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憫農的作文

農業2.59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憫農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憫農的作文

憫農的作文1

時至中午,烈日當空,太陽拼命的炙烤着大地,大地彷彿被烤化了般。路兩旁大樹,一動不動的,像是被太陽烤暈了。嬋不再扯開嗓子放聲歌唱,而是發出陣陣嘶鳴聲。小狗也失去了往日的活潑,趴在樹蔭下躲太陽,伸着舌頭,急促的喘着粗氣。禾苗被太陽曬得焉焉一息。沒有了生機,空氣中瀰漫着乾燥的氣息,讓人透不過氣來。

在不遠處的農田裏有位老伯,他弓着腰,手上拿着鋤頭,吃力鋤着這地裏的草。臉上的汗珠還在不停的滴着。他頭戴草帽,身上穿着一件白襯衫,現在已經變的面目全非了。他的脖子上搭着一條毛巾,腳下穿着一雙普通的草鞋!不一會,老伯的額頭上佈滿了豆粒般大的汗珠,汗水順着臉頰流了下來滴到了泥土裏,滋潤着那黃黃的禾苗。

過了一會地被鋤了一半的後,老伯的眼徹底被遮住了,老伯不得不停下來,用脖子上的圍巾抹去那臉上的淚水,老伯望着太陽,自言自語道:"哎,這大熱的天真是苦了我們農民的啊!如果這麼辛苦勞動能讓來年有個好收成也是值得的!"他捶了捶背,又開始忙碌起來。

過了許久,累的汗流浹背的老伯看見地裏的雜草少了,抖了抖鋤頭上的泥土和草莖,欣慰的笑了,鋤完後,老伯拖着他那疲憊的身體走了回家。

我望着老伯那回家的身影,不禁思緒萬千,我深深體會到了食物的來之不易,那是農民伯伯用辛苦的勞動和汗水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這樣纔是對我們農民伯伯最大的尊重。

憫農的作文2

在一個炎熱的中午,太陽彷彿要把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蒸乾,禾苗都被太陽曬枯萎了,泥土都裂開了,空氣都像冰一樣不流動了。一個老農民走在田間的小路上,走了好久才走到自己的農田裏。只見他頭上戴着一個不知補了多少補丁的草帽,肩上搭着一條破舊的白毛巾。

農民開始工作了。他拿起鋤頭,狠狠地砸進土裏,這時泥土裂開了一條縫,然後他使勁一拉,把土塊拉鬆散了。他不停地翻着地,手上磨起了一個水泡,他急忙拿起一根刺,把水泡挑破了。他吐了兩口唾沫,搓了搓手,又開始幹活了。他累了很久,可是一不小心把腰閃了,“呀!人老了,幹不動了,只能瞎忙活。”他一邊說着,一邊看着只幹了三分之一的田地,不得已拿起鋤頭轉身走了。

從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份耕耘,一分收穫。以後我們要熱愛勞動,珍惜糧食,那是農民伯伯得之不易的成果。珍惜糧食是我們的美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憫農的作文3

烈日炎炎,又是個酷熱的夏天。太陽無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氣中沒有一絲水份,就連偶爾吹來的微風也是熱烘烘的。天上的鳥兒不見了,它們早已逃進了樹林;路邊的小狗也有氣無力地耷拉着舌頭;就連平日裏最愛浮出水面吐泡泡的小魚兒,也躲到了石頭縫裏。這樣的天氣可真是酷暑難熬呀!李紳正走在回家探親的路上。他邁着沉重的步伐,一邊走一邊還撐着傘還不時用手拭擦自己臉上的汗水。走了一兩里路後,李紳忽然停了下來,此時他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他拿起了竹筒,向嘴裏灌了幾口水後又繼續前行了。

又走了幾步,李紳遠遠地看見了一羣人勞作的情景。他走近一看,原來是農民們在烈日下除草。農民們個個彎着背,弓着腰,拿着鋤頭。他們工作地滿頭大汗,汗水浸溼了衣衫。“他們不是用泉水灌溉田地,而是用汗水啊!”李紳心中發出了感慨。這時,李紳被一個瘦弱的身影吸引了注意力。那個已過十歲的孩子,他吃力地“抱”起鋤頭慢吞吞地除草。看到這一切李紳心頭涌出千思萬緒。

李紳想起自己吃飯時總不會把糧吃完。“一大碗用農民汗水換來的糧食是多麼值地珍惜啊!而我我卻從不珍惜它們李紳想起自己吃飯時總不會把糧吃完。”此時李紳萬分慚愧。一絲靈感浮現出來,李紳急忙奔回家中,來到書房拿起毛筆蘸了墨汁龍飛鳳舞地寫出了這首《憫農》。

憫農的作文4

我最喜愛的一首詩——《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在我讀一年級的時候課本上就有了。它描寫的是農民伯伯在田地裏勞動的情景。讀着這首詩,我彷彿看到了正在田間勞動的農民伯伯,頭頂着火辣辣的太陽,手上拿着鋤頭,一下一下地除草,汗水不斷地順着臉頰流到種着禾苗的土地上……唉!有誰知道自己天天在吃的米飯,得來竟是這樣的艱辛呢,每一粒大米都是農民伯伯耕耘的嘆息啊!

我的外公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古銅色的'臉上有很深的皺紋,每次看到他,總是一身舊衣服,褲子上還能找出泥巴沾着的痕跡。我沒見過外公鋤草的情景,但卻一直記得外公種田的畫面。外公頭上戴着草帽,高挽着褲腳和袖子。彎着腰,左手拿着大把的秧苗,右手分出秧苗往田裏插,雙腳也一步一步往後退着。看着外公種田的樣子,我覺得很辛苦,把那麼大的一塊田種好,都得彎着腰。如果換作我的話,不一會兒腰肯定酸得就像要斷了似的。

想到這裏,我明白爲什麼在吃飯時,媽媽總拿筷子打我的頭了,因爲我吃飯時經常會在碗邊桌上掉一些飯粒,甚至飯桌下也能看到我“漏”下的食物。媽媽生氣是對的。農民伯伯種糧食那麼辛苦,我的確該好好地珍惜。

xx國小四(2)班裘燁琳

憫農的作文5

我讀過許多古詩,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唐代詩人李坤寫的《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農民伯伯在烈日下鋤草,頭上的汗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在泥土裏。誰知道那盤中的飯菜,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我喜歡“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它告訴我,我們吃的食物都是農民伯伯在田間辛苦勞動用汗水換來的。

在學校食堂,我們吃飯時,飯菜要根據自己的胃口去打,能吃多少打多少。每次我去放盤子時,總是看見剩菜桶堆得滿滿的,真是浪費啊!家人帶我們出去吃飯時,要點適量的飯菜,如果吃不了,即浪費了錢又浪費了糧食。

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們全家去吃自助餐,我看見旁邊的桌子上剩了許多沒有吃過菜和水果,就小聲對爸爸說:“爸爸,我們先少拿一點食物,等吃完再拿吧!”“小管家,聽你的!”爸爸笑着說。

小朋友們,節約食物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快和我一起行動起來吧!

憫農的作文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大家都讀得朗朗上口,可又有多少人會明白作者李紳作此詩的用意呢?《憫農》用四個字概括,即節約糧食。

節約糧食說得好聽,可是許多人卻心口不一;節約糧食說的容易,可是許多人卻力不從心。有些人可能會說:“節約糧食?開什麼玩笑,超市裏一袋又一袋,吃完再買不就成了”。這種庸俗的答案簡直令人寒心。要知道:在一個個烈日炎炎的酷暑,農民伯伯無數次彎腰流汗,從選種到耕種,再到培育以及豐收,這一道道工序,農民伯伯年復一年地重複着,實屬不易吶!

有人可能會說:“他們都是爲了維持生計,除了種莊稼什麼也不會,一點出息也沒有,我們現在以學習爲重,節約糧食什麼的是國家、社會、大人的事,關我們何事呢?”這種讓我痛徹心扉的回答不堪入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人人贊之,臨近九十高齡的袁隆平爺爺一直在想盡各種辦法,來解決我們百姓的溫飽問題。秈型雜交水稻,在中國水稻種植方面起着里程碑的作用。袁爺爺功不可沒,他的事蹟家喻戶曉。

總而言之,我國是人口第一大國,將近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居住在我國,我國面臨着空前的溫飽危機。作爲青少年,節約糧食馬虎不得。首先,“光盤行動”,人人有責,不讓一粒米逃離你的虎口。其次,“定量盛裝”,根據自己所需,不讓一粒米進入不了你的胃,成爲糧食的士兵,盡忠職守。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傳誦《憫農》 ,勤儉節約每一粒米,從我們做起。節約糧食,讓我們行動吧!

憫農的作文7

烈日當空,赤日炎炎。火辣辣的太陽掛在空中,彷彿要把大地烤焦。空氣中到處瀰漫乾燥、嗆人的氣味,嗆的你都喘不過氣來。 一望無際的田野原本是生機勃勃的,但因爲長期的乾旱早把肥沃的土地裂出了長長的、深深的縫隙。一個個原本生機勃勃的麥苗都渴的搭了着腦袋,彷彿是一個個生了病的孩子。翠綠欲滴的葉子,葉尖上都有一點點枯黃的樣子,天氣的燥熱都讓麥苗們奄奄一息。

在不遠處,有一位骨瘦如柴的農民伯伯正在田裏鋤草。他穿着一件破爛不堪的汗衫。一張面如土色的臉上掛麪了一顆顆汗珠。一雙青筋暴露的手拿着一個破舊的鋤頭他望了望天空中火辣辣的太陽心想:老天爺!你什麼時候下點雨,俺們農民太苦了。又望了望瓦罐裏那一點水,用手輕輕捧起,倒了一點水進嘴裏,好清爽啊!之後,他又拿起鋤頭,沿着長長的田壟開始鋤草……

望着農民伯伯的身影遠去,我終於明白了:珍惜糧食,就是對農民伯伯最大的尊重!

憫農的作文8

在我小時候,我總聽到一些比我大的哥哥或姐姐唱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這首詩,我一邊學着唱,卻不懂這首詩的意思。

到了上國小的時候,我終於明白了《憫農》這受詩的意思,這首詩告訴人們要珍惜糧食,每一粒米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和勞動換來的,千萬不能浪費。

讀着這首詩,我就有一種慚愧之泉涌上心頭,因爲我常常浪費糧食,一次吃飯的時候,我就趁大人們不注意,把飯偷偷倒掉一些……

我要感謝這首詩,是它們讓我懂得了什麼叫珍惜,如果沒有它,不知道還會有多少的米飯浪費掉。

讀了這首詩,我明白了,做人要學會珍惜,珍惜要從小事開始,米飯是農民伯伯辛苦的勞動成果,假如世上的農民伯伯都恨大家不珍惜糧食,因而不種菜,不種稻麥了,那世界豈不是將餓死了!

啊,讓我們共同手拉着手,向世界發出呼喚:珍惜每一粒米,共同維護地球糧食資源,不讓它斷絕。

憫農的作文9

現在,我們學校大部分學生都在學校吃中飯。

有天中午,我端着未吃過的菜走到了班級門口正要倒掉,一位老奶奶攔住了我。沒等我反應過來,她就把菜倒進了一個袋子裏。

接着,又來了幾個同學,老奶奶也笑眯眯地走過去,把剩菜倒進了袋子裏。

我們一大羣人擁過去問:“是不是給你們家裏的狗或貓吃的?”

可老奶奶的話讓我們都吃了一驚,“是晚上我要吃的。”

我愣在那兒,一動不動。等我反應過來老奶奶已經走遠了......

老奶奶的話一直迴響在我耳邊,讓我感受很深。我們班好多同學浪費糧食,老是不珍惜農民伯伯的汗水的結晶。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還吃不飽,穿不暖,比起他們我們是豐衣足食,而我們卻不珍惜這樣的生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一句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詩句,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雖然知道,卻做不到。不是嗎?

憫農的作文10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寫的是一個老農在烈日炎炎之下,在田裏除草,汗珠一串一串滴進禾苗下面的土裏,這首詩深刻的道出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可又有誰知道這盤中餐一粒一粒都是農民千辛萬苦話來的呢?

當我們把剩下的飯菜倒掉時,是否想到那些在炎炎烈日下勤勞勞動,在綿綿細雨中不忘耕耘的勞動者呢?當你厭惡他們那黑黝黝的皮膚和長滿老繭的手時,是否知道我們吃得喝都是他們汗水的結晶。

現在我們生活富起來了,不愁吃,不愁穿,但也不能鋪張浪費。雖然我們吃得飽、穿得暖,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在這個世界上的某個角落,可能還有一些因飢餓而導致營養不良或死亡的人。還記得在一次語文課上,學習《渴望讀書的大眼睛》這篇課文時,語文老師給我們看了幾組貧困山區孩子的照片,當時我就哭了,我實在不敢相信我們的很多同齡人還生活在那樣貧困落後的環境中,他們衣衫襤褸,啃着黑石塊一樣的饅頭,住在露着天的房子裏,年齡還那麼小,就到磚廠打工掙錢……而我們,卻還在無休止的浪費。

作爲國小生,我們不是財富的創造者,而是純粹的消費者,因此我們更應該從小養成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好習慣,反對鋪張浪費的不良行爲,節約糧食,愛惜資源,從現在做起從自我起,從愛惜每一粒糧食開始。

憫農的作文11

一天, 我和媽媽吃午飯。我吃完後,還剩下一些米和湯,媽媽就對我說:“一定要喝完那些湯,那是辛勤的農民伯伯種的麥子,你一定要喝完。”

喝完之後,我從屋裏走出來,來到田地裏,看到了一位老爺爺在種地。那位老爺爺在烈日炎炎的太陽下熱得滿頭大汗,田地也被曬裂了。爺爺的手裏拿着鋤頭,身上還沒帶水壺,旁邊樹上的葉子一片也沒有了。每年這位爺爺才能吃幾頓飽飯,這位爺爺實在是太可憐了。

如果現在我是成年人我一定會幫助這位爺爺的。這些食物都是勤勞的農民伯伯種出來的,於是我吟起了這首《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是說:不要浪費食物。我們以後要珍惜每一粒糧食。

憫農的作文12

一天, 我在吃飯。吃飽後,可是還剩半碗,我就走了。媽媽立刻揪住我的耳朵把我拉了回來。

媽媽對我說:“你知不知道農民伯伯很辛苦才把這些糧食種出來的,你不可以浪費的,你有沒有聽過《憫農》這首詩啊?“沒有。”於是媽媽吟出了這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時,我腦海裏出現了農民伯伯種地的景象:炎日照着大地和農民伯伯,農民伯伯滿身都是汗,大地都裂了,樹都枯萎了。我想:這麼熱的天氣怎麼可以種出糧食呢?再說,就算種出糧食,也會減產的,農民伯伯還要留一點,等到下一年還要播種呢,可現在糧食是多麼珍貴。

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一定不再浪費食物了。”說完,我就把那半碗米湯喝完了。

憫農的作文13

翻開《國小生故事精選》,我被書中一首首優美的古詩所深深吸引。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憫農》一詩。

《憫農》這首詩告訴我們農民的艱辛,同時也讚美了勞動人民勤勞的品質,告訴我們要愛惜糧食,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讀着這首古詩,我彷彿看到了農民辛勤勞動的情景:炎熱的夏天,烈日當空,他們在田地上揮汗如雨地耕種。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他們依然不知疲倦地勞動着……他們這樣辛苦爲的是什麼呢?那當然是爲了讓大家豐衣足食。

讀了這首詩,我們懂得了:我們的糧食是勞動人民辛苦的勞動得來的,哪怕是一粒小小的米粒,也是費了勞動人民不少的血汗纔好不容易得來的。如今,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吃的、穿的、用的也越來越好了。可是,有些孩子卻不懂得愛惜糧食:不愛吃飯,經常把白花花的米飯偷偷地倒掉;每天早餐之後,學校的潲水桶幾乎是滿滿一桶只吃了一兩口、甚至是根本沒吃過的麪包、饅頭……這是糟蹋糧食的行爲,這樣的行爲,不但白白浪費了勞動人民的血汗,而且是對勞動人民的不尊重。他們這樣做對得起勞動人民嗎?我想對這些人說:“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但也不能隨便浪費糧食。要知道這些糧食是勞動人民花了多少心血種出來?沒有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我們連吃的食物都沒有的。”

讀了《憫農》後,我懂得了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要愛惜糧食,尊重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憫農的作文14

一個烈日當空,赤日炎炎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陽高高掛在空中,彷彿要把大地烤焦。空中的鳥兒也早跑的無影無蹤,不知了去向。一望無際的田野,原本生機勃勃。可肥沃的土地因爲長期的乾旱早就已經裂出了深深的,長長的縫隙。原本鬱鬱蔥蔥的禾苗現在都耷拉着頭,像一個個生病的孩子。

這時,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伯伯正在田野裏辛勤地除草。

他穿着一件破爛不堪的衣衫,頭上戴着縫了很多補丁的破草帽,赤着腳,一張面如土色的臉上掛滿了一顆顆汗珠,手裏還拿着一個破舊的鋤頭,正在艱難的除着草。老人望着一望無垠的田野心想:老天爺,您就給我們下點雨吧!俺們農民的日子實在是太苦了!

他又拿着鋤頭給長長的田壟除草。看到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詩人不禁感慨萬千,揮毫寫了這首千古名篇《憫農》:鋤禾日當午,漢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結辛苦。

憫農的作文15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寫的詩詞告訴我們:中午太陽當頭,農民仍在鋤地,一串串汗珠滴進了禾下土中。有誰知道餐桌上盤中的香米飯,一粒一粒都飽含着農民的辛苦。

但是,我們有些同學在中午,飯吃了一半,菜吃了一半,湯喝了一半就倒進了垃圾桶。有的甚至說不好吃,只吃了一兩口,就不要了。一餐午飯,浪費的糧食和蔬菜多可惜呀!我不知道,這些同學知道不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知道不知道爸爸、媽媽工作、勞動得來的錢來之不易?據資料顯示說,每年我國浪費的食物,可以供2億人吃一年了。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啊!

同學們,我們不應該浪費糧食,盤中的食物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現在有吃、有喝過着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積極響應學校提倡的“光盤”行動,從自己做起,不浪費我們盤中的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