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國中教師隨筆

教師1.73W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爲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中教師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中教師隨筆

國中教師隨筆1

八年級是國中最薄弱的年級,學生不願意學習,好動、好奇、叛逆心強,不聽老師的話,更不願意聽家長的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現狀,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物理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是一門新課程,這科知識是難還是易,學生心理不得而知,也不會學習,也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節課的時,我就列舉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中午時分,我們會發現在濃郁的樹蔭下優很多圓形的光斑,問學生這是什麼現象?原理是什麼?圓形光斑是什麼?光斑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提出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小組間進行交流、討論,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討論得出結論後,由於學到了新知識,知道了原來不知道的知識和問題,學生們顯得非常興奮,熱情非常高,從而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又如問學生:夏天從冰箱裏拿出冰棍,會發現冰棍包裝紙外有一層白花花的“粉”,打開包裝紙後過一會兒,會發現冰棍的周圍會產生大量的“白氣”,吃一口冰棍後覺得口中很涼爽,吃剩下的冰棒放到茶杯中,過一會兒發現茶杯的外壁有水珠出現,又過了一會兒發現水珠慢慢的沒了。一連串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學生爭先恐後的問,這是什麼現象,怎麼解釋?讓學生們先討論、交流,這下學生科炸了鍋,你說這,他說那,學生的熱情非常高,積極性一下子上來了。接着老師引導學生,要想知道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就要學好跟熱學有關的知識,這些現象跟物理知識優密切的關係,學好物理,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明白了。再如:在講聲學和光學時候,可以問爲什麼打雷和閃電明明是同事發生的,爲什麼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見打雷的聲音?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

疑,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爲下一步學習物理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首先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會學生利用教材中插圖,分析理解其中的內涵,不但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消化理解教材的內容和內在的含義;其次,我們要讓教材中俄圖真正的爲教學服務,使抽象的符號變成一個個美麗的畫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第三是鼓勵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運用色彩,想象、描繪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培養學生用現有的語言積累,學會用口頭語言進行表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腦的能力。

物理新教材選編的`內容豐富,深受學生們喜愛。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領悟,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生活的空間,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增長了知識,在課堂上學生勃勃生機,精神煥發,其樂無窮,學生的內在的潛能也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學生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成功的喜悅,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多彩,使教師從知識傳授知識的教色轉變爲課堂教學的引導着和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學習方法交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伴侶,這些都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去,這纔是動力的源泉。

國中教師隨筆2

老師,從我上學那天起,都是您站在講臺上講課,我坐在下面聽課。今天我們換一下位置,請您坐下來,聽我說說心裏話。

老師,我想對您說:您辛苦了!您就象一支蠟燭,不斷地燃燒、消耗着自己,照亮了我們美好的未來,溫暖着我們幼小的心靈;您又象一位辛勤的園丁,給我們這些小苗澆水、施肥,讓我們茁壯成長。我常常這樣想:您鬢角的一根根銀絲是粉筆灰染成的麼?您眼角細細的皺紋是我們一筆一筆畫上去的吧?

老師,我想對您說:謝謝您了!是您讓我和同學之間的友情更濃厚。當我將要離開一六七團學校時,您和同學們都是那樣的依依不捨。您犧牲休息時間,給我和同學們合影留念,珍貴的鏡頭永遠珍藏在我的心裏。您還組織全班同學爲我舉行了歡送會。歡送會上,同學們紛紛向我表達惜別之情,還給我贈送了禮物。您更是千叮嚀,萬囑咐,就象是在送自己的孩子出遠門兒……親愛的老師,又是您,讓我很快融入一__團學校這個新集體。記得我第一次走進這個校門,內心是那麼忐忑,那麼猶豫:陌生的同學,陌生的老師,他們會歡迎我嗎?這時候,您微笑着向我走來,把我領到教室裏,並親切地問我:敢不敢向同學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從您的眼神裏看到了鼓勵,當我介紹完自己,同學們用掌聲和微笑接納了我。我又在和諧的氛圍裏學習和生活了。

老師,我有太多的話想要對你說,但最重要的一句就是:老師,我愛你!

獻給我最敬愛的老師,給老師帶去我最真摯的.祝福。不需崇拜舞臺上享受絢麗光輝的明星,也不需追求叱吒風雲的光輝人物,因爲他們享受了太多的讚美,而我要說的,卻是一位平凡的教師,那就是我們的班主任,我們三(25)班的娃娃頭。加減乘除,算不盡您作出的奉獻!詩歌歌賦,頌不完對您的崇敬!您用知識甘露,澆開我們理想的花朵;您用心靈的清泉,潤育我們情操的美果。在這不尋常的節日裏,獻上我們深深的祝福!每年,我把第一縷春光和賀卡一起寄給您,我親愛的老師,願春......

我沒有華麗的辭藻,去修飾心中那一份感恩;我沒有美妙的音符,去奏出夢境那一絲柔和;我也沒有大膽的色彩之猜想,去描繪出多彩的秋季收穫美景。

國中教師隨筆3

九年級,每個人都在成長,都在進步。

每一天,上課時,很有精神,但是,眼皮還是不受控制的,在不停的打架。

晚上,作業多的有一些變態。每一天都是在十一點的時候才寫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寫完之後還要寫一些資料書。每一天的'睡眠也在不斷的減少。雖然,不用學地理和生物了,但是,此刻的化學和物理,我實在是不敢想象……

數學作業也一天比一天難,上課的速度也不斷的在加快,第一道題還沒弄懂,老師就開始講第二題了,第二題還沒反應過來,第三題就快講完了。而且,只要一說講快了,老師就會說:哎呀~我也沒辦法啊,誰讓你們有些同學的基礎差,我這些題就是講給學習好的聽。

每一天只好在下課拿着書到處問題,還不敢問老師,怕被說成上課沒聽講。

九年級,到底是身體重要,還是學業重要?

國中教師隨筆4

在英語教學中我是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從我自身來考慮,教師應真正將學生當作有獨立意識、有活躍思想的獨立個體看待。

以學生全面發展爲目的,啓迪學生的獨立意識爲策略,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體驗語言學習的樂趣,體會英語語言的文化,運用起來應該得心應手。對於學生,單詞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那麼,我在教學中,採用圖片,投影,身勢語,錄音機,電視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先感知這個單詞是什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在真正的'語境中理解單詞的含義。我想,通過不斷的創新,纔會融洽師生的感情,提高學生對英語的重視程度。

通過這樣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情感+樂學+疑問+動感纔是我們英語教學追求的方向。

國中教師隨筆5

媽媽懷孕的時候我就問了她一個問題,說:“等肚子裏的小寶寶出生後,爸爸媽媽會不會不再像以前那麼愛我了?”媽媽回答我說:“爸爸媽媽不會那樣的,會永遠愛你!”

那一天,我的弟弟誕生了,我很開心能有一個弟弟,同時,我也願意把父愛和母愛都分他一半,因爲這個世界上多了一個愛我的人,也多了一個我愛的人。

但是沒想到,弟弟毫不留情的拿走了全部的愛!

爸爸長年在外,幾個月回來一次,媽媽在家裏帶着弟弟。那時我還在上國小,從弟弟出生那天起,媽媽就再也沒有早上起很早給我做早飯了,我由於害怕上學遲到也就沒有去買早飯吃,以至於小小年紀就得了胃病。我不怪媽媽,我能理解媽媽是照顧弟弟沒有時間,但是爲什麼生活中一些關心的問候也沒有了呢?

暑假裏,爸爸回來了幾天,我們一家四口坐在餐桌旁吃飯,我和一歲多的弟弟都拿了勺子來吃稀飯,弟弟把他的勺子扔到地上,搶走了我的.勺子。我不聲不響撿起弟弟丟下的勺子吃飯。過了一會兒,他又扔掉我之前的勺子,伸手嚷嚷着要我手中的勺子,我不理他。爸媽看見了就責備我說我不懂事,都這麼大了還和弟弟爭勺子……然後滔滔不絕,說個不停。我感到委屈極了,爸爸好不容易回來,卻是爲了弟弟來責罵我的,真是沒想到!

就這樣,一秒秒,一分分,一天天,一年年,我感覺父母的愛離我越來越遠……

國中教師隨筆6

一早,雨就下個沒完沒了,外面陰沉沉的,土地溼搭搭的。在屋裏,感到十分的煩悶,於是便走出屋,透透氣。

雨越來越小,細細的雨絲打在臉上,身上,微微的有些涼意,好久沒有淋雨了,這時,纔不禁勾起了我心中的那場雨,一場讓我感覺十分個性的雨,讓我懷念至今。

當時遇到了煩心事,我去了我的朋友家。在濛濛細雨中,拿着傘,穿梭在稀疏的人羣當中,模模糊糊的看見了我朋友的身影,走了過去,與她相會,她邀請我到她的家中坐坐。在屋裏,聽着雨聲,望着窗外的風景,於是便想把心中的煩心事說給朋友聽。在講述的過程,朋友靜靜的傾聽着,就像在講述她的煩心事一樣,絲毫沒有走神,但是,不明白怎樣的了,越說越氣,心中想的全是煩心事,壓的我快喘但是氣來,本想把煩心事說出來會好受一些,情緒卻更差了。

朋友也察覺到了這一點,於是,拉起我的手,向屋外跑去,外面的雨依然悄悄的下着,我着急的對朋友說:"但是沒拿傘呢”朋友卻回答了一句:"沒事,不用傘的。"看着她堅定的眼神,我也跟着她飛奔屋外。雨絲打在我和朋友的'身上,滴在我和她的手上,頭髮也被淋溼。就這樣,在雨中飛奔着的我們,就像兩匹脫繮的野馬在遼闊的大草原中,歡快的馳騁着,感覺心中的那些煩心事全被雨水給衝之腦後了,什麼也不想,就一向往前衝,踏着水坑,濺起一陣陣水花,淋溼了褲腿,我們開懷大笑,煩惱全被帶走了。

雨,心中的那場雨,在我記憶中,是那麼的耀眼,那麼閃亮的一個完美畫面!

國中教師隨筆7

那一路的燈火通明點亮了寂寞的黑夜,稀少的行人增添了幾分心中的孤寂,匆匆穿梭於小城之中,看世間的夜,世間的寧靜……

看那一樹枯黃的葉輕輕地飄落,心開始疼了,彷彿掉下的不是枯葉,而是我年輕的歲月,充滿期望的青春!身旁,又是一陣嘈雜的'機車聲,尾後又是一大片揚起的輕塵,昏黃的路燈照着來往的行人,直至他們消失在街角盡頭,轉後走向另一個拐角。行人稀少,但總歸始有的,身旁那一棵大大的古樹,也許經歷了好多個這樣的夜吧!冬去春來,它總是和路燈一起在孤獨的夜裏相互溫暖着,即使它,和它都在慢慢地老去,即使燈杆已鏽跡斑斑,大樹的枯葉落滿泥濘的土地,即使有我……

青春走了,生命會快樂嗎?那一路的痕跡,會讓我流淚嗎?那一夜,我懂了青春真好!

國中教師隨筆8

中學生物是一門結合文理的綜合性學科。在學習中既需要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需要在其中摻插形象思維。正是爲了適應生物這一門學科的特點,就必須要求學生首先要把基礎打好,然後再開始拓展邏輯思維。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應把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作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使學生重視教科書的作用。但是,並不是每個學生都善於閱讀,有的學生只是死記硬背,有的學生甚至看不懂課本。因此,教師必須進行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一、指導學生做好“標、增、注”

爲了提高學生讀書的有效性,應該指導學生直接在教材上標、增、注。把一句話或某些段落中重要的內容,比較重要的內容,特別重要的內容,關鍵性字、詞,用各種符號標出。鑑於大學聯考要求,僅僅掌握書本上的表面知識不不夠的。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對書上難以理解的內容予以必要的文字說明,增添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注:對於教材有些地方必須“前挪”或“後錯”才能說明問題的,或是前後知識點有聯繫的,可批註在旁以備忘,便於閱讀時隨時查閱。

二、揭示隱含未顯內容,引導閱讀

學生看書時總是浮於表面,對於一些在插圖中隱含、課文中無文字說明的內容往往不容易發現,這時就需要教師從旁指點。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圖中,隱含着整個時期核內遺傳物質變化的問題;光合作用過程圖解,隱含着光合作用釋放氧均來自反應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個碳均來自反應物的二氧化碳;細胞呼吸圖解中,隱含着各種反應物的參與階段。這些隱含未顯內容是學生理解問題、完成習題的障礙。所以,需教師正確並帶有啓發性的點撥,引導閱讀,使隱含內容外顯化,學生悟出了書本文字沒有表述的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三、專題閱讀

對不同章節出現的同一類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組織成體系,讓學生閱讀。以葡萄糖爲例,教材上出現過多次,把它整理成下列幾方面:1、葡萄糖是分屬糖類中的幾糖;2、葡萄糖的鑑定——斐林試劑;3、葡萄糖的產生——光合作用;

4、葡萄糖的代謝(在人和高等動物體內的代謝--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轉變成其他營養物質;在植物體內代謝—無氧呼吸、有氧呼吸);

5、葡萄糖在植物和動物之間傳遞(物質循環和能量傳遞)。專題性閱讀,目的在於使分散的基礎知

識形成整體性的知識結構網絡,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

四、利用插圖,對應閱讀

生物教材中有許多重要的插圖、圖解把抽象難理解的文字敘述內容加以形象化、具體化、條理化,但學生往往忽略。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參照插圖、圖解,與教材文字內容對應閱讀。例如:1 DNA的化學結構、空間結構插圖與正文內容對應閱讀,由結構特點談DNA的多樣性、穩定性、特異性。講授細胞膜結構、線粒體結構等都可運用這樣的方法;2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插圖與文字內容對應閱讀,辨認分裂期。通過對應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增加記憶的深刻性。學生在考試時遇到文字題,圖馬上呈現在腦子裏,幫助回憶、表達,遇到填圖題更容易填注。要引導學生邊看插圖邊閱讀課本,養成有圖必用的習慣。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通過對比的方法而使認識得到深化的,對比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在閱讀時,要鼓勵學生多對易混知識進行對比,以利掌握和記憶。例如:注意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比較、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比較等等。在佈置給學生比較內容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採用適當的比較手段,如列表比較等。

五、指導學生在讀書中學會“提純”

生物學教材中基本概念與定義較多,而且表述抽象,學生往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難而不容易記祝如果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歸納、概括和“提純”,就能增進對概念、定義的理解,便於記憶。有絲分裂的分裂期各個時期的特點在書本上有一整頁的內容,由於這段課文寫得比較抽象、煩瑣,所以很不容易記住,但如果在閱讀中指導學生學會對這段文字進行分析,提純要點,用簡短的文字歸納出各個時期的特點,幫助學生記憶。如前期:“兩‘核’消失兩‘體’出現”;中期“辨認染色體的最佳時期”;後期“染色體數目加倍”;末期“兩‘核’出現兩‘體’消失”。

國中教師隨筆9

《音樂新課程標準》綱要曾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同時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並提倡在實踐中學習。”也就是說要以學生爲本,改變過去在音樂教學中以教師、課堂、書本爲主體的方式,取而代之以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能力和需要爲出發點,爲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學習天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緊抓住“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這一基本理念,課堂教學總體設計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自然.密切圍繞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教學方法,去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第二單元《春天來了》一課。如果讓學生坐在教室裏盡情地描繪春天的美景,那會是多麼單調,多麼枯燥,更談不上美的體驗。於是,將學生領到了教室外面的操場上,這裏,美麗的迎春花、桃花映入眼簾,它們競相開放着,鮮豔的色彩激活了孩子們的內心情感,他們高興的跳着、叫着,還有翠綠的小草,飛舞的小鳥都在陪伴着他們……一切一切。孩子們融合在了大自然中,而這種體驗是多麼的深刻,多麼的美好,他們再唱《小雨沙沙沙》,再次聆聽《春天交響曲》更加激發了孩子們內心對音樂深刻的感受。

所以,帶孩子們走進大自然,給他們最直接、最強烈的感官刺激,會使他們充滿了對大自然、對生活更深的情感,同時在音樂這種潛移默化的渲染中,陶冶了性情,增長了知識。

音樂是培養兒童高尚情操,開啓智慧的重要途徑。自古以來的教育就離不開音樂,也許它的作用並不太明顯,但是它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爲孩子們今後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把孩子置於“小皇帝”的今天,人人都在爲他們創造條件,一切以孩子爲中心的思想,導致他們養成了以我爲尊,目中無人的不良情感。所以,在教授歌曲《小胖胖》時,尤其注重思想教育及情感滲透。

首先在學生傾聽歌曲、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感受小胖胖的前後行爲變化,並且通過討論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小胖胖的行爲進行正確的分析判斷,從而自然地加入情感滲透。這一環節,克服了以往單純說教的方式,採用學生歸納總結,突出以學生爲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意識,這樣更容易被學生吸收、消化、理解,而且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爲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了一個表演環節,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分別到臺前扮演奶奶、叔叔和小胖胖三個不同角色,之後按照歌詞內容自由創編故事情境及動作進行表演。學生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課堂的學習氣氛達到了高潮,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不僅有助於歌曲的深度理解與掌握,對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創編能力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又使他們的思想更進一步,使得那些有不良習氣的學生明白了應該學習小胖胖哪些行爲,通過小胖胖尋找自身的不足,從而加以改正與克服。

所以說音樂在孩子的成長階段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中教師隨筆10

對教學實踐一片空白的我來說,學習《音樂課程標準》,是我提高實踐新課程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

中學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隨着新課程的推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經驗面臨嚴重的挑戰。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教材爲中心,以課堂爲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把學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只傳授知識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實際模仿。隨着新課改的深入,教師開始關注課堂的民主開放,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學活動以學生爲主體,爲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想象和創造的環境,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處於興奮之中。音樂教育出現了全新的、可喜的變化。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學習音樂新課標中的一些體會。 音樂課程性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人文性

2、審美性

3、實踐性

課程的基本理念分爲:

1、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

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在教育變革時期,音樂教育工作者應以學生爲本,站在中學生的角度,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改革傳統的唱歌課、音樂知識傳授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創造性地、靈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或促進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倡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及綜合式的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創設便於師生交流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係。這一切,旨在改變過去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啓發學生在親身體驗或實際模仿的過程中,懷着探究的興趣,主動學習。

我國的音樂教育,長期以來過分強調了它的知識性,而忽視了它的藝術性。顯然,這種注重“知識”忽視“藝術”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理念,與新課程標準也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審美”。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爲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啓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長此以往,學生們必然會在“審美”的藝術教學中受到薰陶,從而用他們的“愛”去感染身邊的人,最終使這個社會是一個充滿美的社會。教師應從學生出發,多營造一些發現美、傳播美的良好氛圍。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再努力、再學習,爲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中教師隨筆11

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所進行的教育探索,

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從本學期開始,我們明確提出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踐行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對這一理念有正確地認識,不能“掛羊頭賣狗肉”,這就要求我認真研讀有關陶行知的教育理論。《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就是我選擇研讀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重點闡釋了陶行知先生對與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響。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爲中心的教育。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其主要精神有:

第一,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是滿足人生需要,爲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務的。

第二,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意義是生活的變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內容是伴隨人類生活的變化而發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種終身的與人生相始終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認爲,“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教育;不瞭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他指出,傳統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了一道高牆”,學校好比是一個“大鳥籠”。提倡“社會即學校”,就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衝破

鳥籠式的學校束縛,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學校中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學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釋,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裏,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又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陶行知對教學做合一的效用作了歸納闡釋:要想營利人類全體的經驗必須教學做合一方爲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不但不忽視精神上的自動,而且因爲有了在勞力上勞心,腳踏實地的“做”爲它的中心,精神便隨“做”而愈加奮發。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一文中,非常精闢地對傳統教育和生活教育進行了比較。傳統教育以文化爲中心,偏重傳授文化知識,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而生活教育重在運用、發明、創造,提倡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傳統教育使學校與社會脫節,生活教育則要求把整個的`社會當作學校;傳統教育只講“天理”與“禮教”不講“人慾”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卻追求“天理”與“人慾”“打成一片”;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爲中心,以書本爲中心,而生活教育卻主張以兒童爲中心,以兒童的生活爲中心;傳統教育堅持的維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卻是開放、發展、創造的教育。

讀這本書,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難發現,儘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儘管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那麼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還是那樣像陶先生所描述的“傳統教育”,離他倡導的“生活教育”還差的很遠!

國中教師隨筆12

1、新版國中生物學,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新版國中生物學就注重啓迪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努力爲學生創設寬容、理解、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根除“灌輸式”這一過分偏重講授,偏重分析,偏重演繹,偏重推理,輕視綜合、歸納、滲透的教學方法體系。在這種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課講得很精彩,頭頭是道,分析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但由於忽視了綜合、歸納、滲透,結果造成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嚴重不足。國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就儘可能精簡課堂講授時間,爲學生創造更多的自學、觀察、操作、思考、表達、交流、表現的機會,爲學生的創新活動提供更多的時空。例如“種子萌芽需要的外界條件”一節的教學,通過分組做發豆芽的實驗,再分組講出由學生自己歸納的關於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水分、空氣、溫度。在做發豆芽的實驗的同時,請同學們注意觀察你發的豆子有多少發了芽,又有多少不發芽,同時計算出種子的發芽率,通過探究實驗的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培養了操作技能,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版國中生物學,要求我們精心組織,注重知識發生過程的分析,把握知識系統內部的`關聯和轉化,促進知識、技能、思維的遷移,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新版國中生物學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生物學教學要求大膽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和積極實踐啓發式、討論式、程序式、研究式教學,加強生物學實驗教學,積極採用計算機等先進媒體,使生物學課堂生動活潑起來。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都真正地成爲學習的主人,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現行國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體現了上述的精神。

3、新版國中生物學大力提倡“開放式”教學。

作爲主要經濟,資源的知識有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知識的共享性,即指知識不具有排它性,可供許多人同時共享,較少受時空的限制。加之,計算機網絡作爲知識傳播的有效途徑,正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知識經濟的這些特點呼喚“開放式”教育,以培養一大批具有廣博知識,有較強攝取知識的能力和具有開放思想的人才。新的國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就是適當引進了合作式教學,加大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力度,實現了生物學課堂的開放性。例如,實驗教材每三節探究生命的方法中探究“蚯蚓的剛毛運動中的作用”的實驗,課前老師講明本節課的任務和學習方式後,學生就相互協作,分小組學習,學生們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熱烈地議論,相互幫助着操作、學習,課堂的知識信息多向傳遞,熱點區域此起彼伏,學生學得輕鬆、活潑。在這種開放式課堂中,學生學會了相互協作,學會了在和他人交流中獲得信息的方法,對培養學生的開放思想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國中教師隨筆13

前段時間我在操場上跑步健身,無意間聽幾個學生在聊天:“唉,要是XXX老師能給我們上課多好啊!”“唉,別想了,我們命不好,沒有分到他的手下,聽不到他的課了。”聽到這樣的對話,讓我心裏思潮起伏:這些孩子是渴望學習的孩子,他們在內心裏對優秀的老師有崇敬,但是由於分班的“先天”原因,他們與優秀老師失之交臂。但是,學校裏有那麼多的班級,無法讓一個老師教遍全校的,這不現實;同樣,學校裏優秀的學生遍及各個班級,也無法讓所有優秀的學生都讓某一個老師來教,這也有失公允。(當然那些學習、品質都有待提高的問題學生更需要優秀老師的心靈引路)所以,這樣的缺憾是無法迴避的。

面對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我也曾衝動地想過:讓我多帶幾個班吧,讓我也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認爲:“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可以說,能夠讓那些優秀的學生聚集在自己的手下而得到自己的親傳,這的確是教育人生的一大幸福。這樣的幸福是極其不容易的。

雖說當前課改倡導“導學”理念,以傳統的教師講授過渡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但我們都無法否認優秀教師的個人專業優勢對學生的巨大影響力,學生仍然渴望得到優秀教師的引導和教授。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等理想的實現,依然離不開優化教師隊伍,離不開對教師羣體的更深入培訓。

我不禁想起了我在大學時偷偷去聽“大課”的經歷了。

那時的大學,除了老師正常在班級教室給我們上課,有時還會安排自修課,同學們大多選擇在教室看看書、練習書法或去圖書館找書看(當然也有不務正業的個別男生女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啦)。與其坐在那裏等着吃飯鈴聲,還不如找點事情做,因此,那時我們班級的男生有的偷偷去籃球場或足球場上練練了,而我常會混進別的系裏去聽“大課”。大課一般是兩到三個班級混合在一起的那種公共課,老師一般不能認識所有的.學生,上課提問也只是照着學生名冊提問。因此,我喜歡聽中文系的文學課或者史學課,絕大多數時間我都是成功地享受了這些老師的課。

教授爲了上好課,準備很充分,比我們政教系老師上課生動多了,我開始時躲在大階梯教室後面聽,後來膽子大了(那些想打瞌睡的學生強烈要求我到前面坐,好擋着他們),我就逐漸往前面坐了,聽的津津有味的。不過,也攤上事的(不是大事),我在聽得有滋有味時,老師的目光和我對視了,他也許看着我不熟悉,或許對我聽課的狀態很滿意,他特意提了一個文學上的問題讓我站起來回答,我環視了一下週圍,那些同學複雜的表情(他們知道我不是本系的,在等着看我笑話)讓我小緊張了一下,隨後我很輕鬆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我從我理解的角度很謙虛地談了個人看法,而且還加了句“老師,我說的不好,請您見諒”,老師可高興了,連連表揚,最後還要問我叫什麼名字(他好給我加分),我嚇得連連擺手,說不用了,結果……穿幫了。老師通過全場的鬨笑裏感覺出我不是這個系的,有點慍怒,但沒有發作。下課後,他讓我單獨留下來,對我很嚴肅地進行談話。好在,我很誠實,把自己的想法說了,我認爲一個未來的教師要具有綜合的知識方能勝任教育的使命,我如果想玩就不會來這裏聽課了,我是慕名而來(這倒也是真的,這位老師是很有名氣的)。老師看我這麼說,笑了,說“下不爲例啊,你要安心學好自己的本學科的知識”云云,不了了之。當然,這事他沒有告訴我們系老師,我沒有被批評。我至今還感謝這位老師。其實,那時的制度是有點古板的,甚至是不合情理。如果一位老師的課上的好,應當鼓勵全校的學生都去選修他的公共課纔是。

想想現在,我們是否也可以進行這方面的改革呢?在下午開闢興趣小組課程、校本課程等活動的同時,能否也開闢“大課”,公開掛牌,讓那些渴望與名師對話的學生滿足心願?如果可以,哪怕累一點,我們也可以實現自己的更高的價值,讓更多的孩子喜歡上我們的專業,喜歡上自己的課,讓更多的孩子因爲與自己邂逅而改變一生的軌跡。

我的這個構思,大家有什麼好的主意?渴望聽聽您的看法。

國中教師隨筆14

近二十年的中學數學教師,經歷了不同版本的數學教學工作,就應說每種教材都體現着不同時代的特點,完成了這一時代的使命。現就我個人對數學新課程下如何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1.傳統的教材過分的強調了數學的單一性、工具性等特點。

傳統數學教學認爲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但學習過程中學生感覺理論性太強了,且有部分資料沒有實用價值性,忽略了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人爲的編制一些飄渺的、沒有實際好處的偏題、難題、怪題、導致學生耗掉了超多的時間,結果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卻喪失了,部分學生的思維停滯在閉門造車的水平上。另外由於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數學課程的本來面目,數學被認爲就是做題,題海戰術是教師和學生應付考試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數學原應有的過程:經歷、體驗、探索等。這樣反而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2.《新課程標準》(以下稱標準)的理念以及人教版教材的特點:

《新課程標準》在教育理念上迎合了時代的特點。首先學生是人,是知識的載體,過分枯燥乏味的單一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的中學生,他們需要的是合作、民主、開放式的教學,同時也具有強烈的參與探究意識。《新課程標準》在教學理念上就體現了時代性,可用性實用性的特點。“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就體現了數學的實用性,使數學不再脫離實際,而和實際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數學因材施教,真正有數學天賦的學生會有與衆不同的作爲。具體目標中增加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同時也指出數學不單純是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新數學中教師不單純教,學生不單純學。新數學教材上增加了各種練習形式和超多精美的插圖,生動形象的語言,顯得圖文並茂,直觀形象,情節生動。如做一做、聽一聽、說一說、試一試、想一想、練一練等,個性是青少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擬人化的卡通形象的出現,更貼合孩子們的口味。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用心的成分,也是學習活動中最基本的內驅力因素,如教材中“遊戲是否公平”、“跟我學”、“試試看”等極富情趣和創意的字詞會令我們身不由已的進入數學的世界。新課程的實施像一場及時的春雨,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一接觸新教材,我們能夠立即感覺到撲面而來的新數學、新氣息、新思想、新理念,不僅僅給教師很大觸動,也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學習的渴望,更爲廣大教師、學生帶給了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3.教師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的轉變。

以往的教學是教師的表演舞臺,教師是策劃者、實施者,有着說一不二的權威。學生則是被動的理解者,一個裝載的機器,機械的理解着指令。而《標準》下的教學方法以及形式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和學生的主角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在是單一的教,學生也不是單一的學,師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共同探究,有着一種潤物無聲的意境。恰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潛力、計算潛力等得到了發展,同時合作意識、參與意識也增強了,師生關係也得到了改善。試問,這樣的教學模式又怎能不被人理解呢?

當然,任何一種新的事物的出現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有些教師認爲新的人教版的教材過於凌亂,知識不繫統。我粗淺的認爲這正是新教材的又一特點,它將國中的數學知識資料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人們的認知規律,分年段來完成,是可取之舉。

國中教師隨筆15

1、口訣識記法

國中語文教學中涉及到很多文學常識,枯燥的學習和死記硬背,往往達到不預期的成效,進而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把複雜的內容縮減,把生硬的文字進行智慧的加工,並用趣味性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在加深了理解記憶的同時,也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可謂一舉兩得。在七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學到《傷仲永》一課時,介紹到王安石,就不可避免的介紹到了唐宋八大家,對那八個人有些同學總是記不住,對此我很是頭痛,於是我仔細觀察這幾個人名,尋找其中的規律,我編成了一個順口溜“寒柳三蘇歐王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爲“寒冷的初春,柳樹經過春風的多次吹拂才甦醒過來,歐王對柳樹這種反應遲緩的狀態非常憎恨”,同學們聽了這種有趣的解釋,會心的笑了,頭腦中有了這樣一種意象,自然記得牢。“寒柳”指韓愈、柳宗元;“三蘇”指蘇洵、蘇軾、蘇轍;“歐”指歐陽修;“王”指王安石;“憎”指曾鞏。“寒柳”是唐代,其餘下剩五位是宋代的,這樣一來,學生利用聯想記憶法,很快就記住了唐宋八大家,而且連八大散文家所處的朝代也記住了。除了聯想法,口訣記憶也包括其他很多方法,如縮略法、概括法、羅列法、形象法等,教師善於抓住學生的心理,總結教學內容,根據內容的特點針對性的運用各類口訣。

2、輕言撥重法

國中教學中,我們往往有這樣的體驗,有時阻礙學習的往往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學生的畏難心理,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較難知識點的傳授時。對此,我們可以借鑑特級教師林偉彤針對學生剛開始學寫議論文時存在的畏難情緒,這樣輔導學生:“議論文其實並不神祕,我三歲小孫女也會作議論文。有一次小孫女說‘我最喜歡爺爺了。’(論點)‘爺爺喜歡我,不罵我,買冰激凌給我吃,還帶我去兒童樂園玩。’(四個論據)‘所以我喜歡爺爺。’”(結論,與開頭呼應)講完這個例子,學生都笑了,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了議論文的基本特徵,消除了寫議論文的畏難情緒,用“四兩撥千斤”的幽默藝術可讓學生輕鬆擺脫思想包袱,走出困境。

3、順手牽羊法

在進入新的教學內容時,運用學生耳熟能詳的東西,在適當的'時候點染,可營造濃郁的幽默氛圍。好的導入往往事半功倍,教師可引入歌曲、廣告語、故事等開篇,尤其是流行歌曲的引入,往往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倍感新鮮,整個課堂也呈現出輕鬆活躍的氣氛。例如在上到第四單元《竹影》這一課時,在課文導入時。我採用了猜謎語導入法,在說出謎面的時候我用《好漢歌》的音調唱出:“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同學們立刻端坐起來,注意力高度集中,由影子引出竹影也是非常的自然、輕鬆。

4、委婉誇獎法

我所帶的班上有一位學生,學習成績突出,口才流利,但語速過快,以至於回答完問題後,有些同學還沒有聽清楚,於是我打趣說“真是服了你這張嘴了,像發連珠炮一樣,讓人最終沒有搞清楚你說了些什麼?”同學們是鬨堂大笑,這樣的說法既肯定了她的口才好,也委婉的批評她語速有點快。

5、借事誇大法

在課堂上打哈欠是常有的事,但不能讓其滋生蔓延,當看到有同學張着大嘴時,我會說“某某某同學,現在已是隆冬時節,你還想張着大嘴殺生嗎?還望你能嘴下留情?”,同學們心領神會(這是要吃蒼蠅啊),教室裏立刻爆發出同學們的大笑,此同學立刻將嘴閉住,低下頭看起書來,睡意在笑聲中衝了個一乾二淨。

6、名人效應法

《星光大道》在節目剛開始時主持人有一句套語,“讓我們倒數五個數,五、四、三、二、一”。我在剛上課時,爲了鞏固前面學習過的表達方式、文學樣式、小說三要素時,我會這樣說:“哦,歡迎步入語文課堂,讓我們倒數五個數,五、四、三、二、一”,學生們跟着老師大聲的數着,說完以後,老師問:“語文中的五、四、三”分別指的是什麼呢?”老師引導學生總結出:“五”指的是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四”指的是四大文學樣式(詩歌、小說、戲劇、散文),“三”指的是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也可指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那“二”和“一”是什麼呢?就是上課“一心不可二用,要一心一意的聽講啊”。幽默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引人入勝,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它是建立在教師豐富的知識基礎上,用心教學的體現。事實證明,教師的幽默是贏得學生喜愛、信賴和敬佩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教育教學功效的神奇要素。

標籤:隨筆 國中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