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精華)北京的春節反思

春節8.48K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北京的春節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北京的春節反思

北京的春節反思1

剛過春節,正好知道趙xx春節是在福建過的,並且去了客家土樓。瞭解一下其他同學,有不少去過雲南和福建的。我感覺這一課好講。

這是一篇展示民俗風情的說明性散文。裏面介紹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的竹樓。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繼續採用上兩課的方法,讓學生主講。誰知這次卻把學生引入了另一條路。由於兩位同學還沉浸在異地風情的回憶之中,他們除了課文講到的內容,還給同學們講了一些有趣的見聞和傳說。我們也知道,導遊爲了提高遊客的旅途情趣,往往會對一些景物、傳說加以演繹,並不是真正的歷史。這一下,去過這兩個地方的同學紛紛補充一些軼聞趣事,同學們的興趣都上來了,課堂也掌控不住了。這就是自己對學生的.預設不充分,課前也沒有很好地指導學生如何去講,導致課堂失控。

備課,無論是哪一類課文,都要深入研究教材,備教材,備學生,還要預設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情況,抓住重點,點撥要有目的有方向,真正把語文上成語言文字的訓練課,體現大語文的教學觀。

北京的春節反思2

2月24日,xx區教育局督導組來我校檢查工作,非常有幸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袁老師聽了我的一堂語文課——《北京的春節》、《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樸素自然、流暢通達、充滿京味的語言,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再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在整堂課中讓學生感受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提升語文的學習能力、

課後袁老師對我的這堂課做了深入、耐心地指導點評、現將我的反思總結如下:

一、不足之處

1、預習的目的和有效性不夠明確、預習是學好語文關鍵的第一步,教師應該明確預習的意義所在:六年級的學生可以在預習中自學生字詞,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並體會讀文後的感受、而我在讓學生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又初讀課文認讀了詞語,談讀文後的感受、這一環節的設計,沒有體現預習的有效性,時間一長,學生對預習的作業就不夠重視,以被動的態度對待預習、

2、導入課文沒有考慮到所授班級的情況、課文導入是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進入到課堂教學最佳狀態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堂課我採用了兩種方法導入,一是出示童謠猜猜介紹了哪個節日;二是學生回憶自己是怎樣過年的、這樣的導入一是浪費了課堂的時間,二是沒有考慮到所授班級的情況,我教授的是本班學生,沒有必要再過多的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

3、忽略了生字的教學環節、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寫字的指導、而本堂課,我缺少了對書寫生字的指導、不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和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

4、教學環節的目標不夠明確、語文課堂的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突破課文的重難點、而我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沒有考慮每一環節要完成什麼目標,培養學生的哪種語文能力、如:小組討論完成表格,明確老舍先生在哪些天裏具體描寫了哪些風俗習慣、表格的填寫難度不大,學生完全能夠獨自完成,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在這一環節中就無法體現出來、

5、教學過程過於老套、本堂課我採用導入——初讀——學習詞語——理解課文的流程、教學環節的設計缺乏新意、不易於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6、教學節奏的把握不夠明快,教學時間上的掌控不夠確切、有限的.教學時間需要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這就需要教師提高掌控課堂的能力,而本堂課我將教學時間浪費在導入、初讀、認讀詞語和小組合作上,將教學的重難點全部放在了第二課時,加大了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降低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作者語言的感受、

二、改進方法

1、提高對教材的理解能力、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研究並熟悉教材相關內容的編寫思想、特點、習題的編排意圖、以及本課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突破的重難點、

2、注重預習的重要意義、在平時的教學中,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預習,包括對生字、詞語、課文內容、初讀感受、作者資料及寫作背景的預習,並在課堂上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讓學生認識預習的意義何在,促使學生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3、確定教學環節的有效性、課堂上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有着其存在的意義,要解決什麼問題,培養學生的何種語文能力等、教師首先要明確,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逐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把握能力、站在整冊教材甚至國小語文全局的高度來設計教學環節,處理教學細節;進行每個教學環節時,心中要放着這節課的整體思路,該簡則簡,該平則平

5、注重二次備課和教學反思的作用、二次備課能讓我們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對教案進行調整、修改、完善,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反思是教師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身爲年輕教師,要想不斷進步,就要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非常感謝袁老師聽了我的一堂語文課,並給我做了深入、耐心地點評指導、雖然只有一節課,但是我認識到自己教學上的不足,明白了我要前進的方向、

北京的春節反思3

今天下午,我校進行了教學示範教研課活動,我有幸聆聽了我校牛慧娟老師講的精讀課《北京的春節》一課。雖然以前我不止一次聽過牛老師的課,但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在她身上,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太多太多了。這節課,亮點很多,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收穫:

1、學生的問題意識加強

牛老師在讓學生提問題之前,先和學生們梳理了文章的語言特點,寫作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們抓住文章的重點,實現課堂的高效。作爲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我也應該從現在開始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因爲會質疑纔會思考。

2、小組合作有序

整堂課,以小組學習交流的形式較多,但並不是走走形式,而是真真正正的發揮了小組合學的作用,每個學生髮言時,其他學生都在認真地傾聽,發言完畢後,均能端正的坐好。可見,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的語言訓練、行爲習慣是下足了功夫。

3、教師的語言魅力

課文寫了北方春節的習俗,孫瑩老師抓住了除夕、正月七年級、元宵四個重要的節日進行詳細探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對除夕的講解。教師先用視頻播放廟會的熱鬧場面,再讓學生朗讀,情感體會更充沛,將除夕熱鬧的場面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比單獨反覆讀有效得多,從中也體會了中國傳統節日的意義。

4、課堂思路清晰

牛老師在本節課圍繞時間順序和詳略得當組織教學,不僅讓學生輕鬆掌握了這兩種寫作方法,還梳理清了這篇文章,所有內容都迎刃而解。在大框架中也不忽視細節,不斷滲透學習方法。最後設計當堂訓練,總結了整堂課的內容。

牛老師的課一直都很有特色,她總能講得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這是一位優秀語文教師外顯的素質,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北京的春節反思4

今日,我六年組全體語文教師以《北京的春節》一課爲例,進行了教後研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語言簡潔生動,字裏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

教學時,主要以讀爲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通過閱讀,找出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爲了讓孩子們感受到春節的那種熱鬧氣氛,就先讓他們說說家鄉春節的`特色,再來進行對比感受。因此我把落腳點放在了讀書上,運用觀看畫面、學生評一評、教師語言渲染、男女生比賽等形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感悟課文內容。例如學習除夕一段,我首先讓大家講一講我們當地除夕的特色,通過對比感受北京春節的不同,同時感受過年的熱鬧氣氛。

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感悟,而且能將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成爲備課的一個難點。我又把落腳點放在了學生身上。設計了“你認爲他讀的怎麼樣”“小組交流”“男女生比賽讀後,讓學生當評委談出自己的理由”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精彩的發言,獨到的見解,有滋有味的讀書聲充溢課堂。

爲了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春節的熱鬧,我在教學“春節的高潮”一段時,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我問學生:“元宵和除夕有什麼不同?”學生們很快地回答出:元宵節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綵------緊接着,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假如你是一個導演,你會準備哪些道具拍攝老北京的元宵節?你準備拍攝成一個怎樣的元宵節?問題一出,學生們興致一下子來了,都熱烈地討論着。彙報時,學生們都能根據文中的描述,抓住關鍵詞句,如燈多、人多、熱鬧等特點進行佈景,營造出了一個處處張燈結綵的節日氣氛。完後,再以選旁白演員爲名,讓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此段,感覺學生們讀得挺有感情,超出了預期。可見,若在教學中真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成爲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示的舞臺,學生的表現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北京的春節反思5

本文以時間爲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爲緯線,結構全文。文中例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

課前要求學生收集有關春節的各種資料,並交流。然後整體把握內容,理清寫作思路。因爲本文時間跨度大,內容多,從臘月十一寫到正月十九,理清寫作思路是學好本課的關鍵。

其次,本文有較多的場景描寫,有較強的畫面感。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品讀句子,有感情朗讀,想象畫面,聯繫生活實際等方法真切地感受到北京春節不一樣的民風民俗,並引領學生理解本課所展示的民俗內涵——春節代表的親情,鄉情,祝願,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

本課課文內容較長,在課時安排上我把理解課文內容都壓縮在第二課時,任務繁重,因此,在一課內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尤其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等。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學內容安排再合理些。

北京的春節反思6

進入六年級以來,感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高了一個層次,擁有了比較強的語感,對文章的理解也不再侷限於一個段落,學會了前後貫通的方法。在《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深深地

感受到了這一點。

教學“除夕”、“正月七年級”、“元宵”三個節日時,發現我糾纏於一個個獨立的段,沒能進行整體的瞭解與梳理。其實三個部分的寫作,是有着它們的共同點的。除夕重在一個“忙”字,正

月七年級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鬧”字或“燈”字,爲什麼分別選這個特點進行描寫?因爲這是它的顯著特色,除夕也掛燈,可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七年級也忙,但較之除夕自然

是無法比擬的了。正因爲這樣,在教學“元宵”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大可以把三個部分聯繫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老舍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而元宵的典型特點便是“燈”,

再來體會燈,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之後再讓學生來體會人山人海的情形,也就不會像我的現實課堂中那麼淡而無味了。

對於畢業班的教學,我對每篇課文的教學都做到精緻細膩,唯恐漏掉一個知識點,縱觀《北京的春節》這堂課,我終於感覺自己錯了,一直指導學生詳略得當,可自己的課堂卻略而不略,詳而

不詳,該舍的不捨,該抓的`抓不牢,方法單一,學生學起來也索然無味。總感覺課文的每個方面都要學生掌握到,詞語、重點句子、表達方法、語言特色等等,不捨得撇開,就講解,結果卻適得其

反,一篇課文下來,雖然學生學習狀態很好,興致很高,但真的能把知識都學會的沒幾個,可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詳略,運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的教學過程實而有效。

以此爲例,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對學生放手,更要對自己放手,該舍的一定要舍,該詳的一定要落實到位。

北京的春節反思7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北京的春節》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以平實洗煉的語言將老北京春節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娓娓道來,也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展現了一幅醇厚悠遠、極具特色的'民俗風情圖。《北京的春節》全文共7個自然段。依次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開始的日子、臘八節、臘月十九、除夕、大年七年級、元宵節、正月十九幾個特別的日子,文章詳略得當,作者選取“除夕、大年七年級、正月十五”進行詳寫,除夕重在一個“忙”字,正月七年級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燈”字,而另外幾個時間段的事進行略寫,有的甚至一筆帶過,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說一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然後細讀課文,瞭解“開始”“高潮”“結束”的日子,劃出每個時間人們都在幹什麼,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初讀讀通,再讀感知,精讀品味等環節來體會文章的內容和感情,有關老北京春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對於北方的學生來說,雖然知道得比較多,但春節對於學生來說很熟悉,又很喜歡,因此最後,我安排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節,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自己家鄉過春節的習俗。想不到學生的積極性一下調動起來,就連班裏成績一直落後的同學也興趣盎然,一位同學介紹說他們那裏過春節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並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另一位同學說晚飯後他們最開心了,小孩打着各式各樣的燈籠,相互比賽,看誰的燈式樣新穎,還要燃放花炮或焰火。村裏鑼鼓喧天,人們若想請藝人表演耍龍燈、走高蹺等,可燃放一串鞭炮歡迎。這種熱鬧場面,往往從黃昏持續到深夜。本地孩子談論最多的是大年夜能大吃一頓,這一晚隨心所欲,毫無顧忌,吃好飯則可以放焰火,玩到盡興爲止,最後就是最開心的一件事——收壓歲錢。

從他們一張張通紅的臉上我讀懂了他們此刻的心情,這次小練筆的意義,已不僅僅是寫作能力的提高了。

北京的春節反思8

讀着老舍版的《北京的春節》、舒乙版的《北京的春節》、梁實秋的《過年》、思妤《除夕》,思考着如何整合和取捨教學內容。是否可以比較?那目的是什麼?

第一課時決定以課文爲本,理清楚課文寫作順序,其所以然。學生選擇印象深刻的是什麼?自由說指名說。結合課堂表格知道詳寫和略寫部分,及“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比較老舍的除夕描寫和思妤的出席描寫。

第二課時老舍的《北京的春節》、舒乙版的《北京的春節》、梁實秋的《過年》比較。讀讀描寫小孩子過春節的部分讀一讀,再聯繫實際,寫寫“我的春節”,點評(這是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這幾天腦中一直盤旋的一個詞是“文本解讀式教學”,發現自己的'課堂更多的是帶領學生讀懂教材,得出“詳略結合”等寫作方法,卻沒有讓學生學會運用。課堂上還是以我的講授爲主,希望給予學生更多,看似好心的舉動反而打擊了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用手託着下巴聽講,有的心不在焉地做小動作,有的發呆似的看着我。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思想舞動起來,老師至關重要,課前的備課還得下功夫。

今年爲了全面推行教師專業化成長計劃,學校下大力氣在教師教學基本功、教學素質方面進行強化。教導處制訂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其中一項就是同年級組開展賽課活動。

統攬全冊,還是選擇了《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去年試過,今年又重新拾起,絕不是怯於應對新課文,而是,去年講的時候,自己就有很多的不足。集體研討的時候,大家也很熱心的指出了我這一節課上,出現的問題,並提出了改進意見。對同事們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要虛心接受。可怎樣接受?我想,這就是最好的辦法。既然學校提供這麼好的機會,何不借此展示下自己“修煉”的成果?

《北京的春節》的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大筆、“俗白”風格、京味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全文洋溢着濃濃的“年味兒”,基於此,課前播放音樂“喜洋洋”,給學生一種直觀的“喜慶”。導入時的歌謠,學生拍手齊讀,既烘托了氣氛,又調動了學生情緒,比我上次我來讀的效果好。談感受時,有個孩子回答說:北京的春節真“俗”的!下一跳,還好原來是想說老規矩多。

自由朗讀環節。上次有老師說大部分孩子沒讀完,這次放手了,讀完了也過了4分多鐘。對於這篇幅較長的文章,這樣的做法不適宜。徐老師的課堂上,這樣的環節可以略,因爲僅僅是在熟悉文章、讀準字音。如果是:檢查課前預習作業,這樣效果會更好些。這部分,我怎麼會說“B和C”的學生呢?語言有些隨意了。

默讀找出文章重點節日。得益於前段時間一再努力的培養,孩子們預習完成的很不錯,時間段很容易找的到。之所以分段,一是教學目標中要求;二是有助於下步教學環節。想說下語文習慣的養成。去年有教師就提出這問題,今年四年級二班的學生就很好的給上了一課,無論是聽課、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細節都是。只有語文老師良好的語文習慣,纔會培養出學生的好習慣。

交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當然可以不必按照我課前設計,完整說出答案,漏下的可以在具體分析時補充。交流探討是我課堂教學的軟肋,自己很羨慕大家的收放自如,自己的課堂仍“欠火候”。課堂上,很多學生直接把目光鎖定在“除夕”。當然我也圍繞着“熱鬧”展開。分析到“人們的活動”和“音、色、味”後,如果這樣:你能用你的聲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熱鬧情景表現出來嗎?配樂朗讀。想必會跟好些。臘八蒜。着重突出了“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

課件中,每個時間段都有安排,儘量根據學生的選擇,進行安排。沒進行完的環節,留在第二課時。結束時的意圖是想,分析完全文後,瞭解老舍先生詳略得當的寫法。

縱觀本節課,分析課文佔用時間過多,師生交流有些純粹,而沒有做到像徐老師課堂上的,讀悟結合。知,己不足,當改之。

北京的春節反思9

《北京的春節》是一篇散發着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文章對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

本課教學我延續了“以讀爲本”的教學策略。通過聽錄音範讀掃清字詞障礙,思考“你對北京的春節有什麼感受”;通過指名學生分節朗讀,爲學生正音,並解釋“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嫺熟、截然不同、萬不得以、各形各色、張燈結綵、有聲有色”等詞語。通過自由朗讀找出不同日子春節不同的民風民俗。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多音字的掌握是薄弱環節,這些多音字有待加強:

摻和(huò)

正月(zhēnɡ)

間(jiān)斷

張燈結(jié)彩

差(chà)不多

儘管在教學中正音時強調了讀音,但是學生比較容易遺忘,鞏固方法:下節課先出示如上面所示的幻燈片讓學生複習,然後再把讀音去掉,讓學生再讀一遍。目的是在第一次複習的基礎上,第二次去掉讀音,能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加深學生的記憶。

對於生字的教學環節,我忽略了。這是多大的失誤啊,明天我的補救方法是讓學生看一分鐘生字表。時間到後進行默寫,我編好了故事,讓學生默寫也富有趣味,同時能訓練學生的聽力與注意力。

小明是本月的初旬生日的。初五那天,奶奶拿出已泡成翡翠色的蒜瓣給小明吃,媽媽爲小明包了餃子,爸爸爲小明準備了水果沙律雜拌兒,姐姐爲小明準備了榛子和栗子蛋糕,哥哥爲小明做了風箏,表弟卻送給小明幾串鞭炮。晚上,小明一家高高興興去寺院逛廟會了。

我要求學生把聽到的生字按順序默寫出來,這樣更能讓字詞掌握不夠牢固的學生知道如何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生字新詞,當然這個環節如果能放在第一節,就能更好地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部分推向高潮。

這節課最大的不足是沒有備好課。對於教學目標沒有很好地鑽研,邊講邊展開,展開得過於詳細,超出了重點與難點,製造了更深的教學任務和知識點,以致喧賓奪主,教學戰線拉得太長,兩課時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對於教學流程沒有整體規劃,更不用說宏觀調控了,不知講什麼,當然講不好了,怎能有很好的課堂氛圍呢?學生怎能從死氣沉沉的老師身上展現出超脫的勃勃生氣呢?

以後每節課應該列一個簡單的流程圖,列好大概的時間,放在講臺上能起到提示的作用。在引線的慢慢催化下,相信不久的將來我能更簡潔,最後到真正的'環環相扣,層層自然過渡。過渡語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紐帶,是讓聽的人自然過渡下一個環節的必需品,同時足見一個老師的硬功夫,體現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後我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多練習寫寫每個環節的過渡語言,讓課堂教學嚴謹有序,自然流暢,學生真正學有所成。

北京的春節反思10

關於本文的教學,我一直苦於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抓手”。課文這麼淺顯,內容這麼熟悉,語言這麼俗白,教什麼能讓學生有收穫呢?怎麼教能學生感興趣呢?後來根據團隊的備課意見,逐漸捋清了思路。我的教學分爲很明確的四個板塊:概說課文、初識規矩、探祕規矩、領悟寫法。

在“概說課文”這個板塊,我故意設置了一點“障礙”,就是得用固定的句式來說,這樣就不僅僅是對內容的理解和感受了,還涉及到語言的組織了。孩子們得在腦海裏搜尋“有……有……”的四字詞語,還得找課文內容與之匹配,這樣,孩子們的思維就活起來了。

“初識規矩”這個板塊,就是要求提煉出文章中的主要詞句,知道北京人是怎麼過春節的,以及初步懂得爲什麼要這樣過春節。這也是對課文脈絡的梳理。

“探祕規矩”這個板塊,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意在引導學生感受到“規矩”背後的東西——情。這個“情”裏面,既有親情,也有友情,還有鄰里情。是這份情,把大家聯繫在了一起;也是這份情,讓大家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與美好。在這個教學環節裏,必須引進一些教學資源,對文本部分內容進行補充闡釋,這樣方能揭示“規矩”背後的文化內蘊。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很多關於過年的歌曲、兒歌、祝福語,最後經過挑選,我主動爲孩子們鏈接了三份資料。而其他相關資料,則由孩子們課前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去搜集整理。從課堂效果來看,這些資料的鏈接是很有必要的。

“領悟寫法”是我幾乎教學每篇課文前都要去好好思考的好好琢磨的。我們的語文教學,首先要“得意”,然後要“得言”,也就是先要理解文本的言語內容,然後感悟文本的言語形式。尤其是一些寫法很有特點的表達形式,我更是着力尤多,以期學生能達到模仿、借鑑、運用的程度。有些方法,即便學生當下不能運用,作爲“種子”播在這兒也是不錯的,待到有朝一日,條件成熟了,也許它就發芽了呢!這篇課文的寫法之奧妙,我們在課前研討時已經提出來了,不再贅述。在課堂上,我通過引導孩子們對幾篇文本進行比較,比較順利地達到了預期目的。另外,我想說明的是,《兒時的春節》是我幾年前寫的下水文,沒想到這次教學竟派上用場了。

北京的春節反思11

最近學了《北京的春節》一課,這篇課文是介紹民俗風情的一篇民俗散文。作者按時間順序介紹了北京人是如何過春節的。整個一個多月的過程,作者寫的有詳有略,讓春節這一傳統習俗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春節是每個孩子都熟悉而且嚮往的節日,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始終都能保持比較高的學習積極性,談起自己過春節時更是興致勃勃。看到孩子們都如此高興,在課文學完以後,我說:“咱們今年過春節是不是也很熱鬧、很高興?”學生都說:“熱鬧。”我說:“那我們就把我們是如何過春節的也寫出來,讓老師和你們一起高興高興。”學生一聽,馬上就開始了。

當時,我提醒學生可仿照作者的寫法,突出重點,做到詳略得當。當我批改作業的時候,發現學生的這篇作文寫得還真不錯。有的孩子寫自己家在年前是如何忙的,過年的時候家裏又是多麼的熱鬧,有的寫自己在過春節時是如何上街買吃的、玩的,回家以後又是如何開心地玩,還有的找準一個時間,重點寫了這個時候的熱鬧。看來,今年孩子們真是過了一個熱鬧的春節!。

我看完這些作品,就一直在想:有些孩子並不是不會寫作文,而是沒有讓他們寫想寫的,作文沒有符合他們的興趣要求,這方面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

北京的春節反思12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剛好是農曆正月十九,老舍筆下“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正月十九結束了。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基於時間關係,開學第一週,我將教材第二組“中華民風民俗”移到前面來上。今天上了《北京的春節》第一課時,開學第一課,課堂還是熟悉的課堂,孩子們照常做着充分的預習準備(當然也發現小部分人應付了事),初定的學習目標完成了,但卻沒有什麼成就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課後我反思着自己的這節課:課堂環節安排。

1.瞭解本組課文編排導入新課(這環節過於拖沓了些,尤其是在回憶你過春節的'情景,當學生回答的答案已差不多相似之後沒有見好就收)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對於第一個問題“說說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學生對於這樣的問題顯得有些茫然了,說明課前並沒有很認真地讀課文、思考內容)轉換問題後”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於是大家就談開了,有的說是除夕守歲、有的說是元宵的燈展......(說明學生對整體的把握,概述能力的培養還需加強)

3.交流讀懂和不懂的地方(讓我比較欣慰的是,學生的質疑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有針對詞、有針對句也有針對篇章提出疑問,這也提示着我“學貴有疑”要珍惜學生這種能力並加以培養提高!

4.梳理課文內容,瞭解北京春節的時間和風俗習慣(這也是課堂的一個重點,讓學生填寫表格後加以梳理,可惜的是時間過於倉促,少了梳理和朗讀和總結的時間,頗感遺憾!這更是提醒着我,課堂上一定要精簡教師語言,學生懂的老師不說,學生會的不再重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北京的春節反思13

學生對這篇課文很感興趣,而且理解起來較容易些。

成功之處:

1.本課教學設計合理流暢,把握教材準確,制定的教學目標合理,基本上達成預定的目標。

2.基礎知識點把握準確。對修辭手法、重點詞句進行體會,在充分引導學生去感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善於表達。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滲透體會句子的方法。教學分析中貼近學生生活,教師注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同學們爭先恐後、滔滔不絕地發表着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比較熱烈、濃厚,教學反思《《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3.在教學中,從整體入手,抓大放小,在學生理清課文順序,分清詳略重點之後,放手讓學生自學最感興趣的部分,充分發揮他們主動性的同時,也不忘教師的引導作用。

不足之處:

對於畢業班的教學,我對每篇課文的教學都做到精緻細膩,唯恐漏掉一個知識點,縱觀《北京的春節》這堂課,我終於感覺自己錯了,一直指導學生詳略得當,可自己的課堂卻略而不略,詳而不詳,該舍的不捨,該抓的抓不牢,方法單一,學生學起來也索然無味。總感覺課文的每個方面都要學生掌握到,詞語、重點句子、表達方法、語言特色等等,不捨得撇開,就講解,結果卻適得其反,一篇課文下來,雖然學生學習狀態很好,興致很高,但真的能把知識都學會的沒幾個,可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詳略,運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的教學過程實而有效。

改進措施:

以此爲例,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對學生放手,更要對自己放手,該舍的一定要舍,該詳的一定要落實到位。

北京的春節反思14

《老北京的春節》是一篇散發着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文章對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全文共7個自然段。依次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開始的日子、臘八節、臘月十九、除夕、大年七年級、元宵節、正月十九幾個特別的日子,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而生動,字裏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後增長見識。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說老北京在春節有哪些習俗?主要可以分成“開始”“高潮”“結束”三個部分,讓孩子找找哪些自然段屬於開始,哪些自然段屬於高潮,哪些自然段屬於結束。然後讓孩子說說你喜歡春節的哪個部分,爲什麼,再有感情的讀給在座的每個小朋友聽。孩子們都非常有興趣,都爭先恐後的,很多孩子還結合本地的'春節的習俗說,整個課堂,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高。接着我又安排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節,讓學生暢談一下自己過年的感受,這一次,幾乎把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平日有些沉默的孩子們,也一反常態,滔滔不絕地發表着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閃光,孩子們興趣盎然的交談,讓我欣喜的同時,也讓我感觸頗深。

北京的春節反思15

春節剛過就來學習這樣一篇散發着濃郁鄉土氣息、地方特色鮮明、京味十足的散文很有意義,也很實際。學生對自己家鄉習俗還記憶猶新,所以在課堂上我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同學們爭先恐後、滔滔不絕地發表着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比較熱烈。這樣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的興趣,通過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於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留意生活的良好習慣。

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風格是北京韻味、通俗明白、幽默詼諧。沒有做作,語言少了雕飾,樸實自然。教學時,我主要以讀爲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通過閱讀,找出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爲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春節的熱鬧,我在教學“春節的高潮”一段時,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我問學生:“元宵和除夕有什麼不同?”學生們很快地回答出:元宵節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綵------趁熱打鐵,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假如你是一個攝影師,你會拍攝老北京元宵節的哪些鏡頭?問題一出,學生們興致一下子上來了,都熱烈地討論着。彙報時,學生們都能根據文中的描述,抓住關鍵詞句,如燈多、人多、熱鬧等特點進行搶拍,營造出了一個處處張燈結綵的節日氣氛。可見,若在教學中真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成爲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示的舞臺,學生的表現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回顧這節課,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1、指導學生整理資料不到位,學生課前收集了大量的各民族過節習俗的資料,他們還沒有學會處理資料,不知道去除一些關係不太緊密的內容,提煉一些有用的精華資料。因此,我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啓發學生、耐心地培養,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2、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