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白楊》教學設計15篇

設計6.7K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楊》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白楊》教學設計15篇

《白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理解新詞,弄清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相關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那兒紮根作貢獻的崇高品質;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白楊樹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樹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戈壁、白楊的錄像。

【教學時間】

2課時。

【學程導引】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白楊樹是我國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庭前屋後,道路旁邊隨處可見。它既不像松樹那樣四季長青,也沒有柳樹那樣清新嫵媚,更不能與觀賞樹木相提並論。也許,我們平時根本沒有注意他們,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楊的時候,你會是怎樣的心情?作家袁鷹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爲我們寫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楊》。

二、播放.課件

三、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讀前出示思考題:“文中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白楊生長的環境怎樣?爸爸的心願是什麼?

四、認識白楊樹的外形特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白楊的語句,比如”高大挺秀”、“衛士”,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對話。人們描寫樹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直等詞語,本文作者卻用“高大挺秀”,表達的感情很不一般。“秀”有清秀、秀麗、秀氣、高雅等意思,通過這個詞語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的喜愛之情,尤其是對大戈壁上的白楊樹的讚美敬佩之情。

2、白楊生長在什麼地方?課文怎樣描寫哪裏的環境的?

3、課文爲什麼要描寫白楊生長的環境?

爲了告訴我們白楊生長的環境惡劣,白楊的生命力強,以此來烘托白楊的興趣,你想知道2白楊爲什麼長得這麼直,長得這麼高大嗎?

4、認識白楊的內在性格:

⑴ 從作者描寫白楊的外形特點中,引起了我們對白楊的興趣,你想知道白楊爲什麼長得這麼直,長得這麼高大嗎?

⑵ 投影爸爸的回答,教師朗讀,學生小聲練習。

⑶ 討論:爸爸爲我們介紹了白楊樹的什麼特點?

5、分角色朗讀,品味文字。

6、領會白楊的象徵的意義:

⑴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是什麼意思?

⑵ 默讀課文,思考:爸爸的心是什麼?

⑶ 同桌或小組討論。

7、出示提示,點撥題目:

⑴ 爸爸在哪兒工作?那裏的條件怎樣?

⑵ 爸爸和白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⑶ 爸爸爲什麼要接孩子到新疆讀書,而且“將來再念中學”?

⑷ 爸爸的“心”是什麼?

8、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爸爸勉勵自己要像白楊一樣,建設邊疆。也希望孩子們像他一樣,就在那裏生根。

9、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

1、白楊象徵什麼?

2、討論:爸爸的心願是什麼?爸爸的心願能實現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提示點撥:

⑴ 爸爸摟着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楊,沉思什麼?

⑵ 爸爸爲什麼“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⑶ “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暗指什麼?“幾棵小樹”又指誰?“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的含義是什麼?

⑷ 小結:爸爸看到白楊,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邊疆落戶,於是他想,怎樣才能將孩子培養得像白楊一樣。當他看到幾棵小白楊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時,他欣慰地笑了。因爲他看到了建設邊疆後繼有人。他堅信他的孩子也會像白楊一樣,茁壯成長紮根邊疆。

二、.總結全文

1、課文中還多次寫到爸爸的神態,請找出這些詞語。

2、爸爸的神態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聯繫全文,說說他神態變化時的心裏活動。

三、識記生字、新詞

四、.總結寫法

借物喻人。

五、延伸探討

1、孩子到新疆後幹了些什麼?

2、以後新疆會變成什麼樣子?

六、播放朗讀錄音,學生小聲跟讀

七、練習朗讀背誦

【練習課】

一、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課文先講大戈壁沒有( ),沒有( ),也沒有( )到處都是( ),又將鐵路沿線的白楊( ),就像戈壁灘上的( ),再講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不怕( ),不怕( ),那兒需要,他就在那( ),最後講爸爸借白楊樹表達自己( )。

二、寫出近義詞

清晰( ) 表白( ) 沉思( )

挺秀( ) 消失( ) 肯定( )

三、讀下面一段話,做練習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段話共三句,介紹了白楊樹的三個特點,請用簡短的句子概括出來:

1、

2、

3、

《白楊》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理解生字新詞,會用哪兒哪兒和不管不管總是造句。

2、能讀通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爸爸建設邊疆,紮根邊疆的崇高品質。

4、學會自主學習的一些方法,養成自於學習的習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準備,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著名作家袁鷹寫的《白楊》一文,(板書:白楊)學習了生字和新詞,初步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檢查預習,揭示目標。

昨天老師佈置了一道預習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按照先後順序劃出描寫爸爸神情變化的詞語。大家完成了沒有?好,下面我們交流一下。

學生邊回答老師上依次出示:出神

小結:爸爸先是出神,接着是微笑,再接着是變得嚴肅起來,然後是陷入沉思,最後又浮起微笑,這就是爸爸的神情變化。

三、細讀課文,體會含義。

l、首先我們來討論,爸爸爲什麼出神。

先看屏幕,然後再自由讀課文的第14節,想想看,能回答嗎?同桌的同學可以互相討論討論。

2、爸爸爲什麼微笑呢?

請每個學習小組用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課文4至12節,然後我們互相交流。

每個學習小組練該對話.

(一人讀哥哥的話,一人讀妹妹的話,一人讀爸爸的話,一人讀敘述人的話、)

指名讀。

3、爸爸的神情爲什麼又變得嚴肅起來呢?

請同學們快讀課文的第14節,然後回答,好嗎?

是因爲爸爸要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品格,所以他顯得嚴肅起來。爸爸用三句話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的品格。試試看,能不能把爸爸的話讀通。

指名試讀。

還有誰能讀得更好嗎?

你爲什麼要這樣讀?

討論:這三句話應該怎樣讀?

自由練讀。

齊讀。

看屏幕。教師敘述:

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乾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

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這是何等高潔的.品格!爸爸在向孩子們介紹時怎能不肅然起敬變得嚴肅起來呢?

讓我們帶着讚美、崇敬的感情再把爸爸的話讀一遍.

爸爸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不僅僅是出於對白楊的崇敬,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你能快速閱讀課文第15節告訴老師嗎?

對了,爸爸是借白楊在表白自己的心。

這種寫作方法叫借物喻人。

板書:借物喻人

爸爸的心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

首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16節,完成填空。

(完成後學習小組之間可以先交流交流.)

討論。

指名說。

爸爸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學到這裏你明白了嗎?請你用哪兒哪兒和不管不管總是這兩個關聯詞語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好嗎?

練說。

交流。

爸爸的心現在你知道了嗎?

板書:建設邊疆紮根邊疆

爸爸爲什麼又陷入沉思?爲什麼突然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默讀最後一節課文,想想看。

討論。

(爸爸在沉思什麼呢?)

板書:小白楊茁壯成長孩子

(爸爸彷彿孩子彷彿)

四、理清線索,總結昇華。

《白楊》這篇課文運用借物喻人的寫法,先寫白楊高大挺秀,適應性強、生命力強的特點,藉以表達爸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宏偉志向。同時也表達了爸爸對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像小白楊一樣,迎着風沙茁壯成長,成爲建設邊疆的生力軍。

《白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段:

爸爸看見幾棵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浮起微笑,實際上是爲建設邊疆後繼有人而感到欣慰。

【課前準備】

白楊、戈壁灘的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

板書課題:

白楊2、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藉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

⑴聯繫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⑵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3、檢查自學情況:

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注意:

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字音易錯的:清晰。

字形易錯的:新疆。“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區別。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荒涼、寸草不生、貧瘠……

2、讀一讀你剛纔所劃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⑴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⑵朗讀:

大戈壁這麼荒涼,環境這麼惡劣,白楊卻長得那麼高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着鐵路。讀到這裏,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讚美、驕傲的語氣。)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

四、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爸爸僅僅是在讚揚白楊嗎?他的話中似乎還有更深的含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輕輕閉上眼睛聽錄音,看看在腦海中浮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板書並理解:

高大挺秀2、爲什麼會感受到白楊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涼,寸草不生,而白楊在那裏是如此的挺拔,在滿眼沒有綠意的戈壁上,白楊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楊,有什麼感受?引讀第一段。

(體會“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當哥哥和妹妹在議論白楊時,什麼問題使爸爸變得嚴肅起來(默讀4~13節)?

三、理解研讀,深悟課文

1、找到爸爸說的話,弄清有幾句,並想想這幾句概括了白楊的什麼特點,請一名學生朗讀並一同歸納,板書:

枝幹挺直,白楊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堅強

2、默讀:

把表現白楊生命力強的詞語勾劃出來,理解這三句話怎麼表現白楊生命力頑強的。

3、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

4、體會句羣關係,重點讀第三句。

5、換人稱讀:

用爸爸的。話來讚美白楊。把“它”換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把16和14節對比着默讀,爸爸要表達什麼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

服從需要、紮根邊疆、無私奉獻。

7、默讀最後一段話,想想爸爸爲什麼開始沉默,後來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實現嗎?爲什麼?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裏的艱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很頑強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四、縱覽全文,體會中心

1、我們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楊的品質,那麼現在你體會到了什麼呢?

⑴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讚美白楊,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⑵爸爸的心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們一樣爲邊疆出力,一樣建設邊疆。

⑶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楊一樣頑強,不怕困難。

⑷……

2、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句子。

五、拓展練習

1、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閱讀鏈接《帳篷》。

3、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誇誇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

【板書設計】

白楊

高直

白楊高大挺秀生長範圍廣 借物

生命力強

《白楊》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並加以理解。

2、討論交流,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對邊疆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崇高品質。

教學流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

1、初讀課文後,你對白楊樹有了哪些瞭解?

(學生回顧課文內容,也可補充課外知識)

2、這節課,我們繼續合作學習,來品味課文的魅力。

二、品味課文內容

1、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你感興趣的部分,重點練習朗讀,並加以體會。

(學生自由朗讀體會)

2、學生自由結合討論交流。

3、大家學習的氣氛很深厚,能不能把你的.體會、感受和我們說說?

(全班交流)

⑴“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也不動搖。”

學生會愛讀,交流中會概括白楊樹的特點,可由學生板書。

指導朗讀,讀出對白楊的讚美。

⑵“爸爸只是向孩子們……自己的心。”

學生會愛讀,更會思考,爸爸表白什麼?教師要適時引導,聯繫上下文體會其含義。藉機指導朗讀。

⑶“爸爸一手摟着一個孩子……成長起來。”學生會愛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其中含蓄的深情。

4、小結:文章寫白楊,贊白楊,實則是爲了讚頌邊疆建設者,這種借物喻人的寫法使人回味無窮,大家在寫作時可以借鑑。

三、質疑

看來你們已經深深地品味到文章表現魅力,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需要我們幫忙?

四、朗讀練習

請你根據自己對文章的體會,有選擇性地練習感情朗讀,可以幾人合作分角色讀,也可以嘗試背誦積累。

(學生有感情朗讀,展示自己朗讀的風采)

五、總結課文內容

1、學生總結收穫。

2、教師總結課堂的閃光點。

《白楊》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感悟白楊樹的品質和邊疆建設者的精神。

3、學習課文“借白楊樹特點,歌頌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這一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表現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

教學難點:體會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法學法:引導、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學具:投影儀、投影片。

課前準備:蒐集有關新疆建設兵團以及戈壁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有這樣的一種樹,它沒有松柏那樣的傲雪凌寒,也不像垂柳那樣的婀娜多姿,但是它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傲然挺立,贏得人們的尊敬和讚美。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這種樹,大家一起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檢查字詞。

三、深入研讀,感悟荒涼,烘托精神

1、戈壁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齊讀第一自然段。

2、指名回答。師:課文的描述給了你對戈壁的什麼感覺?(“我感覺到大戈壁非常遼闊”)你是從哪些字句中體會到的?(從“茫茫”中體會到遼闊。)還有怎樣的感覺?(我從“沒有??沒有??也沒有??”體會到大戈壁也非常荒涼。)

3、師: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它有的是什麼?(粗砂、礫石)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大戈壁到底什麼樣?放映大戈壁的圖片

4、師:現在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大戈壁,你會用哪個詞語?(寸草不生、荒無人煙、不毛之地)

5、師:就在這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白楊樹長得怎麼樣?

師:這是什麼樣的身影?用自己的話說一下(高大、挺拔、秀麗)。用一個詞概括(高大挺秀)。

6、朗讀對話,體會童真

孩子們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緒,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孩子們的對話。分角色朗讀課文4—11自然段。

四烘托精神

(一)體會精神

1、(指名讀)請你朗讀課文12自然段。

2、投影: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默讀課文思考:這段話有幾句?每句話各寫了什麼意思?

(2)師:第一句寫了什麼?(寫了白楊樹很直)白楊樹“直”的特點從什麼時候有的?(“從來”)具體從什麼時候?(“從一出生,從一有白楊樹”)看來白楊樹的這個特點不是人工修理出來的,而是它的什麼?(“天性、本性”)師:也可以說是“本質”上就這麼直。

(3)齊讀第二句,說說你從“哪兒”這個詞語都讀出了哪些地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高山—海邊—平原—戈壁??。下面我們就把這些地方送進句子中,再來讀一下。學生齊讀:高山需要它,它就在??;海邊需要它,它就在海邊??;平原需要它,它就在平原??;戈壁需要它,它就在戈壁??;師:白楊樹爲什麼要在這些地方生根發芽?(“因爲這兒需要它”)它對這些地方的環境挑剔過嗎?(沒有)師:這就是白楊樹的品質:哪裏需要就到哪裏,不管環境如何。板書:哪兒?哪兒?,不擇環境。

(4)我們再來看第三句。這是一個長句子,同學們讀一讀,看看是用哪個關聯詞連接起來的?教師板書:不管?總是?。你能把這個長句子讀成四句話嗎?(風沙刮來,白楊樹____;雨雪打來,白楊樹——;面對乾旱,白楊樹——;面對洪水,白楊樹——。)通過這四句話,你讀出了白楊樹的什麼品質?(“堅強、堅決”)板書:毫不動搖。

(二)感悟心靈。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你找到了爸爸和白楊樹的共同點了嗎?(二者的精神是一樣的:哪裏需要,就到哪裏紮根,堅強不屈,毫不動搖)作者僅僅是在讚美白楊樹嗎?(不是),還讚揚了什麼?(讚揚了像爸爸那樣千千萬萬個邊疆建設者)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板書:邊疆建設者、借物喻人。讀到這裏,列車旁那一行行白楊樹,在你的眼中還僅僅是樹嗎?(不僅是樹,還是衆多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2、然而孩子知道爸爸的心嗎?

(1)指名朗讀14自然段。

(2)師:這段一連用了三個“只知道”,然而,“只知道”的後面是不知道,想一想在每個“只知道”後面都有哪些“不知道”?請把爸爸的經歷和白楊聯繫起來考慮,談談自己的看法。

(3)學生回答,教師點擊,屏幕依次出現不知道的內容。

(4)師生對讀,老師讀孩子們只知道的,同學們讀孩子們不知道的。師讀:“他們只知道??”,學生對讀:“可他們卻不知道??”

3、學習最後一段。

(1)師:可是孩子們現在還小,他們還不能理解。

(2)讀最後一段,回答問題。

(3)師:爸爸由白楊樹想到孩子們也將紮根邊疆,爲後繼有人而感到欣慰,所以他笑了。

(4)讀到這兒,你們明白爸爸的'心到底是什麼了嗎?作者沒有讓爸爸直接說出自己的心願,而是通過什麼表達出來的?對,是依託白楊樹表達自己的志向的,這種寫法叫託物言志。板書:託物言志

五、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閱讀鏈接《帳篷》。

六、完成練筆

《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家袁鷹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讚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在本課的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並畫一畫文中直接描寫和談論白楊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楊爲線索,從開始西行列車上看見窗外的白楊,到討論白楊的特點和爸爸借白楊言志,最後畫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楊。從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並初步感知白楊的象徵意義。然後,我又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設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我讓學生先自讀,畫出自己認爲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並反覆研讀;然後在小組和全班交流,體會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爲一的。如這些語句:“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對這些句子,要聯繫上下文,前後貫通地反覆研讀,理解後抄寫下來。在討論和朗讀中,學生逐步清晰地認識到,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茫茫戈壁上,白楊樹在此生根,

並長得高大挺秀,成爲毫不動搖的“戈壁衛士”;在經濟、文化落後,生活條件艱苦,自然環境惡劣的西部某些地區,建設者們放棄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的家鄉,代代紮根於此,奉獻青春,是堅強不屈的“新疆戰士”。他們同樣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哪裏安家。樹似人,人如樹,二者的形象疊印在一起,藉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的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特點。但是由於上課時間有限,我並沒有對所有的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相接,而是抓住了2、3個方面進行詳講,以面代全。

例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這是本文的又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看三組畫面,思考其中的聯繫;讀課文有關段落,注意其中的聯繫,從而使學生不僅懂得了爸爸的心,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對於下文爸爸的“沉思”“微笑”,也容易領悟了。

不足之處:

課後練習題中,要求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誇誇學生心目中的白楊,學生的說法雷同,思維比較狹隘。

《白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裏需要哪裏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樹,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白楊樹的相關知識。

2.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白楊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沙漠地區種植非常廣泛,因爲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3.教師板書:白楊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白楊爲什麼能在沙漠裏生長呢?它會有什麼特點呢?現在,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生字新詞,然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學,可以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文章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楊,展開議論的事。

3、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在西行的列車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見窗外的白楊討論白楊的特點,爸爸表明心跡。

三、理清脈絡,瞭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以白楊爲線索,用自然段合併法,把課文分爲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寫大戈壁的鐵路線上長着高大挺秀的白楊。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講的是“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並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講的是“孩子們”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們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楊樹。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他們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邊,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四、細讀品味,瞭解白楊的生活環境

1.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1)白楊樹生長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裏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幾乎沒有生命的存在。明確白楊的生命力極強

(2)那裏的天地都是渾黃的,經常飛沙走石,狂風四起。

明確白楊樹的生活環境及其惡劣,教師引導學生想象飛沙走石的情景

(3)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

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是爸爸介紹白楊的話,要重點理解,明確白楊的特點:不擇環境堅強不軟弱從來都那麼直

(4)品讀爸爸的話。讀出對白楊的讚歎之情。

(5)把爸爸的話背誦下來。

2.此時的你最想對白楊樹說點什麼?

3、思考:爲什麼說爸爸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呢?你是怎麼理解的?和同學們討論一下,抓住表白一詞進行理解。

爸爸看見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樹,觸景生情,以白楊自勉,是託物言志,勉勵自己要向白楊樹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不軟弱,也不動搖。

4、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的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含義嗎?

五、理解《白楊》的中心思想。

教師出示投影:

選擇你認爲概括的最準確的中心思想:

1.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

2.課文表達了邊疆建設者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

3.課文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這件事,讚揚了邊疆建設者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板書:紮根邊疆

建設邊疆

六、總結全文。

從課題我們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白楊樹,可是通過分析課文,我們又進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寫白楊樹,實際上讚揚了邊疆的建設者。這種寫法很新穎,能夠引人入勝。這種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寫白楊,可真正的目的是寫那裏的人。白楊的品格,正是邊疆建設者的品格。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也正是邊疆建設者對孩子們紮根邊疆健康成長的期待。

《白楊》教學設計7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白楊的特點,教育學生學習建設者那種熱愛邊疆、紮根邊疆的志向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

2、學習本課借物喻人的寫法,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完成課後習題。

【教學重點】

學習借物寫人的表達方法,能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領會父親對孩子講述的那段話。

【教具準備】

幻燈片或掛圖一幅、朗讀錄音。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自學生字新詞,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

白楊

二、導語

三、教師範讀課文,學生了解主要內容(抓中心)

1、教師範讀,讓學生思考: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討論明確:

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帶着自己年幼的兒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楊引起了議論的事。

四、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劃:

邊讀課文邊劃生字、生詞及易錯的熟字。

2、查:

理解生字新詞。

3、講:

學生互相交流學習體會。

(音、形、義各有側重,教師作重點指導。)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撫:注意讀準字音,在字典中取準“撫”的義項,理解“撫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聯繫課文理解詞義,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舉出反義詞(清晰──模糊),近義詞(清晰──清楚,分明)。

渾黃一體:全是黃色,分不清界限。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

表白: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

(對於生字新詞的處理,還要在講讀時指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加深理解。)

五、學生默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讀課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然後交流。

(教師可提示: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的。)

2、討論明確:

課文按記敘內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寫大戈壁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寫父親與孩子們議論白楊樹。

第三段(從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後),寫孩子們將和爸爸一樣地在邊疆紮根。

六、作業

1、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清晰、軟弱、動搖。

2、根據課後習題1的提示,認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講讀課文,解詞析句,完成課後習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交待學習任務

1、板書課題:

白楊

2、導言。

3、概括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

(從整體入手)

二、講讀課文(從整體到部分)

1、講讀第一段(從整體到部分):

⑴ 看圖、聽讀、思考:

大戈壁什麼樣?白楊樹什麼樣?

⑵ 默讀思考:

課文中怎樣描寫大戈壁?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

劃出主要詞句。

⑶ 讀後討論:

通過解詞析句理解、體會。

① 課文中怎樣寫大戈壁?請你結合畫面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大戈壁什麼樣?作者要寫白楊,爲什麼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② 課文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高大挺秀”的“秀”字怎麼講?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⑷ 教師小結。

2、講讀第二段:

⑴ 學生自由讀,思考:

父親和孩子們是怎樣議論白楊樹的?

⑵ 讀後討論交流:

① 這裏的“一位旅客”指誰?這裏的“衛士”指什麼?爲什麼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呢?

② 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思考:

誰說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對白楊有什麼看法?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

③ 教師讀父親的話後提問:

“表白”怎麼講?爲什麼說他在表白自己的心願?

⑶ 劃出句中的關聯詞語,並按要求造句。

⑷ 教師小結。

3、講讀第三段:

⑴ 教師引讀後,提問:此時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麼?會想些什麼呢?

⑵ 教師小結。

⑶ 學生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又回到整體)

師生藉助板書共同總結。

【說明】

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的指導思想是,必須讓學生經歷充分的閱讀實踐,使其在認真讀書中理解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具體內容,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要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幫助他們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使其既學習語言,又受到教育,同時掌握讀懂一篇課文的方法。爲此,我採取了“解詞析句”、“朗讀感受”、“小結描述”三點做法,把讀、講、議、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解詞析句,深入理解

課文的思想內容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因此,閱讀教學必須重視語言文字的講解,通過解詞析句,幫助學生領會內容,體會感情,使之得到薰陶,受到教育。教學時,我注意抓住關鍵詞句精講、細讀,使學生由“語感”進入“情感”,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悉心研究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

《白楊》這一課是以象徵的手法,借物喻人的。因此,教學時,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怎樣生動形象地寫物,是教學的重點,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恰如其分地喻人,則是教學的難點。爲了讓學生真正理解本課借物喻人的深刻蘊含,在講讀課文時,我採用“解詞析句”的方法,抓住重點詞語,分析富有深刻含義的句子,來指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解詞:

抓住課文中“茫茫、清晰、渾黃一體、挺秀、表白”等一些最能表現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進行講解。在指導學生解詞時,不但啓發學生理解詞語的本身意義,還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這些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所表達的特定含義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指導學生理解“高大挺秀”這個詞語時,首先指導學生利用平時積累的知識說說描寫參天大樹時,一般常用什麼詞語?書中用了哪個詞?接着,指導學生理解“挺秀”的“秀”字在這裏表達什麼意思;而後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爲什麼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最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一個“秀”字,飽含着作者對白楊的喜愛讚美之情。這樣層層深入地講解詞語,不僅訓練了學生辨析詞義和準確用詞的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析句: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三句話,以及文章的最後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這是一種比擬的說法。對於國小五年級的學生說比較生疏,也不易掌握。講讀時,我便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認識這個句子的含義。首先引導學生理解:“這裏的衛士指什麼?”學生脫口而出:“指的是白楊樹。”緊接着,又引導學生考慮:作者爲什麼不說“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出神”呢?通過討論,學生認識到,作者將白楊樹比作衛士,生動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楊樹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對於戈壁灘的重要意義。這樣,又加深了學生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認識。

課文中“父親”的話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爲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我首先指導他們反覆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後,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話寫出白楊的什麼特點?它的深刻含義是什麼?通過逐句分析,最後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和生長特點(生命力強),並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來歌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爲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指導他們學習書中的句式,運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這樣既訓練了他們運用詞語的能力,又強化和發展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對於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後要求讓學生說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麼,他想些什麼?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二、朗讀感受,印證理解

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動,應該貫穿於講讀教學的全過程。教一篇課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講,左一個講解,右一個分析,那樣就容易把一篇完整的課文,講得支離破碎,還佔用了學生讀的時間。學生沒有閱讀實踐,閱讀能力是得不到培養的`。國小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要加強朗讀和默讀。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如果熟讀深思,學生就會像演員進入角色那樣進入課文的意境,從中理解字詞句的含義,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觸到作者跳動的脈搏。

《白楊》這篇課文,作者通過白楊讚美了熱愛邊疆、紮根邊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講讀課文時,首先要使學生深入領會白楊的高尚品格,然後把白楊的品格和人物的行爲聯繫起來。具體地講,就是把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和“爸爸”紮根邊疆聯繫起來,把小白楊樹迎着風沙成長和孩子們一定會在邊疆茁壯成長聯繫起來。爲了使學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我採用了教師範讀、帶讀、引讀和學生默讀、自由讀、分角色讀、個人讀等形式,並注意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白楊的讚美之情,從而表達對建設者的敬佩之意。

課文的第二段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的特點,內涵較深,情感豐富。孩子與“父親”對白楊的認識理解是不同的,情感也不同,哥哥讚美它“高”,妹妹則稱頌它“直”,這只是孩子們直觀的感性的認識。他們並不知道“爲什麼這麼直,這麼大”,父親的話回答了孩子們潛在的疑問,講了白楊的特點,其中含義很深,是讓孩子們由表及裏地認識白楊的品格。學習這一段,首先,我讓學生各自輕聲讀全段,思考:旅客們是怎樣議論白楊的。這是從整體上體會人物的情感。接着,指導學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部分,要求學生體會孩子們的欣喜,父親的深沉。又通過指名讀來檢查學生的理解和感情的表達情況,然後通過默讀點出重點詞語,以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最後,我帶讀“父親”的話,藉以連通學生理解的思路,以形成完整的思緒。使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情緒上受到感染,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這樣,講前讀,講中讀,講後讀,學生的理解會在充分的閱讀中加深感受,得到印證。

三、小結描述,昇華理解

教學中,教師應當用完美的語言去啓迪、影響、感染學生。閱讀課既要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分析,讓學生學習書本上的語言,也要用教師對課文理解的語言去影響學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昇華理解。

在講完白楊的形象之中,我進行了如下小結:“普普通通的白楊樹到處可見,在庭院,在公園,在城市的街旁,在鄉間的路邊,對此,人們不足爲奇。然而,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幹,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也給過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悅。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於是,白楊便成了旅客議論的話題。”這樣的小結,再現了白楊樹高大挺秀的形象,使學生情緒盎然,猶如置身於茫茫的大戈壁,看到了白楊的身姿,既加深了對白楊形象的理解,也爲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在講完白楊的特點以後,我這樣進行小結:“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生根、發芽。城市需要它們,它們就舒展丰姿供人欣賞;農村需要它們,它們就心甘情願地挽起臂膀,築成防風林牆。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生根了。它們頭頂青天,腳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烈日,不管遇到乾旱還是雨雪,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小結,學生越發感到白楊樹是那麼可愛,邊疆的建設者是那麼可敬。於是,他們也情不自禁地隨和着老師,一起進行小結,更加強了課堂效果。可見,設計優美精彩的小結,不僅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始終處於生動形象的語言感染氣氛中,有利於他們感知豐富多彩的優美語言,提高他們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

在講讀課文結束時,我結合板書做了這樣的小結:“這篇課文采用象徵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寫了大戈壁的荒涼,也寫了白楊樹的挺秀;寫了孩子們的天真,也寫了爸爸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深沉。作者實則寫物,意在喻人,讚美祖國邊陲建設者熱愛邊疆,紮根邊疆的志向;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國邊疆建設後繼有人的希望。我們衷心地祝願: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學生隨着老師的手勢,藉助板書,同老師一齊吟誦。此時,師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從心底裏欽佩那些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就在哪裏安家的建設者。這發自肺腑之聲,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高潮,師生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課雖結束了,但情猶未盡,意猶未已,使學生的理解和感情進一步得到了昇華。

《白楊》教學設計8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使學生從小樹立服從祖國需要,立志爲祖國爲人民奉獻一切的思想。

2、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3、懂得本課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4、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用“沒有……沒有……也沒有……”、“哪兒……哪兒……”造句。

教學重點

爸爸介紹白楊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白楊的特點和文章的中心。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誰能說說下面播放的這首歌歌頌的是什麼?

2、那麼《白楊》這篇課文僅僅寫白楊嗎?你是從哪裏知道的?

請同學們打開書,找出有關的語句。

3、學生齊讀: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二、指導自學,品讀重點

過渡:

爸爸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哪些可貴的品質?表白了什麼心願?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提示自學課文的十二、十三兩段。

1、出示提示:

⑴白楊樹有哪些特點?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⑵爸爸表白了自己什麼樣的心願?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的?

2、學生反饋,教師點撥,完成板書:

⑴白楊樹有哪些特點?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一段話。

師:第二句中的“哪兒”可以是哪些地方?換成地方說一說。

師:在這樣的環境中,白楊又有怎樣的表現呢?

出示填空題:

風沙四起,白楊______________;大雪紛飛,白楊______________;數月乾旱,白楊______________;洪水浸泡,白楊______________。

師:你體會白楊有哪些可貴的品質?

師:白楊的品質值得我們讚美!現在,請同學們把文中的“它”換成“您”讀一讀,來讚一讚可愛的白楊吧!

出示課件。

過渡:

想不想走進戈壁目睹白楊的風采?請看屏幕。

⑵表白了什麼樣的心願,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的?

過渡:

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白楊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楊表白的心願。那麼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

3、分組討論(四人一組):

過渡:

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白楊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楊表白的心願。那麼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請同學們合作學習,探究問題。

4、檢查討論情況。

小結:

不錯,爸爸和白楊樹一樣在邊疆不畏艱苦,堅強不屈的生活着,工作着,所以爸爸要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

5、你們都知道了爸爸的“心”,可孩子們知道嗎?

學生齊讀第13自然段: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師:孩子們不知道爸爸的“心”,而你們知道了,能否把這告訴孩子們?

出示句式:

我會對孩子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孩子們聽了你們這些話,知道了爸爸的“心”之後會對爸爸說些什麼?

出示句式:

爸爸,我想對你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爸爸聽了孩子們的話,又會對孩子們說些什麼呢?

出示句式:

爸爸笑了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說得好。不僅這兩個孩子要好好學習,我們都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爲西部大開發作貢獻。

6、過渡:

爸爸介紹的白楊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粒種子播在了孩子們幼小的心裏。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三、指導品讀,體會中心

1、默讀最後一節,在不理解的問題上打上“?”。

2、學生質疑。

3、根據學生的質疑進行梳理:

⑴望着窗外閃過的白楊樹,爸爸爲什麼會陷入沉思?

(擔心)

⑵看見幾棵子樹苗迎着風沙成長起來,爸爸爲什會微笑?

由此想到:

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下,會像小白楊那樣經受困難,茁壯成長,並充滿希望;戈壁灘的前景更加燦爛煌。

4、同桌議一議。

5、反饋集中、全班評議;

6、指導朗讀,指導最後一句:

⑴齊讀。

⑵指導:

爸爸看見小樹成長起來高不高興?讓我們高興地讀這句。

7、屏顯:

在邊疆建設者的豪言壯語:

“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反映邊疆建設者的什麼精神?

(無私奉獻,他們的一生乃至於他們的兒孫都紮根邊疆、建設邊疆,這不正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嗎?)

四、總結課文,領會中心

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這不僅是邊疆建設者要表白的心,也是課文的中心。課文借白楊讚美邊疆建設者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五、總結談話,激發情感

同學們,學完課文,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楊的精神可貴,邊疆建設者們的精神更可貴,他們爲了改變祖國邊疆的落後面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我們深信: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兩個孩子一定會在邊疆象白楊一樣,迎着困難成。同時,老師還深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難茁壯成長,讓我們同唱一曲《小白楊》。

老師希望你們也像小白楊一樣迎着困難,茁壯成長,明天會屬於你們的。

《白楊》教學設計9

【總的說明】

一、對文章中心的把握《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鍊,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來讚美在新疆紮根落戶的建設者,在樸素平淡的風景畫中蘊含着濃郁的詩意。這“詩意”不是別的,是作者熱情歌頌的不畏艱苦創業的精神,它不僅表現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培育下一代邊疆建設者的精神上。正是這濃郁的詩意,扣動着讀者的心絃,使人對那紮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生敬仰之情。

二、對明線和暗線的處理這篇散文有兩條線索。明線寫白楊,先簡筆勾畫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禮讚白楊堅強不屈、生命力強盛的內在品格,最後寫小白楊迎着風沙茁壯成長。暗線寫爸爸,先寫爸爸看着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再寫爸爸嚴肅地向孩子介紹白楊樹,最後寫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這是人物神情變化的一條暗線,這兩條線索如何處理呢?怎樣才能不顧此失彼呢?我選擇了這種較佳方案?前半部分重點抓明線,突出白楊的形象;後半部分重點抓暗線,突出邊疆創業者的形象。

三、對物和人的關係的處理教學借物喻人的文章一定要處理好物和人的關係。我認爲一般就應先講好物的特性,然後再講清人的特點。根據文章的思路,教學時我首先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白楊高大的形象,讓學生感到白楊確實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理解爸爸的心願,樹立起邊疆創業者的高大形象。

四、要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語文課堂教學的崇高境界是既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又給學生以藝術的享受。《白楊》一課教學我注意了課堂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的藝術。以第二課時爲例,在教學結構上,導入正課後,我出示了大幅戈壁掛圖,用動情的語言描述大戈壁荒涼的景象,追求“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文似看山不喜平”。課堂教學也忌平淡無奇,在教學白楊內在品格時,我通過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讀四個步驟掀起教學高潮。結束時我讓學生由邊疆的白楊聯想到身邊的“白楊”,由大白楊聯想自己這些“小白楊”,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何處講解,何處啓發,何處朗讀,何處討論,何處留下“教學空白”,都作了精心設計。單調乏味的教學語言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學時,我力爭做到啓發性語言循循善誘,講解性語言有條不紊,描述性語言繪聲繪色,讚揚性語言激情昂揚,教師用飽滿的感情感染學生,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感情發生共鳴,力爭達到“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具體設計】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老師範讀全文

三、學生自學課文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查字典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1)大戈壁是什麼樣的?白楊樹是什麼樣的?

(2)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3)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課內練習:

1寫近義詞

介紹()撫摸()分辨()高大挺秀()

2、寫反義詞

清晰()動搖()軟弱()消失()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明確目的第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瞭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並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願。那麼這位旅客的心願是什麼呢?她是怎樣借白楊表白自己心願的呢?這是這節課學習的重點。

二、理解白楊外形特點

1、現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麼樣的呢?齊讀第一小節。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胡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戈壁是多麼荒涼呀。

3、齊讀第3節,讀後回答: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高大挺秀。老師在大戈壁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分角色朗讀4—12小節。

三、理解白楊品格特徵1、指名朗讀14小節,然後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後逐句讀講。

1、“這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

①“從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本性正直)②去掉“從來”,朗讀比較。

2、“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牙、長了粗壯的枝幹。”

①這句話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從哪些關鍵詞可體會出?(生命力強。“哪兒……哪兒……”“很快)

小結:內地需要白楊,白楊要內地紮根;邊疆需要白楊,白楊就在邊疆紮根,真是哪兒需要哪兒去,不講條件,不畏艱苦。指導感情朗讀。

3、“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①這句話讚揚了白楊什麼特點?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堅強不屈。“不管……不管……總是……”)

教師描述: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乾旱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磔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③指導感情朗讀。

小結,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讚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讀到這裏你對白楊產生了什麼感情?(崇敬)請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朗讀14小節。

四、領會爸爸的心願

1、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請同學們默讀16小節,並聯系14小節思考,然後同桌討論。

2、引讀討論16小節:

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爲什麼到新疆工作,你們知道嗎?”

1、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爲什麼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

2、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師問:“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你們知道爸爸爲什麼把孩子帶到新疆去嗎?”

3、通過爸爸介紹,孩子們多了一點什麼知識?指名讀17小節。

4、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裏,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朗讀18小節,讀後討論:

①爸爸爲什麼又陷入沉思?

②他爲什麼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師在大白楊旁貼上兩棵小白楊,請學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7、指導學生感情朗讀18小節。

五、總結課文,昇華中心

1、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讚揚了爸爸什麼精神?

2、讚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讚美什麼人?

3、總結啓發想象是呀,多少邊疆創業者,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新疆有許多的“白楊樹”,我們這裏也有“白楊樹”,誰呀?(老師,辛勤的園丁)

特別是廣大農村教師,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像蠟燭一樣默默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除了老師像白楊,我們這裏還有誰是“白楊”呢?他們知道是誰呀?(生:我們,我們就是小白楊)

我相信你們這些“小白楊”在“大白楊”的關懷教育下一定會長成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哪兒需要哪兒紮根。

六、佈置作業

1、造句:

①哪兒……哪兒……

②不管……不管……總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白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依據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結合上下文和具體語境,通過聯想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2體會“從來、哪兒、就”等虛詞帶動全文的作用及“不管……還是……總是……、那麼……那麼……、不……也不……”等關聯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進而體會白楊的特點。

3結合上下文、文章歷史背景、當時當地情況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走進爸爸的內心。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回憶課文主要內容。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讀過《白楊》這一課,那麼現在呢我們回憶一下,《白楊》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怎樣的一件事呢?

生1:

生2:

師:父親和孩子們在去xxx的路上議論白楊樹的特點(板書:議論——白楊樹)

設計意圖: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是高段教學中經常出現的教學環節。我在第一課時已經進行了訓練,在這主要是讓學生回憶文章內容同時能用自己的話進行表達。

二、進行父子認識對比,體會關鍵語言形式的表達效果,深入體會白楊特點。

師:那麼在父親和孩子們的眼中,白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打開書,讀一讀文章寫孩子眼中白楊特點的句子,再讀讀父親眼中白楊特點的句子。勾畫一下。

師:(教師課件出示寫孩子眼中白楊特點的句子和父親眼中白楊特點的句子)我們看,你們勾畫的句子和老師勾畫的一樣嗎?這些句子誰勾出來了?

首先讀讀作者寫孩子們眼中白楊的句子。

師:“那是大傘?哪有這麼大的一傘?”這也不是寫白楊樹哇?怎麼老師把這句話也出來了?

生:老師,這是寫白楊樹。寫白楊樹白楊樹高大挺直的特點。

師:白楊樹高大的特點。作者用了什麼方式?

生:比喻。

師:打比方的方式,它強調了白楊樹怎麼樣?

生:高大的特點,還強調了非常“直”的特點。因爲妹妹分辨說“你看它多直”,是想說它是大傘,因此,“大傘”也強調了白楊樹“直”的特點。

師:非常高大,是吧?同意嗎?

生(齊答):同意。

師:你們真會讀書,能夠結合上下文來理解打比方的句子所寫出的事物的特點。那麼我們用幾個字來概括孩子們眼中白楊樹的特點,哪幾個字?

生:

師:高、大、直,好,老師把它寫在這兒,這是孩子們眼中白楊的特點。(板書高大直)

設計意圖:

體會比喻這種修辭對錶達事物特徵的作用。

師:那麼我們再來看父親眼中白楊的特點,一起把父親眼中白楊特點的句子讀一讀。

生:齊讀課文第12自然段父親的話。【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父親眼中的白楊與孩子眼中的白楊相同點在哪?不同點又是什麼?

相同點:

生:(齊答)直

師:那麼它們不同點是什麼?

生:堅強、不軟弱、不動搖。

師:那麼我們先把它寫在這兒,(教師板書堅強不軟弱不動搖)父親是不是在表達這樣的意思呢?我們再來看看這段話。(課件再次出示父親讚美白楊樹的語句,將句中的“從來、哪兒、就、哪兒、不管……還是……總是……、那麼……那麼……、不……也不……”用紅色突出。)我們先讀讀這段話的第一句:“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生齊讀)

老師把其中的幾個詞變成了紅色,我們先看“哪兒”什麼意思?你們自己把這句話讀一讀,想一想。

生:任何地方。

師:任何地方,同意嗎?

生:(齊答)同意。

師:好哇,那就是說把這句話換成你的話。

生:白楊樹在任何地方都能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師:任何地方需要它,它就能很快地生根發芽,是不是?好,那麼我們接着看下文,我能不能這樣改一改這個句子“不管是肥沃的土地還是貧瘠的土地,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白楊樹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學生:不行

師:爲什麼

(學生會發現作者所說的都是惡劣的天氣,只有這樣才更能體現出白楊樹的特點)

師:那麼作者描寫的白楊樹是生活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嗎?你從哪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回顧第一自然段的環境描寫)

師:是大風曼舞,渾黃一片,那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作者想說的這個“哪兒”還是任何地方嗎?它強調的是什麼呀?

生:(頓悟,齊答)任何惡劣的地方!

師:你們結合上下文是不是讀出了這個意思呀?

生:是。設計意圖:抓住關鍵字“哪兒”,使學生能夠聯繫上下文,並體會關鍵詞語能帶動全文的作用,從而對白楊樹的特點有了更深的理解。

師:那麼我們從父親對白楊的介紹,能夠看出父親對白楊樹態度怎麼樣?

生:讚美。

生:(齊答)敬佩。

師:好,那麼我們在讀的時候應該把父親對白楊樹怎樣的感情都讀出來。

師:好下面,自己練一練看能不能讀出敬佩和讚美的感情,開始。(學生練習感情朗讀)

生1:感情朗讀。

師:好,你們聽讚美和敬佩來了嗎?她有哇,你聽出哪兒讀出來了嗎?

生2:

師:她怎麼讀的?你學學。

生2:學着生1讀了“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突出了“從來”。

師:還有嗎?

生2:”

生3:再次感情朗讀。

師:讀出來了嗎?

生:(齊答)讀出來了。

師:我們一起來讀出我們對白楊樹的敬佩和讚美來讀(學生齊讀)設計意圖: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同時要注意讓學生的朗讀真正有所改變,可以讓聽的同學說感受,這也是傾聽的訓練。

師:好,下面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孩子們眼中白楊樹都有哪些特點?高、大、直,這都是孩子們眼中白楊樹外在的特點,父親眼中與孩子們眼中的不同點在於哪兒?

生:(齊答)內在。

師:你看,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是誰纔有的?

生:(齊答)人。

師:人才有的特點,是不是?而作者又把人的特點賦予在了誰的身上啊?

生:(齊答)白楊樹。

師:對呀!這是什麼修辭?

生:擬人句

師:白楊樹像人一樣具有這樣的堅強品格,值不值得敬佩?值得。

師:值不值得讚美。

生:(齊答)值得。

師:好,讓我們再一次一起來讀父親的這段話。注意,努力表達出你對白楊樹的敬佩和讚美,好不好?

讀設計意圖:體會擬人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再次朗讀,體會感情。

三、藉助整體聯繫,揣摩父親的內心世界,深入領會文本主旨。

師:好,孩子們眼中的白楊樹是樹,而父親眼中的白楊樹是表白着自己的心,他在表白着自己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呢?好,我們來看一段資料,看看父親是幹什麼的?我找同學把這段資料讀一讀。課件出示xxx省廠建設兵團的相關材料,指名一生讀資料。資料原文:1949年9月25日

xxx和平解放,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進駐xxx各地區。1949年12月25日

中央軍委發佈《關於1950年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工作的指示》,決心在全軍立即開展大生產運動,從根本上解決部隊糧餉問題。1950年1月21日

軍區發佈命令:“全體軍人,一律參加勞動生產,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勞動生產之外”,“全疆部隊除擔任祖國邊防警衛和城市衛戍勤務外,必須發動11萬人到開墾種地的農業生產戰線上去”。)

師:這是解放以後我們國家爲了保衛邊僵、發展邊疆,我們從這個數字上看啊,一開始是1950年是11萬人,到了60年末已經達到了多少?

生:(齊答)72.41萬人。

師:到xxx建設的人陸續地、源源不斷地、一批又一批地到那裏去。而那裏是怎樣的環境呢?剛纔我們已經從這個第一自然段看出來了,(教師再次將課件切換到荒蕪的戈壁灘的四幅圖片哪一張,逐一指着圖片)這是乾旱的,這是荒蕪的,這呢?xxx待開墾的土地,看看這兒,這是我們第一自然段描繪的景色,什麼景色呀?

生:(齊答)渾黃一體。

師:渾黃一體,連天和地的界限都不是那麼清晰。而一批又一批地邊疆戰士、支邊青年、知識分子,還有復員轉業軍人就是到了xxx,到了當時這樣的地方去開墾,區建設了。

出示當年兵團建設場景的5幅圖片這些珍貴的照片,是當年邊疆建設者在搞建的場景。大家看一看,建設者們當時是怎樣的工作。(指第一幅圖:大批的建設者陸續到來,人們在列隊歡迎)這幅圖我們可以看出了什麼?

生:又有大批的建設者到來了,人們在列隊歡迎。

師:(指第二幅圖、第三幅圖)這是在幹什麼?

(生:挖渠)。

這是一個塑像,塑像表現的是怎樣的情形?

(生:人拉犁耕種。)

師指第四幅圖這是在幹什麼?

(生齊答:挑土!)

師:再看這第五幅圖(兵團家屬駐地,人們在帳篷外面,拖家帶口的情形),看出來了嗎?這是當時的xxx建設者在駐地,住的是什麼?

生:是帳篷。

師:除了住的是帳篷以外,你還看出什麼呀?大人、還有

生:(齊答)孩子。

生:全家人拖家帶口都在xxx,在建設着。(教師課件出示如今的兵團建設基地圖片)

師:是啊,當年的xxx建設者們,拖家帶口,靠着雙手和肩膀,長期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建設着祖國的邊疆。我們來看一下,當經過了多少年以後,人們建設的xxx,現在的xxx的.環境怎麼樣?景色怎麼樣?(課件出示現在兵團駐地和農墾區景色照片)

生:(齊答)非常美麗。

師:非常美麗,文中的父親就是當時的一位建設者。那麼他當時的內心是想把xxx建設得什麼樣呢?

生:把xxx建設的美景如畫!

師:是啊,這樣的景色是當時父親那樣的建設者心中美好的願望,美好的理想。而這樣的理想已經怎麼樣?

生:(齊答)實現了。

師:好,現在我們回到課文中,我們來思考一下,父親當時的內心又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來看課文。課件出示課文最後一段,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親的內心

【原文:爸爸一手摟着一個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我找同學來把這段話讀一讀。

師:好,父親想表達一種怎樣的內心呢?

師:你們有不同意見嗎?有嗎?沒有,同意他的說法嗎?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齊答)同意。

師:從哪兒看出來的這個意思呀?

生:突然從他的嘴角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在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師:你們自己再讀讀,看看實際上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學生自由讀這段話。)

師:同學們,父親的眼中大白楊是誰?小白楊呢?(提示學過的小苗與大樹)

師: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起來,說明小白楊已經怎麼樣?

生:(齊答)紮根xxx。

生:紮根惡劣的環境中了。

師:是啊,孩子們成長起來了。在xxx紮了根,成長起來了!

師:是啊,父親看到這樣的情形,怎能不開心的微笑呢。但是,在一開始爲什麼陷入了沉思啊?

師:想孩子的什麼?充滿擔憂嗎?爲什麼?我們再聯繫前文

體會虛詞“也”得表達效果。

師:你們看課文:爲啥說媽媽“也”在xxx工作?,要做幾天幾夜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生:這樣才能更加強調那個“也”字。

師:強調這個“也”字幹什麼?是“也”字在強調媽媽也在xxx工作。那麼想如果你的父親在xxx工作,你最希望什麼呀?

師:媽媽能在你身邊,但媽媽也在xxx工作,你心眼裏是什麼樣的?樂意嗎?

師:你說他們這倆孩子就非常樂意嗎?

師:是啊,也不樂意。往下讀,要坐幾天幾夜火車,你們有坐過這樣的車嗎?坐過幾天幾夜嗎?舒服嗎?

師:然後還要做幾天汽車。你說,心情是什麼樣的?煩躁不煩躁?

師:這種煩躁的表現,你說孩子們會不會傳遞出來呀?會不會呀?

師:而父親要把孩子們帶到那兒幹什麼?

師:父親希望他們長大建設xxx,但是現在內心在想什麼呀?誰想說就說。

師:哦,這是感到欣慰,但是說父親沉思的時候是感到欣慰嗎?

師:是啊,他感到困惑,能適應嗎?能夠紮根嗎?他頭腦裏有一些個困惑,是不是?但是他看到小白楊,於是他內心就怎麼樣?就敞亮了,高興了。好我們把父親內心態度的變化讀出來,讀生:學生練讀最後一段。

教師範讀。學生讀。

師:其實,父親已經把白楊樹看成了自己的化身,那麼我們再讀這段話的時候,除了讀出對白楊的尊敬和讚歎以外,還要讀出自己也是具有像白楊一樣品格的建設者的一份自豪,是不是?那麼讓我們帶着自豪的感情一起來讀這段話,注意把老師丟得那句話加進去,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讀師生共讀父親介紹白楊樹特點的一段話。

師:作者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實際上在寫父親,在寫像父親這樣的邊疆建設者。

師:讓我們再讀一遍,讀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白楊》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2.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體會借物喻人。

教學方法 討論法、講讀法

教學準備

1.蒐集有關白楊的圖文資料。

2.蒐集有關新疆自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提高學生自學生字、新詞的能力。

2.初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重點 重點字形區別。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文章的寫法和父親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方法 讀議法 讀、思、評、悟相結合

教學準備

1.蒐集有關白楊的圖文資料。

2.蒐集有關新疆自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在祖國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輝煌的絲綢古道,還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生長在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

2.看課題激疑: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把生字新詞標出,不理解的詞用“?”劃出,聯繫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決不了的可提出來請教老師或同學。 二讀: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現的三個問句並用“ ~~”標出。

(1)學生找出三個問句後全班交流。

(2)指名讀三個問句:

①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②爲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三讀:默讀課文,把找出的三個問句當成思考題,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嗎?請邊讀書邊思考邊在文中做適當的批註,把解決不了的問題做個記號。

(1)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老師巡視、點撥。

(2)以四人小組爲單位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

三、初步感知,交流體會

(1)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能從課文的字面上大體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導學生初步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示範書寫

(1)教師示範“疆”字,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筆畫。“陷”的右下部不好寫,注意與“滔、焰”區別。

(2)學生在寫字本上抄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白楊》教學設計1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2.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白楊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

體會作者以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這位旅客的心願是什麼呢?她是怎樣借白楊表白自己心願的呢?

二、合作交流

1.指名朗讀12小節,

“這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

①“從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本性正直)②去掉“從來”,朗讀比較。

“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牙、長了粗壯的枝幹。”

①這句話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從哪些關鍵詞可體會出?(生命力強。“哪兒……哪兒……”“很快)②小結:內地需要白楊,白楊要內地紮根;邊疆需要白楊,白楊就在邊疆紮根,真是哪兒需要哪兒去,不講條件,不畏艱苦。③指導感情朗讀。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①這句話讚揚了白楊什麼特點?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堅強不屈。“不管……不管……總是……”)②教師描述: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乾旱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磔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③指導感情朗讀。

2.教師小結,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讚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讀到這裏你對白楊產生了什麼感情?(崇敬)請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朗讀14小節。

、展示反饋

1.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請同學們默讀13小節,並聯系14小節思考,然後同桌討論。

2.引讀討論14小節:①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爲什麼到新疆工作,你們知道嗎?”②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師問:“他們卻

不知道爸爸爲什麼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③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師問:“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你們知道爸爸爲什麼把孩子帶到新疆去嗎?”

3.通過爸爸介紹,孩子們多了一點什麼知識?指名讀17小節。

4.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裏,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朗讀16小節,讀後討論:①爸爸爲什麼又陷入沉思?②他爲什麼又露出了微笑?

6.指導學生感情朗讀16小節。

四、點撥提升

1.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讚揚了爸爸什麼精神?

2.讚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讚美什麼人?

3.這種寫作方法叫做:“託物言志、借物喻人”

五、當堂檢測

寫幾句話,誇一誇想課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和保衛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

作業

1、造句:①哪兒……哪兒……

②不管……不管……總是

2、小練習冊

板書:

3白楊

託物言志 借物喻人

教學反思:

優點:我讓學生討論解決兩個問題:寫白楊樹的生活環境有何作用時,學生明白了借物喻人寫作手法的巧妙。很不錯。

不足:小練筆中很多學生只停留在引用課本中的詞句上,自己不發揮。

改進措施:鼓勵學生多積累詞語,豐富詞彙量。

《白楊》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方法與能力】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情感與思想】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重、難點突破】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了題目,你們知道課文寫的是一篇什麼的文章嗎?

提示:由於學生已經預習,可能或者認爲是狀物的`課文,或者認爲是寫人的文章,向學生說明這是一篇“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然後引導學生從“物與人”和“物與志”兩個方面來學習課文。

二、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寫“白楊”的?白楊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找出相關的段落,注意從環境、外形特點抓住相關語句來加以理解。

三、課文的哪些內容是“言志”與“喻人”的?你體會到了作者是在用“白楊”比喻什麼樣的人?用白楊的特點寄託什麼樣的志向?

《白楊》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課時安排

2課時

A案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白楊的圖文資料。

2.蒐集有關xq自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在祖國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輝煌的絲綢古道,還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生長在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

2.看課題激疑: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把生字新詞標出,不理解的詞用“?”劃出,聯繫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決不了的可提出來請教老師或同學。

二讀: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現的三個問句並用“~~”標出。

(1)學生找出三個問句後全班交流。

(2)出示三個問句。

①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②爲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三讀:默讀課文,把找出的三個問句當成思考題,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嗎?請邊讀書邊思考邊在文中做適當的批註,把解決不了的問題做個記號。

(1)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老師巡視、點撥。

(2)以四人小組爲單位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

三、初步感知,交流體會

(1)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能從課文的字面上大體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導學生初步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示範書寫

(1)教師示範“疆”字,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筆畫。“陷”的右下部不好寫,注意與“滔、焰”區別。

(2)學生在寫字本上抄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抓住“沉思”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接着來學習《白楊》這篇課文。請同學們想想“沉思”是什麼意思?快速瀏覽課文,請找一找“沉思”這個詞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用“Δ”號標出,想想“沉思”是什麼意思?

二、抓“沉思”一詞學習課文

(一)學習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內容。

1.默讀1~4小節,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麼而陷入沉思。

2.展示,帶學生入境。

出示:畫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無人煙、飛沙走石的情景,老師畫外音:看!這就是車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這就是鐵路沿線的一行白楊樹!(畫面上出現一排挺直的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就在這時,兄妹倆的一番對話打斷了他的沉思。

3.學習的5~13小節,分角色朗讀,以讀代講。

(1)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分角色把兄妹倆的對話讀一讀。男同學扮演哥哥,女同學扮演妹妹,老師就讀爸爸說的話和敘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倆爭論時那份天真、固執的語氣讀出來。

(2)學生分角色朗讀。

4.學習第14小節,細細品讀爸爸介紹白楊特點的三句話。

過渡:哥哥最後一個問話:爲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出示: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輕聲讀一讀這段話,運用“抓關鍵詞品讀”的方法想一想你從每一句話中讀懂了什麼?

(2)學生抓關鍵詞品讀這三句話。

①學生品讀“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一句後,老師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從來”一詞後,老師啓發學生:你從中讀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讀出白楊高大挺秀的特點嗎?

②學生品讀“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一句後,老師更進一步引導理解,老師啓發學生:從這一句話裏你又能讀懂白楊的什麼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把白楊生命力如此頑強的特點讀出來嗎?

③學生品讀“不管遇到風沙還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啓發學生:從這一句話裏你還讀懂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讀出白楊樹堅強不屈的品格嗎?

◇當堂完成課堂小練筆:爲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感悟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特點,咱們來做一個小練習。

風沙刮來,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來,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乾旱,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洪水,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讀第14小節。

5.學習第15小節,抓三個“只知道”體會爸爸的心。

過渡:爸爸的這番話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麼呢?(板書:畫上一顆心的圖案。)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在心形圖案上畫一個“?”)

出示: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xq工作,媽媽也在xq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xq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xq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1)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後啓發學生: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爲什麼到xq去工作。你們知道嗎?請把爸爸的經歷和白楊聯繫起來考慮,談談自己的看法。

(2)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爲什麼把他們接到xq去,你們知道嗎?

(3)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可他們卻不知道xq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爸爸爲什麼要把孩子帶到艱苦的地方去呢?

(4)小結:看來,你們都知道了兄妹倆的三個“不知道”,那麼,你們是不是已經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麼呢?我們接着往下學。

(二)學習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內容。

出示:

爸爸摟着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1.鼓勵學生針對這段話大膽質疑。

2.歸納學生的質疑難點並讓學生自讀自悟自解疑難。

設想學生可能會提的問題: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爸爸會想些什麼?

(2)爲什麼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3.學生交流討論。

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裏的兩種解釋:①指心臟。②指思想、感情等。

(2)請學生爲文中“爸爸的心”選擇正確的解釋條後用“心”字來擴詞,老師相機板書:心情、心思、心願。

(3)學生用上“心情、心思、心願”這三個詞來領悟“爸爸的心”。

(4)老師小結: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種心情,他是懷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爸爸的心還指的是一種心思,當他深情地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時他就懷着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們不知道,而你們已經從孩子們的三個“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內含了;爸爸的心還指的是一種心願,那就是──(學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樣建設邊疆、紮根邊疆。)同學們這回對爸爸的心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指板書回答,並擦掉心中的“?”號。)

三、想象拓展,佈置課後小練筆

1.大膽想象四十年後,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的第三次沉思。

老師啓發:學完《白楊》一課後,我們難忘當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車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長的話。四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機上有不少來自國內外的志士仁人,他們正準備奔赴西部邊疆。飛機內還坐着當年的爸爸,他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他帶着兩個在xq出生的小孫孫剛從上海探親歸來,此時他摟着兩個小孫孫,俯視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學們想想,這位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四十年後可能在沉思什麼呢?這位爺爺和兩個小孫孫之間又會有一段怎樣的對話呢?

2.佈置小練筆作業:同學們可根據以上的設想大膽展開想象,完成小練筆作業《第三次沉思》

《白楊》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導學生概括課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學生字詞,理解並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願的有關句子。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初步從內容中體會思想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準備:

《小白楊》歌曲磁帶。

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願的一些句段的文字。

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走進白楊世界

1、播放課件。課件的背景音樂爲歌曲《小白楊》,畫面爲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楊。

2、學生看完課件後交流感受。

3、師導入:美麗堅強的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再次走進白楊的世界。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拉近了學生與白楊的距離,爲學生作好心理鋪墊,激發學生走進白楊的慾望。

板塊二: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

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聯繫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課文,爲下一步解讀白楊物象打下基礎,避免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狹隘閱讀。

板塊三:解讀物象,勾畫白楊輪廓

1、勾畫白楊生長環境——大戈壁的輪廓。請同學找出描寫大戈壁的句子,並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詞語:茫茫 沒有??沒有??也沒有?? 渾黃一體

2、勾畫白楊的輪廓。請同學們找出描寫白楊樹外形特點的句子,並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高大挺秀;粗壯

3、想像輪廓

師:讀着這樣的句子,品着這樣的詞語,我們的腦海裏一定浮現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楊圖,請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畫面說出來與大家交流嗎?

(設計意圖:先把握物象,爲後面體會精神作好準備,把平面的文字變成立體的圖畫,讓學生深刻感受白楊的正直、奉獻的光輝形象)

板塊四:品讀意象,探究白楊神韻

1、深情朗讀爸爸說的三句話,在細細品讀中體會白楊的神韻。

1)比較下組句子,反覆朗讀體會

白楊樹在任何時候都是這麼直,這麼高大。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

白楊樹很直。

2)聯想具體環境展開述說。

需要白楊,白楊就在xx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當風沙襲來時,白楊xx;當雨雪來臨時,白楊xx;當乾旱來到時,白楊。

(設計意圖:把眼中的白楊深化爲心中的白楊。在語言的訓練薰陶中激盪起學生對白楊的崇敬之情。)

板塊五:學習白楊,構築精神家園

1、白楊樹在荒涼的戈壁中頑強地生長着,同學們,讀了課文,你覺得還有誰也像白楊樹一樣,在那裏默默奉獻着?

2、爸爸的做法和白楊的特點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從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心願和怎樣的精神?

3、爸爸像白楊,在你們眼中還有誰像白楊?你們願做一棵白楊嗎?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貴在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品讀,得到情感的薰陶,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和提升)

教學反思

對於“白楊”一文的教學,按課前預設共分爲五大板塊進行。在預設中,每一個板塊都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讀、思、體驗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意識,因而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創設情境,走進白楊”這一板塊中,利用音樂和畫面的感染力,讓學生走近白楊,認識它駐守邊疆,哪裏需要哪裏紮根的奉獻精神。動聽的音樂流淌在學生的心上,每個人對於音樂的都感受不一樣。當學生聽完歌曲欣賞完畫面後,再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都積極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運用自己掌握的表達方法,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正直挺拔,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無私奉獻,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親切樸實,撥動學生善感的心靈,掀起學生情感的的波瀾,課堂生成自然展現。在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進而勾畫出白楊輪廓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充分讀文,品味“高大挺秀”、“茫茫”“有的沒有?也沒有”等重點詞語,有意把白楊的外形與白楊生長的環境聯繫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白楊濃濃的情意。在此基礎上,讓大家把感受到的畫面描繪出來,這無疑又是爲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有的學生動情地用課文中的語句描述,有的學生創造性地加入了自己想像中的事物,課堂生成在你渲我染中走向高潮。

在《白楊》教學的全過程中,我力求做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言表述能力和思維能力,力求能使本課有比較濃烈的“語文味”。例如板塊四中,利用具體環境展開述說環節,還有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談誰像白楊等教學預設,有效地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分析與綜合、想象與表達等思維能力,學生在相互交流啓發中激起課堂生成的美麗漣漪。

標籤:白楊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