,放上幾片蘆葦葉煮出來的麥子粥,入口品嚐,更能用舌頭“捕捉”到糉子的味道,那種香味常在脣齒間縈繞。

回憶起老家的端午節,心裏別有一番滋味。鄉村的空氣裏,飄散着糉的香甜,讓人充滿了希望,忘卻煩惱,這是城市無法感受到的。

記得小時候聽老師講,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投江的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它蘊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有關端午節的傳說多種多樣,賦予端午的釋義也越來越多,無論什麼樣的傳說,都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作爲端午節的代表——糉子,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亙古彌香的美食之一。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們將綿延千古的愛國情懷。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

端午節作文 篇5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鍾馗像,掛艾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配香囊等等一些公益性的活動。

端午節的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端午節前幾天每家會買糉葉糯米在家中自己包,糉子裏的餡可以放紅棗、火腿、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口味,自行選擇。人們把包好的糉子,五個一紮紮起來,掛在高出這樣可以防餿。南京人在吃糉子的.時候大多都喜歡放糖。

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到了端午節大家只要到街上,或菜場上都能買到現成包好的糉子,有餡的、無餡的、生熟都有,真方便。我最喜歡吃糉子了,每逢過節,我都能吃上好幾個,它甜甜的、粘粘的,還有一股清香味,糉子真好吃啊!

端午節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也是第一次國家將這天定爲法定節日的一天,我們潮汕地區每年過端午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忌拜祖先:可能很多人過端午節時都會想起屈原,但是在我們南方,特點是在潮汕地區,我們這天不單是用來記念屈原,同時它也是做爲我們記念自己逝去親人的日子,在這天,我們會像清明節了一樣,對自己的親人進行記念,以勉懷他們生前的.事痕,讓生者更明白今天平定的日子來之平易。

賽龍舟:這是做爲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的活動之一,潮汕地區也不會少了這項活動,在端午節這天忌拜完祖先後,人們就會來到江邊溪邊,進行一年一度的龍舟賽,而且這項活動我們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龍舟賽可以一直賽到農曆的五月十五之後結束。相傳如果過了十五還賽人就會精力渙散,無心工作,因爲此老一輩的人都會把十五那天做爲龍舟賽的最後一天,而在那天也是最激烈精彩的一天。另外,在潮汕地區還有這樣的賽舟習俗,那就是賽龍舟只能由男生參加而女生不能參於

糉子:這也是端午節的傳統食物,但是在潮汕地區,在這天我們還會吃更外一種傳統食物。在我們這邊稱之爲積糉,它是一種用糯米與植物汁做成的糉子,而在這天吃積糉有暗喻來年行好運之意。

龍鬚水:在端午節這天前後下的水我們潮汕地區會稱爲龍鬚水,而且以端午節這天的水由爲靈,聽老輩人說這天的水是龍王送福給人間的靈水,所以在這天,我們這裏的人都會沐浴,以求來年的健康長壽。

可能有人會覺得很迷信,但是他們確在潮汕地區流傳很久的習俗,其實,這也是一種文化,一種信仰,這不當會在我們這輩中流傳,我也相信它們會在今後及以後的子孫們繼續流傳下去。

端午節作文 篇7

家鄉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方法表達對他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糉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爲“端午節”,過節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糉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糉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我們孩子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路上就迫不及待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與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微笑……

興奮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與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爲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纔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幫助下認真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糉子。

說起包糉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糉子。我便一個指揮官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與媽媽抱起糉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白糖、蜂蜜與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竈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花繩與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與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被這欣欣向榮日子陶醉了……

端午節作文 篇8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最早源於戰國時期,當時有個叫屈原的楚國人,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羣衆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羣衆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而賽龍舟是楚人因爲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而糉子則是羣衆不忍心忠臣被魚蝦吃食,故而將米飯等食品做成糉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屍。

孩子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孩子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爲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好好的繼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