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說課稿

教師4.68K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說課稿

教師說課稿1

一、談話引入

1、孩子們,你們喜歡聽童話故事嗎?老師今天從童話王國裏請來了兩位朋友。大家掌聲歡迎他們。(貼圖)

2、誰來告訴我,在你的印象中狼和羊的本性是什麼?

小結:

大家都說的非常好,狡猾、兇殘的狼,善良、溫順的羊,它們會發生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請大家翻開書本132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字,做到不加字、不丟字,遇到不懂的字音可以請教同學和老師,並多讀幾遍。

過渡:

同學們讀的很認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詞語寶寶你會讀嗎?

2、檢查字音

【詞語】(請大家看大屏幕、先自己讀讀,待會請你來讀。)誰來讀,其它同學豎起耳朵傾聽,待會請你做小老師來評評他讀的怎麼樣?【誰來評評?】你能比他讀得好嗎?請你做小老師帶大家讀讀。

小結並過渡:

哇,真棒!我們不僅會認詞語寶寶,還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評價,這是會學習的表現。除了這些我們還要學會思考,學會表達。

過渡:

請同學們挺直腰板、拿好書快速地數數狼和羊進行了多少對話?(指名回答)同意嗎?

三、默讀課文

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2-6自然段,畫出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想想狼是怎樣找碴兒的?說說你從中你讀懂了什麼?

四、指名彙報

過渡:

同學們,學得那麼起勁。老師真高興!誰來把狼第一次找碴兒的話讀一讀?(指名讀)狼爲什麼要這麼說?它說得對嗎?

【沒錯,狼的無理取鬧就叫找碴兒,也是找藉口】那應怎樣讀這句話。

【指導讀】〖範讀過渡:小羊不會把水弄髒的理由是什麼?它當時的心情怎樣?應怎樣來讀這句話。這句話說狼站在什麼地方?水是怎麼流的?

【上游在哪個位置?】我們再把狼和羊的第一次對話讀一讀,誰願意來讀狼說的話,羊說的話?

【注意讀出狼和羊的語氣,其他同學讀旁白】狼還找了什麼藉口?小羊是怎麼說的?

【誰來說?】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五、師生合作讀三次對話(男女)

過渡:

大家能讀出狼和羊各自的語氣,那能不能加上動作演一演它們的故事?下面就讓我們分小組合作練習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並比比,哪個小組合作的最愉快,演得最逼真!

六、演一演(小組練習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

指2個小組上臺演,齊評議

小結過渡:

大家真不簡單,詹老師爲你高興。你們不僅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表達,還學會了合作,學會了表演!可是可愛的小羊糟了(請看大屏幕:演示狼撲向小羊)

七、延伸拓展

過渡:

可憐的小羊怎樣才能逃出狼口呢?請聰明的你幫小羊想個好辦法,怎樣纔不會被狼吃了?

【誰來說】學到這裏,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對狼或小羊說的?

八、總結、佈置作業

總結:今天我們傾聽了狼和小羊的故事,掌握了很多的學習方法。詹老師爲你們高興!也代表狼謝謝你們爲他提出了那麼多善意的忠告,代表小羊謝謝你們爲它想了這麼多的好辦法。

教師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高一必修4第一章第二節《角的概念的推廣》。我現就教材研究,教學方法,學情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材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明,懇請在座的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研究

1.教材內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角的概念的推廣,主要是運用運動觀點來定義角,即用角的始邊和終邊及旋轉方向來定義任意角.從而來完善國中角的定義。

2.地位和作用:本節內容是高中數學三角函數這一大章的第一節,是在學了集合和函數之後的又一重要章節,是對國中銳角三角函數的一個延伸和推廣,主要是推廣到任意角三角函數,也是對集合與函數的知識的又一滲透.所以本節課《角的概念的推廣》就起到了一個鋪墊和承上啓下的作用。爲今後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3.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⑴.掌握用“旋轉”定義角的概念,理解並掌握“正角”“負角”“象限角”“終邊相同的角”的含義。

⑵.掌握所有與α角終邊相同角的集合(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

⑶.體會運動變化觀點,深刻理解推廣後的角的概念。

能力培養點:

⑴.藉助實物演示、繪製圖形等手段,讓學生充分體會數與形結合對探究數學問題的作用。

⑵.在老師引導、及時評價下,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下,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

德育滲透點:

⑴.通過本節的學習,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⑵.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學會運用運動變化的觀點認識事物.

⑶.通過課堂上的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逐漸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學習精神,敢於堅持正確觀點,勇於修正錯誤的品質。

4.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正角負角零角的定義,掌握終邊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終邊相同的角的概念、其符號表示、集合表示

二、說教學方法

本節教學方法採用教師引導下的討論法,通過實例教具展示,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髮現就概念、方法的不足之處,進而探索新的方法,形成新的概念,突出數形結合思想與方法在概念形成與形式化、數量化過程中的作用,是一節體現數學的邏輯性、思想性較強的新課.

三、說學情學法

(1)分類法:瞭解數學知識是有規律可循的,要弄清角的分類及分類的方法。

(2)觀察分析:讓學生要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新。

(3)練習鞏固:讓學生知道數學重在運用,從而檢驗知識的應用情況,找出未掌握的內容及其差距。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問題,激發興趣:

通過帶有文學色彩的填空題激發興趣,由回憶國中學過的角的概念與生活現實中角的現象對比引入新課。採用問答、複習等方法。

2.積極參與,探求新知:

⑴.在引入的延導下,提出“旋轉”形成角的基本理念。藉助實物“雨傘骨架”的形象演示加深學生對旋轉的體會,解決角的概念形成是的三個基本量:“頂點”,“始邊”,“終邊”的介紹。完成對角分類中正、負、零角的旋轉展示。

⑵.由學生動手畫出?=210? , ?=?150? , ?=660?的過程體驗,形成對角的概念的深刻理解,並體會在畫圖過程中角的終邊不能快速確定的難點,進而引出下一新的知識點:象限角。並藉助實物教具的演示和學生一起歸納出象限角的要求與含義,教學時應突出“頂點”,“始邊”,“終邊”的位置特點。同時舉出終邊落在軸線時的特殊情況,介紹軸線角。

⑶.學生在練習本上,老師在黑板中央的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同時畫出30,90,330的角。完成後指明它們都是第一象限角。通過觀察,探索提問,歸納總結得出終邊相同角的共同特點,寫出所有與?終邊相同的角連同?在內可以構成一個集合

3.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結合課本例題要求,對例2和例3的位置做了調整,目的是在例題1例2中完成對本節課重點知識的集中演練,將例3可看做知識體系的完善和再研究。在例題的講解中突出和本節課知識的聯繫,做好對學生思維的調動和引導。

4.鞏固提高,歸納總結:

在隨堂聯繫的處理上,原則性:參考課本例題和課本練習題的特點。形式:抽獎模型。過程展現:放手讓學生自行解決,然後教師加以點撥評價。目的:鞏固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對數學課堂的情感體會,形成簡單的對試題的形成和解決的思考。

5.課後統一及個性作業:

課後統一作業以課堂所學基本知識爲主,重點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規範書寫能力,考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個性作業其宗旨是對課堂知識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同時應注意題目對培養學生數學情感所起的積極作用。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原則:簡明清楚,重點突出。在有數學圖形的課程中應將圖形畫在黑板中央位置,以突出數形結合的重要思想。

六、說教學設計:本節課力求體現的教學特色有三個:

1、 以畫圖爲主要線索,以實物教具爲重要載體,將角的概念的推廣,象限角,終邊相同的角逐個引出,使學生的認知從形象化的體會逐步發展到理論化的研究。

2、 以學生爲課堂主體,重視學生的自主參與能力,重視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激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思考,動手實踐。

3、 課堂上所有教具的來源均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而形象化和創造性的使用以達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相得益彰的效果。

教師說課稿3

說教材

我選的內容是第四單元《神州大地——遼闊的草原》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態的音樂文化,成爲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居住在我國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們的歌聲像遼闊的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淨,舞蹈藝術更是豐富多彩,表達了蒙古人民對草原、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情結是我們音樂教育者的責任和使命。

根據教學設計,結合課標“感受、鑑賞、創造、探索”精神,本節課安排了以下內容:

①學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讚歌》。

教學目標

1、通過唱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特徵和基本常識;瞭解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

2、培養學生熱愛美好生活和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藝術的想像力、鑑賞力和探索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學唱歌曲《牧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和特徵,培養學生對民族藝術豐富的想像力和鑑賞力。

教學準備

鋼琴、音響資料、課件

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我主要採用了視覺圖像法、設置疑問法、啓發引導法、評價激勵法。

首先,民族藝術是從勞動人民的生活勞動中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緒,要了解一個民族的音樂語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風土人情,所以,我選了一部分有關蒙古人民生活場景和精美畫面在導課時播放,既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又豐富了學生的人文歷史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

其次,根據學生好奇愛動,愛展示自我的特點,我採用了設置疑問,啓發引導和評價激勵的方法,以“老師爲主導、學習爲主體”,讓學生動靜交替、熱情活潑的氛圍中增長知識,得到美的薰陶。

說學法

聆聽法、小組活動法。

首先,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聽是我們感知音樂、理解音樂的基礎。培養學生用心聆聽音樂是培養學生表現和創造音樂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組活動法,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識,不僅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優良的課堂氣氛。

說教學過程

一、導課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後上題目:選擇與本片內容相符的項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國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稱爲“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習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設置意圖:通過觀看聲像具備的短片,可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並通過討論,師生交流引發學生聯想,豐富學生有關草原人文歷史方面的知識。

在這環節中,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了解地理環境與人們的生活習俗及音樂文化之間的關係。如寬廣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搖籃,人們熱愛草原就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寬廣的草原賦予人民寬闊的胸襟和豪爽熱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聲像遼闊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淨,舞蹈更是豐富多彩,有表現生活場景的“盅碗舞”、“擠奶舞”等。下面欣賞合唱《牧歌》。

二、新課

(一)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欣賞前,把學生分組,讓他們用蒙古風景或歷史人物爲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隊”、“千里鐵騎隊”、“成吉思汗隊”、“呼倫貝爾”。

提出問題:歌曲用什麼聲音,塑造了什麼音樂形象?

[播放樂曲]

聽後討論問題,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老師適當引導激發學生想象。僻如:歌曲純粹用人的聲音,用不同的音色組合,不同的力度變化,展示出草原美麗遼闊的景象。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讓學生一起朗誦書上《牧歌》的歌詞,共同回味合唱帶來的美好回憶和聯想。並讓學生了解無伴奏合唱的知識。

(二)學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師有感情地範唱一遍。

提出問題,歌曲旋律有什麼特點?

寬廣、悠長、深情,表現大草原的遼闊美麗及人們無限的熱愛之情。

2、學唱歌曲

1)跟老師學唱譜子,並找出樂譜中旋律相近的小節,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旋律與節奏更準確地把握。

2)跟琴唱歌詞

要求學生輕聲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學完後,採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勵學生創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鳴附和”等,這樣既練習了歌曲,培養了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在此環節,補充蒙古歌分長調和短調知識。

三、欣賞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

介紹馬頭琴是蒙古族比較有特色的樂器,因琴頭上雕刻馬頭而著稱,演奏時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樂曲]

找學生簡單談一談樂曲表現的內容:萬馬奔騰的壯觀場面。此環節只作欣賞了解。

四、創作與探索

播放背寫音樂草原歌曲《讚歌》

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大膽運用各種藝術形式來表現蒙古草原的美麗遼闊與生活習俗。比如唱歌、舞踏、美術、朗誦、模仿表演摔跤、賽馬等,老師要行當地指導。

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表演,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此環節占課時比較長,約十五分鐘左右。

五、結束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蒙古草原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蒙古人民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熱愛草原,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蒙古草原豐富多彩的音樂藝術表達了蒙古人們對美好生活無限的熱愛之情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請學生收集有關蒙古草原的信息。

省心聲明:1、本網站所刊載的各類形式(包括但不僅限於文字、圖片、圖表)的作品全部來自互聯網、百度和由網友提供,如您(單位或個人)認爲本網站某部分內容有侵權嫌疑,敬請立即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2、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覈實相關內容。3、本站所提供的一切資料均共交流參考使用,如有其它用途,請與作者本人聯繫。

教師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梅嶺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絕句組成的一組現代詩,它的格律是和諧的,意境是清新的。語言修辭則是文言和白話相融合,是以舊詩形式抒寫現代革命情懷的成功範例。因此,學生通過這組詩的學習,既能學到詩歌方面的知識,又能夠受到革命精神的薰陶。這麼多年來,《梅嶺三章》一直是國中語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可見這一課在詩歌教學這一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詩歌的學習還停留在一個識記的階段,那麼怎樣通過分析教材讓學生從識記水平逐步上升到賞析這一水平,真正做到“源於教材,高於教材”,這應是一個思考的話題。

三、說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等相關知識。

2.體會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辭方法的作用。

3.體會作者的豪壯革命情懷;學習陳毅同志面臨險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基於七年級學生的學情,我確立本文重點及難點如下: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這三首詩所飽含的爲革命獻身的凜然正氣。

2.理解詩的凝鍊、含蓄的語言以及多種修辭手法。

五、說教法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賞析能力的培養,因材施教。本課安排一個課時,強調課前預習,課上採用啓發式和討論式方法教學,以學生朗讀、感悟爲主,教師檢查、引導,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當時陳毅同志身負重傷,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1935年春,陳毅同志率部隊在敵人重點圍攻下從中央蘇區突圍,轉移到贛南地區進行遊擊戰爭,堅持了將近三個年頭。這三年游擊戰爭,是他們在革命鬥爭中所經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1936年冬天,陳毅同志在梅山被敵人包圍。陳毅同志帶着傷病伏在密密的草叢中20多天。考慮到難以脫身,便寫了三首詩藏在衣袋裏。今天,我們學習的《梅嶺三章》便是陳毅同志當時寫的“絕命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這組詩的寫作背景。

(二)作者介紹

1.首先用多媒體打出陳毅同志的畫像,簡單介紹他的生平。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初步瞭解陳毅這位“元帥詩人”。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這組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

2.接着學習字詞、小序,根據小序提出問題:小序交代了那些內容,有什麼作用。

(三)朗讀感知詩歌

1.聽三首詩的範讀錄音。(錄音朗讀,學生朗讀、齊讀,讀出氣勢,讀出感情,直至熟練背誦,亦可模仿錄音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朗讀聆聽,體會清重音與語調,體悟詩中情感,聽完後讓學生自己朗讀。

2.學生朗讀全詩,回答下面二個問題。

①這三首詩各着重寫什麼?分別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怎樣的革命精神?

②三首詩之間是什麼關係?“斷頭”一句在全詩中起到什麼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後再明確答案。通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對這三首詩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同時通過這幾個題目的練習,便於第一個教學難點突破。

(四)精讀細研

1.爲了攻破第二個難點,品味詩的語言的生動性,我設計了下面這幾個問題:

①揣摩下列語句中加線字的表達作用,如果換用括號中的字好不好?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斷頭今日意如何?(犧牲、殺頭)

此去泉臺招舊部(集、收、率)

旌旗十萬斬閻羅(打、殺、伐)

捷報飛來當紙錢(傳、飄、交)

設計意圖:通過“犧牲”“招”、“斬”“飛”與括號內的字的比較,學生就會認識到一些字、詞的恰當運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通過幾組詞的對比、分析,讓學生認識到詩的語言的準確性。

這三首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題目使學生認識到詩中修辭手法的使用,給詩賦予了生命力,使詩的語言變得生動、形象了。

爲了使學生能把握詩的節奏和韻律,我以第一首詩爲例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詩的韻律,從而體會到詩的語言的音樂性。

(五)拓展思維--誦讀下面兩首詩

李清照《烏江》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陸游《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設計意圖:爲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並能深刻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更多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會學”。

(六)課堂總結

設計意圖:這三首詩圍繞“斷頭”構思,扣住“意如何”鋪開,思想感情逐步昇華,把過去、現在、將來融爲一體。三首詩有共同的詩題,既能各自獨立成章,又相互關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集中表達了詩人的革命樂觀主義態度、獻身精神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做課堂總結可以讓學生對詩歌有個完整的賞析。

七、作業佈置

運用上述方法學習第三章討論回答以下問題:

1.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精神?

2.詩中哪些關鍵詞語體現這種精神?

3.詩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教師說課稿5

一、說活動教材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交往日益頻繁。它要求社會成員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夠適應語言傳遞技術現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機對話時代的到來。正如新《綱要》中說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爲重要。對於小班幼兒而言,詩歌欣賞還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天性的素材《秋天的畫報》

這首詩歌主題單純、內容淺顯、短小精練又生動活潑。它用多彩的顏色和好吃的水果來描述秋天,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秋天,又給人以視覺和味覺上的享受。我想,一首好的幼兒詩歌,不僅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語言,啓迪智力,而且還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具體如下:

(一)引導幼兒感知詩歌意境、理解詩歌內容,激發幼兒對學習詩歌的興趣。

(二)啓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

(三)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從目標來分析,目標(一)滲透了認知和情感內容,這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重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對詩歌欣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爲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作用。目標(二)是能力目標,這裏突出的主要是再創造的思想,重在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開發想像力。目標(三)是情感目標,在學習詩歌的基礎上,萌發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幼兒欣賞詩歌的興趣。

活動難點:在理解動詞和重疊詞的基礎上根據詩歌的結構嘗試詩歌創編。

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制訂的目標發展幼兒的想像力,所以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是發展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活動中利用圖片、音樂和有趣的遊戲開發幼兒的大腦思維,促進幼兒拓展詞彙.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部分。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的活動目標服務的。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經驗的。爲使活動更加生動活潑,我做了以下準備:

(一) 製作多媒體課件《秋天的果園》。

因爲小班幼兒對秋天的觀察是粗淺的,感受和了解更是模糊的。藉助課件可以拓寬幼兒的原由經驗。

(二) 多媒體背景圖《秋天的畫報》並伴有優美的音樂。

詩歌欣賞對幼兒最大的作用是美的薰陶,把音樂和美術相結合更能對小班幼兒產生視覺和聽覺的衝擊和享受。

(三) 製做一棵秋天的樹,樹上有多種水果圖片。

爲幼兒詩歌的創編提供可以操作的材料。起鋪墊作用。

五、說活動過程

(一)伴隨着優美的背景音樂進活動室

帶着愉快的心情進活動室隨意坐下,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

(二)用多媒體課件引起幼兒觀察、學習的興趣。

生動形象的課件展示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秋天的果園,認識了各種各樣水果,感受了秋天的豐收。爲學習和創作詩歌埋下了伏筆。在這一環節,我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直觀性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使孩子在積極主動的姿態中參與活動。

(三) 美的意境中欣賞學習詩歌。

1、播放《秋日私語》和秋天的多媒體背景圖,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提問鞏固對秋天色彩的認識“秋天的梨/棗/蘋果/葡萄是什麼顏色的?

3、學習詩句:黃澄澄的梨,紅彤彤的棗,金燦燦的蘋果,亮晶晶的葡萄。

4、第二次欣賞詩歌:讓幼兒帶着問題去聽能更好地理解詩歌,並培養其有意注意“風娃娃在幹什麼呢?”

5、學習動詞:鑽、翻 。請幼兒用動作做一做鞏固對動詞的理解。

6、師生完整朗誦詩歌。

7、表演詩歌鞏固對詩歌的理解。

(三)創編詩歌

1、遊戲:摘果子。教師爲幼兒創設豐收的果園的情景,提供各種各樣的水果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讓幼兒建立表象經驗。並在次基礎上進行詩歌的仿編。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從外型香味等特徵進行創編。

2、集體創編。給幼兒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3、幼兒自由創編。請幼兒摘3個果子,並把他們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放手讓幼兒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去創編。《綱要》指出:在寬鬆的環境中要讓每個幼兒有機會參與嘗試。

六、說活動特色

現代兒童觀認爲:幼兒是認識的主體,幼兒的發展是主動活動的結果。詩歌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只有讓幼兒充分地去看、去想、去說、去體驗、去發現、去創造,幼兒纔會更快、更好地掌握詩歌內容,同時獲得詩歌以外能力的髮長,爲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次活動設計的特色是:

(一)創設豐富、多元的語言環境氛圍。

幼兒的智力是多元的,語言也是如此。那麼,爲幼兒創設語言環境也應當提供各種得以表現的機會和條件。而幼兒的語言發展和創新的意識更處於萌芽期,因此,本次語言活動中融入了音樂美術的元素,使得活動開展得很唯美,符合詩歌教學本身的需要。

(二)環節設計始終體現了“趣味”。

根據《綱要》的精神和語言領域的目標.本次活動的設計思想始終圍繞着一個“趣”字。因爲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應該無時無刻爲孩子服務,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鮮豔的畫面色彩,生動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們的眼球。通過教師針對性的提問讓幼兒獲得進一步的提高。

(三) 活動形式凸顯遊戲性。

在本次活動中,各個環節採用了遊戲法、欣賞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開展教學,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活動形式的豐富性。同時,也將爲活動獲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 運用現代科技,充分發揮課件作用

由於幼兒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的制約,對秋天的特徵瞭解不多,印象也不深。通過課件的展示可以讓幼兒身臨其景,加深對秋天的感受。不僅能讓幼兒對秋天大自然的美麗產生深刻印象,還能激發其觀察的興趣。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提高21世紀人才素質的基礎,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爲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教師說課稿6

一、說教材

首先我想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百鳥朝鳳》是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音樂全一冊藝術與欣賞第三單元第二十三課,這是一節欣賞課,通過賞析作品,體味民族音樂的藝術美麗,瞭解嗩吶這一民族樂器的特徵和風格,產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並培養音樂審美能力、音樂表現能力等。

學生在學唱音樂作品的同時擴充了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繼續瞭解與探究音樂。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音樂知識,感受音樂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並能夠自由表達所思所想。

二、說學情

那麼作爲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瞭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國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他們不再滿足於音樂的好聽與否,渴望更深一層的瞭解音樂的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顯得尤爲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反覆聆聽、直觀演示以及音樂實踐,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開闊音樂視野,並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同時,這時期的學生正值變聲期,教師要講通過授歌唱知識,提醒學生注意嗓音的保護。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1、通過學習《百鳥朝鳳》,培養保護自然、喜愛自然的感情,以及對於民族音樂的瞭解和喜愛。

2、通過聆聽、討論、小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體會作品塑造的音樂形象和音樂意境。

3、能夠清晰分辨出音樂中嗩吶模仿的不同種類的鳥的叫聲;能夠清晰分辨出各樂段的主題旋律。瞭解嗩吶的樂器風格和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多種形式賞析音樂,感受音樂形象,聽辯和區分各樂段的主題旋律。難點是瞭解民族樂器嗩吶,體會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1、教法:自主探究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

2、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視聽結合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爲五個環節,新課導入——感知樂曲——探究樂曲——鞏固提升——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爲了培養學習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上課伊始,我將採用音頻導入和師生提問的方式,播放各種鳥類叫聲的音頻並引導學生想像鳥類的形象,並討論音樂中通過模仿動物的叫聲來進行藝術創作的樂器,順勢引入今天的課題。這樣設計,既鍛鍊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感知樂曲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在這一環節,我會爲同學們完整播放一遍樂曲《百鳥朝鳳》,並提問同學們這首歌曲的情緒和速度分別是怎樣的,通過初聽學生能夠分析出歌曲的情緒是歡快跳躍的,速度是散板、自由的。隨後我會爲學生們簡介作品《百鳥朝鳳》的相關知識和嗩吶的樂器背景知識,輔助學生熟悉樂曲。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請同學們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爲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好準備。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要弘揚民族音樂、強調音樂實踐,這在我們的探究學習中也需要有着重體現。

這一環節,我採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開教學,精心誘導,變枯燥爲生動,學生通過“整體感受—分段賞析—完整體驗”的步驟學習,親身實踐、自主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各段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和嗩吶的炫技型演奏技法等知識要點。其中,對於各樂段的主題風格和表現形式,通過聆聽學生就比較容易能夠總結出,因此只需要帶領同學們進行簡單的討論和概括即可。但對於第二樂段中嗩吶的炫技演奏技法,是這節課的分析要點,在這裏我會選擇啓發問答、講授法、互動討論法的方法來進行引導。隨後我還會請同學們模仿第二樂段中不同鳥類的叫聲,來感受嗩吶的聲音特點和風格。最後再通過完整聆聽,帶領同學們對作品形成一個完整的感知過程,並請同學們來談一談這首歌曲所傳達的精神主旨是什麼?通過一步一步的教學推進,學生能夠發現這首歌曲表達了對自然的歌頌和讚美,並從所感所悟中培養對於民族音樂、民族器樂的熱愛。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升環節

爲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的把握和體會,我會請同學們聆聽鋼琴版本的《百鳥朝鳳》,並自由討論一下,兩種演奏風格有什麼樣的不同,你更喜歡哪一種。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學們又能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通過不同版本作品的聆聽和對比,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同時提高音樂欣賞、表現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引入對於民族音樂的熱愛和關注。同時,將自己對於《百鳥朝鳳》的所思所想總結成小短文,下節課與大家分享。

在課程的最後,我會請同學們在歡樂的樂曲中結束本節課的課程。

七、說板書設計

教師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悄悄變化的我》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青春時光》中第一課《青春的邀約》第一框題的內容。本單元作爲七年級下冊的起始單元,既承接七年級上冊的教材立意,又統領下冊各個單元。以擁抱青春爲主題,以學生成長爲主線,設置了“青春的邀約”、“青春的心絃”、“青春的證明”三課內容,承接七年級上冊生命教育的理念與思想,奠定七年級下冊青春生命教育的底色。本課作爲第一單元的開篇之課,在本課及本教材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了青春期的門檻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蒐集着青春期的有關訊息,以自己的眼光審視着青春,以自己的感受體味着青春。對於青春期的學生來說,他們想了解青春的知識卻難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或認爲自己已經長大成熟卻有着無法解決困惑,這就使得他們總是帶着批判和困惑的心態去涉獵相關的知識。而學生對於青春期問題的熱衷與困惑,又爲引導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徵,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正確認識人的身體和心理髮展變化的規律,擺脫不必要的煩惱和憂慮,正確處理自己的心理矛盾,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青春期的到來。

【能力目標】

能從容面對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正確對待自己的心理變化,自覺減少心理上的混亂與恐慌,增強自我調節能力,促進生理和心理協調發展。

【知識目標】

瞭解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識;瞭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徵。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立本課的重難點爲:

【重點】

體驗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變化。

【難點】

能正視自身存在心理衛生問題,學會解決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本節課我將採取以下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活動教學法。這有利於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開課之初我會先展示材料:心理測試——寫序號,把符合自己的內容的序號寫下來。

1.身體變化,使人騷動不安。

2.喜歡看武俠小說、電影、電視劇等。

3.變得愛頂撞家長。

4.對新鮮事物特別感興趣。

5.對異性產生異常的好奇和興趣。

6.有心裏話不愛跟大人說了,但與好朋友談起來卻沒玩沒了。

7.在和他人爭論時,明知自己錯了,還是要撐下去。

8.喜歡模仿自己崇拜的人。

9.對自己的身體變化已經瞭解。

10.喜歡在家裏或班級、需要表現自己。

我會提問:同學們,我們爲什麼變得愛頂撞家長、身體變化使人騷動不安、對異性產生異常的好奇和興趣呢?其實是青春,帶着一份特殊的邀約,款款而來。在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我們的內心會面對一些新的問題,我們看待自然和社會的觀點也會有所改變。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來探討“悄悄變化的我”這個的話題。

這樣的設計可以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享受參與其中,有利於新課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悅納生理變化

1.身體變化

【活動一】對比分析

我會提出問題:同學們填寫了表格後,想一想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

讓學生討論交流,我會引導學生得出:伴隨着身體外形的變化,我們開始進入青春期。青春期在人的發育過程中,介於兒童期和成年期的過渡時期,它是繼嬰兒期後,人生長髮育的第二個高峯期。這一時期,我們的身體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身體外形的變化、內部器官的完善、性機能的成熟。

通過講解相關鏈接中關於青春期的介紹,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

2.青春帶來旺盛精力

【活動二】分享青春期

多媒體展示圖片:《盡情揮灑》、《凝神專注》、《渴望新知》、《志願服務》

讓學生思考:從運動、娛樂、學習、社會實踐等方面說明你所體驗到的青春活力,並與同學們討論分享。

學生討論,我會注意引導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變化,體驗青春活力。

最後總結出:青春期生理變化帶給我們旺盛的生命力,使我們的身體充滿能量。我們擁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維,對成長充滿強烈的渴望,感覺生活擁有無限可能。

3.正確對待生理變化

我會在多媒體顯示材料:在青春期部分同學生理變化帶來的一些煩惱:我的個子怎麼沒有別人高;我不想出門了,臉上長了痘痘,難看死了;體重又漲了,我不能再吃飯了,我要減肥;我不敢在公共場所說話了,我的聲音可難聽了……

啓發學生思考:這些同學爲什麼會有這些煩惱?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些煩惱呢?

學生回答,我會注意引導、點評。

最後總結出:從剛纔同學的發言中,我們可以得出,處於青春期的我們,往往更加關注自己的外表。一些正常的生理現象可能給我們帶來煩惱。受遺傳、營養、鍛鍊等因素的影響,我們身體的發育情況各不相同:有的長得快,有的長得慢;有的先長胖,有的先長高。我們要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綻放。不因自己的生理變化而自卑,是我們對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班的生理變化,是我們對同伴的尊重。青春的我們追求美。在追求形體、儀表等外在美得同時,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養,體現青春的內在美。

二、直面矛盾心理

1.產生矛盾心理的原因及表現

【活動一】自主探究

我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展開討論:

(1)你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嗎?

(2)這些情況具體表現是什麼?

我會讓學生分組討論,說出自己的問題。

我會進行點撥,並講述:伴隨生理髮育,我們的認知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世界愈加豐富……這些變化讓我們感到新奇,也使我們產生矛盾和困惑,具體表現在:反抗與依賴;閉鎖與開放;勇敢與怯懦。反抗與依賴強烈的成人感,對他人的意見有牴觸情緒,但內心並沒有擺脫對他人的依賴;閉鎖與開放內心活動豐富但表露於外的東西少,將自己內心封閉起來;容易感到孤獨和寂寞,希望得到關心和理解;勇敢與怯懦有時勇敢有時怯懦、比較害羞。

2.嘗試自我調節

【活動二】對症下藥

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情景:

情景一:我每天把自己一天的快樂和煩惱,記錄到自己的日記本里。

情景二:今天和小明鬧得不愉快,心裏很煩。下學後,我去操場和別人打球,讓我忘記了煩惱。 情景三:我個子矮,大家都嘲笑我,所以整天悶悶不樂失去進取心,耽誤了學習。有一天,我看潘長江專訪,聽他講自己經歷,他也有被別人嘲笑個子低,但是他卻說“濃縮的都是精華”。從此以後,當別人再嘲笑,我也說“濃縮的都是精華”來反駁他們。我再也不爲個子低而煩惱了。

情景四:同桌把我心愛的鉛筆盒碰掉,摔壞了。我暗示自己不要着急,同桌也不是故意的,避免了與同桌發生矛盾。

讓同學們結合情景內容,思考討論:

(1)在你出現心理矛盾的時候,你怎麼對待心裏矛盾的?

(2)在你出現心理矛盾的時候,你是如何解決矛盾的?

(3)根據情景顯示我是怎麼調節我的煩惱的?

讓學生回答,我會注意引導、點評。

通過學生回答我接着講述:情景一是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情景二是參加體育活動,轉移注意力;情景三是自我解嘲;情景四是自我暗示。

最後總結:面對心理煩惱我們可以這樣做: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放鬆自己;通過求助他人,學習化解煩惱的方法;通過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學習自我調節,成爲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

環節三:鞏固提高

討論化解心理矛盾的幾個方法,說一說每一個方法的優缺點,談一談哪一個方法比較適合自己(教師引導學生要綜合採用這幾種方法)。

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化解心理矛盾的方法,進而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青春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我們要正確對待這些變化。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是正常現象,掌握解決心理變化的方法,要根據自己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時期出現的煩惱,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拓展作業:查找相關資料,進一步瞭解青春成長期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讓學生把課堂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七、說板書設計

教師說課稿8

設計意圖:

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使幼兒的身心發展達到預期的健康水平。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幼兒的認知、技能的獲得,需要通過操作材料、情景而獲得,也需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學習,因此開展了健康活動《小猴學本領》。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形式爬的練習,讓幼兒學習爬時四肢的正確用力方法。

2、發展幼兒四肢和軀幹肌肉力量,增強動作的靈活性。

重點難點:學習爬時四肢的正確用力方法。

教學準備:軟墊、地板膠、梯子、輪胎、錄音帶、拱形圈、繩子、水果圖片。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進入場地,四散站開。

準備活動,幼兒隨着兒歌內容,模仿小猴做動作,使身體充分活動開。

教師:今天小猴子要來學習爬的本領,你們看過小猴是怎麼爬的嗎?請你來做一做。

二、提供軟墊,讓幼兒自由表演自己會的爬行動作,老師引導幼兒進行手膝着地、手腳着地爬。

1、小猴子是怎樣爬的?請你們去試一試。

2、小猴子爬的時候要把四肢都放在地上,把身體撐起來。用膝蓋和手臂一起向前爬,爬的時候肚子不要碰到地上。

三、遊戲、小猴摘桃

桃園裏的桃子都成熟了,我們去摘桃,好嗎?幼兒分組來完成遊戲。

四、結束放鬆活動:

聽音樂抖一抖,做放鬆運動。

活動反思:身心健康是幼兒發展的重要基石,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歷來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健康身心發展的經驗。活動中小猴子的形象就是我們班上孩子學興趣班的縮影,有的孩子學了這個想學那個,結果什麼都學不好,孩子們在活動時自己是旁觀者,能客觀的分析小猴的對與錯。老師請他們對照自己的時候,孩子們似乎明白了道理,知道做什麼事情都應該、有耐心,認真點就能成功。

幼兒健康領域內容的選擇“既適合幼兒身心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健康事件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健康的經驗和視野”。

教師說課稿9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內容是《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針對本次說課,我將遵循新課程標準理念,輔於教育教學有關知識爲指導,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等七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選自人教版國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六章課題二。本節課主要包括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裝置探究,學生之前已經學習過二氧化碳的相關性質,以及氧氣的製取,爲本節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將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爲之後學習其它的相關實驗做鋪墊。

二、學情分析

我所面對的是九年級的學生,他們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經驗。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但是這些能力都不夠完善,因此我會在課堂中充分結合他們的優勢,不斷的引導,讓學生能參與到我的課堂之中。

(過渡:基於我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如下。)

三、教學目標

1.能說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能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選擇合適的實驗儀器。

2.通過合作探究,總結二氧化碳實驗室製取實驗的一般步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3.體會實驗與化學的密切聯繫,進一步增強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過渡:教學是生命相遇、心靈相會的過程。本課的教學方法預設如下:)

五、教學方法

六、教學過程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牢牢的吸引學生。採取複習導入的形式回憶氧氣的實驗室製取方式,進一步提問實驗室中二氧化碳又該如何製取。引起學生思考,引入新課《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

這一部分我會請學生閱讀課本思考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製備原理以及相關化學方程式該的書寫。

首先,提問製取氣體的實驗儀器選擇需要考慮哪些因素?預設學生能回答出從發生裝置考慮有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從收集裝置考慮有生成氣體的密度和是否與水反應以及是否溶於水。

然後,我會組織學生針對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比較進行小組討論裝置的選用。引導學生分別從製取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製取原理、反應物狀態、反應條件以及氣體產物的密度和是否溶於水以及與水反應等方面進行對比,最終參考氧氣的製取裝置,給出二氧化碳的製取裝置:反應裝置是固體與液體的不加熱反應裝置;收集裝置是瓶口向上排空氣法。

設置合理的小組討論,既能鍛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又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緊接着,我會在多媒體上展示多種實驗儀器,讓學生討論優缺點,最後選擇最佳的實驗裝置。

最後,對於二氧化碳檢驗過程,學生能根據二氧化碳性質總結出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進行檢驗。至於檢驗是否盛滿,學生可以得出觀察集氣瓶口燃着的木條是否熄滅來驗滿。

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建立宏觀的表象,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知識化繁爲簡,化未知爲已知,從而突破重難點。

在本課的鞏固與拓展環節,組織小組討論根據二氧化碳和氧氣的製取總結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小結:爲了瞭解每個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程度,採取隨機提問的方式進行總結。

作業:課後查詢資料還有哪些方式可以製取二氧化碳,可以選取哪些實驗儀器。

開放性的小結和作業可以檢驗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同時訓練邏輯思維能力。

七、板書設計

最後介紹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採取提綱式的板書,本着直觀、簡潔、清晰、明瞭原則。

教師說課稿10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叫周婷婷,來自湖南科技大學。我說課的題目是《算法的概念》,內容選自於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節,課時安排爲兩個課時,本節課內容爲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分析等五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技術發展很快的社會,算法進入高中數學正是反映了時代的需要,它是當今社會必備的基礎知識,算法的學習是使用計算機處理問題前的一個必要的步驟,它可以讓學生們知道如何利用現代技術解決問題。又由於算法的具體實現上可以和信息技術相結合。因此,算法的學習十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和實踐能力。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算法的定義,體會算法思想,能夠用自然語言描述算法難點:把自然語言轉化爲算法語言。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瞭解算法的含義,體會算法的思想;能夠用自然語言描述解決具體問題的算法;理解正確的算法應滿足的要求。

2.能力目標:讓學生感悟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由具體到抽象,再有抽象到具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對計算機的算法語言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明確算法的要求,認識到計算機是人類征服自然的一有力工具,進一步提高探索、認識世界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分析

採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法,以多媒體爲輔助手段,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論證、邏輯思維能力。

四、學情分析

算法這部分的使用性很強,與日常生活聯繫緊密,雖然是新引入的章節,但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五、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景:我首先向學生們展示章頭圖,介紹圖中的後景是取自宋朝數學家朱世傑的數學作品《四元玉鑑》,告訴學生們章頭圖正是體現了中國古代數學與現代計算機科學的聯繫,它們的基礎都是"算法".

「設計意圖」是爲了充分挖掘章頭圖的教學價值,體現1)算法概念的由來;2)我們將要學習的算法與計算機有關;3)展示中國古代數學的成就;4)激發學生學習算法的興趣。從而順其自然的過渡到本節課要討論的話題。(約4分鐘)2.引入新課:在這一環節我首先和學生們一起回顧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並引導他們歸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求解步驟,從而讓學生經歷算法分析的基本過程,培養思維的條理性,引導學生關注更具一般性解法,形成解法向算法過渡的準備,爲建立算法概念打下基礎。緊接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複習回顧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步驟,引導學生分析解題過程的結構,寫出求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算法,並把它編成程序,讓學生輸入數據,體驗計算機直接給出方程組的解。目的是讓學生明白算法是用來解決某一類問題的,從而提高學生對算法的普遍適用性的認識,爲建立算法的概念做好鋪墊。

之後,我就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到底什麼是算法?如何用語言來表達算法的涵義?這裏讓學生們根據剛剛的探索交流、思考並回答,然後老師進行歸納,得出算法的基本概念,並幫助學生認識算法的概念,指出有窮性,確定性,可行性。這樣可以讓學生們真正參與到算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來,體會算法思想。(約8分鐘)3.例題講解:在這一環節我安排了兩道例題,以幫助學生們能更好地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並應用到實際解決問題中去,而不只是單純的對數學思想的領悟。

這兩道例題均選自課本的例1和例2

例1是讓我們設定一個程序以判斷一個數是否爲質數。質數是我們之前已經學習的內容,爲了能更順利地完成解題過程,這裏有必要引導學生們回顧一下質數應滿足的條件,然後再根據這個來探索解題步驟。通過例1讓學生認識到求解結構中存在"重複".爲導出一般問題的算法創造條件,也爲學習算法的自然語言表示提供前提。告訴學生們本算法就是用自然語言的形式描述的。並且設計算法一定要做到以下要求:

(1)寫出的算法必須能解決一類問題,並且能夠重複使用。

(2)要使算法儘量簡單、步驟儘量少。

(3)要保證算法正確,且計算機能夠執行。

在例1的基礎上我們繼續研究例2,例2是要求我們設計一個利用二分法來求解方程的近似根的程序。我們首先要對算法作分析,回顧用二分法求解方程近似根的過程,然後設計出解題步驟。二分法是算法中的經典問題,具有明顯的順序和可操作的特點。因此通過例2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算法的邏輯結構,領會算法的思想,體會算法的的特徵。同時也可以鞏固用自然語言描述算法,提高用自然語言描述算法的表達水平。另外,藉助例題加強學生對算法概念的理解,體會算法具有程序性、有限性、構造性、精確性、指向性的特點,算法以問題爲載體,泛泛而談沒有意義。(約20分鐘)4.課堂小結:(1)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基本特徵(2)算法的描述方法,算法可以用自然語言描述。

(3)能利用算法的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並能寫出一此簡單問題的算法課堂小結是一堂課內容的概括和總結,有利於學生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整體的認識。(約6分鐘)5.佈置作業:課本練習1、2題

課後作業的佈置是爲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以及實際接受情況,並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所學內容。對作業實施分層設置,分必做和選做,利於拓展學生的自主發展的空間。

教師說課稿11

一、設計思路:

梯形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徵,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徵。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爲: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徵,並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誘發孩子們學習圖形的興趣。

重點:初步瞭解梯形的特徵。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二:說準備

爲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做出以下準備:

環境創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

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圖畫若干張(沒塗色)。

三。說教學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爲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得主體。因此我採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動法,並設計遊戲形式,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爲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啓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複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1、通過尋找、塗色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徵。

讓幼兒找出圖中不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並塗上顏色。

由於梯形的概念幼兒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動設計我就不從概念入手,而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反覆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徵。

2、觀察瞭解梯形特徵。

(1)出示梯形,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麼?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

(3)不過,梯形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們都是梯形。)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瞭解它們也是梯形。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幼兒認識梯形的另外一個難點是梯形的多樣性。幼兒認識的特點是先入爲主,容易形成定勢。所以活動開始時就要讓幼兒接觸各種梯形,每個環節中幼兒所看到的、製作的梯形都是各種各樣的。

3、通過再一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鞏固瞭解梯形的基本特徵。

(1)來了一些小客人,他們說肚子餓了,想吃梯形餅乾,小朋友能幫助他們嗎?

(2)先請小朋友們從各種形狀的餅乾中挑選出1塊梯形餅乾,舉起來給老師檢驗。

(3)再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小客人,並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餅乾".(教師在旁註意檢驗)

此環節是我在教學中有意設置的一個難點,給小客人喂梯形餅乾幼兒得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小客人,並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餅乾".這裏必須選擇不同的梯形餅乾,對一部分幼兒來說,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跨越過去才能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心底裏得到滿足。

4、通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裏。

在整個指導過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避免籠統評價);最小的干預(教師角色進行退位,不干預替代);最多的鼓勵(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數學"的度。不在遊戲中刻意地"教",讓幼兒在遊戲中充分發泄情感,感受愉悅。

這節課,我通過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爲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教師說課稿12

《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第四篇課文,是日本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關於美和審美的哲理散文。現就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單元設計的目的是通過閱讀現當代散文,學會在總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的基礎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語言。學會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學會體會散文語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冊第二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文章以發現海棠花未眠寫起,從三個方面闡述:自然美是無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親近所得;重視自然美,崇尚寫實精神。本文由於是哲理散文,加上學生對藝術欣賞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內容理解較難。如何把難理解的文章深入淺出的講解好,使學生能較好的理解體會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教學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課特點,特制定兩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理解本文主旨,讓學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識。

(2)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品味散文語言。能從現實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學會創造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的設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就確定爲:理解本文主旨與鑑賞本文語言,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二、說教法:

本文教學重點是理解主旨和鑑賞語言,因此教學中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是關鍵。運用前幾篇課文所學的提要鉤玄的方法,學會勾畫圈點重要的句子,抓住關鍵句子理解主旨。採用重點段落重點閱讀的方法進行。同時輔之以多媒體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儘快的抓住關鍵。同時也採用問題激趣討論法,使學生能自主地探討問題。

三、說學法:

本課內容較難理解,特別是有些哲理性較強,隱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語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等,理解較困難,因此,課堂上要激發學生的探討興趣,讓學生自由的發表意見,自主合作的探討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以一組鮮花圖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讓學生自由發表觀後感受,引起學生對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賞。

教師說課稿13

各位評委老師:

我說課的題目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鑑賞》中的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中第十五節《貝多芬》。

我說課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

一、說教材

這個單元主要探究貝多芬的音樂作品,一共有兩首,分別是《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和《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

根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音樂知識和感知能力,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瞭解奏鳴曲、奏鳴曲式及交響曲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能夠會唱《歡樂頌》的音樂主題;並能看懂4拍子的指揮圖示。

(3)情感目標: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加強學生對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及貝多芬精神的認識。

二、說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學習《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貝多芬的作品風格及內涵,瞭解作品的曲式結構,啓發學生把學習、生活同樂曲所表達的深刻內涵緊密結合起來。

三、說教法

堅持以聆聽爲主的教學原則 ,在音樂鑑賞活動中不但要聽辨音樂的變化,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情感的辨別力、表現力和理解力,瞭解音樂表現的方法手段,培養對音樂形象的感知和體驗。

四、說學法

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1.在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時,啓發學生在對音樂形像與音樂情感的體驗中充分展開想象,建立一定的音樂思維空間。

2.在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面,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避免枯燥的知識灌輸和單一的講解。

3.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包括課前準備),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相關信息,做到會提出問題、能分析問題、善解決問題,增強與他人間的協作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課題引入:

與學生一起聆聽《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通過聽辨音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一環節做好鋪墊,並引出課題《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2.講授新課:

①講新課之前,先請幾位同學把我們上節課要求大家針對以下問題收集的相關資料給大家展示一下。

a、貝多芬的生平簡介;

b、貝多芬創作的作品分類;

c、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創作背景及音樂主題;

d、試舉例,說說貝多芬創作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各組代表介紹)。

②完整聆聽《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回答該作品體現了貝多芬怎樣的偉大思想? ③分段鑑賞,聽辨後列出各段的演唱形式、人聲音色的變化,在表達情感,增強藝術感染力中所起的作用。

④學唱《歡樂頌》主題,體驗合唱情緒與表達的感情。說說它對你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方面有什麼啓迪?

⑤課堂實踐:引導學生在學唱的同時,感受4拍子的節奏特點,能看懂4拍子的指揮圖示,並嘗試指揮合唱《歡樂頌》主題。

3.拓展與研究

對比聆聽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作品《未完成交響曲》、《小步舞曲》、《命運交響曲》片段,說說有何異同點?

4.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並對"樂聖"貝多芬的生平和坎坷遭遇有了較全面的瞭解,相信大家也都有不同的收穫。大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一些挫折與困難,如何正確的面對這些挫折、困難?或許你已經從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當中,得到了一些啓示??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良好的學習心態,勇敢地去面對困難與挑戰。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

教師說課稿14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平分線的性質是全等三角形知識的運用和延續,它爲後面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了一種新的更爲簡單的證明方法。本節分爲兩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動手探究角的平分線的畫法;第二課時主要探究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簡單應用。本節課是第二課時的內容,它不僅爲學生動手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時也讓學生學習了怎樣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2 、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掌握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本節的難點是對角平分線

性質和判定的準確理解。

二、目標分析

(1) 知識與技能:掌握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並會運用它們解決實際

問題。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演繹推理的過程,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與態度:經歷對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的探索過程,發展應用

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 教法、學法分析

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徵,本節課設計了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情景,爲學生的探究活動搭建平臺;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學生將採用動手操作、觀察、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體現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

四 、過程分析

教師說課稿15

各位考官好,我是應聘國小音樂教師的03號考生,我抽到的說課題目是《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我的說課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

一、說教材

本課選自人音版國小二年級下冊第四課的內容。《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日本歌曲,第一、第二樂句句尾都空出兩拍,讓演唱者表演動作,第三、四樂句密切相連,最後也空出兩拍作動作,所以這首歌曲比較適合表演,情緒熱烈歡快,富於感染力,爲了讓學生有創作的機會,課本中只出示三段歌詞,其餘的讓學生自己進行創編。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學三維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歌曲《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的演唱,感受歌曲的舞蹈性,學生帶着快樂情緒,藉助肢體、表情來參與活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唱演過程中引導學生集體合作意識編創歌詞和對舞蹈動作的創編能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練唱歌曲,感受和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

教材的分析能夠讓我設定正確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把握歌曲情緒,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歌唱,並進行獨特的音樂活動,教學難點:指導學生認識降記號,並知其用法。

二、說學情

該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是其最大的特點,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調動其自身的各個感知通道,參與音樂,使其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美、體驗美、享受美,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手段、不同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反覆聆聽中感受歌曲,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學會歌曲,培養他們的聆聽習慣。

三、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爲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在獲得知識。因此,在教學本課時,一是要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運用談話法,示範法,猜謎法情景導入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 成爲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說學法

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並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把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律的“動”,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五、說教學過程

1、第一個環節:拓展思維,引入課堂。在創作中尋找樂趣,用課件出示(漂亮的草地,上面有花、樹、房子、藍天白雲)。提問學生看這幅美麗的畫面,他們覺得還缺什麼。引導學生想象創作。

2、第二個環節:(跟伴奏作律動)讓學生初步感受音樂。

3、第三個環節:趣味遊戲,操練節奏

1)聽完音樂,讓學生感受心情。

2)用這個節奏說一說你現在的心情。出示節奏 x x x x x 0 ?

在這個環節中,我採用鈴鼓這一樂器來進行教學。我會對學生說,需要他們的幫助,並請他們和我一起配合。這樣的設計意圖是充分的讓學生述說自己的快樂、幸福的心情,爲後面的學唱做好鋪墊。

接着,我會出示歌詞讓學生跟我有感情的念第一段,然後,跟歌曲輕聲唱。最後,完整的唱歌曲。

在教唱這個環節中,學生對樂曲的感受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和老師配合演出使學生對這首歌曲的旋律節奏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多次的聆聽中對這段音樂有了完整的深刻的體驗,直至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這個過程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由淺入深,使孩子在快樂的氣氛中完成整首歌的學習。

4、第四個環節創編

A、創編題目,歌曲會唱了,你覺得這首歌叫什麼名字呢?生嘗試起名。

因爲這是一首來自日本的歌曲,所以在中國,不同的人給他起了不同的題目,有的直接叫它《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有的簡單的叫它《幸福拍手歌》。

B、創編歌詞

我會問學生他們還能通過哪些動作,唱哪些歌詞來表達心情,請他們來當一回小小詞作家、生自由創編然後展示一段。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創編中得到快樂。

5、小結

請學生總結這堂課的內容,最後我進行情感昇華,我會告訴學生音樂可以表達人們很多的情感,快樂的、開心的,等等。希望他們以後能夠在生活中多發現生活中的音樂。

六、說板書設計

爲了使課堂的氣氛更加的適合學生學習,我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我的板書主要分爲主板書和副板書,主板書內容以譜例爲主,譜子寫在黑板上方便學生專心的學唱。副板書的內容以節奏型爲主,來引導學生掌握節奏型的難點。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考官。

標籤:說課稿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