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傳統文化大學心得體會

文化1.06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大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文化大學心得體會

傳統文化大學心得體會1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在聽了專家們的真誠講座後,在座的老師都留下了感動的眼淚。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着無窮的智慧,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們更加堅決一顆對父母的孝心,對師長,對朋友的恭敬之心。聽完講座,我的心裏是沉甸甸的感覺,心靈得到了深深的淨化。對照弟子規,自己身上太多的缺點,很多都沒做到過,沒有想到過。回來後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反思自己的過錯。

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爲人所熟知,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着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纔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我想起了曾經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假設你----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穫文字;

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穫行爲;

播下行爲的種子,便收穫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穫人格;

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穫命運。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那麼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導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回想起來,我真的很幸運,有幸學到傳統文化。曾經的有恃無恐、狂妄等等阻礙人生路上的絆腳石。在沒有學習弟子規之前,萬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責任。

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對於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我知道人要有着豁達心胸纔可以寧靜平和的心態去對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塵世的浮華與虛無,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揚;但它更需要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體悟。

我們要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標準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運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華。

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華夏民族爲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開展過程中融合、形成、開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歷的根底上,不斷開展、創新自己的理論體系,從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到堅持“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再到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根底。黨在堅持根本理論陣地的同時,擔當起歷史重任。

對青少年進展傳統美德教育,教育者首先要“爲人師表”。傳統美德教育是個系統工程,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參與,共同營造濃厚的人文氣氛,使受教育者感受到親切永恆的人文關心。傳統美德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傳統美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內容,是學生成長、學校校風建立和學風建立的重要保證,可以用不斷開展的德育教育形式,結合時代特徵,與時俱進的開展多樣的教育活動,穩固德育成果,發揚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要把傳統美德教育與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相結合,把傳統美德教育的'部分內容由學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區,同時,發動家長,通過他們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對學生進展傳統美德教育,目的是繼承民族燦爛文化,弘揚民族倫理道德標準,培養具有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充分開掘傳統美德這一德育資源,創造出具有時代氣息的、學生樂於承受的新穎方式,使傳統美德爲當代教育效勞。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歷來崇尚“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追求“和爲貴”、“家和萬事興”,倡導好善樂施、扶危濟困,把人的生命和尊嚴,把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爲爲人處事的根本準則。越是危難之際,這些傳統越是得到發揚。如九八抗洪時,抗非典時;今年初南方冰雪災難,四川5·12特大地震災難面前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舉國上下及時伸出了無私援助之手。這些傳統美德以成爲增強民族凝聚力、構築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

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對青少年學生的人格修養有着不可無視的影響。傳統是現代的根基,青少年特別是當代的大學生,掌握着先進的知識文化,是未來的主人,應當加強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德的學習,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傳統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和開展的精神紐帶,在社會開展過程中,隨着生產力的開展和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對社會和人的開展起積極作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作用,才能興旺興旺;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全面開展,才能創造新生活。傳統文化是財富,他架起了我們前進的階梯,維繫着我們的社會秩序,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認同感,爲我們的精神提供了棲息之所。所以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爲中用,這就是我學習傳統文化後的心得體會。

傳統文化大學心得體會2

《大學》總結了人一生實現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爲人生的第一大學問。“修身”就是我們所講的“做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做人,然後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進而纔有能力雲治理一個國家,達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如果一個人沒有學會做人,連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麼,他就沒有資格去做官,去治理國家,否則,將會給他人,給社會造成損害。所以說,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做人,不管他學富五車,有億萬財富,他的人生最終都是失敗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說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過來講,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則永遠被懷念,被學習。所以,古人說:“才智,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師也。”大雁南飛就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是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互相協作,互相鼓勵、直至實現共贏的過程。它們總是喜歡排成“人”字飛行,在這種結構中,每隻大雁翅膀的扇動都會給緊隨其後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們順利完成長途旅行。

有人這樣總結說:“一個團隊的生命力,不是技術,不是人才,不是資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團結一致的步調。要做像白求恩一樣的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我們都是爲着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這個集體中來的。這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機遇,一種在履行管理職責中實現個人價值的機遇。而集體是我們每個人施展才能和抱負的`舞臺,是走向成功的載體,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不斷增強工作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覺地把個人融入集體這個大家庭裏,與之同喜同樂,無私奉獻,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體力行去實踐,按照日常對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計劃,要毫不遲疑地付諸於行動,把自己對做人的點滴領悟,迅速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在運用中學習,在實踐中體會,相信一定會有明顯的收穫。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無知是欺騙;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棄;人生最大的法寶是精進;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們都能成爲高尚的人,團結攜手建設我們的美好明天。

懷着恭敬的心,我讀了一遍《大學》,合上書,閉上眼,我想起自己這三十年的經歷,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也想到我教的那些學生,想起書上說的古人的學習教育,同時也想到了當今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是無所謂善惡、愚智的,經過家庭的影響,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的薰陶,變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人。自從白話文運動後,這種讀四書五經的教育已經消失八九十年了,,幾十年的國人沒有機會讀到這種教人修身齊家的書,一個人不修德,不會做人,即使有了學問也不會有多大的貢獻。雖然有人能得到好的家教,具備良好的美德,那畢竟是少數,全社會的學齡兒童的德育大部分還要靠學校靠老師來完成的,我作爲一個教師,一定要教會孩子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做一個合格的人,一個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人。

《大學》作爲傳承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經典四書五經裏面篇幅最短的一書,僅約略讀上一讀,已經給我如此大的震撼,讓我有一種重生的感覺,我的文化生命纔剛剛開始,我這些年來的成長只是身體的成長,心靈還牌萌芽的程度。讀《大學》讓我感覺自己站在了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殿堂的門口,裏面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精華所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從今以後,我願意和我的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標籤:心得體會 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