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

設計2.66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什麼是化學,認識到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進一步認識自然、適應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認識到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係非常密切。

2、通過收集材料、查閱資料、討論交流、實踐活動等具體探究行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激發學生親近、熱愛並渴望瞭解化學的情感,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慾望,讓學生感觸化學的魅力、體會學習化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瞭解什麼是化學,激發學生對化學的熱愛之情、探究之慾。

教學難點

瞭解什麼是化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多媒體課件(內容包括“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視頻錄像、拓展教學內容的相關素材及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級鏈接)

2、實驗相關器材及用品:試管、燒杯、玻棒、白紙(用NaOH溶液書寫“變化中學、探究中學”後晾乾)、NaOH溶液、酚酞試液、澄清的石灰水、稀鹽酸等。

學生準備:收集一些常見或不常見的材料、用品、食品、藥品等實物和相關的說明書、商標等,以及相關的現代高科技信息資料。

教學設計

1、教學方法:收集資料、指導閱讀、實驗展示、討論交流、拓展探究

2、教學步驟:

3、活動與作業:

請你參考下列主題(任選一個或多個)或自擬,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查詢相關材料或自主上網搜索(可參考課件)、,完成一篇小論文或自辦、合辦一期小報(報題目自擬,突出個性、特色)進行交流:

①有關化學學科形成的歷史

②化學在現代社會的應用舉例

③探索學好化學知識的方法

④你最感興趣的化學前沿知識

⑤你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化學知識

⑥其它(自擬)

點評

本課題是九年級學生系統地學習化學的第一課。譚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展示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魅力,“視頻導入”抓住了學生眼球,物質世界絢麗多彩的第一印象,濃縮了歷史的.變遷、拓展了求知的視野。

教學中注意發揮教科書“圖文並茂、以圖代文”的特色,培養學生“解讀圖文”的自學能力,通過互動實踐的探究突出化學學科的特點。教學中展示學生課前調查的信息,能較好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堅持下去,其深層次的教學意義還在於讓學生通過互動實踐活動、資源共享展示等環節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讓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理念。更可貴的是運用唯物辯證法、實踐第一性的觀點向學生推介出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變化中學、探究中學。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掌握鹽酸、硫酸的化學性質及有關的化學方程式,瞭解其物理性質和用途。 2.理解複分解反應。

3.瞭解酸鹼指示劑、濃H2SO4的特性及稀釋。

4.通過展示樣品及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 重點

鹽酸、稀H2SO4的化學性質。 難點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用品 純淨濃鹽酸、工業濃鹽酸、稀鹽酸、NaOH溶液、Zn粒、鐵絲段、鏽鐵釘、Cu(OH)2、CuO、AgNO3溶液、濃H2SO4、稀H2SO4、BaCl2溶液,濃HNO3、稀HNO3、石蕊試液、酚酞試液、水、玻璃棒、試管架、試管、燒杯、酒精燈、火柴等。 教學過程

【提問】什麼叫酸?寫出鹽酸、硫酸、硝酸的電離方程式 [引言]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爲H+,決定它們必有相同的化學性質,但因酸根離子不同,必然又有各自的特性,即共性與個性的並存。我們分別學習幾種常見的、重要的酸。 【板書】一、鹽酸(HCl) 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

【演示】濃鹽酸的物理性質:展示純淨濃鹽酸和工業鹽酸各一瓶,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其色、態、聞氣味(注意煽風聞味)。待學生觀察後,請一個學生回答濃鹽酸的顏色、狀態、氣味。 【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思考】

1.瓶口的白霧是什麼?如何形成的?說明濃鹽酸具有什麼性質?

2.如何保存濃鹽酸?敞口放置後的濃鹽酸質量和溶質的質量分數有何改變? 【板書】投影1.鹽酸的物理性質

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液體;有揮發性,常用濃鹽酸密度1.19g/cm3,HCl的質量分數37%左右。

[講解]煙與霧的區別。煙是固體小顆粒,霧爲液體小液滴。 【板書】2.鹽酸的化學性質HCl=H++Cl- (1)鹽酸與指示劑作用

【演示】實驗“指示劑與酸、鹼的作用”注意滴管的使用。

做完實驗後,總結酸鹼指示劑的概念,要求學生記住並能準確敘述石蕊試液、酚酞試液在酸溶液、鹼溶液中所顯示的顏色。

【板書】鹽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裏紅”)使無色酚酞不變色。 (2)鹽酸與金屬的反應

【演示】鹽酸與鋅粒、鐵絲反應。(由二位學生作演示實驗,注意糾正操作中的錯誤)。

[問題]反應現象如何?寫出化學方程式 Zn+2HCl= ZnCl2+H2↑(置換反應) Fe+2HCl=FeCl2+H2↑(置換反應) 氯化亞鐵(Fe爲+2價)

現象:金屬溶於酸,同時產生大量氣體。 【練習】Mg、Al與鹽酸的反應。

【板書】金屬+鹽酸→鹽(氯化物)+H2↑ (3)鹽酸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

【演示】實驗“鹽酸與生鏽的鐵釘反應”請學生回答現象並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Fe2O3+6HCl=FeCl3+3H2O

不溶(紅色) 溶(黃色)

【思考】1.鐵的化合價有無變化?鐵與鹽酸及氧化鐵與鹽酸的反應中,鐵元素的價態是如何變化的?

2.鹽酸爲何可以除去鐵鏽?(Fe2O3不溶→FeCl3溶)。(少量CuO放入試管加少許水振盪,然後再加少量鹽酸) 【演示】 CuO與鹽酸反應實驗操作、現象描述及方程式書寫均由學生完成。 CuO+2HCl=CuCl2+H2O

不溶(黑色) 溶(藍綠色)

【練習】 MgO、Al2O3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講解] 像上述能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鹼性氧化物。鹼性氧化物一般爲金屬氧化物。

【板書】 鹼性氧化物+鹽酸→鹽+水 (4)鹽酸與鹼的反應

【演示】 NaOH中加酚酞,然後加鹽酸振盪。

【演示】 實驗,在盛少量Cu(OH)2的試管中加適量水,振盪,觀察現象,然後再加適量鹽酸(濃度稍大鹽酸或加熱),再觀察發生的變化。 Cu(OH)2+2HCl=CuCl2+2H2O 不溶(藍色) 溶(藍綠色) 分析反應的書寫規律。

【練習】 寫出氫氧化鉀、氫氧化鎂、氫氧化鋁(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鈣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 鹽酸+鹼→鹽+水(中和反應)

[講解] 以上反應是因爲鹽酸電離出的H+所表現的性質,Cl-性質如何呢? (5)鹽酸與鹽的反應 【演示】 實驗“鹽酸與硝酸銀反應”,請一位學生進行演示並書寫化學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白色,不溶於水,不溶於酸

【實驗】 NaCl溶液中滴加AgNO3再加少量稀HNO3,MgCl2溶液中滴加AgNO3再加少量稀HNO3,讓學生做(邊講邊實驗)。

【思考】 1.上述實驗說明什麼問題?爲何要滴加少量稀HNO3?

2.若改用Na2CO3溶液中滴幾滴AgNO3,再滴幾滴稀HNO3,現象如何?(學生做實驗)

3.如何鑑別鹽酸和硝酸? 【小結】 鹽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與AgNO3反應生成不溶於稀HNO3的白色AgCl沉澱。利用此反應檢驗鹽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 【板書】 鹽酸+鹽→新酸+新鹽

【小結】 學生按板書敘述總結出鹽酸的性質,引導學生分析鹽酸與Cu(OH)2(鹼)、AgNO3(鹽)反應時化學方程式中生成物的成分,引出複分解反應的概念。

【板書】 3.複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複分解反應。 通式:AB+CD=AD+CB

【思考】 我們學習過中哪幾種基本反應類型?請用通式加以表示。 [講解] 鹽酸用途(結合前面性質考慮。亦可讓學生根據日常生活舉例說明) 【板書】 4.鹽酸用途:除鏽、製藥品、制氯化物等化工原料。 【作業】 略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3

一、引入:

思考與交流:我們學過哪些分類概念呢?

二、課堂教學:

※純淨物和混合物

(一)問題、任務引領(PPT出示下列問題)

討論①:

1、什麼是純淨物?什麼是混合物?你是怎樣區分的?請你各舉2個例子。

2、找出下列物質中的純淨物與混合物,並說出你的判斷依據。

①空氣②氯化鈉③液氧④氫氧化鈉

⑤鐵⑥赤鐵礦⑦乾冰⑧鋁合金

屬於純淨物的有:;屬於混合物的有:

(二)自主學習

1、學生自主做題,教師巡視指導。

2、分小組討論答案或結果。

(三)展示交流

教師指名小組代表回答問題。

(四)教師小結:以表格形式歸納純淨物和混合物的關係。

※單質、化合物、氧化物

(一)問題、任務引領(PPT出示下列問題)

討論②:

1、什麼是單質?什麼是化合物?什麼是氧化物?

2、你能快速找出下列物質中的單質、化合物和氧化物嗎?

①Fe ② Na2CO3 ③H2 ④CaO

⑤SO2⑥KNO3⑦ KCI ⑧CaCO3

(1)屬於單質的有,化合物的有,氧化物的有

(2)怎樣區分一種純淨物是單質還是化合物?

單質是由組成的;化合物是由組成的。

(二)自主學習

1、學生自主做題,教師巡視指導。

2、分小組討論答案或結果。

(三)展示交流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問題,有質疑的地方,讓其他學生補充解答(充當小老師)(四)教師小結:以表格、填空形式歸納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關係。

※氧化物

1、概念:由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2、分類:氧化物

※酸、鹼、鹽

(一)問題、任務引領(PPT出示下列問題)

討論③:給下列純淨物分類,並說出分類依據。

①鹽酸②氯化鈉③熟石灰④氫氧化鈉

⑤硫酸銅⑥硫酸⑦氯化鉀⑧碳酸

屬於酸的有:;屬於鹼的有:;屬於鹽的有:

你的判斷依據:酸是由組成,

鹼則是由組成,鹽是由組成。

(二)自主學習

1、學生自主做題,教師巡視指導。

2、分小組討論答案或結果。

(三)展示交流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問題,有質疑的地方,讓其他學生補充解答(充當小老師)。

(四)教師小結:以表格形式歸納酸、鹼、鹽的關係。

三、※小結:

物質分類知識網絡圖。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歸結小結物質分類知識網絡圖。

※能力檢測:(PPT出示相關練習)

※會考怎樣考?(PPT出示相關題型)

※結束。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4

國中化學優秀教學設計:燃燒和滅火

課題:燃燒和滅火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燃燒的條件,認識探究問題的方法

2、認識對比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

3、體會運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對化學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強日常生活中防範災害的'意識,並注意採取安全措施

教學重點:

1、認識燃燒的條件

2、認識滅火的原理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小組討論

課前準備:大燒杯鑷子 藥匙 試管 膠塞 紅磷白磷熱水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理性認識統一起來。

2、瞭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常見27種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週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週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課題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週期表簡介三個部分。前面課程學生已經知曉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需要結合原子結構知識,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進行比較確定的概念定義,將物質的宏觀元素組成與微觀粒子構成的認識有機統一起來。

1、元素概念是化學概念的教學難點,這裏可以淡化概念的具體教學,可以通過生活物品中元素組成的大量實例,促進學生認識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只需瞭解決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內質子數或核電荷數。

2、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基本根據,因而是教學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表示意義,以課本列舉27種元素爲重點,包括每種元素的符號、名稱,做到會寫、會讀、會用。

3、簡介元素週期表,讓學生初步認識這個化學工具,依據學生有限的知識基礎,可以安排學生組織探究活動,從原子序數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稱、符號、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以及確定元素分類等信息,爲今後的化學學習提供方便,建立良好的使用學習工具習慣。

教學準備:

系列生活物品,教學課件,學生導學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展示課題:

【生活啓示】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實物、圖片、食品包裝標識等,讓學生閱讀分析這些物品所給出的信息。

【展示實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飲料和日用品等)。

【教師導語】生活中我們使用過“加碘食鹽”“含氟牙膏”“AD鈣奶”,這裏的“氟”“碘”“鈣”分別指的是什麼?應該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種呢?

【學生回答】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

【投影課題】第2課題:元素

(評析):化學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學,學習化學要注重化學聯繫生活,積極與我們的生活、學習緊密聯繫,將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用品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等,運用化學的觀點認識。

二、廣泛聯繫生活實際,加強理解元素的概念:

【問題探究】那麼什麼叫做元素?

【學生演板】要求書寫幾種常見物質的化學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種物質分子裏都含有氧原子,雖然它們的性質各不相同,從上次所學的“原子結構知識”中知道:這些氧原子的核電荷數都是8,即核內都含有8個質子,於是將這些氧原子統稱爲氧元素。

【學生1】我們把核電荷數爲1的所有的氫原子統稱爲氫元素。

【學生2】把核電荷數爲6的所有的碳原子統稱爲碳元素。

【定義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例題講解】氧元素和氫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 B )

A、中子數 B、質子數 C、相對分子質量 D、核外電子數

【師生分析】在原子結構中,決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內質子數(即核電荷數),因此選擇(B)。

【引導討論】下述化學反應:2H2O==2H2↑+O2↑,S+O2===SO2中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

【學生回答1】分子種類和性質發生了變化。

【學生回答2】元素種類沒有發生變化。

【生活應用】

1、生物細胞無論來源於動物還是植物,微生物,其中元素種類及其質量分數都相近。

2、從生物學或科普書刊中查找幾種食品的元素組成,並列表說明。

【閱讀圖表】瞭解地殼裏各種元素的含量分佈即質量分數。

【發現規律】地殼中元素含量(質量分數)從多到少次序:氧硅鋁鐵

【師生討論】爲了加強記憶,可以採取諧音記憶技巧:養閨女貼(心)。

【知識拓展】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屬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引導歸納】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發現和合成的物質已超過2千萬種,到目前爲止已經發現的元素只有100多種。

(評析):現階段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和原子之間的關聯,認識到分析物質宏觀組成時用“元素”,在研究物質微觀結構時則用“原子”,運用形式多樣的訓練方式,加強知識經驗的不斷積累,突破兩個概念容易混淆的'認識誤區。

三、熟記常見元素符號,領悟元素符號的國際通用性:

【趣味話題】外國友人不會認識實驗桌上的三瓶金屬材料,他問都是些什麼物質?他說我不認識。

【教師提問】科學上使用什麼來表示元素呢?

【學生討論】爲了書寫和學術交流的方便,需要採用國際統一的符號表示各種元素。

【閱讀資料】常見元素符號的歷史演變過程,瞭解道爾頓在化學上的又一貢獻。

(評析):以學生容易接受的動漫形式介紹,有利學生從樂於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充分了解元素符號的國際通用性,這樣就便於不同國度的化學界進行學術交流。

【學生1】書寫元素符號應該注意法則:一大二小。

【提出問題】氧元素符號爲O表示什麼?

【學生2】O表示氧元素

【學生3】O表示一個氧原子

【共同歸納】元素符號表示一種元素,還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閱讀資料】從中文元素造字規律來看,將元素分成哪三種?

【學生1】有“金”字旁的是金屬元素,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銀銅鐵錫Au、Ag、Cu、Fe、Sn。

【學生2】有“氣”字頭一般是氣態非金屬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溫下的固態非金屬元素,C、S、P等。

【學生3】記住三種常見稀有氣體元素:氦He、氖Ne、氬Ar等。

(評析):元素符號作爲學習化學的第一種化學用語,加強書寫化學用語的規範性和嚴謹性,讓學生體悟運用元素符號的重要作用,爲馬上學習的化學式做好準備。

四、開展課外探究,簡單認識元素週期表:

【類比引入】超級市場爲了便於顧客選購採用分門別類、有序方式排放成千上萬種商品。而化學上爲了便於研究元素的性質和用途,需要尋求它們之間的內在規律性。

【規律探索】根據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有序排列構成元素週期表。

【學生1】元素週期表共有7個橫行,即7個週期。

【學生2】共有18個縱行,其中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共有16個族。

【教師提問】元素週期表按照元素原子核電荷數遞增的順序給元素編了號,叫做原子序數(即核電荷數)。我們可以從元素週期表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1】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稱、符號、相對原子質量。

【學生2】通過計算還可以知道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中子數等。

【學生3】確定該元素屬於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元素等。

【拓展視野】通過科普書刊或互聯網查詢:門捷列夫和元素週期表的故事

(評析):由於認識元素種類不多,暫時無法理解元素週期表的內在規律,因而需要適當降低運用知識的難度係數,重要的讓學生積極拓寬知識視野,體驗門捷列夫和道爾頓等科學家研究化學的樂趣。

【教學反思】

一、組織科學探究要重視學習過程和探究經歷

化學新課程組織化學原理的學習,需要學生參與體驗學習的快樂,注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過程,重視科學探究的全程經歷,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學習方面的巨大收穫,知道學習上的暫時失敗,還是今後人生的偶然失敗都是難得的人生經歷,是人生中一筆精神財富,遭遇失敗的滋味也許是刻骨銘心的永久記憶,自我慢慢體味,但是要在不成功的記錄中尋找失敗的經驗教訓,這就是我們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收益。

強調元素符號記憶的學習任務,可以採取分散難點,逐步記憶,前三單元教學中有計劃的逐步提供元素符號和化學式,讓學生逐步熟悉常見元素符號和物質化學式,着實減輕對枯燥無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體現出化學用語的啓蒙性和工具性。也可以安排學生個人自制學習卡片或學習包,將化學用語記憶分解成階段性學習任務,加強書寫化學用語的規範性和嚴謹性,讓學生體悟運用元素符號的重要基礎性,體現認知發展規律的漸進性。

二、廣泛聯繫社會生活,將抽象的知識原理具體化

本單元組織“元素”化學概念和“元素週期律”原理的教學,都可以運用類比方法,有利將“元素”、“元素週期表”內容結合生活和學習的實際,將抽象的知識體系具體化,增強學生對元素概念、元素週期表的感性認識。

前三個單元知識學習,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接觸和認識常見物質有空氣、氧氣和水,但是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這樣勢必要求組織教學時,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化學新課程注重引導學生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在生動、豐富的情境中通過師生對話和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分析歸納形成概念,明確強調要求進一步淡化化學概念的教學,對於概念的知識要求只需學會應用,能夠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正確運用,因而理解“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這個問題,領悟元素和原子之間有什麼異同,可以通過類比的事例進行講解:0-9九個數字就是組成無數個數字的元素,26個字母就是英文的基本元素等,讓學生知道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一切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引入“元素週期表”這個化學學習工具,不直接介紹元素週期律的內在規律,而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爲了取用存放的方便考慮,例如超市的商品需要分門別類、有序的排放,其中有共同的有序性,那麼爲了研究元素的性質和用途,也需要科學的有序排列。總之,化學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學,要注重聯繫生活、學習的每個方面,評價方式可以設計成社會調查、課外探究、課前導學單和課後檢測等。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並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認識。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查閱蒐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與建議

國中生在學習化學之前,對空氣和氧氣已有較爲豐富的常識。這些是他們以前積累的知識,但從化學學習的角度來看,就顯得零碎、不夠深入。課前應瞭解學生有關的具體知識情況,以便從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出發,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外理教材及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

課的開始,建議除檢查學生對緒言重點內容的理解程度之外,還應檢查他們掌握的有關空氣常識的情況,以針對性的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在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演示實驗時,不僅要使學生學習實驗操作步驟和操作技術,還要指導鍛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並把它推廣到其它實驗。即把驗證性的實驗改成探究性的實驗。先不把結果告訴學生,而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然後通過設計實驗來研究此問題,並逐漸的解開疑點,找出答案。

在通過實驗推斷空氣組成成分的基礎上,對於200年來,人類對空氣認識的歷史過程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當時的科學家是怎樣進行科這研究的,應介紹他們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間的微小差異而做出判斷的唯物主義觀點和作風。使學生受到對任何事物都必須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同時也應敘述一下,從那時起,科學家把“天平”用於研究工作,使化學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過講述空氣對人類的危害和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介紹了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教師應該有意齊全的積累一些有關大氣污染事件的報道資料,尤其應對當地的環境污染情況作些調節器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有關大氣污染的防治可作爲課外討論專題。

在講述過程中,也應介紹大氣的自淨作用。啓發學生在各自的崗位承擔起環保的義務。

對稀有氣體,通過簡史介紹,啓發學生科學研究新領域總是在不斷髮展,科學思維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學習中適當發展求異思維,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產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時,可以演示稀有氣體在放電管中的放電現象,以增另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本節課後,可介紹幾種元素符號,以分散元素一節的教學難點。

關於空氣成分的教學:

在知道空氣是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它氣體雜質組成的後,在本節中需注意,關於氧氣,將在下一節學習,氮氣將到高二學習,二氧化碳在本冊第五章學習,本節不做深入學習。

關於稀有氣體,要指出過去,人們認爲這些氣體不和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曾叫它們“惰性氣體”,但科技的發展,例這種“惰性”也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有些稀有氣體也能和某些物質發生化學變化。聯繫它的化學不活動性,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

關於污染的形成,介紹一般來說,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整個大氣本身有自淨作用,但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雜質超過了大氣的自淨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學設計示例

目的:

1. 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

2. 使學生認識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 使學生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後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義。

4. 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查閱蒐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爲學生提供展示特長和才幹的機會。

重點:增強環保意識。

課時:1課時

準備:

1. 蒐集資料

在本課前2~3周動員學生多方面蒐集有關空氣的素材,包括課外讀物、科普書籍、雜誌、報紙、照片、錄像、漫畫、實物等。例如:

課外讀物:環境知識讀本、關於空氣的知識、大氣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 片:風景地的藍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氣、學生外出旅遊、交通堵塞、工廠煙囪冒煙

雜誌(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層空洞、水災等照片

漫 畫:大氣污染的嚴重後果

剪 報:某一期的《大氣質量週報》或《大氣質量日報》、大氣污染報道等

錄 像:空氣、酸雨、保護臭氧層、溫室效應

2. 課外預習和調查

結合蒐集的素材,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爲在課堂上介紹有關知識做準備。

3. 課前活動(見學生頁)

(1)[觀察]煙氣觀測活動。

(2) [小實驗] 哪兒的塵土多?

(3)[調查活動]交通流量與空氣質量的關係。

4. 佈置教學環境 組織學生編寫環境牆報、圖片、漫畫、小論文等,佈置教室。

教學過程:

1. 引言

教師用簡明的語言說明本節課的意義及教學活動的方法。

2. 觀看錄像《空氣》

3. 課堂展示

學生按自選專題,根據課前的準備發言、討論(一人中心發言,其他人補充)。

4. 討論(選擇以下部分題目討論)

● 你願意在樹林裏還是願意在室內活動?

● 吸菸會不會污染空氣?

● 焚燒樹葉、莊稼秸稈會不會污染空氣?

● 有哪些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氣污染來自哪些活動?

● 每天開窗通風換氣有什麼好處?

● 新裝修的居室有沒有刺激性氣味?

● 你能爲保護空氣質量做哪些事?

5. 專題討論“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

6. 課堂小結 教師對學生髮言及討論作必要的補充,鼓勵、表揚學生認真自學,積極探索,獨立思考、勤於實踐態度和方法。 實驗的結果和結論並不重要,不要求有統一的結論,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及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啓發。

7. 佈置作業 指導舉辦關於大氣的環境專刊、演講比賽,組織野外活動、參觀等。

學生活動1:

煙氣觀測活動

在你居住地或學校附近有沒有高大的煙囪?這些煙囪每天冒煙嗎?冒幾次?什麼時間冒?冒出什麼顏色的煙?是鍋爐房的煙囪還是工廠的煙囪?如果是工廠的煙囪,這個工廠生產什麼產品?記錄煙囪冒煙的時間,煙的顏色等。如果能把煙囪冒煙的景象拍攝下來,則更能說明問題。

高大x囪排煙的地點、時間、顏色、煙塵的濃度、所屬工廠等記錄在表1中。

表1:煙氣觀測記錄表

姓名 指導教師 學校 觀測時間 觀測地點 煙囪地點 所屬工廠

排煙時間顏色濃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結果分析和建議

學生活動2:

哪兒的塵土多?

把十塊瓷磚(也可用玻璃片或在硬紙板上貼上透明膠帶代替)的光亮面朝上分別放在十個不同地點,如居室、教室內、教室外的窗臺上、操場上、樹林裏、公路邊等。兩三天後,用手指分別抹它們的表面(小心不要把手弄破),上面的塵土一樣多嗎?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2中,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表2 :塵土觀察記錄表

姓名 指導教師 學校 班級 觀測季節 編號 地點 放置時間 兩天後 四天後 灰塵多少的順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結 果 分 析 和 建 議

學生活動3:

交通流量與空氣質量的關係

在一個十字路口統計每天機動車的流量(要注意交通安全)。注意觀察記錄以下問題: 什麼時間車最多?哪類車最多?車的排氣管有沒有冒出黑煙?這時的空氣有沒有氣味?夜間車輛少時空氣有沒有氣味?記錄統計情況。

表3:交通流量記錄表

姓名 指導教師 學校 班級 觀測時間 觀測地點

每分鐘通過數量統計 繪製十字路口草圖,標明車流方向及觀察點位置  時間 行人 自行車 臥車 卡車  :  :  :  :  :  :  : 冒黑煙車種 空氣質量 結果 分析 和 建議

學生活動4:

空氣污染的原因

活動步驟:

1. 下表列出了造成空氣污染的一些原因,你認爲還有哪些原因,寫在表中。

2. 把下表剪開。

3. 把剪開的紙條貼在菱形格中。把你認爲重要的原因放在上邊,相對次要的原因放在下邊。

4. 公佈你的結果。

5. 對全班結果進行統計,哪種是最主要原因?

汽車尾氣 吸菸 燃燒含硫煤 焚燒樹枝、樹葉 冶煉廠排放廢氣 裝修材料釋放氣體 炒菜、做飯 焚燒廢舊塑料 天然氣燃燒 食物腐爛 使用噴發膠類

學生活動5:

1.大氣污染與防治

2.“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

3. 臭氧層受損

4. 酸雨

5.空氣質量週報

6.居室環境的污染和防治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7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實驗室用金屬和酸反應制取氫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初步瞭解實驗室製備實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瞭解置換反應的概念,對給定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反應,能初步判斷反應類型;

根據氣體的性質,學會判斷氣體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瞭解啓普發生器的工作原理,並根據其原理,用易得廉價的'簡單實驗儀器,自行設計製備氫氣的簡易裝置。

情感目標

通過對氫氣純度的檢驗,使學生了解點燃可燃性氣體之前,需要進行驗純的必要性,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建議

本節課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礎知識課,難度雖不大,但知識面廣,這些知識是後續教學的基礎。

1.準確恰當地抓住教學目標,本節課要抓住置換反應的概念和氫氣的實驗室製取裝置等主要內容,緊緊圍繞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教材處理詳略得當,緊緊圍繞教學大綱的規定和教材內容的要求,重視能力培養和養成教育。

2.教學內容應有序、合理

教學過程從水的電解產物和氧氣的有關知識開始,可以用計算機等媒體放映氫氣的用途資料片,導出新課。再通過實驗,師生共同討論,建立置換反應的概念,同時簡介原子團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實物展示,巧設問題,由簡到繁,從易到難,根據儀器藥品,讓學生在課堂上設計出一套制氫氣的合適裝置,通過設計實驗,一可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二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三可鞏固已學知識。

3.優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多樣化

本節教學方法是實驗探究法,以實驗爲前提,通過實驗觀察,實物展示和錄像、計算機、投影等電化教學手段,集實驗、討論、講述、講解、歸納、練習爲一體,這種方法既充分體現了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特點,又體現了教爲主導,學爲主體二者統一的教學原則。

4.重視能力培養,注意養成教育

本節教學應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實驗或啓發性、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培養和發展學生觀察、操作、思維與自學等多種技能和多種能力。同時,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以已有知識或化學事實、探究性問題開始,通過實驗觀察、引導思考、討論、自學等多種方式,突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這樣有利於逐步建立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學中還可結合氫氣的發現史和制氫發生裝置的分析討論,以及知識的遷移過程,同時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教育,這些都有利於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從知識結構來說:空氣是學生在化學課上接觸到的第一種物質,而學生們在生活中可以從不同的途徑獲取有關空氣的知識,因此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選擇以空氣爲主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

從能力培養來說:從看圖瞭解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開始,到做仿照實驗來測定空氣裏O2的含量,再到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可以說教材深入淺出,爲以後的學習提供一個合理的思維方式。

從感情培養來說:通過本課題的學習,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對化學學習充滿興趣。

【學情分析】

國中的'學習要求學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爲依託,可以藉助實驗或多媒體電教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淨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淨物和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測定空氣裏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培養學生能夠設計和完成簡單化學實驗的能力。

(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瞭解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

(3)通過對空氣污染情況的調查,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產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感受科學發現的過程和所運用的方法,發展相互交流,共同協作的科學精神,初步具備創新意識。

(2)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設計】

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出發,將科學探究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親自經歷來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

所以本節課我以學生自主解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問題爲中心展開學習,把本課分爲以下幾個環節:

1、目的:創設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內容: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和第一單元的知識出發,先是讓學生用多種方式感知空氣的存在,接着由學生舉實例證明空氣含有的多種物質,進而提出探究空氣中多種成分(主要是氧氣)含量的任務。這樣就創設了一個生動而真實的問題情境。

2、目的:通過搶答,鞏固舊知識,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學生自主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內容:講述空氣的發現史,然後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並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從而提出問題:拉瓦錫實驗的原理?

仿照拉瓦錫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裏氧氣的含量。

展示實驗所需的儀器,並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並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3、目的: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範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內容:同組討論:實驗過程中觀察到什麼現象?分析原因?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由於紅磷燃燒消耗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4、目的: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內容:討論與思考:爲什麼要用紅磷?能否用木炭或硫粉?

然後進行分組實驗:兩組同學分別用木炭和硫粉重複上述實驗,比較兩次實驗的不同,分析原因。並自由發言。

5、目的: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範表達能力。

內容: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

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6、目的:拓寬學生的創新思維,擴大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內容:引導學生對以上實驗進行回顧與反思,並思索對本實驗是否有改進方法。對較好的改進方案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及時提供其實驗設備,讓學生利用自己所設計的方案完成實驗。

7、目的: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內容: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從而得出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

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瞭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氧氣的用途。

能力目標:

通過對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及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通過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及對氧氣化學性質的歸納,逐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氧氣的製法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方法和反應原理;

瞭解工業上從空氣中提取氧氣的基本原理;

瞭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別。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及實驗、分析、總結、理解運用的學習方法。

教學建議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本節教材分爲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三部分。

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爲中心,因爲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於該物質的性質。

氧氣物理性質教學建議

關於物理性質的教學,教給學生一個認識物理性質的'順序,以便在以後學習其它物質的物理性質時,即觀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對照的作用。使記憶更牢。

物質的物理性質,其觀察和描述的順序與人的感覺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關,最突出的是顏色,其次是形狀,再是嗅覺、味覺,這樣自然的形成一個描述物理性質的習慣順序。

關於溶解性,由於學生尚不瞭解溶解過程的實質,對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學反應的物質的溶解,只能先認爲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有關氧氣微溶於水的'事實,可列舉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幫助理解。如許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或者讓學生想想辦法,做個家庭實驗,如:用封閉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養魚的效果對比。

氧氣等氣體的沸點和熔點都很低,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難想象到的低溫,教師應爭取使學生看到液態空氣、液氧、液氮做爲改進教學的設想。或者至少也應爭取看到錄像片(液氧、液氮一般製氧廠都有生產,液氮在一般大醫院用於冷凍療法。)

在氣體密度教學上,注意①怎樣測定氣體密度?它與固體和液體有什麼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氣體爲什麼是混合均勻而不分層?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法、實驗演示法

學生: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初識氧氣

二、瞭解氧氣的物理性質

1、通過提問讓學生回憶物質有哪些性質

2、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瞭解氧氣的色、態、味

三、氧氣的化學性質

1、學生自主探究帶火星的木條在氧氣和空氣中燃燒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體驗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

2、演示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的燃燒,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寫文字表達式,並學會分析硫在氧氣和空氣中燃燒現象差異的原因

3、演示鐵在氧氣和空氣中的燃燒,觀察實驗現象並寫出文字表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