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2015年立秋節氣時間

文化9.07K

2015年立秋是幾月幾日幾點:2015年8月8日04:01

2015年立秋節氣時間

陽曆時刻:2015年8月8日04:01:23

陰曆日期:六月(小)廿四星期六

立秋由來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爲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着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此時中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髮育時期。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養生小常識

秋不涼籽不黃

古代農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於過春節。因爲諺語有“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之說,即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風調雨順,可以坐等豐收。但還些地區有“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之說,因爲“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立秋還是一個收穫的標誌,即“秋不涼,籽不黃”、“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

此外,在立秋節氣中,提醒人們關注農事的諺語還有“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後”、“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雨水多惹人樂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變化。諺語有“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之說,是提醒人們不可對立秋盲目樂觀,有時候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諺語說“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因此立秋後降溫往往是由於下雨。這是人們長期觀察天氣得出的結論。

人們喜歡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之說。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就下降一些,即“一場秋雨一場寒”。但立秋後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民間認爲標誌着“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其後果爲“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了秋把扇丟

立秋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時期,因此,秋季養生非常受人們重視。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把扇丟”,因爲“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涼時,還應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後少游水”,人們甚至認爲“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

在飲食起居方面,古人認爲“秋天宜收不宜散”,並應“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還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即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爲使肺氣得以舒展,這樣才合乎秋季養生之道。

要保證睡眠時間,有條件的都要午睡

夏養心的“心”並非完全現代醫學裏“心臟”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臟在內“主神”的整個神經系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因爲氣溫過高則容易使人精神緊張,心理、情緒波動起伏,加上高溫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情況,所以這養心也是防止情緒起伏,甚至預防疾病發生的好辦法。

養生飲食上這節氣宜多食粥品,尤其是豆類的湯,因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有效補充體內的蛋白質不足,滿足機體代謝,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膽固醇,沒有吃肉製品的後顧之憂,且還可降低人體的膽固醇。

此外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溼的功能,正合此節氣之用。宜食的豆類粥品有紅豆、綠豆、眉豆粥,赤小豆粥、扁豆粥等。還有一些如小麥粥、黑米粥、蓮子粥等都是對此節氣養生十分有益的。

立秋時節爲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而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儘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

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需要提醒的是,秋季雖然是進補的季節,但也不能盲目進補,要視自己的身體需求而定。普通人從日常飲食中即可得到足夠的營養,不用補。

立秋時節話養生

——八月:神志安寧

——養生原則:防暑降溫

——養生注意:“秋老虎”屬溫燥,損害人體的津液,容易出現皮膚乾燥、眼乾、咽乾、少津液、小便黃、大便祕結等症狀。老年人在此時還易發心腦血管意外。

——精神調養:“立秋”後的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起居:生活上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立秋

——立秋預示着秋天的到來。曆書曰:“鬥指西南維爲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秋季氣候與自然界變化的主要特點是秋燥,其次是自然界由“生長”轉向“收藏”。因此秋季養生,起居調養、運動鍛鍊以“養收”爲原則,飲食調養以“養肺”爲目標。

——氣候特徵:氣候漸變,人體仍感覺燥熱難忍。

——健康提醒:多食酸味果蔬,養胃潤肺以備秋涼。

立秋養生之【衣】

——立秋時節,天氣驟然變涼,着裝要謹記“春捂秋凍”。秋季穿衣也要順應“陰津內蓄,陽氣內收”的需要,適當地凍一凍。因爲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腦的興奮性,增加皮膚的血流量,使皮膚代謝加快,機體耐寒能力增強。在秋裝的選擇上,款式以寬鬆爲好,衣料以柔軟下垂或棉布料爲好。穿薄而多層套裝的,比穿厚而單層的衣服保暖性能更好。

立秋養生之【食】

——立秋節氣因降水較多,溼氣較重,飲食宜增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多吃健脾祛溼的食物,如小米、苡米、扁豆、砂仁等。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爲宜。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立秋養生之【住】

——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既順應陽氣的收斂,又能舒展肺氣。早起時在牀上放鬆四肢閉目養神一會再起牀,避免臥睡貪冷。此外,立秋過後可逐漸增大運動量,但不適宜高強度的運動,應避免過度出汗。

立秋養生之【行】

——立秋之後,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好時期。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爲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鬆平緩的項目。立秋過後可逐漸增大運動量,可選擇慢跑、散步、球類運動等,但仍應避免過度出汗。

立秋食補——健脾清熱

剛剛立秋之後酷夏的餘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立秋前後大多數地方的天氣還是依舊炎熱,往往一些又人偏愛生冷刺激的食物,如冷飲、冰糕、生冷瓜果等,加上溼邪的侵襲,勢必會損傷脾胃,一旦引起脾失健運就會出現腹脹腹瀉、食慾不振、體倦乏力等一些不適的症狀。因此,在立秋之際應注意對脾胃的調養立秋之時的調養應遵循健脾、清熱、利溼的食療養生原則。

【推薦食譜一】——山藥薏米芡實粥

原料

山藥粉30克,芡實粉30克,薏米粉30克。

做法

取山藥粉、芡實粉、薏米粉各等量,先用溫水調開,然後放入鍋內加水煮,15~20分鐘左右即可。最好邊煮邊攪拌,以免糊鍋。

功效

健脾和胃、養血益氣

【推薦食譜二】——生地粥

原料

新鮮生地15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

1、先將生地洗乾淨,用紗布包好搗爛擠汁備用。

2、將粳米入沙鍋,加水500毫升,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調入生地黃汁,加入冰糖,攪勻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稍溫服食。

功效

養陰生津、清熱涼血

注意

脾胃虛寒之便溏泄瀉者不宜服。服用本粥時,忌吃蔥白、韭白、薤白及蘿蔔。

標籤:立秋 節氣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