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金融

淺談國內外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研究

金融2.57W

 摘要:自20世紀中葉以來,全球經濟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不斷增長。正是在這一宏大背景下,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的發展,已成爲世界各國金融業關注的重點。本文主要介紹了國內外近年來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的研究現狀,從而促使金融創新更好地爲經濟發展服務,推動全球金融的一體化。

淺談國內外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研究

 關鍵詞:區域金融創新;金融理論;金融體系

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創新蓬勃發展。由於世界經濟的不斷髮展和變化,匯率、利率變動頻繁,國際銀行業競爭加劇,再加上科學技術特別是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的金融業務已經不能滿足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客戶融資的要求,從而推動着金融不斷的創新和發展。金融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們將金融領域的這一系列變化稱之爲“金融創新”。當代區域金融創新理論起源於本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形成高潮,進入90年代如火如荼。

  一、國外理論研究現狀

爲了從理論上闡述區域金融創新,西方經濟學家陸續提出不少不同的見解,由此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理論流派,形成了色彩繽紛的當代區域金融創新理論流派。

在20世紀60年代-90年代,歐美國家有大量的學者研究了區域金融問題,根據、iguez-Fuentes(1997)的研究,西方關於區域金融的研究主要是從宏觀貨幣經濟學展開的,研究的主要內容有: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貨幣主義模型和凱恩斯主義模型)、公開市場操作的區域影響、區域貨幣乘數、區域金融市場(區域利率差異、區域信貸市場),此外,一體化金融市場內部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的影響(LuigiGuiso、PaolaSapienza和LuigiZingales(2002)、Jayaratne和Strahan(1996)也是西方區域金融研究的重要方面。

西爾柏(er)從供給角度來探索金融創新。西爾柏研究金融創新是從尋求利潤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創新最積極這個表象開始的,由此歸納出金融創新是微觀金融組織爲了尋求最大的利潤,減輕外部對其產生的金融壓制而採取的“自衛”行爲。西爾柏從金融機構的金融業務和工具創新分析框架中推出的金融創新理論對於從供給角度研究金融創新時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的。

凱恩()提出了“規避”的金融創新理論。所謂“規避”,就是指對各種規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實行迴避。“規避創新”,則是迴避各種金融控制和管理行爲。它意味着,當外在市場力量和市場機制與機構內在要求相結合,迴避各種金融控制和規章制度時就產生了金融創新行爲。

希克斯(s)和尼漢斯(ans)提出的金融創新理論的基本命題爲“金融創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這個命題報考兩層含義:(1)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創新的首要動機,交易成本的高低決定金融業務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實際意義。(2)金融創新實質上是對科技進步導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應。

威廉·L·斯爾帕(er),美國著名的經濟和金融學家,他在1983年5月發表了《金融創新的發展》一文,在文中他詳細闡述了金融創新的原因,並用直線程序模型加以說明。斯爾帕認爲:創新活動是經濟推動力的產物,在金融部門中,不定期的觀察結果表明大多數金融成果都源於經濟刺激。金融創新是微觀經濟的框架,它是約束誘導、技術的進步和立法的結果。

  二、國內理論研究現狀

對中國區域金融創新的'研究,中國的金融學者們做了較爲系統的理論研究。

張軍洲博士在《中國區域金融分析》(1995)中提出了區域金融的概念內涵:區域金融理論是以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金融發展空間結構變動規律爲研究對象的。區域金融是指一個國家金融結構與運行在空間上的分佈狀況,在外延上表現爲具有不同形態、不同層次、和金融活動相對集中的若干金融區域。他對區域金融概念的內涵要素進行了如下界定:一是空間差異要素。二是金融結構與發展水平要素。三是吸收與輻射功能差異要素。四是環境差異要素。這些要素的差異形成了區域金融概念的豐富內涵。

唐旭博士在《貨幣資金流動與區域經濟發展》(1999)中主要從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類型出發,討論了區域經濟發展引起的資金流動的原因、途徑、趨勢、效果,以及資金流動引起的經濟效果的實證分析;指出隨着經濟計劃體制的轉型,資金流動管制有了很大的放鬆,直接導致了區域資金流動的加大;提出了在瞭解國內資金分佈和流動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差別政策,顯得日益重要。

殷得生和肖順喜在《體制轉軌中的區域金融研究》中對體制轉軌中的中國區域金融發展做了較爲系統的研究,他們運用實證的方法研究了我國東西部區域金融的差距,運用交換和分工等原理,提出中國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的一些措施。他們在方法論上有所突破,他們認爲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金融結構構成了區域金融研究的主題,也是區域經濟學發展的核心。他們強調了中央、地方與企業三方的利益衝突,蘊涵了博弈論的思想。他們的研究較爲全面。

劉仁武博士在《區域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理論與實證研究》(2002)中通過區域金融結構和進入發展理論框架,運用實證的方法討論了區域金融的均衡、區域金融調控、區域金融風險控制的問題。劉仁武對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的概念進行了創新,提出了金融結構健全和金融發展可持續的理論框架。

支大林博士在《中國區域金融研究》(2002)中對區域金融的重要概念和範疇進行了理論界定,認爲區域金融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結構與運行在空間上的分佈狀態;提出區域金融成長的概念;指出時空性、層次性、吸引與輻射性和環境差異性共同表現爲區域金融的屬性;從質和量兩方面對區域金融成長的規定性進行了分析和概括。

  三、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研究的展望

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的提出,主要是基於全球一體化的金融中心創造出連續24小時連續運轉的金融市場。作爲國際經濟發展過程中起着血液循環作用的金融市場,其蓬勃發展的基礎是金融創新。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區域金融創新成爲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從而區域金融創新理論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因此區域金融理論還將面臨更多挑戰,需要我們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Shaw,E.,FinancialDeepeninginEconomicDevelopment,Oxford:s,1973

[2]Austin,TheProvinceofJurisprudenceDetermined,BeiJing:s,2001

[3]楊星.金融創新.廣東經濟出版社,2000

[4]徐進前.金融創新.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5]張軍洲.中國區域金融分析.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

[6]唐旭.金融理論前沿課題.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

[7]殷得生,肖順喜.體制轉軌中的區域金融研究.學林出版社,2000

[8]劉仁武.區域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理論與實證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論文.2000(9)

[9]支大林.中國區域金融研究.東北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