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童年的水墨畫 》教學設計

設計2.99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的水墨畫 》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的水墨畫 》教學設計

《童年的水墨畫 》教學設計1

五下第二單元以“永遠的童年”爲專題,安排了三首古詩詞,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引導學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並在閱讀中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詞句,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豐富語言積累、開拓視野、增進了解、激勵自我。學生便可從“主題”的需要出發,積澱“主題”知識,豐富“主題”情感,提升“主題”精神。選編《兒童詩兩首》的目的,一是通過朗讀兒童詩,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進行語言的積累,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

設計理念

這首詩極富韻律美,每一節的結構基本相同,讀起來琅琅上口;用詞也非常講究,“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麼做,“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麼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因此,一是通過朗讀兒童詩,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進行語言的積累,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

學情分析: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課文的體裁特點,讀詩要邊讀邊想象,要重視形象感悟、整體把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墨畫”等詞語。

2.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領會兒童詩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媒體:

教學《兒童詩兩首》一課時,配合電教媒體,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想象兒童生活的畫面,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對美的嚮往和追求,

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領會課文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想》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那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

2.是啊,美好的願望有那麼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願望寫進了詩裏,他的願望是什麼呢?趕緊去讀讀吧。(生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詩歌)

(二)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並想一想,孩子的願望是什麼?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裏所表達的美好心願。(師隨機板書)

(三)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1.那麼多願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2.誦讀最神往的願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象畫面。

3.想象“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願望?

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爲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裏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一)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讀詩,其餘生邊聽邊試着在每節的標題後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2.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疑,釋疑。

(三)賞析詩句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

2.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讀。

(四)鑑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2.交流感悟。

3.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並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4.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5.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6.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板書設計:

想:

兒童詩兩首

街頭閱讀

童年的水墨畫

溪邊釣魚、

江上戲水

教學反思:

本文是略讀課文。課堂中,我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學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樂的事。課後讓學生模仿《我想》寫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或畫出童年生活時的圖畫。這樣做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讀寫兒童詩的興趣。

《童年的水墨畫 》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

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

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3.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比較兩首兒童詩表達方式上的區別,領悟兒童詩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找幾首兒童詩讀一讀;2、瞭解《水滸傳》裏面的英雄人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想》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那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

[這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尤其是孩子們,這一環節能令他們暢所欲言,一吐爲快。孩子的願望是那麼多,又那麼美好,教師從中更真切地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2.是啊,美好的願望有那麼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願望寫進了詩裏,他的願望是什麼呢?趕緊去讀讀吧。(生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詩歌)

(二)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並想一想,孩子的願望是什麼?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裏所表達的`美好心願。(師隨機板書)

(三)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1.那麼多願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2.誦讀最神往的願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象畫面。

[讀通詩句,讀好詩句,調動多種感官體驗詩歌描繪的意境,學生大膽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會是怎樣的情景、怎樣的感覺;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還會看到什麼,把自己種在土地上,還會變成什麼]

3.想象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願望?

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爲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裏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一)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讀詩,其餘生邊聽邊試着在每節的標題後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2.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疑,釋疑。

(三)賞析詩句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

2.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讀。

(四)鑑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2.

交流感悟。

3.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並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4.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5.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6.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練習設計:

1.我的夢想是

2.仿照課文嘗試寫首詩歌。

《童年的水墨畫 》教學設計3

一、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江上》和《林中》,體會詩歌的意境,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

2.激發學生閱讀兒童詩的興趣,並能進行簡單地模仿創編。

二、學習重點

理解《江上》《林中》,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學前準備

製作教學相關課件。(教師)

四、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鞏固生字: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童年的水墨畫》,再來看一下這些字詞認識了嗎?

垂柳梳妝染綠釣竿蜻蜓

碎了蹦跳翅膀浪花葫蘆

松針蘑菇斗笠抖落

水墨畫清清爽爽明明亮亮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2.出示任務一:學習《江上》

策略:1.用橫線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爲什麼?

2.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交流:

我喜歡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__,我彷彿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畫面,我能把它讀出來。

江上

像剛下水的鴨羣,

扇動翅膀拍水戲耍。

一雙雙小手撥動着浪花,

你撥我濺笑哈哈。

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

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

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用“鴨羣”比喻一羣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寫出了孩子們戲水玩耍時的調皮、可愛。

一雙雙小手撥動着浪花,你撥我濺笑哈哈。

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

這句話中的水葫蘆爲什麼要加引號?

句中的“水葫蘆”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蘆,而是指水性極好的孩子,這句詩寫一個孩子鑽入水中不見了,突然一陣水花他出現了,調皮地笑着、露出兩排牙。

仿寫

a.“笑哈哈”是ABB式的詞語,這樣的詞語還有

靜悄悄、慢吞吞、亮晶晶

b.表示“笑”的四字詞語還有

眉開眼笑、鬨堂大笑、喜笑顏開

3.出示任務二:任務一:學習《林中》

策略:1.用橫線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爲什麼

2.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交流:我喜歡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__,我彷彿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畫面,我能把它讀出來。

林中

松樹剛洗過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針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鑽出泥土戴一頂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樹下開放。

是誰一聲叫喚把雨珠抖落,

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

一陣大雨過後,松樹像剛剛洗過澡一樣乾淨、清爽,地上鑽出了許多各種顏色的蘑菇,一羣戴着斗笠的孩子們笑着、鬧着採蘑菇,他們的歡呼聲震落了樹上的雨滴,他們都全然不覺。

松樹剛洗過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針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潔乾淨,這裏指松樹被大雨淋過以後顯得格外清新涼爽。

小蘑菇鑽出泥土戴一頂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樹下開放。

爲什麼說蘑菇戴着斗笠像一朵朵山花?

這句話既是比喻句又是擬人句。句子把蘑菇當作人來寫,“戴着斗笠”寫出了蘑菇的形狀。“像一朵朵山花在樹下開放”這是個比喻句,把蘑菇比作山花,寫出了蘑菇的形狀。

積累

“清清爽爽、明明亮亮”是“AABB”類詞語,這樣的詞語還有勤勤懇懇、平平淡淡、形形色色。

是誰一聲歡叫把雨珠抖落,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

a.“抖落”意思是抖動使其落下,這裏指孩子們在林中的呼喚聲和歡笑聲響徹整個林中。“斗笠”在這裏指戴着斗笠的孩子們。

b.詩中的兩個“斗笠”一樣嗎?

這部分詩中的兩個“斗笠”代表的意思不一樣。前一個斗笠指的是蘑菇,詩人把蘑菇比作斗笠,後一個斗笠指的是孩子,詩人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

五、本課小結1.試着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

《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2.小結:《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我感受到了兒童詩的特點,並能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六、板書設計

18、童年的水墨畫

溪邊:兒童釣魚

江上:兒童戲水

林中:斗笠——蘑菇、孩子

動靜交織,純真美好

七、作業佈置

你的童年有哪些好玩兒的事情呢?說出來跟朋友們分享一下。

《童年的水墨畫 》教學設計4

課前預習

朗讀課文,完成練習冊一至三題

易錯字:濺的注音jiàn;竿的注音gān,注意與杆區分。

染是xxxxx結構,九上千萬不要xxxxx。

爽的筆順:橫、撇、點、撇、點、撇、點、撇、點、撇、捺。

單元導入

單元主題:多彩童年

語文閱讀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

交流平臺

交流平臺告訴我們,理解難懂的句子和理解難懂的詞語,方法相近。有結合生活經驗;聯繫上下文;查閱資料;向別人請教,此外,藉助插圖發揮想象也是不錯的理解句子方法。

落實語文要素

接下來我們以《童年的水墨畫》爲例來落實“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這一語文要素。

1.瞭解主要內容——讀薄

自學提示:說說你在溪邊、江上、林中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主要內容:誰+在哪裏+做什麼)

預設:

主要內容:《溪邊》一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兒童垂釣的場景。

閱讀感受:整首詩的描寫既有色彩的點染,又有動靜的轉換,給讀者帶來視覺和聽覺的美好感受。

主要內容:《江上》描摹了一羣水鄉孩子江中嬉戲的歡樂畫面。

閱讀感受:整首詩充滿兒童的思維與想象,充滿童趣,將童年的爛漫和歡樂展現得淋漓盡致。

主要內容:《林中》描寫了雨後的樹林裏孩子們採蘑菇的歡樂情形。

閱讀感受:詩人將“小蘑菇”和“斗笠”互爲比喻,妙趣橫生,無論是雨後的小蘑菇還是採蘑菇的小孩子,都使整個畫面充滿生命靈動的美感。

2.落實語文要素——讀厚

自學提示:用“xxxx”畫出你不理解的詩句,試着運用“聯繫上下文、藉助插圖、發揮想象、結合生活實際”等多種方法理解。

3.繪製思維導圖——讀清

可以從“字詞、主要內容、理解難懂句子的方法”三方面來繪製。

4.自主作業

完成《主題閱讀》87頁《童年回憶錄》,文章批註及課後題。

《童年的水墨畫 》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喜歡的兒童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1.(將導讀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詩一樣的排列形式)。投影出示這三句,指名讀,師生配樂讀這三句。讓學生談談讀後感受。師:這短短一組排比句就像一首詩,描繪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與快樂。這節課我們一起讀幾首描寫童年的詩。

二、學習《我想》

1.自讀感知。師:初讀詩歌,不僅要讀正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自由把課文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把詩讀流利,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麼。(提示:可以從詩中的某個字、詞、句中去體會,可以從整首詩的內容上去體會,可以從詩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從思想上去感受。)

2.點撥感悟:

(1)指名分小節讀,正音,認識生字:“丫”(這個字形像什麼?怎麼記住它?)“汲”(給這個字換個偏旁,比較“汲”和“吸”)。

(2)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裏,作者有哪些願望呢?你覺得“我”的想法美嗎?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指導學生抓住“安在、帶着、牽着、悠;接、伸進、汲取、長等詞及帶有這些詞的句子邊讀邊想像感悟。)

(3)感情朗讀

師:從這首簡短的小詩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嚮往,感受到了兒童詩語言的美妙,怎樣才能讀出我們的感受呢?我們也要邊讀邊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請同學們自由練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作者美好的願望,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賽讀時老師讀最後一節。師:讀了這兩句詩,我有一種疑惑,你們看這首詩的前幾節都寫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一致,這兩句卻寫回了現實,寫法上也與前面不同,放在這裏好像與整首詩顯得不和諧,你們覺得呢?

3.領悟寫法:默讀詩歌,看看這首詩在形式及寫法上有哪些特點或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生談自己的發現,師引導小結:(1)每一小結的結構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爲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讀起來琅琅上口。(結構一致)(2)每一小結裏都有一個雙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長――”這樣的語句。(句式相同)(3)用詞講究,動詞用得很準確,“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麼做,“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麼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所以我們要學會用詞,同一個意思可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樣就不顯得單調和重複。

4.嘗試創寫: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美好的願望的?師:是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啓發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小溪、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啓發我們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寫一節小詩,可以不嚴格遵照課文的寫法,提倡創造哦!)

三、學習《童年水墨畫》

1.自讀提示:(1)邊讀邊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藉助文後註釋或互相討論解決。用在每小節的標題後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

(2)邊讀邊想像:讀《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你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

2.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自悟。

3.交流點拔:

(1)指名讀並概括主要內容(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學生提出疑問,討論解決;指名說說:如果這首詩是一幅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麼?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根據學生講的畫面,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進行引導,讓學生髮現語言裏的畫面: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着‘黑旋’水戰‘浪裏白條’”。

“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2)師:同學們用心去讀書、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出情趣,我們一起讀一讀。

四、比較鑑賞,嘗試創寫

(一)這兩首詩的比較

1.比較本課中的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不同?

2.生探究、發現。

3.交流小結。

(1)《我想》是一首詩歌,《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組詩圍繞一個主題寫的一組內容不盡相同的小詩,組詩根據內容可以有獨立的小標題。)

(2)《我想》是押韻的,《童年的水墨畫》不押韻。(引導學生朗讀這兩首詩,體會押韻和不押韻的區別,瞭解兒童詩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3)《我想》描寫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畫》描寫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實情景。(兒童詩在內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實的,非常廣泛)

(二)擴展鑑賞:讀下面兩首小詩,讀後說說自己的體會。

我是一條比目魚

作業本下/藏着一本書/我悄悄地看/輕輕地翻/老師走過來/我趕緊提起筆//我是一條比目魚/一隻眼睛看老師/一隻眼睛看書。

長和短

星期一很長/星期天很短/上課很長/看動畫片很短/家裏吃飯很長/吃肯德基很短/奇怪/爲什麼時間也有長有短?

(三)嘗試寫詩:

讀了這些詩,你有沒有想寫首詩的衝動呢?那就寫一寫吧。

學習提綱

1.以自己的認識說說什麼是兒童詩?

2.用“3”和“O”說一首兒童詩?

3.用“小手十桃樹枝”、“腳丫十柳樹根”、“眼睛十風箏”“我+春天的土地”學說兒童詩?

4.自讀《我想》,這首兒童詩表達了( )思想感情。

5.用“馬路邊+陽光+《水滸傳》”“垂柳+山溪+釣竿+漁童”、“小河+剛出水的‘鴨子’”學寫兒童詩。

6.自讀《童年的水墨畫》,《街頭》《溪邊》《江上》各寫出了兒童的( )特點。

7.選背《街頭》《溪邊》《江上》。

一、以兒童詩《湖》爲例,告訴學生什麼是兒童詩?什麼是兒童詩的“意”和“境”。

1.大人或兒童寫的適合兒童閱讀的詩叫兒童詩。

2.兒童詩的“意境”中的“意”指詩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詩中的“畫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態特點,啓發學生想象意境,學寫數字兒童詩。

三、指導學生以“小手、桃樹枝,眼睛、風箏,我、春天的土地”爲依據,想象《我想》這首詩的意境,學寫兒童詩。

四、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我想》,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啓發學生以“馬路、陽光、《水滸傳》,垂柳、釣竿、漁童,小河、小孩”爲憑藉,想象《童年的水墨畫》意境,學寫兒童詩。

六、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童年的水墨畫》,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練習提綱

8.以《青蛙=蝌蚪》、《W=飛行的雁羣》。《田園-收穫=大地睡了》爲題,學寫一首兒童詩。

七、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鏡子╱蝴蝶飛過來╱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隻青蛙跳過來╱打破了鏡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童年的水墨畫 》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染、笠等13個生字,學寫染、碎等10個生字。指導寫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筆順。

2. 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採蘑菇兒童的可愛。

3.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4. 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生活的歡樂。

教學重點: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如:從“染”字體會溪水的綠;從“蹦跳”一詞體會兒童釣魚的歡樂;比較小蘑菇和兒童的相似之處體會採蘑菇兒童的可愛。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教學準備:教師:蒐集圖片,製作課件。學生:預習詩歌。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 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童年的水墨畫》,分享童年的快樂。

(1)生書空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師隨機指導“墨”的寫法。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課文裏,請你打開課本,結合注音,藉助課後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請3名學生接讀課文,每人一節。師隨機正音。

預設點:

(1)染,出示演變過程,字本義: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絲帛絹布,使之着色。讀句子,於文中識字,組詞:染綠、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義:岩石經過多次爆破最後形成的小石塊。形近字:翠、醉

三、複習生字,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自由練讀。

2.生字組詞,鞏固識字。

3.指導書寫“碎”。提示最後一筆出頭,但不要寫到從字上。

指導書寫“爽”。注意筆順,長橫要像房頂一樣蓋住下面部分。

第二課時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師導入:同學們,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畫,或濃或淡,意境優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讀一讀著名兒童文學家張繼樓的詩歌—《童年的水墨畫》。

二、整體感知:

本課包括三首小詩,分別是:溪邊、江上、林中(板書)

看到這三個題目,你能發現什麼?學生隨便發言

師:是的,都寫出了童年生活發生的場景,在這些場景裏究竟發生了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學習《溪邊》

1.自由讀,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個別讀。

3.默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讀懂了什麼?你有哪些不懂得?

預設1:爲什麼說“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呢?

是啊,這是爲什麼呢?大多數學生同樣不明白。

老師點撥:我們如果聯繫上文讀一讀,也許某個詞語或者某個句子會給你靈感呢!自己試着聯繫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老師:我從這句話“釣竿上立着一隻紅蜻蜓”知道一個小孩在這裏釣魚。從“忽然撲通一聲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釣上魚來了,特別高興。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

師: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歡樂。指導學生有感情讀好最後一句話。

預設2:生:老師,我不明白“溪水給人影染綠了”這句話。平時我們的人影都是黑色的,爲什麼這裏溪水給人影染綠了呢?

師:這位同學能夠聯繫生活經驗來思考,很值得大家學習。剛纔我們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讀懂了最後一句話,現在大家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聯繫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生:默讀、思考

生:老師,我從“溪水像綠玉帶一樣平靜,知道了溪水很綠,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裏也變成綠色的了。

師:爲什麼說溪水染綠了人影呢?你覺得這裏哪個字用的最好?好在哪裏?同桌交流。

生:“染”字最好。這樣把溪水當成人來寫,就把溪水寫活了。

生:這樣寫就讓人感覺溪水好像魔法師一樣,特別神奇!誰給大家讀出這美麗深的景色?個別生讀。

師:多美的想像啊!大家體會得真不錯。你還知道了什麼?

生:老師,我從“釣竿上立着一隻紅蜻蜓。”知道了前面寫溪水和人影是綠色的,這裏寫蜻蜓是紅色的,顏色特別漂亮!

5.多麼富有生機的畫面啊!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景色的美麗,兒童的快樂?自由讀、個別讀。

6.師範讀:生閉眼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畫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寫孩子們快樂釣魚的場面,爲什麼還要寫景呢?

師總結:寫景色突出了“平靜”,爲什麼要突出平靜呢?聯繫《小兒垂釣》體會兒童釣魚的專注。也更能體現釣上魚後的歡樂。

四、學習《江上》

1.如果說《溪邊》是寫兒童溪邊釣魚,那麼《江上》是寫什麼呢?請同學們運用剛纔學到的方法: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經驗、聯繫學過的知識自學《江上》。

2.出示自學提示,自學。

思考《江上》是寫什麼?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江上》與《溪邊》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3.交流:

師:《江上》是寫什麼?

生:游泳

生:戲水

師:你們覺得哪個詞更好?

生(異口同聲):戲水!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麼相同點?

生:都是寫兒童的。

生:都寫童年的快樂的。

生:都運用了比喻的方法。

師:《江上》與《溪邊》有什麼不同點呢?

生:《江上》沒有寫景色的美麗,只是寫了兒童的戲水的情景。

師:如果說《溪邊》是一幅動靜結合的畫作,那麼《江上》就是一幅活脫脫的動態圖畫了,讀過之後,你彷彿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呢想象一下,孩子們會怎樣戲水?你彷彿還聽見了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4.感情朗讀。讀出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

五、學習《林中》

5.總結學法:剛纔大家運用什麼方法學習了前兩小節?讀詩,找到不理解的地方,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經驗、聯繫學過的.知識等方法讀懂。

6.請大家利用剛纔學過的方法繼續學習《林中》

7.交流:文中有兩個斗笠“小蘑菇鑽出泥土戴一頂斗笠,”和“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意思一樣嗎?

生暢所欲言:第一個斗笠指“蘑菇”,第二個斗笠指“兒童”

8.小蘑菇和兒童有什麼相似之處呢?都戴着斗笠,很卡愛。除了可愛,還能讀出什麼呢?兒童的歡樂。在哪裏能讀出來?

9.誰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可愛和歡樂。齊讀並想象,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五、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詩裏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歡樂片斷,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說說童年生活的還可能發生在哪些地方?

2.續編詩歌的第四小節,體現兒童的歡樂。

3.共同交流,師當堂點播。?

六、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師: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裏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閱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這首兒童詩,

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童年的水墨畫 》教學設計7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

2.聯繫生活、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背誦《溪邊》。

3.能說出溪邊、江上和林中分別看到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

出示課件18:

2.談話導入: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這三首兒童詩都寫了什麼內容?

出示課件19:

(設計意圖:複習舊知,出示字詞,引入課題,溫故而知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

出示課件20:

2.理解大意。指名生讀詩,其餘生邊聽邊試着在每首的標題後加上動詞,概括三首詩的主要內容;教師相機板書:(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預設1:《溪邊》主要寫了兒童在溪邊釣魚的情景。

預設2:《江邊》主要寫了兒童在江上游泳的情景。

預設3:《林中》主要寫了兒童在林間採蘑菇的情景。

師:是的,這三首詩都寫出了童年生活發生的場景,在這些場景裏究竟發生了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深入學習第一首《溪邊》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並回答課件裏提出的問題。

出示課件21.22:

提問: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麼感覺?

(1)預設:讀了《童年的水墨畫》我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追問:如果溪邊是一幅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麼呢?

(2)預設:看到了澄澈的碧綠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邊的垂柳,映出了釣魚孩子的影子。

預設:我看見了孩子釣竿上的紅蜻蜓。

預設:我看見了當魚釣上來時,那溪裏的漣漪和碎了的人影、樹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魚和手忙腳亂的孩子。

教師板書:(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

2.過渡:同學們的想象真美呀!我們一起來看看文中的第一首是怎麼描寫的這美麗的畫面的吧!

指名讀第一句話。

問: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

預設1: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預設2: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溪水很清澈,很平靜。

出示課件23:

過渡:這裏的溪水真是太神奇了,像梳妝的鏡子,像漂亮的綠玉帶。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3.默讀後兩句,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哪些不懂的?

出示課件24:

預設1:爲什麼說:“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呢?

是啊,這是爲什麼呢?大多數同學同樣不明白。

老師點撥:我們如果聯繫上下文讀一讀,也許某個詞語或者某個句子會給你靈感呢!自己試着聯繫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預設2:老師,我從這句話“釣竿上立着一隻紅蜻蜓”知道了一個小孩在釣魚。

預設3:我從“忽然撲通一聲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釣上魚來了,特別高興。所有“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

誰來給大家讀一讀,讀出兒童的歡樂。指導學生有感情讀好最後一句話。

預設4:老師,我不明白“溪水給人影染綠了”這句話。平時我們的人影都是黑色的,爲什麼這裏溪水給人影染綠了呢?

過渡:這位同學能夠聯繫生活經驗來思考,很值得大家學習。剛纔我們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讀懂了最後一句,現在大家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聯繫上文讀一讀,思考一下。

學生默讀、思考。

預設5:老師,我從第一句話“溪水像綠玉帶一樣平靜”,知道了倒映着垂柳的溪水很綠,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裏也變成綠色的了。

爲什麼說溪水染綠了人影呢?你覺得這裏哪個字用的最好?好在哪裏?同桌交流。

預設6:“染”字用的好。這樣把溪水當作人來寫,就把溪水寫活了。

預設7:這樣寫讓人感覺溪水好像魔法師一樣,特別神奇!

評價: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來給大家讀出這美麗神奇的景色吧!(生讀)

過渡:讀得真不錯,你們還知道了什麼?

預設8:我從“釣竿上立着一隻紅蜻蜓”,知道了前面寫溪水和人影是綠色的,這裏寫的蜻蜓是紅色的,顏色特別漂亮!

4.多麼富有生機的畫面啊!大家自己讀一讀這首小詩,讀出景色的美麗,兒童的快樂!

(設計意圖:學習課文,體會詩歌用詞的精妙,抓住詩句內容、理解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理解分析能力、感悟能力。)

5.師範讀:同學們閉上眼睛聽,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畫面?

出示課件25:

預設1:這是一幅色彩豔麗的圖畫,有綠色的柳樹、溪水,連人影都被這溪水染綠了,還有紅色的蜻蜓做點綴,真是美極了!

預設2:這是一幅有靜有動的畫,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都是靜止不動的,因爲它們在等待魚兒上鉤。魚兒上鉤後,這種靜被魚的掙扎,人的歡笑打破了,溪邊熱鬧起來了。

6.同學們說的真不錯。參照老師黑板上的詞語,試着一起來背一背!(自由背誦、指生背誦)

(二)學習第二首《江上》

1.如果說《溪邊》是寫兒童溪邊釣魚,那麼《江上》是寫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二首小詩吧!

(1)自讀第二首,提出自讀要求。

出示課件26:

(2)學生回答,想象這是一副怎樣的畫面。

預設:這是一幅快樂的戲水畫。水中鴨子拍着翅膀玩耍,孩子們也用雙手撥動着浪花,快樂地在水中嬉戲。

老師板書:(鴨子、孩子戲水)

(3)我們一起走進江上去看一看吧!

出示課件27:

讀一讀這句話,你從中知道了什麼呢?

預設1:我彷彿看到了了孩子們像小鴨子一樣在水裏快活的遊動。

預設2:孩子們在水中互相你撥我濺的嬉戲,真是太快樂了!

過渡:真是一羣快樂的孩子們啊!男同學我們一起讀一讀,把孩子們的快樂讀出來吧!

(4)我們再來看這句話讀一讀,你知道水葫蘆指什麼嗎?

出示課件28:

預設1:我覺得水葫蘆應該是一種植物,在這首詩裏指的是戲水的孩子們。

預設2:把孩子們比作水葫蘆,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兒童游泳的本領很高。

通過“兩排銀牙”你體會到什麼呢?

預設3:“兩排銀牙”應該是兒童鑽出水面,張開嘴露出的白色牙齒。

預設4:我體會到兒童鑽出水面激起的浪花伴着孩子們的笑聲,真是太快樂、有趣了。

2.如果說《溪邊》是一幅動靜結合的畫面,那麼《江上》就是一幅活脫脫的動態圖畫了,讀過之後,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受呢?

出示課件29:

預設1: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像一羣小鴨子,在水中嬉戲的快樂。

預設2:讀了這首小詩,我感受到這些孩子的游泳本領可真高啊!

師:是啊!孩子們的游泳水平真高,可以在水裏像小鴨子一樣自由快活地游來游去。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出兒童的游泳水平高、戲水的快樂,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三)自學第三首《林中》

1.總結學法:剛纔大家用什麼方法學習了前兩首小詩呢?

預設1:先讀詩,找到不理解的地方,運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讀懂。

預設2:還可以聯繫生活經驗、聯繫學過的知識等方面讀懂不理解的地方。

師:同學們說的真不錯,請大家用剛纔學過的方法繼續學習《林中》。

2.學生根據讀書要求,小組內自主完成第三首小詩的學習。

出示課件30:

3.小組彙報,班內交流。

預設1:這首詩中描寫了雨後的樹林裏孩子們採蘑菇的歡樂情景。

預設2:林中有許多剛長出來的小蘑菇,還有一羣孩子們。

預設3:我知道了第一句話“松樹剛洗過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針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大雨淋溼松樹的樣子,十分生動、有趣。一串串晶瑩的水珠掛在翠綠細長的松針上,多麼漂亮啊!

預設4:第二句話寫了樹下的小蘑菇。雨後,蘑菇從地下長出來,外形猶如一把張開的傘,也很像一頂斗笠,所以這裏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說蘑菇“戴一頂斗笠”,十分形象。又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了小蘑菇零零星星或成片成片地長在樹下,像一朵朵小花開放在樹下一樣。

師:同學們總結的非常棒!“是誰一聲歡叫把雨珠抖落”的呢?

出示課件31:

預設5:我覺得是在雨後嬉戲的孩子們。

預設6:孩子們的一聲歡叫能把樹上的雨珠抖落下來,足見這歡叫聲是多麼的響亮,多麼的快樂啊!

詩的最後一行寫到了“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和第一次出現的斗笠意思一樣嗎?

預設7:不一樣。第一次出現的斗笠指的是小蘑菇,最後一行的斗笠指的是一個個戴着斗笠的孩子。

師總結:這真是一場快樂的《採蘑菇》圖,雨後的山林中,蘑菇多多,人影綽綽。女同學們,一起把這首小詩來讀一讀。

師板書:(蘑菇多多,人影綽綽)

(四)這真的是一幅色彩豔麗、有動有靜、充滿快樂的水墨畫啊!你們真的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得很美很美。我們再來把課文美美地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注重引導學生談自己的感受,注重學生的主觀體驗。)

四、鑑賞寫法,仿寫詩歌

1.詩裏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歡樂片段,我們一起來總結本課詩歌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特點。

預設1: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的修辭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

預設2: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的場景,有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性。

出示課件32:

2.模仿這三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吧。

出示課件33:

3.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4.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設計意圖:分析詩歌的表達特點,模仿詩歌特點,練習寫話,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

五、課後作業、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六、板書設計

溪邊釣魚: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

江上戲水:鴨子、孩子戲水童年的水墨畫

林中採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綽綽

【課後反思】

教學中我十分重視朗讀訓練。在兒童的眼睛裏,世界是那麼美麗;在他們的世界裏,生命是那麼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我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並且鑑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爲了強化學生語言實踐,我在課的最後指導學生借鑑詩歌寫法,借鑑詩歌的表達方法,詩化自己的表達方式,及時抒於筆端。

在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朗讀的指導和朗讀量還欠缺。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

《童年的水墨畫 》教學設計8

【課前解析】

關注教材:《童年的水墨畫》是一組兒童詩,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鄉村兒童的典型場景:孩子們或是呼朋引伴去溪邊釣魚、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採摘帶着雨珠的小蘑菇,盡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樂。詩中的語言生動活潑,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於一體,多角度地展現了兒童生活的豐富多彩及無窮趣味。

關注課題:中國的水墨畫,寫意而不寫實,用筆往往簡約、凝練,而本課的每一首小詩都符合水墨畫的特徵,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幅幅兒童生活的歡樂畫卷,詩中有畫,令人回味無窮。三首小詩組合在一起,以“童年的水墨畫”爲題,十分貼題。

關注課文:在讀準、讀通課文的基礎上,瞭解三首詩分別寫了童年生活的那些場景。結合課後練習第二題,引導學生想象詩歌中描繪的畫面,談一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課文所配的插圖就是淡淡的水墨畫,近處,三個小孩在江水中盡情嬉戲,水面上浪花四濺;遠處,雨後的松樹林霧氣瀰漫,若隱若現,向天邊延伸,一眼望不到盡頭,令人產生無限遐想。指導學生運用藉助插圖、發揮想象、結合生活實際等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體會童年生活的樂趣。

關注生字:本課需要書寫的生字六個上下結構,四個左右結構,“爽”字比較特殊,是對稱結構。可以根據字的結構進行歸類學習,從整體上把握書寫規律。其中“墨、蘑”筆畫較多,要注意指導讓學生把握部件的位置與比例,把字寫緊湊。

關注詞語:本課部分詞語與植物有關,如“垂柳、葫蘆、松樹、松針、蘑菇”;部分詞語表示的是動作,如“撲騰、煽動、戲耍、撥動”,可以歸類積累。

關注句子:在學習理解難懂的.句子的方法時,可以結合課後練習第三題所列舉的詩句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理解體會。如“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一句,可聯繫生活經驗理解。“人影給溪水染綠了”“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可聯繫上下文理解體會。

【教學目標】

1.認識“墨、染”等5個生字,會寫“墨、染、竿”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水墨畫、葫蘆、蘑菇”等13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背誦《溪邊》。

3.能說出溪邊、江上和林中分別看到的畫面。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PPT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墨、染”等5個生字,會寫“墨、染、竿”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水墨畫、葫蘆、蘑菇”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出示課件1.2:

2.板書並齊讀課題:(18.童年的水墨畫)

3.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4.讓我們走入詩歌,感受“我”童年的快樂吧!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入詩歌的學習中,爲後邊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全文,認識生字

1.初讀課文。

初讀詩歌,我們不僅要讀準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讀準確,還要把聲音放輕一些。請看PPT上的初讀要求。

出示課件出示3:

(設計意圖:課件出示預習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有據可依,體現了學生是主體的教學理念。)

2.學習生字詞

同學們讀得真認真呀!字詞識記的如何呢?

(1)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讀兩遍,指名讀。

師生共同正音:注意讀準:平舌音“碎”翹舌音“染”。

出示課件4:

(2)讀詞語。自讀兩遍,開火車讀,齊讀。

注意讀準:前鼻音“濺”。

出示課件5:

3.朗讀課文,檢測識字效果

現在這些字詞朋友們再一次來到了我們的課文裏,同學們同桌合作讀一讀這三首兒童詩,看生字的讀音是否正確。

4.理解不懂的詞語

(1)學生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並做好筆記。

(2)全班交流,抽查對詞語的理解,要求同學們不但能談出字典上的釋義,而且能聯繫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

(3)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水墨畫、斗笠、梳妝、玉帶”這幾個詞的意思。

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互相交流指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

三、再讀課文,瞭解內容。

1.輕聲朗讀課文,說說每首兒童詩的主要內容。

試着在每節的標題後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生個別回答。

出示課件10:

老師板書:(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

2.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四、識記要求會寫的生字,寫字指導。

1.讀要求會寫的生字

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表指名讀,齊讀,指名領讀。

出示課件11:

2.識記生字

看看這些字,你是如何識記這些字的?

預設:

(1)生字歸類識字。

(2)加一加識字。如:艹+磨=蘑,艹+如=菇

(3)字理識字。如:爽

出示課件12.13:

3.開火車讀,一邊讀一邊說說怎樣寫好所讀的字。

大家一起讀一讀,記住每個字的字形。

①這幾個字怎樣寫才能做到規範、美觀?出示田字格中的範字,對照例字認真觀察讀帖。

②交流:提醒大家在寫某個字的時候應注意什麼。

“墨染竿葫蘑菇”是都是上下結構的字。除了“墨”是上寬下窄的字,其餘都是上窄下寬的字。

“騰碎撥浪”是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

③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範寫強調“墨騰和爽”:

出示課件: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實物投影寫得優秀的學生習字,由寫字的學生說說寫好字的做法。

(設計意圖:會寫字先讀後記,再書寫,保證足夠的時間書寫,使學生能夠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板書設計

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

《童年的水墨畫 》教學設計9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賞兒童詩,激發學生閱讀兒童詩的興趣,並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創編。

教學重點

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感受童年的快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採蜜本(摘錄本)

課前分發印有《童年的水墨畫》的紙張,讓學生自己預習,並進行一定的摘抄。

教學過程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簡介你認識的高洪波。

師導語:這節課讓我們來欣賞著名兒童文學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畫》。

二、交流摘錄筆記,感知大意

1、在每小節的標題後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 概括主要內容。

2、說說詩歌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三、感悟詩句優美,欣賞畫面

1、從學生摘錄的詞句入手,引導品味一節詩的語言美,畫面美,並進行朗讀。

2、提煉欣賞方法。

3、學生自己按方法欣賞其它詩節。

4、交流,師引導點撥,並指導朗讀。

四、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說說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斷,再小組合作,模仿詩歌,試編詩歌。

2、交流所編的詩句。

五、總結,佈置作業

1、補充採蜜本。

2、繼續閱讀兒童詩。

《童年的水墨畫 》教學設計10

《童年的水墨畫》是一篇兒童詩,本節課是一節新授課,我採用小組彙報,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想象詩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帶來的快樂反覆朗讀,由文字展開聯想和想象,同時,通過學生的收集和自己的親身經歷,練習說話,寫話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儘可能地使語文學習綜合化。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想象詩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2、反覆朗讀,由文字展開聯想和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感受。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兒童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三、前置性作業:

我在本節課設置了五個前置作業:

1、把《童年的水墨畫》這篇課文讀給你的家人聽。讀給家人的目的是讓學生認真的去讀,並讓家長給與指導,把課文讀到流利正確。

2、你在這篇課文中有認識了哪些字、詞朋友呢?

生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爲什麼?

4、追尋童年的記憶,用我們手中的筆。寫一寫,畫一畫。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夢想。還可以是蒐集來別人的童年的趣事。

5、蒐集《水滸傳》的知識。

四、設計流程:

課前背古詩,讓學生介紹有關童年的感悟。

結合生本教育的課堂環節即課前預習、小組討論、班級交流,我在這節課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歌曲導入

我選擇了歌曲導入課題的辦法,請學生彙報前置預習中的思考。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我選擇一組選一人彙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既是爲了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其實也是對生本教學前置作業的檢測訓練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並對課文初步掌握的情況。

(三)理解詩意,放飛想象

“以讀引讀、讀說結合”是生本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爲什麼?,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靈的地方,細細的讀,慢慢的品,聯繫實際。放飛想象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交流彙報中,我採用了先請一個小組發言,其他同學或小組補充說明的方法。根據生本教育的特點,學生就之前沒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觀念不同的可以補充展示,有深入認識的.也可以補充,如果有的小組與前一組同學找的亮點地方不一樣,也可以就自己的亮點進行展示發言,其他小組或同學在進行補充,這樣的設計不僅解決了時間問題,並且也使每個小組、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空間真正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交流對《水滸傳》的瞭解,目的是讓學生做到以讀引讀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樂練筆

這一環節,讀寫結合,讀畫結合,生本教育的閱讀教學提倡“讀寫結合,以讀引讀”,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夢想,蒐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讓學生有所看、所讀、所經歷的在小組內交流。這一環節即讓學生讀了、看了、想了、說了、同時也寫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學生真正的懂得課文的意義所在,那怕是一句話也好,同時也達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讀寫結合。以讀引讀的目的。

(五)小結、佈置實踐作業。

生本教育重視語言實踐,由課內引向課外,從學生感興趣的辦一次以“兒童詩”爲主的手抄報活動。目的讓學生學會真正的生活的方法。其實更是這一節課的理論深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實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