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用手設計的工業設計師

設計1.22W

已故日本設計大師柳宗理將民間藝術的手作溫暖融入到冰冷的工業設計中,是日本現代工業設計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較早獲得世界認可的日本設計師。

用手設計的工業設計師

1915年出生於東京的柳宗理是第一批被西方認同並載入設計史的亞洲人,他的經典設計“蝴蝶凳”是西方科技與亞洲文化完美結合的里程碑式的象徵。1957年,蝴蝶凳與他的白瓷器等作品在世界最重要的當代設計博物館之一“米蘭三年中心”(La Triennale diMilano) 獲得第11 屆米蘭設計展金獎,令他自此躍上國際舞臺。

1982年設計的陶器系列,包含茶壺、茶杯、茶葉罐等,有黑白兩色可選。磨砂質感給人溫暖、厚實的感覺,特殊的製造工藝令這套器具同時實現了比瓷器更輕和比陶器更結實的特性。

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日本人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面對着代表西方話語權的現代文化的影響和衝擊,日本知識分子和中國一樣,在傳承和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化、重新確立本民族文化地位方面經歷了種種艱難的選擇、反抗、融合和蛻變。作爲民藝大師柳宗悅的兒子,柳宗理在非常年幼時就作爲旁觀者被捲入其中。1925年,柳宗理10歲時,父親柳宗悅因厭惡“art”(藝術) 的語感,自造英文新詞“folk-craft”(民間工藝),併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民藝運動。陶藝家濱田莊司、河井寬次郎等人都參與了這場運動,運動的直接結果是一系列民藝著作的發表和日本民藝館的誕生。

儘管如此,因着叛逆的心理,青少年時期的柳宗理卻是比一般的日本人更加傾向於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他一度熱衷於純藝術,並積極投身到其創作實踐中。當他進入東京藝術大學學習之後,包豪斯的設計思想和教育理念又深深吸引了他,現代主義設計理論的重要奠基人、機械美學的創立者勒·柯布西耶是他最崇拜的對象。

1940年畢業後,柳宗理進入阪倉準三的建築事務所研習,阪倉曾專門赴法追隨柯布西耶學習多年,是日本現代主義建築的旗手。1942年,柯布西耶的親密合作者夏洛特·貝里安 (Charlotte Perriand) 被事務所派來日本參與改進產品設計工作,柳宗理擔任了她的助手。這兩段經歷都讓柳宗理更加直接而深入地瞭解到柯布西耶的設計思想,柯布西耶的影響也因此伴隨了他的一生。即使在二戰期間入伍到菲律賓叢林作戰的時候,本以爲會戰死南洋的柳宗理隨身攜帶的唯一書籍就是《柯布西耶作品集》。

包豪斯和柯布西耶,是促使油畫系學生柳宗理轉而走上設計之路的兩大重要因素。後來當柳宗理重新感悟與思考日本傳統文化與傳統美學、將民間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時,包豪斯的設計理念核心,“形式追隨功能”同樣也貫穿在他的所有設計作品中。

1967年設計的玻璃水瓶與水杯,由千葉縣船橋市的山谷玻璃工業生產。

對傳統文化的重新感悟

一心希望成爲一名優秀設計師的柳宗理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單純地模仿西方現代主義設計顯然不適合有着雄心壯志的他,他的視野重新轉到本民族文化上來。叛逆期已過的柳宗理再次審視自己從小以來受到的教育和影響,深深感受到舊傳統和新創造可以站立在同一點上。他走遍日本各地,深入民間生活,在民間工藝中發現了人類生活的根本和真正人性化的源泉,並在此基礎上設計出無數優秀的工業產品。

柳宗理認爲,美不是被製造出來的,而是渾然天成的。柳宗理的設計追求的就是這種渾然天成的美感。他設計的用具帶有含蓄的美,它們不着痕跡地融入你的生活,你越是使用,越能發覺它們悠長的意味。這份含蓄和傳統日本民藝的美感相一致,民藝不出於任何知名藝匠之手,只是爲一般日常用途而製造;但民藝之美正存在於這幾乎沒有刻意的造作與修飾之中,因其樸實無華故而能夠真正貼近人的需求與生活的最本真面目。

1957年爲柳宗理贏得世界聲譽的蝴蝶凳 (Butterfly Stool)。此作品出現於戰後日本經濟重建的時代背景中,在拜訪設計大師Eames 夫婦的工作室後,柳宗理對其“壓模夾板”的技術印象深刻,遂使用這種技術設計了蝴蝶凳,由山形縣的天童木工生產。

其父柳宗悅對“民藝”的定義是:無名無銘。也就是指“沒有標誌物、沒有銘牌”的民間藝人的創作。而柳宗理一直堅持着的設計哲學,是排除設計師的一切自我主張,最大限度地追求在生活場景中使用時的功能性和舒適度。他的作品看起來平淡樸素,但卻會讓人在不斷接觸中越來越驚歎於他對細節的考究和對使用者的呵護。爲做到這一切,柳宗理極其堅持以“手”設計的方法。他常常不畫設計圖,直接開始手工製作實物大小的石膏模型,用手拿捏、撫握、思考、修正。因此,他的設計出品十分緩慢,其設計過程常常花費一到兩年時間甚至更長。2008年日本廣島現代美術館曾經舉辦過名爲“無名設計”(Anonymous Design) 的柳宗理設計展,呈現了其設計過程中的不同模型:先是用紙裁剪拼貼之後製成的試驗模型,然後是滿意模型,再然後用石膏製出實物、一邊修繕一邊通過手的感觸判斷使用情況,到付諸圖紙時已經是完工的階段了。

“用手去感受,手上便會有答案。”柳宗理這樣說。

1979年設計的玻璃花瓶,由山谷玻璃工業生產。

日本民藝的又一代推手

柳宗理的審美觀是:由內而外滲透出來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同時,他對於大量生產所帶來的用完即扔的現象極其排斥和反對。但與其父柳宗悅單純地立足民藝本身進而推動傳統文化不同,柳宗理雖然熱心民藝並積極從民藝中找尋靈感,但他的立足點始終在工業設計上。他接受現代文化與科學的挑戰,爲日本民間工藝與文化找到了新環境下的穩固立足點。1977年,柳宗理終於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出任日本民藝館第三任館長,將自己的人生完全投入到現代設計與傳統文化結合的追求中。一生的付出,使他在2002年受封爲當之無愧的日本文化功臣。

“設計的本質是創造”,而“傳統本身即來自創造”,在柳宗理看來,好的設計脫離傳統是不可想象的,他的設計都帶着本民族的美學,不斷從本民族的根源文化吸收養分。“真正的設計要面對現實,迎接時尚、潮流的挑戰”,他從民間工藝中汲取美的源泉,反思“現代化”的真正意義,將西方的現代主義與東方的淡然含蓄完美地融爲一體。他的很多作品即使今天來看仍然非常時尚、現代,擺脫了“民藝=老土”、“民藝=過時”的刻板印象。

晚年的柳宗理突破了家居器物的限制,也曾積極投身高架橋、地鐵站等大型建築物的設計,讓我們看到他延續一生的設計熱情。他留給這個世界的,不僅是作品本身,更是其後所包含的`設計精神與哲學,而這影響了全世界的很多設計師。

採集聲音的瓶子

人們往往過於依賴視覺,視覺感官,通過拍照、攝影等方式觀察周圍的世界,以至於形成一種對聽覺和其它感覺的偏見。要知道其它感覺同樣有助於我們去發現、瞭解真實的世界。荷蘭設計師Payam Askari曾在2012米蘭國際傢俱展上展出了《花束N°01》系列作品:五個形狀各不相同的透明玻璃瓶子,每個瓶子裏面裝有經過特別設計的香水,分別代表一種氣味,搖動瓶子即可聞到對應的香味兒,以此提醒人們不要忽視嗅覺。今天我們再來看看聽覺。

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的Jun Fujiwara設計了一個名爲Re: Sound Bottle的裝置,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那樣,這是一個可以用來採集聲音的瓶子,拿着它你可以像在夏夜採集螢火蟲那樣去採集聲音,然後混音、回放。

這個瓶子結構非常複雜,主要通過軟件進行錄音、存儲和回放,但使用起來非常簡單:找到你想採集的聲音,拔掉瓶塞之後就可以立刻進入錄音模式,當採集的聲音變多時,這些聲音就會形成一個數據庫,然後瓶子會自動選擇聲音生成有節奏的音樂。當你想重新回放採集過的聲音時,只需再次打開瓶塞。設計師希望通過這個可以採集聲音的瓶子讓人們採集日常生活當中的聲音,親自參與音樂製作。

不用訂書釘的訂書器

訂書器是辦公室的必備用品之一,可以方便地把幾頁報告或者文件釘到一起,可如果不小心的話訂書釘會劃破手指,並且如果訂書釘用完了,訂書器也無法正常使用了。這款不用訂書釘的訂書器專爲頁數不多的裝訂而設計,它不用任何訂書釘,而是在紙張的角上開出一個孔,然後把伸出來的小舌頭別到紙上,完成裝訂。環保,安全,低碳,非常適合臨時文件的裝訂。

水滴氣象瓶

節拍水滴(Tempo Drop)是一個現代版氣象瓶,一種用來預報天氣情況的裝置。它由一個密封的水滴狀玻璃瓶做成,裏面裝有多種液體的混合液:蒸餾水、樟腦、乙醇,可以讓使用者通過觀察瓶子裏的液體狀態來預測天氣情況。

氣象瓶裏面的液體可以從透明變成渾濁、變成水晶雪花,從而判斷出外面的天氣是陰是晴,還是有暴風雪。

當然不可能像天氣預報那麼準,但至少可以預測個大概其。

“安靜空間”:幫助員工午休的睡眠膠囊

這款名爲“安靜空間(CalmSpace)”的睡眠膠囊是一個放在辦公室裏的小屋,需要休息的員工在走過一扇隔音門之後,可以躺在一個墊子上,然後就可以選擇休息10-20分鐘。系統內置的聲學系統和燈光系統可幫助員工儘快進入睡眠,然後慢慢醒來。

設計師稱午休的好處包括提升認知能力(警覺、記憶、學習、創造),緩解情緒,減輕壓力,降低心臟病發生機率等。

把會議桌變成乒乓球桌

人多的時候就要開會,開會的時候就需要一張會議桌,一張會議桌往往會佔去整個會議室,而在很多時候會議桌總是空着。能不能把會議桌利用起來,當做一個員工健身的工具呢?辦公用品公司Poppin推出一款集會議桌和乒乓球桌於一身的辦公桌。這張辦公桌中間的面板可以拉開,用來支撐乒乓球網,也可以用來放置電源線。桌子兩端各有抽屜,裏面可用來存放用來打乒乓球的器材,也可以用來存放會議用品。如果你的公司空間有限,沒有專門的員工活動室的話,不妨試試這種乒乓球會議桌。

標籤: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