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優)憫農讀後感15篇

農業1.01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憫農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憫農讀後感15篇

憫農讀後感1

記得那是假日的一個下午,天陰沉沉,秋風習習,給人帶來陣陣涼意,一種豐收的喜悅充滿了我的內心。

叮鈴鈴……門鈴響了,我推門一看,原來是小明來約我去圖書館,爲了友誼,我不好推辭,只好隨他而去。

到了圖書館,我特意挑選了一本《詩集》閱讀着。當我讀到《憫農》時,心情一下子緊張起來,我一遍又一遍地念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雖然那詩句簡短,但意味深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裏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農民勞動的艱辛。“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是有血有肉、意蘊深遠地說明了勞動的艱辛,說明了糧食來之不易。這首詩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羣體的生活和命運。

讀了這首詩,我彷彿看到了在烈日下,一個黝黑的農夫,汗流浹背、不辭辛勞地鋤着禾苗。他忘記了烈日的'暴曬,一心只盼着禾苗快點長大,給他帶來秋天的收穫,帶來幸福的希望!

這首詩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受益無窮。讓我深深的明白:“擺在餐桌上的食物是來之不易的,都是農民用血汗換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不能鋪張浪費;要尊重農民的付出,尊重農民的勞動果實。”

憫農讀後感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的意思大家差不多都知道,就是夏日中午時,猛烈的陽關炙烤大地,農民卻頭頂烈日,揮汗給禾苗鬆土、除草。在這我勸告人們,千萬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因爲這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我們不要去浪費,也不要去糟蹋。雖然有的人他是這樣說,但卻不曾這樣做,卻一天天的在浪費。

有一次,我看過這樣的`一個廣告,每天每家浪費的食物已夠災區吃一年了!可知我們浪費的食物是多還是少!有些人只會浪費,覺得浪費那麼一粒兩粒的米飯不足爲事,就只那麼一粒兩粒的米飯再災區那可都是寶,爲什麼到了一些人的手裏卻是草了呢?我覺得應該讓那些浪費食物的人去耕地,讓他種出成果來,然後再讓他去看看人們浪費他辛辛苦苦用汗水所換來的勞動成果,被人浪費自己的勞動成果你會傷心嗎?將心比心,如果被農民伯伯看見這一幕,他們該多傷心呀!自己辛辛苦苦種菜卻換回了浪費和糟蹋。

這樣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是一種極大的可恥。節省,纔是美德。“節約是建造美好明天的唯一工具。”這句話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讓我們一起節約吧!不要讓浪費的行爲出現在我們之間。

憫農讀後感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詩家喻戶曉,我們大家甚至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會背了,可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昨日,當我再次翻起《唐詩三百首》時,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大家都在家裏乘涼,只剩下農民在辛勤勞動。汗水流進了乾裂的土地裏。誰知道飯碗裏的飯,是農民的心血……

記得上個星期六,媽媽帶我去飯店裏吃飯,結賬時,媽媽大聲的對服務員說“小姐,把剩餘的飯菜都打包吧。”許多人的目光都向媽媽投去。我的臉一下子熱了,忙拽住媽媽的衣服說:“小聲點兒”。說着,便耷下了腦袋。“怕什麼?我們一不偷,二不搶的,有些菜只吃了一點兒,不要多可惜!”媽媽的聲音陡然提高了許多,絲毫不顧忌周圍的人。“真摳門。”我嘀咕了一句。媽媽的臉一下子拉長了,板着臉嚴肅地說:“學習是怎麼學的,把《憫農》背一遍。”我的眼裏噙着淚珠,委屈的.背了起來……媽媽嘆了口氣,語重心長的說:“孩子,我是想讓你記住‘節約’這兩個字啊!現在,掙錢是多麼不容易呀。在媽媽小時候,能吃上白米飯就不錯了,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是啊,農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勞動,我們更應該珍惜糧食,反對浪費。養成良好的習慣。打包有什麼丟人的呢?這是人們的虛榮心在作怪。願大家在今後的日子裏都做個勤儉節約的人。

憫農讀後感4

今天,我寫完作業,重新閱讀了《憫農》這首詩,令我深思。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一首很普通的詩,在我3歲的時候就會背了。今天,又讀到了它,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在烈日當空的正午,太陽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田野裏有一個頭戴草帽、手握鋤頭的農民伯伯在辛勤勞作,火紅的太陽曬黑了他的皮膚,汗水如雨滴進了禾下的`泥土,他的衣衫全溼透了……這使我感到了我們吃的糧食確實來之不易,這真是“粒粒皆辛苦”啊!白米白麪滲透着農民伯伯的汗水和心血,我們可一定要珍惜。可是以前,我在吃飯的時候,總是剩飯、剩菜,隨便糟蹋糧食,現在想起來真慚愧。同樣,任何勞動成果都凝聚着勞動者的汗水和心血。難道不是嗎?我們每天的日用品,身上穿戴的衣帽,鞋襪,我們的學習用品……哪一樣不是工人叔叔們經過無數道工序生產出來的?從一項小實驗到成爲偉大的事業,那就更不用說了,更何況創建更偉大更輝煌的事業?

我讀了這首古詩,使我懂得了要珍惜勞動成果,尊重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勞動者。

憫農讀後感5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寫的是一個老農在烈日炎炎之下,在田裏除草,汗珠一串一串滴進禾苗下面的土裏,這首詩深刻的道出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可又有誰知道這盤中餐一粒一粒都是農民千辛萬苦話來的呢?

當我們把剩下的飯菜倒掉時,是否想到那些在炎炎烈日下勤勞勞動,在綿綿細雨中不忘耕耘的勞動者呢?當你厭惡他們那黑黝黝的皮膚和長滿老繭的手時,是否知道我們吃得喝都是他們汗水的結晶。

現在我們生活富起來了,不愁吃,不愁穿,但也不能鋪張浪費。雖然我們吃得飽、穿得暖,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在這個世界上的某個角落,可能還有一些因飢餓而導致營養不良或死亡的人。還記得在一次語文課上,學習《渴望讀書的大眼睛》這篇課文時,語文老師給我們看了幾組貧困山區孩子的照片,當時我就哭了,我實在不敢相信我們的很多同齡人還生活在那樣貧困落後的環境中,他們衣衫襤褸,啃着黑石塊一樣的饅頭,住在露着天的.房子裏,年齡還那麼小,就到磚廠打工掙錢……而我們,卻還在無休止的浪費。

作爲國小生,我們不是財富的創造者,而是純粹的消費者,因此我們更應該從小養成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好習慣,反對鋪張浪費的不良行爲,節約糧食,愛惜資源,從現在做起從自我起,從愛惜每一粒糧食開始。

憫農讀後感6

唐朝詩人李紳寫了一首題目叫《憫農》的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你知道它的意思嗎?如果不知道,那讓我來告訴你吧。第一句“鋤禾日當午”的意思是: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大家都爭着去避暑,可農民伯伯還在田裏辛勤地勞動。第二句“汗滴禾下土”的意思是:農民的汗水滴在禾苗的土裏,滋潤了禾苗。最後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誰會知道這碗裏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呢?現在,你知道這首詩的意思了吧!

可是現在,還有很多人在浪費米飯。我的一個朋友,他在吃飯時每吃一口都要掉下幾粒,這樣一頓飯吃完,他要浪費多少米飯呀!怪不得他媽媽喊他播種機呢!有一次我問他,“誰知盤中餐”的下一句是什麼,他竟嬉皮笑臉的說:“粒粒皆辛苦唄!”我氣憤的說:“既然你會背,也知道它的含義,爲什麼你偏偏做不到節約糧食呢?你既然不能學以致用,那你學它幹什麼呢?”

一方面有很多人餓死,一方面有飯吃的人卻在浪費,難道他們都沒學過《憫農》,這首詩?清大家都行動起束,不能再讓人餓死了;不然的話,我們大家都會遭到報應的

憫農讀後感7

暑假裏,老師佈置我們閱讀古詩70首,其中一篇《憫農》讓我深受啓發。

這首古詩是唐朝詩人李紳寫的,這首詩大家都很熟,全詩是這樣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的內容主要講的是:農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地勞動,汗水滴在泥土裏,有誰知道,我們盤中的飯,每一粒都包含着農民伯伯的辛勞。讀完詩,看完註釋,我不禁羞愧起來,想起我以前吃飯總要剩下好多的飯菜,而且會掉很多米粒,媽媽常說我吃飯象在種米,吃不掉的飯菜都被媽媽當做垃圾扔掉了,想想農民伯伯那麼辛苦地種糧食,我的行爲有點可恥,不僅浪費了糧食也浪費了錢,我好慚愧啊!我決心從現在做起,一頓飯能吃多少就裝多少,不再浪費糧食,不再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同學們,你們也加入到節約的隊伍中來吧,我想假如世界上每個人都珍惜每一。粒糧食,那麼世界上許許多多的貧困人們,就不會再忍受飢餓,也會減少許多的犯罪現象,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加美好!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憫農讀後感8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讀了李紳的傑出代表作《憫農》,這首古詩讓我深深地瞭解糧食是來之不義的,讓我懂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珍惜糧食,愛惜糧食。

在我的身邊就有一個不珍惜糧食的人,就是我的小表妹,平時在吃飯的時候總是吃一半掉一半。每次都要浪費很多,我每次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跟她說,她都會毫不在乎的說:“浪費這一點沒關係”。

有一次,我又看見她在浪費糧食,我馬上說道:“妹妹呀!你現在吃的香噴噴的`白米飯可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呀!每一粒白米飯呀,都飽含着農民伯伯辛苦的汗水。他們頂着炎炎的烈日,不顧肚子嘰喱咕嚕地亂叫,堅持給莊稼鋤草、澆水、施肥,身上的汗水啪噠啪噠不停地滴進泥土裏。你呀,以後不要再浪費糧食了。”“姐姐,我……我以後一……一定不會再浪費糧食了。”妹妹紅着臉,不好意思地說。

糧食是用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它凝結着無數汗水。作爲祖國花朵的我們,不要讓農民伯伯的汗水和辛苦白白浪費。來吧!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去珍惜糧食,愛惜糧食吧!

憫農讀後感9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提起這首詩,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沒錯,這就是李紳的《憫農》,雖然,大家和我一樣,既會背又會默,而且也知道詩意,可有誰真真做到不浪費糧食呢?

如果你和我一樣沒能做到不浪費,那就聽我講一個關於傳統美德的小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僧人借糧訓財主》:宋徽宗時,金兵南侵,京城斷糧。一戶財主帶着兒子沿街找吃的,忽見一座廟宇裏有榆樹,就跑過去剝樹皮。一個和尚叫道:“別剝,請進來吧!”

和尚把他們帶到寺內的後艙,就見裏面有一座小山似的飯堆。財主說:“救救我們吧!”和尚說:“物歸原主,都搬回去吧!你們家非常的浪費,凡不合口味的白米飯和雞鴨魚肉統統倒進陰溝,我把白米飯撈起來洗淨曬乾,日積月累就有了許多。”財主羞愧的低下了頭。

聽了這個故事我深有感觸,故事中的.財主很浪費,把不喜歡的飯菜統統倒掉,和尚全都拾回廟裏洗淨曬乾,知道財主沒飯吃了,和尚又把曬乾的白米飯還給了財主。哎!我不也是這樣嗎,有大魚大肉時邊吃邊剩,日積月累,我想應該也差不多成小山了吧!想想爺爺奶奶那麼辛苦的種地,想想爸爸媽媽那麼辛苦的工作,不就是想讓我們吃得好一點嘛,而我卻這麼的浪費,突然覺得好慚愧。

其實這樣也不好,挑食,導致身體應該有的營養不能得到補充,抵抗力就會下降,病也會接踵而來。如果你跟我一樣,那就改掉這個壞習慣吧,切記《傳統美德》上的這句話:晴天防陰,半年防荒。

憫農讀後感10

在我讀詩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那天吃午飯,剩下了很多飯都沒吃,這時,我讀的古詩大全裏出現了一首叫《憫農》的詩,讀完之後,我也想起了那天幫外公種地。

那天,我和外公來到了菜地,就在這烈日炎炎的菜地上,我和外公舉起了鋤頭,慢慢的向土地鋤去,看外公在那賣力的幹活,而我早已經累的'不行了,太陽越來越大,我只好躲到樹下乘涼。而這時,外公還在幹活,我叫外公來休息一會兒,外公走了過來,跟我一起坐了一會兒,不到一分鐘,又去工作了,他說他每天都是這樣的,要是今天少做了,明天就得多做,所以,不能休息太久。

看着外公滿頭大汗,我也休息夠了,繼續去幫外公幹活,而我幹一會兒就又去休息了,外公還在繼續鋤地,外公對我說:“你做這麼一會兒就受不了了,那我天天干,那不是要累得走不動了?”可我卻完全沒聽進去,我也無聊了,只好繼續起來幹活。

我跟着外公幹活,這裏幹完了,又幹那裏,那裏幹完了,又幹另一個地方。就在快乾完活的時候,我和外公都已經累得全身是汗,而眼看外公,還在賣力的幹活,我也只好接着幹了。終於把活幹完了,沒想到農民這麼累啊!每天都要這樣做,可想起那天吃飯還浪費食物,真是太不應該了,要是能回到那時,我一定會吃完所有米飯的。

幹了那麼久的活,我腦子裏突然浮現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讀後感11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3歲孩童也會朗朗誦讀的古詩是距今1000多年的唐代詩人李紳所寫。

每當我讀着這首唐詩--《憫農》,我腦海就浮現出這樣的一幕情景:農民們頂着火辣辣的太陽,辛勤地在田地裏耕作,豆大的汗水一滴滴地落在莊稼地裏……原來,我們吃下的每一顆米飯,都包含着農民的千辛萬苦!

可是,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這些現象:在餐廳裏,人們大魚大肉,吃飽喝醉,拍拍屁股走後,桌上還剩餘了一大堆的美食;飯堂的.潲水桶裏,人們每天往裏面倒掉了大量的飯菜;生日聚會,人們拿着生日蛋糕打“游擊戰”……每當我看到這些現象,就會想起那些貧困的家庭,山區的小朋友,他們一雙雙渴望的眼睛,他們倦縮着身子挨凍、捱餓的樣子。相比,我們的生活比較富裕,從小到大,爸爸媽媽給我們吃最香的,用最好的,從不知道餓的滋味。因而身邊很多小朋友都普遍存在浪費糧食的壞習慣,我想,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這首古詩的意義,學會珍惜糧食,珍惜資源!

只有學會珍惜,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這首古詩的含義。

憫農讀後感12

暑假裏,老師佈置我們閱讀古詩70首,其中一篇《憫農》讓我深受啓發。

這首古詩是唐朝詩人李紳寫的,這首詩大家都很熟,全詩是這樣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的內容主要講的是:農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地勞動,汗水滴在泥土裏,有誰知道,我們盤中的飯,每一粒都包含着農民伯伯的.辛勞.讀完詩,看完註釋,我不禁羞愧起來,想起我以前吃飯總要剩下好多的飯菜,而且會掉很多米粒,媽媽常說我吃飯象在種米,吃不掉的飯菜都被媽媽當做垃圾扔掉了,想想農民伯伯那麼辛苦地種糧食,我的行爲有點可恥,不僅浪費了糧食也浪費了錢,我好慚愧啊!我決心從現在做起,一頓飯能吃多少就裝多少,不再浪費糧食,不再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同學們,你們也加入到節約的隊伍中來吧,我想假如世界上每個人都珍惜每一.粒糧食,那麼世界上許許多多的貧困人們,就不會再忍受飢餓,也會減少許多的犯罪現象,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加美好!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憫農讀後感1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記得什麼時候,就會背這首古詩,懵懵懂懂的似乎理解它的意思,但並沒有對它有多麼深刻的體會,直到經過那件事之後。

一天,我在家裏看電視,一則新聞吸引了我。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花了12年的時間成功的研究出了產量驚人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整個人類的糧食問題。我起先也不懂的什麼叫糧食問題,但是我看到一個瘦弱的非洲黑人小男孩蜷縮成一團,滿身的骨頭凸起,看起來十分的恐怖。他的身邊有一隻飢餓的的.禿鷹,正在等他的死亡。毫無疑問,這麼瘦弱的孩子,就是因爲沒有飯吃,沒有食物,所以註定要變成禿鷹的食物。當我明白那張圖片想要反映出的真正含義的時候,我難過的流下眼淚。

《憫農》這首詩就是告訴我們食物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在那個食物匱乏的年代,珍惜了,就會讓餓肚子的人吃飽,不至於餓死。雖然現在有了雜交水稻,但是我們依然要學着珍惜糧食,因爲世界上還有人吃不飽飯。萬一年成不好,沒有收穫,平時人們又不珍惜,很容易又有災難。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要浪費糧食。因爲珍惜,所以更加幸福!

憫農讀後感14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詩人李紳的這首五言絕句講的是:中午,太陽像一個大火球一樣燃燒着大地,農民伯伯在熾熱的陽光下辛苦地幹活。“噼啪,噼啪”,汗水溼透農民伯伯的短衫,流進黑黝黝的.泥土裏,變成了糧倉裏、餐桌上的一粒粒糧食。

仔細地品讀着這首詩,想着農民伯伯汗淋淋的樣子,我幾乎要淚潸潸了。樹上的知了不停地拼命喊着“熱死了,熱死了”,我在空調屋裏蹦跳笑鬧時都懷疑空調是不是不製冷了;而農民伯伯卻還得在太陽底下揮汗如雨……原來,我們吃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汗水的結晶啊。

可是,我們中有很多人卻不知道愛惜糧食。有一次我在家看電視《舌尖上的中國》。裏面說,我們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xx億元。20xx億是多少我不知道,也想不出來。現在,我才學萬以內的數呢。可電視上說,這些糧食夠2億人吃一年!這是多麼大的浪費,這要農民伯伯甩下多少汗珠啊!那些自以爲自己有錢的人,那些不知道種地辛苦的人,請你們去看一看,請你們來想一想,農民伯伯種地太不容易了,而你們的浪費卻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今後,我一定從我自己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我還要好好學習,用學到的知識減輕農民伯伯的辛苦。

憫農讀後感15

我曾經讀過《憫農》這首古詩,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意思是:中午的時候,烈日當空,農民伯伯還在田裏鋤地,汗珠都滴在泥土中。有誰知道那一粒粒米飯裏,都凝結着農民伯伯的辛苦呢?農民伯伯那麼辛苦的`種田,而我們卻浪費糧食,這是不對的。

就從我說起吧!每天吃飯的時候,碗邊還粘着一些米飯,我就懶得理,如果把這些米飯集在一起,就能多一口飯吃。經過這首詩的詩意的教育,我改了這個壞習慣。我洗菜的時候,一些菜被我不小心弄爛了,就扔了,而這些菜,都是農民伯伯用辛苦的汗水換來的,現在我已經知道這樣做也屬於浪費的行爲。

有一次,爸爸的朋友請我們一家三口去喝早茶,餐桌上擺着許多點心。爸爸和朋友只顧着聊天,幾乎沒怎麼吃過。結帳後,我看見服務員把點心倒掉。看着這些被浪費掉的食物,再想想農民伯伯在烈日下鋤地的情景,我的心很不好受。農民伯伯要是看到了這一幕幕,他們該多傷心啊,自己辛辛苦苦種的糧食,就這樣輕易地被浪費掉了!

有些人對這樣的浪費還以爲光榮呢,我看是一種極大的可恥。節省,纔是美德。

讓我們一起節約吧,不要讓浪費的行爲出現在我們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