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國中讀書隨筆

教師2.96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啓人心智,引人深思。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國中讀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國中讀書隨筆

教師國中讀書隨筆1

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所進行的教育探索,

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從本學期開始,我們明確提出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踐行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對這一理念有正確地認識,不能“掛羊頭賣狗肉”,這就要求我認真研讀有關陶行知的教育理論。《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就是我選擇研讀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重點闡釋了陶行知先生對與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響。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爲中心的教育。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其主要精神有:

第一,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是滿足人生需要,爲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務的'。

第二,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意義是生活的變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內容是伴隨人類生活的變化而發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種終身的與人生相始終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認爲,“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教育;不瞭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他指出,傳統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了一道高牆”,學校好比是一個“大鳥籠”。提倡“社會即學校”,就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衝破

鳥籠式的學校束縛,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學校中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學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釋,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裏,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又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陶行知對教學做合一的效用作了歸納闡釋:要想營利人類全體的經驗必須教學做合一方爲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不但不忽視精神上的自動,而且因爲有了在勞力上勞心,腳踏實地的“做”爲它的中心,精神便隨“做”而愈加奮發。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一文中,非常精闢地對傳統教育和生活教育進行了比較。傳統教育以文化爲中心,偏重傳授文化知識,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而生活教育重在運用、發明、創造,提倡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傳統教育使學校與社會脫節,生活教育則要求把整個的社會當作學校;傳統教育只講“天理”與“禮教”不講“人慾”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卻追求“天理”與“人慾”“打成一片”;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爲中心,以書本爲中心,而生活教育卻主張以兒童爲中心,以兒童的生活爲中心;傳統教育堅持的維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卻是開放、發展、創造的教育。

讀這本書,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難發現,儘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儘管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那麼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還是那樣像陶先生所描述的“傳統教育”,離他倡導的“生活教育”還差的很遠!

教師國中讀書隨筆2

今年暑假我閱讀崔允漷教授主編的《有效教學》,本書分別從“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三方面,闡述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他所提出“有效教學”主要是把學習還給學生,教師主要起到引導、維持與促進學生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

下面所談內容是我學習《有效教學》思考心得。

要還學生以民主,用討論激活課堂氣氛。崔允漷先生說,要儘可能鼓勵學生集體活動,並給予客觀的表揚與批評。在課堂教學中我往往對學生要求高,總感覺學生知道的太少,於是,不自覺地急於把知識直接教給學生,而忘記了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去思考討論。這樣以來,學生少了思考的時間,被動的接受教師強塞來的知識,學生自然對強塞來的知識就有了抵制情緒。現在想來,無論如何,教師在一節課上是至少要給學生一次討論的時間的。

例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由於我的操之過急,把文本知識填鴨式的灌輸給學生,使得他們疲於學習。在《有效教學》的指引下,我不斷成長與進步。於是,我嘗試着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在活動中,我發現課堂氣氛頓時就多了些生機。他們討論後,我再給以小結和板書,學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而我要講的內容也變得少而精了。是啊,學生是充滿了活力的.,還他們以民主,經過他們思考後再給以引導幫助,質和量都會提高。所以,永遠不能剝奪學生民主的權力。

因此,從《有效教學》中瞭解了課堂氣氛的重要,讓我驚恐萬分。於是,在備好內容的同時,我總要考慮學生會出現的反應,如果是下午第一堂課,更應該設計好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因爲這時的課學生容易犯困,我得打消他們的睏意。像這樣經過多次思考,方敢確定自己備好了課,纔敢走進課堂。

我希望我們每位老師都儘量去認真備課備學生,儘量讓自己的每堂課學生都愛聽,儘量達到積極課堂氣氛的幾項指標。我想這樣的結果,不只是學生會愛上課堂,愛上老師,老師也會受感染,而愛上課堂,愛上學生!

教師國中讀書隨筆3

最近我讀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一書,每一天能抽一點時間去讀,從書中瞭解到習慣對人的發展很重要,好習慣受益終生,決定一生的命運。從書裏也能夠看到好的教育習慣能有效地促成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影響着教師一生的教育生涯。

常說“一種性格關係到一個人的命運”,好習慣能使人一生受益。我們教師一向在強調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作爲一名教師在教育中也要構成良好的教育習慣。我作爲一名班主任及語文教師,除了教學還要育人。“學高爲師,身正爲範”。

反思自我的教育行爲,我們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同時自我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們要求學生團結友愛的同時自我是不是對每個學生都公正。我們要求學生見到教師主動問好的同時自我又是不是能主動問候學生我作爲一名教師,往往很多方面都處理的不夠好:當學生犯“錯誤”時,往往習慣於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談話或直接找學生家長。當學生的試卷上出錯時,習慣於要求學生將錯題訂正並再做幾遍。當拿到一本新教材時習慣於找課文中的知識點並照搬“教參”。在課堂教學中,習慣於僅僅關注結果而不注重過程,習慣於僅僅佈置書面作業。

自我的習慣到底好不好,需要改變的`首先是自我。要想做到書中所述,是要持之以恆,從小事做起,從習慣養起。習慣不是一時養成的,更不是一時能夠改變的,習慣是在習慣中養成的。而我,會以此書做爲我的一本教學上的工具書,以此書來提高自我,激勵自我,超越自我,並由此獲得最大的歡樂。

教師國中讀書隨筆4

《質量免費》提出的"零缺陷"和"一次做好"的觀點,極大地衝擊着我的思維和觀念。回顧以往的管理經歷,我們對於質量和績效的標準從來都是低標準、高要求,美其名曰體現激勵性。"完美主義者"往往被視爲貶義的代名詞,"零缺陷"怎麼可能?

隨着對《質量免費》的深入研讀,彷彿跨進了另一個世界。質量就是符合標準,"零缺陷"是工作的標準和要求,這些簡單又清晰的'定義讓我知道了什麼是"一次做好"、怎麼才能"一次做好"。古語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管理的衰退效應也告訴我們,我們必須高標準,才能取得好效果,不能給自己一個完成任務的保險係數而將工作標準降低。

當我們認識到了"一次做好"的重要性,有了"零缺陷"的意識後,怎樣將理念變成行動,讓它落地,體現在每個員工的工作業績和產品質量上呢?所謂知易行難。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理念上,公司高層管理者,重點在方向和路徑的把握上,作爲單位和部門的各級管理者,則要側重在"術"的層面上,學習和掌握具體的方法,與自己單位和部門的實際相結合。我們要學習並掌握《質量免費》的"14個步驟的做法",像教練一樣,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輔導自己的團隊和員工,實施質量改進,逐步做到"一次做好",實現"零缺陷"目標。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組織、策劃、考覈、糾偏、激勵和控制,這是一個細緻活,需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腳踏實地去做,這是一個技術活,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確保把事情做對。這既是對我們能力的考驗,更是"一次做好"成效的體現。

"一次做好",讓我們從"道"的理念層面深入到"術"的方法上。

教師國中讀書隨筆5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

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裏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閱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繫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教師國中讀書隨筆6

在閱讀《教師專業成長》這本書以後,讓我對教師專業化發展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特別是書中關於“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的介紹更是給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論是實施策略還是具體措施中都重點提到了“自我反思”對加快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這將對我今後的成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當前,影響體育教師發展的因素很多,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爲兩大類:一是外部因素,如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學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體育教師自身因素,如自我發展需要、教學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師自身因素在教師專業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專業發展角度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師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學者杜威這樣說過:“教師應當對實踐進行反思,將教學看作是一種反思性的學術實踐,通過反思實踐來改進教學,做‘反思型實踐者’”。體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職業形象,就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以自己的行爲表現,主動反思,做“反思型實踐者”,逐步推進自身專業發展。

反思是個體成熟之標誌。反思型教師不僅要具有課堂教學知識、技巧和技能,還要具有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的能力,以及對教育的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進行更廣闊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發展——再反思——再更新——再發展”這樣一個無限往復、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成長始終保持一種動態、開放、持續發展的狀態。

要想成爲反思型體育教師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簡單的過程,它需要體育教師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與提升,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知識、信念、行爲和各種視之爲當然的觀點,轉變那些不正確的假設、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爲,把反思的方法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才能逐步邁向批判反思之門。首先,要將反思滲透教學的.全過程。即教師要進行全面具體的課前準備,並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過程進行計劃、安排、反饋、評價與調控,最後在課後對上過的課進行回顧與評價,總結課堂教學的經驗,找出問題,分析原因,採取補救措施等。教師只有通過這些措施,形成對體育教學的系統反思,養成反思習慣,並使反思伴隨着體育教學活動的常規化而逐漸自動化,其次,要講究科學的反思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

第三,經常記錄並剖析“關鍵事件”,以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突變事件的能力,促進教師的自身的發展。第四,要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因爲系統的理論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審視那些教學中的直覺判斷,幫助認識和理解自己的行爲和思想,而且還可以爲自己的實踐提供多種可能,增強陳述自己行爲的理論基礎。

要想成爲一名批判反思型體育教師,就意味着要在批判反思的過程中,把個人的教學活動、集體的經歷以及正規的理論、研究視爲同樣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實踐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斷的批判與反思中教師的教學纔會得到持續地發展。爲成爲一名具有批判反思的體育教師努力!

教師國中讀書隨筆7

對於環境的理解是隨着時間而逐步改變的。有段流傳很廣的名言是這麼說的,如果一個人不喜歡周圍的環境,就要想辦法努力改變它;如果不能夠改變環境,那就努力去適應環境;如果不能適應周圍的環境,就想辦法再換個環境試試。樹挪死,人挪活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可是,如果換個環境仍然沒有辦法適應呢?照着這個思路思考下去最後會得出一個什麼結果。雖然有點哲學上一辨到底的意味,但有些東西把牛角尖鑽透了之後,反而知道該如何輕鬆面對了。就象經歷過的`人,無所畏懼。但這種無所畏懼和無知者無畏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含義。後者是初級階段,前者提升的層次更高,視野更開闊。

中國人講中庸之道是有道理的。老祖宗幾千年的東西,畢竟對後世有所啓迪。以前對於中庸的理解非常的片面狹隘,總以爲是抹殺個性之事,這其實是不懂得如何通過中庸求同存異,揚長避短。中庸之道,個人的理解,更多的是爲了雙方的溝通與交流,找到彼此承接的平臺,哪怕對方與你的差異完全是一南一北,你仍然可以從個人愛好,或者是某些不爲人道的小祕密找到話題。

更多的時候持有中庸這樣一種態度,可以急事緩辦,可以將不好辦的事情改變過來,扭轉局勢。以退爲進,是爲了更好地進攻。在戰場上,一個人在沒有學會如何進攻敵人之前,先學會保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股神說得非常有體會:投資最重要的是想方設法保存原有資本,第一條如此,第二條、第三條同樣如此。

什麼樣的光芒最長久?不是突然一現的流星之光,只有恆星那並不太強的光,夜夜可見,永遠在天空中閃亮。又想起登高必跌重,一步步行去,踩踏實了,最爲穩妥。

中庸並不是放棄自己的立場,雖然許多時候中庸意味着保持中立,但中庸絕不等於平庸。怕就怕,過於聰明,起點不高,看得不遠,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自以爲是最誤事。因此纔會有“難得糊塗”這樣精妙的語言。

中庸是一種處世態度,它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標。因此,學會中庸,給自己更廣闊的天地,中庸與雄心壯志並不矛盾。年輕時候愛走極端,隨着閱歷的增多,逐步明白了,中庸,會給人帶來更多的迴旋餘地。

教師國中讀書隨筆8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

每個人都一定讀過書。也許有些人讀得多,也許有些人讀得少。有些人讀書到廢寢忘食。有些人沒有心思看,有些人把書當作食物,如果有一天沒有讀書,就好似到肚子餓了一樣難受。

對我來說,當我孤獨的時候,書是我最好的朋友。它既是人們豐富知識的工具,也是娛樂的消遣品,拿到一本書閱讀,我會感到很開心和放鬆。

讀更多的書有益無害,在我讀的書中,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以下的幾篇的:從“懸掛”我覺得這篇文章:因爲家境普通,不幸的是我被迫輟學,讓父親一生內疚,連學校裏的一個女教師都爲此感到遺憾,其實,這世間愛是無處不在的。

愛來自平凡而又偉大的靈魂。從文章《我的知青老師》中我體會到:一個年輕的女老師,在學生受到毒蜂攻擊的時候,奮不顧身地保護學生,這種恩師給予生命的愛,足以證明刻骨銘心的師生之誼。

從《山妹》這篇文章中我認識到:山妹是一個善良的人,她爲了保護同學們,不顧個人安危與200多磅野豬搏鬥而犧牲。

讀書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樂趣,對於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來說,讀書是一種休閒;對於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來說,讀書可能是一劑靈丹妙藥,枯燥、無聊和讀書解憂;無知,閱讀可以幫助找到答案,閱讀對於我們的益處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你能在實踐的時候不是簡單的使用書本知識,而是在書中的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結合自己的實際,靈活使用,就讀書的最高境界。

一本好書就猶如是由鑽石似的思想和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無價之寶,其中蘊含的知識和智慧是如此珍貴,可以說是一個人的良師益友,精神食糧啊!相反,如果我們讀了不健康的書,我們不是在獲取知識或樂趣,而是在貶低自己,使自己庸俗和無知。

在書的海洋中,有時它會讓你發笑;有時它會讓你覺得你就是屬於這裏;有時它會讓你覺得你在兩個不同的世界。

讀書給人安靜,快樂的體會,是金錢都不可替代的,書就像人類的精神營養,缺少了它,生活就枯燥了。如果你想讓的生活充滿樂趣,拿起書,來理解生命的真諦吧!

教師國中讀書隨筆9

魏書生認爲,尊重別人是一種本事,“不會尊重人,從高層次上講,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種自豪感和幸福感。從低層次上講,自我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魏書生很尊重自我的學生,學生只要有一點提高,他就表揚。學生犯了錯誤,他也不直接批評,而是用唱歌、寫說明書等形式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更讓我感動的可是,魏書生還十分注重點燃後進學生的期望之火,善於幫忙學生尋找長處,發展長處。

魏書生以往講過這樣一件事:新學期,有兩個全校最差的'學生進了他的班,他要求這兩個學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我的優點”。學生說沒有優點魏書生則說:“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兩條了”還有一個學生向魏書生坦言“我學的不好,只考了8分。”而魏書生則一臉驚喜:“你一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得8分,這是天賦啊!”我想,類似的故事,魏書生肯定還有很多很多,他善於研究後進學生的心理特點,揚其長而避其短,不斷增強後進學生的內部驅動力,真正體現了“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而其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所說的“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和人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忙、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之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明顯提高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教師國中讀書隨筆10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自主探索是應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由“會學”到“創新”的培養目標,

傳統的數學教學重結果,輕過程,學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認真聽講和記憶。這種教學方法排斥了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的思考性。而新課程強調的則是:數學學習必須重視建構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的探索經歷成爲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創造。教師要把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多給學生提供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多開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

學生面對新的計算問題,教師不再告訴他們可以怎樣算,而是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數學。學生不僅理解了所學的知識,掌握了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而且促進了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

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促使學生在課外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祕,並由此體驗到數學知識散發出來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其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學生從課內到課外始終處於積極主動、自覺參與的學習氛圍中,可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數學創造性思維寓於教學的各個環節,指導學生操作性思維形成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活動中,多讓學生拼一拼,擺一擺,折一折,畫一畫,想一想,儘可能地動手、動腦、動口,喚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激起學生創造的“激流”和“衝浪”,學生就能衝出定勢,從中發現規律,大膽提出與衆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去品嚐成功的愉悅。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起,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能想,能做,會想,會說,會做,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教師國中讀書隨筆11

記得八年級時讀過《簡愛》。當時也只是粗淺的一看,只是覺得簡是一個追求愛情自由的人,而如今真是常讀常新。

簡一個貧窮低微、長相平平、性格倔強、感情豐富,而且多才多藝。會繪畫、彈鋼琴、印象最深的還是她與別人對話時,你問一句,她答一句,從不多說。

簡的童年是在黑暗中度過,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而她在絕望中振作,沉淪中重生。這是一個小女孩人格的力量。

離開了姨媽,在慈善學校中遇到了他的好朋友海倫,一個放棄現實高傲的天使,他的生命又象落日一樣短暫、壯美。默默的離開了簡。簡的失友之痛,加上羅可赫斯特的詆譭,簡倔強不屈,用她一張平凡的。臉面對一切。六年的學生,二年的老師。見長大了。

於是作爲一個家庭教師,他來到了桑菲爾德,在某個下午,她穿着那件青黑色的風衣,在路邊遇到了羅切斯特,相見時,不知真的象羅切斯特說的那樣,是簡愛的魔力,把他的馬摔倒了,還是別的原因。羅切斯特在簡愛的身邊摔倒。於是簡愛的嚴肅、自重、認真、自強,深深的吸引了他。在某個夜晚他道出了他的心聲:“我有時候對你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特別是象現在這樣,你靠近我的時候,我左邊肋骨下的哪一個地方,似乎有一根弦和你那小身體同樣地方的一根類似的弦打成了結,打得緊緊的,解都解不開。要是那波濤洶涌的海峽和兩百英里左右的陸地把我們遠遠的隔開,那時候,我內心就會流血。”而正要結婚時,得知羅切斯特有了妻子,自尊自強使她絕然離開了他,最後得知羅切斯特爲救跳樓的妻子,雙目失明,她再次全身心的來到他身邊。

簡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難道就因爲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可能這就是簡人格的寫照,也是我喜歡簡愛的原因,羅切斯特也曾說過:“jane you strang almost unearthly thing”這可能就是簡的特殊之處!

這也怪不得簡愛吧中,有一人寫道:看完了《簡愛》,讓我對簡愛這麼個人也充滿了敬佩之情。我想,我將來也得當一個象簡愛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