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國小語文老師課堂隨筆4篇

教師1.04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爲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老師課堂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語文老師課堂隨筆4篇

國小語文老師課堂隨筆1

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我將課文中的生詞工整地抄寫於黑板上。

學生讀完課文,開始認讀生詞,學生讀到“尷尬”時,我猛然發現自己寫了兩個大錯字在黑板上。怎麼處理?我的思維飛速旋轉着,想起一位專家的話,敢於向學生承認錯誤,學生會諒解你的。於是,我很坦然地對學生說:“老師此時非常尷尬。猜猜看,老師爲什麼尷尬?”

經這一提示,學生們驚喜地叫起來:“老師,‘尷尬’這個詞寫錯了。”我追問一句:“當老師發現自己寫錯的時候,心裏會怎樣想呢?”有學生說:“老師覺得很難爲情,怕我們笑,丟了面子。”又有學生說:“老師不改正,又會誤導我們,對不起良心。”“對呀,老師此時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這就是——尷尬。”“進也不好,退也不好,處於兩難的境地,這就是——尷尬。”

“此時,老師還想問問你們,你們會笑老師嗎?”

學生們紛紛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就改,善莫大焉。”也有學生居然想出了:“老師是故意寫錯了字,考驗我們是不是細心,能不能看出來。”

最後,我很誠懇地對學生說:“老師很高興你們有這麼寬大的胸懷,善待別人的過失也是一種美德。說實話,老師確實沒看細緻,錯把去掉一點的‘尤’字看成‘九’字,希望大家別像老師今天這樣。今後細緻一些,就會少一些尷尬。”

面對自己的教學失誤,我沒有采取“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維護自己的面子,而是非常誠懇地向學生承認過錯,引導學生思考教者此時的'內心感受,不露痕跡地讓學生感悟了“尷尬”的含義,加深了對該詞的記憶。而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探討如何對待別人的過失,這時不僅僅是詞語的教學,教者以自己的言行進行了一次生動的人文教育,培養了學生健全的人格。“尷尬”不再尷尬,錯誤同樣綻放精彩。

上述教學案例是成功的,但我們不得不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教學中的一兩次失誤在所難免,學生會原諒你,但如果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叫學生怎麼認可你的教學水平,又如何叫他信服地喜歡上你的課呢?要想上好課,沒有課前的充分準備,沒有對文本的細讀,想靠課堂上的臨場發揮是絕對不可取的。

國小語文老師課堂隨筆2

今天用了兩節課的時間教學完《趕海》一課。讓我深有體會的是: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老師與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

對本節課的教學,既有成功之處,又存在不足。成功之處有以下四點:

一、結合課文的特點,首尾充分利用了歌曲進行情境的創設和情感的薰陶。

上課伊始,教師首先先播放《大海啊,故鄉》,接着用優美的語言對大海的美景進行描述,喚起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和無限嚮往。在結束時,《大海啊,故鄉》的旋律又一次響起,讓學生隨着美妙音樂進入意境,再次回味趕海的樂趣。

二、立足於“趣”,注重於“實”。

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設計多個環節,引導學生讀趣、找趣、說趣、品趣。因此,在本課聽、說、讀、寫的訓練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特別高,整節課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三、讀寫結合,充分發揮課文的示範性。

本文寫的是童年趣事,因此,教師充分挖掘課文的精髓,在閱讀中進行歸納總結

四、有扶有放,收放自如。

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蝦等幾件事,教師採用“有扶有放”的'教學方法,巧妙設計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開動腦筋,沉浸在作者的語言文字所呈現的意境之中。

五、本課教學不足之處:

1、在精讀感悟環節,預設是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放手給學生自讀自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趕海的“趣”。但交流時學生體會得不到位,而老師的引導不夠深入,學生談得比較淺顯。在對學生的語言訓練方面也應加強些。

2、在評價方面,語言不夠豐富,對於學生的朗讀,回答問題,沒有給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鼓勵。

20xx語文教師教學反思2

這節課學習了“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兩個內容,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指導事先寫在黑板上,上課時,先讓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做到心中有數。接下來學生按着自學指導中提示的問題自己朗讀、思考,檢測時,發現學生對於“我的發現”掌握得非常好。“我的發現”中出示了兩組比喻句,讓學生體會帶點詞語表達的情感。

學生通過朗讀,很容易就體會到了第一組句子把雨來比作小泥鰍、小鴨子,表達了作者對雨來的喜愛和讚美。第二組句子把日本侵略者的雙手比作鷹的爪子,把德軍的眼睛比作惡狼般的眼睛,表達了對侵略者無比的憎恨。接下來,讓學生感受運用比喻句的好處,學生體會得也很好,說出了用上了比喻句,可以使句子更生動,更形象;可以使說明的事物更清晰、更形象地展現在讀者眼前;還能很好地表達人物的情感。然後,我又引導學生找一找課文中這樣的句子,讀讀,體會體會,順勢進行寫作指導。第一個目標順利完成,接下來學生按自學指導2自學“日積月累”,檢測時,發現學生自學的效果不夠理想。

這是一組關於戰爭的成語,有的還包含着一個故事。當我進行到讓學生講一講“圍魏救趙”、“四面楚歌”、“草木皆兵”、“風聲鶴唳”這四個成語故事,結果,全班沒有一個人知道,更不用說講下來了。看來,學生的閱讀面還是太窄,閱讀的習慣還沒有很好地養成。“亡羊補牢爲時不晚”,課結束時我佈置學生查成語故事書,舉辦成語故事會,相信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主動地學習。

國小語文老師課堂隨筆3

真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似乎成了個性化閱讀的一個標籤。於是,很多老師奉這句話爲聖旨,把它理解爲想怎樣解讀就怎樣解讀。當然,這一舶來名言與我國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確不謀而和,它打破了傳統思維定勢,把學生從“標準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讀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要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們首先必須知道哈姆雷特這個人物。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一個悲劇人物。他是一個極其軟弱的人,也是一個英雄的復仇者。莎士比亞有意造成一種“清醒與瘋狂、僞裝與真實的合金”,以便更充分地顯示人物的複雜性格。對於這樣一個人物,讀者自然會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歌德認爲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負復仇重擔而又躊躇,是由於他本身軟弱的關係;魏爾德爾認爲哈姆雷特的躊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麥王子的軟弱性上,而是客觀情勢妨礙了實現復仇的計劃;弗洛伊德則認爲戀母情結是哈姆雷特久而未決的原因……但是,所有的文本真的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比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個詭計多端、殘害百姓的妖精形象;《狐狸和烏鴉》中的狐狸就是一個爲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設法吹捧別人的狡猾形象。這些人物形象,並不會引起讀者的獨特體驗。即使是一萬個讀者,他們心中仍然只會有一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去產生獨特的體驗,其結果只會是把學生引入歧途。

還是以上述這兩篇課文爲例,還真有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時,老師讓學生說說對課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學生說:“白骨精雖然它詭計多端,殘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時還不忘記把老母親接來。”對於這樣的理解,老師不是加以否定,還稱讚地說道:“我們從來都說白骨精怎麼怎麼壞,可是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發現,它的身上也有閃光點值得學習呢!”

同樣的故事也在《狐狸和烏鴉》一課上演。在課堂上,正當教師帶領學生對狐狸的卑鄙行爲進行批判時,一個學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覺得狐狸很聰明,理由是狐狸善於察言觀色,不斷改變說話的內容,直到烏鴉開口。”對於這樣脫離文本實際的解讀,老師的評價是:“你很聰明,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這樣的`理解真是讓人不寒而慄。如果說學生的理解可以原諒,那麼老師的附和卻讓人感到可笑。白骨精的“孝心”是爲了和母親一起分享唐僧肉,這種“孝”是我們生活中所倡導的嗎?狐狸的“聰明”則是用欺騙的手段獲取不正當的利益,這種“聰明”是爲人們所不恥的。他們的這些行爲都是極不道德的。殘害無辜的白骨精,狡猾的狐狸都是反面教材,他們永遠也成不了英雄。如果老師一定要這樣去引導,學生可能會認爲不管採用什麼方法得到的東西與父母一起分享就是“孝”;“聰明”就是不擇手段,只要能達到目的。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好像走入一個誤區,解讀得越新奇似乎就越接近《課程標準》的理念。“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固然不錯,但是大家都不可能迴避這樣一個基本問題:哈姆雷特到底是誰?不管我們讀出多少個千姿百態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終只有一個。他就是那個爲父復仇的王子,他就是那個優柔寡斷的王子,這個誰也無法改變。而我們所讀出的“一千個”也都是從這“一個”中發散出來的。這就告訴我們,哈姆雷特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

新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但是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必須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進行的。能夠多元解讀固然是好,但是不能牽強附會,脫離實際。作爲教師,當學生理解出多個“哈姆雷特”的時候,我們在給予表揚的同時也要細加分析,這個“哈姆雷特”與文本的價值取向是否一致。如果出現偏差時,教師必須進行正確引導。

在教學《凡卡》一文時,當我講到凡卡的爺爺也過着很苦的生活時,有一位學生卻說:“老師,你講錯了,凡卡的爺爺過的生活很好。”我沒有馬上指責他,而是讓他說出理由。他說:“書中寫到爺爺穿着寬大的羊皮襖,說明爺爺穿得很好;爺爺白天在大廚房地睡覺,而凡卡卻睡在過道里,說明爺爺過得很好。”他的這一番言論,令我始料不及。細細分析似乎有道理。但是我們又不能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作者契訶夫是要通過凡卡的悲慘遭遇表現沙皇統治下,城鄉人民過着痛苦的生活。如果我們分析出爺爺過得很好,豈不是違背了作者的本意。但是爲了尊重學生,我們有馬上反駁,而是對全班學生講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然後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展開討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過的。那位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理解的片面性。

我們從任何文本中讀出的“哈姆雷特”都離不開文本的主旨,如果我們偏離了這個主旨,一味地標新立異,其結果只會是得不償失。一篇文章即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他歸根到底還是“哈姆雷特”,永遠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成不了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也成不了羅琳筆下的哈里波特。“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我們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去解讀文本,方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找準文章的突破口;也只有找準了文章的突破口,纔可能引領學生在語文的天堂裏尋求真知,找到真正的“哈姆雷特”。

國小語文老師課堂隨筆4

語文實踐性很強,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生的學習資源和實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而小語課文文質兼美,內涵豐富,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造精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覺得結合具體文本精心設計一些學生體驗性活動,讓其參與合作,交流學習,教學效果更好,下面就此略談幾點做法:

一、回憶往事,重新體驗。

小語文本中有不少細節令人動情,比如“淚水”、“掌聲”、“讚歎”,甚至富有哲理的“話語”等等,就此可引導學生對親身經歷的回憶,讓學生重新體驗,與文本、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同樣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學習《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眼眶”和《愛之鏈》“女店主不禁潸然淚下”時,教者可扣緊這兒的“淚水”巧妙地設計:“同學們,你流過淚嗎?先回想一下,再說說你當時流淚的情形,想想爲什麼事流淚,那時你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學生進一步明白了“淚水”有悲歡離合之分,也有酸甜苦辣之分,而文中這兩處的“淚水”卻不同尋常,兩者同樣具有感激之情,不同的是前者悲憤,後者欣慰。再如《鞋匠的兒子》中“林肯流下了眼淚,所有的嘲笑聲全都化成了讚歎的掌聲”,《裝滿昆蟲的衣袋》中“法布爾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詹天佑》中“許多到中國來的遊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讚歎不已”,以及《輪椅上的霍金》中“心靈震顫之餘,掌聲雷動”,《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中“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等文本,同樣是讓學生重新體驗的優質資源。教者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二、課堂表演,身臨其境。

小語文本中還有許多鮮活資源,如“對話”、連續的“動作”等等,教者可加工整理改編成劇本或直接使用,而後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並配合適的音樂,學生不僅身臨其境,而且在演出提升了認識和感悟。比如,學習《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中埃斯內爾和學生爲肖邦送行時的“叮囑”和“送禮”的細節,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道具“銀盃和泥土”,然後組織學生自選角色,組內搭檔,全班交流演出,學生在深情的表演中體驗着依依不捨的濃濃師生情誼和愛國熱情。

又如學習《負荊請罪》時,教者讓每個小組每個組員,有感情地讀通全文,揣摩“廉頗、藺相如、韓勃”三人物的不同個性和心理,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課後排練,課上匯演。學生演出時入情入境,用自己的聲態、體態、神態、動態再現當時“藺相如寬容大度、深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國家爲重的大人風度,廉頗狹小的嫉妒心胸、知錯就改的形象,以及門客韓勃疑惑不解、若有所悟的神情”。

再如學習《船長》一文中簡短有力的對話,可讓小組在表演朗讀中體驗“險情危急”,搶險刻不容緩,從而領會飽經風霜的船長:遇難不慌,機智果斷;忠於職守,履行人道,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偉大精神。還可以根據古詩《示兒》和《冬夜讀書示子聿》的文本,改編成小劇本後,讓小組每個學生都演一演,詩人的心思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對於小語課文中的一個微笑,一個姿勢,一聲安慰等文本,都不容忽視,都值得教者借題發揮。

三、走進社會,釋放真情。

課堂是學生語文實踐的小舞臺,社會則是學生實踐的大舞臺。課堂鍛鍊則是學生步入社會的階梯,向人間釋放真情的'源泉和動力。學完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組課文《負荊請罪》《最後的姿勢》《船長》《愛之鏈》後,學生的心靈深受優秀人物的薰陶,懂得了人生最偉大的價值應當“熱愛國家,珍愛生命,關愛他人,同情弱者”。於是組織全班學生討論:“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社區,我們的社會,誰是弱者,誰最需要幫助,我們應當怎樣及時給予無私的幫助?”同學們暢所欲言。接着教者就佈置學生按照各自的方法,可以個人也可以以小組爲單位走進我們所生活的社區,看看我們的身邊有沒有你說的那種對象,真心誠意地持續關心下去,你一定會感到無限快樂。讓我們把愛灑向人間,讓真情盛放社會,學生在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中,自然會達到很高的精神世界。

其實,我們的國小語文課本中大到每篇文章,小到每個標點符號,都值得我們每一位國文老師反覆研讀、仔細推敲,這都是生成“體驗活動”的上好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