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技工

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有效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開題報告

技工1.84W

一、 課題的提出:選題背景與價值

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有效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開題報告

2l世紀,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爲核心的信息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入到教育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尤其是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教學,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極大優化了整個教學過程,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使得多媒體教學、網絡資源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成爲當前教學改革的熱點。絕大多數教師已經初步認識到:1、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2、多媒體計算機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與保持。3、超文本功能可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4、多媒體計算機可作爲認知工具實現最理想的學習環境。

在安徽省寧國市農村國小,隨着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入全面應用階段,在教育教學中,通過網絡技術、網絡資源、農遠資源的有效利用,通過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的有效整合,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已成可能。我校自20XX年以來,以農遠資源的應用爲選題,先後申報了寧國市級課題《農遠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宣城市《合理利用農遠資源,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均已結題。

但隨着農村國小農遠資源配置的提高和不斷更新,學校的佈局調整,優秀教師的流動等諸多原因,實施並提升資源應用的效益仍爲一項重要任務。尤其在農遠資源應用、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和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多數青年教師對於多媒體教學的實質性效益理解還不透徹,學術界的理論研究成果也沒有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進一步有效推廣,教師在農遠資源應用及多媒體的應用上大多還處於淺層次,未能真正將農遠資源及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尤其是在資源應用於學與教的策略與方法上值得積極探索與提高,有效把握課改方向,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20XX年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出臺,即將實施的《語文課程標準》《數學課程標準》無一例外的把信息技術這一手段的運用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譬如 “…… 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和多種媒體學習語文。” “爲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 “……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 ”“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爲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的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資源爲英語教學提供了多種媒體手段,多種類型的平臺和多方位的空間”。“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 “ 積極構建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平臺,拓展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空間,支持和豐富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說,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將是我校進行這一課題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論依據。

本課題的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 現化信息技術”主要指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主要指計算機網絡環境及現代遠程教學環境。

“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主要指在網絡環境下,運用現代教育思想的理論,研究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的理論、方法和策略的案例研究,開發使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資源。

“學與教”方式是指採用多種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而形成的能夠促進教學和學習的各種方式的總稱,也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方法和形式,即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積極應對現代課堂轉型。

二、 研究內容及預設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核心內容是農村學校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策略和方法案例的研究。通過研究,力求使課題組成員在所教學科中將先進信息資源,科學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學資源,通過案例教學研究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並進一步在更大範圍內推進教師把握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科“學與教”的策略和方法的應用,努力提高農村學校的課堂教學效率,共享現代教學資源。重點是如何將“學與教”方式有效的應用在日常教學中,取得預期目標,從而實現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科教學更爲有效的使用範式及運用技能,並有效地促成農村教師專業技能與教學素養的協調發展。

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策略和方法案例的研究,依託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安徽省基礎教育資源網、農村中國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優秀課例、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資源網、農村遠程接收IP資源中的學科教學的內容,主要通過對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的實踐應用研究,對學與教的策略與方式進行理論建構和實踐摸索,具體表現:

1. 有效促進教師的備課方式。探討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的備課方式,使之農遠資源能最大限度地服務於課堂,服務於學生。

2.通過對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形成對信息技術背景下的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策略和方法有效性的正確觀念和認識,引導學生有效地在虛擬環境下探究學習,真正使網絡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促進現代課堂的轉型。

3.強化農遠資源應用的策略性,注重多媒體課件實效性,避免目前多媒體教學注重外表,忽視實質的問題,解決預設與生成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並使學生在視頻、音頻資料、課件作用下,刺激多種感官參與,達到學與教效果最大化,並努力提高教師多媒體課件鑑別使用能力及製作水平。

4.從信息技術的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上與現今的學科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整合,探索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應用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策略與方法。幫助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建構知識,引導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合適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本課題既是對我校原有課題研究成果的一次深化,目的仍是爲解決我鎮青年教師適應新課程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時又爲廣大農村學校農遠資源應用提供有效的經驗借鑑。因此本課題研究涉及本校16名青年教師。涉及語文、數學、英語、科學、信息技術等多門學科的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課題組通過校本研修,採取以教師自主研修爲主結合中心教研組教師團隊合作爲輔的方式實現課題的目標。通過學習相關的資源,觀看培訓課程和課例,同時學校利用校本研修針對教師的共性問題組織專題培訓、交流研討,組織參加學科競賽和課題研究的實踐探索。確保教師教育理論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科學研究能力、教育技術能力提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 、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與方法

本課題研究樹立“以現代教育理念爲指導,以相關標準(課程標準和教育技術標準)爲依據,以教學設計爲核心,以信息技術爲支撐,以改善評價方法爲契機,以促進教師應用技術成爲日常教學行爲爲目的”的理念。以教師的自主研修爲主、團隊合作爲輔,突出團隊協作。分析存在問題和了解教師需求,按照課題統一部署,自主、多元地開展實驗研究。

本課題研究主要方法爲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教育敘事、班級試點研究。

調查研究法:通過調查研究,瞭解課題研究的現狀。主要用於確定研究目標,選擇研究內容,以此調整教師校本研修實施計劃。

行動研究法:指課題研究參與人員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共同合作進行的有系統的研究。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提高,在行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文獻研究法:課題組通過文獻檢索、專家諮詢等途徑,獲取國內相關課題的資料信息,瞭解研究現狀,調整研究措施,充實研究內容。

經驗總結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態下,依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的一種普遍採用的有效方法。

教育敘事就是“講教育故事”:要求教師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決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場所裏發生的教育、教學問題,然後將自己怎樣遇到這個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整個教學過程“敘述”出來。

班級試點研究:在學校內開闢試點班級,配備簡易多媒體,與普通班級進行實驗對比,提煉試點研究成果。

四、課題研究的操作要點

本課題是中溪中心國小“十二五”期間重點實施課題。課題實施全面納入學校教科研常規管理,其教科研活動經課題組提出,由教科室納入學校教研工作計劃,保證課題組活動的常態化落實。

五、課題研究預期進展與成果表現形式

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組織準備階段(20XX.5~20XX.3)檢索國內、外最新資料、文獻;蒐集、整理遠教資源中的資料。加強理論學習和組織培訓,統一觀點,統一認識,爲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思想和組織準備。具體內容有:1、成立課題組;2、自主申報參與課題研究;3.填寫課題申請·評審書;4、撰寫課題實驗方案;5、課題的開題。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3~20XX.12)對課題研究的內容進行細化、分工,使具體的研究目標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得以內化、落實。具體內容有:1、開展農遠課件製作和農遠資源應用培訓。2、集中組織教師觀看信息技術與國小學科有效整合典型課例、新課程國小學科使用教學策略,聘請專家講座,開展交流討論。3、各教師結合本年級的教學實際自主選擇相關的內容,進行應用實踐探索,開展課題研究。4、撰寫教學設計與案例、教育敘事、教學論文。5、撰寫課題研究中期報告及階段性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論證階段:(20XX.1~20XX.12)由課題主持人主持對研究結果在全校範圍內進行實踐論證,並總結上報形成結論並推廣。具體內容有:1.資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2.撰寫課題研究總結和課題研究報告;3.申請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