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

端午節3.13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端午節教案模板10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節日。

2、初步瞭解一些有關端午節的來歷、故事及相關活動,初步感受民風民俗和民族傳統文化,激發愛國情感。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1)提前瞭解學生對端午節的來歷、故事及相關活動認知狀況。

(2)收集有關端午節的來歷、故事、活動等相關資料和情境圖片。

(3)認真閱讀、瞭解有關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愛國精神。

2、學生準備

(1)把自己瞭解到的有關端午節的來歷或特色活動的情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2)有條件的話,可以參加一項端午節的特色活動或者品嚐一下糉子。

(3)準備製作工藝小糉子的原材料和簡單工具。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初步瞭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端午節的故事

1、夏天天氣炎熱,但植物茂盛、瓜果飄香、蛙唱蟬鳴。在這美麗的季節裏,還有一個傳統節日呢。你知道是什麼節日嗎?(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2、你知道哪些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嗎?請你和同學們說一說吧。

3、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講故事。

A出示屈原圖像介紹屈原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戰國時楚國政治家,我國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著名的文學家,他一生寫下了許多詩,遺留下來的只有二十多篇,其中《離騷》、《天問》、《九章》、《九歌》最爲著名……

B出示有關屈原故事的連環畫。

C講故事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二、端午節的活動

1你還了解端午節裏的特色活動嗎?趕快介紹給大家吧。

A播放賽龍舟的情景,若有學生了解有關內容可讓學生自己介紹。

西湖的龍舟分爲兩種.其一分爲上下兩層,上層有小孩裝扮各種歷史、神仙人物,下層載有鼓吹手,敲鑼打鼓,兩傍坐著划船的水手,這種龍舟較具表演色彩.競賽用的龍舟則繞著大龍舟周圍打轉,待大龍舟上拋下物件,小龍舟上的水手便下水爭搶.其中以錢、鴨兩物最難搶得,因爲錢幣入水即沈,鴨子則會四處遊竄躲避.

B掛蒲草和艾葉。

民間古來有門前懸艾、菖蒲之俗.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兩者皆可入中藥.艾葉可制灸條,是傳統中醫鍼灸療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燃點艾條可灸治多種病症.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殺蟲防治病蟲害的農藥.端午期間,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溼,蚊蟲滋生,疫病增多.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爲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紮成人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實,真正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作用的,還是兩草的香氣.中國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藥用效能就更爲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C做香包

D掛彩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爲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E吃糉子 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棕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爲恐魚吃掉,故用竹簡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棕葉包米代替竹筒。

F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G寫符唸咒

中國古代將五月視爲“惡月”,所以端午驅“鬼”在民間非常盛行。驅“鬼”的方法有許多,常見的一種,是在節前五月七年級晚上插桃樹枝。當時,人們認爲桃木能辟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前、窗上,以達驅邪的作用。另一種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

H掛鐘馗像 在陝西南部與四川交界的一些地方,端午這天,流傳掛鐘馗像的習俗。掛鐘馗像,主要是爲了消災避難。

I迎鬼船 江西南部的部分地方,流傳着迎鬼船的習俗。因爲這一帶水淺,不能進行龍舟賽,故在五月初五這天,用紙紮成旱船,帶着去登高、遊街,謂之“迎鬼船”。

J滾雞蛋 在東北,端午節這天清晨,長者要將熟透了的雞蛋,在小孩肚皮上來回不斷滾動,爾後去殼讓小孩吃下,據說這樣可以免肚子痛。冠軍,雅琪隊和沙岡美林隊分別獲得男女標準龍舟賽冠軍。

2如今社會進步了,我們可以怎樣繼承這些傳統文化呢?

A還向江河裏投食物嗎?爲什麼?

B你願意參加龍舟賽嗎?

三、作業回家學包糉子,下節課將自己的作品帶來。

端午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是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對特有的民間節日感興趣。

3、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5、瞭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實物:紮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囊,鹹蛋,糉子

照片:賽龍舟,糉子,懸掛艾葉和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鹹蛋,塗雄黃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你們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有那些習俗嗎?”

二、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老師這裏有兩張拼圖,裏面就藏着端午節的習俗。你們想來拼拼看嗎?”

請兩名幼兒同時到黑板前拼圖

“你們看出來了嗎?這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

“那你們知道賽龍舟和吃糉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播放幻燈片並小結:賽龍舟和吃糉子習俗傳說和屈原有關,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

“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裏,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

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

“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

幼兒邊說邊觀看幻燈片,說出來給幼兒掛上相應的實物。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每個地區都有他們不同的慶祝儀式。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這些習俗中你最喜歡哪個呢?”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那種習俗過端午節?”

“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三、幼兒遊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幼兒分成兩組進行“龍舟競賽”

幼兒就地坐下,兩腳分開,手搭住前一幼兒的肩膀。再請兩名幼兒做鼓手。

“玩的開心嗎?老師還爲你們準備了糉子,一起來嚐嚐吧。”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糉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然後活動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爲主展開從而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

端午節教案 篇3

啓智一年級 郭凱文

活動目標:

通過使同學以獨特視角、創新做法和真情感悟,培養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增加更多的世博知識,增強對祖國的情感,增強從我做起,支持世博,參與世博的主人翁意識,確立爲遠大理想而不懈奮鬥的人生目標一、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走進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一)端午節別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2、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二)端午講故事

1、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關於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2、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結。

三、活動二端午話習俗

(一)賽龍舟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各地有着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麼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3、端午節爲什麼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二)話糉子

1、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嚐糉子。(學生介

紹糉子的由來。)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琳琅滿目。(多媒體課件:糉子)

3、主持人小結。

四、活動三端午賽詩會

1、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爲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

2、請幾位學生朗誦端午節的詩篇。

3、主持人小結: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五、活動四談感受,激發情感

1、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麼不同?你是怎麼過的?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對地震災區的小朋友說些什麼?(學生交流)

3、主持人總結: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六、教師總結:

看了這次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

端午節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

1、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認識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2、引導學生珍惜並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熱愛祖國。

3、鍛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辯論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學生自己調查走訪,查閱資料。

2、小組活動中的合作交流。

三、教學準備:

分小組蒐集並整理資料,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二)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1、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別稱嗎?(分小組彙報成果並補充)

2、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也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學生分組交流)

(三)活動二:端午講故事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關於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

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

(四) 活動三:端午話習俗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

說,於是各地有着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麼嗎?(課件展示:賽龍舟)

3、端午節爲什麼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4、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嚐糉子。(學生介紹糉子的由來。)

5、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

種琳琅滿目。我國各地方的糉子還各有特色,你知道嗎?(學生自由交流)

(五)活動四:端午頌詩詞

同學們都蒐集了哪些與端午節相關的詩詞呢?(學生交流分享)

(六)活動五:談感受,激發情感

今年端午節你打算怎麼過?(學生交流自己的計劃。)

五、教師總結: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相信我們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最後老師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傳統文化課,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以後的時間裏努力學習,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端午節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幼兒通過參加體驗和端午節相關的知識競賽、趣味遊戲、品嚐美食等活動。

2、幼兒進一步豐富對端午節的理解認識,掌握端午節的相關傳統活動和習俗。

3、引導中班幼兒與小班幼兒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動關心弟弟妹妹,彼此間建立良好的情感,與弟弟妹妹一起感受體驗,快快樂樂過端午節。

二、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蒐集端午節的資料並佈置環境

2、師幼共同準備端午知識競答題、龍舟拼圖、端午食品頭飾等

3、師幼共同準備才藝展示節目

4、端午美食

三、活動建議

1、教師將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匯合一起,教師先出示糉子,引出端午節的話題。

(1)大班、小班幼兒混合編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組,交代活動規則和要求。

(2)你們知道什麼是端午節嗎?在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

2、教師講解端午節相關的習俗和傳統活動。

(1)情境表演:《端午節的傳說》:教師講完故事後,組織孩子才藝展示

(2)遊戲競賽以新編小組爲單位開展知識競答;遊戲藝術和競賽活動環節,發展孩子的思維力。

3、端午節有很多種不同的叫法,在以前有人給端午節取了很多個名字。

(1)你們知道端午節的其他名字嗎?

(2)你還在知道端午節的那些名稱?

4、你們能回憶起來剛剛說到的一些習俗和傳統活動嗎?

(1)端午節有哪些習俗?爲什麼在端午節要吃糉子?爲了紀念誰?

(2)在端午節還要掛 “五端”,是哪“五端”?

(3)端午節吃“五黃”,是哪“五黃”?

(4)端午節,人們爲什麼給小孩子帶五色香囊?

四、活動延伸

1、教師將孩子分爲小組單位,開展遊戲活動

2、包紙糉子比賽

3、拼龍舟競賽

4、幼兒才藝表演活動

五、活動總結

中班孩子在和小班孩子交流期間,體驗了一次大朋友帶小朋友的感受!大帶小,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一起感受端午節美食,品嚐端午節的美食等活動。教師注意爲孩子們講解吃美食時的注意事項。

端午節教案 篇6

 活動簡介: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怎樣把它設計成小班幼兒所喜愛的活動,既體現綜合的理念,又能突出一個重點領域,幾經思考我進行了活動的整合,原創了這個小班綜合活動,把重點放在了美術領域做香包上,在香包上多做文章,融入了一些幾何圖形和顏色的複習,還自編了歌曲,感覺這樣一來,可行性更強了。活動主要分爲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利用動畫,幫助幼兒回憶端午節裏參加的活動,以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第二個環節是講解香包的製作方法,也是活動的一個重點,通過欣賞各種漂亮的香包,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利用視頻展示臺直觀地演示、講解了香包製作的方法並交代了操作的要求。第三個環節是幼兒製作香包,並介紹自制的香包,圍繞香包的顏色、樣子、圖案來進行介紹,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歌曲《熱鬧的端午節》,把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試着學做香包。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視頻兒歌《過端午》、三角形、圓形、愛心形、長方形的布袋、香料、貼紙、裝飾的圖案若干、盆子每組一個、蠟筆、桌布。

活動過程:

一、討論,初步瞭解端午節的熱鬧活動。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畫,想不想來看看?(播放動畫《五月五》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草香滿堂,帶香包吃糉子,龍舟下水喜洋洋。)他們在過什麼節呀?哦,在過端午節。前幾天我們放假了,過端午節了,端午節裏有些什麼活動呢?

幼:吃糉子。(是呀,要吃香香的糉子。)

幼:賽龍舟。(你在哪裏看到賽龍舟的啊?電視裏,賽龍舟啊可熱鬧了!)

幼:掛香包。(小朋友們掛上香包真漂亮。)

幼:插艾草。(是啊,門上還要插上香香的艾草呢,可以把蚊子和小蟲子趕走。)

兒歌:端午節真熱鬧,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草、掛香包,小朋友們樂淘淘。

(評析:通過觀看小動畫《五月五》幫助幼兒回憶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並以兒歌的形式加以。)

2.剛纔你們說到了要吃糉子,那你吃過的糉子是什麼樣的呢?幼:我吃過像三角形一樣的糉子。(哦,你吃過三角糉。)

幼:我吃過方方的糉子。(哦,你吃過方方的枕頭糉。)

3.那這些糉子都是什麼餡的呢?(點擊出現相應的糉子。)

幼:肉糉、豆沙糉、花生糉、棗子糉、蛋黃糉。追問:好吃嗎?豆沙糉的味道怎麼樣?甜甜的。花生糉吃起來怎麼樣?香香的。

:原來糉子的種類多樣,口味豐富啊!

(評析:吃糉子更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習俗,通過說一說糉子的外形和種類,加深幼兒對糉子的認識。)

二、講解制作香包的方法。

1.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還要掛什麼?(對還要掛香包呢)!看,陳老師這兒有許多香包,怎麼樣?(好漂亮啊)數數有幾個?看看都是什麼樣的?(有的圓圓的、有的方方的、看上去有點像愛心一樣的、看上去有點像三角形)有些什麼顏色?一起來說說。香包上有些什麼?哦,有小貼紙還有漂亮的圖案,下面這個是什麼?(這叫流蘇,也是用來裝飾香包的。)

2.誰來聞聞,香包怎麼樣?(香香的)香香的,它裏面有什麼好東西啊?(它裏面有香香的香料)香香的香包掛在身上有什麼用?(能讓我們更漂亮,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3.:是呀,香包香香的很漂亮,能趕走一些蚊子和小蟲,讓我們小朋友的身體健健康康的。

4.知道嗎,這些香包都是老師做的,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麼做的?現在我就來做一個,如果成功了,要給我點掌聲哦。看仔細啦!先來選個袋子,看看有些什麼樣子的袋子?我最喜歡圓圓的袋子,裝上一些香香的香料,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緊,這樣香料就不會出來了。怎麼樣讓它更漂亮呢?(裝飾一下)可以貼上小貼紙,夏天到了,我就選只小青蛙貼一貼,小青蛙喜歡蹲在哪裏唱歌啊?(荷葉上)選一片荷葉,塗上什麼顏色?(綠色)來來回回地塗,顏色要塗均勻,塗好了,撕下後面的雙面膠,貼在香包上,撕下來的紙放在盆子裏。記住哦,要先塗好顏色,再貼到香香的香包上。看看還少了什麼?(流蘇)對,還要貼上小流蘇呢,這樣會更美!你們看,上面有白白的雙面膠,輕輕地撕下來,貼在香包的下面。漂亮嗎?(掛在脖子裏)我的本領大不大,那給我鼓鼓掌呀!(謝謝!)你們想不想來試試。

(評析:這個環節,又引出了端午節的另一個習俗,掛香包。利用視頻展示臺,講解香包的製作方法,直觀形象,語言生動、有趣,爲幼兒的操作奠定了基礎。)

三、幼兒製作香包,教師巡迴指導。

1.介紹材料:先來看看做香包需要些什麼?袋子、香料、小貼紙、各種漂亮的圖案、還有小流蘇。

2.交代操作要求:等會兒請你們選一個你喜歡的袋子,裝一些香料,裝好了,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緊,再貼上小貼紙和各種圖案,把香包裝飾得漂漂亮亮的,最後別忘了貼上小流蘇哦。香包做好了,可以和陳老師一樣把它掛在脖子裏,去欣賞一下電視機裏香包或者是好朋友的香包。聽明白了嗎?好,輕輕地去吧。

3.巡迴指導,(欣賞激勵的語氣)我看到***的香料已經裝好了,口袋收緊了;***已經把香包裝飾好了;***小流蘇都要貼好,沒有完成的要加油哦。香包做好了,可以輕輕地掛在脖子裏,去欣賞一下好朋友的香包,還可以欣賞一下電視機裏的香包。

4.介紹香包:都做得差不多了,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做的香包?

你的香包是什麼顏色的?看看你的口袋有沒有收緊呀,你們覺得他的香包漂亮嗎?

你的香包是什麼樣的?上貼了些什麼?他的顏色塗得怎麼樣?

(評析: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掌握了香包的製作方法,每個幼兒都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四、活動延伸,唱歌《端午節》

我們小朋友真了不起,親手做的香包真漂亮,那我們一起來唱首《熱鬧的端午節》的歌吧。

五月初五端午節呀,奶奶爲我包糉子呀,糉子尖尖甜又香呀,我們大家都愛吃呀!

五月初五端午節呀,我們一起做香包呀,香包圓圓又方方呀,一個香包一片心呀!

(評析:自編歌曲《端午節》,師幼共同表演,把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

端午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菖蒲)那爲什麼要掛艾蒿呢?(因爲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糉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糉葉中,投到河裏餵魚。

(3)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裏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糉子

(1)觀察糉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糉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糉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糉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糉葉。

師:糉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糉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糉葉。

(3)幼兒品嚐。

師:你們吃過糉子嗎?你吃過哪些糉子?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糉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糉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糉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端午節教案 篇8

會計122班 班會主題:我們的節日---端午節

活動時間:20xx年6月3日 第十四周 星期一

活動地點:東勝現代服務業管理學校會計122班

活動對象:會計122班全體學生

主 持 人:賈鵬、彭玉琴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本次班會主題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相關歷史背景,傳承中華文化。

2、 利用本次班團會讓學生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做相關的準備工作,參加一些有正面影響力的傳統節日比賽和習俗,跟父母學習節日糉子、涼糕等的由來及做法。 3、 通過一系列活動、小品等培養學生組織能力、上臺表演的能力以及語言情感表達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準備一些相關的端午節的歷史故事。

2、準備一些經典、有意義的描寫端午節經典詩詞。

3、製作活動的PPT及互動環節的小遊戲。

三、活動程序:

班會主題------ 主持人介紹------閱讀歷史故事------分析故事背景-------朗讀詩詞-------互動遊戲-------學生討論------總結歸納

四、 具體活動過程:見PPT資料

五、 活動總結:

1、 由班主任老師總結歸納這次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

通過本次班團會的開展,重在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讓學生在誦讀中瞭解傳統文化知識,認同端午、喜愛端午、過好端午,在感受傳統文化中培養愛國情懷,傳承千年文化代代相傳。《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 教案

會計122班 班會主題:我們的節日---端午節

活動時間:20xx年6月3日 第十四周 星期一

活動地點:東勝現代服務業管理學校會計122班

活動對象:會計122班全體學生

主 持 人:賈鵬、彭玉琴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本次班會主題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相關歷史背景,傳承中華文化。

2、 利用本次班團會讓學生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做相關的準備工作,參加一些有正面影響力的傳統節日比賽和習俗,跟父母學習節日糉子、涼糕等的由來及做法。 3、 通過一系列活動、小品等培養學生組織能力、上臺表演的能力以及語言情感表達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準備一些相關的端午節的歷史故事。

2、準備一些經典、有意義的描寫端午節經典詩詞。

3、製作活動的PPT及互動環節的小遊戲。

三、活動程序:

班會主題------ 主持人介紹------閱讀歷史故事------分析故事背景-------朗讀詩詞-------互動遊戲-------學生討論------總結歸納

四、 具體活動過程:見PPT資料

五、 活動總結:

1、 由班主任老師總結歸納這次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

通過本次班團會的開展,重在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讓學生在誦讀中瞭解傳統文化知識,認同端午、喜愛端午、過好端午,在感受傳統文化中培養愛國情懷,傳承千年文化代代相傳。

端午節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幼兒對端午節民族文化的興趣。

2、教師引導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

3、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糉子的製作方法,嘗試手工製作糉子。

二、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端午節》

2、兒歌《快樂的端午節》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節相關習俗文化圖片

5、糉子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廚師教學課件,進入芝麻開門環節,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跟讀兒歌《快樂的端午節》,感知端午節的習俗。

(2)你們剛纔聽了兒歌,兒歌中描述了什麼內容?

(3)這是什麼節日?圖中的人們都在做什麼?

教師出示相關的課件,幼兒觀看圖片,人們正在賽龍舟,這是端午節的習俗。

2、教師繼續出示課件,進入社會大觀察環節,幼兒觀察圖片,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1)你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2)你們家裏是怎樣過的端午節呢?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來時,家裏會吃糉子,誘人賽龍舟,還會插菖蒲、掛艾蒿。

3、教師講述故事,調動幼兒的情感。

(1)教師聲情並茂的講述屈原的故事,激發幼兒的情感。

(2)請幼兒聽完故事後說說自己有什麼感受?你想對故事中的屈原說點什麼呢?

4、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看圖片,認識糉子以及包糉子的步驟方法。

(1)教師播放包糉子的過程,引導幼兒瞭解包糉子的方法。

(2)教師分發好吃的點心:糉子。

(3)幼兒品嚐糉子,在吃糉子的環節中感受節日的氣氛。

四、活動延伸

(1)教師將手工製作材料:卡紙、紙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區,引導幼兒在美工區動手製作“包糉子”。

(2)教師在本次端午節主題活動結束後,還可以舉行一次端午節班級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當天一起來包糉子。

五、資料庫

端午節

糉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掛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五月五是端午節,

五月初五是端陽。

端午節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

2. 感受食糉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

3.培養熱愛傳統節日的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

教學難點: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學方法:分組合作、實施與研究、成果與交流。

教學準備:收集與端午節有關的資料、Flash動畫視頻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啓談: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那些傳統節日嗎?(中秋節、清明節、春節、元宵節)

2.誰能說一說這些傳統節日裏我們都在吃什麼?(新年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糉子)

3.剛纔有同學說端午節吃糉子,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共同研究一下端午節吧!(板書:二、端午節習俗研究)

二、新課教學:

1.談話:①誰知道端午節是什麼時間?(農曆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節是公曆的什麼時間?(六月六日)

②你們每個小組都確立了本組要研究的課題了嗎?請同學們說一說吧!(小組彙報)

③噢!同學們收集了這麼多豐富的資料呀!那就隨老師一起共同整理一下我們收集的資料吧!

2.彙報:實施與研究(端午節食糉)

㈠歷史記載:①每小組學生彙報本組收集的歷史記載資料。

②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出示課件、師生交流)。

㈡民間傳說:①每小組學生彙報本組收集的歷史記載資料。

②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出示課件、師生交流)。

㈢糉子沿革:①學生彙報。

②觀看課件。

㈣南北名糉:觀看課件,教師配樂講解各地糉子的特點。

師:我們爲什麼要研究糉子哪?(因爲飲食與節日之間蘊涵的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賽龍舟)

學生彙報,教師講解:

傳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 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 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 舟競賽。

(家鄉的習俗)

講述;今年端午節即將到了,說一說我們家鄉有什麼樣習俗活動?

學生彙報,把收集的圖片拿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並講一講。

3.討論:完成書中9頁的(成果與交流;反思與評價)指名彙報完成情況。

4.活動拓展:書中9頁的活動拓展就是我們今天的作業,大家繼續對其他節日進行研究吧!

5.總結:我們輕鬆一下,觀看Flash動畫短片《端午節》來結束我們的這節課。

篇二:端午節民俗文化教案

活動目標:

1、 介紹端午節溯源,讓學生認識到端午節最初的意義是中國人民爲尋求保護而進行的盛大的對龍圖騰的崇拜。從端午節代代相傳的傳承性,使學生認識到龍的圖騰、龍的文化已深深的注入到了炎黃子孫的血脈中了。

2、 學習和了解與端午節的有關傳統民俗文化。讓學生在學習、交流、感悟中認識到:端午節不僅與中國的傳統農耕文化有着不解之緣,同時也體現了中國人的對龍的圖騰的崇拜,寄託了人們對幸福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3、 組織學生蒐集端午節相關資料,採集艾蒿實物,講述自己所知所聞的端午習俗,以及參加包糉子活動等行爲,鍛鍊學生蒐集加工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4、 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現在端午節的賽龍舟、插艾蒿、吃糉子等活動已成爲中國民俗文化的組成部分。端午節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節日,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節日了,從深層次看,它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體現,成爲聯繫中華民族的紐帶。 活動內容和步驟:

端午節的溯源

(一) 端午節與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關係

師:今天我們活動課的主題是感知端午節民俗文化。請大家看大屏幕,這是一首在大江南北傳唱的民謠,請大家齊聲朗讀。

(大屏幕出示民謠: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片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師:這首民謠反映的是中國哪個傳統節日的習俗?

生:回答。

師:這個節日還有哪些別稱?

生:這個端午節其實有很多名稱,又被稱爲端陽節、重五節、天長節等。

師:這個節日是在什麼時間?

生:回答。

師:具體的日子是在“農曆五月初五”。

師: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合稱爲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這三大傳統節日都帶有明顯的農業文化特色,節日本身就反映出農業社會的生活規律: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預祝豐收——? ——慶祝豐收(大屏幕出示)

師:你猜測一下:處在春節和中秋節之間的端午節又有何涵義呢?

生:回答。

師:人們最希望的是什麼?

生:回答。

師:這時人們希望風調雨順,使糧食有個好收成。所以端午節就是人們企盼風調雨順、企盼豐收的節日。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預祝豐收—— 企昐豐收 ——慶祝豐收(大屏幕出示

(二)端午節的起源

師:剛剛我們瞭解了,端午節就是人們企盼豐收的節日,那人們在向誰企盼呢?在神話傳說中,誰又擁有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的威力呢?

生:龍!

師:在現實中有龍這種動物嗎?

師:龍實際上是我們祖先創造幻想出來的。

師:在遠古時代,人們對各種自然現象不能給予合理的解釋的現象,如:天災、人禍、生死都懷有難以名狀的恐懼,所以他們就希望有一種偉大的力量能保護自己,所以,我們的祖先就幻想出了一個保護神——龍。

師:其實龍的形象來源於我們生活中的動物,你能說說來源於哪些動物嗎?

生:

(屏顯:龍及下列文字:它的角似鹿,頭似駱,耳似牛,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尾似馬。龍威力無比,“能幽能明,能吸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師:在古人看來,龍能消災降幅,是吉祥如意、國泰民安的象徵;龍還能呼風喚雨,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保證。所以人們對龍充滿了無限的崇敬和熱愛。爲了表達這種敬意,我們的祖先每年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祭拜龍的活動,祈求平安如意,風調雨順。

在這一活動中,人們划龍舟,向水裏投放裝在竹筒中或包在樹葉裏的食物給龍神吃。人們懷着無比虔誠之心,祈求龍神對自己的生命給予充分的保障。

而這其實就是最初意義的端午節,即:進行盛大的對龍的祭拜活動。

師:平民百姓把龍當作自己的神靈,表示出極大的虔誠。而封建帝王也把龍當作自己的真身,自稱是“真龍天子”,以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他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龍,你能舉例說明嗎? 生:回答。

師:他們穿龍袍,居龍庭,坐龍椅,乘龍車,裏裏外外一幅龍的包裝。其實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也都能處處看見龍的身影,你能列舉一二嗎?

生:回答。(人的屬相中有龍的身影、繪畫、書法、雕塑、服飾、建築等)

師:從這個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龍的形象、龍的文化,已經深深地注入到炎黃子孫的血脈中。中華海內外的兒女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龍的傳人”。

師:在今天,我們聽到的有關端午節的起源傳說大多都和一個人有關,他是誰? 生:回答。屈原。

師:其實,紀念屈原只是端午節起源的一種說法。端午節還有其它起源如:紀念伍子胥、紀念越王勾踐、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既然說端午節最初的意義就是進行盛大的對龍的祭拜活動。那人們爲什麼又把這些歷史人物串演進端午節的傳說中呢?

生:回答。

師:完成這種串演傳說的時代是春秋戰國之後。我們學過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特點是什麼? 生:回答。

師: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互相掠奪拼殺,使人們又驚訝的發現,擺在他們面前最強的敵人,不是自然,而是人類自身:人性的假、惡、醜,時時刻刻向真、善、美髮出挑戰。後來人們發現,即使在這樣的年代,也有勇武的伍子胥,發憤的越王勾踐,忠義的賢臣介子推,愛國的詩人屈原等,他們成爲反思歷史真善美的代表,他們又與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有着或多或少的牽連,因此人們便自然而然的把他們變成龍的聖典——端午節的新的紀念對象,這樣就形成了因地而異的端午節的傳說故事了。

師:但紀念屈原的端午節傳說經時代的演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曾有詩云:“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爲什麼這麼說?首先我們要了解屈原。

生:一生講關於屈原的故事。(一生古箏伴奏,大屏幕展示有關屈原的連續的畫面) 師:屈原曾作《橘頌》來自我表白。(大屏幕出示《橘頌》,配聲)

師:這反映了屈原一種什麼樣的思想?

生:回答。

師:通過《橘頌》屈原的愛國、忠於國家的思想表露無疑。他的生不能爲國爲民造福、不如壯烈地死地人生抉擇和信念是非常可貴的。

師: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飽受戰亂之苦,渴望社會安定,因而對這位古代卓越的詩人和政治家屈原非常的懷念,所以在當時五月初五端午節紀念屈原成爲南北各地廣大人民羣衆一致認同的說法。到了北宋,朝廷經常受到遼、西夏等國的侵擾,爲了激發人們的愛國思想,北宋皇帝追封屈原爲忠烈公,正式規定端午節爲全國性的紀念日,自此後,端午節就成爲緬懷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和驅瘟避邪防病衛生的綜合性的盛大節日。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爲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各國都開展了紀念屈原的活動。而他家鄉的人民更是懷念他,還修建了屈原祠來供奉他。(大屏幕展示圖片)

端午節習俗面面觀

師:今年的端午節又要到了。你往年的端午節是怎樣過的,都有哪些習俗?

生:介紹。

(一)插掛艾蒿

師:關於端午節的習俗的確很多,看,這教室黑板兩邊掛的是什麼?這是咱同學親自採集來的艾蒿。農曆五月初五插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生傳看)爲什麼在端午節那天要插掛艾蒿?在民間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生:簡單講述插掛艾蒿的傳說。

師:從這個傳說中,我們不難看出:在古時,人們把插艾蒿當作一種避災驅邪的活動。 而實際上插艾蒿的確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你知道嗎?

生:交流。出示艾蒿的醫用價值。

師:原來艾蒿的用途這麼多。。

師:與我們插艾蒿的習俗相仿,我國有些地區有掛菖蒲的習俗。但無論是插艾蒿還是掛菖蒲,都表達了中國人們對健康的渴望和追求。

(二)賽龍舟

師:端午節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是什麼呢?

生:回答。

師:龍舟競渡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現在大凡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龍舟競渡活動。

師:賽龍舟現在已經成爲了一個全民健身的活動。

(三)吃糉子

師:提到過節,就不能不說到吃。端午節必須要吃的食品是什麼?

生:糉子。

師:端午節爲什麼必須吃糉子?有哪位同學瞭解?

生:講述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師:其實,糉子的產生比屈原活着的年代還要早。最初只是民間普通食品,而且也不固定在端午節吃。到晉朝時,糉子才成爲端午節的傳統食品。唐宋時,糉子成爲端午節必備的食品。到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也要吃糉子,當然在這幾千年的發展中,糉子也不斷的演變着。 師:你吃過的糉子都有什麼口味的?

生:交流。

師:現在糉子的口味,有甜、香、鹹、辣之別,我國廣州潮州一帶的人還喜歡吃一頭用甜料,一頭用鹹料做餡的一糉兩味的“雙拼糉”。從外形上,有角糉、錐糉、稱錘糉、小腳糉、枕頭糉、筒糉之分;品種有桃花糉、八寶糉、火腿糉等類型。這小小的糉子已經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包糉子也成爲一家人享受團聚的時刻。咱同學中有沒有會包糉子的?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咱們一起動手包糉子,把端午節的祝福送給你的父母、朋友。(大屏幕展示,教師示範,部分學生動手包糉子,部分學生系五色絲,配古箏)

小結:

師:(大屏幕展示小結)現在端午節的賽龍舟、插艾蒿、吃糉子等活動已成爲中國民俗文化的組成部分了,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之列。端午節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節日,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節日了,從深層次看,它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體現,成爲聯繫中華民族的紐帶。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端午節將良好的中華民族傳統,慢慢地,一點一滴地注入中國人的血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