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農曆八月十六的習俗

農業2.47W

賞月

農曆八月十六的習俗

農曆八月十六,各地賞月興致不減。中秋以後幾夜,月亮圓滿明朗。湖州有民諺道:“八月中秋夜夜華。”又道:“十五十六月正圓。”國內各地賞月,有把十六日看得比十五日還重要的,如浙東各縣,多以十六日夜爲中秋,擺設果品糕點,親友團聚,以觀月華。

粵語中,將中秋夜宴飲稱作賞月,第二夜再次宴飲則稱爲追月。吳地居民一般都在十八日夜登楞伽山,遠望寶帶橋下的月影,其影如串,連絡橫流,環連洞中,稱作串月。

拗節

農曆八月十六,已出嫁的女兒,當天回孃家拜節探望。按中國舊俗,中秋節女子在夫家團聚,次日則應返回孃家,探望雙親及異地歸來的族人。廣州稱之爲鑽節神,南京人則叫作拗節,而且不限於中秋,在端午也是如此。《金陵歲時記》稱:“端午中秋之次日,吾鄉均謂之拗節,方言也。殆謂拗轉時日而流連光景耳。吾鄉女子之出嫁者,率於拗節歸寧。”

採桂花

農曆八月十六,女子採桂花,用鹽醃漬用以泡茶或者製作桂醬。桂花性辛溫,能化痰生津,潤髮除臭,美顏養色,治療風蟲牙痛。古時候用於調味,和姜並稱(見《禮記·內則》)。

桂花也用於釀酒,稱之爲桂酒、桂漿。《楚辭·九歌·東皇太一》中即有“奠桂酒兮椒漿”句。東漢王逸注曰:“桂酒,切桂置酒中也。”《楚辭》中的'《少司命》也有詩句:“援北斗兮酌桂漿。”漢唐時候,將桂花酒列爲宴飲時重要之物。晉代謝眺《遊後園賦》寫道:“陳象設兮以玉填,紛蘭籍兮咀桂漿。”

桂花香味濃烈悠長,是製作糖果糕團等零嘴小食的必備之物。過去凡是人家做年糕之類,都須在上面敷撒少許桂花,纔可算作精緻。中秋過後,玩賞結束,便可進行桂花的採摘。

供泡茶用的桂花,採後一定要用冷鹽水洗過濾幹,然後再用鹽拌,用棕着以及竹製的十字架壓緊,鹽滷須浮在上面。大約一星期後再取出,氣味芬芳,沖茶飲用,尤可闢臭解渴。

桂漿,又叫作糖桂花,江南女子大多善於製作。其製法是,先將採下的桂花用已晾涼的淡鹽水洗過,等濾幹後,用白糖拌勻,放在碗內,上面加鋪一層白糖。然後用棕薯及細竹製成的十字架在上面壓緊。

三日後,把鮮嫩的姜削成薄片拌入,再加白糖拌勻,上面再加一層糖,並鋪以醃演的酸梅,或者和以梅醬,務必使糖滷浮在桂花面上,大約半寸,否則容易導致花瓣變白。這樣約一星期,即可成漿,味道甜酸而微辛,頗爲可口。桂漿可以做糰子、圓子的餡心以及粘在年糕上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