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備課反思15篇【優秀】

教師1.94W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備課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備課反思15篇【優秀】

教師備課反思1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反思備課又是備好課的前提,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就必須反思對備課的認識。

教師要上好課,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因素是教師備好課,正好比感人的活劇,首先要有感人的劇本,動聽的演唱,首先要有動聽的詞曲。傑出的上課,需要充分的備課,教師沒有備好課是不應該不負責的走上講臺的,正如嚴肅而負責的演員不願接受質量低下的劇本去演出一樣。但目前有部分教師對備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常常聽到一些關於備課的錯誤言論,有屬缺乏教學經驗的,有屬忘卻職業責任的。現摘錄如下,以供反思。

言行一:“教材簡單,無啥備頭,照書本講,依書本練就行了。”這些人備一節課花半小時都嫌多。有某教案十分精簡:“講例1-3,做習題1-5。”整篇教案不足二十字。更有甚者,書本上劃幾個記號,就算備好課了。

反思:這種人難得細想,教材雖簡單,但其內涵,外延極豐富,需要教師幫學生深入挖掘,從而透徹掌握教材,學生從掌握知識到發展智能又是一個飛躍,更需教師對學生點撥、指引和訓練。寫簡案是完不成這些任務的.。筆者曾調研過100多位教師的上課及教案,發現好課率與詳案率有高度的正相關,說明備詳案是上好課的必要基礎。

言行二:“多買幾本《教案集》,備課上課照抄就行了。”這種人備課所花時間不多,且筆記詳細、工整、甚是好看。有時備課嫌抄煩,乾脆就拿《教案集》走上講臺。

反思:這種人多的是模仿,少得是能動創造。別人的優秀教案是別人實踐經驗的總結,對於多變的活生生的自己的學生具有借鑑價值,但絕不應代替自己的思考與實踐。別人已凝固了的教案,決不應完全照搬。因爲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學生不同,教師不同,教師對教材教法的理解不同,概念怎樣闡釋,公式怎樣分析,習題怎樣處理,決無定法可言,別人再好的方法也無法預料每個教師自身的能力實際和他所面臨的學生實際。

言行三:“年年教,年年寫,沒有必要,拿舊教案上課照樣行。”爲了應付學校檢查,有的雖然不是舊教案,但僅是一案多本而已(從舊教案上copy)

反思:這種人迷信舊案、以舊代新,不僅行動上表現了一個惰性,思想上也表現了僵化,不求進取。這種人看不到事物的變化、發展,墨守陳規。以不變應多變,必定課上不好,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具有這些錯誤思想的教師是不可能成長爲反思型教師的。把教學看作是工廠裏流水線上的一個崗位,機械操作,沒有創造熱情,就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首先必須對備課的功能與重要性重新認識,只有思想意識轉變了,才能使教學變革成爲可能。

教師備課反思2

一思“情景創設”:教完每節課後,應對教學情景創設進行回顧總結,考慮你所創設的情景是否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繫緊密?是否與上課內容相符?在引入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和諧之處?同時根據這節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信息,考慮下次課的情景創設,並及時修正教案。

二思“上課效果”:備課的最終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一節課下來,我們應認真從每一位學生的'上課表情、課堂作業、回答問題、演板以及教師的課堂觀察等環節反思本節課的實際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數。效果好要有經驗積累,效果差要找出原因,並在教案的反思一欄中作好詳細的記載以便及時修正。

三思“教法學法”:上完一節課,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啓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思“評價體系”:每堂課後認真思考一下本節課的評價內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價值的數學任務、數學活動;評價的方式是否多樣、是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評價的主題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

五思“疏漏之處”: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教學中的疏漏與失誤在所難免,如教學內容安排欠妥,教學方法設計不當,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方式單調等等。課後進行這樣的反思,及時客觀的找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與失誤,並能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正確的面對這些問題,做好及時查漏補缺工作,我們的課堂便會越來越來完美。

教師備課反思3

數學考試結束了,我的成績並不理想,只有101分,沒有達到110分,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對此做出了深刻思考和反省,特作出深刻的檢討,有些沒有提到之處也請老師和同學們提出批評指正。

我認爲此次考試的失利,絕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確實,我在平時存在諸多不足,最終暴露在這一次的考試中。我對其進行總結有如下幾點:

1、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態度跟思想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正確認真的學習態度是一個學生成才的必備基礎,有了正確的思想態度才能正確的對待學習這件事,正確看待考試成績的重要性,考試是學校對於學生的檢測,也是讓自己找出不足改正不足的方法,也是學校對學生的一種負責的態度。

2、基本功的不紮實。平時的一個小小的東西都會影響到考試成績,這是不可否認的。一個公式的背記,每一次簡單的驗算,每一次刻苦的思考,都是很重要的,我就是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導致考試成績的不理想。這次考試第二大題是填空題,我錯了一個忘記寫數量單位了,計算題錯了兩個,應用題錯了1個。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錯誤,但是由於疏忽導致了失分,這是很不應該的。關鍵還是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夠嚴格。有時候人會犯“惰性”,也就是偷個小懶,每個人都有這種惰性,重要的`是有的人剋制的較好,有的人剋制的較差。平時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會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待學習更要嚴格要求。

3、沒有一個正確的學習目標。每一個階段都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的人,往往平時不怎麼起眼,到了考試就會大放光彩,因爲他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從而最終完成一個大目標。然而光有目標沒有實際行動也是不行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度過每個目標,你會發現你成功了一大步。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古人的話都是有道理的。

4、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成自然,一個正確的學習習慣關係着一個人的一生。有的人喜歡給英文備註,其實這也不失爲是一種好辦法,久而久之就形成習慣,一看到這個單詞就能想起自己的備註,這樣對於背記有很大的提高。還有人的驗算本比有的人的作業本都整潔,這都是好的學習習慣,就算題做錯了,回頭找找看看自己的驗算本,一目瞭然,知道哪裏錯了。弄得亂七八糟,自己永遠不知道怎麼回事。

5、缺少反省自我反省的意識。每次普通考試甚至平時的作業都是對我們這階段的考覈,考覈完畢就要發現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時間一長,不足自己消失了,這就是反省的功效。

綜上所述,我的錯誤主要是這幾點,發現錯誤就要改正錯誤,能夠發現錯誤也是一種能力。所以我特提出整改措施如下:

1、加強思想覺悟的提升,努力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知道自己是祖國的未來支柱,堅定信念努力學習,爲社會和人民作出貢獻,更不能辜負學校和家長對我的殷切希望。增加自己的課外知識,充實自己,多讀一些有益的書籍,瀏覽一些有益的網站,從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加強自己的思想覺悟。學習態度的端正與否不是一日兩日能練出來的,所以從思想上真正改進,才能使自己的態度端正。態度決定一切,要樹立不是我爲誰讀書,而是我愛讀書的信念,最終成爲造福於社會造福於人民的棟樑之才。

2、苦練基本功。中國人最講究基本功的紮實與否,就像習武之人要先紮好馬步一樣。樓房之高全靠地基的穩固,沒有良好的基本功,以後即使踏上更高的學習階段,也會苦不堪言。我將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按時休息,每天保持良好的狀態參加每一堂課,積極向上的對待每次作業和考試的鑑定,剋制自己的惰性,“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固然辛苦,但是人生短短几十年,美好的時光就要在此時,要珍惜此時的學習機會,不能使自己因懶惰而遺憾終生。

3、勤學好問。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單憑自己的力量也是解決不了的。學校學生同學們在一起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都能提高很大。向比自己強的同學請教不是丟人的事,要經常問,向老師請教,“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的優點都可能跟自己的優點不同,“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共同進步,共創輝煌。

4、加強自我反省。每次作業和考試結束後都總結一下自己哪方面還存在不足,要加強;看看自己哪方面有進步,要保持。別的同學提出的意見要虛心接受,老師的教導要充分消化。要認爲學習中的挫折和困難是提煉自己的好東西,不要氣餒,努力最好。

總而言之,學習成績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改正自己的微小的毛病,從現在開始,學會從一個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開始;從現在開始,學會從每一個小題開始。此次考試的失利不會是一種磨難,而會是一種轉折點。

以上就是我的檢討書,以後一定銘記於心。請老師和同學們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提醒,發現錯誤及時制止,努力學習,積極進步。

檢討人:

x年xx月xx日

教師備課反思4

讀書使人謙虛,謙虛使人進步。“書”人類忠實的朋友,它伴你成長,伴你走過人生的每個階段。一個愛讀書的人,是睿智的。一個愛讀書的人是優雅的。一個愛讀書的人是明朗的。如果說生命是一本書,在書海中徜徉,就如同溪水洗禮我們的心靈,如同乾渴的麥苗迎來春雨的滋潤。“書”就是我們生命中最閃亮的那盞航燈。

人不能一日不讀書,作爲一名老師,更是如此。帶着一份欣喜,揣着一絲期待,暑期我重點讀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如何備課》和《如何評課》兩本書本書。頗有收益。

當我初讀完趙才欣編著的《如何備課》以後,發現這本書不像以前的理論書籍那般強調教學的藝術性,高談闊論一些在實際教學中很難實現的東西,它從我們的實際教學生活出發,很多東西說出了我們的心聲,讓我頗受感觸。於是,我又一次閱讀了這本書,下面結合我個人的讀書體會,談談我對備課的重新理解,希望能和大家產生共鳴。

作爲一名教師,要上好一堂課,教案的準備非常重要,我們把這一過程稱之爲備課。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學過程等,但因爲老師們在學校上課、改作業、解決學生糾紛、與家長溝通、整理資料......等一些日常事情佔據了教師大部分時間,實際上的備課就等同於寫教案了,老師們用於思考和摸索的時間又有多少呢?這樣的“備課”造成了“備課”與“上課”兩張皮的現象,實際上低效的。

那麼此書中所說的“備課”應該是“備”而有用的,它起到有利於老師將教落到實處,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的這樣一個目的。

一、談談我對備課的理解

1、備課不等於背課,也不等於寫教案。備課首先要放飛自己的思想,走進學生的世界,站在學生的角度和學生一起看世界。這就讓我想起了一個題爲“孩子眼中的世界”專訪片,其中有一個片段說的是生活中大人用的面盆,孩子看着很高,用起來也不順暢。諸如這樣的例子也很多,我們往往忽視了孩子的認識和情感,任憑我們的想法在課堂中滿堂飛,這就造成了課堂上預設的教學目標過高,課堂效果欠佳的現象。我們備課要備學生,把課備進心靈深處。教師備課的目的'是爲了學生的學。所以我們在備課是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

2、備課要有自己的風格。備課是一項具有創作性的勞動,它不等於一成不變地將知識教授給學生就夠了。它沒有現成的模式,而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通過不斷的嘗試和積累,以學生實際情況爲根據,在深鑽細研、反覆思考的基礎上,找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這三者的最佳結合點。要用多樣化的備課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個性化的教學風格。當然也不能忽視二次備課,也就是寫課後反思,如果我們長期堅持寫課後反思,那將對我們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學中反思,才能更好地完成下節課的教學。

二、如何進行有效備課。

只有備好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將教法瞭然於胸,才能取得和學生對話的資格,進了課堂才能和學生交流,從而獲得“提刀而立,爲之四顧,爲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的從容與快樂。

1、要精通教材,讓“教材”走進心中,達到“人本合一”做到宏觀運籌,微觀調節,實現從預設走向生成。“老師備課,不能把自己的思考侷限於眼前的一篇文章中,應該力求擴展本篇教材的教學效果,產生擴散效應。”這也是一種“舉一反三”。只有既能鑽進去,又能跳出來,才能對教材有深透的理解。

2、突出教學重點,做到教學目標明確、集中。

備課時就應該在這方面下功夫、想辦法,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創設情境,如何啓發引導,如何層層推進等等,一堂課,重點突出了,目標也就明確了,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3、解決教學難點,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認真研究和分析難點。

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教學難點,即是新內容與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之間存在較大的落差。備課時要弄清楚爲什麼學生會感到難,難在哪裏?然後根據難點所在,抓住教材中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4、運用恰當手段,完成教學任務。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採用的教學手段是幫助學生學校的基本方式和措施,要關注對學生學習幫助的實際效果。所以在備課時就應考慮這一實用性。

學無止境,一本書滿足不了一個人的精神所求。對於一個老師來說,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也很多,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學真諦的老師纔是一個好老師,纔是一個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的老師。“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願與大家共勉。

教師備課反思5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和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在活動中,幼兒手、眼、腦、心並用,使大腦建立起復雜的神經聯繫,讓頭腦變得靈活聰慧。我覺得小班打擊樂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良好的聽節奏的習慣。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資料,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本事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忙。

這節課我設定的目標是:

1、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認識並表現音色。

2、在教師幫忙下,幼兒探索樂器與故事相匹配的方法。

3、要求幼兒在團體演奏時學會控制樂器,不隨便發出聲音。

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能進取地配合我開展教學活動,對於樂器與故事十分感興趣,就本節活動《玻璃瓶的小老鼠》做一下初淺的反思:

1、教師準備充分,教態親切,可是在語言上有教頻繁的口語出現;

2、活動個環節清晰,目標設立明確並在活動中逐一體現;

3、本活動爲藝術領域的音樂活動,貫穿、圍繞的是音樂的主題,但教師在實際組織活動時卻沒有穿插使用背景音樂或其它音樂。

4、環境佈置能夠再豐富些,體現音樂活動的音樂性、情景性。

5、我覺得我在講故事的時候應當在誇張一點,還能夠請配班教師跟幼兒一齊參加遊戲,更好的完成教學與遊戲活動。

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資料,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本事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忙,經過這節課,我體深刻地會到,好的課堂需要把握好它的精髓所在,融合新的打擊樂教學理念,相信以後打擊樂活動我會上得越來越好!

教師備課反思6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得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得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爲了達到上述要求在教學中我採用課前、課中、課後備課方式

一、課前備課

課前備課即教案預設,要粗線勾勒。如果教案設計精心過了頭,就與新課標的精神相悖了。教師“精心”設計的教案,往往多從教師“教”的層面考慮,而新課標則側重於學生的“學”。要求學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教案預設宜粗不宜細。只安排主要任務,創設問題情境,提供學習資源。中國小

二、課中備課

課中的備課實際是第二次備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是“想不到”也是無法“設計”的。而這樣的“想不到”又常常是課堂教學中的閃光之處、亮點所在。因此課前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因此教師的調控非常重要。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留心察言觀色,根據具體“學情”。備課調整後的教學,不是老師牽着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着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着學生的思維探究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

三、課後備課

教學反思是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的重要手段,要在教學反思中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每堂課結束或多或少有點得失、感想和體會,教師要認真進行教學反思,撰寫教後錄(即課後備課),不斷破解在教學過程中的難題,不斷探究與解決教學目的和教學行爲的矛盾,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使自己成爲學者型的教師。

基於以上考慮,我做了以下改進計劃:

1、必須堅持以學生爲主,讓學生在任務型中感受到英語的樂趣,教師只作爲一個引導者,學生在完成不同任務的'過程中互相幫助、合作、自主解決問題。

2、在注重聽、說、讀、寫能力提高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不求面面俱到,務求重點突出,形成系列。

四、對集體備課的反思及改進:

目前,集體備課一月每人一次,有些流於形式,我認爲每學期每個學年組精心備課一節真正是全組成員集體智慧的結晶,在集體討論中各人的思路不同,方法各異。經過商討,最後形成的設計纔是最佳的。也能使各自有了真正的提高。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教師備課反思7

此刻的七年級教材,與國小的銜接不是那麼緊密,有點給人另起爐竈的感覺,再加上十多年來我們的國小都一向取消了留級制度,無論學習基礎及學習潛力有多麼欠缺,學生都一同逐年上升,懂與不懂都一齊學習新的資料,一齊進入國中的學習,這勢必造成學習困難越來越大,越來越沒有辦法學習。在這種狀況下,是否就應正視現實,擬訂最低要求,提出彈性學習任務,在同一本教材中也有供遠遠沒有完成國小學業的學生繼續進行國中語文最低限學習的資料。這對老師是一個挑戰、一次考驗,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運用新課程的潛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本着“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的原則,總結如下七點: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課標,轉變教學觀念。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煥發了生命的活力,使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

2.新學期伊始,不立刻急於教課文,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縱觀瞭解全冊書的資料結構。介紹學習方法,如:什麼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善於利用網絡資源,善於利用校內、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提出學習要求,如:每週要背誦並默寫“課外古詩詞背誦”其中的一首。一學期內要閱讀完“名著導讀”中的.所有作品,並寫好讀書心得等。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學習趕來時纔不至於茫然失措。

3.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裏、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課外找錯別字、病句交流與展示,故事會(《寓言四則》、《女媧造人》),討論會(《風箏》),朗誦比賽(《理想》、《天上的街市》、《靜夜》,並附有必須的評分標準),演課本劇(《皇帝的新裝》),辦手抄報,編習作集(要求學生在寒假把這個學期裏所寫的周練、習作編成一本作文集)。

4.重視創設學習語文的環境,帶給展示學生成果的機會。如在教室裏開設《語文園地》、《優秀作業展》等欄目,把學生的優秀作業、作文,課外所找到的資料(如講到《化石吟》一課時,要求學生在書上、報刊上、電腦上搜集有關化石的文

5.老師在課上努力營造融洽的氛圍,學生只要有疑問,隨時能夠提出,只要有想法,隨時能夠發表,師生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課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殊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繫現實、密切聯繫學生經驗世界的教育資源,如節日、紀念日、剛發生的身邊事、國家大事、國際新聞等,使語文課程資料不再侷限於教科書,成爲不斷充實、不斷更新的長流活水。

6.培養用心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潛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好處、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熟悉潛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透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自然,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爲學生的學習帶給了廣闊的舞臺。

7.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資料。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出色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出色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能夠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好處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熟悉,填補空白

教師備課反思8

“以學爲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理念下的成功訓練課,不僅僅是單一地完成本節課一項或幾項活動,更主要的是通過教學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注意恰當的引導,給學生一個主體發展的空間,教師引導要適時適度,不要囉嗦繁瑣,讓教師的引導起到以點帶面、拋磚引玉的功效。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並能合理分配教學活動時間,化解學生在活動中不必要的時間消耗,體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發展。例如:以發展學生創造力、創新思維爲目標的“創意造句”一課。

爲了營造學生的學習氛圍,不讓學生感到詞語造句的枯燥無味,我在課的開始創設了一個“由點帶面”的教學環節,先讓學生用“算盤”一詞來說一句自己想說的話,觀察學生的自由想象空間,在相互交流中教師及時把握機會,及時導引說出一句“灰太狼看見喜洋洋,心裏打起了鬼算盤”,這樣富有童話色彩的創意語句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學生的創意思維得到了良好的啓發,創意出許多好的句子。這時教師及時提出鼓勵性引導,如:你們真的好棒!、你們真讓老師刮目相看等,並帶有激勵性地對學生說加大難度你們感挑戰嗎?學生有了一定創新思維發展的思路,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用“算盤、鐵夾子、麪包”三個意義上豪不相關的詞來說一段話,而且要有創意。學生挑戰難度的慾望被激發出來,馬上參與到創意活動之中,課堂氛圍輕鬆愉悅,學生在不同創意的成功發展中充分體會到了自主發展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了我們預想的教學效果。

教師備課反思9

一、目前的現狀:

近年來,關於語文教學中教師講得過多、學生讀得太少的呼聲較多。語文教學本身是爲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人的語文積累,如何積累?主要還是讀書,尤其是要誦讀。衆所周知,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誦讀教學的地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其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太多,分析得太細,忽略了誦讀,課堂上誦讀的頻率很低,朗讀沒有情感,粗略的讀課文。大多數學生課堂內外都習慣了默讀或略讀等其他閱讀方式,長期的不出聲的讀書使學生的情思無法投入,最終學習語文的興趣難以形成,學生把誦讀看成是一種累贅,一種負擔,生怕感情投入了會遭到別人的嘲笑。久而久之,誦讀這一閱讀方式便被遺忘了。學生誦讀的熱情受到壓抑,天性被扼殺,學習語文的興趣受到了抑制。如果有了誦讀這個閱讀習慣之後,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成了一個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主體,就會多了許多自我發現、自我充實的閱讀機會。

誦讀教學漸漸被淡化,閱讀過程被簡化,不進行有效的誦讀訓練,學生對優美語言的口頭感知能力就低了,口頭表達能力很難提高,寫作能力更難提高。只有當進行了有感情的誦讀之後,學生的頭腦裏纔會有豐富的、鮮活的語言和事理材料,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試想一下,思維枯竭,寫出的東西肯定乾巴巴、空洞洞。

基於誦讀教學令人堪憂的現狀,爲使語文教學中誦讀教學的地位和作用落到實處,現就此進行實施方案設計。

二、本方案選題的意義:

本方案力求對當前加強誦讀教學提出一定的方法,爲誦讀教學健康、良性的發展提出具體的方案。旨在實現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第一:誦讀教學的加強,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愛國主義情感。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學生尋找語言文字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情感、意志,體味其中的精神內涵,怡情養性,增長見識。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語言是文化的根。誦讀是吸收這種“民族之根”營養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誦讀教學實施得到位,質量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均能得到有效的培養。

第二,通過加強誦讀教學,提高學生靈敏的、高層次的語感,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漢語音樂性強,便於誦讀,名篇佳句朗朗上口,虛詞、實詞都有表達語氣的作用。,俗語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也只有通過誦讀,才能提高對語言的感悟力,心、眼、口、耳並用,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和理法都能爲自己所用,達到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在不斷誦讀的過程中逐漸增強,感悟到文字的.魅力,展現了語言的生命力,語言文字流淌到學生的心中,哺育學生健康成長,提高學生素質。

第三,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多積累的基礎之上,達到由量到質的成功轉變,從而提高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語文是一種素養,也是一種修養。大量的誦讀,大量的積累,耳濡目染之下,語言的能力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寫作能力也會提高。

誦讀面越廣,量越大,知識積累的層次就越高,沒有感性的積累就沒有理性的提高,沒有量的積累就不能實現質的飛躍。智力的發展有賴於記憶的發展,大量的誦讀積累之後,語文素養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會有新的發展面貌。

三、本設計方案的主要內容,主要思路和重要觀念

首先,從語文教材入手,精選誦讀內容,增加背誦的容量。課本要精選文質兼美的文章作爲學生誦讀的內容,或語言優美,琅琅上口的文章,或形象生動,動人心絃的文章,或哲理深刻,發人深思的文章。通過注意從整體上體味不同語境中如何運用語言,從具體的語言材料中領悟運用規律,放寬眼界,最終解決學生誦讀的內容脫離社會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問題。

第二,從教師入手,加強教師的誦讀示範,強化誦讀的指導和督促。聆聽出色的誦讀,猶如聽一首優美的歌曲,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過硬的誦讀基本功,有熟練的朗讀技巧,傳授給學生一定的朗讀知識和朗讀技巧,教師的誦讀示範對學生影響很大。聲情並茂的誦讀能給學生一種強烈的美感享受,幫助學生直觀地感知課文,激發學生的誦讀的慾望。從這個角度入手,解決在誦讀教學中缺乏科學的指導,缺乏系統有序,不合乎教學規律的問題。

第三,從學生入手,通過誦讀教學,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喜歡進行豐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歡別出新裁,標新立異,他們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強烈的創造慾望。爲加強誦讀教學,我們可以對他們加強口頭訓練,開展多樣化的語文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多鼓勵學生加強誦讀訓練,在多樣化語文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不斷鍛鍊學生的語言能力,調動學生對誦讀的興趣。這樣就能解決誦讀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第四,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向生活學習語文。目前語文學習提倡大語文教育,大語文教育的外延涉及到讀書、看報,看電影、電視,聽歌曲、賞音樂,甚至茶餘飯後、道聽途說、標語廣告都包括在內,我們提倡學習生活中的規範漢語,多讀、多記範的精當的書面語言,通過誦讀準確、生動、鮮明的精彩詩文,並把這些語言材料消化成自己的語言,從讀入手,帶動說寫,養成用規範語言進行思維和表達的習慣。

語文課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語言媒體,大量閱讀,可以讓學生看電視散文。欣賞優美散文的經典片段、優秀影片中的經典臺詞,讓學生在認真聆聽的過程中感悟誦讀的魅力。

四、本方案的設計價值:

創新程度、可行性認識和應用價值

誦讀教學的創新首先應該是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創新,也就是課堂的創新。課堂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教師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學生在符合語音、詞彙、語法的基礎上,更準確、更恰當地表情達意。教師積極參與閱讀過程,以自己成功的誦讀來激發學生的內在的誦讀潛能。實踐證明,誦讀可以讓學生領悟到文章的豐富的內涵,體味到其韻外之致,得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感。

在讀的基礎之上,可以採用讀寫想結合的方法,以寫代讀,以寫促讀,以寫促思。聽、說、讀、寫、思在語文的學習中位置同等重要,聽讀是語言的輸入,說寫是語言的輸出,寫是讓學生的知識、能力、技能得到創新性的展示,表現出獨立的、自主的、個性的東西來。

在語文課堂上,我們還可以利用多每體輔助教學,製作課件,利用音樂來暗示課堂。聲、色、圖、畫可以讓學生五官開放,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憤,提高教學效率。

這樣的語文課堂不再是沉悶的課堂,學生學語文的方式豐富起來,誦讀的興趣提高了,整個課堂充滿了琅琅的悅耳的讀書聲,在誦讀中語文的生命和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五、本方案的設計基礎

語文的根本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的根本任務在於獲得語感,而語感獲得的方法就是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學生形成了一定的語感。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文字的豐富的理法知識。葉聖陶說過:“文字語言的訓練,最緊要的是訓練語感”,“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誦讀是感知教材內容的一種手段,也是學習語文的一扇重要的窗口,加強誦讀必將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增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朱自清說:“吟誦,對於探究所得的,不僅能理智地瞭解,而且能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和理法就能化爲自己的東西。”

誦讀教學是中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大凡有建樹成材者都有驚人的誦讀功夫,更多地將經典作品背誦、積累。提倡誦讀,重視誦讀,加強誦讀,也是不可避免的話題。在誦讀教學不盡如人意的今天,提出這一話題,希望能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添加新鮮的營養和血液,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和活力。

教師備課反思10

今天上午在我校一一班教室舉行了“怎樣有效備課”的專題培訓,在培訓中孫主任又一次的給我們明確了備課的重要性。結合孫主任的培訓內容,說一下我自己對怎樣有效備課的學習體會:

首先要熟讀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所有課程的一個總體的指導方針,課程標準直接體現着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規定着教學實踐和操作的基本要求,影響着我們每日每時的課堂生活,甚至影響着教師和學生的生存態度和生存現狀。

其次就是要備好教材,這就要求我們要從整體上的認識教材,瞭解哪一些是重點,拿一些是難點,同時的還要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的分佈。教材內容的設定,都是經過專家們討論、論證得出的結果,每一個學段都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只有熟悉了教材,備好了教材,我們才能知道這一節課應該教那些內容,講解到什麼程度。

再次就是備學生,上好一節課就要我們去了解學生,瞭解的基本情況,要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年齡特點,從而使教材的處理和教法的選着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預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想知道什麼,能夠知道什麼,尊重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使教學所設計的起點與實際學生學習的起點相吻合。

我們還要備好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起來,讓學生充分的融入到學習氛圍中,這樣的教學方法纔是適應這節課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才能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最後是備好教學流程,確定了教學方法,教師要考慮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獲得要經過哪些步驟和程序,如何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如何掌握必要的獲得方法,如何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的滲透。

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圍繞教學內容,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對於問題的設計,在備課中要充分的重視起來,設計什麼樣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有所收穫。

教師備課反思11

12月8日上午,我縣舉行英語教師集體備課活動。至此,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我積極認真的參加了此次集體備課,對我也是受益頗大。

集體備課是集衆人智慧採衆家之長,加強集體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實現資源共享。集體備課能對課程改革、學校發展、教師成長起到推進的作用。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以前上課前自己也認真備課,但與集體備課相比,還是覺得通過集體備課後自己對學生傳授的知識點更多也更深刻。教學效果提高了,就能讓孩子學起來感覺輕鬆,而且覺得自己在很短的時間裏卻能學到很多,學生從學習中就能找到一種成就感,從而也就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多采用小組競賽的模式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了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平時我們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夠好。因此,聽課時我特別注意了高老師不同的調動學生的方式。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怎樣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確,難易適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時,纔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孩子會無從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這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二、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

優秀的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孩子對課程的理解,才能保證孩子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

2、善於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

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

4、有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爲後盾,詞彙豐富,課堂充實。

通過這次聽課,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與縣優的差距。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怎樣然孩子喜歡上課?怎樣培養孩子的能力?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教師備課反思12

目前我們教師在實施語文研究性學習上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概括起來有下列幾個方面:

1、研究的交流方式上,多數侷限於師生的一問一答的單向交流,缺少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體深入探究,課堂氣氛顯得沉悶。

2、學生研究活動上,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探討研究活動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死記硬背多,鼓勵創新少。其學習方式的結構是單一的,即僅僅是以“接收式學習方式”爲主的一個緯度,而這種線性的學習方式結構模式,將會阻礙個體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

3、在寫作上,擬題和指導構思沒有給學生的自由寫作、自由表達、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寫作題目單一,構思內容雷同;沒有很好去鼓勵學生進行富有創意的表達,發表獨到的見解,忽視學生在修改環節的個性化表達和探究創造。

4、在閱讀上,學生讀書,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讀出來的是教師分析過的話,學生在筆記本上所記的也是教師講授的話,沒有學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喪失了自己的話語權。

5、在研究時,教師未能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學生未把課文讀通讀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流於形式,學生還未真正產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致學生的探究不夠深入。有的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探究,但未能重視給充分的時間展示學生的探究思考的成果和產生的情感體驗。

6、在研究問題設計上,問題過多瑣碎,沒有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問題進行探究,浪費了時間,課堂效率不高。對課文探究·練習中設計的.很好的探究性練習題目置之不理,沒有在課上或課下落實。

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爲本,以問題爲中心,以討論爲交流方式,以陳述觀點、說出理由爲要求,以強化思維爲訓練程序,以讓課堂上每一位學習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穫爲目的。這樣的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學習。這是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現代教學規律發展趨勢的。“研究性學習”對於基礎薄弱的學校行之有效,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效率;有利於培養學生敢於嘗試、勇於探索、善於合作的現代人素質。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優點和不足。作爲教學法中的一種特殊方法的探究性教學,亦同樣如此。一種成功的教學方法除了其本身的合理性、科學性以外,關鍵還要取決於實施的老師和學生。要保證探究性教學的成功,我們還需做許多工作。

教師備課反思13

助跑跨跳”是幼兒園大班體育基本動作訓練之一。以往我們都是通過示範、講解和練習的方式教幼兒學習,幼兒既不瞭解學習的意義,又對單調的練習不感興趣,所以很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去年11月,受培訓的啓發,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體育活動目標,我班嘗試設計並開展了以學習“助跑跨跳”基本動作爲主要內容、以“學做解放軍”情景遊戲爲主要形式的體育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播放背景音樂《小號手》――用雄壯有力的音樂和模仿動作激發幼兒學做解放軍的積極性

來到戶外,我告訴孩子們玩學做解放軍遊戲,併發給他們一顆紅五星佩戴在胸前。孩子們臉上洋溢着自豪感。隨着節奏鮮明、雄壯有力的《小號手》音樂,孩子們自然地挺起胸脯擡起頭,精神抖擻地排好隊伍,開始了準備活動。在音樂的伴奏下,我帶領孩子們學着解放軍的樣子雄赳赳、氣昂昂地練習分隊走,按口令做敬禮、吹號、射擊、投彈等動作。情境逼真,具有鮮明特點的準備活動,激發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跨戰壕運子彈”――讓孩子在體驗中領會動作要領

我以班長的身份給“戰士們”佈置了“跨戰壕運子彈”的任務。這個任務需要跨兩道“戰壕”,爲了保證成功地將“子彈”運回,我讓“戰士們”自選分成兩組,嘗試跨兩種“戰壕”。孩子們一聽跨“戰壕”,都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的任務剛佈置完,他們就分組進行了嘗試。

助跑跨跳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學會用力蹬地,向前邁腿,這是我們在備課和親身體驗中摸索出的經驗。爲了讓幼兒自己感受到這一點,我用纏上綠色皺紋紙的鬆緊帶設置了兩條寬窄不同的“戰壕”(一條是60釐米,另一條是75釐米)。

在初次嘗試中,跨窄“戰壕”的孩子多是對跨跳信心不足或能力弱的孩子,但由於“戰壕”比較窄,他們跨起來比較容易;跨寬“戰壕”的孩子們因爲能力強,跨起來也沒有感到太困難。爲了讓他們充分體驗跨越寬窄不同的“戰壕”的方法,在第二次練習時我將這兩組幼兒調換了一下。這樣一來,一些較弱小的孩子就有些畏難。這時,我就鼓勵他們向解放軍叔叔學習不怕困難。看到老師鼓勵的目光,孩子們鼓足了勇氣站到起跑線後,聽到口令就向“戰壕”飛快地奔去。蹬地、起跳、邁腿,嘿!真棒,多數“小戰士”都跳過去了。

在試跳兩次以後,我及時組織孩子們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是怎麼跳過去的,跳寬的和跳窄的有什麼不同。他們總結了經驗,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悅。交流時,成功跨過“戰壕”的孩子們表現得既興奮又自豪。那些沒有跳過去的孩子聽了別人的經驗也受到了啓發,有的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但是,再次試跳時,仍然有幾個孩子跳不過去。於是,我又引導他們觀察同伴的動作,分析跳不過去的原因。孩子們觀察後發現,這幾個小朋友之所以跳不過去,有的是因爲離“戰壕”距離相差很遠就起跳,有的是因爲跑得慢,缺乏衝勁兒,有的是因爲沒邁腿。在同伴的幫助下,這幾個孩子經過總結經驗,終於勇敢地跳過了“戰壕”。

幾次嘗試之後,幼兒自己得出了結論:跨窄的不用跑得太快,跨寬的要使勁跑,用力蹬地;跨窄的輕輕一邁步,跨寬的要邁大步。

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6人一組自由組合,分成4隊進行“運子彈”的比賽。比賽開始了,聽到口令後,“小戰士”就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地跨過“戰壕”,陣地上的“小戰士”在不停地爲自己的“戰友”加油,場面非常熱烈。可是,因爲孩子們求勝心切,有的顧不上用力蹬地邁腿跨跳就掉進了“戰壕”,影響了動作的完成。於是,我引導幼兒重新調整了規則。新的規則規定,掉進“戰壕”的戰士所運的“子彈”不算數。這樣一來,孩子們將注意力轉向了跨越“戰壕”的動作,使遊戲真正達到了鍛鍊的目的。

“跨戰場炸碉堡”――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跨戰壕炸碉堡”是這次活動的高潮。爲了讓孩子充分體驗助跑跨跳的動作要領,在鞏固動作的.練習中仍然感到有趣,樂於參與,也爲了使大班幼兒的遊戲更具有情景性和挑戰性,我將大班冬鍛的投擲內容和跑的內容結合在這個遊戲中,以期促進幼兒上肢力量和全身協調能力的發展,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我們用紙箱子製作了3個能倒塌的“大碉堡”,並安上了紙做的兇相畢露的大頭敵人,然後按照大班投擲達標的距離,在碉堡前拉起了一條1米高的障礙,以促使幼兒往高往遠投擲。

“碉堡”的出現,再次激發了幼兒遊戲的積極性。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求我趕緊發佈命令,於是,我又以班長的口吻命令“小戰士們”:“前方的陣地上,碉堡上的敵人正端着槍向我們瞄準,我們怎麼辦?”“小戰士們”異口同聲地說:“炸掉它!”“對!我們要跨過‘戰壕’,跑到封鎖線前,再投‘手榴彈’炸掉“碉堡”。

一聲令下,孩子們拿起“手榴彈”輪流向“碉堡”衝去。當小朋友投出去的“手榴彈”炸倒了一個“碉堡”時,他們高興地跳了起來:“炸倒了,炸倒了!”爲了增強遊戲的情境性,在第二次炸碉堡時,我又播放了《小號手》的音樂。“小戰士”聽到激昂振奮的音樂後,勁頭更足了。他們依次跨越“戰壕”,把“手榴彈”狠狠地投向了“碉堡”。“戰鬥”結束了,我與他們一起押着俘虜(拿着被炸壞的敵人的頭像)勝利而歸。

這次活動之所以得到了孩子的歡迎,並達到了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預期目標,我想,主要得益於我們在活動前,對該動作關鍵點、幼兒特點和原有經驗的研究和把握。試想,如果我們僅靠教師的教學經驗進行示範講解,又怎能設計出爲幼兒喜愛並適合其發展的活動過程和適宜的教育內容呢?

教師備課反思14

讓兒童學會學習是21世紀世界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它必然要求教師改變主角和方法,作爲兒童的援助者,引導兒童自主學習。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關注對兒童的引導和啓發,把教育的重心從“教什麼,學什麼”轉移到“如何學”上來。此刻,我採取了爲幼兒創設學習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並在矛盾中尋找答案的學習方法,發現幼兒能進取投入,思維也很活躍,由於所學的資料是幼兒經過實踐、思考後自主習得的,所以幼兒能較快理解並掌握,與此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大腦的'積極參與,有利於幼兒腦功能的開發。

教師備課反思15

每週的集體備課,老師們帶着問題走向座談探究,帶着思考走出集體備課的設限,發現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探索途中竟然有了意外的收穫。

俗話說:“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爲,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結合最近閱讀《課堂觀察》一書的經典方法點撥,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自我教學能力,以期實現自我價值。

一、反思教學行爲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高於“三個維度”----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現代教學要求擺脫唯知主義的框框,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因爲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持久性更長。許多知識都隨着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更何況當今知識更新的速度極快,只要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爲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爲教學過程的靈魂。

二、反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歷來被作爲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爲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爲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爲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爲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爲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三、反思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學活動作爲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教學,是集約化、高密度和多元結構的溝通活動,成功的教學過程,應該形成多種多樣的、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情境和溝通關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係不再是“人物”關係,而是“我你”關係;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爲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是隻有教學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假教學”。

四、反思教學過程中是否迸發出思維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髮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爲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五、要反思教學過程b是否存在“僞探究”

有的探究性學習只表現在問題的探究上,只要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幾個學生立即圍成一團分組討論,也不管小組成員的組合是否合理,問題的價值是否有討論的必要;待幾分鐘後,教師一聲擊掌,學生的討論戛然而止;再由小組中的“老面孔”優等生髮言。至於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該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就不得而知。這種“神散形未散”的“僞探究”掩蓋了個性之間的差異,甚至會剝奪部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發言的權利。那麼到底解決了多少“疑難病症”?又有多少學生真正參與、體驗了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