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重陽節

重陽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4篇

重陽節9.28K

重陽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1

重陽

重陽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4篇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

翻譯: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

離家萬里孤身被囚於元朝監獄,窗外梧桐葉落仿似故鄉秋色。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

祈望自己能像大雁般自由的在天地間翱翔,等到黃昏日落就歸巢。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

落葉本就無心定流水,無主的菊花就連那讓萬物凋敝的西風都無可奈何。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

昨日隱痛恍如夢中,那心中的遺憾與悔恨該有多少呢?

註釋:

何心:何來的心。無心。黃花:指菊花,即黃菊、秋菊。

龍山:隱喻中華民族的生息繁衍的發源地,也有稱爲“方山”的。方山是指中嶽嵩山的南麓兩山之間,是夏族羣的生息繁衍之地,也是中華第一個王朝夏朝、夏禹國的誕生地—河南登封。

賞析:

《重陽》這首詩是文天祥被捕後,在元朝被囚禁期間所作。全詩沒有一點過節的喜悅和快樂,也沒有年輕有爲、蒸蒸日上的朝氣,更沒有官場得意、登高望遠的企盼;也許能看到一絲西風烈馬、叱吒風雲的影子,但那也只是過去式。更多的是凝重、自勵、追憶、反省,但儘管如此,全詩卻不曾給人一點消沉和沮喪,相反,它讓人痛定思痛、發憤圖強。文天祥這首《重陽》,遠不止是重陽節這麼簡單,更多是隱含詩人的心願:盼望重見天日、重獲陽光,甚至希望能起死回生、東山再起!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是寫實、寫景。“萬里”是指地理距離,“飄零”是指他自己一個人,“萬里飄零”實則孤身被囚於元朝監獄的寫照。“兩鬢蓬”是形容他自己在被囚禁過程中的形象,也是年齡和景況的實際寫照。“萬里飄零兩鬢蓬”,一個長期被囚於遠離故土的監獄中的犯人形象躍然紙上。

“梧桐”是囚室中能看到的窗外景象之一,看到這老梧桐,就讓詩人想到自己的家鄉,這是寫景,觸景生情。梧桐在古詩詞中常有多種意像及寓意,其中包括高潔品格、孤獨憂愁、離情別緒等,詩人在此特別寫梧桐,恐怕這些意義多少都有一點。“故鄉秋色老梧桐”是詩人被這秋天景色勾起的對家鄉、故國的眷念,也是詩人以梧桐自勉、自勵,希望自己最終能成爲鳳凰嚮往的、有用的棟樑之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是詩人的嚮往、是抒情。詩人祈望自己能象大雁或者燕子,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間翱翔。我們都知道,大雁是候鳥,雁至秋而南翔,故稱秋天爲雁天。雁南飛正是文天祥所希望的。燕子到了晚上也要回巢守家,享受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這是多麼美妙的景象。不過這些雖然簡單,但對文天祥來說,卻是可望不可及的。這裏詩人將它們安排在頜聯裏,嚴格的對仗更顯形式上的美感,它既有承上啓下的作用,也有轉換的用意。這一句重在真情流露,詩人將自己比作南飛雁和歸巢燕子,盼望能最終再獲自由。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頸聯又是一句工整的對仗,這是這首詩的核心,更是其靈魂。沒有這一句,全詩必然落入俗套,有了這一句,全詩都活起來了:出衆、清奇、典雅、高尚。“落葉”對“黃花”、“何心”對“無主”、“流水”對“西風”,幾乎無懈可擊。落花流水春去也,那是一種無可奈何,落花都如此,何況是落葉,隨波逐流、順其自然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誰也不能說什麼。

當然,水流代表大勢所趨,大江東去勢不可擋,誰想阻擋滾滾而來的歷史潮流,只能自取滅亡。作爲自身難保的落葉,更不可能有任何力量可以造成一點影響,落葉如果想去擋住流水,哪是自不量力。這是獄中文天祥的隱喻,流水是指元朝推翻宋朝,進入新的歷史紀元。這時文天祥非常清醒,當時全國都已淪陷,包括當時的皇帝、皇太后等都投降了,他要想靠自己一已之力去阻擋這一潮流,這是絕無可能,也是非常可笑的,因此,他用“何心”、“定”來入詩,“何心”可以理解爲“那有這樣的心”、“任何這一類的心事”,“定”是“定下來”、“定住”的意思,他在此用詩句表明自己的態度,換言之,他聲明,自己無意要去阻擋這一歷史必然趨勢。

“黃花無主更西風”中的“黃花”是指菊花,即黃菊、秋菊。“無主”當然是指沒有主人的、是野生的、是自然生長的。

重陽(農曆九月初九)賞菊,是我國的民俗之一。歷史上文人寫菊花、黃花的詩篇數不勝數,當然他們之間各有千秋、難分高下,含義也各不相同,有純粹的詠歎、也有無病呻吟,有情深意重、也有殺氣沖天。歷史上黃巢的《菊花》:“待到秋來九月八,此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就很有讓人不寒而慄的感覺,還是元稹的《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相對樸實與平和一些。

文天祥也寫黃花、菊花,當然他也看重菊花的高貴品性,“此花開盡更無花”這一點上他與元稹有共同之處,但文天祥強調的是“無主”,“無主”讓文天祥更自豪,因爲皇帝都投降了,而且反過來勸他也投降,如果說文天祥是爲了效忠宋朝小朝廷,那已經完全解釋不通。

因此,文天祥通過用“無主”來解釋自己的行爲,也是對古往今來說他是“愚忠”的反駁和反擊,他在告訴世人,他的抗元行動是自覺自動的,是不受別人指使的,他爲的是心中的理想、爲的是民族的大義、爲的是中華文明的傳承。

他要告慰後人,無主的黃花特立獨行、無主的黃花巍然屹立、無主的黃花永不言敗,凜冽的西風根本不算什麼、凜冽的西風只能自嘆不如、凜冽的西風最終無可奈何,所以,文天祥用了一個“更”字,他讓後來人知道,“無主”的“黃花”“更”在“西風”之上。這裏的深意,只有用心聆聽,纔能有所覺悟。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這一句是回顧和反省,是收尾。

“龍山”隱喻中華民族的生息繁衍的發源地,也有稱爲“方山”的。方山是指中嶽嵩山的南麓兩山之間,是夏族羣的生息繁衍之地,也是中華第一個王朝夏朝、夏禹國的誕生地—河南登封。夏後自方山北麓遷徙至方山東麓的穎水之濱,即夏都夏邑—河南禹州。方山穎水,就是指華夏民族,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發源地。當然,文天祥這裏的“龍山”,也有他個人的隱痛。

重陽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2

原文: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

清代:納蘭性德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爲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長調: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迴腸。

譯文: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爲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

丁巳重陽的前三個晚上,夢見亡婦妝着素淡身穿素服,執手哽咽。亡婦所說的話太多,無法複述下來,但是臨別的時候她說:“銜恨願爲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亡婦從來沒有學過寫詩,不知道怎麼做出這樣的話。醒來後有感做出長調。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浮生匆匆而過,瞬息即逝。回思過往,怎麼能夠遺忘?記得當年,繡塌閒時,相與賭書潑茶,吹花嚼蕊,並於雕欄曲處,同倚斜陽。而今,夢好難留,先時的吟詠,沒有辦法繼續,只能更深之時,痛哭一場。夢醒之後,一陣朔風,音容俱逝,已不允許仔細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迴腸。

碧落、黃泉、山下追尋,兩處茫茫皆不見蹤影。經過一夜輾轉,明朝起身,料定我稀疏的頭髮第二天早上必定添了白髮。即便是天上人間,陰陽阻隔,但塵緣未了,未亡人的思議也還是不能中斷。在每一個曾經共同渡過的美好時刻,春花與秋葉,都將觸動我的愁思。只可惜,情意殷切,形容憔悴,荀令於今已無復往日的風采。這時候,悠揚的笛聲從臨院傳來,淒厲幽怨,一聲聲蕩氣迴腸,讓人難以忍受。

註釋: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gěng)咽(yè),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xián)恨願爲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

丁巳重陽前三日:指康熙十六年(1677}農曆九月初六日,即重陽節前三日。此時亡妻已病逝三個多月。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huái)怎忘。記繡榻(tà)閒時,並吹紅雨;雕(diāo)闌(lán)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biāo)一轉,未許端詳。

紅雨:喻落花。靈飆:靈峯。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chóu)繆(móu),翻驚搖落,減盡荀(xún)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迴腸。

碧落:天空,青天。綢繆:纏綿的情緣。搖落:原指木葉凋落,這裏是亡逝之意。荀衣,指荀令衣香。此處用以自喻,謂其形容憔悴,丰神不再。鄰笛:悲鄰笛之意。迴腸:喻愁苦、悲痛之情鬱結於內,如腸之來回蠕動。此用以表示懷舊傷逝、聞笛而悲之意。

賞析:

詞的上片以低婉的嘆息起筆,既是嘆息亡妻早逝命薄,也是哀嘆自己的薄命。接下去寫往日的'夫妻恩愛情景,反襯出今日永別的苦情,夢醒後的悽清難禁。結穴處再點夢中“只靈飆一轉”,爲之無限的悵惘,無窮的恨憾。下片進一步刻畫苦苦追尋亡妻的蹤影和追尋而不可得的沉痛心情。這裏用料想之情景表達了對亡妻的愛憐和深深的懷念。結處又以幻境譜敘衷腸。全篇屈曲跌宕,一波三折,低迴深婉,哀怨動人。

重陽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3

原文:

重陽後菊花二首

宋代:范成大

寂寞東籬溼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後,勢利交親不到門。

譯文:

寂寞東籬溼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重陽後菊花雖然還帶着溼露,鮮嫩可愛,但已經無人來賞。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與重陽前比並沒有差異,還是金色的菊蕊照着地上的泥沙。世俗之人沒有超脫的情趣,不解賞花,只知道看重陽節那一天的菊花。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過了重陽登高節之後,菊花還是很新嫩的,但所謂的酒徒與詩客”,都沒有聲息了,不再來賞菊花了。

恰如退士垂車後,勢利交親不到門。

這就好像當官的人辭官之後,親朋故友都不再到門探訪一樣。

註釋:

寂寞東籬(lí)溼露華,依前金靨(yè)照泥沙。

東籬:化自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因陶淵明詩意而後人藉以特指菊花栽種之地。金靨(yè):字面意思是指金色的笑臉,其實是詩人的化用,實意是形容菊花,這一用法宋朝尤爲常見。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後,勢利交親不到門。

退士:退休之官員。垂車:猶“懸車”,以懸掛車子表示不再當官上朝。

賞析:

第一首,起句先寫重陽後的菊花無人觀賞。“寂寞”,無人到來;“東籬”,特指菊花栽種之地;“溼露華”,菊花帶着溼露,猶鮮嫩可愛。後三字與前二字對照,以見無人見賞的可惜,七字之中,自爲比照,詞意充實。第二句又申述菊花之美,與重陽前比較,進一步比照。“依前”,不異重陽之前;“金靨”,形容金黃色的菊蕊;“照泥沙”,光彩照地,然只獨照泥沙,有傷嘆之意。第三四句“世情兒女”指世俗之人;說他們沒有超脫的情趣,即“無高韻”,所以只能應着節日故事,“看重陽一日”之“花”,實際上意在求福求壽,不解賞花。此詩借看菊事刺世人庸俗。

第二首,起句寫過了重陽“登高節”後,菊花尚新,也即第一首前二句的意思。第二句寫“酒徒”與所謂的“詩客”,都沒有聲息了,不再來賞菊花了。第三四句說菊花在節日與節後受人們的不同對待,恰好像當官的人辭官之後,“親交”都不再“到門”探訪一樣。范成大做過大官,這時“致仕”家居,大概也嘗過世人這種冷淡的況味,故見重陽後的菊花有感而一發之。這首詩借看菊事刺世人的“勢利”。

重陽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4

原文:

重陽日荊州作

唐代:吳融

萬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濁醪任冷難辭醉,黃菊因暄卻未開。

上國莫歸戎馬亂,故人何在塞鴻來。

驚時感事俱無奈,不待殘陽下楚臺。

譯文:

被貶荒遠之地離家萬里已是哀傷至極,滿眼蕭條秋景讓人更加惆悵迷茫。

濁酒再涼也要一飲而盡,喝了許多也不醉,遠處的黃菊也因天氣暖和未開。

京師戰亂不要回,這種動盪時期我的舊友又在哪裏?

想到家事國事自己都無能爲力,趁着夕陽未至,一人走下楚臺。

註釋:

萬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pái)徊(huái)。

投荒:貶謫、流放至荒遠之地。寓目:過目。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的走動。

濁醪(láo)任冷難辭醉,黃菊因暄卻未開。

濁醪:濁酒。任:任憑。辭:辭別。因:因爲。暄:溫暖。

上國莫歸戎馬亂,故人何在塞(sài)鴻來。

上國:京師。戎馬:戰爭。

驚時感事俱無奈,不待殘陽下楚臺。

殘陽:夕陽。下楚臺:走下楚臺。

賞析:

題目透露時間和地點,時間爲重陽節,地點是荊州(作者被貶之地)。過去沒有高鐵,無法快速回家;沒有手機,無法同親人們及時聯繫。一個被貶謫之人又逢佳節,我們應該能猜出來詩歌的情感是悲傷的。

首聯是起,作者獨登高臺,想到自己離家萬里,悲傷之情,油然而生。極目遠眺,看到是秋天的肅殺之景,更加惆悵迷茫,首句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頷聯是承,作者愁緒滿懷,想到了喝酒解愁。喝的是濁酒,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作者的收入一般,杜甫在《登高》也是“潦倒新停濁酒杯”。任憑酒再涼,我也要一飲而盡,可見作者的愁思之重。喝了很多,很難不醉。(懇請方家指教,這句讓人費解)再次遠望,發現黃菊因爲天氣暖和也未盛開,想看美景消愁,結果看到不少心中之景。

頸聯是轉,由寫自己轉到了寫國家。京師戰亂,不要歸去,這裏有作者的憂國之情,第六句緊承第五句而來,國家不太平,我的故友現在在哪呢?不經意間看到了天上的鴻雁,想到了自己仍在漂泊,想到了朋友至今杳無音信,感傷自己,思念朋友。

尾聯是合,尾聯多是卒章顯志。無奈是必須圈點勾畫出來的,對於自己的事,自己無能爲力;對於國家的事,也愛莫能助,往遠處看,發現天已經快到傍晚了,我也沒啥心情,趁着夕陽未至,我一人走下楚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