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反思合集15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育反思合集15篇

幼兒教育反思1

一、常規教育是基礎

常規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使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並具備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爲習慣和較好組織紀律性的重要手段。

1.榜樣激勵法

榜樣激勵法是指教師對幼兒的良好品行和行爲及時肯定和表揚,鞏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但他們對教師的表揚和鼓勵非常重視,所以教師要利用幼兒的這種上進心理需求,及時肯定幼兒的良好行爲表現,特別是對能夠自覺遵循常規的幼兒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就可以使幼兒對正確的行爲因獲得正面強化刺激而固化下來,從而逐步養成日常行爲習慣。

2.故事引導法

故事引導法也是一種榜樣教育,但這種教育方法主要是運用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向幼兒介紹遵守常規的典型例子,啓發幼兒向故事中的榜樣學習,以養成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教育方法。幼兒喜歡聽有趣味的故事,教師充分利用這一點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可以產生較好的效果。

3.生活體驗欣賞法

生活體驗欣賞法是指教師經常組織幼兒進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務活動,在活動達到目的之後,組織幼兒評價自我服務的勞動成果,從而讓幼兒在體驗規範生活的美感和進行良好的情緒體驗中慢慢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當幼兒能夠正確評價自我服務的勞動成果時,不僅會對生活常規教育要求產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夠獲得成就感,從而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

二、創新能力是關鍵

幼兒時期,正是好奇心強、沒有過多思想束縛、敢想和敢做的時期。只有注意保護並重視培養這種創新精神,才能使他們的創造性得以持續和發展,從而使他們成爲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因此,教師應重視幼兒的創造教育,要運用恰當的方法啓迪幼兒的創新思維,點燃幼兒智慧的火花。

1.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性思維是智力活動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種擺脫了習慣定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要激發幼兒的創新智慧,教師必須重視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研究表明,一般8個月的孩子就有創造性思維活動的表現,2歲至5歲的幼兒,表現得較強烈。幼兒教師有責任保護幼兒的這種創造力,對幼兒“與衆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要給予熱情的鼓勵和積極的支持,對其錯誤的想法和做法不要輕易否定,而要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疏導。

2.鼓勵孩子的奇思異想,點撥幼兒的“創新”思路

創造的最大敵人是思維固化。美國心理學家鄧克爾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其結論是:“人的心理活動有一種功能固定性,它使人們的思維趨於刻板、固定化,總是沿着習以爲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幼兒更是如此,他們解決問題時,多是圍繞一般性、常態性的思路開展,難以跳出思維的束縛。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擺脫一般性的思維方式,從非常態的角度拓寬幼兒的創造思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三、挫折教育是動力

現在的不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吃、穿、住等,而忽視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勞和向困難挑戰精神的培養,被忽略的這些恰好正是適應社會高速發展、培養跨世紀人才所必須的,也是孩子心理髮展所需要的。

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挫折教育。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學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創設某種情景條件,提出某種難題,啓發和促進孩子動手動腦解決問題,使他們養成樂於嘗試、勇於克服困難、敢於經受挫折的品質,從而形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的一種教育方法。幼兒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非後天自然可得的,它以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爲前提,隨着幼兒知識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增強變化而變化的,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總之,幼兒教育是啓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但主陣地是學校,教師是關鍵,教師要本着對每一個幼兒負責的態度,採用恰當的教育方法給幼兒的未來打好基礎。

幼兒教育反思2

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家長所學知識經常會出現斷層。

我家孩子六歲,現在回首過去的六年,我才發現,我的教育似乎也是不盡如人意。跟自己當初的想法相比。胎教、初期教育、幼兒園等等,給她找相對寬鬆的學習環境,儘量支持她的興趣愛好。舞蹈,讓其自由發展。

後來卻陷入一個怪圈,給小孩報興趣班。似乎又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填鴨式教育。

英語的學習也是差強人意,對老師也有意見,但大多數家長的要求放在那,弄的五六歲的小孩子要背單詞,這種興趣班,哎。

小孩子的負擔有多重?大家想象一下,有一次英語課結束後,英語老師公佈完成績後,一出樓,就見好幾個孩子低着頭,聽着不同家長的訴說:“你平常都挺好的嗎,咋考試考91,怎麼回事?”

“你咋那麼沒眼色,沒看你媽………….,活該被罵”等等諸如之類的話。

“我都記住了,可誰知又忘記呢?”我家孩子如是說。我真無語,她是班裏成績最差的,我要訓她嗎?我自己都不知該說什麼了?老師罰抄寫單詞20遍,我是該讓她寫,還是我替她寫呢?真糾結。

幼兒教育反思3

孩子的行爲所想到的

這天中午,小朋友的菜是鴛鴦肉,是孩子們喜歡吃的,好多孩子都能很快的吃完,井思源也是其中一個。用完餐漱口後就站在門口,靠在門邊看別的孩子。忽然,他把兩個手撐在兩邊的門框上,笑着看門外的孩子。這時,錢良淇剛好要往教室裏走,見門被堵住了,就用身子往井思源身上撞。可是不管怎麼用力,井思源就是不鬆手。而另一邊的美慧也漱完口,要往教室裏進。只見她走到門邊伸出右手在井思源的左手上按了按,嘴裏還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馬上,井思源就把左手放了下來,讓美慧進去了。錢良淇見了走到門邊,伸出右手照美慧的樣子在井思源的左手上按了按,同時嘴裏也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井思源又立刻放開了左手讓他進了教室。從上面的近乎“惡作劇”的情景中,可以看出孩子對遊戲的渴望。雖然只是簡單得不能簡單的遊戲規則,他們卻玩得不亦樂乎。可能平時,我們看到井思源這樣的孩子會立刻採用鐵腕政策,將他壓制,卻不知這種主觀的做法將孩子的創造天賦扼殺於無形。其實,幼兒在遇到困難時,通過自己的觀察就會有所發現,待孩子體驗到了這種成功,就容易保持他們喜歡探索,發現的興趣。錢良淇沒有通過而按了門鈴的美慧則能很順利的進來。故事中的'井思源在毫無提示的情況下,將自己想象成一扇門,全然不在乎這在大人眼裏可能是一個好笑的舉動。不但重複着同種遊戲同種規則,而且非常遵守遊戲規則。不是按門鈴的就不讓進,這強烈的規則意識讓我不得不爲之嘆服,真是不可思議。遊戲是幼兒的天性,教師只要用靈活的遊戲方式一定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幼兒教育反思4

開學兩天的專業技能培訓展示已經結束,通過這兩天緊張的展示活動,可以看出老師們的專業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同時它也給了我很大的感悟,從中品嚐到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有競爭就有進步,有評比就有好壞,雖然在這次展示中我們感到緊張、壓力、反感、無奈。但是在結束時我們卻感受到了快樂,因爲我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在鍵盤展示的時候,我做的很不好,我這人就是這樣,一到了緊要關頭就緊張,明明在下面自己覺得彈得不錯,可是一上臺就會緊張,這是我這個人最大的缺點,沒辦法只有勤練習,看看人家心理素質好的真是羨慕。通過這次鍵盤展示也使我感受到了無論做什麼事情只有努力的去做,纔會有好的成績。

在鋼筆字展示中我的感受,當我拿起鋼筆的那一瞬間就感到手在顫抖,心裏想慢慢的去寫好每一個字,可是做不到,纔想起卞老師說的那句話:“寫好鋼筆字,並不是寫得慢就能寫好的。”這次鋼筆字展示可以看出老師們的寫字水平都進步了,寫完後把寫的字放在一起我們簡直認不出是誰的筆跡,老師們在欣賞着一排排的整齊的字,我想此刻她們的心情大概和我一樣:我們的字寫的真好。看了一遍又一遍,總有看不夠的感覺。原來字寫好了,也有欣賞的價值。以後還要繼續練習,只有堅持下去,我們纔會做得更好。

在《快樂詩畫》展示的過程中,我看到了老師們每人都畫出了一幅好的畫,線條流暢,畫面整潔,塗色均勻,兒歌也背得爛熟,老師們真是下了功夫,這時我們制定的繪畫規則已經不起作用,看着一幅幅整潔的畫面,看着老師們的'進步,我只能說:“我沒想到畫的這麼好,可以都是一等獎。”在這次繪畫中雖然我們沒評出一二來,但是我們的目的達到了,老師們努力了,老師們辛苦了,也許有的人認爲這樣評不好,難道我們的目的不是爲了進步,而是來評比的嗎?我不這樣認爲,雖然這次我沒做好,但是我看到老師們的畫,我卻感到高興,這次進步了下次我們可以加大難度,老師們會有更大的進步,這樣纔有提高,這樣老師們纔有信心,以後我們也會在摸索中繼續努力,繼續提高,繼續進步。

雖然這兩天已經過去了,但是這兩天做的事時常在我的腦海裏出現,我總在尋找自己的不足,自己的失誤,有時想如果當時自己這樣去做或是那樣去做會比現在好多了,可是事情已經過去再怎樣想也是沒有用了,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誤化成動力,在以後的工作中儘量的去做好,讓自己在磨練中成長。通過這次培訓也使我明白,要想做好一件事情,要多考慮、多交流才能做好,在以後的工作中我還要繼續學習,讓自己的專業技能再提高。

幼兒教育反思5

摘要】幼兒教學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學人才,一直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本文藉助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從幼兒教學實踐出發,反思幼兒教育實踐的相關問題,以借教學人員與人才培養院校參考,在幼兒教學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有的放矢。

關鍵詞】幼兒教學;實踐反思;新時期;人才培養

如何解決幼兒師範教育與幼兒園幼兒教學有效銜接,使幼師學生能夠更好掌握幼兒專業知識與學習方法,爲勝任幼兒園幼兒新課程的教學服務,做好與幼兒園幼兒教學有效銜接是幼師教學需要研究與解決的重點問題。當然,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提,首先是要理解“教育銜接”是什麼?從學理上來講,“教育銜接”是指將學校教育各階段相連接,使之成爲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1.幼兒教學理論層面上

1.1當下幼兒園教育需求與學前教育課程教學體系的分裂

從當下幼兒園實踐教學中可以發現,高校幼兒教育課程中存在諸多不如。首先表現爲課程內容陳舊課程結構安排不合理上。當前,我國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普遍重視學科專業課程設置而輕教育基礎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注重必修課,然而,對選修課程重視程度不高,幼兒專業課程所佔比例明顯大於教學類課程比例。教育類課程課時過少,在幼兒課程中教育類課程所佔課時比例小,不能凸顯出師範院校的特性。教育類課程是能夠集中體現“師範性”的課程,是幼師院校的特色,也是幼師院校培養師範生職業能力和職業意識主要途徑之一。其教學設置中實踐類選修課、跨學科選修課和教育基礎課都很少,這種課程結構安排讓教師缺乏自由度與靈活性,學生不能依照自己的興趣選修課程,對培養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及其不利。

1.2目前幼兒教師羣體對教學研究缺乏認識

從當下,幼兒園教學羣體來看,由於種種現實問題,大多數個體更加註重教學,而對教學深入研究不夠。其內在原因可能與當下幼兒教學院校的教學環境有直接關係。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國幼師院校歷來注重理論課程教學、輕實踐課程教學,忽視了理論教學的價值。現今人們對教師能力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除了應具備的組織管理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外,在課程開發、教學研究、教學反思和學習實踐指導等方面也要具備相應的能力。學前教育課程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幼兒專業實踐課程雖然是以學科爲中心來設計的,但當前幼兒教育課程設置卻而忽視了實踐課程建設而偏重於理論課程建設。幼兒園幼兒的.現行課程經過不斷改革,對健康、心理、體力活動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內容的不斷加強。

2.幼兒教學實踐層面上

2.1幼師院校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實踐實習機會過少

作爲一名幼兒專業的教學人員,深感到初到教學工作崗位上的種種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實習、實踐的知識儲備過少。從根本上來講,與幼兒院校的培養有着直接關聯。當下,幼師院校對師範學生學習實習、實踐關注相對較少,以及對幼兒園幼兒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動態等銜接問題關注不夠。高校幼兒專業學生對幼兒學科認識不夠深刻,學習多有盲從心理缺乏與老師的溝通。幼兒師範的學生畢業是需要走上幼兒園工作崗位的,一味地灌輸大學知識,缺乏觀摩幼兒園課堂機會和與幼兒園課堂的聯繫。對幼兒園幼兒課堂講授模式不熟悉,缺乏對幼兒園幼兒課堂的真實感受,對幼兒園幼兒課程改革就一無所知,高校沒有建立起與幼兒園幼兒教學相聯繫的結合點,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標。這樣不能及時排除學生的顧慮和對的幼兒教學的疑問,對於幼師學生幼兒知識知識的鞏固和教師幼兒教學方式的培養不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於一些野外實踐課幾乎不開,致使學生只是機械地記憶書本知識,不能對所學知識學深吃透,很難勝任在幼兒園開展幼兒第二課堂的職責需要。從培養幼兒園幼兒教師的角度看,與幼兒園幼兒教學脫節缺乏課程內容重組能力,不能適應幼兒園教學的要求。

2.1學前教育教材內容陳舊滯後與幼兒園教學內容脫節

在與幼兒園幼兒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幼兒身心特點、幼兒新時期的特徵、教學養成條件及區域幼兒與區域自然幼兒等課程的一些知識在新教材很少安排。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實踐課安排偏少,理論課安排較多。學前教育專業所選用教材都是與社會經濟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聯繫密切教材。但是伴隨學前教育課程調整和幼兒園幼兒課程教改,與之課程調整相配套的教材更新換代卻明顯滯後。知識更新相對較慢,新知識、新科技、新的教學方法不能及時被補充道幼師教材中來,現有的教材與幼兒園幼兒新課改內容相比,嚴重落後和脫離時代的步伐,難以滿足當前學前教育教學的需要。幼師教學對幼兒園教學的熱門內容,如:區域自然幼兒、區域經濟幼兒與環境資源保護教學等內容重視不夠,有的幼師學校幼兒專業即使開設了資源保護、環境保護、區域幼兒等這些選修課程,也往往因爲課時相對較少,缺乏實踐教學,只停留在基礎知識的講授上,很難與幼兒園幼兒教改進行有效銜接。

結語

作爲培養幼兒園幼兒教學人才的幼師院校,能否培養出適應幼兒園幼兒新課程的要求的畢業生,是學前教育教學改革成敗與否的關鍵的。鑑於當前多數學前教育教學改革滯後於幼兒園新課改的現實,如何加大高校幼兒課改力度,做好幼師與幼兒園幼兒改革的有效銜接是今後學前教育教改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要針對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內容大部分都側重於自身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但卻忽視了忽視專業課,同時,專業課時過多和課程內容之間的重複過多等銜接問題,以及學前教育教材在幼兒學、教育學等缺乏實際價值的理論課程上涉及過多等問題進行關注。

參考文獻:

[1]程秀蘭.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意義[J].學前教育研究,20xx,(09):3-13.

[2]嚴仲連,蓋笑鬆.論治理幼兒教育國小化的合理路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1):150-154.

幼兒教育反思6

洋洋是我們班中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活潑好動,似乎沒有閒的時候。但他對於活動的熱情卻很高,對新鮮事物有着濃厚的興趣,比如說他喜歡幫你做事,上課的時侯總是搶着回答問題,遊戲的時候總見他活躍的身影……可是真正做起事情來卻總不見得有始有終。

在區域遊戲活動中,洋洋興致很高地選擇了繪畫小作坊,因爲最近老師正在講生日大蛋糕的內容,那裏新投放了許多生日蛋糕的圖片,讓幼兒欣賞、學畫蛋糕。洋洋看見我便立刻告訴我他想畫蛋糕。於是,我便嚮往常一樣對他進行了一番鼓勵,希望他能夠堅持完成這個繪畫任務。之後,我便去指導其他區角中的孩子了。

過了一會兒,當我又回到洋洋身邊的`時候,洋洋跟我說不想畫了,想去別的地方玩,我正要問爲什麼,旁邊的小朋友告狀了:"洋洋畫了好幾張紙,都沒畫好就扔在了一邊,太浪費了。"我拿過那幾張扔在一邊的紙,看到第一張紙是畫了一個不怎麼圓的圓之後被扔在了一邊,第二張是畫了一個三角形加一個橢圓後被扔在一邊,第三張已經畫好了蛋糕模型,但可能因爲塗色不滿意已經用黑筆塗墨了一大片,可以看出他在每一次失誤後再用一張新的紙進行再次的嘗試,兩次嘗試失敗後就想放棄了。我問他:“你爲什麼要浪費這麼多紙呀?”“我畫錯了”“畫錯了也不應該浪費啊。”可是洋洋歪着腦袋根本就不理會我在說什麼。

我知道現在的洋洋又準備做有頭無尾的事情了。

於是,我決定,和他一起繪畫。我對洋洋說:“來,老師和你一起畫蛋糕吧,剛纔幾張畫我們再動動腦筋仍舊可以把它變成漂亮的蛋糕呀。”於是,在我的引導和他的努力之下,一幅漂亮的蛋糕畫終於畫好了,顏色搭配得也很漂亮。看着自己的畫面,洋洋也終於體驗到了成功後的愉悅,後來整個一天他都是非常開心。我想今天的區域活動對於洋洋來說收穫是很大的。

其實,洋洋也希望成功,可是他就缺在堅持。在老師的引導之後,他能很快獲得成功,對於這樣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耐心、細心,這樣纔會讓他也能收穫體成功的快樂。在此我也在今後的教育中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每一個孩子,均衡地把自己的關注以及教育引導灑給每一個孩子。

幼兒教育反思7

誰來還孩子一份真誠?

片段一:早上孩子們陸陸續續的來到學校,他們都會甜甜的問候我,我也用微笑迴應他們。這時候,牛牛來了,他腆着臉對我說:“老師,你知道我爲什麼來幼兒園嗎?”“爲什麼啊?”“因爲我很想你啊!你比我媽媽可漂亮多了。”這個小人精就知道說好聽的哄老師,不過心裏還是暖暖的。

片段二:午飯時間剛剛結束,小值日生們有的拿着抹布幫老師擦桌子,有的拿着笤帚幫老師掃地,大家幹得熱火朝天。這時候,濛濛卻什麼也不幹,還在一邊 “指揮”:“君君,你看這兒多髒啊!快來擦擦這兒。”“琪琪,這兒有很多紙,你快來掃掃啊!”我趕緊去過去問濛濛:“濛濛,今天你是值日生嗎?”“是啊,老師!” “那你怎麼總是站在這兒?”“老師,我站在這兒幫你‘指揮’小朋友啊!這樣他們就不會亂了。”

片段三:“誰幫老師去把你們的小被子抱進來啊?”中午曬得被子該收進來了。“我!”“我去!”孩子們就是這樣勤快,每次都會爭着幫老師,只有小志浩總是坐在那裏不肯幫忙。“浩浩,你來和老師一起抱被子吧!”“可是,我的畫還沒畫完呢?”他爲了推辭竟拿出了畫畫本。“你只抱小的好不好?”“好吧!”他勉強答應了。到了曬被子的地方,他東看看,西看看,找了一個最小的抱上就走。我故意抱了很多,裝着很吃力的樣子在他的身邊,可是他卻視而不見。“浩浩,你幫我一下吧!”“你長得那麼高應該抱多一點。”“你看,你不幫我,讓別的小朋友看見會笑話的。”“如果我幫了你,讓別的老師看見也會笑話你啊!”……

案例分析:

孩子是不會騙人的,他們有自己純淨的小天地,可是受社會大環境及其個別家長行爲的影響,他們也學會油嘴滑舌,學會偷懶磨滑,並且不爲所恥,反而愈演愈烈。

案例反思:

一、注重培養孩子誠實的美德。

老師和家長都願意孩子能夠成爲誠實正直的人,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長卻擔心孩子太誠實了會被別人欺負。誠實不是無能,誠實的品格有助於孩子智力的發展,只有品格上的完善,孩子才能健全地成長,我們家長和老師必須注重培養孩子誠實的美德。我們應事事處處注意以身作則,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應做好孩子的表率,注意用誠實的行爲習慣影響孩子。另外,對孩子的過失,不能採取粗暴的態度和壓制的方法,而應鼓勵孩子說真話,以免孩子爲了掩飾所犯的錯誤而說謊。對孩子進行誠實品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細緻的工作,我們要利用生活中出現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因勢利導地耐心教育,使孩子養成誠實的良好品質。

二、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和我們的教育活動、遊戲、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幼兒園資源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如:大班主題《我長大了》,目的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讓他們懂得愛勞動是光榮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於克服困難,並積極參加各項活動;音樂活動《螞蟻搬豆》,讓孩子明白生活在大集體中應該相互幫忙,從而體驗和同伴互相合作的快樂;語言活動《康康變了》,讓孩子們從故事中瞭解到康康的變化,誰也不想做不愛勞動,總是找理由偷懶的孩子。

三、注重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家庭環境,孩子的`社會生活起步於家庭,家庭是孩子生活、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家庭的結構和氣氛,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家庭成員的道德水準及言行,決定着孩子今後生活中的品德和行爲習慣,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家長會在幼兒的飲食起居關懷備至,而在道德品質培養方面則不盡人意,這就要求家長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爲出發點,使孩子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長。作爲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完善自己的個性心理品質,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總之,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以上片段情況,和我們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教師和家長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從生活的點滴抓起,圍繞一個個小目標,不放過孩子身上每一微小的毛病和不足,持之以恆,強化訓練,就一定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教育反思8

一、幼兒教師必須注重轉變教育觀念

在改革幼兒教育、強調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的浪潮裏,轉變更新教育觀念是一個必須十分重視的問題。但是我們沒有從幼兒教育的核心去理解一些理念和觀念,更多地把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分開:幼兒教育的“國小化”傾向、重智育輕德育的教育、幼兒教師是知識的灌輸者非常嚴重,所涉及的課程不是從適齡兒童的生理階段出發,其實這嚴重地侵害了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要從幼兒教育的核心深處去理解新時代幼兒教育觀念的轉變方向。

二、幼教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

第一,重視教師的業務學習

要充分調動教師,提高自身教育素養,掌握操作技能的主動性、創造性,幫助教師懂得作爲幼兒教師,除了以自身積極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來吸引幼兒主動學習之外,還需要不斷開拓自己的知識面,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組織教師依據幼兒的發展目標,根據自身的需要和特長,制定自我發展計劃。鼓勵教師進行業務進修,使教師自身發展目標與幼兒的培養目標融爲一體。同時,幼兒園又能積極的送自己園內的教師走出去學習交流,把別人先進的東西帶進來,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

第二,重視幼兒潛能的開發

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促進每個孩子在原有基礎上健康、和諧、快樂的成長。爲實現這一目標,在幼兒半日活動各個環節加大教育、引導力度,讓每一個幼兒實現科學發展。在生活課程中,讓幼兒園自主參與,成爲生活的主人,培養他們自理生活能力;

在學習課程中,通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引導孩子主動學習,主動發展、探索;在遊戲活動中,放手讓每一個孩子操作,保證給孩子提供充足的遊戲時間和遊戲材料。教師置身孩子游戲中,當好組織者、引導者,使他們個性得到發展、智慧得到張揚。我們既要做到母親般的關愛,又要做到高於母親的教育,我看到他們的老師都和藹可親,能關注每一個幼兒,從思想上、品質上給予滲透影響,教育他們使他們是非概念清晰,引導他們能關愛別人,帶動他們積極樂觀開朗,實事求是,使他們誠實。

第三,重視教研活動的開展

利用中午時間進行大教研和小教研活動,是促進本園教學更上一層樓的有效途徑。針對某一主題、某一材料的投放,某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討……再解決,這種集思廣益的想法和組織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狠抓教研、抓教學、抓活動,讓每位教師在活動中動起來培養了教師主動學習、主動探索慾望。有的園實行推門聽課,同課異構、一課多研的形式,使教研活動更加的豐富多彩。有效發揮教師研究共同體的作用,在“做中學”科學教育研究的過程中,幼兒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運用集體智慧才能解決。

三、幼兒課程安排必須和生理特點相適應

幼兒園的課程安排應該注重幼兒對安全與健康、關愛與尊重的基本需要,併爲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與發展機會;課程與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課程尊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個體差異,體現個別化教育。教育內容和要求,融於幼兒生活、運動、學習、遊戲等多種活動中,課程實施強調活動性和體驗性。

強調活動的教育價值,注重活動的過程體驗,優化教與學的方式。整體地考慮活動的預期目標與活動的展開過程,使幼兒在獲得經驗的同時,發展認知能力,豐富情感體驗。同時,豐富的區角活動讓我明白了幼兒育德是關乎我國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關乎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兒童個體全面和諧健康發展的一個教育標誌。

嬰幼兒時期是道德行爲養成的關鍵期,從娃娃抓起可以事半功倍。孩子生來好動,遊戲是孩子的生命。在孩子的生命成長中,無時無刻不充滿着遊戲。生活中能所被他使用的物品無不成爲他的遊戲材料。遊戲所帶給孩子的價值也絕對是不可用標準化的工具能測量清楚的。他們的自主遊戲活動讓幼兒充分地張揚了個性,讓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最大的發揮,不斷提高幼兒與人交流的能力。

幼兒教育反思9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幼兒園的前面有一條小河溝,我看見受到污染的河溝水,心理很難受,我就思索要設計一個活動來培養孩子們從小愛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河溝水是否受到污染;

2、引導幼兒認知人們處理垃圾的一些壞習慣對河溝水的污染,以培養幼兒良好處理垃圾的習慣;

3、培養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操,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怎樣不讓河溝水受到污染 指導幼兒做環保標誌圖片

活動準備

清清河溝水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看看圖片上的.河水是什麼樣的。

同時讓幼兒討論:這幅圖畫得是什麼地方,有什麼? 河水很清,裏面有小魚在遊、 還有小蝌蚪在裏面遊, 圖片上的風景很美麗。

二、 那麼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去看看我們這裏的河溝水是怎麼樣的呢?

組織幼兒到戶外河溝去觀察河溝水的情況,讓幼兒討論:你看到的河溝水是什麼樣的?河溝水又髒又臭、全是垃圾和廢棄物、河溝裏的水也快乾了、河溝裏沒有了小魚小蝦!

三、 幼兒回到教室:讓大家一起討論怎樣保護河溝水?怎樣做纔不會讓河溝水受到污染?

1、不往河溝裏倒垃圾,和廢棄的物品,比如;用過的塑料袋,舊鞋子,舊衣服,不往河溝裏倒糞便和腐蝕物。

2、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去買東西時,能拒絕不用塑料袋;

四、幼兒動腦筋想辦法提示人們要愛護河溝水

1、組織幼兒利用廢舊紙箱做垃圾箱,放在河溝邊;

2、讓幼兒製作警示牌掛在河溝邊;

3、讓幼兒繪畫——請愛護環境的標誌貼在河溝邊的牆上。

五、組織幼兒在河溝邊去掛警示牌和張貼繪畫。

但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講講今天的活動,讓他們也加入到愛護環境的行列。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在觀察的過程中很仔細,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分析了河溝水受到污染的原因,同時也提出了各種不讓河溝水受到污染的方法,也增強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幼兒教育反思10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不僅要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與家長的溝通也尤爲重要。從這次的調查問卷中,顯現出了很多問題,其中,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幼兒是否喜歡老師這兩個問題最值得我們深思。園裏針對這次問卷專門組織了一次全園教師交流、學習活動。聽了有經驗老師的經驗分享,我收穫很大,感受很深。從這次的學習中,我從兩方面進行了總結:

一、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我總結了以下四點:

1、態度要熱情、謙和、誠懇

在與家長溝通時態度要熱情、有親和力、誠懇。只有尊重家長,與家長保持平等關係,才能保證與家長的順利交談。家庭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合作者。家長出於對幼兒園和教師的信任,將孩子託付給我們,雙方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爲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所以教師應該熱情有禮貌地接待家長,微笑服務,與家長談話時坦誠相見,給人可近、可親的感覺,家長就會感受到老師的誠意。老師對孩子要懷有無比關懷之心,要爲孩子成長而喜,爲孩子進步而榮,取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覺得你和他是爲了同一個目標在努力,這樣家長也一定能敞開心扉接納我們。談話要創造一個和諧、輕鬆、愉快的氛圍。只有以一種平等友好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將家長視爲朋友,尊重家長的意見,虛心誠懇地聽取家長的建議,才能贏得家長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那麼合作就會非常愉快,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就會比較融洽。

2、語言要有藝術性

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性,因爲這樣有利於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孩子,不要一味的去表揚,這樣孩子容易被寵壞;也不能把孩子說的一無是處,每個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最棒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要給家長告狀,這樣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家長也會討厭。注意幾點:

(1)教師與家長交談時應語氣委婉,向家長反映情況要客觀,注意態度要平和。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問題,先揚後抑。比如某某抓了小朋友的臉,教師不能一見到其家長就告狀說:“今天某某又抓人了。”這種直接的後果只會導致家長的反感,家長心裏就會不舒服,覺得很沒面子。說不定他會回你一句:孩子在幼兒園,老師怎麼教育的?如果換一種方式,效果就會大不相同,我摸着某某的頭微笑地對家長說;“某某今天畫畫很認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揚,進步非常大。但是有時會攻擊小朋友,這不,今天她抓人了。”然後我會趁機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一起教育孩子,改掉這個不良習慣,使孩子能夠全面發展。”我這種談話方式,家長很樂意地接受,並領着孩子一起去向小夥伴道歉。

(2)教師應儘可能地採取多種途徑與家長交流。我們不能等孩子犯了錯誤後纔去與家長溝通,找家長告狀,而平時要主動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談孩子在園學習、吃飯、遊戲、睡覺等方面的進步表現,以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這是每個家長都較關心並十分樂意接受的。另外,我們可以針對本班情況及時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如:家長開放日活動、家園聯誼活動、召開家長會等等。讓家長集體感受教師的教育教學技巧、教師的兒童化語言。有時臨時利用接孩子的機會召開短時的家長會,及時處理一些共性的問題。

3、善傾聽,巧引導

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傾聽家長的敘述,傾聽家長講孩子在家裏的表現,不要隨便打斷、反對家長的講話。教師越表現出樂於傾聽,與家長分享孩子的信息,家長就越願意與之交流。在交往過程中,儘量少運用命令、警告、責備、勸告和教訓的語氣,避免使用傷害家長情感的語言,儘可能多地使用傾聽、解釋、陳述的技巧。當家長說完後,教師方可進行不同方式的引導。

4、要學會感謝

通過溝通之後,一座心與心的橋樑已悄然出現在師生和家長之間。在與家長交流結束之後,教師要及時地對家長的建議給予肯定、對家長的.配合給予感謝。要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幼兒園教育好孩子。跟家長交流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從家長的角色出發,把握好家長的心理,因人而異,對症下藥,“多報喜,巧報憂”,那麼大事就會化小,小事就會化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溝通、交流、合作中,家園共育才能發揮最大的教育潛能,幼兒在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二、多提倡賞識教育

只有多提倡賞識教育,讓孩子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學習、成長,孩子纔會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針對這個我總結了幾點賞識教育方法:

1、瞭解孩子,善待孩子

要想搞好賞識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果孩子厭學,不想來幼兒園,原因是多樣的:或感到自己基礎差,或感到某學科沒意思,或因教師不妥善的批評而賭氣放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幾乎都是主觀原因所致,不願學、不想學,是他們的普遍心理。面對這種情況,若想實現教與學的雙贏,讓學生“想學”、“樂學”就必須善待他們,美國一位作家這樣評價教育——“對孩子們來說,一句讚揚抵得上十句責罵。因此,瞭解學生,善待學生,是實現教與學雙贏的重要途徑。

2.尊重孩子,傾聽孩子

兒童正處於成長時期,是成長髮展過程中矛盾最爲集中的時期。面對孩子的訴說,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認真、專注地傾聽,這本身既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千萬不要以爲孩子說話沒什麼意思而不耐煩,甚至打斷孩子的話敷衍幾句甩手而去,這會極大地挫傷孩子。

3.激勵孩子,鼓勵孩子

心理激勵是一把挖潛啓智、培養孩子奮發努力、快速成長的金鑰匙。因此,賞識教育更加註重激勵的作用,而且強調實行“正向激勵”。正向激勵,就是以表揚爲主。善於表揚,就意味着會贏得教育上的主動權。每個孩子,總是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種願望會比社會上的其他人更強烈。

4.提醒孩子,寬容孩子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過分去追究孩子的責任,要查找原因,並努力去改變這種現狀,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去等待孩子的轉變。不能發現孩子有了差錯,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馬上讓孩子改得一乾二淨,成爲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應引以爲鑑。針對孩子身上出現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大膽地批評。不過這種批評是孩子樂於接受的“提醒式”,總的原則是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以此爲學習準則,把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有效。讓家長對幼兒園、對老師滿意,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喜歡老師!

幼兒教育反思11

案例:午飯後的時間是孩子們自由的時間,他們會把各自帶來的玩具在這個時候拿出來一起玩。但洲洲卻是個例外。洲洲很珍惜屬於自己的玩具,帶來幼兒園裏,自己不玩時,都會很小心的放進抽屜裏。“我的玩具很貴的,別人玩的時候會玩壞的。”可是別人的玩具也是很誘人,於是洲洲就藏好自己的玩具,很不客氣地拿別人的玩具玩。如果別的小朋友要玩自己的玩具而他還沒玩夠,他是不肯輕易放棄的:“我再玩一會嘛。小朋友不能這樣小氣的,老師說小朋友要大方。”[小孩子常常會有這種利用規則而不是遵守規則的“投機”行爲。]如果遇上個大方的還好,要是遇上個“小氣”的難免是一場紛爭。可是時間長了以後,洲洲再去爭搶的時候都是自己失敗者,因爲別的小朋友都會站在他對手的那一邊,並且都說:“洲洲是個小氣的人。”洲洲委屈,來告狀:“老師他們都不和我玩。”[小孩子都有點“惡人先告狀”的味道,老師則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我一點也奇怪,“是嘛,那爲什麼呢?”洲洲撅着嘴巴不回答。“我知道了,我給你想個辦法吧,下次要玩別人的玩具時,先要跟別人商量,商量好了,別人就會給你玩了,這個辦法一定有用的,要記住啊。”[堅持正面教育,從幼兒的問題和需要出發,使規則成爲幼兒解決問題滿足需要的工具,而不是單純的講道理。同時,教師只是提供策略,問題卻還是要幼兒自己去解決。]洲洲歪着腦袋,似乎明白,似乎又茫然。後來,又幾次的觀察,洲洲要玩別人的玩具,不在這麼理直氣壯了。有時候會忍耐着不去動別人的玩具,而是事先詢問;“讓我玩一下好嗎?”碰到爽快的,就給了,要是不那麼爽快的,就要碰釘子,或是講條件。但至少他不會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共享”了。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當被全班小朋友當成“公敵”時這感覺不好受。這是個漫長又痛苦的過程,也是個成長的過程。 反思: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的是教師是有要求的:希望幼兒能夠遵守班級公共生活中的交往規則,當然也希望幼兒會有一定程度的大方和慷慨的表現。我們又將如何將它們轉變爲幼兒自己的發展與行爲呢? “欲擒故縱”是一個並不恰當但卻非常形象的比喻。也就是說,教師想要提出要求,卻採取了等待、觀察、尊重的方式;不是要讓幼兒來達到教師的目的,而是教師來幫助幼兒達到自己的目的。那麼教師的目的如何體現和落實呢?關鍵在於,在幼兒爲了自己的目的`而使用的方法和工具上,滲透着教師有目的的設計和影響。 這兒的尊重是多方位的。它包含了教師對於幼兒的信任——相信幼兒是個具有理性的、能夠根據自己利益採取最有利於自己從而也有利用集體的個體;它包含了教師對於幼兒的人格、天性本能的需要、各種天然或許不免幼稚的心靈的尊重;它包含了一種及其可貴的耐心——對於幼兒經驗、能力的耐心和對自己情緒的耐心。 其結果,在教育過程中造成一種平等和諧的師幼關係和師幼互動的過程。在這平等上體現出真正的尊重,也就是民主;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它們的對立面:發展、要求和集中。

幼兒園中班教育活動分析與反思:我和凳子玩遊戲

背景:玩小凳子是幼兒園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遊戲,每天他們都與小椅子親密接觸。喜歡用椅子做玩具,從椅子上跳下來,跨過椅子,當馬騎等等。因此本學期,我們中班組選用凳子作爲我們的器械操,如何更好的利用凳子完成我們的遊戲活動,使孩子們在合作遊戲中即能互相幫助,又能培養孩子勇敢自信和創新的精神,帶着這個問題,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我和凳子玩遊戲》的活動。

實錄:

結合本班幼兒的特點,利用小凳子我們開展了一次教育活動。“小凳子可以怎麼玩呢?”當我的問題一出來,有的孩子就已經迫不及待站在凳子上往下跳,有的舉着凳子,有的圍着凳子跑,有的爬在凳子上,嘴裏還“駕駕駕”地喊個不停,還有幾個孩子合作把小凳子連在一起當平衡木走……放眼望去,幾乎沒有一個孩子坐着不動,他們玩的不亦樂乎。讓我們來聽一聽孩子們是怎麼說的吧:

幼:我趴在凳子上伸開胳膊我就是大老鷹了。

幼:我繞着小凳子轉圈玩。

幼:我可以從小凳子的這邊跳到那邊去。

幼:我把小椅凳放到頭上練習平衡。

幼:我拉着小椅凳在地上走,象開車一樣……

幼:我們幾個人把小凳子連起來用來爬。

幼:我們用小凳子連起來做成小火車,“嗚嗚嗚……”

他們邊做口中邊唸唸有詞的叫着。

在這樣的探索活動中,孩子們表現了很強的能動性、創造性和合作能力。而此時我的任務就是把孩子們自己創編出來的各種各樣凳子的玩法串在一起,站着跳,跑s路,跨欄,走平衡木等,當小烏龜來爬等等;整個活動中,孩子們興趣盎然,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平衡能力,動作的協調能力,而且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

分析與反思:

凳子游戲給孩子們帶來了樂趣,也給了我許多的啓示。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通過與小椅子玩遊戲自由地嘗試、探索、合作,從而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體驗運動帶來的樂趣,增強體質,同時培養幼兒大膽、自信、勇敢、互相合作、協助的良好品質,真正體現了教育活動的價值。

在一開始我們教師組內的研討時,我們絞盡腦汁制定了各種小凳子的玩法,可是,當小凳子分發在孩子們的手中時,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多種玩法,這是我沒有想到的。《綱要》指出,教師要積極開發幼兒的運動資源。而運動資源的開發,不是靠我們老師的憑空想象,它是建立在孩子的運動發展基礎之上,建立在他們的興趣探索慾望之上,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綱要》和《3—6歲兒童發展指南》,瞭解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喜好和動作發展水平,和孩子一起尋求他們感興趣的遊戲玩法,並給與科學的引導和支持。

另外,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教師在組織孩子活動的過程中,面對淘氣或不遵守規則的幼兒不能給與粗暴的制止,要更好地引導他們,滿足他們的需要,使孩子感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

再次,教師要在活動中關注孩子的個別差異,不能“一刀切”。《指南》指出,“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徵。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過程中的個體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來的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綱要》所呈現的發展階段,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兒。”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對那些動作發展緩慢的孩子我們在幫助引導的同時,不僅要給與他們鼓勵和支持更應該給與他們耐心的等待,等待他們進步的那一刻,使孩子們真正體會到活動帶來的樂趣。

幼兒教育反思12

午飯後,蔡寶寶急匆匆地跑過來對我說:“沁沁在走廊上哭。”聞訊後,我立刻來到沁沁身邊,一邊幫她擦去眼角的淚水一邊問;“沁沁,你怎樣了?”“我種的豆苗死了。”沁沁哭得更悲痛了,我安慰她說:“你眼睛真亮,快別哭了,我會幫你把它救活的。”一聽說能救活,沁沁破涕爲笑,又天真地問:“泥土媽媽都幹了,是不是眼淚哭幹了?”我對沁沁的發現煞是奇怪,豆苗的土每一天都是小朋友自我澆的水,溼溼的。前段時間老是下雨,我讓孩子少澆點水,可是這幾天又太乾了,我忘了提醒孩子及時澆水,難怪土有些裂了。沁沁對她的豆苗關愛倍加,這麼細微的變化她居然發現了。更讓我感到內疚的是我清楚地記得:昨日早晨,沁沁拿杯子澆水時,我因忙於接待家長而阻止了她的行爲。沁沁深邃的雙眸裏透露着一線失望……

分析和反思:

多麼好的發現,多麼富有愛心,多少細微關注,而我卻沒有讀懂孩子的語言,如果我不以孩子的行爲關注孩子,我怎樣能真正地瞭解孩子的探究意圖和重要發現呢?所以,作爲教師不能按常理來阻止幼兒某些看來不好的行爲,而應當走進孩子,傾聽孩子,這纔是瞭解孩子的重要方式,才能真正體驗到孩子的真實感受,真正讀懂孩子。

這件事讓我深切地體會到加德納教授的一句話:“一個成熟的自然觀察者不僅僅應當具有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分類和辨別的本事,並且還應當在對大自然的探索中感到簡便愉快,同時還能擁有照料、飼養各種生物體的天賦。”加德納教授的'這一觀點對我們在自然角活動中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好奇心具有重要的啓發意義。幼兒園自然角的目標應當把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心、現象感興趣、好奇心”作爲首要任務,把讓幼兒“愛護動植物、觀察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有初步的環保意識”作爲落腳點。幼兒的心靈是純潔完美的,他們熱愛現實生活中一切有生命的甚至無生命的物體,在他們眼裏,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像他們自我一樣具有感覺和感情,值得他們付出情感去愛,他們樂於探索世界中各種事物,對自然界的一切奧祕充滿着好奇,正是這種好奇,推動着幼兒不斷地去探索,不斷去發現。在幼兒園的自然角活動中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關注自然界的變化,提高幼兒的觀察本事也是我們創設自然角的主要目標。教師在組織幼兒園的自然角活動中,要注意保護幼兒的愛心,尊重幼兒的情感,善待幼兒的發現。引導並支持他們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幼兒對自然的熱愛和好奇可能會影響幼兒的一生,使幼兒終生投入到對大自然

奧祕的探索中去,也可能使幼兒一輩子具有環保意識,更可能會使幼兒終生具有進取的人生態度。

幼兒教育反思13

《綱要》要求,“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雖然《綱要》所提倡的觀念已經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裏,但如何將新觀念在實踐中轉化爲相應的教育行爲,從而建立起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難點。如在一次“從1到10”的唱數數學遊戲中,孩子們最後用雪花片一邊擺放一邊數數,出現了我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多種情況:有的孩子將10塊積木擺成一個橫排;有的孩子擺成兩個橫排;有的孩子擺成兩個豎排;有的孩子在裝材料籃子的四個角擺放;有的孩子甚至插接雪花片邊數邊玩等。孩子們的想像極爲豐富,數數方法多種多樣,積極性非常高。但是面對這種意料之外的情況,我只想到要完成預定目標,而沒有及時調整相應的教育策略和行爲,因此失去了與幼兒深人互動的契機。

這次活動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當幼兒的反應與教師預設的情形不一致時,怎麼辦?是尊重孩子的權利,順應孩子的需要,及時調整,構建師幼互動活動,還是強行把他們拉回預定的軌道?對照《綱要》精神,我認爲轉變教師角色意識、適當調整教育行爲是貫徹實施《綱要》的關鍵。教師應該在活動中真正關注幼兒,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和反應,捕捉他們在活動中發出的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調整教育行爲。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把握機會與幼兒積極互動,那麼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同時也能提高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的水平和能力。

不久,在準備“合作分享真快樂”的活動時,我想在活動中有機滲透數教育,讓兒童獲得有關“二等分”的知識,於是預設了這樣一個彈性目標――“嘗試用二等分的方法解決學習活動中的問題”。在活動的最後環節,我設置了一個問題情境――用來繪畫的紙不夠用。真實活動時,出現了這樣的.合作分享情景:有的孩子把紙對摺,打開後一人畫一半;有的孩子在紙上畫一條線,一人畫半邊;有的孩子兩個人一起畫;還有的兩個孩子輪流畫。這與我讓孩子用對摺分紙感知二等分的設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繼續按照原計劃進行,那將重蹈覆轍。於是,我及時調整了目標和活動內容,鼓勵幼兒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紙不夠用,怎麼辦?經過這樣的調整,幼兒的興趣一直很濃,取得了好的效果。

這個案例讓我反思到,當發現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教師的計劃有差異時,應該及時調整教育行爲。如果兒童的行爲領先於教師的目標,那麼教師就要因勢利導;反之,若教師的預設目標高於幼兒的發展水平,幼兒通過努力也難以達到,那麼教師則應及時降低目標,調整策略。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既是幼兒的夥伴,又是引導者,在參與中支持幼兒的“工作”,鼓勵其嘗試和探討。

本學期開學時,孩子們都同意老師提出的取消佩帶進區標誌牌、以限定人數均衡分配各活動區人數的規則。但在一次區域活動時,娃娃家出現了18個人的情況。孩子們都知道各區只能容納5個人的規則,但他們還是想按自己的意願活動,沒有一個人主動離開,也不知道怎樣解決。面對這種情況,我沒有簡單地以老師的身份來指揮幼兒誰該玩或誰不該玩、誰走或誰留,而是引導幼兒發現問題並嘗試自己解決。在現場的討論中,孩子們認識到人多很擁擠,也不便於活動,最後以不少幼兒的自動離開而解決。現場的問題解決了,教師的教育行爲是否也就隨之終止了呢?活動區活動結束後,我繼續引導幼兒討論,商量怎樣能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法,嘉嘉小朋友提出的恢復使用進區標誌牌的建議得到大家的認可。從那以後,活動區活動再沒出現類似的情況。在這個活動中,由於老師對班上幼兒的實際水平和年齡特點把握不準確,更改規則後導致問題產生,好在發現問題後,教師沒有自行解決了事;而是以引導者角色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自己想出解決策略。

這個事例讓我感覺到,活動中出現問題並不可怕,關鍵是怎樣來解決。教師要把握時機,延遲介入活動,引導幼兒討論,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通過師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關係”,達到師幼活動的協同。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和幼兒在活動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只關注兒童不關注教師,那麼教師就無法發揮自己作爲教育者的作用;如果只關注教師不關注兒童,那麼兒童就不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只有真正關注幼兒的需要,給予幼兒充分發展的機會,可能實現適當地調整教育行爲,從而使幼兒得到適宜的富有個性化的發展。

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是落實《綱要》精神的重要途徑,只有在理解其內涵並瞭解現狀的基礎上,在不斷的教育實踐中,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努力向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前進,才能達到師幼的協同發展。同時,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也產生不少困惑,如什麼纔是教育的時機?怎樣才能敏銳地察覺並抓住時機?抓住時機後,應該怎樣及時地調整教師的教育策略纔不至於錯過時機……

幼兒教育反思――轉變教師角色意識,適當調整教育行爲

《綱要》要求,“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雖然《綱要》所提倡的觀念已經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裏,但如何將新觀念在實踐中轉化爲相應的教育行爲,從而建立起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難點。如在一次“從1到10”的唱數數學遊戲中,孩子們最後用雪花片一邊擺放一邊數數,出現了我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多種情況:有的孩子將10塊積木擺成一個橫排;有的孩子擺成兩個橫排;有的孩子擺成兩個豎排;有的孩子在裝材料籃子的四個角擺放;有的孩子甚至插接雪花片邊數邊玩等。孩子們的想像極爲豐富,數數方法多種多樣,積極性非常高。但是面對這種意料之外的情況,我只想到要完成預定目標,而沒有及時調整相應的教育策略和行爲,因此失去了與幼兒深人互動的契機。

這次活動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當幼兒的反應與教師預設的情形不一致時,怎麼辦?是尊重孩子的權利,順應孩子的需要,及時調整,構建師幼互動活動,還是強行把他們拉回預定的軌道?對照《綱要》精神,我認爲轉變教師角色意識、適當調整教育行爲是貫徹實施《綱要》的關鍵。教師應該在活動中真正關注幼兒,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和反應,捕捉他們在活動中發出的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調整教育行爲。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把握機會與幼兒積極互動,那麼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同時也能提高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的水平和能力。

不久,在準備“合作分享真快樂”的活動時,我想在活動中有機滲透數教育,讓兒童獲得有關“二等分”的知識,於是預設了這樣一個彈性目標――“嘗試用二等分的方法解決學習活動中的問題”。在活動的最後環節,我設置了一個問題情境――用來繪畫的紙不夠用。真實活動時,出現了這樣的合作分享情景:有的孩子把紙對摺,打開後一人畫一半;有的孩子在紙上畫一條線,一人畫半邊;有的孩子兩個人一起畫;還有的兩個孩子輪流畫。這與我讓孩子用對摺分紙感知二等分的設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繼續按照原計劃進行,那將重蹈覆轍。於是,我及時調整了目標和活動內容,鼓勵幼兒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紙不夠用,怎麼辦?經過這樣的調整,幼兒的興趣一直很濃,取得了好的效果。

這個案例讓我反思到,當發現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教師的計劃有差異時,應該及時調整教育行爲。如果兒童的行爲領先於教師的目標,那麼教師就要因勢利導;反之,若教師的預設目標高於幼兒的發展水平,幼兒通過努力也難以達到,那麼教師則應及時降低目標,調整策略。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既是幼兒的夥伴,又是引導者,在參與中支持幼兒的“工作”,鼓勵其嘗試和探討。

本學期開學時,孩子們都同意老師提出的取消佩帶進區標誌牌、以限定人數均衡分配各活動區人數的規則。但在一次區域活動時,娃娃家出現了18個人的情況。孩子們都知道各區只能容納5個人的規則,但他們還是想按自己的意願活動,沒有一個人主動離開,也不知道怎樣解決。面對這種情況,我沒有簡單地以老師的身份來指揮幼兒誰該玩或誰不該玩、誰走或誰留,而是引導幼兒發現問題並嘗試自己解決。在現場的討論中,孩子們認識到人多很擁擠,也不便於活動,最後以不少幼兒的自動離開而解決。現場的問題解決了,教師的教育行爲是否也就隨之終止了呢?活動區活動結束後,我繼續引導幼兒討論,商量怎樣能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法,嘉嘉小朋友提出的恢復使用進區標誌牌的建議得到大家的認可。從那以後,活動區活動再沒出現類似的情況。在這個活動中,由於老師對班上幼兒的實際水平和年齡特點把握不準確,更改規則後導致問題產生,好在發現問題後,教師沒有自行解決了事;而是以引導者角色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自己想出解決策略。

這個事例讓我感覺到,活動中出現問題並不可怕,關鍵是怎樣來解決。教師要把握時機,延遲介入活動,引導幼兒討論,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通過師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關係”,達到師幼活動的協同。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和幼兒在活動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只關注兒童不關注教師,那麼教師就無法發揮自己作爲教育者的作用;如果只關注教師不關注兒童,那麼兒童就不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只有真正關注幼兒的需要,給予幼兒充分發展的機會,可能實現適當地調整教育行爲,從而使幼兒得到適宜的富有個性化的發展。

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是落實《綱要》精神的重要途徑,只有在理解其內涵並瞭解現狀的基礎上,在不斷的教育實踐中,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努力向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前進,才能達到師幼的協同發展。同時,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也產生不少困惑,如什麼纔是教育的時機?怎樣才能敏銳地察覺並抓住時機?抓住時機後,應該怎樣及時地調整教師的教育策略纔不至於錯過時機……

這些都是今後需要通過實踐來解決的問題。

幼兒教育反思14

近年來,隨着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辦園觀念也在不斷髮生變化,在探究中學習 在反思中提高 優化教育課程 實現多元。先進的理念、開放的教育,爲幼兒園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園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逐步確立了適合本園發展的管理體系,確立了以“創設繽紛的兒童世界、譜寫絢麗的成長序曲”爲基點的辦園理念。無論是整體環境的構建,還是園所文化的營造,無論是動態的管理,還是開放的教育,無不蘊含了這一愛幼、創新的宗旨,旨在爲每個孩子成功的一生奠定基礎。

l、反思教育實踐,優化常規課程。

衆所周知.在倡導多元化教育的今天,培養幼兒的多元智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是現代幼兒教育的根本任務。在幼兒園中,課程是實施教育的一個載體,課程的設置如何、是否合理科學,不僅影響着教育的質量,更重要的是影響着幼兒的發展。目前來講,課程模式己呈現多樣化,但是,課程從單一走向整合是課程改革的必然。那麼如何依據實際,建立一套適合本園的、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課程體系。是我們對課程改革的思考和定位。

在課程改革上,我們首先反思了以行的教育實踐,對以往的課程設置作了理性的分析。以往我們大多采取的是“拿來主義”:從好多教材中選取一套我們認爲比較好的,現成的課程教材拿來運用,而很少考慮到其中的內容是否符合本園和本地的特點,同時對課程的認識也比較偏面。隨着對新《綱要》的學習,突破了觀念上的定勢,我們認識到,幼幾園的課程不僅僅是靜態的,有計劃的,更是動態的、而且是整合的,一個好的課程便是一個能提供“適合每個幼兒發展的方案”。在轉變觀念以後,我們對課程的選用不再盲目。我們組織骨幹教師成立了課程研討組,以理論學習爲先導,帶領教師學習開放的教育理念,逐步建立了以《生活化課程》爲藍本的整合課程體系,將教育目標、內容、形式、各領域以及教育資源有機的加以整合,初步形成了園本課程的總體框架。爲什麼我們主張從幼兒的生活入手,建立《生活化課程》呢?我們認爲,幼兒園課程應更多的關注幼兒的生活,因爲生活是完整的,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孩子無時不在經歷着生動而富有情趣的變化,如果你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在生活中很自然的融合了健康、語言、科學、藝術、社會等多個領域的內容,所以我們所實施的課程應當還原孩子生活的本來面目,給孩子生活原貌,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尤其課程從孩子的生活入手,讓孩子從身邊的生活中去汲取營養,獲得經驗,這無疑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我園的《生活化課程》指引,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建構實施的。課程以大主題統攬小主題,以主題單元網的結構展開,根據各年齡班分設層次目標,由淺入深、層層展開。在每個主題當中,分別滲透着五大領域各方面內容。比如:某一單元大主題是《愛心大家庭》,年齡班主題則是:託班《大手拉小手》,小班是《親親一家人》,中班是《愛心你我他》,大班是《各行各業》,從幼兒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物開始,構築愛心教育。需要說明的是,主體網絡提供的只是一個課程參照,因爲在具體的實踐過程。在師幼的互動過程中,不斷會有新的問題產生,因此我們非常注重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從幼兒的質疑點出發,不斷生成新的內容。生成和預設是靈活機動的,而不是機械呆板的。生成的內容可以是正在進行的課題本身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是生活中孩子感興趣的問題。比如:大四班近期生成的主題是《神祕的海洋》,課題來源於一次在吃午飯時,孩子吃的是魚,有個幼兒說“老師,我知道這種用叫巴魚,它生活在海洋”,於是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對海洋充滿了強烈的求知慾,由此引發了《神祕的海洋》這一主題活動。由海洋動物如魚類、蝦類、蟹類和海洋植物海藻、海帶等拓展爲海洋生物,由海洋形成到星雲學說,甚至到赤潮現象,一個關於海洋的活動就這樣誕生了。老師在主題小結時這樣寫道:這樣的活動給予幼兒的不僅僅是對海洋的簡單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孩子們對海洋資源的保護意識和對科學現象的興趣。因此,充分從幼兒身邊的生活中挖掘課程,充分利用孩子的認知的獨特方式來調整我們的課程,纔是滿足幼兒多方面需求的、促進健康發展的課程。

2、提倡反思教學,在反思中實踐創新。

反思是教師不斷成長的途徑,反思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反思教育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對自身教育行爲及教育效果分析與思考的過程。因此我們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倡導教師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積極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教學的得失成敗,孩子的活動表現記錄下來,進行理性分析。逐步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促進專業成長。

首先,在《綱要》精神指導下,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注意跟蹤指導,及時組織觀察,及時開展研討,倡導反思性教學,努力提升教育的合理性。通過自身的不斷反思,實現教學與研究、教育與學習的一體化。我們都知道,常規教學離不開活動設計。以往我們只是注重單一的活動設計過程,對教學環節、教育目標設置、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過程的整體組織比較重視,對效果記錄反思不夠重視,一個教育活動結束後,大多忽視了教育評價。事實上,教育

活動中幼兒的興趣性,參與性、獨創性、表達表現,纔是教師更應當關注的問題。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才能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因此我們針對活動方案設計,建立了課程教學效果記錄與反思表,從幼兒的興趣性、參與性、合作性、創造性、專注力、嘗試探索、表達表現等方面予以記錄分析,要求教師對孩子的表現或典型的例子做事件詳錄,並對整個活動進行評價與反思。以小班《有用的小工具》爲例,教師在記錄孩子的表現時說:“孩子對生活中常見的小工具如刮皮刀、鉗子、訂書機、小剪刀、小鑷子等非常感興趣,嘗試的心情很迫切,特別是一些常見的,但家長又不讓摸的工具更是躍躍欲試,所以工作的很開心,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充滿了成就感”。在反思評價中又寫到:“由於考慮到工具的危險性和家長的顧慮,提供的工具除一部分是實物以外,有許多是塑料的模具,由於不夠實用,孩子的探索興趣受限制,所以不夠盡興,甚至有的爲了使用真實工具而出現等待現象。事實證明,老師還是低估了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因爲孩子在使用時,經過老師的提醒,教能夠安全使用”。所以,教學反思不僅提升了教師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更好的指導了教學。

其次,強調積累,引導教師在積累中實現自我提高。過去,我們的教師只注重埋頭苦幹,不注重經驗積累,即使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形成了大量有價值的東西,但大多不去反思,不去積累。隨着觀念的提升,我們意識到:積累的過程就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它對教師的研究性學習起着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結合實際,我們在工作中建立了“三個記錄”、“一個手冊”,即教育記錄、觀察記錄、學習記錄和家園聯繫手冊。教育記錄要求教師將日常的教育行爲、教育活動、成功得失,遇到問題及解決的方式都記錄下來。如:有一位託班老師在教育筆記《童言稚語》中,這樣寫道:“今天又吃幼兒園的特色菜——炒三丁,想起孩子們,每次吃到這個菜時總把胡蘿蔔挑出來,於是在吃飯之前我開始了準備工作:孩子們,你們知道胡蘿蔔的祕密嗎?於是老師將胡蘿蔔的營養繪聲繪色的講了起來,園長之友《在探究中學習 在反思中提高 優化教育課程 實現多元》。等老師分飯時,孩子們已經對胡蘿蔔產生了興趣“老師我愛吃胡蘿蔔,吃了胡蘿蔔眼睛亮嗎?”、吃飯時不斷的問老師“老師我的眼睛亮嗎?”而老師肯定的回答他們“恩,你的眼睛真亮””。學習筆記是要求教師講學習心得及平時看到的好文章好內容做好記錄,並寫出學後感讀後感,以激勵老師多學習、多讀書、多思考,提高分析能力和學習能力。

觀察記錄是教師將幼兒一日活動中的表達表現、童稚趣語、探究興趣等有針對性地記錄下來,以利於全面瞭解孩子,追隨孩子。如:大班教師的觀察記錄《向下落的物體》中,清楚地記錄了孩子們的活動情況,教師的教育機智,以及活動成敗之處都作了認真的分析。裏面有這樣一段話:“在活動中有一位小朋友玩起了氣球,眼看有更多的孩子要投入進去,我不禁靈機一動:走到這名幼兒面前,輕輕地問“你覺得氣球拋到空中後落得慢還是快?”清楚的反映了教師在活動中的教育機智。“那我們把它放到落得慢的籃子裏好嗎?”在活動觀察記錄中,老師們將孩子學習的興趣、專心程度、熟練程度以及與同伴的配合等,設計成一個個簡單易懂的符號,記錄下來。家園手冊記錄了孩子的在園情況、成長曆程、家長反饋、雙方對話,更有利於家園互動教育。長此以來,使教師不僅養成了善於思考、勤於鑽研的好習慣,而且非常有效的促進了業務的提高。

3、解放孩子的手腦,讓幼兒在探究中學習。

我們知道,整合的教育體現的是“以人爲本”的整體教育觀,而不僅僅是指單一的課程的學習。在幼兒園裏,活動區是更有利於孩子自主學習的場所。幼兒只要是在自己的生活與經驗是尋找與發現了有意義的東西,就會驅使幼兒主動積極地投入,樂意去進行各種嘗試與探索,因此,我園非常重視活動區的設置和建構。配合課程內容在活動室內分設若干區域,以引發幼兒學習探究的興趣,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在活動區學習中,我們提出“解放孩子的雙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大腦”,倡導“快樂學習、快樂做事、快樂分享、快樂合作、快樂生活”。活動區的構建必須體現孩子的興趣、孩子的需要、孩子樂於參與的原則。比如,充分投放大量的、有價值的、幼兒身邊易得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進行各種探索提供條件,以滿足幼兒多層面的需要。我們倡導讓幼兒試一試、想一想、說一說、玩一玩。因爲僅有材料的投放是表面的,真正讓材料活起來,讓孩子的小手動起來,讓孩子的思維活起來,把孩子的潛能挖出來纔是目的。

自去年以來,動手做成爲了我園一個鮮明的特色。各班每週都有孩子的手工系列展示。幼兒在老師的啓發下,通過撕、折、疊、剪、畫、拼、插、刻、粘等手段,將一件件生活中的廢品變成了栩栩如生、童趣盎然的玩具、教具和體育小器械。如大二班孩子用紙杯做了動物系列80多種,娃娃系列40多個,用蛋糕盤做了昆蟲40多個,用紙杯、彩繩做了望遠鏡40多件,用廢舊信封和毛線做了手偶20多件等等,分別充實到了表演區、數學區、科技區等。大三班的孩子用廢舊塑料袋、冰激凌盒子做了七星飄蟲30多件,用牙刷、水果包裝網做了蜻蜓40多件,用飲料管、彩紙做了蝴蝶40多件,用泡沫、冰糕棒、舊毛線做了小傘30多件等等。每次展評時,教師都組織孩子議一議、說一說,互相欣賞,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俗語說“心靈手巧”,“手是思維的鏡子”,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鍊,探索慾望更加強烈。近年來,我園的手工製作已成爲我園的一大景觀,活動區裏,長廊兩側,到處佈滿了孩子的.作品,吸引着家長和幼教同行前來參觀。

4、利用社區資源,開展社會課程。

幼兒教育不只是幼兒園的教育,新綱要指出“應允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社區資源,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因此我園每學期的計劃中,都有自然課程和社會程的安排,目的是讓孩子走出小課堂,進人大課堂,放飛孩子的心靈,豐富孩子的經驗,擴大孩子的視野。當地的高炮團,得益乳業生產基地、飛機場、消防隊、郊區田野、植物園等無一不留下了孩子們歡樂的足跡。

比如當孩子們來到得益乳業時,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參觀了養牛場、牛奶加工車間,不時發出驚歎,回來後和老師一起討論.表達他們的感受。又如孩子們到高炮團參觀時,站在大炮上和解放軍叔叔合影,那種自豪和神氣的表情是任何遊戲代替不了的,尤其是到消防隊參觀時,孩子們聚精會神得聽消防隊員講解消防車的用處,滅火器的知識,看消防叔叔進行滅火演習,回來後興致勃勃地和老師進行火災自救的摹擬練習,提高了孩子的消防知識和自救能力。結合消防教育,大班還進行了各種安全標誌教育,讓孩子從周圍環境中尋找標誌,給公共場所設計標誌。大二班的孩子自己設計了標誌30多幅,都是從孩子的認知出發,以孩子特有的表達方式來提示警醒,有的孩子還給抽菸的爸爸設計了戒菸標誌。這種教育所蘊含的巨大潛能,是很多課堂教育活動所無法比擬的,它帶給孩子的是一種直接參與式學習、體驗式學習、開放式學習,因此更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更能使孩子體驗到生活的樂趣和成長的快樂。

5、科研先導,提升質量。

積極開展教科研,是提升教育質量的一個關鍵。在教科研開展過程中,我園經歷了一個從不會搞教科研、到在課題組指導下學搞教科研,再到嘗試着獨立開展教科研這樣一個學習、積累、深化的過程。最早我園參加了中央教科所的課程試驗,20xx年起,正式承擔了國家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嘗試教育”的實驗研究,從方案的設計到子課題的選擇,思考已比較成熟,目標也非常明確,真正做到了切實可行。

經過近三年的實驗研究,建立了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以探索、嘗試、操作爲基礎的課程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嘗試方法成爲教學的主導方法。它的着眼點是:“幼兒在前,教師在後;問題在前、結論在後;嘗試在前、指導在後”在教學活動中強調問題情景的佈置,讓孩子帶着問題去嘗試,從探索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習得知識。在嘗試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更多的是“你去試一試,看發現了什麼”,“再去試一試,看有什麼不同”等等,然後鼓勵幼兒說一說他的發現,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學習是主動的,經驗不是老師告訴他的,而是通過嘗試自己獲得的。比如我園教師創新的一書教育活動是《開放的蓮》,材料分別是蠟光紙做的蓮花,宣紙做的蓮花,塑料紙做的蓮花,放入水中看哪一種先打開,哪一種後打開,哪一種打不開。嘗試之前.老師的問題是這樣的:“這些蓮花放人水中會打開嗎?打開的速度一樣嗎?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幼兒帶着好奇和問題去嘗試,發現了其中的奧祕,隨着嘗試的深入,老師又提出了新的問題:“爲什麼宣紙做的蓮花能很快就打開,蠟光紙做的蓮花慢慢的打開,而塑料紙做的蓮花卻打不開呢”,由此引發出了紙的吸水功能,吸水速度等等,幼兒在嘗試的過程中很輕鬆很自然的獲得了感性經驗,培養了嘗試創新精神。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園多次參加總課題組開展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並積極將研究的成果拿到各項活動中展示。有31名教師在活動設計、說課比賽、敘事研究、教學展示、論文評比中獲得優異成績,幼兒園獲得教育科研先進單位.

今年,在嘗試教學的基礎上,我園又承擔了新一輪的國家重點課題即技術教育的實驗研究。我們從幼兒的生活入手,確立了《幼兒園生活與技術教育的整合研究》這樣一個具體課題。我們認爲:生活中蘊含着大量的科技教育的信息,滲透着大量的科技教育的內容,可以說生活無處不科學,生活無處不技術,所以生活是幼兒學習技術的最自然的課堂。在研究中,教師們挖掘開發了許多生活技術主題,既有具體實踐,又有理性思考,使研究穩步進行。在最近剛剛參加的總課題組階段性成果展示中,我園的活動設計方案22個,敘事研究10篇,論文6篇參加了交流,其中活動設計如《沙漏》、《生活中的垃圾》、《玩陀螺》、《拆裝》、《電動玩具》等立意新穎、創意獨特,深受專家的好評。

在教科研開展的過程中,我們注重結合實際,做到兩點:一試選準課題。選題慎重,根據本園的園情來選,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來選。比如選擇嘗試教學時,我們認爲嘗試教學的理念,較好的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內涵,這與培養人才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經過推敲、論證確立爲本園課題。而是人人蔘與。使教師主動參與“研”,學習“研”,實踐中,遵從“嘗試、反思、積累”的理念,鼓勵教師大膽試驗、敢於嘗試、關於思考、勤於鑽研,使教科研不斷向深層次推進。

我園在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啓發下,打破了集體教學一統天下的現象,讓分組教學成爲我園教學的主導型式。這也是我園教學改革的一個鮮明的特色。分組教學對於老師來講,工作量確實是加大了,但孩子卻實實在在受益了,由於分組教學使孩子小數額化,所以更有利於教師觀察孩子、追隨孩子;更有利於教師瞭解每個孩子的需要,掌握每一個孩子的水平,更有利於孩子自由探索、發現與交流,也更有利於教師反思總結。所以分組教學實施以來,受到家長髮自內心的肯定和讚譽。

總之,我園在省教委的領導下,在向各地幼教同行的學習中,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成績。幼兒園自19XX年跨入省級示範幼兒園以來,95年被評爲省級先進集體,並榮立集體三等功,20xx年10月被評爲淄博市“十佳”幼兒園,12月被嘗試教育課題組評爲先進單位,20xx年3月,被評爲淄博市“初步現代化幼兒園”。12月被評爲山東省“十佳幼兒園”。近年來,20多名教師分別被評爲市優秀教師、教學

能手、師德標兵、青年新秀等;近30年教師在全國及省市各類公開課教學、活動設計、說課比賽、論文評比、技能展示中獲獎。50餘篇教育論文在全國及省市級的報刊、雜誌中發表。近百名幼兒在全國及省市組織的美術、舞蹈、特長展示等各項活動中獲獎。幼兒園的管理特色、教育教學、文藝演出、各項活動等多次被中央和省市電視臺及新聞媒體宣傳報道。

幼兒園將繼續秉承“理念領先、管理制勝”的法寶,進一步抓住機遇,以理念爲先導、以質量求發展、以特色增活力、以博愛爲基點,把幼兒園辦成高質量、高水平、現代化、有特色的示範性幼兒園,以更加堅實的步伐迎接新的挑戰。

幼兒教育反思15

一、通過情景表演,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一開始,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情景表演,讓幼兒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而不是抽象化的想象,有助於孩子對歌詞的理解。

二、遊戲情節地形象化,促進幼兒情感的激發。

在活動開始,教師將幼兒定位於蛋寶寶,這一角色對於幼兒來說比較熟悉,因此,幼兒樂於表現,從心底裏產生對角色的喜愛之情。其次是教師自身反思的方面:在學唱歌曲時,教師沒有很好地把握好,也沒有真正落實到讓幼兒學會歌曲,而是3遍就過,比較倉促,幼兒難以接受,導致後一環節的效果呈現。

第三是對幼兒的反思方面:

我儘量爲孩子創設一個寬鬆和諧、自然、有趣的活動環境,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歌曲的內容。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能大膽地用動作表現。

第四在師幼互動的關係方面:

作爲教師,我沒有做完全的干預,而是極力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動作表現,從而也拉近了與幼兒的距離。在整個活動的設計和進行過程中,我時刻以《綱要》中藝術領域目標爲要求,以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爲着眼點,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我也堅信,雖然沒有像預期上的那麼精彩,但是通過自己課後的深思及考慮,也讓我明白了很多,特別是對目標的把握以及運用,對孩子的隨機性處理,都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同時,在這次教學比武中,也讓我學到了其他教師身上的優點,我要好好努力,爭取在下一次的展示課中有明顯地突破!

標籤:幼兒教育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