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說課稿(通用15篇)

教師6.35K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說課稿(通用15篇)

教師說課稿1

李惠老師執教的科學活動《動物園裏裝電話》是在上一次的活動後進行的一次行爲跟進。小李老師針對第一次制定的活動方案,第一次執教的活動過程,第一次活動後執教老師的反思和第一次活動後組內教師的互相評課與建議等,加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進行了自己的嘗試。

一、嘗試說出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在活動的前兩天,小李老師及時瞭解孩子的生活經驗,問了孩子自己家的電話號碼,許多孩子都是一幅茫然的樣子,班中只有沒幾名孩子會正確說出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基於這一點,小李老師及時佈置每一位孩子和家長積極配合,寫出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並掌握。由於課前孩子的經驗準備比較充分,所以第一環節上的比較流暢,比較自然。

二、嘗試爲動物設計電話號碼:

在活動中,小李老師讓幼兒爲動物設計電話號碼,老師提出的要求很到位、清晰與明確,併發放每一位孩子一張記錄表,讓幼兒嘗試設計。在此環節中,個別幼兒設計的電話號碼中出現老師沒有提供的數字,小李老師及時給予指出,引導幼兒用規定的幾個數字進行設計。由於我們班孩子是從新中班上來的`,在能力上相對其它平行班孩子來說,存在一點的差距。我個人認爲,在讓幼兒操作中,是否由原來的6個數字改成5個數字,目標達成度或許會會更高。

三、嘗試給動物打電話:

在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中,幼兒人手一部自制“電話”,在爲小動物設計好電話後,可以撥一撥,打一打,說一說。這一環節讓小李老師對幼兒的評價做好良好的鋪墊。當老師看到幼兒設計的電話號碼有誤時,就以遊戲“打給小動物”爲由,“哎呀,電話號碼錯了,打不到電話,我們該怎樣改正?”“呦,打通了,說明電話設計對了”……與幼兒一一驗證。

四、嘗試讓孩子設計移動電話:

這是活動的延伸,在讓幼兒探索的過程中,由易到難,延伸活動繼續爲幼兒產生探索的慾望,效果好。

五、嘗試修改:

1、在活動過程中,當有孩子說到“動物不會打電話”時,小李老師是否引導“動物也有動物的語言,當然會打電話啦”。

2、出示記錄表時,小李老師是否讓孩子先看看記錄表,這樣可以正確操作。

教師說課稿2

一、說課程標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學生實際,讓學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學生關注現實,熱愛學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所以學學生習作必須迴歸學生活。本次主題單元習作的話題“禮物”,貼近學學生的學生活,是學學生感興趣和熟悉的事,使學學生易於捕捉到寫作材料,能激起學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學生的表達慾望,使他們能講真話,抒真情。

二、說教材

《禮物》是北老師大版五年級下學期的第三單元習作,本主題單元幾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禮物的內涵:機場服務員把一束鮮花獻給暗淡無光的失敗者,鼓勵她重新站起來;父親在學生活極爲困難,但女兒又非常需要的情況下給女兒買了一輛自行車做禮物;《奇怪的聖誕包裹》中身在異國他鄉的華僑老人選擇一袋故鄉的泥土作爲聖誕禮物;口語交際中的民間故事《千里送鵝毛》揭示了禮輕情意重的道理。每篇課文都是用獨特的禮物表達了獨特的心意。而鼓勵學學生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也是課標對寫作的要求,因而我在這堂習作課上,也試圖拓寬學學生的思維,引導學學生選擇獨特、有個性的習作材料。

三、說教學目標

1、引導學學生以“禮物”爲話題猜、聽、說、結合起來愉快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2、學習運用動作、語言、神態描寫突出人物心理活動。

四、說訓練重難點

抓住禮物的`特別之處,寫好人物的心理活動,表達真情實感。

五、說教法。

爲了創設一個良好的讀寫氛圍,更好的激發學學生的寫作激,圓滿的完成這次的教學任務,我採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猜物激趣法。通過贈送禮物、猜禮物活動給學學生以親切感,進一步縮短老師學生之間的距離,加強老師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來激發學學生的創造激情。

2、彙報交流點撥法。學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適當點撥、引導學學生抓住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一系列細節描寫表達真情實感。

3、當堂評定法。對當堂積極發言者當衆給予表揚,尤其發言者有創意的地方給以熱情的鼓勵,增強他們的成功欲。

六、說教學過程

(一)、互贈禮物、激發興趣

1、同學們,從我進教室到現在,你們的一言一行讓老老師感受到咱們某某班同學習慣養成很好,能不能背一下課堂習慣兒歌展示一下咱們班的精神風貌。

2、學生背誦習慣兒歌

3、老老師鼓掌叫好。同學們你們不僅兒歌背得好,習慣養成做得早,好習慣會讓你們受益終學生,真棒!

4、同學們,你們收到老老師送給你們的禮物了嗎?是什麼?(板書:禮物)(學生猜-----讚揚的話甜甜的微笑豎起的大拇指、鼓勵的掌聲)

(二)、猜“禮物”、抓細節

1、理解“禮物”的內涵

(1)同學們,你覺得“禮物”代表什麼?結合單元課文指導(指四、五名學學生說說)鼓勵、祝福、友情、親情、思念......

(2)過渡:對,禮物能傳遞人間的親情、友情,它能使人與人之間的心貼得更近,人與人之間的情意更加深厚。

2、猜一猜

每一份禮物都表達着一份心意,同學們,老老師爲你們各組準備了一份禮物,準備馬上送給你們!猜猜看是什麼!

看看哪位同學神機妙算,能夠猜出我送給你的會是什麼樣的禮物呢?(指導學學生觀察同學的表情、動作和自己的心理活動)

(板書:猜)

學學生紛紛猜測(每個小組的禮物各不相同)

這麼多同學都沒有猜出來,我想問問大家,現在心裏是什麼感受?

3、看一看

老師:眼見爲實,請各小組長把禮物領回去。心動了吧?但還不能動。老老師想知道你們此刻的心情?

學生:激動、興奮、迫不及待

老師:小心拆包裝,可以吃、可以看、可以摸、可以用,小組討論一下,老老師爲什麼要送這樣的禮物給你們。

禮物一:抹布。禮物二:一首歌(大家最喜歡聽的並同唱)。禮物三:一本書。禮物四:福娃(儲蓄罐)。禮物五:糖果。

各組紛紛交流老老師所送禮物的意義。

老師:看到別組的禮物,你們有什麼想法?

老師學生交流略。

老師:老老師送給大家的每一份禮物都代表我的一番心意。如果大家能把拆禮物前後的想法和拆後的心理活動完整地說一遍,就是送給老老師最好的禮物。

學生入情入境躍躍欲試

(老師強調在這交流過程中,要抓住某個同學的表情或動作呢?整個班級的情況又是怎樣的變化?)

1、提出寫作要求:

(1)、抓住禮物的特別之處,人物的神態、動作、表情,寫好人物的心理活動,表達真情實感。

(2)、題目自擬,看誰的題目更貼題,更漂亮。

2、學學生起草,教老師巡視,個別指導。

教師說課稿3

一、說課內容

說課時間規定不得超過15分鐘,超時將酌情扣分。說課後,專家組根據說課情況和測試項目內容提出面試問題,申請人進行答辯。 面試題目一般不少於2個,回答時間不超過5分鐘。下面我介紹一下說課的內容主要包括: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2) 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4)試講會考查的重點

(5)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6)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

(7)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

(8)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

(9)靈活教法及促進學生髮展的實效性

(10)各種教學手段的合理選擇及有效運用

(11)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激發興趣誘發探究

(12)學生主體積極參與、師生關係和諧互動

(13)善於扣緊教學重點、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14)貼近生產生活實際、體現理論聯繫實際等。

二、試講技巧與經驗總結

我建議大家試講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把試講所需教材準備好,接着把教材整體複習一遍,然後是蒐集和學習說課稿範文,最後製作幾份相關說課稿模板。建議沒有說課經驗的考生把全部說課內容都寫出來,做到有備無患。

考試當天要按時到考場。

(1)候考。

一般抽到8號以後的考生要等到下午才能試講。等到有人叫你時,你要帶上書,說課稿,身份證,准考證,到指定的考場候着,那時你還不能抽題。

(2)抽題後,上交說課稿。

我的經驗是最好準備兩三份說課稿,正式說課之前留給自己一份,說課的'時候要交給考官。如果你只有一份說課稿,只有看考官能否允許等你說完課之後再交,如果按規定是不行的。

(3)嘗試換題。

如果你抽到的題目正好是你不熟悉的,畢竟這次面試的機會很難得,所以我建議你最好和考官商量一下可否換題。

(4)試講。

依照我的經驗說課時切不可表現出緊張的情緒,如果你表現出太過緊張的情緒,那麼你就很難通過試講。考生聲音洪亮,語言表達流暢,注意衣着,表現穩重大方,是很容易贏得

考官的讚賞。說課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比較好。因爲超過12分鐘要扣分。

(6)板書。

如果要新的規定說試講者必須寫板書,那麼你就要寫板書。如果沒有規定,那麼你可寫也可不寫板書,因爲試講時間才12分鐘,即使你寫板書也不要寫得太多。

(7)答辯。

說課稿佔10%的成績,說課佔40%的成績,回答問題佔50%。考官一般會問大家2-3個與說課有關的問題。提問的問題大致分爲以下幾類:一、課程理論類。二、教學方法類。如你的教學思路是什麼?教學設想與框架是什麼?三、基本情況類,如你是剛畢業的嗎?以前有沒教過書等問題。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是,在準備說課稿的時候要注意聽課對象。因爲聽課對象是老師不是學生,所以我建議大家說課的角度應該放在,你是怎麼上這堂課?你要怎麼教學生?千萬別把考官當學生,給他們具體講教材的內容。

教師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是課標版教材國小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二課。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按“總——分——總”的順序先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語言優美,適合學生朗讀背誦,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二)、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學生實際和我對這課教材的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目的確定爲:

(1)學會本課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4)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引導學生感受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那種獨特的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本課我計劃用兩課時上完。

第一課時:能將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生字,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並選擇自已喜歡的內容小組合作學習

第二課時:繼續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學習作者寫作方法,試着背誦課文。

(三)、說教法,說學法

1、情境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4、學法指導:

歸納總結學習寫景文章的方法“抓住詞句──欣賞美景──體會感情──朗讀表達”。並指導學生自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四)、說過程,說精華(第二課時)

1.學習第一自然段。

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

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課件出示句子,品析句子表達的意思。

(3)教師設計一組舉一反三的句子訓練,課件出示句子:

a.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b.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4)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比較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

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

(5)學習提示,指導背誦。

(6)小結學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

3.“讀——找——品——誦”的方法用於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

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教學意圖: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並讓學生用所拿到的桂林山水實景圖片各說一句話。

2.指導背誦課文。

教師說課稿5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今天我將貫徹這一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國中數學八年級上冊第十二章第一節內容《全等三角形》,屬於圖形與幾何領域。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三角形的邊之間的關係、角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主要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的概念,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質,爲後面探究證明全等三角形成立的條件奠定了基礎,也爲後面要學習的幾何證明奠定了基礎,故而本節課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要成爲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深入瞭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本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而且在生活中也爲本節課積累了很多經驗。所以,本節課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是相對比較容易的。故而本節課着重強調讓學生自己動手,發現知識,親身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並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操作、測量等探究活動,增強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體會數學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爲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麼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與性質。教學難點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以在這節課中我將採用激、導、探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帶着問題學、在探索中學、在動手操作中學。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學習目的。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採用圖片導入的方式,在多媒體上播放生活中全等物體的圖片,並提問:圖片中的圖形有什麼特點?你們還能不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從而引出課題《全等三角形》。

這樣導入的好處是生活中的實例生動有趣,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更好的將數學融入到生活中去。

(二)講解新知

其次是講解新知環節,這一環節主要是學習全等三角形的相關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在開始的時候,我會先給學生分發紙板,請他們拿出三角尺按在紙板上,描出三角板,並裁下。在使用剪刀的過程中我會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完成裁剪操作後,我會拋出問題“照圖形裁下來的紙板和三角尺的形狀、大小完全一樣嗎?”“把三角尺和裁得的紙板放在一起能夠完全重合嗎?”

學生得到答案之後,我會繼續在多媒體上給出用同一張底片沖洗出來的兩張尺寸一樣的照片,請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兩張照片中的圖形放在一起是否也能完全重合?”由此我會給出概念: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做全等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在提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之後,我會順勢在多媒體上展示一個三角形,並以此作出平移、翻折、旋轉三種變換,請學生觀察,並提問“對於操作前後的兩個三角形,什麼變了?什麼沒變?”。期間,我會給學生髮放三角形紙片,請學生自己在白紙上進行平移、翻折、旋轉這三種變換,並將變換後得到的三角形剪下來,提示可以採取測量、剪裁重合等操作幫助觀察,看看什麼變了、什麼沒變。通過這樣的`操作,學生能夠得到位置變化、形狀大小不變的結論,我會和學生一起總結:一個圖形經過平移、翻折、旋轉後,位置變化了,但形狀、大小都沒有改變,即平移、翻折、旋轉前後的圖形全等。

接下來,我會在黑板上呈現平移變換前後的兩個三角形,請學生再次動手操作重合步驟,並將兩個三角形中重合的頂點、邊、角標註出來,也請學生上黑板進行標註,接着根據圖示向學生講解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的概念。在這裏我會順勢講解全等三角形的符號表示。

前面的教學當中,我讓學生反覆將全等三角形重合,並尋找其對應邊和對應角,爲後面學生髮現其相等關係做好了鋪墊。最後我會拋出問題,在這組全等三角形中,對應邊有什麼關係?對應角呢?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或者動手操作得出結論: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

本節課內容是本章的基礎性內容,這樣就更需要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於是我不斷設計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包括製作全等三角形並將其重合等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全等三角形形狀大小相同的特點,更好的理解與記憶本堂課的重點知識。

通過這樣一道習題再次鞏固如何尋找對應邊和對應角。

(四)小結作業

最後是課堂小結,我會請學生談一談,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以學生自主總結的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還有助於我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我調整自己的授課思路與節奏。

課後思考:我們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那如何判斷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留下這樣的思考問題,可以爲下節課的學習做鋪墊。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遵循簡潔明瞭的原則,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部分,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

教師說課稿6

今天我了南通陸錦華老師執教的《恐龍》一課。這是一篇小小的說明文,介紹了多種恐龍的名稱和特點、生活習性。恐龍雖然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卻始終是人們探索的對象,更是許多孩子喜愛的動物,更是他們想了解的動物。陸老師結合孩子對恐龍的獨特感情,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

一、營造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於提供刺激物,增強氣氛,還在於語文學習需要薰陶感染。陸老師上課伊始就緊緊抓住學生喜愛恐龍的`特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瞭解的恐龍的名字。學生表現欲立刻被調動起來,搶着說。這是由於學生生活中通過觀看電影、電視、圖書,瞭解了許多。老師一問,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陸老師還利用掛圖展示恐龍,讓學生展示自己帶來的恐龍圖片,都爲學生學習營造了一種直觀的情景,使學生既認識了恐龍的外形,又創造機會讓學生理解了恐龍的特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讀促情,讀中感悟。

語文新課標註重了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陸老師在教學中極力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如在讀“望而生畏”一詞時,要學生體現畏懼的心理,要用朗讀來體現恐龍是個“龐然大物”,用比賽朗讀來表現恐龍的體型巨大,更想用肢體語言來配合朗讀,這樣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積累遷移,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

國小語文改革的方向是“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會用語言文字。學生喜愛表演,表演不僅能激發他們的主動參與的熱情,更能鍛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陸老師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學完各種恐龍的特點以後,讓孩子們扮演恐龍來介紹自己,無疑是注重了學生的口頭表達,注重了學生知識的積累和遷移,內化,將課文中的規範語言轉化爲學生自己的語言,從而達到記得住,用得出的境界。另外,讓學生給圖片上的恐龍取名,也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內化的過程。

教師說課稿7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在新課標的引導下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的處理,以學生的運動興趣爲出發點,關注學生個體發展,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本節課讓學生在練習中帶着問題去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教材分析

跳躍是人體基本活動,也是國小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深受國小生喜愛。跳躍與遊戲的內容豐富,生動有趣。通過跳躍與遊戲的結合,不僅給學生帶來了歡樂,而且爲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不僅能有效地使學生獲得基本的動作知識與實用技能,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和發展學生的跳躍能力,使學生身心得到和諧地發展。

三、學情分析

水平二的學生其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較差,在觀察時往往也只注意事物較突出的特徵,缺乏順序性。獨立意識也開始增強,已經不滿足於單純地聽老師的話,希望能夠自主思考的空間。因此,在實施體育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給學生更多地思考和展示空間,評價方式多采用鼓勵、啓發等語言。幫助學生樹立自信,熱愛體育鍛煉。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夠說出動作要點,80%的學生能完成跳遠的動作。

【過程與方法】

通過跳躍的遊戲練習,發展速度、協調、下肢力量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勇敢、不怕困難,勇於進取的心理素質和體育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跳躍遊戲方法,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

【難點】

助跑與起跳技術的結合。

六、教學方法

1.講解示範法:通過精練適度的語言講解,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動作概念;以優美的示範,利於學生模仿正確技術。

2.糾正錯誤法:由於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完成練習的情況各有不同,通過糾正錯誤學習正確的技術動作,避免運動損傷的產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分解練習法:通過分解技術動作,降低技術動作的複雜度,更易於讓學生掌握動作,激發學習慾望,獲得成就感。

4.完整練習法:通過完整動作的學練,幫助學生建立動作的整體概念和動作間的練習。

5.遊戲比賽法:通過遊戲與比賽的穿插,幫助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練習效率。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3分鐘)

1.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教學意圖】簡短精煉的開始部分可以迅速讓學生進入上課狀態,鍛鍊學生做事不拖沓的習慣;課前對於着裝的檢查以及安全的提醒可以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避免危險的發生。

(二)準備部分(5分鐘)

1.玩賽龍舟遊戲

遊戲規則:將學生分成4隊,每隊學生豎排一行,頭扎紅色布條,面向前蹲下,兩手分別扶住前面一個學生的`腰,比賽開始,學生同心協力蹲着前進,遊戲當中,不能鬆手,隊伍自始至終沒有斷隊的現象,最快到達終點的一隊爲勝利。輸的隊伍蹲起五個。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教學意圖】把平時枯燥的跑步活動寓於遊戲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配樂韻律操替代了傳統的徒手操,在活動關節的同時,也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中放鬆心情,融入課堂。

(三)基本部分(27分鐘)

1.導入:我會以情境進行導。“同學們!青蛙王國一年一度的運動會要開始了!大家想不想當蛙王啊?”,由此導入本節課內容:跳躍與遊戲。

【教學意圖】通過運動會的情境設置,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有利於項目的學習與練習。

2.示範:首先,我會組織學生呈四列橫隊,前兩排蹲下,我在隊伍的前方做側面示範。示範前向學生提出問題:跳遠一共分爲幾個步驟,經過學生回答總結得出三個步驟:助跑、起跳騰空、落地。

【教學意圖】側面示範有利於展示動作的側面和按前後方向完成的動作,好的示範會引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同時還會在腦海裏建立初步的動作表象,同時適當的提問可以加深學生對動作的印象,引起學生對動作關鍵環節的注意。

3.講解:我會邊講解邊做動作,講解時我會提取口訣,如助跑起跳要自然,兩腿屈膝靠胸部,落地屈膝要緩衝。

【教學意圖】以口訣的形式講解可以迅速抓住關鍵點,直接滿足學生對於動作學習的需要,讓學生的注意力完全放在教學重點上;而邊講解邊做示範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分解動作更好的理解,使動作理論迅速回歸實踐,迅速提取之前學習的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複習效果。

4.練習

(1)原地預擺練習

動作要領:兩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前後擺動,前擺時,兩腿伸直,後襬時,屈膝降低重心,上體稍前傾,手儘量後襬。

(2)蛙跳輔助練習。

練習設置:兩腳快速用力蹬地,同時兩臂稍屈由後往前上方擺動,向前上方跳起騰空。

(3)整體動作練習。

練習設置:讓學生把預擺跟起跳騰空動作進行一個結合。在落地的時候強調要收腹舉腿,小腿前伸,同時雙臂用力後襬,並屈膝落地緩衝。

在以上練習過程中,會出現上下肢不協調,落地沒有充分緩衝的問題。我會以正確動作示範和口頭提醒的形式幫助學生改進。

【教學意圖】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學生能在遊戲的樂趣中掌握動作要領,通過教師的個別糾錯與集體糾錯,能夠迅速幫助學生迴歸正確動作。

4.檢驗:在檢驗環節設置遊戲展示環節,全體學生以體育小組爲單位,進行袋鼠跳比賽:讓每組同學接力袋鼠跳,看哪組最後跳的最遠。比賽過後,我會表揚獲勝小組,鼓勵其他小組,並讓獲勝小組分享勝利經驗,互相學習。

【教學意圖】在展示環節中讓學生進行比賽是對整堂課學習效果的檢驗,遊戲的形式可以培養學生間團結互助的意識,同時更加突出學生爲主體的地位,並將整堂課的氣氛推向高潮。

(四)結束部分(5分鐘)

1.放鬆活動—配樂放鬆操。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3.宣佈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教學意圖】通過放鬆環節幫助學生恢復疲勞,爲下節課做好身心準備。教師的針對本節課的鼓勵性評價,也爲學生樹立信心。

八、場地器材

標誌筒4個、錄音機1臺、磁帶、田徑場、口哨。

九、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5%~40%;平均心率:125~136次/分;運動強度:中等偏上。

十、課後反思

教師說課稿8

一、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目標在於瞭解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消費選擇、消費觀念的變化;幫助學生走出消費的誤區,提高學生合理消費的能力,並初步樹立理財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幫助學生學會合理消費,而難點就是如何做到合理消費。

三、學情分析

九年級年級的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思維較活躍,求知慾、表現欲都很強,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和不斷求索,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後自我調控的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與理財觀念。

四、教學策略

我的教學理念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着眼於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爲學生的'發展作準備。在課前準備中,我特意製作了消費調查表對學生的消費情況進行抽樣調查,以便掌握學生真實情況,並調動學生積極探究、理性反思。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和對消費調查、生活實例及現象的剖析,在體驗、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消費、學會理財。同時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以分析學生的消費抽樣調查表導入。通過師生共同分析,發現學生的消費具有以下特點:

①學生的零花錢已越來越多;

②注重物質消費;

③多數憑感性消費,易衝動,不注重環保;

④缺乏理財意識。

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中捕捉教育教學的素材,引導學生行爲,激勵學生情感,是這堂課教學的一個核心。我利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說明學生的消費、理財不夠科學,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消費理念,並激起學生探究合理消費的慾望。

(二)講授新課

第一個環節——閒話家常:你家春節怎麼過?中國人的習性,過年要消費,甚至瘋狂的消費。引導學生從談過年的變化認識國家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選擇、消費水平以及消費觀念的變化。生活中既然有巨大的消費空間,那就需要合理的消費行爲,這爲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消費放大鏡:多媒體展示“小燦一家”在春節期間消費過程中所遇到的煩惱、困惑(爸爸的尷尬:輕信廣告;媽媽的煩惱:一時衝動;小燦的問題:追求名牌)。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點擊生活中的消費誤區,在笑聲中引導學生“自醒自悟”,創設自主學習的機會,讓他們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尋找解決辦法。

第三個環節——理財故事:課件展示名人消費小故事,請同學們分析他們的理財特點,從而得到理財的啓示。比爾蓋茨節省車位費,錢要花得值;布萊爾的妻子謝麗討價還價,錢要花得精;學生一讚嘆、一深思便激發了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不是老師強加的”學生只有在這種環境中,才能輕鬆地學習,感知明理。

第四個環節——成功之道:請學生說說自己、家人或朋友的成功消費經歷或消費心得。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鼓勵學生進行經驗總結,在展示自己的過12 程中體驗成功消費、成功理財的喜悅,激發理財興趣。

第五個環節——我知道:出示各種消費標誌,請同學辨認。培養學生掌握消費知識以及樹立品質、綠色意識。

第六個環節——消費寶典: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制定消費寶典。

通過動手幫助學生總結學習到的消費知識。教師也展示蒐集的寶典以拋磚引玉,啓示大家(消費前,作預算,把錢花在關鍵點;消費中,不超支,經濟實用是重點;不盲目,不攀比,金錢花得理智點;要環保,要健康,綠色消費注重點;受教育,學文化,精神消費新熱點)通俗易懂且琅琅上口的寶典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引導學生的行爲,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課堂小結時,把學生關於如何合理消費的看法和主張及時的給予點評,通過進一步的選擇、比較,得出中學生“應該”如何合理消費的方式、方法。最後請學生根據消費寶典制定更合理的零花錢消費方案。鍛鍊學生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教師說課稿9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等。

評課又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通過評課,同事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領導可以發現不足,推介經驗;專家可以瞭解動態,發展教學理論。

一、當前評課中存在的問題

1、重聽輕評 2、敷衍了事 3、平淡膚淺 4、面面俱到 5、參與面窄

二、評課的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 2、坦率誠懇原則 3、兼顧整體原則 4、鼓勵性原則

5、差異性原則 6、方向性原則

三、一節課的評析方法

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2、從教材處理上分析

3、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學思路設計 (2)看課堂結構安排

4、從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分析

評析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2)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3)看教學方法的優選與創新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5、從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通常,教師的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看板書 (2)看教態 (3)看語言 (4)看操作

6、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有的書上又將評課內容分成以下幾項:

一、評教學思想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的綜合體現,而教學思想是否正確又是最爲關鍵的,因爲教師的教學思想指導着教師的教學行爲。教學方案的制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過程的實施,通常都是由教師的教學思想所決定的。

傳統、陳舊的教學思想主要表現爲“四個偏重”和“四個忽視”,即偏重少數尖子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偏重知識灌輸,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偏重考試分數,忽視學生能力培養與學生特長髮揮;偏重教師主導作用,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正確的教學思想,就是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樹立起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思想;樹立起使學生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思想;樹立起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的思想。

二、評教材處理

1、教學目的的確定是否明確、全面,有針對性、導向性

2、教學重點是否把握準確,教學過程是否做到突出重點

3、教學難點是否把握準確,教學過程中難點是否得到突破

4、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

三、評教法選擇

1、教法選擇是否符合教改方

2、教法選擇的依據是否科學合理

四、學法的指導

1、學法指導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確

2、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付諸實施

3、學法指導的方式是否可行

五、評能力培養

六、評師生關係

1、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努力創設寬鬆、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附:評課實例

“認識鐘錶”教學片段設計及評析

1、認識鐘面

教師出示鐘錶。

師:小朋友們請看鐘面,鐘面上有幾個數?

生1:鐘面上有12個數。

師:鐘面上有幾根針?

生2:有兩根針。

師:長的一根針叫分針,跟老師讀一遍:分針(學生齊讀)。短的一根針叫時針(學生齊讀)。

2、整點的認識

師:下面我們來認識整點鐘。教師指着鐘面說:整點時分針總是指着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比如說,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3,就是3點。

師:現在鐘面上分針指着12,時針指向8,小朋友說一說,表示幾點呢?

生:是8點。

……

3、認識半點

師:下面我們來認識半點鐘。教師指着鐘面說:半點時分針總是指向6,比如說,2點半,就是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2和3中間。

師:(指着鐘面)鐘面上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3和4中間,小朋友說一說,現在是幾點鐘?

生:現在是3點半。

教師說課稿10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文學活動《鵝大哥出門》,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法以及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設計思路《鵝大哥出門》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大白鵝爲主要角色,講述了一隻大白鵝驕傲不懂禮貌的故事,特別是鵝大哥之前"紅紅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後的"一隻大黑鵝"對比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較多,比較以我爲中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現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二、說活動目標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在新《綱要》中,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爲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認知上: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複述故事 ,豐富詞彙"神氣、樂滋滋"2. 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願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體驗驕傲自大帶來的煩惱。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在遊戲情節中理解故事內容,懂得不能驕傲不欺負弱小的道理設爲教學重點,根據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設爲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爲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 大白鵝、小雞、小鴨的頭飾,這是爲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遊戲角色當中,幫助幼兒理解故事2.知識的準備我讓幼兒先認識鵝大哥,瞭解鵝的基本特徵,練習鵝的走路姿勢四、說教法、學法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掌握學習對象。"《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爲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角色遊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爲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鵝的走路姿勢,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知道鵝大哥的自傲,體驗鵝大哥自高自大的後果,這種效果是與以前僅通過圖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複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遊戲法: 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4、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的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採取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如:鵝大哥爲什麼會掉進河裏呢?我們能不能學他啊?爲什麼?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法,趣味遊戲法 .

1. 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 趣味遊戲法:陶行知老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語句,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說活動過程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爲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激發興趣,導入活動詩歌是幼兒最喜歡的藝術活動,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詩歌《詠鵝》導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鵝。

師:小朋友們老師想問一個問題,這首詩歌是說得誰啊?那誰又能說說大白鵝長什麼樣子?(請個別幼兒說說)說的同時,出示圖片。

那誰願意表演一下鵝大哥走路的樣子呢?(其餘幼兒跟着學)讓幼兒在看看、學學、做做的過程中加深對鵝大哥的瞭解,也爲下面理解故事作鋪墊。

教師小結: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頭上有頂紅色的帽子。鵝走路,總是昂着頭,挺着胸,仰着脖子,一搖一擺的,很高傲的樣子(豐富詞彙"神氣")二、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幼兒理解故事:

1、猜想有一隻神氣的白鵝,長得很漂亮,可是後來怎麼變成了大黑鵝呢?這是爲什麼呢?(幼兒猜想)2、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讓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3、師問:小朋友們,我是鵝大哥,誰可以告訴我,我爲什麼變成了大黑鵝呢?請幼兒回答,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正如《綱要》中所說,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在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後,教師小結,原來是鵝大哥太驕傲太神氣了。

教師小結,原來是鵝大哥太驕傲,太神氣了。從而突破了教學重點,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頭飾,老師講述故事(教師操縱角色頭飾教幼兒學講故事) 講完後問:"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見了誰?說了什麼?" 鵝大哥看見自己的倒影心裏怎麼樣?它是怎麼說的?(理解樂滋滋)"後來我又遇見誰了?說了什麼?" "我是怎樣變成大黑鵝的?"用形象的頭飾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跟着老師講述角色的對話,鍛鍊幼兒的膽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四、分角色遊戲,讓幼兒扮演角色,在遊戲中學會複述故事,在情境中體驗。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動積極參與的活動後,記憶力比平時提高很多倍,因此,這個活動讓孩子自己親自參加,體驗活動的樂趣。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這個難點。

五、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同時提問幼兒跟着課件畫面複述故事,對複述好的幼兒給以肯定和表揚。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這個難點。

六、活動延伸

教師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望海潮》。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望海潮》一課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4)第二單元。這一單元共選取四位名家的詞作,重在品位、賞析宋詞的情思與意境。《望海潮》一詞是柳永青年時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現杭州的富庶與繁華,其寫景壯麗,聲調激越,一反柳詞慣常風格。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大學聯考詩歌鑑賞考查的內容主要是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本文實際,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詞的基本知識。瞭解作者。

2、能力目標

鑑賞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體察作者喜愛讚頌之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

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鑑賞領略詞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體察《望海潮》中作者喜愛讚頌之情。課時安排:1課時

二、說教法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根據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原則和本課的實際特點,我採取了“指導誦讀、整體感知——反覆誦讀、品味語言”的教學法。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應用了啓發點撥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

三、說學法

現代教學論提出要轉變教學觀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於是我引導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初步鑑賞和評價詩詞的能力。學法指導具體如下:

⑴誦讀全文,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理清思路的能力⑵品味詩句,培養思維能力

⑶遷移應用,培養寫作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千年前的北宋詞壇,有這麼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他的詞在當時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後的今天還在獨領風騷。他就是柳永。今天,我們就來鑑賞柳永的早期之作《望海潮》,走近青年時期的柳永。

(二)簡介詞的基本知識:詞,產生於晚唐,興盛於宋,指一種可以合樂歌唱的新詩體。因詞是詩的'變體,故又稱“詩餘”;因詞“合樂可歌,故又稱“樂府”、“曲子詞”;因句子往往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

(三)接下來簡介柳永: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後人稱他爲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於書9 香仕宦之家,但多次應試不第,就寫了首牢騷極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鶴沖天》。“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當時他的詞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沒有幾天,柳永的《鶴沖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覆看着,吟着,越讀越不是滋味,越讀越惱火。特別是那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點上。三年後,柳永又一次參加考試,好不容易過了幾關,只等皇帝硃筆

圈點放榜。誰知,當仁宗皇帝在名冊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時,龍顏大怒,惡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這首《鶴沖天》鑄就了他一生辛酸。從此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一生潦倒。長期出入歌樓舞館,靠爲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於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爲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

(四)欣賞詩詞。

1、傳說金主完顏亮在讀罷這首詞後非常羨慕錢塘的繁華,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後來就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請大家一起朗誦《望海潮》,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詞中哪些內容可能會勾起完顏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

2.聽《望海潮》朗誦。聽完學生自由發言。示例1:“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杭州的地理位置優越,處在東南沿海,風光美好,曾經是歷史上三吳的大都會,自古以來都是繁華之地,有着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由此可以想見水陸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國地處內陸,資源貧乏,交通不便。(除了貪慕這裏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還有沒有其他內容?)

示例2:“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垂柳含煙,薄霧如紗,彩橋似畫,人煙阜盛,千門萬戶門簾輕擺,怡然安詳。這是對杭州城的一個全景描繪,表現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麗。作者以一遊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示例3:“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高聳入雲的樹木圍繞江堤呈現蜿蜒迤邐之態,聲勢浩大的錢塘江潮波濤洶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勢。我10 們分明感受到面對此情此景時涌動在作者內心的積極向上的澎湃激情。這是對錢塘江的特寫。“繞”“卷”兩字要重點賞析其妙處,形象、逼真。

示例4“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珠寶玉石遍陳於市,家家戶戶綾羅盈櫃,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經濟繁榮。作者看到此景驚喜,豔羨,更何況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顏亮呢!

示例5:“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西湖的山水清秀美麗,有“天香飄萬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十里荷花。青山綠水,鳥語花香,色彩豔麗,引人入勝。作者從時間和空間上在讀者面前鋪展開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畫卷。(“一切景語皆情語”,流露出的是作者無比的喜愛之情。)

教師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革命精神的文章。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延安精神。課文主要寫了延河,棗圓,南泥灣,寶塔山。

課文語言優美流暢,有利於學生積累語言。同過課文的學習學生能更好的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

二.說學生:

1、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這個班經過了四年的閱讀訓練教學後,班上學生思維活躍,對語文非常感興趣,閱讀和寫作表達的.願望很強烈;結合對本班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的瞭解,以及課前的師生交流,我充分感覺到,學生能夠領悟延安精神。

2、學生的閱讀能力不錯,但對把握文章的關鍵詞能力還不夠;

3、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欠強,需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這首詩,領會延安精神,使學生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2.瞭解全詩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語、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板書課題

根據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有關延安的內容。

(二)學生讀課文

捕捉信息,品讀細品,內化情感

要求抓住“延河、棗園,南泥灣、寶塔山等來領悟延安精神。

學生通過小組協作,“抓高樓大廈、家用電器,體會社會主義建設者的英雄精神。

小組合作彙報交流

學生通過小組協作感悟延安精神。

(三)揭示題目,昇華主題

教師:結合“毫不猶豫丟掉老牛破車,寶塔山的脊樑這反覆說明,落後的生產,生活件要改變,但延安的精神要發揚。

教師將播放課件,播放課件,進一步領會延安精神。

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生,教師將對他們的答案有不同的標準要求,並在討論時給予相應的幫助。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習效果。

(四)課外閱讀,延伸課外

課堂即將結束時,教師會向學生介紹和推薦相關的革命題材的文章,以此激發學生的繼承革命精神的迫切願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及擴大閱讀量.向學生提議,請他們談一談讀過的課外讀物中的感人情節

教師說課稿13

我說課的題目是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山水遊記《小石潭記》。接下來我將從教材、教學思想、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反思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記》是八年級上冊四單元“江山多嬌”中的一篇山水遊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淒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悽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遊覽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畫意。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2、學情分析:學生們在七年級已經接觸過一些寫山水風景的文言文,比如《三5 峽》,對於寫景的方法初步的瞭解,但是畢竟只讀過一半篇,像這樣寓情於景,內涵較爲深刻的文言文還是第一次接觸,所以從閱讀的方法,和閱讀的深度來說都還達不到應有程度。

3、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國中古詩文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爲主,使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作家有所瞭解。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針對這首詩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文章按照遊蹤移步換景的寫法。把握小石潭的特點。學習文章抓住特點寫景,寓情於景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文章內容,概括小石潭特點。通過推敲,揣摩文字,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的方法及寓情於景的寫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大好河山的熱愛,感悟作者貶官的失意,寂寞處境中的孤苦悲涼。

教學重點:學習文章按照遊蹤移步換景的寫法。學習文章抓住特點寫景,寓情於景的寫法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貶官的失意,寂寞處境中的孤苦悲涼。

二、教學思想:

本節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圍繞目標,引導閱讀,探究研討,深入淺出”教師首先要激發全體學生對本文的閱讀興趣,提出問題不斷引導,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師在其中擔引導、歸納、點評的任務,並對突發的問題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接下來分析教法學法。首先看學法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1)學法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國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爲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以問題貫穿,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爲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嘗試用其它的作品入手解讀文學作品,體會文章抑鬱憂傷的感情基調。

2、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與作者同遊,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

6

3、結合背景資料,知人論世,理解作品主題。

(2)教法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遊記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我首先注重問題的設計,引入式的問題,過渡式的問題,啓發式的問題,需要集中探究的問題。這些問題成爲課堂的主線,引導着學生的思維發展。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法、合作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

(3)並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1、導入新課:以柳宗元的《江雪》導入新課。這首詩的意境與課文的意境一致,從這首詩入手,能夠初步感受到柳宗元散文的風格,自然進入到文章的情景中去。

2、走近文本,與柳宗元同遊這一環節理清文章思路,明確文章描寫了那些具體的景物。學習文章按照遊覽順序來介紹景物的方法。從第一段入手,找出發現小石潭過程的動詞,之後理清遊蹤,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法。然後找出文章中描寫的景物。最後教師小結本環節要點。

3、品味文本,賞小石潭美景設計了兩個學生活動

(一)趣味欣賞課文,把握寫景特點。從文中畫出寫景的句子來讀一讀,並且用一個字來概括其特點。這個活動主要是在上個環節找出具體景物的基礎上,把握景物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賞析寫景名句,把握寫景方法請同學們把剛纔畫出的寫景的句子中,最生動的拿出來進行賞析。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賞析寫景的句子。教師給予提示。學生討論合作,明確寫景用到的方法有哪些。以上三個環節是一脈相承,不斷深入,從找出景物,到明確景物特點,再到學習寫景方法。

4、深入文本,與柳宗元對話從文中的句子入手去剖析,逐步走進作者的心靈,先找到文中寫出作者感受的句子,“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再來追溯它的原因,通過補充有關資料來使學生理解爲什麼會有這樣一種感受,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因爲這個是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必須要學生了解當時的處境。從而明白寫小石潭的美景爲的就是抒發他內心的感受。這是一種寓情於景的7 寫法。

五、拓展延伸,體悟聖賢情懷補充張岱《湖心亭看雪》、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吳均《與朱元思書》。

從類似的作品中去加深體會,感受古代聖賢的情懷,幫助理解文章的主題。尤其是最後找的這個詞是特別能書寫柳州元的心志感受的。

六、結束語

最後教師以總結性的語言結束本課。

七、反思

文言文與學生在時空上的距離太大,學生學起來沒興趣,尤其是遊記類的散文,沒有可感的故事情節,沒有具體的人物形象,對景物的描寫有比較吝嗇筆墨。所以說首先要把他們帶入到文言文的情景之中,用一篇已經學過的詩爲切入點,先使學生對文章對作者有最初的感性的認識。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對文本的分析是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先找出景物,再概括景物特點,再分析寫法,再思考寫景與抒情的關係。思路比較清晰。總體來說這堂課的教學基本完成預定目標,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讀的問題,讀的少。其次是不是該添加一些圖片進來,因爲時間有限,我都考慮是不是把移步換景這個環節去掉,總每節課都有許多困惑,還請老師們多提意見。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大家。

教師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9課《兒童詩兩首》是本冊教材第二組中的最後一篇。本單元的主題是“童年”,使學生感受童年的生活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從習作上講也很重要,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交流和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本課是閱讀課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這節課主要講《我想》,《童年的水墨畫》佈置自學。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在童年階段,有豐富的想象力。這兩首兒童詩貼近學生生活,能激發他們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所以學生興趣濃厚,能把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融於寫作之中。

三、說目標

1、知識與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鼓勵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3)通過朗讀,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2、過程與方法

1)朗讀兒童詩,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

四、說重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實現教師觀念及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爲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讀書,邊讀邊想象,同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那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

這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尤其是孩子們,這一環節能令他們暢所欲言,一吐爲快。孩子的願望是那麼多,又那麼美好,教師從中更真切地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是啊,美好的願望有那麼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願望寫進了詩裏,他的願望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學習這首小詩,趕緊去讀讀吧。(出示幻燈片一二)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是導入後首先進行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首先讓大家自讀,讀準字音,解決生字詞的障礙。讀錯老師糾正,同時對本課生字詞出示,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考察。(出示幻燈片三)接着指名讀,談感受,使同學整體感受本詩的內容和節奏。然後比賽讀:看誰能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教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給出激勵性的評價,同時指出朗讀詩歌應該注意的問題:(出示幻燈片四)注意把握詩歌的節奏和重音,該停頓的地方停頓,該重讀的詞語重讀,同時要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老師進行範讀,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

1、用斜線畫出朗讀的節奏。

2、哪些詞語重讀,做上自己喜歡的符號。

3、注意文中“啊”的讀法。(出示幻燈片五六七八九)畫出節奏和重音後讓學生模仿讀,接着讓他們展示讀,想讀的自己站起來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來讀。老師進行評價指導,最後男女生對讀。老師評價。

3、談夢想,感受意境

再讀課文,在這一環節首先提問每一小節分別寫了小作者什麼夢想,(出示板書)這些夢想中你最想往哪個?爲什麼?讓學生明確內容,體會情景。哪些詞用的準確生動?讀通詩句,讀好詩句,調動多種感官體驗詩歌描繪的意境,學生大膽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會是怎樣的情景、怎樣的感覺;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還會看到什麼,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變成什麼接着讓同學邊讀邊想象每個夢想的情景,提問:你彷彿看到了一幅幅什麼樣的畫面。然後教師進行引讀: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桃樹枝上(讀一小節);旭日,和風,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把腳丫接在柳樹枝上(讀二小節);放風箏的季節,藍天,白雲,風箏飄飛,給人們帶來了多少歡樂,我想(讀三小節);陽春三月,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我把自己想象成大地(讀四小節)。進一步感受詩歌意境,然後進一步提問:大自然的一切是那麼美好,我還想鼓勵同學說說自己的夢想。(出示幻燈片十)

4、明結構,寫小詩

再讀小詩,體會作者是怎樣八把理想表達出來的,提問你發現小詩在結構上有怎樣的特點?(出示幻燈片十一)學生談自己的發現,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它的特點。然後讓學生模仿課文的結構,再寫一小節,(出示幻燈片十二)表達自己的願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寫完後小組評價,最後把幾位同學的小作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我想》。

5、舉一反三,佈置課後作業

按照這節課的學習方式自學《童年的水墨畫》。

小結:本人在講授這節課時,採用了朗讀式,想象式,情境式及交流式,共同回顧了我們的童年,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及想象力。

教師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團團圓圓過中秋》是國小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本單元內容從學生共有的暑假結束說起,圍繞節假日來展開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懂得合理安排節假日和週末,對於生活的重要意義。接下來是體會國慶和中秋這兩個重要節日的所包含的意義,進而體會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在學習過程中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產生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萌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團團圓圓過中秋”這個主題主要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交流對中秋節的印象,並通過一些簡單的探究活動、體驗活動幫助學生提升對中秋節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瞭解中國及當地的民族傳統節日並感受共有的節日與傳統。

二、說學情

二年級國小生性格活潑,形象思維能力強,並且有過中秋節的生活經歷與記憶;但是因爲年紀尚小,對中秋節的認知更多停留於外在的形式,不瞭解中秋佳節背後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去更深層次的體會中秋節的團圓之意,感受閤家歡樂的美好親情與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徵,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理解中秋團圓的文化內涵,熱愛祖國的傳統節日,加深與親人間的情感交流。

【行爲與習慣目標】

瞭解有關中秋節的一些知識,提升生活經驗,拓展視野,養成正確對待中秋節的良好行爲習慣。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身邊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情境創設法提高對中華民族節日傳統文化含義的感知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立本課的重難點爲:

【重點】

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理解中秋團圓的文化內涵。

【難點】

感受中秋節團圓的意義。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本節課我將採取以下教學方法:情境創設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展示法、講授法。這有利於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以上的準備工作都是爲了教學過程得以更好地呈現,我的教學過程分爲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部分,良好的導入可以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導入環節我會通過朗誦兒歌進行導入:“迎佳節,慶豐收,歌舞表演樂悠悠,月餅香,月餅甜,全家歡樂大團圓。” 並且提問,這首兒歌描繪了哪個節日的景象呢?

學生結合線索回答:中秋節。

我會先進行總結:“同學們都知道這首兒歌描繪了中秋節的景象。”然後我會拋出疑問:“中秋節是不是與兒歌中所描繪的一樣?今天老師與同學們在課堂上一起過一次中秋節。”

【設計意圖】通過猜兒歌的設計可以更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快速與本課主題產生聯繫。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我們這樣過中秋

1.中秋的日期

【活動一】看日曆找中秋

在新課講授環節首先需要幫助同學知道並且瞭解中秋節的日期,我會請同學們看手中的日曆,找一找什麼時候過中秋節?並用鉛筆圈畫出中秋節的日子。

同學們根據日曆的標註圈出中秋節的日期農曆八月十五。

我會再次提問:那麼中秋節,爲什麼是在這個日期?我們爲什麼叫它中秋節呢?

同學們可能會得出類似於“秋天的中間”的答案,我會根據答案進行補充,通過講授陰曆陽曆的相關介紹“農曆是我國特有的歷法也叫陰曆,我國的農曆是根據月亮的變化規律制定的。從前的人們經過長時間的'認真觀察發現月亮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月亮從缺到圓再到缺經過的時間差不多有三十天左右,所以就規定這段時間爲一個月。而一年有四季每一個季度包括三個月,每年農曆的七月、八月、九月三個月是秋季,八月在秋天的中間,八月十五在八月的中間。而中秋節的中表示中間、秋表示秋天,八月十五在秋天的中間,所以這個節日叫中秋節。”並且配以板書,進行過渡:“知道了中秋節的日期,我們去看看中秋節大家都在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尋找日曆既提高了自主動手能力也鍛鍊了思考能力。

2.中秋的習俗

我會出示教材上購買月餅、全家賞月、點亮燈籠、海外華人過中秋的圖片,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圖片畫面。

學生回答:圖一呈現的是爸爸帶着兒子去超市購買月餅。圖二顯示的是一家人團圓在船艙內賞月共渡中秋。第三個圖爸爸媽媽帶着孩子點亮圓圓的燈籠,企盼團圓。圖四是海外華僑通過擊鼓的方式歡慶中秋。

我會先進行總結:“我們可以通過買月餅、賞月、掛燈籠的方式來慶祝中秋節,也可以通過擊鼓等其他方式來歡度中秋,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都表達了人們期盼團圓的美好願景。”

我會再次提問:請同學們分享一下自己的家庭過中秋時都會有哪些活動?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全家一起吃月餅賞月,看中秋晚會等。

二、中秋節團圓夜

【活動二】情境創設體會團圓

我會進行過渡:“瞭解了中秋節的習俗,我們一起去看看爲什麼要過中秋節?”我會播放“嫦娥奔月”動畫片創設情境,引導同學們體會情感,“如果你是后羿,看着自己的親人遠離天邊會是怎麼樣一種心情?”

學生回答:難過、悲傷、思念。

我會先進行總結:同學們說看到家人遠離自己會傷心難過、悲傷痛苦、思念不已。

我會請同學閱讀教材15頁的故事,概述思考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度過中秋節。

學生概述故事:全家爲了迎接爸爸回家過中秋,精心準備,可爸爸很晚纔回來,好在最後還是全家團圓一起賞月吃月餅。小主人公是既開心又擔心爸爸不能回來,並且希望以後中秋都能全家團聚。

我會根據同學回答再次提問引導:通過嫦娥奔月的故事與書本上的故事,同學們再次思考人們爲什麼要過中秋節?爲什麼要賞月吃月餅?以前後四人小組展開五分鐘討論。

根據討論結果師生共同總結出:因爲一些事情,不是每個家庭都能一家團圓的去過中秋,與親人分離異地的感覺是孤獨的,充滿思念;全家團圓過中秋是每個人心中的美好期盼,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人民對於閤家團圓的美好期盼,而中秋的月亮格外圓,月餅也是圓圓的形狀、甜甜的口味,既體現了百姓的美好祝願同時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凝結與體現。

再次進行過渡,“同學們理解了中秋節所蘊含的美好情感,那麼我們秋天還有沒有其他的節日?這些節日又有什麼特點呢?”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感知可以引導同學將自己代入故事中的人物去體會情感,更好的理解思念之情與團圓之意,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三、秋天裏還有什麼節日

1.重陽節

【活動三】欣賞圖片感知重陽

我會通過講授法展示重陽節名字的由來: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重陽節,因爲中國古代把九看做陽數,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陽節。

再次展示重陽節登高賞菊的圖片,引導同學思考重陽節的習俗。

同學們回答:重陽節人們有登高、欣賞菊花的習慣。

2.秋天不同民族的的特色節日活動

我會進行過渡“我們國家地域遼闊,秋天,很多地方不同還會舉行一些有特色的節日活動。(多媒體出示教材第17頁的圖片)這兩幅圖片向大家展示了什麼節日呢?”

學生回答:苗族的趕秋節、藏族的望果節。

我會再次提問:他們的節日有哪些特色的活動?

師生總結共同回答:苗族過趕秋節時,人們聚在一起打鞦韆,唱歌跳舞,還推選秋老人祝福大家。藏族過望果節時,人們一起圍着田地打圈,慶祝豐收,還舉辦熱鬧的藏戲表演,射箭等活動。

我會再次進行過渡:秋天的節日包含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國很多大詩人就寫過關於秋天節日的詩句,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筆下的秋天節日是怎麼樣的。

環節三:鞏固提高

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水調歌頭》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並請同學朗讀詩歌並體會情感。師生共同總結出,古詩抒發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及美好祝願。

【設計意圖】通過朗誦著名古詩詞加深理解古人的思念之情與對團圓的嚮往。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堂尾聲我會進行小結:請同學們以開火車的方式分享本節課的收穫。

同學們依次回答:知道了中秋節名字的由來與日期,瞭解了中秋節的習俗,體會到了人們過中秋時的美好情感,知道了重陽節與祖國其他民族關於秋天的節日。

拓展作業環節,我會請同學們課後自己蒐集重陽節蘊含着哪些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