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生物心得體會【精】

生物4.11K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生物心得體會【精】

生物心得體會1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爲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學習與提高生物教學專業素質的機會。20xx年4月9日,我有幸去我縣第二實驗中學參加聯片教研教學觀摩活動,短短一天的時間裏,聆聽了我縣幾位資深生物教師的公開課,感覺受益匪淺。伊健民老師的沉穩、陳西利老師的幽默以及各位老師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他們現代的新課標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愉悅的情感、親切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覺到:“走出去,總會有收穫”。

作爲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教學經驗。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必須對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對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鑽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學生也就學得輕鬆愉快。聽了這幾位優秀教師的課,使我深有感受他們對教材理解透徹,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生物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在教學新知時,都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探究新知的,並且互動形式多樣,注重主體參與。他們教學新知時不是急於告訴學生的方法,而是通過讓學生去觀察、探索,並重視學生用語言表述。讓學生用生物語言表達生物問題。

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爲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爲生物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生物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爲教學服務。另外,印象較深的是老師們主張把一切還給學生,即主張:學生能自己探索發現的,教師不提醒;學生能通過思考描述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總結出規律的,教師不告知等等。課堂中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出現分歧,允許學生出現自己的預設中沒有的問題,創設的情境真正爲教學服務,課堂的原生態味兒十足,這也充分展現了深厚的教學功底,課堂上臨時應變的能力很強。

通過短短的幾節課,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着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總之,通過這次聽課活動,各位教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他們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課件,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學有所得,也讓我深思,怎樣把各位教師的教學優點儘快融入自身的課堂教學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的有特色、有效益。

我將借這次活動的東風,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成長需要內驅,成長需要沉澱,成長需要活材,成長需要蛻變,成長需要追求至善。我會以此次觀摩課爲契機,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生物課,讓孩子們在生物的世界裏快樂的學習成長。

生物心得體會2

作爲一名生物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學生喜歡生物這門學科,可是在教學中我一直有這樣的感覺,教書好象就是在教學生做題目,並且題目越難越好,越是能把學生考倒的題目就越是好題,對於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學生來說能喜歡生物嗎?同時與生活的聯繫也不緊,理論性比較強。我一直有一個感覺就是我們的學生是被教笨的,當然這笨並不是指學生的智商而是指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通過這幾天學習過程,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應深入研究教材

爲適應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新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傳統的封閉性、定向性習題改成了探索性的“問題”.這些探索性問題的條件、結論、思路等大都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沒有標準的答案,往往還聯繫廣泛的現實背景,這對教師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所以教師應花大氣力鑽研教材,對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對教材涉及的實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相關資料.要弄清所給的問題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較恰當地預測有關探索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精神等達到怎樣的效果.總之,只有教師對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纔有可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探索.

2 、要爲學生的探索創設有利的情境

爲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教師應努力爲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這些情境包括時間、器材、組織、心理等各個方面.例如,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做好學具、教具、音像、課件等各方面的準備;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機會;要爲探

索留有較寬裕的時間,新教材大大減少了練習和習題的數量,這正是給學生留出探索的餘地,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安排時間,計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保證“探索”的優先地位;要增強學生探索的興趣,一方面,對教材中的內容,教師應努力蒐集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與之結合,增強探索內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據探索的內容,應合理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競賽與表演等方法,增強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 、應對學生的探索給予引導和幫助

所謂自主探索,含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動性,表明學生是主動地學習,即“我要學”;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獨立性,表明學生是獨立地學習,即“我能學”.但學生主動地、獨立地探索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的,要經歷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獨立的逐步轉化的過程.而這種轉化,主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所以,積極有效地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是新課程教學的中心任務.

首先,對學生的探索要進行正確地導向.探索作爲一種學習活動,也有有意義和無意義之分.教師應努力把學生引向有意義的探索,減少或避免無意義的探索.不宜信馬由繮,放任自流.對學生進行探索的問題,教師應適當提示探索的方向,並當在不宜繼續探索時相機予以提醒.

其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科學合理地予以評價.新課程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光要評結果,還要評過程;不光要評顯性指標,還要評情感與精神等隱性指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予以評價.通過評價,使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增強繼續探索的信心;也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把引導探索和教師講授適當結合.當前,由於大力倡導“引導式”教學和相應的“探索性”學習,“講授式”教學及相應的“接受性”學習似乎成了“禍水”,人們避之不及.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課程改革的本質不是教學和學習形式上的改變,而是使學生進行有價值的學習.而任何有價值的學習都屬於“意義學習”.根據奧蘇伯爾的“意義學習”理論,“意義學習”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具有意義學習的意向,即學生具有把新學的知識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繫的傾向;二是學習的材料對學生具有潛在的意義,即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能夠跟其原有的知識結構建立實質性的聯繫.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只要能對上述兩個條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夠促成有意義的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或學習方式就是適宜的,值得肯定的.講授式教學、接受性學習可能造成“意義學習”,引導式教學、探索性學習也可能造成“機械學習”.總之,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並無定式,應由學習內容及學生的情況而決定.新課程教學重視探索,但並不排斥講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學生的探索與教師的講授有機結合起來.尤其是對那些約定性的、常規性的、公理性的知識,更應以講授爲主。

生物心得體會3

通過學習新課標,體會到新課標提出的基本理念仍然是:生物新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新課程三維目標,但做了許多的修改。具體心得總結如下。

1、降低部分具體內容要求:

“科學探究”主題:在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方面,將“實施計劃”中的“評價證據、數據”改爲“嘗試評價證據、數據”,適當地降低了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出於同樣的考慮,將“表達交流”中的“撰寫探究報告”改爲“寫出探究報告”。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主題:原“說明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的要求提的比較高,這意味着不僅要求學生能“說出”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還要能從光學和成像原理的角度加以說明。修訂後改爲“說出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顯然比較適合國中學生的實際水平。

“生物與環境”主題:原“解釋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的要求提的比較高,改爲“舉例說出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原要求屬於理解水平,要求學生能“把握內在邏輯聯繫;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繫;進行解釋、推斷、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而現要求屬於瞭解水平,只要求學生“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徵等”,現要求明顯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生物多樣性”主題:原“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的要求提的比較高,改爲“認同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這就使原先要求達到“領悟水平”(具有穩定的態度、一致的行爲和個性化的價值觀念等)的`高級的情感目標要求,變爲“反應水平”(在經歷基礎上表達感受、態度和價值判斷;做出相應反應等)的中級情感目標要求。

2、增加部分具體內容:

《標準》在“生物多樣性”主題中的變化包括具體內容增加了“苔蘚植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軟體動物”、“兩棲類”、“爬行類”的主要特徵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內容比較廣泛,學生學習後對地球上的生物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這種認識是公民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課程標準的難度要求,明確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目標指向是公民素養而不是專業素養。

3對“前言”的文字作了較多的修改:

《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實驗稿》)認爲,“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發展最爲迅速的科學之一。生物科學研究在20世紀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結構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動物體細胞克隆的成功、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等,這標誌着本世紀人類將進入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新時代。生物科學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轉化爲社會生產力,顯現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生物科學也向着更加關注人類自身的方向發展。隨着與物理學、化學、數學以及其他各學科之間不斷交叉、滲透和融合,生物科學已經日益呈現出主導學科的地位。同時,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在解決人口增長、資源危機、生態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等諸多問題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有力地促進了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爲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新研製的《實驗稿》在繼承我國生物科學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註重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標準》期望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對今後的職業選擇和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

而《標準》則改動爲“生物科學從20世紀中葉以來發展極爲迅速,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例如,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哺乳動物高度分化的體細胞克隆獲得完整個體的成功、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等,這標誌着本世紀人類已進入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新時代。生物科學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轉化爲社會生產力,顯現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生物科學也向着更加關注人類自身的方向發展。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在解決人口問題、資源危機、生態環境惡化和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等諸多問題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有力地促進了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隨着與物理學、化學、數學以及其他各學科之間不斷交叉、滲透和融合,生物科學已經日益呈現出主導學科的地位。”“爲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本標準在繼承我國生物科學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注重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最新進展,更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本標準期望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對生物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對今後的職業選擇和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環境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修改後不僅文字更加通順、更富邏輯性,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對科學精神、創新意識、環境意識的重視

總之,新課程以學生爲中心,以活動爲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爲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勇於創新。新課改教師要先行。學高爲師,德高爲範,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充電,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修養,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成爲一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師。

生物心得體會4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科學,現代生物科學的發展尤其依賴科學實驗,在生物教學中,實驗、學習和觀察等實踐環節對我們掌握生物學知識、科學方法、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形成科學素質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因此,從我們開始接觸生物這門學科開始,就不斷有生物實驗課程,鍛鍊我們各式各樣的能力。

但是,也的確是上過各式各樣的生物實驗課,我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這次做的現代生物技術綜合實驗對我的影響有多大。

首先,我一定得提的,便是金衛華老師,還有金老師給我們提出的實驗要求。

獨到的實驗安排,讓我聽後爲之一震,因爲從國中開始,甚至是大學的前兩年間,沒有一位老師有提過,要求我們在學校安排好的實驗課時間以外也能來實驗室做實驗,當然這大概也與我們的生物技術試驗的內容安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一直以來,我們都循規蹈矩的準確服從着課程表給我們定下的規則,而金老師卻輕描淡寫,揚手舞舞便打破了籠罩着我們多年的“囚籠”。有時,我甚至會暗想,伴隨着這種思維限制的打破,是否也會激發出我們名爲想象力的翅膀,讓我們能夠在知識的世界中翱翔呢?

好好,不能扯太遠,還需要拉回我心得的主題——實驗!老師在第一次課上,對我們詳盡的講解了我們此學期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實驗。其中全是環環相扣,嵌合緊密,有點一招即失,滿盤皆輸的壓力,不過我們更多的是懷着一種躍躍欲試的激動,恨不得立馬動手,靠着自己學來的知識,認真的完成這套實驗,並且還能看到最終那令人欣喜的結果。就這麼妄想着妄想着,我們從第二週開始的現代生物技術綜合實驗的漫長旅程。

由於,老師沒有硬性的要求實驗時間,我們便是一有空閒就往實驗室裏鑽,也就少了以前實驗課上出現的,因爲部分實驗儀器的數量缺少,同學們每次做實驗都是你推我嚷的,造成了實驗興趣的流失。以至於做實驗的態度越來越渙散,甚至只是簡單的走下過場而已,幾次實驗課下來,熱情全無。但按照金老師的提議來,大家來實驗的時間不同,使得對儀器使用的時間錯開,減少了爲爭搶儀器或是藥品而嘈雜不堪的場面,實驗也變得順利了許多。

金老師會很體諒一些先開始忙活的同學,在黑板上寫清他們實驗大概會做到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後面實驗的準備物品和要求,然後開始在忙於實驗而奔走中的同學之間晃悠。觀察我們的實驗操作,或是時不時提點解釋一下我們實驗步驟的緣由;實驗藥品的作用;如何做會得到更好的結果;實驗沒有得到好的結果或是做的失敗了的原因,可是,隨着實驗的發展,後來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在看過書本上要求的'實驗步驟後,去纏着金老師,圍在他周圍,問他關於實驗的各種問,就算同樣的問題被問過許多次,金老師依然是和藹的笑着一一解答我們的疑問,他的平易近人,他的悉心教導,他的不驕不躁,他的耐性與笑容都深深的打動了實驗中的每位同學。

其實,他的這種教學方式,亮點就在於此,自主實驗迫使我們會仔細品味步驟中的點滴;實驗過程中的出現的各種問題,就要求我們會去思考如何排除,繼續實驗;實驗結果的不理想,更是*我們能認真回顧實驗中的任何細節,找出問題所在,也會需要我們去深入瞭解這步實驗的機理,用藥品的理由,實驗操作要求等。這些自己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而逐步累積起來的經驗,是在以往任何時候都沒有獲得過的,那時,只知道按照老師和書本上寫的步驟來,根本不在意爲什麼要這麼做,於是少了對實驗的探究,能學到的東西自然也減少。

說完對金老師和老師教育方式的看法,其次我想談談,我在這樣的教學指導下獲得的收穫。

我是一個很懶散的人,以前做實驗,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很少動腦筋去思考實驗的前因後果,對臺上老師的講解也都是一知半解的混着。但是,這次實驗着實讓我很費了一番腦子,有深入的去了解箇中原理,實驗操作的機理,儀器的使用方法,幫助我糾正和熟練許多操作,同時讓我認識到自己以前的迷糊與不負責任,也讓我體會到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中,是如此快樂和滿足,還得到了好多在課堂上永遠無法獲得的知識。下面,具體說說看我的幾件不小的收穫。

有小到大來敘述,分有這樣一些。第一件,混實驗室久了,我有了可以“變出”任何大家想要的器皿的“功能”,只要是實驗室裏有的且我們熟知的物品(老師打包裝起來的不算),無論是藥品試劑,還是不同規格的量筒試管,我都可以摸出來,省去了四處找老師尋求幫助的時間和氣力。第二件,學會了配置許多的試劑,於是知道了不同的試劑配置需要注意的問題,鞏固了某些藥品相關的知識,並且在多次配置時,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不是很熟悉的試劑配方,是拿一個專門的本子記錄下來,以備不時之需,這樣一來,以後實驗也不會因爲試劑的問題而手忙腳亂。第三件,實驗步驟需要仔細的斟酌其中的奧祕,每一步如此走,自然有前人的用意,畢竟這些實驗都是過去的科學家研究出來的精華繼承,理解了他們的意圖和原由,做起實驗來會更加的得心應手也不易遺忘或出錯。第四件,這件是我的心得,也不全是從此次實驗中得來,且也不是隻能運用於做實驗中,這份心得是:在決定要做的事情後,考慮清楚行動時會需要用些什麼,做些什麼,將準備工作做好,爲後續行動鋪墊,按其規律列好清單,會使得實驗或者任何別的事情做得更加順利,有條理,排除做過多無用功的可能性,提高了效率的同時還降低錯誤失誤的出現概率,成功率也會增高。

以上是我這個學期裏,從現代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裏得到的一些心得。我希望在下個學期裏,我能將自己從這裏得到的心得,學習應用到其他的實驗甚至是學習生活中去,擴充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增厚自己的底蘊,加強自己的能力,不敢放言稱自己要成爲未來生物界中的一流人才,只能勉勵自己成爲一個不負衆望的有用的人。

生物心得體會5

xx年12月18日上午我到xx城市xx國小,有幸參加了xx市中學生物教師培訓基地送培送教活動,這次活動時間雖緊,但收穫頗豐,體會頗深,相信它能成爲我生物課教學生涯中的一塊值得珍惜的“寶玉”。

對於這次活動周xx老師經過精心的準備,不再單純的用幻燈片制課件,課件的科技含量也加強了。在周老師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將來的教學中,我應該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完成自己的工作,學無止境!

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我感到最難把握就是如何將科學探究有效、有機的融入到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這次聽課活動我覺得最大的一個收穫就是授課周老師在課堂駕馭能力方面很強,原因是本節課是讓學生分組實驗,自主探究去觀察洋蔥鱗片內表皮細胞,但是由於各方面沒有協調好,所以只准備了顯微鏡,其他的器材都沒有準備,所以根本做不了分組實驗,就連演示實驗都做不了,臨時準備也需要一段時間。而周老師並沒有感到手忙腳亂,重新快速地調整了自己的教學設計,一邊讓人準備,一邊先進行理論講解,講解條理很清晰分四部分:一是製作臨時玻璃標本;二是顯微鏡觀察細胞;三是繪圖;四是收拾整理。而且每部分周老師都作了全面詳細的分析講解,特別是容易出錯的地方,通過多媒體給展示出來,加以強調說明。更重要的是周老師在繪圖部分不但講解,很附有圖片,我覺得很好,因爲這個實驗也是xx年會考生物實驗的考題,我們對到底應該怎樣正確的畫出洋蔥鱗片內表皮細胞一直都是模棱兩可的,所以周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細胞的圖片,而且還加上詳細的說明,讓我感到很高興,這爲我以後的教學指明瞭正確的方向。

另一個收穫就是周老師很注意保護學生的安全,在製作臨時裝片時,提醒學生說話不拿刀,拿刀不說話,怕學生分心,傷到自己;在顯微鏡的拿放時,提醒學生要拿穩,別砸了自己。實驗結束後,收拾器材時要注意不要傷到自己等等,都值得我好好學習。

這次聽課活動我覺得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周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可以改變傳統化學實驗教學的效果。利用電教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工具作爲輔助教學手段,一方面有利於發揮老師實驗教學中引導、啓迪、設疑、歸納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有利於實現實驗教學目標,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將抽象的現象和概念具體化、直觀化、實驗化。事實說明,電教多媒體輔助教學進入生物實驗教學,給學生帶來了勃勃生機,它通過圖像、視頻、方式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靜爲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打破了傳統的單一的實驗教學模式,確保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同步進行,大大提高了課堂實驗教學的質量。

今天我還發現學生分組實驗很重要,也是教學中一個重要方面,它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實驗的方法去驗證和探索問題的能力,這是用任何手段所不能代替的,這節課由於實驗準備耽誤了大量時間,但讓學生動手做實驗時,時間到了,學生們仍然要求繼續做實驗,由此看出實驗的重要性。

總之,我覺得要使學生富有創新意識,那我們教師就要有各種奇思妙想,而各種妙想的來源除了有豐厚的專業知識、不斷的努力學習、誠肯的彼此交流做基礎外,還要求我們教師在生活中也要有一個勤于思考的腦子,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一副勇於實踐的巧手……

xx年12月18日星期四

生物心得體會6

今年的生物大學聯考終於結束了,新課標,新大學聯考,有新的變化是正常的,但總會平穩過渡,這是我一直跟學生強調的,我的複習策略也是這樣的,穩中有變。

一,求實———夯實基礎,注重落實

1,以"兩綱"爲依據,夯實基礎

分析近幾年的生物大學聯考試卷可見,大學聯考注重考查生物學主幹知識,堅持以"能力立意"爲中心。對素質能力的考查是以知識和技能爲載體的,這就要求我們應依據"兩綱一本(教師應是多本)"踏踏實實地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基本技能和基本科學方法。

(1)重視高二,以水平測試促大學聯考

高二水平測試考試是大學聯考的前提,是大學聯考的基礎,是大學聯考的第一輪複習,爲大學聯考做準備,尤其爲文基和理基打下堅實的基礎,是對高三大學聯考的做貢獻,因此必須加以足夠的重視。正是由於高二水平測試所取得的優異成績(A佔15。77%,B佔38。26%,C佔39。9%,D佔6。04%,沒有E,超過47中,全部都排在區的第一名,超過第三組),在高三的市一模,二模的文基和理基考試的生物部分都排在區的前列。

(2)整體規劃,按步就班

在學期初,就要及時制訂好全年的整體複習計劃,並告訴學生,使師生緊密配合好。計劃分四輪複習,其中關鍵是第一和第二輪的複習。

①第一輪是全面的系統的複習階段;

②第二輪是專題的複習階段;

③第三輪是綜合測試階段;

④第四輪是考前輔導及迴歸基礎階段。

(3)團結協助,樂於奉獻

作爲備課組長,要求高三教師要集體備課先行,"三步一導"的集體備課模式:先個人,後集體,再個人的備課順序。

①個人備課要做到"四備","五精"。備大綱(課標),備教材,備學案,備學生;精心確定教學目標,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精心組編題目,精心運用教學策略,精心優化學案。

②集體備課要做到"一個結合","兩個發揮","三定三統一"。即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發揮集體智慧和優勢;定時間,定內容,定主備人;統一進度,統一重難點,統一練習和測試題目。

通過集體備課,大家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對知識深度,廣度的把握上形成了共識,感情也加深了,充分展示了我們高中生物備課組是一個團結協作,樂於奉獻的`羣體。

2,注重落實,構建知識網絡

(1)全面複習,構建知識網絡

基礎教學是第一輪複習的重中之中,沒有基礎就談不上能力,打好了基礎能力纔會提高。一輪複習必須立足課本,以大多學生己有知識水平爲教學起點,面向全體學生,並根據開始確定的臨界生分層教學。複習內容要細而全,要有層次。

基礎知識的教學以基礎爲前提,也應把深刻,準確,熟練作爲目標。在方法上要捨得花費時間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發現知識之間的關係和聯繫,可運用概念圖,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分類,比較,歸納,整理和綜合,構建學科知識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系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網絡圖。從近幾年大學聯考試題的命題,一條題目從基礎進入,涉及到多個章節,先簡單後複雜,體現了學科內知識的綜合,注重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是否具備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讓我們從中體會到構建學科知識體系完善知識結構的重要作用,也讓學生體會到"題在書外,答案在書內",所以誰熟悉教材誰就是贏家。

(2)規範訓練答題,注重表達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要教給學生解題方法:審題時,看準關鍵詞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重視題幹中的指向性條件;分析時,要突破思維定勢,利用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落實好與題目契合的知識點及其相互聯繫;組織答案時,要特別注意答案的科學性,準確性,邏輯性,創新性,正確使用生物學專業術語,全面考慮,答全要點,行文要簡潔流暢。要規範訓練和提高解答選擇題的準確性,做到一次性不失誤或少失誤;訓練學生解答簡答題時,除加強解法指導,重視解題思路分析外,要注重表達能力的培養。

二,求活————學以致用,靈活多變

1,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不僅體現了生物科學的發展對人類社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之大,也是高中"新課標"的課程理念之一。教學中應盡力挖掘教材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以知識的靈活應用作爲學習的目標,努力做到學以致用;應密切聯繫生產生活實際,關注生命科學發展的新進展,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聯想,分析,綜合,遷移,理解生命科學在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判斷和決策能力,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每年的大學聯考命題中,都會更多地聯繫生產,生活實際,如今年的大學聯考命題中就有不少

2,靈活多變。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新課程教學重點有所轉移:

①重知識傳授,知識理論體系的構建→重學生能力培養和發展,重視聯繫生活實際;

②重抓好雙基教育→除重視雙基教育外,同樣重視良好正確的情感態度,觀念的養成;

③重教師"教",行爲的主體是教師→重學生"學",行爲的主體是學生;

④重講授式,呈現式,灌輸式教學方式→重合作式,探究式,主動自主式的教學方式;

⑤重結果(結論),規律知識的掌握→重過程(體驗),重生物學素養的養成;

因此教師在複習過程中,應根據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①對知識面寬,難度小的內容可採用多講精練的方法。在多講精練的課中,要講中有練,講練結合。主要是在課堂教學和實驗中,在教師提問,設問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回憶,對比和聯想來實現的因此,凡是學生自己能分析解答的問題,就應該啓發他們自己來完成,實現講講練練,以練促講。

②對重點突出,重在應用的內容應採用精講精練的方法。在精講多練的課中,要練中有講,在學生練習前和練習過程中,教師都要正確,及時而恰當地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並對技能作必要的提示,使學生少走彎路,少犯或不犯錯誤,把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中,最後作簡短的總結講評。實行練練講講,邊練邊講,以講促練。

生物心得體會7

通過這2天的國中新課程生物教材的培訓,對生物新課程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認識,我受益。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感受很多。

無論是報告還是授課,都讓人耳目一新。幾位專家、優秀教師的教學觀給了我深深地震撼,他們課堂上那種渾然天成,對比鮮明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當腦海裏回映特級教師們上課時信手拈來的精妙發問,形象生動的講解,令人如沐春風。我想這些都是他們平日裏下功夫、花時間進行教學實踐、教學研究、經驗積累,歷練了基本功相當過硬,所以纔會達到現在教學隨心所欲的境界。各位專家、學者從自己切身的經驗體會出發,暢談了他們對教育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在專家的引領下,我的思想受到極大的震撼,我們平時思考的太少。平常我們在學校中,考慮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課,對於學生的長期發展考慮地並不多,更勿論着眼於教育的發展遠景,作爲新時期的教師,這方面實在太欠缺了。

新課程理念的改變。面向全體學生,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所有的學生都加入到課堂中來,提高生物科學培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通過生物課程的學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全面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索活動,而不只是被動地學習知識,擺脫以往“以學科爲中心”的課程觀念的束縛,促進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讓學生通過類似於科學家科學探究活動的方式獲取了科學知識,並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科學的方法和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

新的`國中生物學課程拋棄學科體系,綜合考慮國中學生的發展、社會發展和生物科學的發展需要,對原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進行刪減、增補和整合。建立了科學方法教育的體系,創設了科學方法教育的途徑,爲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奠定了基礎。其次,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面對現實生活、生產和社會中的實際問題。根據有意義學習的理論,教材的導言儘量從生活實際入手,創設較好的問題情境或懸念,使學生在現實的生活背景中的學習生物學。同時,教材還注意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生物學原理參與公衆事務的討論或作出相關的個人決策。

總之,新課程以學生爲中心,以活動爲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爲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勇於創新。在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學科侷限,立足於生物學科,通過生物學科的教學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書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

生物心得體會8

我個人對於實驗是很有興趣的。通過課程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一些知識和實驗操作,更重要的我認爲是對實驗的理解,對基本實驗素質的培養。比如對於實驗準備的重視,對實驗數據的考究,對實驗操作的認真,對實驗過程的耐心等等。其次,通過這門課程學習了很多實驗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比如儀器的調試和校準,實驗安全準則,誤差分析等。第三,大部分實驗都是以小組的形式完成的,這一方面培養了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另一方面增進了同學們之間的瞭解和感情。

另外,生理學實驗可以很好的'培養我的實驗素養與耐心。我認爲實驗是考驗動手能力的,但更考驗心理素質。對於要求學生自己做標準曲線的實驗,需要學生耐心地實驗與記錄是非常關鍵的。尤其對於我們這類基於實驗課專業的學生,更需要這種耐心細緻的實驗素質。我以爲學校之所以安排這些實驗課程,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培養這種耐心和嚴謹吧。

最後,就我和同學在實驗中遇到的不爽之處提點意見建議:

第一,實驗室有很多儀器設備老化嚴重,所以希望一方面能及時維修更換損壞儀器,實驗室也備好一定的備用儀器;另一方面可以適當增加部分儀器檢測和調試的內容,以減少由於儀器問題而嚴重影響實驗效果的現象。

第二,建議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教給我們用Origin等軟件,尤其是在做標準曲線時,用手工作圖不僅耗時大,而且還存在較大的誤差。

第三,建議多增加一些有趣的實驗,這樣既可以激發學士對實驗課的興趣,還可以獲得更好的實驗效果。

生物心得體會9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目前國中生物教學不被重視的現實情況下,面向全體中學生,使他們學好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學會生物學的科學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們學得有趣、高效、獲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生物教學要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我們教師就得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創新的能力。新課程標準既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學方法的更新換代是迫在眉睫。

教材的幾經變更,要求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跟隨着改進。現行的新課程標準,可謂是要求更高,標準甚嚴。歷經生物教學二十五載,飽嘗生物教學的酸甜苦辣,也從中學到甚多,爲此把近三十年的生物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總結出來,與大家共勉,還望各位同仁來幫助探討和提升。

一、教師的角色要轉型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實驗、獨立進行科技製作、研究一些新科技問題並完成相關的科研學習報告、進行社會調查以及擴展性學習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這是舊課程無法比擬的。與此同時,新課程又能讓老師們的教學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取決於教師對研究課題的內容、過程、方法以及相關綜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由“教書匠”轉變爲“研究型教師”。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首先自己必須是一個高素質的教師,要善於“反思”,增加內涵,提高教師的學識和能力,提高教學的效果。

二、突出情感調節,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響認知水平。一個人在愉快時,就容易通過感知覺接受外界信息,一個人在憂鬱、苦悶時,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情形。教師就要根據情緒對學生認知活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緒來促進學生的認知過程,提高教與學的效益。

例如,在學習“遺傳與變異”時,關於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的知識,學生覺得枯燥、抽象、難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師在講此知識之前,先講個故事或諺語,比如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克隆”技術、“一母生九子,母子十個樣”等,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處於愉快、興奮的正面情緒狀態下,再畫出若干個從屬關係的包涵圖表來解釋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的關係,學生就會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應用情感調節,對提高教學質量是有很大幫助的。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科學素質的培養是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由於我們學校處在農村,自然資源比較豐富,藉助現有的一些設備和網絡資源,儘可能讓學生多做實驗,上好實驗課及實踐課。例如,學習植物學類時帶領學生到校內採集各類植物進行分類學習,既瞭解了植物形態特點及分佈情況,又讓學生明確它們的價值;又如我校成立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興趣小組,培養大家都有保護環境的意識。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生物的`奧妙所在,從而培養他們科學的認知態度和具有一定科學素質的能力。

三、突出師生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隨着課改實驗的不斷深入,“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師生互動”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思維。因此,“師生互動”是否成功就要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實施“師生互動”,作爲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心理、情感、體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去。

例如,在學習“伸肘和屈肘”時,可事先激發學生進行科技製作“肘關節模型”。課堂上,教師不急於講解,而是先展示掛圖和模型,同時演示自己的上肢,讓學生一邊實驗一邊分析,爾後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可以綜合運用情景激發,師生互動,直觀演示,將模型、掛圖及自己的上肢對照起來,逐一指出肘關節、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尺骨、橈骨等各結構的位置及名稱,再演示部分結構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探討,從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動作就是這樣完成的結論。這種開放性的課堂,學生興趣高漲,這樣的課堂,真正的師生互動,促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完成認識上的飛躍。在這樣高昂的激情下,順便讓學生再分析健康體育課上的引體向上、俯臥撐等動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輕而易舉了。又如:學習水分代謝時,聯繫移栽幼苗時要帶土的道理;講光合作用時,讓學生分析森林對環境的影響;講食物的成分和作用時,結合學生生活聯繫膳食營養科學;講述青春期的發育特點時,聯繫學生不要吸菸、酗酒及早戀的危害……這種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使學生學習運用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成功中體驗到動腦思考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讓你的學生對你有信心和興趣

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處在學生視野的橫向和縱向比較之中,能否在學生中有一個良好的教學能力形象是極其重要的。着名教育家孫敬修先生說,“學生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裝在‘電子計算機’裏並儲存,然後指導行動。”這就說明教師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試想一個對自己都沒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教師,怎能通過你的課堂讓學生對你有信心和興趣呢?我們教師,任重而道遠,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讓學生欽佩,贏得學生的好評,教學的實施就能順暢。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爲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並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積極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就能獲得任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靈活多樣,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多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提高生物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使其更加完善,真正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生物心得體會10

本學期已臨近尾聲,我們即將告別微生物實驗這門課程,在這一學期,八個微生物實驗中,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這些知識將會陪伴我們一生,下面我們就來通過一些實驗來回顧一下本學期的微生物實驗。

我選取的實驗是《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之所以選擇這則實驗是因爲這則實驗比較簡單,而且涉及面非常多。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則實驗所涉及到的知識面。環境對微生物生長影響主要分以下幾種溫度:通過影響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以及細胞結構入細胞膜的流動性及完整性來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新陳代謝。微生物羣體生長、繁殖最快的溫度爲其最適生長溫度。 PH: H+影響菌體細胞質膜上電荷性質,微生物吸收物質變化,影響代謝,高濃度H+或引起菌體表而蛋白質和核酸水解以及影響酶和活性.

滲透壓:微生物在等滲溶液中可正常生長繁殖;在高滲溶液中細胞失水,生長受到抑制;在低滲溶液中,細胞吸水膨脹,因爲大多數微生物具有較爲堅韌的細胞壁,細胞一般不會裂解,可以正常生長,但低滲溶液中溶質含量低,在某些情況下也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 抗生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微生物間的拮抗作用,許多微生物可以產生抗生素,能選擇性的抑制或殺死其他微生物。

微生物的實驗其實簡單來說步驟幾乎相同:製作培養基、倒平板、

接種微生物、培養、觀察菌種生長情況從而得出結論。本次實驗也是這樣首先製作培養基,在進行倒平板步驟時,對平板環境進行區分,然後進行接種。

在進行倒平板的時候,要注意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倒置,同時也要保持平板的厚度均勻。

在進行菌種接種的時候,選擇合適的劃線方式,一般是選擇Z字形劃線法,注意不要把平板弄破,等到平板凝固後纔可以進行接種。接種時也要注意在無菌條件下接種。經過培養後,再觀察最後得出結論。

通過一學期的實驗,我越發的明白實驗操作對於結果的重要性。實的基礎。實驗操作可以說是實驗成 功與否的關鍵部分,可是馬虎不得。對於需要團隊合作的實驗,個人 認爲要有強勢的人員搭檔,不說是精通實驗操作規程,最少也得知道實驗的基本操作,掌握要做實驗的操作方法,這對於後續的實驗無疑 是與決定性作用的。 對於個人的實驗能力,關鍵還是要看平時的積累,有些實驗操作繁瑣複雜,需要極大的耐心,這些都應該是逐漸培養起 來的。最後,簡單談一下自己在微生物實驗室做實驗的心得體會。剛開始的時候,最令我頭痛的就是培養基的配製、消毒滅菌,培養基的配製和消毒與滅菌兩個實驗可以說是微生物實驗的最近本課程,內容有配製培養基、分裝培養基、爲下次試驗準備菌種及無菌器材等,內容顯得非常繁多緊湊,需要準備的器材、藥品及用具較多、較雜、較細。最後只能是提前參照微生物實驗教材,將實驗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藥品、器材及儀器等統

統羅列出來,計算出實驗時大小材料需用的數量,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在實驗準備時遺忘相關物品,另一方面也可爲以後同一實驗的準備工作提供依據,使實驗準備工作逐步趨於程序化,從而在有效低實驗準備工作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準備效率。還有一點很重要,在科研型實驗室裏就不能不說導師和師兄師姐,其實他們纔是最具價值的“活文獻”,他們就是實驗室裏的參考文獻,活參考書。生物就是一門實驗的科學,其中科研經驗的積累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導師和師兄師姐的一句話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大幅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和效率。總之,爲了保證實驗過程高質高量完成,除了實驗準備及實驗過 程外,還要求實驗技術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素質,實驗操作人員必須 具備較紮實的專業基礎、熟練的實驗技能及高度的責任心,在工作中要善於總結,同時還要和理論課老師積極溝通,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學好微生物實驗這門課程。

生物心得體會11

1月17到18日在瓊山二中進行了生物物理化學培訓。本次培訓凝聚了衆多教育專家和教育戰線的廣大教師,教研員,教育行政領導的心血和智慧。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是我更加清晰的明確了教學當中的靈魂就是“我們爲什麼而教。我們要讓學生‘瞭解,理解,掌握,會操作技能。”同時也是我更加清楚教材結構及重點,及如何教學。

一教材分析

國中《生物學》,在原有的基礎上,曾填了新內容,圖像更加立體化,是學生生有更加清晰的印象,如,知識方面:強化了重要概念。通過精簡、整合等方式,適當增加和減少內容。教材的部分內容體現缺少層次性和系統性。教材的部分內容缺少實驗科學探究活動。新教材用陳述句來描述概念的內涵,教材強調改進探究指導(如多提供可供選擇的實驗材料);加強科學方法的提煉和總結;等等,以提高探究活動可行性。反映生物科技進展,更新課外閱讀材料。練習題增加題型,幫助概念的建構和應用,更新插圖,使新教材更加系統化。

二教學方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成爲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

(二)教學中應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爲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與生物課改相適應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其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先將問題進行分類,確定觀察、探究的順序,討論出科學、可行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再分析現象,得出結論。

(三)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生物學教學要求大膽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和積極實踐啓發式、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學,加強生物學實驗教學,積極採用計算機網絡等多媒體輔助教學,使生物學和信息技術整合,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互動起來。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都真正地成爲學習的主人,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新課標和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上述的精神。

幾天的培訓,是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理解與體會,是我明確以人爲本的教學態度。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當做朋友。教學資源共享成爲本次培訓的一大收穫。但對具體實施仍有一定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

生物心得體會12

探究性實驗是自己帶着疑問,自己動手進行觀察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去探究、發現,獲得新知識。它是培養我們科學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徑,在此基礎上,發展我們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探究性實驗對於我們的學習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義。現就自己對探究性實驗學習談談體會。

一、親自動手,激發興趣

比如 “探究溫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這個實驗無論是知識背景,還是材料用具對學生來說都沒有難度,組織實驗也不受實驗器材和裝備的影響,一定要我們親自動手做。從實驗設計本意理解,也並不是要求我們嚴格按科學探究的七個

步驟去一一完成,而是讓我們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讓不同的組探究不同的變量對黴菌生活的影響,不僅發展了我們的求異思維,更重要的是激發了我們的實驗興趣。只是這個活動需要近一個星期的觀察時間,在融洽整個活動中要安排時間就實驗現象和結論讓我們交流。一則我們有成功感;二則讓我們體驗完整的探究過程,爲後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二、規範探究性實驗的基本程序

無論學習什麼,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實驗亦如此。在實際學習中,不少同學注重了七個步驟的記憶,忽略了七個步驟之間的因果關係和思維順序;注重了探究過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驟

的獨立性。所以我們應該重點結合已做過的探究性實驗和教材示例讓我們理解各步驟的意義和步驟之間的.聯繫,從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維順序。

三、科學訓練

發展我們的探究能力沒有探究,就沒有創新;沒有訓練,就沒有能力。真正要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必須要有科學的訓練。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實驗,從感性認識中培養我們的探究能力。當然,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實驗的目的改變實驗材料或重新設計。如“解剖觀察雞翅”這一實驗的目的是要學生通過探究發現由組織構成了器官,我們可以將雞翅換爲柑橘,價廉物美,效果一樣。2、是以試題的形成對學生進行探究思維訓練,從理性認識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心得體會13

大三的第二學期塊結束了,這個學期操作了四個微生物實驗,以及一個自主設計性實驗。通過前階段對四個實驗的操作和認知的基礎上,展開第五個實驗的自主設計。實驗分別是菌落總數測定,黴菌和酵母的檢查和計數,乳酸菌的檢驗,微生物藥敏試驗以及探討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這學期的微生物實驗是在上學期微生物實驗的基礎上的累積和擴展延伸:以培養基的製備與滅菌,玻璃器皿的洗滌、包紮和滅菌,微生物接種技術和細菌的革蘭氏染色爲技術基礎進行的,以加強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爲目的。

下面我來談談我在實驗中的心得體會。

第一個實驗是菌落總數測定。讓我重新認識了一下這個名詞:菌落形成單位,我現在的理解就是:1ml或者1g待測樣品中菌落的'個數,一定要注意的是單位是CFU/ml或CFU/g。還有就是要掌握好對高壓蒸汽滅菌鍋的操作。實驗之前要充分做好預習工作,以便實驗的進行。由於是測定微生物實驗,就要尤其小心其他雜菌的混入影響實驗結果。因此要做好實驗儀器和各種試劑的滅菌,有培養皿,試管,移液槍頭(裝在盒子中),按要求配置好的瓊脂培養基和生理鹽水,按各自要求用紗布和報紙包紮好,送入高壓蒸汽滅菌鍋進行滅菌。玻璃儀器在包紮前要進行清洗,並烘乾,以免水分沾溼報紙。滅完菌後取出物品進入超淨工作臺,超近工作臺的紫外燈在進入20分鐘前開啓,並在進入時關閉,以免影響人體。要對臺面進行消毒處理,用酒精擦拭。可以在等待瓊脂培養基冷卻到50攝氏度左右前對待測樣品進行10倍系列稀釋至需要的濃度。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標記好濃度或者按順序排列在試管架上以免弄混,同一個試管裏吸取樣本站能用同一個槍頭進行移液。再進行平板接種。待瓊脂培養基冷卻好後,用右手打開紗布並將錐形瓶拿住,將瓶口靠近酒精燈再進行滅菌,左手拿培養皿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打開培養皿蓋,將瓊脂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心內,不用倒很多,使瓊脂培養基沒過培養皿表面即可。培養皿一定是平拿在手上的,倒好後輕輕蓋上培養皿蓋,緩慢地平方在超淨工作臺檯面邊緣處,再推至中間。再用移液槍取1ml樣品快速打入培養皿中央,蓋上培養皿蓋,然後用手輕輕搖晃,千外不要太大力。然後貼上標籤記號,靜置。如此依次操作下去。靜置一段時間待培養基凝固後倒置放入恆溫培養箱培養一段時間再取出進行觀察計數。

我們組的實驗結果不甚理想,培養皿中的微生物都是連成一片的,或者是培養皿壁上也都長着,主要是由於待測樣品打入培養皿後,搖晃不均勻或者太大力了,以至於菌液沒分散開來或是跑到培養皿壁上去了。

第五個實驗是自主設計實驗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選取3個環境因素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均可進行設計。根據前四個實驗的基礎,通過小組探討和交流設計出實驗方案。並加以驗證。通過自主設計實驗可以結合小組的智慧,加強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思維,通過實驗可以驗證理論,增加感性認識,培養獨立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並使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水平。

通過這次的實驗,我明白了任何事情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雖然實驗結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參與了過程,通過小組討論我們也分析了失敗的原因,找到了解決的方法,避免了下一次失誤。並且從中理解了團隊討論和合作的重要性。以上即是我的全部感想。

生物心得體會14

在真正投入到創新探究實驗計劃當中之前,我以爲不會很難。因爲課內實驗我們也做了很多,只要做好預習工作,好好聽老師的講解,再加上自己多動腦筋,幾乎沒遇上什麼比較大的困難,實驗完成起來也比較快。各種各樣的實驗加起來,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學到了很多,讓自己對於這樣的研究與實驗工作也更加感興趣。

但是真正開始創新探究實驗計劃時,發現我彷彿進入了一個新的空間。一切要從頭學起,從最簡單的做起。與高年級的學長比起來,自己的基本實驗技能與專業知識少的可憐,面對那些精密的儀器與無數的文獻資料,信心一下子被澆熄了大半。

有時真的'懊惱的有些想泄氣,但幸虧老師常常與我們開會討論,開導鼓勵我們,他還時常有意無意地啓發我們的安全防範意識。古語說的沒錯:耳濡目染。一天天下來,不知不覺當中,我們的實驗技巧越來越熟練,對於一些儀器的基本操作也能單獨上手,學長學姐很有耐心地一次次糾正我們犯下的或大或小的錯誤,並不厭其煩的叮囑我們注意安全。

漸漸地我們可以單獨完成一些比較系統全面的實驗工作。但錯誤當然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人往往要犯錯之後才能明白如何不犯錯和爲什麼不要犯下這樣的錯誤。比如因爲我們某一步的實驗操作不規範,導致最後的實驗結果不盡入人意,無法納入最後的總結分析中,也就是說我們白忙活一場。其實這樣的失敗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通過它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這個實驗步驟的原理、影響及具體細節。

重複這是整個實驗過程中常做的一件事,面對規律性不強的實驗結果,我們只有一次次反思,重新再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失敗,我們就只得求助於學長學姐和老師們了,但是這樣具體的操作細節中失誤,非當事人又是無法完全瞭解的,還是需要我們自己一點一點的去摸索。

當然整個實驗過程中最困難的還要數自行設計實驗的具體步驟了,老師所能給的知識一個全面概括的指導意見,讓我們不致發生方向性的失誤。困難就是讓人來解決的。我們摸索前進,自己跑到機房查資料,下載翻譯軟件,制定實驗方案,閱讀大量晦澀難懂的文獻,失敗了就再來一次,總結後再勇往直前。困難一個接着一個,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我們就要毅然決然的走下去,不管後面的路是沼澤泥濘還是荊棘叢生。

終於我們的實驗數據慢慢變得有規律起來,面對棘手的麻煩我們也能鎮定自若,實驗的因素探索一個個完成,一點點接近於目標。回望之前,發現與取得的成績,獲得的知識相比,以前都算不了什麼。

生物心得體會15

通過這次嚴謹而有序的實驗實習,爲我們先前在教學中學習到的知識提供了一個實際的操作實施平臺,也爲今後在這方面檢驗技術的工作起到了指引作用。在過去的學習中,我們並不瞭解具體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檢驗技術的具體流程,注意事項等等非常關鍵和必須的防禦手段。

通過此次生產實習,使我們對以前所不熟知的問題有了深入的認識,也對目前的情況有所思考和感悟。在我看來,動物檢疫人員在我國國民生活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民以食爲天,沒有認真負責的實驗檢測,將給社會帶來巨大的飲食災難,爲此,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驕傲。 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我將一如既往的`認真下去,無愧自己的職責和稱號。在此感謝我院的各級領導,特別是我的指導老師趙宇軍教授。

標籤:心得體會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