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工業設計藝工結合新思維、新形式探討論文

設計7.59K

工業設計是集創新、創造、工藝、科技實現爲一體的學科領域,在促進生產力發展、改善人類生活意識形態方面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工業設計的發展情況能夠直接反映出一個國家對本學科的重視程度以及該國家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國家若注重對人才創造力的培養,少一些教條主義的照抄照搬,該國家方能走在世界前列。新時代背景下,各個行業已經容不下保守思想的禁錮和教條主義的束縛,需要我們開拓思想,掙脫羈絆,放寬視野,奮起直追。那麼,工業設計專業教育需要打開新的思路,將這種以“藝工結合”爲教育宗旨的學科更好地貫徹於具有中國國情的設計教育理念當中,從而以新的形式走出一條中國設計之路。

工業設計藝工結合新思維、新形式探討論文

一、我國傳統工業設計教育模式的弊端

20世紀80年代,工業設計之風吹到我們中國,在還沒有搞清工業設計的教學宗旨之前,目前,全國大部分高校都已經開設該專業,幾乎所有的教學都實施一刀切模式。筆者在接觸工業設計專業近20年來,傳統的教學方式一直持續到現在。筆者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對傳統的工業設計教育現狀做簡要的概括與分析,如下:傳統工業設計教育模式和弊端有:

1.幾乎是全國統一化的課程教學內容,有些高校只是課程名稱不同,也是換湯不換藥的做法,沒有設置具有當地區域特色課程的學習。這種統一化的教學內容由於缺少融入當地區域特色的課程,彰顯不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文化,實施的一刀切模式很容易產生照抄照搬國外設計風格的現象,同時會逐漸淡漠中國文化的傳承教育,所以走不出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之路。日本之所以能走在世界前列,是因爲該國家在重視設計的基礎上,還保留和傳承了本國的文化精髓,這一點值得我們反思。

2.只注重課堂教學,學生缺少外出觀察、實踐的機會。由於課堂教學的視野範圍比較狹隘,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利用舊的案例指導學生,教學內容沒有更新,所以學生學到的知識不能夠與時俱進。

3.學生作品只能表達設計概念,缺少給予產業轉化的途徑。學生在設計作品的過程中,通用的流程就是設計調研、繪製方案、製作模型、模型評估等,三、四年都在以同樣的過程反覆執行,在學習中不免會有些厭倦,必然不能深刻理解工業設計的教育宗旨,甚至認爲工業設計學科只做外觀和概念設計。甚至在就業前也會放棄該行業的工作意向。

4.優秀學校的實驗室只是擺設,學生未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將作品進行生產加工。由於大多數時候只是概念效果表現,三、四年下來,學生缺少實踐經驗、充實感和成就感。

二、工業設計專業“藝工結合”的實質

“藝工結合”的工業設計教育理念首次由包豪斯學校校長格羅佩斯提出——堅持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他指出藝術家與手工藝匠人應同臺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包豪斯在教學執行過程中其教學方法以手工藝的訓練方法爲基礎——即學徒制方式,通過藝術的訓練,使學生對材料、色彩、質感、肌理、結構等的視覺敏感性得到科學、準確的理解,向社會培養出優秀的複合型工業設計人才。該方法可以看作是現代工業設計專業“藝工結合”教學模式的雛形。包豪斯學校將“純粹的藝術”和“實用的技術”進行聯姻的教學方法,爲以後的“藝工結合”教學模式樹立了榜樣。我國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發展比較成熟的江南大學受到“藝工結合”這一教育理念的薰陶,也逐漸完善地開展了“藝工結合”的工業設計教育模式。通過上述對包豪斯辦學理念的回顧以及在我國國情條件下對江南大學工業設計教育模式的研究,工業設計“藝工結合”的含義和宗旨分析如下:工業設計“藝工結合”的設計和教育理念必須綜合考慮藝術設計師、工程師和用戶等所承擔的角色給設計作品帶來的影響,以提高作品產業化之後產品的實用價值、審美價值和象徵價值。那麼,在瞭解如何實現產品的這些價值之前先理解“藝工結合”的內涵。“藝工”結合一詞中包含“藝術”“工學”“工程技術”三大方面的內容。首先,“藝術”的含義與造型視覺形象有着密切關聯,它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無論藝術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審美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意識形態的統一;而“藝工”結合中的“工”主要是指科學門類中的工學,人們通過研究和應用自然科學、社會學、經濟學、邏輯學等學科的理論和知識,以此來對各領域中的方案設計和使用方式進行創新或改良的一門學科;另外也包含“工程技術”方面的含義,人們利用工程技術製造實用的物體或者工具,將物品的功能發揮出來以延伸或彌補人類的能力,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意在實用。設計中“藝工”結合的理念是將設計作品實現審美與實用的統一,在整個作品的製作過程中,設計師需集多重身份於一身——藝術家、工匠和工程師,創造出獨具匠心的、“藝工結合”的設計作品,這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作品的每個環節都遵守“藝工”結合的設計理念,設計出讓多數人滿意的產品。“藝工結合”的教育理念並非純粹的藝術與工程技術的結合,它要融合人文、自然、社會科學等方面,研究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爲方式、思維方式,這都屬於社會學的範疇。爲了實現上述教育目標,學校在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體系中必須圍繞“藝工結合”這一核心宗旨展開,並在教學過程中“灌輸”給學生這種“藝工結合”的學習理念,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具備綜合專業素質的產品設計師,而不是一名只會繪製構想圖的概念設計師。

三、新時代下工業設計教育“藝工結合”新思維、新形式

信息時代,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小,技術的迅猛發展拉近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距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想要得到任何事物都那麼輕而易舉。多元化的社會使人們獲得更加豐富充實的信息,那麼,人們對周圍事物的功能和審美判斷能力也越來越強,換言之,大衆也都在潛意識中越來越注重產品的設計感。所以新時代條件下設計教育將逐漸普及,人們對工業設計與純藝術設計的區分和認識也更加明確。設計發達了,人類文化的延續才能得到保障。設計文化的塑造需要設計教育來實現。工業設計是講究創新的一種行業,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那麼,工業設計專業的教育理念也要有創新理念。自從包豪斯開創了“藝工結合”這一創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以來,各國院校紛紛效仿。但是,在當今新時代背景下頑固保守地堅持這一理念隨波逐流而不尋求創新的話,培養出來的設計人才也會與社會脫軌。基於多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條件下,工業設計專業“藝工結合”的教育理念要與時俱進,使設計教育理念具有新的思維特徵。筆者結合實際的教學實踐,就工業設計專業“藝工結合”的教育理念分析總結出以下幾點新思維形式:

(一)“藝工結合”要彰顯地域性

文化地域性彰顯民族性,文化特徵需要由當地人們的生活用品和生活意識形態來體現,而設計教育的目的是以人爲本,爲社會培養出類拔萃的有當地特色的設計人才,才能繼承和發揚當地民族區域特色,將民族的文化精髓延續下去,民族文化設計發揚光大,“中國創造”之夢才能實現,從而將中國設計之路走向國際。我國各個區域的傳統工藝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獨特的工藝技術。那麼“藝工結合”的設計教育理念要求在繼承傳統文化技藝的基礎上,藉助當代的先進技術實現文化的昇華。地域性“藝工結合”設計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需要在結合地域特點的基礎上實現創造性的`教育模式。設計教育要注重建立合理而新穎的課程結構、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訓練學生養成創造性思維的習慣和掌握基本的創造原理、創造技法,培養學生對事物的選擇能力、個性風格的表現力、豐富的想象力和極大的創造力。如廣東地區的傳統木雕、廣繡、陶瓷等工藝對設計教育有着實際的指導意義,木雕、廣繡、陶瓷工藝等應用於設計中能提升產品的價值,並彰顯傳統文化氣息,所以各個高校在設置設計教育相關課程時即可將這類工藝設置爲必修課程,培養更加專業的工藝設計人才,使中國地域的傳統工藝後繼有人。設計教育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又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並能夠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來充實自己的設計理念,是提高學生設計能力的重要途徑。並且聘請從事傳統工藝領域設計、製作工作的專業工藝師到校任教。同時,學校要與企業建立產學研平臺,實現爲社會生產服務的目標,學生如果不瞭解生產工藝,設計就不能轉化成產品,設計的價值就無法實現。

(二)“藝工結合”要體現個性化、多元化

實現上述地域性“藝工結合”設計教育理念時,切忌採用一刀切模式,給予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專業特長的機會,即選擇學科方向。在課程的設置上,大一時所有方向的學生共同學習專業基礎課,如設計美學、設計構成、設計表現技法、世界工藝美術史、中國工藝美術史等基礎課程;大二時實施學科細分,選擇學科方向,如課程設置有陶藝、木雕、皮具設計、傢俱設計、生活產品設計、交通工具設計等學科門類,做到因材施教,人才專業化、多元化,以適應社會的多樣化需求。

(三)“藝工結合”要實施產業化

工業設計專業重要的特點並且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將設計作品得以產業轉化,並能夠在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過程中進行跟蹤,這種形式的執行方法有:①校內建立工藝設計工廠或工作室,並在各商業網站上建立衆籌平臺,如:在京東網站上建立衆籌派臺,將作品公佈於衆,爲設計作品的加工生產集資;②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係,學校委託企業加工設計作品,並給予市場推廣。

(四)“藝工結合”要走向國際化

藝術無國界,設計也同樣無國界。“藝工結合”的工業設計教育方法也需要融合和突破界限,才能更好的體現工業設計教育的本質,那麼,“藝工結合”要走向國際化,實現中外合璧,開拓更廣泛、更豐富的設計教育領域。例如:日本是一個重視陶瓷藝術發展的國家,在技術和藝術方面都有比較突出的成就。日本生活陶藝的發展在受中國、韓國、歐美等國家影響的同時也保持了自己設計的文化特色,使陶藝的發展更加繁榮。那麼,在“藝工結合”的工業設計教育過程中,比如陶藝課程的教學,可以將陶瓷工程與藝術相結合,培養既懂得陶瓷工程又具有較好的藝術設計能力的高級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就非常必要,以滿足我國陶瓷行業發展的需要。學習國外,知己知彼,汲取精華,方可在設計教育中脫穎而出。

四、結論

在新時代背景下,工業設計的教育思路需要尋求創新、與時俱進,使教育模式趨於市場產業化、國際化、個性化,並彰顯地域化的特點。“藝工結合”方式的工業設計教育需要建立以創新爲目標的設計研發平臺,以工程訓練爲手段的實踐平臺,以市場需求爲導向的社會衆籌或校企合作平臺,形成“藝工結合”“產—學—研結合”的工業設計教育新思維、新形式已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