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

生物1.28W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中生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

一、國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爲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絕毒 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 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爲教學的依賴。我認爲,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爲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爲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爲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爲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全面發展。

四、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爲“興趣生活”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爲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爲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 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綴入一點文學味,讓“課本劇”化爲“教育詩”優秀的文學作品無不閃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輝,而且蘊涵一定的科學道理。如在講到“動物的發育”時可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若根據所學的生物知識,可將其改爲“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外還可引用成語、諺語來說明生物學道理。同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潛在的情感,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需求,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2

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而且還應重視技能的訓練,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就能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物理課程的構建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在此我就近幾年新課標下國中物理教學談幾點感受。

首先,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新課標下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着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物理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對剛接觸物理的學生來說,唯一的基礎材料則是現實生活,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着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便能順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規律。例如:在講聲學和光學時候,可以問爲什麼打雷和閃電明明是同事發生的,爲什麼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見打雷的聲音?在講慣性知識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在車上豎直向上拋東西時,爲什麼車子在快速開動,人卻站在車上不動能夠接到拋出去的東西?同學們會想,是的,東西拋上去了,我們和汽車一起在快速前進,怎麼還能正好接到被豎直拋出去的東西呢?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種想象的原因,再如,地球時刻在自西向東自轉,並繞太陽公轉,爲什麼我們在地球上筆直向上跳時,地球走了,我們落下來怎麼還會落在原來起跳的地方呢?在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候,可講述爲什麼溜冰時候,你向前推牆壁,自己卻反而是向後運動了,人划船時候,怎麼是要向後划水,船纔會向前?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疑,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爲下一步學習物理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新課標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

再次,學生實驗及有趣的小實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着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繫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例如在講慣性一節時,我先給大家演示一下慣性小球的實驗,然後讓他們自己做一下,來體會一下,把筆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張紙上,迅速抽出紙張時發現放在紙上的物體並沒有隨紙一起運動,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迫使其回到課本中找到答案。再如在講述壓強一節時,我用以玻璃片蓋住裝滿水的杯子,然後倒過來,發現玻璃片並不會象我們所想的一樣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樣被緊緊的吸在杯子上面了;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讓教學內容事先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聲音的發生時,可讓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嚨,讓學生驚奇的發現原來

每天都聽到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等等,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總之,物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都能使使學生真正瞭解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爲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潛能,真正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3

推薦聽了國中生物學科的優質課之後,受益匪淺。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在學習反思中不斷前進。

一、注重理論聯繫實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方法引導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在教學裏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有的對教材講述的內容已經非常熟悉有的則很陌生有的則完全不感興趣在這樣的課堂上要關注全體學生的感受很不容易的一般的情況下對知識比較淵博的部分學生邀請他們發言可以使這部分學生能夠保持關注。但有時也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因爲學生的很多認識模糊不清的他雖然知道但講不明白甚至有錯誤反而引起其他同學的反感於我儘量把同樣的知識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比如本節課講“化石年代順序”時用的標圖比賽的方式通過同學的動手活動使已經具有這部分知識的同學積極參加競賽對這部分知識比較陌生的同學可以通過觀摩來學習知識我也經常會精心引進一些相關的課外知識,既保持了新鮮感又達到了同樣的教授知識和訓練技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統一,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4

1.對教學模式的思考

我們在本學期積極開展了“團隊合作,互學共進”的教學模式的探討。我們也在積極地進行嘗試。這種模式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學習習慣、動手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模式的探討過程中也有疑惑。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才能總結出適合自己本校的高效的教學模式。

2.自我反思:

自己在執教本節課的過程中,反覆地出現在自己腦海中的問題是,課設計的很好,卻總是上不出預想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自己也有這樣的感覺,卻總也找不到出路。自己也思考了很多,但通過讀於漪老師的《歲月如歌》,自己豁然開朗。於漪老師說:教師要學會用語言“粘”住學生。讓我很受啓發。這是我今後自己一直努力奮鬥的目標和方向。想要做到這一點,自己首先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要有發現學生有點的眼睛。從點滴做起。

(2)學會評價學生。先學習優秀教師的評價語言,之後找適當的場合用於自己的課堂。相信習慣成自然。

(3)用語言“粘”住學生。自己儘自己的努力,組織好課堂的語言,達到語言的高效。

3.對教材的重新思考

在講課的過程中,讓學生總結呼吸作用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困難,迫使我重新審視自己對課的設計。爲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學生自己選擇實驗的.材料,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選材的過程中,三個實驗的材料不一致,學生不能很好的將這三個實驗聯繫在一起進行總結。

於是,我重新思考:教材爲什麼在三個實驗中會選擇萌發的種子?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用萌發的種子,是告訴學生,種子的萌發的過程,是一項生理活動。對理解生命活動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次,三個實驗爲什麼均用,是充分地考慮了七年級學生的特點,便於他們歸納總結規律。

如果我們想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改進。那麼,首先就應做到三個實驗的選材應該是一致的。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5

踏踏實實抓複習,認認真真促高效——打造生物複習課高效課堂的嘗試

伴隨着打造高效課堂的活動開展,剛剛步入生物教學的我也嘗試着在生物複習課教學中打造點課堂的高效。只是初不嘗試,敬請各位生物教學的前輩們批評指正。

第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保障高效的課堂。

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主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因爲我們這裏的學生七年級的各個班教學情況不同,學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樣。),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複習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別要注重學生對以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爲我們這裏的學生七年級的各個班教學情況不同,學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樣。),合理設計教學活動,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準備好各種資料。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第二,上好複習課,強化作業落實

1.每節課要有精彩的引言;不同問題之間要設計好簡明扼要、準確而富有生命活力的過渡性語言。

2.教師事先設計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的提綱,將學生自學的內容,以導學提綱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具有明確的目的。自學提綱既有教材基礎知識的提取,也有學生自學過程中應思考的某些問題。

3.設計一定量的檢測題目通過印發、小黑板、幻燈片、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呈現給學生,並儘量在課堂上將檢測結果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

4.教師上課要關注學生學習狀態,要學會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隨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並學會進行課後反思總結,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出不同看法。可讓學生把一些零碎的知識組織起來,使之系統化。生物學知識,本來有它固有的聯繫,但在教材編寫時,不得已將它們分割開來,編入不同章節中。我們在教學中,因學生的認識能力方面的原因,因不能聯繫太廣而給學生以零散的感覺。複習時,可以將分散了的有關知識集中起來,經過比較來理解他們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如各類不同植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各不相同,通過比較複習,可以讓學生理解各類植物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進化過程,並加深對這些植物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瞭解。

也可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中學生認識事物時,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對那些相近的概念、名詞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較才能鑑別,一切事物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在複習時,把這些名詞、概念放在一起經過比較,有利於學生加深對這些名詞、概念的理解。如:學生對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很容易混淆,往往弄錯,在複習時,把這兩個概念放在一起,並加以比較,學生一般能弄懂: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其所有的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都是一樣的;而細胞分化並沒有細胞數目的增多,而是使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都發生變化,形成各種組織。

還可讓學生通過比較培養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任何事物的特點必須在相互比較中才能充分地顯示出來。因此,採用比較法,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學生必須用比較法,從邏輯上找出對比項目:場所、條件、原料、產物、能量轉化等等,然後分析出對立面和統一面,得出答案。並從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

5.學生難於理解的問題,注意變換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應多列舉學生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實例,不要翻來覆去一味地講。教師能熟練的從網上查找下載教學資源,豐富和完善我們的課堂教學。

6.每節課前課後有一個小小的測驗,以檢驗學生上一屆可所複習內容,當堂反饋,講評時要注重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歸類講評,並在方法、技巧、規律和規範上對學生進行指導,還可以有必要的拓展訓練。

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學與學生們的生活聯繫起來,去實現從生物學到生活,從生活到社會的跨越。學生們會把在生物課中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生活,也會用生物學知識參與社會活動。

第三、優化“學、講、練”時間安排,促進課堂學習的實效性。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們要改變觀念,變教室爲學室,變教時爲學時;要樹立責任感,摒棄我的課堂可以隨意支配的觀念。 一堂課一般由檢測、講解、學習和練習幾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於15分鐘。這裏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練習到位、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還必須在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和靈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複習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及時反饋是高效課堂必須要考慮的一個策略,作爲高效課堂教學,嘗試、探索、自學成爲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完全可以對學生進行當堂的面批面改,反饋當堂化能夠迅速檢測效果,通過反饋的作用又可及時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及時糾正並激發上進心。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 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生物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

課堂教學特別是複習課是一個龐大而又複雜的動態系統,教學效率受許許多多因素的影響、制約,現代的課堂知識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樣性的,然而追求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每位教師的強烈願望,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的一般規律,製作合適自己也適應孩子們的一套教育方法,這套方法不僅具有傳統教育的優點更需要高效實用,使之能夠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 果,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早日成才。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6

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紮實嚴謹,聯繫實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新學期開始了,我要加倍努力,開拓進取,爲附中做出更大貢獻。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7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 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指定的教學目標。下面從國中 生物課角度,談談如何提高有效教學。

一、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1、創設的問題要有現實性。生物是一門與實際聯繫緊密的學科,因此在創設問題時應緊密聯繫學生 的生活實際。如,在學習”關注食品安全“時,讓學生把自己平時吃的零食(帶包裝)帶到課堂上來,讓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如何注意食品安全,互相補充,收穫頗多。

2、創設的問題要有思考性。生物教師應爲本學科知識的思考者,並在問題的提出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問題應有思考的價值。

3、創設的問題應有針對性。問題應緊扣有關的學習內容,要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4、創設的問題應有挑戰性。要讓學生的思維經受來自問題的挑戰,可以適當提出一些先進的生物技術和高端的生物學科技。使學生”跳一跳拘得到“。

5、創設的問題應有趣味性。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催化劑“,當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後就會自主的進行學習。教師將問題置於有趣的情境中,要把學生對生物學的零散的好奇心轉化爲學習興趣的動力,使學生好學、愛學。

二、組織有效的生物學探究活動

1、創設良好的生物學探究情境。探究應是與目前的生物學知識內容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就近取材,有可操作性。

2、靈活採用探究的形式。生物學的探究活動一般有:獨立探究,臨時自願組合探究,既定小組合作探究,大班集體探究等。教師應根據要探究的主題,靈活採用。

3、熱情地參與學生的探究。教師不可袖手旁觀,應主動參與,熱情引導,親身體驗。

4、促進學生在探究中的互動與交流。在探究中,()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啓發、設置情景問題、營造認知衝突等策略,來促進學生互動與交流。

5、寬容與欣賞學生的探究過程和結果。不要挫傷學生的生物學探究的積極性,時刻鼓勵。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其次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至少要注意以下幾點:

(1)、合作成員的分工要明確;

(2)、要建立合作機制;

(3)、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適時引導。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資源

目前,追求互動生成的教學課堂已成爲生物新課標課改教師的教學追求,”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生物教師應敏銳地捕捉到這些”意外通道“的”美麗的風景“。生成過多必然影響預設目標的實現,不少有生物學價值的生成又可能是對預設的背離、反叛、否定,還有一些是隨機的偶發的神來之筆。那些沒有思考而生成的內容應被教師視爲無效的泡沫。教師應根據預設與生成的辨證關係,站在生物學知識的高度,儘量捕捉有效的生成,避開無效的生成。

五、運用有效的課堂評價

有效的課堂評價,有助於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利於教師改進教學。

1、評價的原則應是客觀公正。對那些有錯但又蘊涵創新思維的想法,在指出不足時,應再給予鼓勵。這樣,學生的熱情和創新的火花才能較好的發展。

2、教師應錘鍊課堂的評價語言。

(1)語言要準確,不能模糊;

(2)語言要生動並且豐富;

(3)語言要嚴謹但又不失幽默;

(4)評價的語言要中聽但更要中用;

(5)語言獨特但又不乏創新。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生物教學反思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8

我從事生物教學也有好幾年了,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收穫。也經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然後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通過這幾年的磨練,我對國中生物教學有一些心得:

第一:我認爲必須從教學實踐出發,分析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獨立完成作業,讓新課程理念下的生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提高教學效率。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從一個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生物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換,表面上看似乎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生物教學只是告訴學生“是什麼”和“如何做”就行了。現在則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經歷生物知識的形成和應用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第二: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對象是面向全體中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爲中心的。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講拒絕毒品這一講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在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爲指導。

第三:作爲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爲教學的依賴。我認爲,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爲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

第四:生物課堂教學應以問題爲主線,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激發其內在動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衆所周知,生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被公認爲”鍛鍊思維的體操“。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就成了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總是以”問題中心“的心理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解決有關問題的過程。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激活狀態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誘發思維、引導思路,交給學生如何思維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9

生物的教學任務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爲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0

生物學實驗是學生認識生物現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規律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形式,但是由於在組織教學、結果控制等方面比較費神且佔用時間較多,因此很多教師不大願意進行生物實驗教學,特別是分組實驗教學。那麼如何對生物學分組實驗進行有效的教學控制呢?

1.程序控制:首先要引導學生在熟識實驗目的、內容及注意事項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實驗操作程序。其次在分組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還要培養學生養成按順序觀察的習慣。實驗中要引導學生做到:從整體到局部,由表及裏,由粗到細。

2.結果控制: ①爲了最大限度、最大範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控,首先要在實驗前“定點,抓預習”。 對每個實驗,教師都堅持首先把重點、難點提前告訴學生,同時圍繞重點、難點提出思考題或應注意的關鍵問題,讓學生在預習時有明確的目的、有思考的內容、有議論的話題。在預習期間,教師也經常參與學生們的討論,指導課外興趣小組對實驗內容進行預演,培養實驗課小骨幹,從而爲實驗課上減少盲目性,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奠定了基礎. ②爲了最大限度、最大範圍的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調控,也應該在實驗“控速,促進程”。 由於學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識水平的不同,在實驗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速度上的差距,另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也難免“離標”。對待這種現象我的做法是:劃分實驗小組時要根據以往瞭解的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實驗速度特別慢的小組再進行強化指導,或把他們落下的個別次要步驟“演示”完成,以幫助他們在實驗結束後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爲今後的學習樹立信心。對實驗過程中“離標”走樣的學生應在講清楚道理局嚴格要求,有時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規範化操作。③爲了最大限度、最大範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換,還必須每時每刻“防偏,保方向”。對每個實驗,教師堅持可以允許各實驗小組在結果上出現一定的偏差,但實驗步驟非經允許不得更改(探性實驗除外)。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錯誤操作並且會影響實驗結論時,應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找到補救辦法,以防學生一錯再錯,偏離正確方向,影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形成相關知識的錯誤定勢。

總之,在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和最大限度、最大範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控,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引起教與學雙方的同步反應,實現實驗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1

自從我踏進大莊中學大門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在這十幾年的教學生活中,有很多值得追憶和反思的事。

剛爲人師那幾天,我心裏充滿了興奮,對一切都感到新奇,就連破舊的宿舍房頂上那條裂痕也讓我研究了半天。發誓一定要把課教好,不輸給老教師。

這十幾年來,我嚴格遵守學校的工作紀律,無遲到、早退、曠工、曠課現象。與同事間和睦相處,對領導十分尊敬。認真鑽研教材、教法,與同組同事一起研討新課改精神。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聽評課活動,認真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力求上好每一節課。但教學過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教學中我盡力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的美和探究學習的樂趣。但是其他老師對我說:”你這種教法教重點生還行,教普通生非吃虧不可。不信咱們考一次試,看誰考的好。”一比,我無言以對。雖然教研員說探究性學習短期看因準備工作多,探究時間長,顯得慢。長期開展則因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更會促進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學習不斷進步。可是對重點生也許有效,對學生來說,怎麼行呢?給他們探究時間,他們如用這時間來玩,豈不浪費?我在上課時最大的困難是不清楚學生在玩還是在學。有的學生看來是在聽課,實際上心不在焉,我卻發現不了。

在聽其他教師講課的時候,益發注意學生的反應。發現學生更多的是機械性記憶知識,是在模仿教師分析問題的流程,很難理解問題的本質,可以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老師是否發現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這些則相當程度上被按部就班的流程和教師不厭其煩的提示講解所掩蓋。我雖然對這種方法有不滿,卻猛然想到:我高中時上的是重點班,自然無法明白普通生的學習。也許他們只能這樣學習,也早就習慣於這樣學習。

我下定決心向老教師學習,並且按他們的教學方法教學。但又發現:這樣的教學,學生學的知識在大腦中不容易紮根,也不容易遷移。遇到較新的問題,往往下不了手。而長期這樣,學生會逐漸喪失主動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最終,我不得不反覆講解,費時又費力。

模仿其他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在短期內快速而有效,長期則因學生被動學習而使知識掌握不牢,這就需要反覆講解,效率很低。,用這種方式教,自是不如其他教師。但探究性學習,又起不到探究效果,反而更差。因此雖然在教學過程中盡了力,但期末抽考的成績卻不盡人意,這與我的教學態度和方式大有關係。

我覺得我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考慮問題是我犯的一個很大的錯誤。我以後在備課時要多角度去考慮,儘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虛心向老教師請教,以便正確把握每一節課的重難點的講解與突破。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重點知識的講與練,並做到檢查到位,且做好個別學生的輔導工作。我還要多聽老教師的課,多請老教師聽自己的課,時時改進自己的不足。

隨着時光的不斷流逝,我一天天在成長,不斷正視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點。從最初的興奮新奇到現在的不斷進步,我相信我會真正掌握做一名優秀教師所應掌握的一切知識和能力。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2

昨天是我來到嘉匯中學收穫最多的一天,因爲這一天校長對我的一堂常態課進行了深入的指導。校長的評課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使我清醒的認識到在生物教學上還有很大的欠缺,需要及時的總結和反思,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及方法。 首先,在教學設計上。在進入到工作崗位之後,雖然說每天都在積極的備課,設計教學的過程,但是現在想想卻都是站在教師的角度上,設計如何的講解知識,串聯知識點。沒有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導致有些學生的注意力分散,課堂的效率不高。校長的一席深刻的點評之後,我有了深刻的認識: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怎麼樣上這節課,能吸引住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整堂課都能跟着教師的思路走。改變這種教師講授的被動式教學方法,要努力創設讓學生能參與的教學環境,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設計好教學方案後,就應通過反覆考慮方案的設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國中學生學習實際,各知識結構安排是否得當,教學目標是否明確,能否達到教學目的等等,從而提高教學設計的質量。但最重要的是是否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學生是否喜歡上這節生物課。 如何能夠做到這點是我在今後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比如:在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的時候,可以拿一些實際生活中的物品爲實例再進行導入,雖然這個實例物品是學生在熟悉不過的了,但是這個實在的物品確比教材上的圖片及文字要真實的多,也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於教師來說拿一個實例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對於學生來說意義要遠高於這個物品的實際價值。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目前隨着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課件以及多媒體的使用依然成爲主流,但是也不能丟掉課堂最基本的最經典的環節 ——板書。課件雖然對於學生來說內容很豐富也很能抓住他們的心理,對於教師也很方便,但是正是由於他的便捷之處,一點就過,所以很難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影像,也很難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串聯,不利於學生對知識框架的構建。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應該把握準確本節課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着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生物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後,要對本節課的信息及時反饋。教育研究證明,信息反饋越及時,教育的效果就越好。爲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評價一定要及時反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對於之前對練習題的理解是學生通過習題可以加深本節課的知識點,學生通過及時的反饋,能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進展,及時地發現錯誤,適時調整學習的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但是卻忽略了教師對信息

反饋的利用。在生物課堂的教學中,而且作爲教師及時的反饋也可以幫助教師發現自己在教學上的問題,在下次的課堂上進行改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從校長的高標準評課中不難看出,叢校長對我們青年教師提出了殷切希望,我今後的工作中會加倍努力,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成長,成熟自己,很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更加完善。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3

昨天城關中學、銅井中學和代莊中學的九年級老師們在各自學校領導的帶領下來我們學校研討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教研室徐主任一同前來(他已是第五次來我校給予工作指導)。

按照學校安排,我在我班上了一節習題處理課,每次外校老師來聽課,我最擔心的都是千萬別給學校丟臉,如果是本校老師聽課,就想別對不住老師們,可自從實行小組合作學習以來,硬是沒上出一節滿意課,沒找到以前的感覺,一節課下來總覺得不足、缺憾的東西太多。

針對昨天的課,與以前相比,自己有底得多,能明確什麼地方該點撥,能較爲及時地評價,這大概得益於近段時間向其他老師的學習。學生也不像以前扭捏不舒服,知識性的東西比較明晰,相信學生能有所收穫,談到收穫,對於老教師的我來說,最爲遺憾的是不能及時靈活應對課堂上學生出現的問題,最後一個階段我問了6組的1號同學讓他談收穫,我絕沒想到他會不說話,確實不應該、以前也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我只能習慣性的找了另一組的同學來談一下,當時情緒確實受了一定的影響。課後我仍在回想到底怎麼了,他不知該說什麼的話,我完全可以問他們組重點解決的問題,他全會了的話不就是他的收穫嗎?今天我找他談了話,問起昨天的情況,他告訴我想總結的好一點,可越想越不知怎麼說,太緊張了,可愛的孩子,太缺乏鍛鍊了。我這做班主任的真不合格。前一段就說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班級效果不一樣,班主任有責任(劉立霞老師的課在4班和1班的差距),現在又出現這種狀況,我更感到有壓力,確實覺得需要學習、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應不斷努力,至少應對得起家長們、孩子們。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4

今天聽了楊立鳳老師的一堂生物課,評課時,曹校長提到了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還不夠到位的問題,如果單純的用語言來表達,我認爲稍顯蒼白了一些。

我有這樣一種想法,就是教師實現準備好幾個袋子,裝上越7公斤的東西,讓學生一上課就綁在腰上,不管是小組合作活動,還是上黑板答題,都綁着這個袋子參加活動,等最後要實現情感目標的時候,讓這幾個同學說說綁着袋子的體會,然後想一想我們綁着這樣重的袋子一節課都很累,而母親卻需要10個月的時間,母親經受了如此的艱辛,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母親。

另外,對於人的生殖過程,如果用語言表達,可能很多老師都難於表達。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5

隨着國中教學有很大變化。表現在從原來的三本教材改爲現在的六本教材,從原來的12個生物實驗改爲現在的二十幾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目前生物個實驗。從教材內容上看,不但增加了生物學基本知識,同時增加了高新的生物工程知識,以及探究性學習等內容。因此,我們明顯地感覺到教學任務重了,複習時間少了。因此以往那種全面敘述講解,反覆複習訓練講評等等這些過程已經受到了時間的限制,已不再適應目前教學的要求。因此許多九年級生物學教學的教師都共同的感覺到了教學的不習慣,認爲時間不夠用,練習做少了,複習過程不再允許反覆講解,總感到不放心。應該怎麼辦?下面就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認識,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分析

生物的6本教材在複習中實際只可以切割成六個知識大塊,具體是:

1.分子與細胞:包括原生質成分細胞結構和增殖。

2.生物代謝和調節:包括動植物代謝、動植物生命活動調節,內環境及穩態調節、免疫。

3.生殖發育與遺傳變異:包括生殖與動植物胚發育,dna與基因,4大遺傳規律與伴性遺傳,生物三種可遺傳變異和應用。

4.生物進化與生態:包括新進化論內容和應用,生態類型結構功能和特點以及調節和保護。

5.現代生物科技:包大四頭生物工程內容和應用。

6.二十二個配套試驗:包括原理操作、技術設計和結論。這些知識版塊是以後專題複習的主要依據。

二、高三年生物教學和複習安排

目前各校教學進度安排有二種方式。一種是一邊複習一邊結合選修本教材講授,一竿子插到底。這種安排的優點是:能清晰地結合知識板塊,有較強的知識系統性,而且省時間不重複。但缺點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對新老知識認識度有很大差異,尤其是程度較差或一般程度的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銜接非常勉強,容易形成夾生飯,其形成的知識系統不能有自己的獨立體會和串聯,因此出現較多的邊找書本知識邊做練習的現象。另一種進度是先講授選修本教材內容再接部就班順序複習總複習。這種進度的缺點是有一定的複習重複,複習花時略多,顯得緊張。但優點是符合教師教學習慣和學生的知識掌握習慣。在基本知識有一定熟悉情況下,教師的板塊複習串聯比較易於啓發學生的思維,全面體會總結知識系統,因此更易於知識系統化。我更贊同這一種進度,因爲根據現在大學聯考趨向,知識不是老師灌出來的,而更應該是學生學出來的。必須有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東西。採用這種進度的時間安排應是這樣的:總時間約36周。

選修本花10周時間完成授課和一次複習。而總複習一般花四輪:

第一輪是單元複習:抓單元過關,配套單元練習。花12周時間。

第二輪是知識聯繫:主要針對上下聯繫的交*知識的銜接和串聯(如:減數分裂與遺傳,動物代謝與穩態)配套綜合練習。花4周時間。

第三輪是專題複習:主要知識板塊複習形成知識網絡,目的是知識系統化。配套專題練習。約花6周時間。

第四輪是缺漏複習。主要針對練習中的出現共性缺漏進行知識重現重點補漏。配套練習模擬練習,花4周時間。

三、教學與複習方法要求

平常講課與總複習必須是兩碼事,他們有不同的教學要求、教學方法,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

(一)教學方面

教學原則是講清概念和原理,分析現象和結果,目的在於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涵,因此必須富於啓迪,善於尋找知識點本質所在。必須克服面面俱到講到根根底底不留一點餘地,節節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要求講道理,要求精練地表達知識本質清晰而簡練能表達本質的課堂板書。我認爲課堂必須有懸念,必須有學生思維的時間和內容。聽出的東西和悟出的東西有明顯差別。一包到底包出來的學生一定是不會思維的笨學生,不想思維的懶學生。

比如:講授有絲分裂,老師講清同期概念,各時期細胞整體變化特點就已足夠了,讓學生通過識圖繪圖悟出染色體變化規律,這樣才能得出他們自己的思維結論,沒有必要老師清清楚楚總結出來。再比講授七大細胞器我們可以通過形態結構成分、類型、功能存在等方面列出一張表,讓學生來填表比較,就能成爲學生自己的知識。沒有必要老師列表。

(二)複習方面

複習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和記憶。因此主要在於如何形成簡煉的知識網絡。目的在於在今後應用中,解題中尋找知識根源和依據,使學生能以基本知識爲依據掌握解題和應用方法。因此必須克服總複習變成授課的重複。因此複習不是反覆講解知識過程,而是明確告知學生有哪些知識點,必須記哪些東西,必須懂哪些東西。板書語言都必須肯定而又明確。複習必須是總結式複習,不能是敘述式複習。

比如複式植物代謝:明確告知原理是原生質成分更新過程,知識記憶有2種吸水方式(包括2種吸水原理,2種不同細胞結構條件,2種不同吸水結果)。再如:礦質代謝,明確告知知識點是1個概念(礦質),1種吸收形式(離子),1個特點(選擇吸收),2種表現[2無關(濃度、吸水),2有關(呼吸、載體)]。

只有明確告知,簡練總結,才能使學生知道,知識有哪些?我掌握了哪些,記住了哪些,還有哪些未理解,未記憶。

因此,總複習尤其第一輪複習必須以利於學生記憶和明確知識缺陷之所在爲目的,提倡總結式複習方法。

四、關於配套練習

生物教學過程中要克服沒練習沒作業的現象,但更要克服練習過多過濫的現象。

教學過程課本練習要完成要講評,但更必須有教師設計的利於啓發學生思維的少量作業。比如剛纔說的:讓學生繪製分裂圖,總結染色體變化規律,比較細胞器官差異這些都是富於啓發的作業,有助學生對知識理解和記憶。

複習過程中必須有配套練習不能缺少。但練習題目要精選,練習量不能過多。不要一整本一整本地照抄照做,相似或相同題目這本有那本也有反覆出現,這只是浪費學生時間和精力,而且會養成學生的馬虎習慣。因此高三老師必須有自己自編自匯的練習。

練習要完成,講評更重要。講評不能僅僅對答案搞形式,重要的一節練習,三節講評不嫌多。講評既講正確答案也講錯誤答案,講正確的知

識依據,也講錯誤的知識依據,每一道題目都必須尋找答題的知識依據和題目告知條件的切入點,讓學生學會分析掌握基本解題方法。因此切忌練習過多過濫,必須舉一反三,堅決反對題海戰術。

五、關於學科配合

現在生物屬於綜合科。學生的學習是緊張的,時間是有限的。作爲生物教師必須客觀地認識到在大學聯考中的地位和分量,必須同命運共呼吸,要有全局觀點,一科好一些另一科就可能差一點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因此生科教師僅能完成我們必須完成的教學工作,不要過分爭時間。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學生的練習量,提高練習質量,提高複習效率,爭取儘量多一些在課堂時間裏完成練習。複習不能趕進度,最忌諱的就是搞成夾生飯。

六、關於生物實驗

實驗題目會考必考,對於實驗必須專題複習。

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爲大學聯考試題,而且大學聯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儘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複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感覺到目前實驗複習主要是結合課本實驗內容,總結以下兩方面:

1.實驗基本技術

(1)玻片標本的製作技術:包括塗片製作法,壓片製作法,裝片製作法。

(2)顯微鏡使用技術:包括對光、對焦、高低倍轉換、物象識別、倍數計算。

(3)紙層析法技術:包括制樣、濾紙製作、點樣、層析。

(4)比色法技術:糖、眙、旦顯色步驟和過程。

(5)設置對照:單因子變量。

(6)恆溫技術:包括恆溫箱冰浴。

(7)研磨過濾技術。

2.實驗研究採用方法

(1)顯微鏡觀察法;

(2)分類法;

(3)等組實驗法;

(4)觀色法;

(5)雜交試驗法;

(6)化學分析法;

(7)理論分析法:(向光性條)。

以上主要講究技術要點,便於答題,瞭解這些實驗方法便於試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