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農業技術的建設內容及預期效益情況論文

1總體思路

農業技術的建設內容及預期效益情況論文

1.1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自治區提出的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的戰略目標,立足豐鎮市旱作農業生產條件客觀實際,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積極示範推廣旱作農業綠色增產增效技術,全面提升耕地質量和糧食產能,努力探索適合豐鎮市旱作農業發展的新途徑。爲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快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

1.2實施原則

一要堅持統籌安排,連片實施。在組織化程度較高、工作基礎條件好、規模化經營較集中的典型農業旱作區域統籌安排項目,適當向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組織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傾斜,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示範帶動作用。二要堅持突出重點,綜合施策。在突出重點區域、重點作物和關鍵環節的同時,統籌考慮區域水資源狀況、農業生產特點和生產要素等,推廣以水肥一體化爲主體的綜合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措施。三要堅持政策引導,社會參與。創新改革農業生產投入、經營管理和運行機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鼓勵農民籌資投勞,形成旱作農業投入的長效機制。四是堅持科技引領、創新發展。加強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創新,對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產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型機具進行組裝配套,發揮集成放大效應,不斷創新旱作農業新技術和新模式。五要堅持綠色環保、持續發展的原則。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和耕地保護制度,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規範農業投入品使用,推廣綠色農業技術,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加強生態建設,推進農村節能減排,保護農村環境。六要堅持整合資金、多元投入的.原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擴大稅收優惠、補助、補貼等範圍,引導農民和集體增加農業投入,並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各方面投資農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爲導向、信貸投入爲依靠、農民和集體投入爲主體、社會資金和外資投入爲重要來源的多元化的穩定增長的投入新機制。

2建設任務及目標

通過項目實施,推廣測墒灌溉、水肥一體化6750畝,項目區實現節水30%以上、節肥30%以上和畝均增效30%以上的“三個30”目標。同時重點開展以抗旱保水新材料、水溶性新肥料、緩控釋肥和測墒保墒新技術爲主的創新性試驗示範,總結集成一批適宜不同區域和不同作物的旱作節水技術新模式。將項目區建成集培肥地力、增產增收、綠色清潔爲一體的旱作節水農業高標準科技示範典型區。

3建設內容及規模

3.1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

在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好、農民積極性程度高的區域示範推廣以水肥一體化、測墒灌溉爲主的綜合節水技術措施。一是鞏固提升已建成的滴灌示範區,開展施肥設備、測墒設備和滴灌帶應用補貼;二是示範應用新型水溶性肥料。推廣水肥一體化6750畝,安裝測墒設備3臺。鞏固提升已建滴灌示範區4750畝(補貼毛管及設備維護);移動節水設備2000畝;示範應用新型水溶性肥5000畝;水肥一體化施肥設備25臺(套)。實施地點:隆莊鎮天寶屯村3000畝,元山子鄉巴音圖村2000畝,黑土臺鎮忻州營村1050畝、榆樹營500畝、五十八號200畝。

3.2開展旱作節水新技術、新材料試驗示範

計劃安排試驗示範300畝。主要採取兩種模式,一是開展液體肥料、緩控釋肥、秸稈還田等技術,並融合傳統技術試驗,達到控肥增效;二是厚全膜雙壟溝播精量播種技術、深耕深鬆增施有機肥提升耕地質量建設試驗。

4實施方式

嚴格按照財政部農業部關於印發《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17〕41號)要求,遵循“農民主動實施爲主、補貼政策引導爲輔”的原則,合理確定補貼規模,科學測算補助標準,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重點鼓勵和支持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及其他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承擔項目實施任務。按照“資金與工作任務匹配,模式與補助方式結合”的原則,根據不同技術模式和工作內容,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激勵作用,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重點採取物化補助和購買服務等方式組織項目實施。具體支持內容和方式:主要補貼項目區的滴灌帶、測墒設備、新型水溶性肥料;試驗示範用的新型材料、設備;移動式節水灌溉車及設備。示範區的設施設備和肥料的購置均採取公開招標方式,對項目實施主體給予一次性補貼。

5預期效益

5.1經濟效益

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6750畝,按種植玉米計算,傳統灌溉方式畝灌水量147方,按0.5元/方計算,共需73.5元/畝,人工費50元/畝,實施水肥一體化後,滿足作物生長畝所需水量爲105方,共需52.5元/畝,人工費35元/畝,畝節水42方,畝節資36元,節水率40%,共節水28.35萬方,共節資24.3萬元;傳統施肥畝施肥量25.6kg(折純量),按折純5.7元/kg計算,共需145.9元/畝,人工費50元/畝,實施節水技術後,畝施肥18.9kg(折純量),共需107.7元/畝,人工費35元/畝,畝節約肥料6.7kg(折純量),畝節資53.2元,節肥率35.4%,共節肥4.5萬kg,共節資35.9萬元;一般水地平均畝產450kg,按1.8元/kg計算,畝產值爲810元,節水技術畝產527kg,畝產值爲948.6元,畝增產77kg,畝增收138.6元,增產率17.1%,畝均增效46.4%,共增產52萬kg,增收93.6萬元。綜上所述,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了畝節本增效227.8元,總節本增效153.8萬元,畝節水30%以上、節肥30%以上和畝均增效30%以上的“三個30”目標。

5.2社會效益

項目建成後,對於改善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改變農民生產方式,實現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通過項目的實施,能夠提高項目區農民科學種田水平,提高項目區農業生產科技含量,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能力,同時可以輻射、帶動周邊鄉鎮農民應用旱作農業措施的積極性,達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標準,推動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再上新臺階。

5.3生態效益

項目實施後,項目區農民節水意識得到增強,過量開採地下水現象得到了控制;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化肥的使用量明顯減少,提升了耕地質量,有效地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