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竇娥冤》教學設計8篇

設計2.95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竇娥冤》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竇娥冤》教學設計8篇

《竇娥冤》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戲劇及元雜劇的有關常識,傳承祖國優秀文化。

2、揣摩人物語言和作家語言,增強學生建構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3、結合文本分析竇娥人物形象,概括雜劇的主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培養學生審美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人物言行,概括人物形象;結合戲劇衝突,探究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

“天”的內涵及三樁誓願中體現的浪漫主義手法

教學方法:

問題引導、討論法、比較法

學習方法:

跨媒介閱讀、合作探究、圈點勾畫

教具準備:

PPT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瞭解戲劇及元雜劇的有關常識,梳理劇本情節。

教學過程:

一、對聯導入

PPT顯示:

戲劇本屬虛,虛內尋實,實非爲實,虛非爲虛,虛虛實實,方寸地生殺予奪,榮辱貴賤,做來千秋事業,莫道當局是假;

彈唱原爲樂,樂中藏憂,憂民之憂,樂民之樂,樂樂憂憂,頃刻間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現出萬代人情,須從戲裏傳真

明確:戲劇雖說是一門表演藝術,但它卻來源於生活,真實地反映生活,展示生活,它在使我們受到藝術薰陶的同時,也感悟到生活的真諦。

二、介紹戲劇的相關知識

1、什麼叫戲劇

戲劇的概念: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它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

戲劇文學,即劇本,是舞臺演出的基礎。通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劇作家的舞臺說明,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佈景、服裝、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臺詞的心理情緒、動作、上下場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臺詞,包括對話(對唱)、獨白(獨唱)、旁白(旁唱)等。

2、戲劇的要素和特點:

⑴要素包括舞臺說明、戲劇衝突、人物臺詞等。

⑵特點

①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

②矛盾衝突要尖銳集中

③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

3、戲劇的分類

中國戲劇主要包括戲曲和話劇:戲曲是中國固有的傳統戲劇,話劇則是20世紀引進的西方戲劇形式。

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以富於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爲歷代人民羣衆所喜聞樂見。而且,在世界劇壇上也佔有獨特的位置,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爲世界三大古劇。

戲劇的種類

從表演形式上,可分爲:話劇、歌劇、舞劇、詩劇、廣播劇、電視劇、街頭劇、活報劇等;

從作品內容的性質上,可分:悲劇、喜劇、正劇等;

從故事情節上,可分爲獨幕劇、多幕劇等。

從時代分,可以分爲歷史劇和現代劇。

4、元雜劇

元雜劇也叫北曲雜劇,元雜劇最早產生於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陽一帶。盛行於元代,元雜劇是中國戲曲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它達到了很高的文學水準,以至單從詩體而言,古人早就將唐詩、宋詞、元曲並稱。

⑴分類

散曲小令(一宮調一曲子)

套曲(一宮調數曲子)唱

元曲

雜劇(散曲+“科”+“白”)唱+演

例如:

散曲:小令:只含一支曲子

〈天靜沙·秋思〉

套曲:合一個曲調中的多個曲子

〈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音樂上,雜劇的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宮調,即調式,相當於現代音樂的C調D調等。曲牌,是曲調的名稱,每個曲牌都屬於一定的宮調,就好比詞有詞牌。

⑵結構

元雜劇,雖說盛行於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經產生了。元雜劇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爲末、旦、淨、醜四類。一本雜劇只限一個腳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唸白。動作和效果稱爲“科”,凡需演員表演某一動作,劇本上都標明“xx科” 。

劇本的構成:唱、科、白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

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

⑶角色末、旦、淨、醜等。

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lái)兒(小廝)。

⑷元雜劇四大愛情劇

關漢卿《拜月亭》

白樸《牆頭馬上》

王實甫《西廂記》

鄭光祖《倩女離魂》

⑸元雜劇的四大悲劇

關漢卿《竇娥冤》

馬致遠《漢宮秋》

白樸《梧桐雨》

紀君祥《趙氏孤兒》

⑹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四大家之首

馬致遠散曲《天淨沙·秋思》雜劇《漢宮秋》

白樸雜劇《牆頭馬上》《梧桐雨》

鄭光祖雜劇《倩女離魂》《王粲登樓》

三、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戲曲作家,號已齋叟,大都人。約生於金末或元太宗時,他在元代劇壇高居“元曲四大家”之首。據記載,他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其中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被譽爲“梨園領袖”、“雜劇班頭”。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關漢卿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鞠,會圍棋,會雙陸”,“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可見他的才藝、生活和個性。

所作雜劇六十餘種,今存十八種;所作套曲十餘套,小令五十餘首。他的戲曲作品題材廣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腐敗,表現了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反抗鬥爭,人物性格鮮明,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本色而精練,對元雜劇和後來戲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四、預習檢測

1、識記語音

當壚、()臨邛()變徵()

知契()情懷冗冗()鼓三通()

忤逆()燕侶鶯儔()萇弘()

孛老()繡闥()剗的()

罪愆()撚斷脊筋()恓惶()

祗候()桃杌()喝攛廂()

提防()盜跖()屍骸()

錯勘()杳無()瀽()

前合後偃()石陌荒阡()()

哥哥行()鰥寡孤獨()()亢旱()

鞍韉()鞍鞴(bèi)

2、瞭解詞義

渾家:指妻子爭奈:怎奈,無奈處分:責備

知契:知己燕侶鶯儔:比喻夫妻忤逆:不孝順

看覷:照看,照顧剗的:平白無故的,怎的執料:照料,料理

糊突:混淆則是:只當是葫蘆提:糊塗

暄:炎熱幹家緣:操勞家務亢旱:大旱

搬掉:哄騙,挑唆典刑:按法行刑壽延:壽命長

恓惶:煩惱不安的樣子

錯勘:錯誤的判斷

滅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來世的福分

昏聵:眼花耳聾,比喻頭腦糊塗,不明是非

負屈銜冤:揹負委屈,心中懷着怨恨或冤枉

人到中年萬事休:人到中年就沒什麼前途了

一馬難將兩鞍鞴:比喻一個婦女不能出嫁兩次

覆盆不照太陽輝:比喻衙門暗無天日,也比喻遭受冤屈

黃金浮世寶,白髮故人稀:黃金是世俗所寶貴的,從小相交到白頭的朋友是很少的

五、整體感知課文

這部劇共有四折,課文節選了前三折,請大家簡要概括每一折的故事情節。

1、通讀全文,思考

2、明確

《竇娥冤》全劇共四折,開頭有一個楔子,由蔡婆婆獨白開始。

四折的內容分別構成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課文情節:

楔子:書生竇天章因連本帶利欠蔡婆四十兩銀子被迫把七歲的女兒抵她做童養媳,然後進京趕考去了。

課文情節:

第一折:庸醫賽盧醫欠蔡婆本利二十兩銀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卻被張驢兒父子倆搭救,張驢兒乘機逼蔡婆婆媳倆分別嫁給他們父子倆,蔡婆無奈之下答應了,回家後遭到生性剛烈的竇娥的責怪與反對,只好先讓張驢兒父子在家中住下。

第二折:張驢兒爲達目的,心生惡意,找賽盧醫討了毒藥欲毒死蔡婆,卻陰差陽錯被他父親喝了,張驢兒順勢栽贓竇娥,逼她私了,嫁與自己爲妻,被剛烈的竇娥斷然拒絕。於是,兩人對簿公堂,卻不料碰上桃杌這個昏官,偏聽張驢兒一面之詞,竇娥爲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第三折:在被押往刑場的路上,竇娥激憤之下指天罵地,並在行刑前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竇娥死後誓言一一應驗。

第四折:寫竇天章一舉及第,官授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終爲竇娥洗涮冤屈,報仇雪恨。

六、佈置作業

完成《成長資源》第一課預習案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探究竇娥形象及挖掘作品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回顧劇情導入

二、以竇娥爲主語總結每一部分內容,列出本文的結構提綱。

⑴被抵作童養媳。

⑵拒絕改嫁。

⑶蒙冤入獄。

⑷含冤被斬。解赴刑場,指斥天地;訣別婆婆,至善至孝;三大誓願,昭示清白,有反抗精神。

三、重點探究:把握竇娥的性格特徵

1、分析討論:面對逼婚和屈打,竇娥是怎樣做的?表現了竇娥什麼品性?

明確:

竇娥:知書達禮,孝順父母,謹守節操,威武不屈。

2、在押赴刑場時,竇娥要求走後街,這一細節刻畫對塑造竇娥形象和表現主題有什麼作用?

明確: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還是如何不使年邁孤寂的婆婆傷心,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劇作家越是刻畫她的善良,也就越發顯出其冤屈,她的抗爭與反抗也就越發令人同情。因此,這一細節的描寫不僅使竇娥這個形象更其豐滿動人,也使劇作對封建社會的批判更爲有力和深刻。

四、難點突破:結合戲劇的矛盾衝突理解主題

1、思考:竇娥的”冤"是誰造成的?

明確:

蔡婆婆:有點貪財,本質不壞,軟弱。

張驢兒:厚顏無恥,貪財好色,地痞流氓,無所不爲。

張父:不務正業,吃喝嫖賭,無所不爲。

縣令桃杌:貪贓枉法的贓官、昏官,辦事糊塗,作風武斷,認錢不講理。

賽盧醫:表裏不一,心術不正;既是造惡者,又是助惡者。

2、竇娥與現實生活有哪些矛盾衝突?這些矛盾衝突表現了什麼?

明確:竇娥與現實生活的矛盾衝突有:

①張驢兒誤把自己的父親毒死,卻誣陷清白的竇娥;

②竇娥本想依靠衙門洗清自己的冤枉,卻被判以死罪;

③竇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卻怕連累婆婆,自己心甘情願擔當死罪。

反映當時社會上強欺弱、惡欺善的現實;

反映了當時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貪贓枉法;

表現了竇娥的孝順和善良。

小結:

冤,即無辜受屈。竇娥怕連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聽偏信,毫不作調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嚴刑逼供,草草結案。

造成竇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殘暴、社會的黑暗和腐敗。

3、本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歸納概括主旨。

“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這是主人公認識的結晶,是劇本的點睛之筆,一語道破造成竇娥冤案的社會根源,揭示了封建官吏壓迫人民、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腐朽黑暗本質。表明,竇娥的悲劇是社會悲劇。

主題:通過寫竇娥被押赴刑場殺害的悲慘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敗、殘酷,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歌頌了竇娥的善良心靈和反抗精神。

五、佈置作業

完成《課時規範練》第一課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賞析第三折,體會人物情感,學習文章浪漫主義手法。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竇娥原指望誰主持正義?申冤無門,竇娥是怎樣抗爭的?

二、初讀文本,感知人物悲情。

㈠在第三折中,竇娥的形象在劇烈的戲劇衝突中被塑造的感人至深,催人淚下,請思考:本折可以分幾個場景?體現竇娥什麼情感?

1、研讀第三折

2、學生髮言

3、明確

綁赴刑場指斥天地

鳴冤叫屈憤

竇娥婆媳訣別后街相見

訴說冤情悲

臨刑發誓怨氣沖天

冤情昭然怒

㈡合作探究:最能體現竇娥怨憤之情的'曲子是哪一支?

1、思考討論

2、 參考

《滾繡球》:

竇娥受神權思想影響,開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爺”能主持正義,賞善罰惡。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她覺醒過來了,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惡人橫行,良善銜冤。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表達了主人公悲極、憤極、怨極、怒極、無奈之極的思想感情。

“爲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揭示出好人遭殃壞人橫行的社會不公平,這是竇娥用生命換來的認識,流淌着包括自己在內的善良不幸者的悲痛,洶涌着對作惡多端卻不遭報應之徒的無比憤怒。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爲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善良的竇娥雖無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卻決不屈從上天的安排,她指天罵地、痛斥是非不分的天地,她不屈的反抗精神在閃光。這是竇娥在生命的盡頭用盡全力吼出的一句,多麼悲恨,多麼無奈,又多麼痛快淋漓。

3、難點突破:理解“天”這個意象。

思考:竇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爲何在《滾繡球》一曲中指責天地鬼神?

明確:

(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dá,未嘗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傳》司馬遷

譯: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們處境艱難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勞累、辛苦、疲倦、困憊時,沒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悽慘、驚懼時,沒有不呼父母的。

(2)在這裏“天”隱喻的是什麼?

明確:統治者

在封建社會,人民不僅在人身權利及政治經濟上受壓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當時觀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間公道。封建官吏爲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喻。

竇娥受神權思想影響,開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爺”能主持正義,賞善罰惡。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她覺醒過來了。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三、難點突突破:體會劇本浪漫主義手法。

1、竇娥臨刑前發出了哪三樁誓言,運用了哪些典故?每樁誓願表現了竇娥什麼樣的願望?

明確:


一願







二願







三願







賓白







若是我竇娥







委實冤枉







若竇娥







委實冤枉







我竇娥死的







委實冤枉







賓白唱詞







血濺白練







(自身)







六月飛雪







(感天)







楚州亢旱三年







(感天動地)













目的影響







等他四下裏皆瞧見







——冤情不淺







免着我屍骸現







——清白一身







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怨氣沖天,希望上天懲治邪惡







典故







萇弘化碧







望帝啼鵑







六月飛霜







東海孝婦







3、她的三樁誓願與第1層對天地的指責是否矛盾呢?

明確:

這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願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於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4、竇娥所發的三樁誓願在現實情況下能夠應驗嗎?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

明確:

這一超現實的情節首先是表現竇娥反抗精神的需要。因爲在現實生活中,竇娥是無力辯白自己的冤屈的,她的故事到她被斬就結束了。這樣,她強烈的反抗精神便不能充分體現出來,爲了突出竇娥的反抗精神及其巨大力量,作者安排了這樣的超現實情節。其次,這種安排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審美心理。在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被毀滅的主人公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表現出強大的力量的例子屢見不鮮,這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的、進步的事物的肯定和支持,也寄託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再次,超現實的情節使作品既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富於奇異的浪漫色彩。

四、比較鑑賞

善良而堅強的竇娥就這樣無辜的被送上了刑場,這樣的結局着實讓人痛心惋惜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竇娥能幸福的生活着。這樣的心願終於在明代人葉憲祖那兒得到實現,葉憲祖把《竇娥冤》改編成《金鎖記》:

竇娥的丈夫並沒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趕考途中,落水黃河,被龍王招爲駙馬。三年後又入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舉狀元及第。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降大雪,提刑官驚駭,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後竇天章平反冤獄,竇娥得以昭雪獲釋,與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母子重相會”。

葉憲祖這樣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願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請討論一下:這樣改好不好?爲什麼?

明確:

不好。因爲如此一改,雖然符合了人們的願望,但削弱了原劇的戰鬥性,而流於一般戲曲的大團圓結局的俗套。

這樣改,說明葉憲祖老先生並沒有讀懂原劇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統治者的馬屁,把一出控訴封建統治者迫害無辜百姓的悲劇,蛻變成一出歌頌神明、歌頌清官的庸俗喜劇。

五、課堂小結

魯迅: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作者通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歌頌了竇娥的美好心靈和反抗精神。竇娥的形象壯美動人,她的悲劇性格,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感染力量。

六、作業

1、試將《竇娥冤》改寫成現代話劇。

2、寫一篇評述《竇娥冤》的文章。

《竇娥冤》教學設計2

【教學分析】

1、單元分析:

本單元爲戲劇單元,《竇娥冤》爲第一課,所以教師應在第一課時簡介戲劇常識:1戲劇的定義。2劇本構成。3戲劇衝突的重要性。

2、教材分析:《竇娥冤》屬於元雜劇,有其不同於一般戲劇的特點,故也應在進入文本之前簡介元雜劇的特點:本、折、宮調等。

3、文本分析:

⑴ 《竇娥冤》是中國古代戲劇中著名的悲劇,有着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故教學重點之一應放在引導學生體會本劇的悲劇性及其悲劇效果的形成,力求通過本劇的學習,使學生對悲劇作品有初步的鑑賞常識和能力。

⑵ 《竇娥冤》塑造了竇娥這一光彩的人物形象,作爲劇本解讀,分析她的性格應爲本文學習的又一重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1、由回顧國中所學戲劇導入。

2、簡介戲劇、元雜劇常識,簡介關漢卿及“元曲四大家”。

3、學生(教師)複述情節,概括大意。

板書情節:

楔子(序幕):交待背景,寫出竇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開端):賽盧醫爲躲債欲殺蔡婆,蔡婆爲謝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發展):張驢兒爲逼婚誤殺親父,竇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赴法場竇娥指斥天地,明冤屈發下三樁誓願。

4、突破兩個教學重點:

教師關鍵兩問

⑴竇娥身上哪一點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結合文本回答。

例:反抗性、剛強、善良、孝順等。重點引導體會其反抗性,師生可共同劃出本劇的矛盾衝突示意圖,看清竇娥這一弱女子對抗的對象──地痞流氓和昏官,體會竇娥在衝突中沒有絲毫猶豫、退縮和畏懼。尤其是臨死前發下的三樁誓願,更讓我們類比想到了另一人物:桑迪亞歌。竇娥就像這位老人一樣,她可以被消滅,但惡勢力卻不能將她打敗。(這一解讀較成功,學生對竇娥形象的光彩開始有所領悟)

⑵ 《竇娥冤》這出悲劇位列世界十大悲劇之中,你認爲哪些因素造就了本劇的悲劇效果?

問題分解爲:

①什麼是悲劇?

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②本劇中最有價值的是什麼?緊扣“美的、有價值的”這一核心,學生聯繫竇娥這一人物的光彩就較易理解了。

附加提示:竇娥這一人物的不幸身世,更加重了人物的悲劇性。

5、拓展閱讀、對比研討:

對照程硯秋改編的京劇《六月雪》的劇情,進一步體會《竇娥冤》的悲劇效果的來源。

6、求異思維,培養質疑精神。

你敢挑《竇娥冤》的錯嗎?你認爲《竇娥冤》中又沒有缺憾之處?

例:第二折中桃杌審案太過倉促,既不合人物性格,有不合於常理。

7、作業:

⑴積累重點詞語

⑵背誦《滾繡球》曲詞。

推薦觀賞:電影《黑暗中的舞者》(一部簡約而又震撼人心的悲劇)

《竇娥冤》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⑴、瞭解元雜劇的特點;初步瞭解關漢卿戲曲語言的藝術特色。

⑵、瞭解劇情;以第三折中《滾繡球》、《耍孩兒》等曲詞爲重點,賞析戲曲語言。 ⑶、鑑賞劇作的超現實情節,把握其浪漫主義藝術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竇娥的形象,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

⑸、結合人教版配發的《第二課堂》“學習活動”練習,開展研究性活動。 教學重點: 即目標之⑵、⑶、⑷

教學難點:

⑴、第三折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指斥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⑵、對第三折 [ 端正好 ][ 滾繡球 ] [ 耍孩兒 ] 等曲子的理解,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教學方法:⑴先觀看戲曲或電影《竇娥冤》; ⑵講授與研究性閱讀相結合。 學習方法:

1 .課前預習,充分利用註釋和工具書,閱讀課文,掌握古白話詞語,瞭解劇情; 2 、誦讀中可分角色朗讀、分段輪讀、自由選讀,形式不一,但要進入“角色”,讀出感情。

3 .瞭解中國古代戲曲的一些特點,有助於理解劇情。

4 .鑑賞課文語言,除重點鑑賞第三折[滾繡球]等曲子外,還可選取其他曲詞和一些說白,品味曲詞與說白的語言特色。也可結合課文,領會曲詞、說白、科介是怎樣相輔相成塑造人物形象與推動情節發展的,瞭解戲曲語言個性化和動作性強的特點。

5 .鑑賞課文想像、誇張的藝術手法,着重瞭解這種藝術手法對錶現劇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開討論,允許有不同認識。

教學時數: 4 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學習:

魯迅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勞、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毀滅的過程,顯示出封建禮教的罪惡。“列之於世界大悲劇”的中國古典悲劇精品《竇娥冤》則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竇娥被毀滅的過程。

有價值而被毀滅是令人痛苦的,那竇娥究竟犯了什麼“王法”要被毀滅呢?讓我們通過學習本文來認識當時的社會現實。

二、作者與元雜劇介紹:

1 、關於作者:

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爲“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 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現僅存 15 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 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關於元雜劇: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①結構:元雜劇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成一本,演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少數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和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爲“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淨:俗稱“大花臉”,配角有副淨,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 b 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③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 ( 注:課後可查閱“宮調”知識 )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有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

三、速讀感知,理清思路:

課文節選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後情節見課文註釋①介紹。

1 、請跳讀課文,看看課文節選中共出現多少曲牌?都屬什麼宮調?

明確:共出現 31 個曲牌,分別屬於仙呂、南呂、正宮三個宮調。

2 、請概括講述本課故事情節,並重點講述第三折情節。(可由多人共同完成) 板書簡示爲:

⑴、二人亮相,悲劇開始;竇父趕考,留下孤女。

⑵、婆婆索債,險些喪命;竇娥爭理,張生歹念。

⑶、驢兒下藥,誤殺己父;竇娥蒙冤,被判斬刑。

⑷、竇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願,昭示清白。

四、課後自由朗讀或者分角色朗讀。

第 二 課 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本節: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元雜劇基本知識和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作進一步鑑賞。

二、鑑賞第三折。

㈠、女生齊讀 [ 端正好 ] ,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詞語說明竇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男生給出答案,明確』

“沒來由”“不提防” 可見竇娥無辜受冤,是蒙冤。(板書:蒙冤)“動地驚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難怪竇娥臨刑前不禁要將天地生埋怨。

㈡、揣摩試讀 [ 滾繡球 ] ,共同思考:竇娥爲何埋怨天地?

1 、女生讀,男生給點評。男生讀,老師點評。

2 、老師範讀

3 、『同桌討論問題,給個說法』

明確竇娥有感於天地:

信賴(天地)――懷疑(天地)――控訴(天地)――悲憤。

竇娥和婆婆相依爲命,二十歲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個順民卻不得,真冤啊!冤至極,就怨天地。(板書:怨恨)怨恨天地,實爲訴說自己蒙受冤屈,控訴黑暗的世道。

㈢、面對邪惡勢力,竇娥敢於反抗,控訴天地就是大膽的抗爭,可爲什麼又屈招呢?又怎麼甘心忍受這冤屈?這樣做的代價可是犧牲生命啊。(板書:忍冤)

『同桌討論,給個說法』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後街是怕怕婆婆傷心――真善良啊。

善良還體現在臨刑前對婆婆的叮囑上。一生讀 [ 叨叨令 ] 後道白最後三行,一生讀

[ 快活三 ] 、 [ 鮑老兒 ] ,感受其善良――這是一個多麼善良,而又多麼富有犧牲精神的有價值的女子啊!

魯迅四次強調劉和珍“始終微笑着的和藹”――襯出反動政府的兇殘。

這裏刻畫的竇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顯出價值,顯出冤屈之深。善美卻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憤。(板書:悲憤)

人們不由不爲三歲喪母,七歲離父做童養媳,二十歲就守寡三年,遵守禮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揮灑同情之淚呀。

《竇娥冤》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品味語言,認識曲文的藝術手法

把握劇本的主題思想和人物形象

瞭解元雜劇的有關知識

教學過程: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朗讀全文(曲文)

正音正義:提防阡陌劊子手嗟嘆亢旱

二、劇情分析

(一)問:本折故事分爲幾個場景?從哪裏劃分?爲什麼?

1、[端正好][滾繡球]

2、[倘秀才]——[鮑老兒]

3、[耍孩兒]至[煞尾]

(二)分析曲詞的內容和情感

齊讀第一個場景。要求用富有情感的語言。

1、這兩段曲詞寫了什麼內容?

憤怒控訴。(板書)

————天地不公。天,上指統治者;地,下指官吏。這是對整個社會秩序的懷疑。

2、從曲詞中你讀出了主人公怎樣的情感?

⑴怨——天地:“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

⑵恨——不平:“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謂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

⑶哀——自己:“哎,只落得兩淚漣連。”

3、這兩首曲子,情感激昂。作者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達到這種效果的?

⑴對偶句:整齊,語氣連貫,適於表達暢達的情感。

⑵對比手法:鮮明的情感色彩。

⑶呼告:情感噴發式的直抒胸臆。

⑷“字句皆無忌憚”的語言:口語:“葫蘆提”“合”等。自然,不受約束,情感力量充分。

分角色朗讀第二個場景。

1、這一場景主要寫竇娥與婆婆的“訣別“,感情基調是什麼?

哀婉悽惻。(板書)

2、這一場景表現了竇娥的什麼性格?

善良,孝順。(板書)

3、作者着力刻畫竇娥的善良,在表達主題上起到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以善良的'被毀滅,揭露社會的黑暗。這個人越是善良,溫順,揭露的意義越深刻。

第二課時

一、齊讀“三樁誓願”曲詞。

1、“三樁誓願”,反映了竇娥怎樣的情感?

抗爭精神和堅信冤情被雪的壯烈。(板書)

2、爲什麼要發三樁誓願?一樁不行嗎?

不行。

⑴因爲歷史上和冤有關的傳說有好幾個,竇娥覺得冤情太深,少了不充分。

⑵三個誓願有不同的程度。

①血灑白練:不落紅塵。

②六月飛雪:潔白不染。

③亢旱三年:懲罰世道。

顯示自己的冤情——報復這不公平的世道。

3、對這種浪漫主義的手法,你怎樣認識?

理想的寄託。如果你受了冤屈,也會這樣想,雖然不合邏輯,但卻合乎情感。

明代葉憲祖改編《竇娥冤》故事,名爲《金鎖記》。記竇娥丈夫蔡昌宗並未夭折,而是於上京途中黃河遇險,掉落水中,被龍王招爲駙馬。三年後,上京應舉,狀元及第。竇娥刑場當刑時,大雪紛飛,監斬官急令刀下留人,收入監房。後竇天章爲肅政廉訪使,爲竇娥平反冤情,父女進京,於舟中遇到蔡昌宗,夫妻團圓。

這兩種結局有什麼不同的效果?

二、最後“煞尾”一節,曲詞有什麼特點?

景物渲染。

三、元雜劇基本知識(略)

四、背誦《滾繡球》

《竇娥冤》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理解戲劇主題。

3、戲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無雜劇的一般知識,瞭解了《竇娥冤》的劇情。這一節課我們就來看一看,竇娥是怎樣一個竇娥,她的冤又是怎樣的冤。

二、分析人物性格

1、本文節選的第三折共可以劃分爲三個場面,那麼在這三個場面中各表現了竇娥怎樣的性格呢?流露出什麼樣的情緒?

(1)第一場景:指斥天地

①爲什麼要指斥天地?

天道不公,平白受冤,內心悲憤因而指斥

②流露出她怎樣的情緒?

怨憤、埋怨、控訴

③表現出她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堅強、具有反抗性格

(2)第二場面:決別婆婆

①表現出她怎樣的性格?

善良、孝順

②哪些地方表現出她的善良?

繞后街而走,怕婆婆傷心

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

臨別對婆婆的勸導和囑託

(3)第三場景:三樁誓願

①爲什麼要了下三樁誓願?

不甘心平白受冤、想要昭示冤情、懲罰世道

②表現其怎樣的性格呢?

表現其反抗性格

③爲什麼發下三樁誓願就表現了她的反抗性格呢?

因爲她表現了竇娥對現實的不滿,懲罰世道,更是其反抗精神的體現。

④首尾表現出的對天地的不同態度是否矛盾,爲什麼?

前者是無助之下的怨恨,實質上怨恨的是現實的社會。後者是無助之下最後的依靠和寄託,是中國人思想深處最後的精神依靠。

因而,前後的所指不同,二者並不矛盾。

(4)總結:

通過三個場景的分析我們看到竇娥的性格中表現出兩部分,一部分便是她善良的一面,這是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另一方面是她的反抗性格,這是她的突出性格。

三、主題

①題目叫作《竇娥冤》,爲什麼不寫她怎樣受冤而寫她的善良呢?

突出社會的黑暗,善良的人遭受冤屈,更能表現社會的不公。

②寫她的反抗性格對錶現主題有什麼作用呢?

突出她的冤,這樣的人要進行反抗,要發下誓願懲罰世道是因其蒙冤的深重。

③這樣善良的竇娥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命運是誰造成的呢?

其中有:張驢兒的陷害,

有昏官陶杌的無能和草菅人命

蔡婆的引狼入室

竇天章典賣女兒

這些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因而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社會”。社會的不公、昏官惡霸的橫行、善良人蒙受冤情是社會原因造成的。

四、寫作手法

1、用三樁誓願明冤爲什麼?

希望昭示自己的冤情,希望上天主持公道。

2、用一樁不行嗎?三者什麼關係?

不行,三者是遞進關係,感情越來越強烈。

誓願意義時間空間情感

血濺白練不落紅塵當時當場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

六月飛雪清白高潔之後楚州若竇娥我委實冤枉

亢旱三年懲罰世道三年楚州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

3、總結:

三樁誓願都昭示冤情,不僅要昭示冤情,還要報復和懲罰。一個善良溫順的子女子產生這麼大的仇恨是因爲其冤情的深重,讓人無法承受。

4、這些誓願在現實世界裏能實現嗎?

不能

5、那爲什麼在劇中一一實現?有什麼好處?

這是作者想象的奇特和誇張,表達了懲惡揚善的願望。

6、總結寫作手法

想象和誇張還有神話是浪漫主義的特徵,因而本是現實主義和浪漫方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五、板書

指斥天地:堅強、反抗性

訣別婆婆:善良、孝順社會原因

三樁誓願:反抗性格

血濺白練不落紅塵

三樁誓願六月飛雪清白高潔想象、誇張、神話

亢旱三年懲罰世道

六、作業:

仔細閱讀[滾繡球]曲牌,思考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進而思考戲曲的語言特點。

《竇娥冤》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鞏固學生元雜劇知識及對古白話的理解。

2、培養並提高學生古典戲曲的鑑賞能力。

3、賞析、理解《竇娥冤》主題,人物形象及意義,認識封建社會吏治腐敗的黑暗現實。

4、賞析,把握《竇娥冤》戲曲語言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

1、把握竇娥人物形象及意義。

2、品味關漢卿本色的語言。

[教學方法]

誦讀法、導析法

[重難點突破]

1、通過誦讀,品味語言、分析語言,把握人物形象。

2、通過誦讀、對比,把握語言特點。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回顧導入

1、導語設計:

上一節,我們已經講解了元曲特別是元雜劇的有關知識,並且讓大家預習《竇娥冤》,下邊檢查一下上節知識掌握及預習情況。

2、習題

①元雜劇知識②典故掌握③古白話理解

三、講解新課

㈠作者與背景

㈡《竇娥冤》劇情梗概(指導學生看課下注釋①)

㈢欣賞精彩劇照,認識作品影響

㈣解題、導讀提示,瞭解學習要點

㈤鑑賞分析

1、整體把握

①三個場面(找學生概括內容)

②本折線索(冤)及感情變化(怨→悲→恨)

③矛盾衝突(基本主題)把握

2、具體賞析

⑴戲曲語言,人物形象賞析

(問):竇娥身上最光輝的性格特點是什麼?體現在哪些場面,哪些唱詞中?

(生答):略

①分析第一場面,範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讓學生品味語言,體會語言所體現出竇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

②分角色朗讀第三場面,繼續賞析語言,人物形象

③點拔第二場面,把握竇娥善良美好心靈

(問):爲什麼要突出竇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

(答):略

④整體把握人物形象,語言特點,繼續探討作品主題。

⑵通過課堂練習,繼續把握語言特點

①對比閱讀《竇娥冤》與《西廂記》唱詞。

②總結本劇(關漢卿)語言特點

⑶賞析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藝術手法,繼續探討作品主題。

㈥思考討論

明傳奇《金鎖記》由《竇娥冤》改編而成,劇中竇娥的丈夫蔡昌宗並沒有夭折,而是在趕考途中不幸落水,被龍王招爲駙馬。三年後又入京考試,舉奪魁。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色陰暗,寒風刺骨,提刑官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後竇天章平反其冤案,一家人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父女得團圓”。

比較《金鎖記》與《竇娥冤》的結尾,你更喜歡哪一個?談談你的感想。

四、總結

1、竇娥形象及意義(作品主題),學習其美好品質。

2、語言特點

3、藝術手法

4、讀書、寫作指導

五、作業

1、背默[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2、思考討論

作者在第一場面安排竇娥指天罵地,爲何又在第三場面靠天地來顯示其冤情?談一談你對此問題的'看法。

竇娥冤

關漢卿

怨悲恨

(反抗)(善良)(反抗)

現實← →浪漫

控訴、歌頌、表達願望

課堂練習:

閱讀《竇娥冤》與《西廂記》中幾段唱詞,回答下面問題。

《竇娥冤》:

[倘秀才]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人擁的我前合後偃,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劊子云)你有甚麼話說?(正旦唱)前街裏去心懷恨,后街裏去死無冤,休推辭路遠。

《西廂記》:

[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粉蝶兒]風靜簾閒,透紗窗麝蘭香散,啓朱扉搖響雙環。絳臺高,金荷小,銀燭猶燦。比及將暖帳輕彈,先揭起這梅紅羅軟簾偷看。

思考:

1、元曲作家素有“本色派”與“文采派”之分,通過唱詞分析,關漢卿與王實甫各屬哪一流派?

2、試概括本色派”與“文采派”各自的語言特點。

《竇娥冤》教學設計7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瞭解元雜劇的特點及相關知識。

⑵把握全劇的故事情節並分析竇娥的形象,理解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掌握戲劇的主題。

⑶理解劇中想象奇特的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

2、過程與方法:

⑴實踐活動,通過分角色飾演激發興趣。

⑵品味鑑賞戲劇語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認識竇娥的反抗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戲劇衝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竇娥對天地既斥罵又依賴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複雜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整體感知課文,在熟悉戲曲知識的基礎上,瞭解劇情,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題。

〖教學步驟〗

一、導語

欣賞一副對聯:舞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請同學談一談其中蘊含的道理。

明確:戲劇是生活的真實反映,它來源於生活,盡情地展現生活,使我們感受藝術薰陶的同時,也感悟生活的真諦。今天,讓我們打開課本,學習一部真實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展現當時社會矛盾的現實主義作品:元代戲曲大師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

二、解題

1、元雜劇介紹:

⑴結構—楔子,一本四折。

⑵角色—末、旦、淨、雜(上三類不能包括的雜角。

⑶劇本的構成──唱、(結合課本介紹宮調與曲牌)、科、白。

2、關漢卿介紹:元雜劇界的領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戲劇語言(本色派)

三、整體感知,概括劇情

請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概括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的劇情,教師補充第四折劇情、

四、把握竇娥形象

提問:在劇本中這位受了冤屈的竇娥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學生討論後發言)

提示:從人物語言入手把握人物性格

明確:堅貞剛烈,善良孝順,反抗。(言之有據即可)

五、主題

誰之過也?

學生結合劇情思考並討論;竇娥是一位善良,孝順、堅強的女性形象,但這麼美好的人爲何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是誰之過呢?

明確:人人有責──社會環境(暗無天日,是非顛倒的.社會)

本劇的主要矛盾屬於人與社會環境的衝突。

六、作業

思考研討與練習一,完成練習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重點賞析第三折,進一步理解竇娥的反抗性,理解其對天地既斥罵又依賴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複雜性。

2、賞析本文的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

3、探究閱讀:解讀祥林嫂、竇娥兩位女性形象。

〖教學步驟〗

一、理清本折戲劇情節

三個場景:

赴法場

情節結構──見蔡婆

在刑場

(分角色飾演本折)

二、具體分析每一場景

1、第一場景──赴法場:

⑴朗讀[端正好][滾繡球]並思考,寫了什麼內容──控訴天地

置疑1: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識裏,是被看作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最神聖的東西,是不容侵犯的,現在怎麼卻成了斥罵的對象呢?

明確:既抒發了自己的痛苦和悲傷,又表達了對不公正的封建法制和封建秩序的抗議和否定,集中地體現了竇娥的反抗精神

⑵這兩首曲子感情如此激昂,作者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去營造這種效果?

2、第二個場景──見蔡婆:

問題1:這一場景着力表現竇娥的什麼性格特點?──善良孝順

問題2:作者有意通過這一場景刻畫竇娥的善良,這對錶達主題有什麼幫助?

(結合第一場景)通過善良被毀滅來揭露社會的黑暗,竇娥越是善良孝順,揭露的意義就越深刻、越是善良的人被逼反抗,越能體現對整個社會制度的揭露與否定。

3、第三個場景──誓願:

⑴用最簡潔的詞語概括這三樁誓願明確: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

⑵三樁誓願向誰發下?—天地

置疑2:豈不是與第一場景中罵天地的情形自相矛盾?

明確: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侷限。

三、理解戲劇中浪漫手法的運用

1、課文寫竇娥臨刑前發出三樁誓願,她的冤屈和抗爭感天動地;《孔雀東南飛》寫劉蘭芝和焦仲卿雙雙殉情,化爲雙飛鳥。這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這是什麼表現手法,(浪漫主義手法)試就這種寫法談談你的看法。

2、同學們還能想到哪些作品也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呢?

四、組織學生探究式閱讀

解讀祥林嫂、竇娥兩位女性形象。

明確:兩位女性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響,但從她們身上表現出來的人文精神各異。在竇娥的身上,表現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爭精神,向命運,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戰。這是祥林嫂無法企及的。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

解讀祥林嫂,竇娥兩位形象,並表述爲文字。

《竇娥冤》教學設計8

一、設計依據

1.課標依據

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四大學科核心素養爲依據,結合“新課標”第四部分“課程內容”中“學習任務羣8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和教學實際,希望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探究學習後,能在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獨特之美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經驗和語言表達,形成自己對語言和文學的認識,並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情感態度和觀念,同時也提升自身思維品質,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2.教材依據

戲劇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學樣式,產生過許多激動人心、影響深遠的作品。爲了培養學生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和閱讀古代戲曲作品的能力,華師大版高中語文教科書在第一冊學習古典詩歌和古代小說,第二冊學習樂府敘事詩的基礎上,在第三冊設計了第六單元即“詞曲及鑑賞”單元。其中《竇娥冤》、《長亭送別》作爲元雜劇,可算是中國古代戲曲文學的經典範例,而《竇娥冤(節選)》作爲高中階段唯一一篇古代戲曲文學必修篇目,在教學上有其標本意義。

3.單元依據

本單元主題爲“宋詞元曲及其鑑賞”,共五篇課文,其中關漢卿《竇娥冤(節選)》和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是元雜劇。本單元作爲高中階段唯一涉及中國古代戲曲的單元,在該方面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通過學習和思考,瞭解中國古代戲曲發展的大致脈絡和線索;能夠藉助對戲曲劇本情節的梳理,以及對人物語言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特徵,進而體會作品情節設計的匠心;使學生掌握閱讀古代戲曲文學的基本方法,感受文學經典的魅力。

4.文本特點

《感天動地竇娥冤》是中國古代悲劇成熟的標誌和中國古代悲劇的典範作品。《竇娥冤(節選)》作爲該劇的高潮部分,其張弛有度的情節安排、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本色自然的語言唱詞,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深刻入髓的主題思想都是值得細品探究的。以其強烈的悲劇性爲切入口,緊扣悲劇故事情節、悲劇人物形象、悲劇產生根源、悲劇藝術效果逐層深入地去體味鑑賞探究,以期加深劇作帶給我們的審美感受,爲今後的學習和生活奠基引趣。

5.學生情況

高二(17)班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望強烈、自身知識雜而無序,特別是對中國古代戲曲知識,無論是興趣還是相關知識點,都不成體系。又因時空距離、概念差異,學生到高二才第一次接觸中國古代戲曲。學生在閱讀和欣賞上會有較大障礙,存在相關知識背景、文化背景的缺失。在前期整合必要的知識以激發其興趣基礎上,利用學生已有的.課本劇排演經驗,令其在“演”中研讀文本,在“研”中批判理解,在“看”中思考人生。同時教師給予學生一定品鑑賞析方面的方法指導,讓學生在不同解讀方式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過程中,也可以達到自我學習、自我發展,逐步實現審美體驗,爲學生打開一扇通往古代戲曲文化的門。

二、教學目標

1.分析竇娥悲劇形象,挖掘竇娥悲劇根源。

2.探究悲劇藝術效果,逐步深化審美體驗。

三、教學方法

情境法、表演法、點撥法、誦讀法、比較法、合作學習

四、教學準備

1.資料準備

導學案、教學設計、PPT、戲曲視頻資料、拓展資料

2.活動準備

(1)課前預習:熟讀文本,查閱有關《竇娥冤》資料。

(2)課本劇排演:學生自主報名、自行選編課本劇內容並進行排演。

(3)情境創設:課前播放春晚戲曲聯唱視頻,使學生直觀體驗古典戲曲魅力。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習

1.【教學內容】誰解竇娥冤——悲劇故事情節梳理

(1)【學生活動】表演、觀看課本劇。

(2)【教師活動】(問題1)結合課本劇劇情,速覽本課課文,請問什麼字眼出現得最多最頻繁?

【學生活動】迅速瀏覽課文並圈畫出文中高頻詞閃現處並回答。

【明確】怨、冤(12處)

(3)【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梳理課文情節內容。

【明確】(板書)情節情感

押赴刑場由冤生怨

冤婆媳訣別由冤生悲怨

臨刑誓願由冤生恨

【明確】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魯迅)

【設計目的】通過課本劇的角色還原幫助學生理解劇情,實現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高頻詞以把握劇情情感基調,根據劇情張弛節奏來梳理情節。

2.【教學內容】誰解竇娥冤——悲劇人物形象分析

(1)【教師活動】請大家結合課文說說竇娥身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有哪些?【學生活動】快速跳讀,勾畫要點,思考交流,師生共同歸納。

【明確】傳統美德:善良、孝順、堅貞、正直、勤勞、淳樸……

反抗精神:堅強、剛烈、不屈服、敢反抗……

(2)【教師活動】這樣一個年輕美好的生命卻要被冤殺,在她走向刑場的時候應該有許多話要說,集中體現在課文哪些地方?

【明確】[端正好][滾繡球]和三樁誓願

(3)【教師活動】竇娥對主宰世界的天地持什麼態度?

【學生活動】齊讀[端正好][滾繡球],圈畫回答問題。

【明確】反抗、不滿、憤懣、責問、控訴、無奈……

(4)【教師活動】這個美麗柔弱的生命被逼向了死亡,她此刻的憤懣還不是最強烈的,最強烈的聲音在何處?

【明確】三樁誓願。

【學生活動】根據課文完成相關表格並交流。

內容典故應驗時間應驗範圍監斬官態度

血濺白練

六月飛雪

抗旱三年

【教師活動】(追問1)三樁誓願看似臨死前隨興而發,那麼可以互換嗎?

【明確】不能,因爲三願層層深入遞進。

【設計目的】通過誦讀和對文本圈畫分析歸納人物性格,運用表格理清文本信息,尋找相關細節之間的邏輯關係,並將之聯繫起來理解文本,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悲劇性特點。

3.【教學內容】誰解竇娥冤——悲劇根源深入挖掘

(1)【教師活動】假設給竇娥一次重來的機會,那麼她的悲劇可以避免嗎?

請以“假設竇娥……,她就不會死”的假設命題格式,結合劇中已知現實條件進行推理論證自己的觀點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交流發言。

【明確】(PPT)悲劇的實質,在於衝突,即在於人心的自然慾望與不可克服的障礙之間的衝突。(別林斯基)

【設計目的】藉由假設某前提,預設竇娥不會死,再與文中導致竇娥悲劇的主客觀因素相對應後產生矛盾,無法成立,幫助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該悲劇產生的根源及其不可避免。

4.【教學內容】誰解竇娥冤——悲劇藝術效果探究

(1)【教師活動】就表現主題而言,你覺得下面三種結局哪一種最好或最不好?側重一點說說原因。

爲更好表現主旨,有導演認爲三樁誓願的浪漫主義手法最利於表現主題,於是讓戲在高潮處(第三折)結束。

原作結局:竇娥的父親竇天章中狀元后。作爲巡吏,到地方查案,竇娥鬼魂顯靈,託夢父親,最後洗雪了冤情。

明代人葉憲祖改編《竇娥冤》爲《金鎖記》:竇娥丈夫並未夭折,而是赴京趕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後又入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舉狀元及第。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降大雪,提刑官驚駭,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後竇天章平反冤獄,竇娥得以昭雪獲釋,與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母子重相會”。

【明確】可以有不同看法,但要求說明理由,自圓其說。

(1)【教師活動】(追問1)從全劇結局看,竇娥的三樁誓願有兩樁當場實現,第三樁三年實現,最後連冤情也得到昭雪,爲什麼我們依然覺得這是一出悲劇?

【明確】(PPT)悲劇,是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的衝突。(恩格斯)

【教師活動】(追問2)將現實生活中實際上不可能實現的美好結局通過藝術作品來實現,是什麼創作手法?

【明確】浪漫主義手法的結局更能激起觀衆對劇中人物強烈的愛和憎,而這正是悲劇所要達到的戲劇效果。

【設計目的】通過三種結局的比較閱讀和分析,理解作者所運用的浪漫主義手法,及其強化的悲劇藝術效果。

(三)總結(師生共同概括)

1.竇娥形象概括

2.課文主題概括

3.教師歸納總結

六、鞏固拓展

1.鞏固性作業

你如何看待竇娥的第三樁誓願?讓楚州百姓受苦的“亢旱三年”是否與竇娥善良本性矛盾?(300字短文)

2.拓展性作業

閱讀張燕瑾《<竇娥冤>的悲劇價值》、胡琳《淺析<竇娥冤>的戲劇衝突》,梳理讀書提綱,做好書摘記錄。

標籤:竇娥冤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