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行走在路上的文章

教師2.58W

行走在路上,是一個老師的演講稿,大家看過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教師行走在路上的文章,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教師行走在路上的文章

  行走在路上【1】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這些年,我陸陸續續地看了好些書。教育教學方面的書,有《名師教學思想和經典課堂》系列、《教學藝術論》、《牽到河邊的馬》等等,從老一代的於永正、賈志敏到新生代的王崧舟、竇桂梅、孫建峯、閻學等,這些名師的書都給了我很大的啓示,從中學到了很多。在這些大師中,最讓我難忘的是詩意語文的倡導者王崧舟先生。

欣賞他的課,他的課,精緻、和諧、大氣、開放。在他的課堂上,你彷彿置身於一個滿目繁花的世界,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深深地迷醉,你不願錯過玫瑰,也不願錯過牡丹,一處一景,一步一嘆,各有各的風姿,各有各的精彩。在這樣的境界裏,你驚喜不已,扼腕叫絕。你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跟着他遊走,你和學生一起,心甘情願地哭了,笑了,憤怒了,又欣慰了。

欣賞他的語文觀。他這樣詮釋語文:?仙筆落驚風雨,子美詩成泣鬼神。語文是精神的;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語文是感性的;文章自得方爲貴,衣鉢相傳豈是真,語文是兒童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語文是民族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是生活的。

欣賞他堅信的成才觀。古今之成大器者,無不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在他的筆記本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頭驢子掉進了一口深深的枯井。主人想不出好辦法來救它,就決定將枯井和驢子一起埋掉。人們拿起鏟子開始填井,當第一剷土落到井裏時,驢子明白了主人的意圖,發出了悲哀的號叫。但是,當第二剷土落下去時,驢子反而安靜下來。人們發現,此後每一剷土落下時,驢子都在做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它努力地抖落掉在背上的泥土,踩在腳下,把自己墊高一點。人們不斷往井裏剷土,驢子不斷抖落身上的泥土,使自己不斷往上升。終於,在人們驚奇的目光中,驢子瀟灑地走出枯井。王崧舟說,自己很像這頭驢子,不斷抖落着身上的泥土。許多時候,我們有太多的`思想,卻少有紮實的行動;我們有太多的希望,卻少有踏實的耕耘。生命的能量就在這些太多的思想、太多的希望中被白白的耗費了。把該抖落的統統抖落吧!說得何其睿智呀!

欣賞他的博學和勤奮。衆所周知,他深厚的文化底蘊來自書本和實踐。他酷愛讀書,名不見經傳時讀,成名後讀,閒暇時讀,忙碌時也讀,他讀了大量的書,宗教類、哲學類,文學類,美學類,人物傳記,甚至是奇門遁甲,周易看相之類的書。他聽了大量的課,各種各樣的課,每年累計不少於200節。爲了上好一篇課文,他會反反覆覆地磨課,幾易其稿,常常是通宵達旦。記得冰心有首小詩: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王崧舟的成功,不正是這首詩最形象、最生動的詮釋嗎?

我原來認爲自己也算得上是一個愛學習的人,至少是一個不討厭學習的人。沒有成家以前,看書是我的最大愛好。爲人妻爲人母后,看書的時間相應就少了。但說實話,我還是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女兒學古箏,我也學;同一首曲子誰彈得好,我常和她比。如今女兒的古箏能通過三級了,我考三級也應該沒問題了;女兒學英語,我更要學;和女兒用英語對話,趣味無窮。女兒學舞蹈學繪畫,我就在後面靜靜地看書。教學類的書,也多多少少看了一些,有時還會自費外出聽課。但靜下心來細細思考,我覺得自己很是慚愧。很多時候,卑微的虛榮心和難以抑制的惰性讓自己難以深入地學習和思考,還常常找藉口自我原諒。相比較而言,看小說、看電視花了很多時間,教育方面的書籍,我總是率性所至,囫圇吞棗,常常是沒有看完便束之高閣。和王老師相比,真是汗顏!

……

一轉眼,自己在教學的道路上已經走了14年。回眸走過的教學之路,有悲有喜,有苦有樂,迷茫和痛苦相隨,汗水與淚水相伴。

我相信,因爲有書籍和名師的指引,我不再虛空和茫然。我還將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哪怕前方風雨悽迷,哪怕前方峯巒疊嶂!

  行走在路上【2】

  傳承星星之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格精神不斷傳承。在田野縱橫、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剡嶴村,住着一家祖孫三代,孕育着光榮的人民教師。三代人相互影響,在不同的教育領域實踐着各自的教育使命。

 星火點點——老一輩的教育影響

我的外公(陳性立)和外婆(俞毓飛)畢業於鎮海中學,夫妻任教四十多年,爲教育事業貢獻一生。曾經問外公,爲什麼選擇了教育事業?(當初的他有很多選擇,如銀行、省公安廳等)他說:“當時沒有文化的人太多,你不當老師,他不當老師,誰去幫助他們在文化上翻身呢?再則,當了教師後,可以邊學邊做,學以致用,自己文化知識也不會遺忘了。”這使我恍然大悟,外公身上的奉獻與學習精神讓我自慚形愧。也許,也就在這時候,讓我明白了一位教師的偉大。外公在從教44教學生涯中,當過班主任、教導主任,當過校長、少先隊輔導員……退休後至今,腳步遍佈小港鎮的多個街道社區,成人教育、社區文化教育,參與撰寫鎮志,他重登三尺講臺,滿腔熱情地從事着關愛下一代工作,現已84歲的他感慨道:“人有晚年無閒事,願將餘熱獻教育!”我更佩服我的外婆。幾十年來她一直是個代課老師,直到50歲,才通過考試轉正。我想正是源於她對教育的熱愛才不斷地鞭笞着她前進的腳步。外婆從教期間,她每天第一個到校,午間從不休息,總在教室裏指導學生,替孩子們補課。時至今日,每當過年過節,總有她的學生登門看望老人家,86歲的外婆總會高興地、非常清楚地向我們介紹:“他叫***,是我的學生。”言語間充滿了教師的自豪。我經常在想:我也要向外婆學習,做一個讓學生記掛、喜歡的老師,併爲之不斷努力。

 星火傳承——中青年的嘹亮傳承

我的媽媽(陳紅亞)深受外公外婆的影響,走上了光榮的教育之路。曾在下邵鄉中心國小、小港堰山國小、江南教育集團任教。媽媽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雪地裏的背景和美妙歌聲。記得在我10歲那年的冬天,雪下得很大很大,積雪融化後的路面很滑很滑。天剛矇矇亮,媽媽叫醒了沉睡中的我,然後一起出發去下邵國小。一路上,因爲路滑不能騎自行車,我坐在自行車上不斷打瞌睡,媽媽推着自行車一步一滑的走在鄉間泥濘、溼滑的小路上,車子不斷地打滑,媽媽焦急地喃喃自語:“這樣下去,上班要來不及了!孩子們在課堂裏不知道會不會不安全……”看着媽媽滿臉的焦急和不安,10歲的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自己走吧,這樣可以快一點到學校。”就這樣,媽媽走在前面,我拉着自行車走在後面,娘倆一步一腳印地邁向學校。看着媽媽堅韌的背影,我渾身充滿力量,越走越快,最終準時到校。

我的媽媽擁有一副好嗓子,她經常在課餘時間帶着學校裏的哥哥姐姐唱歌,歌聲飄揚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我小小的身影穿梭在快樂之中……

  星火延續——年輕一輩的追隨奮進

在老一輩和媽媽的耳濡目染中,我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做一名教師。他們總是鼓勵我“三分天才,七分勤奮”,學習要多動腦,善於思考。所以在讀書期間,我積極奮進,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參加工作後,媽媽總是告誡我:“做一名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要愛孩子,要有紮實學識,要尊重領導,要與同事友善……”這些語重心長的話兒就像一根根木樁定在我的腦海,不斷地鞭笞着我。每次到外公家,他總會很熱情地拿出像寶貝一樣的一沓紙遞給我。原來這些都是老人從寶支行看到的有關幼兒教育先進事例,當前動態、教育方針等,一塊一塊地收集剪下來,分門別類的貼在紙上給我。雖然,現在的信息技術很發達,只要上網就能輕易地得到,但這一張張紙卻是蘊含了外公對我教育工作的關心,更是一種“自我學習精神”的傳遞。

在他們的鼓勵鞭笞下,我喜歡學習,善於鑽研,積極思考,抓住機遇,不斷承擔,努力豐厚羽翼,成爲一名年輕、優秀的骨幹教師。在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幼兒園從教的11年裏,我從班主任到年級組長,再到科研主任,經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先後榮獲了教壇新秀、張世伯獎育金、教育科研優秀個人、優秀學前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十多篇論文如《畫爲媒詩顯韻—簡筆畫在詩歌教學中的應用》等獲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一二等獎,並在《兒童與健康》、《早期教育》等雜誌發表;指導幼兒作品在省市區獲獎。多次代表幼兒園向省、市、區展示……我愛每一個孩子,孩子們也喜歡我,總是圍繞在身邊像一隻只快樂的小鳥。每當走在路上,經常會有已經畢業的孩子和家長主動和我招呼,向他人介紹:這是我孩子的老師……我心中的快樂和幸福無以言表,似乎體會到了那時外婆的那份自豪。

每當祖孫三代聚在一起,我們總會分享自己在教育中的事或人。我從剛開始的聆聽,到後來的加入和分享,教育帶給了我們更多的話題、滿足和快樂,讓我們其樂融融。

標籤:行走 教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