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運輸

關於福建省農產品物流系統模式構建與優化

運輸1.36W

福建省農產品物流系統模式構建與優化

關於福建省農產品物流系統模式構建與優化

福建省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溼潤,水熱條件優越,農產品種類多樣,產量大,以種植業、漁業的產品居多,包括木材、果品、茶類、花卉、蔬菜,以及各類水產品等,其中龍眼、蘆柑、烏龍茶、茉莉花茶、水仙花及杜鵑花等的產量居全國之冠,荔枝、枇杷、橄欖等產量居全國第二位,各種貝類、蟹、魚等水產養殖面積不斷增大,產量逐年攀升,有着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農產品多數生產週期長,並且具有品種多樣、數量大、易腐爛變質等特性,有效縮短其從生產、銷售直至消費的週期,是實現其效益最大化的技術關鍵。

福建省農產品物流起步晚,農產品流通的滯後已制約了農業的快速發展,直接影響到農民收入的增加。學者們對福建省農產品物流問題,包括研究現狀、流通模式、物流體系構建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索,然而,至今仍缺乏對福建省農產品物流模式的深入分析。結合農產品的特性及其市場特點,構建符合市場發展需求的福建省農產品物流系統模式,對於促進農業發展和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福建省農產品物流系統模式分析

農產品物流模式是農產品物流的存在形式,包括農產品物流各個參與主體的相互關係、合作組織方式以及各主體間相互協調的手段等。物流系統模式因其物流主導者不同而有不同的類型。根據主導者的不同,目前福建省農產品物流系統主要有 4 種模式(圖 1) 。

(一) 以農戶自營物流爲主導的模式

農戶自營物流是最傳統的物流運作模式,它是農戶直接將其生產或種植的農產品簡單包裝後自行運輸到集貿市場銷售給當地消費者的運作模式。

這種模式具有交易方便、銷售方式靈活等優勢,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1) 物流組織水平低,回程貨源缺乏,車輛實載率低,從而造成物流成本高; (2) 農戶的保鮮冷藏等物流設施缺乏,難以保證物流過程中的農產品質量; (3) 由於各農戶分散種植,各自的產量小,導致其物流量小而且不穩定; (4) 農戶對市場需求的預測能力不強,生產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目前,福建省這種流通模式普遍存在於蔬菜、水果及其他農副產品的物流當中。

農戶自營物流受到農戶自身運輸、倉儲、流通加工等物流條件的制約,農產品流通範圍非常有限,越來越不能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因此,這種物流模式不會成爲未來農產品物流發展的主要模式。

(二) 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爲主導的模式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由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福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起源於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發展於 20 世紀 90年代中後期,多數是以合作爲前提、以產業爲依託發展起來的,涉及農村經濟的多個行業和服務領域。近幾年,福建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截至 2013 年 8 月底,福建省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約 19338 家。

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爲主導的物流模式,是由加入專業合作社的農戶以聯盟的形式進行產品質量的協商制定,通過簽訂協作合同以合作組織的名義把產品銷售給消費市場的模式。這種模式能夠實現農產品生產的統籌規劃和規模經營,減少交易環節,降低生產及物流成本。福建農業部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研顯示,農民在成爲合作社成員後,產品流通成本可降低,銷售價格可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收入比非成員農戶可高出 20% 以上。

另外,對城市消費者來說,這種對接產品比一般市場上的產品更便宜。福州各超市從農民專業合作社直接採購的蔬果大量增加。其中,福州家樂福採購中心 2013 年在福建與 12 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6. 4 萬戶農戶展開了直接合作,採購了 1000 t 蔬果及乾貨; 福州永輝超市等從農民專業合作社直接採購的農產品佔到了整體的 60% 以上。專業合作社在供應鏈上向上與農戶連成一體,利益共享,向下與超市、農貿市場等零售部門密切相連,形成完整、簡單的農產品物流模式。目前,在福建省各縣(市、區) 都成立了各類瓜果蔬菜專業合作社,如蜜柚、蘆柑、蘑菇、鮑魚等產銷合作社,承擔了大部分農產品的銷售任務。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模式需要有相應的組織和管理人才,需要有實用的管理方法等作爲支撐。

(三) 以批發市場爲主導的模式

這種模式的主導者是農產品批發市場,參與者主要是農戶、批發商和零售商。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在集市貿易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它可以作爲農產品批發零售地分佈在城市,爲農產品批發商和分銷商、零售商建立一個交易平臺; 也可以作爲農產品集散地分佈在農村,爲農戶和中介組織建立一個交易平臺。農產品批發市場在我國現有農產品流通體系中佔據着主導地位。在以批發市場爲主導的模式中,生產者將其生產的農產品運往產地批發市場銷售給批發商,批發商再將農產品銷售給各地零售商,在零售市場或其他形式的零售終端進行銷售。批發市場是連接生產與銷售之間的有利橋樑,是物流活動發生的重要節點,糧食等農產品適合通過批發市場進入零售領域。

福建省目前有很多農產品是通過批發市場後經過零售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的。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爲主導的物流模式是福建省農產品物流的主要形式。在福州果蔬類產品中,福州閩侯南通海峽蔬菜批發市場是主要的批發市場,在此市場上每天交易近 2000 t 果蔬、食用菌,佔福州果蔬日交易量的 70%。海峽兩岸農產品物流城是目前福建省規模最大、配套最完整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它是集蔬菜、水產品和水果批發市場於一體的多功能批發市場。

批發市場的經營活動大規模、多功能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應有意識地培育農產品物流主體,重點培育壯大一批具有承受市場變化壓力的大型批發商,以便有效地組織產銷銜接,促進農產品快速、有效地流通。但是,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爲主導的模式流通環節長,一般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至少需要經過批發、零售等多環節,這樣容易導致產品流通時間長,最終的`零售價格比從農戶手中出售的價格高出很多,在物流過程中如果冷鏈運輸設施不完善,會使流通損耗嚴重,導致供應鏈運作效率低。所以,這種模式不適合時效性強的鮮活農產品。

(四) 以加工企業爲主導的模式

這種模式下的農產品物流系統的運行主體是加工企業,加工企業把從生產基地或農戶手中收購來的農產品加工後經過經銷商再銷售給消費者。

很多農產品在進入消費之前都要經過不同程度的加工,實現產品的增值。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中,加工企業要負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物流活動,在加工企業內部,產品物流往往由專門的職能部門來完成,比分散農戶更具有先進性和組織性,可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一體化運作,能提高產品交易與物流效率。福建省奶類農產品就是通過這種模式進入零售市場的。

截至 2012 年,福建省共有國家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51 家,省重點企業 299 家,福建省農業廳農牧業龍頭企業 120 家,林業、水產龍頭企業 85家,全省共有福建省名牌農產品 277 個,在這些產品中奶類屬於生鮮易變質的農產品,對於時間、溫度、儲存設備及運輸條件的要求比較高,一般是在源頭採購原奶,進行加工之後再進入零售市場。

福建省奶產品的產量較大,2012 年福建省牛奶產量15. 04 萬 t,其生產基地的數量較大,僅長富乳業集團就擁有 34 個牧場,其生產基地遍佈閩北 6 個縣(市)。長富乳業集團憑藉自建牧場、充足的奶源基地、先進的機器設備等成爲了大型乳品生產企業和全國涉農龍頭企業。這種加工型企業在自己的生產基地採購原奶、加工、儲藏、運輸,整個流程時間短,從而保證每天配送當天的鮮奶,在國內24 h限時速遞,在省內 9 h 通達八閩,保證了奶產品的質量。由於市場上存在龍頭型的加工企業,因而以加工企業爲主導的農產品物流系統比較符合福建省以奶類爲代表的農產品市場運作。

二、福建省農產品物流系統模式構建與優化

農產品生產週期相對較長,而且鮮活農產品的保質期很短,時效性強。訂單式生產方式和快捷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可以有效地保證農產品的質量,而且能極大地規避因市場價格波動而造成的資金風險。隨着農產品供應鏈技術的不斷完善,以及未來農產品集團化的生產模式,福建省農產品物流系統模式將會朝着供應鏈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圖 2) 。

(一) 供應鏈一體化物流模式

供應鏈一體化的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是隨着經濟全球化及跨國集團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是指供應鏈中的農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或大型零售連鎖企業等,通過資本運作、建立聯盟等手段實現物流的一體化發展,上下游企業間形成比較穩定的供應、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運作模式。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經過了很多環節,形成了很長的供應鏈,在供應鏈的多次物流過程中很容易引起產品的質量損失,因此要儘可能地減少流通環節,實行供應鏈一體化模式。在一體化過程中發揮福建省農業合作組織的作用,讓其將多個分散的小規模生產的農產品以訂單的形式組織成大規模的生產,並直接與零售連鎖企業或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通過事先的契約進行交易,這樣就可以使產供銷形成一種密切的利益聯繫。供應鏈一體化的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因共同利益關係,使農戶、生產加工企業和零售企業加強相互依賴合作,農戶可以有目的地生產,生產加工企業也不用花費過多的採購成本和安全庫存,從而降低物流環節的損耗。

在供應鏈一體化過程中,由於交易頻率高、物流次數多,需要利用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爲供應鏈實現相應的物流活動,這樣會使供應鏈成員發揮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不會因物流活動而分散精力,影響其主營業務活動。第三方物流服務主要是通過合同,以結盟爲基礎由供應鏈上的第三方來承擔農產品物流服務的運作。隨着物流業的飛速發展,第三方物流得以不斷完善,在物流系統中擔當起了重要的角色。第三方物流企業是專業的物流組織,它能夠將分散的農產品集中於配送中心,再根據需要送到需求者手中。由於第三方物流企業具有先進的物流技術,並配備有完善的物流設施設備和信息平臺,能夠保證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質量,同時還可以統一調節系統供需,通過合理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目前,福建省第三方物流企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未來以第三方物流爲主導的供應鏈一體化物流模式將會成爲農產品物流的核心。

(二) 福建省農產品物流系統模式優化措施

農產品物流系統模式是一個多要素相互協調的系統,爲了使農產品物流模式能更好地適應福建省的發展,需要從基礎設施、信息化、物流主體、相關政策等方面進行優化。

1. 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福建省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主要由物流節點、綜合型運輸網絡和技術工具組成,是以物流中心爲依託,以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運輸網絡爲支撐,以技術工具爲運行保障的。農產品物流活動需要的固定資產投入較大,便利、完備的基礎設施是農產品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所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農產品物流業的基本要求。福建省已經形成了“兩縱四橫”的海西高速網,應加快實現鎮鎮通幹線、村村通客車,加快推進“三縱六橫”海西鐵路網的形成,完善交通運輸網絡。要建設一批適應現代物流和農產品保鮮等需求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如加大冷藏冷凍車、保溫保鮮車、冷藏集裝箱等運輸設備的使用量,加強預冷庫的建設,以確保冷藏農產品的質量,實現從產地到銷售地市場冷鏈物流的無縫對接。

2. 提高農產品物流信息水平。提高物流信息水平是提升客戶服務質量,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的核心因素之一。隨着互聯網和通訊網絡在福建省城鄉的廣泛普及,藉助快速發展的公共信息平臺,建立起電子商務認證體系、網上支付系統和配送管理系統爲主要要素的物流信息網絡已成爲可能。

建立大規模的自動訂貨系統(EOS) 、銷售時點信息系統(POS) 和智能運輸系統(ITS) ,可以有效地實現將農產品在農戶、農業合作組織、農產品加工企業、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等物流主體間有序、及時、高效地流通。

“世紀之村”信息平臺是目前福建省啓用的一個重要的農村信息化平臺,它開啓了“網絡 + 實體超市 + 信息點”的農村商貿模式。目前,福建省有75% 的行政村加入了“世紀之村”信息平臺。該信息平臺有效地聚合了農村農產品資源,將散亂的小農生產聚合在一起,增加了農民收入。因此,可以通過構建此類物流信息平臺,提高物流信息水平,實現農產品物流系統中用戶登錄、產品分類、產品展示、站內交易、市場動態等功能,讓更多的農戶通過平臺自由發佈農產品供應信息,吸引更多的銷售商; 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直接與農戶聯繫,減少等待時間,實現產品的銷售。物流信息平臺上的農業信息通過共享,可實現系統中各個層級之間信息的快速傳遞和交換,可減少因信息失真而造成決策失誤。因此,要加快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推廣“直銷模式”“網上銷售模式”等,實現農產品供應鏈上信息共享、資源共用,使物流信息化水平逐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3. 發展壯大農產品物流主體。物流主體在農產品物流中起重要作用,要使農產品物流高效運行,就必須對其主體進行組織和培育。可以通過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壯大農產品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第三方物流等方式進行。

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合作組織可以在農資採購、農業生產、農產品物流環節上加強合作經營,使分散的農戶結合成有組織性的團體,與消費市場進行有效銜接。鼓勵農產品物流企業跨部門、跨地區整合現有物流資源,增強其物流服務能力。只有第三方物流企業不斷壯大和發展起來,其專業化、規模化的優勢才能在服務中體現出來,才能提高農產品物流服務質量,從而逐步縮小自營物流在市場中所佔的比重,使一批規模小、競爭力差的物流主體退出市場。

4. 建立供應鏈合作伙伴關係。供應鏈合作伙伴關係是供應商和顧客在共同利益基礎上建立相互信任、目標統一的戰略關係,從而形成的共同協作關係。這種協作關係成功的關鍵是,要求供應鏈上成員相互合作,利益及風險共擔。目前,福建省農產品供應鏈上的每個成員大多數沒有從整體角度考慮供應鏈的共同利益,而過多地關注自身的利益。建立農產品供應鏈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有助於供應鏈成員齊心協力,信息共享,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農戶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種植或生產,企業不會爲原料不足而到處採購,從而降低供應鏈上的庫存水平,降低物流總成本,提高供應鏈的競爭力。

5. 健全農產品物流相關政策。福建省農產品物流政策主要是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產業規劃、政策,物流發展支持政策,人才培養戰略,物流標準體系的建設等。農產品物流系統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作用,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制定農產品物流相關政策法規,同時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農產品物流系統的效率,優化成本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制定符合實際的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規劃,不斷完善相應的市場準入法規體系,明確福建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目標和方向。建立以農業行政部門爲主,各相關職能部門協同參與的服務體系,簡化程序,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三、結論

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是影響供應鏈物流成本和效率的一個關鍵因素,結合福建省農產品物流的實際情況對目前的 4 種主要物流模式進行了詳細分析,總結未來要縮小農戶自營物流的比例,要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壯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培育龍頭型農產品加工企業,使這 3 種物流主體逐步發展。運用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思想對農產品物流系統模式進行了優化研究,提出要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啓用諸如"世紀之村"類的信息平臺,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從農產品物流產業規劃、人才培養、物流標準化建設等方面逐步完善農產品物流相關政策,使供應鏈企業在合作伙伴關係的基礎上,實行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模式,並由第三方物流企業爲農產品供應鏈提供專業化、規模化的物流服務,使供應鏈企業能專注於核心業務,從而提高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呂姍,陳文靜,吳越. 福建特色農產品區域佈局研究[J].臺灣農業探索,2012(6) : 28 -32.

[2]謝梅芳. 淺析福建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3,35(6) : 19 -21.

[3]楊躍輝. 福建省農產品流通模式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貴州農業科學,2010,38(7) : 216 -218.

[4]周雄. 福建省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構建探析[J]. 武夷科學,2009,25(1) : 142 -149.

[5]孫迪迪. 農產品物流模式及其優化對策研究[J]. 物流技術,2013,32(1) : 10 -12,18.

[6]謝充靈. 福建省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 19338家,成員達 32 萬人[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