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

教師2.53W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1

這個老師不僅丟掉了一張牌,也丟掉了作爲老師的誠意。教師拋棄了真誠,也就拋棄了學生的尊重與愛;當學生開始懷疑他們的老師時,他們就開始懷疑這個世界的完美和完整。這只是一個例子,不是普遍的。然而,教師在課堂上離開學生的情況並不少見:一些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選擇學習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或選擇教師設置的材料。有些老師讓學生“提問”,但希望學生的問題“在正中間”。因此,一些學生總是思考老師的思想:“什麼問題可以滿足老師的意思?”當一些老師表揚學生時,他們並不是真心的。他們說,你是如此偉大,你可以成爲一個文學家,當你長大了。因爲某人很聰明,所以將來成爲科學家是可以的……這種教導是不真誠的,更談不上真誠。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

“興趣與好奇”是培養學生創新潛能的原動力

案例1:世界“汽車之父”福特的`傳記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福特出生在一個小農民家庭,從小就對擺弄機械有着非凡的興趣,他還癡迷於拆卸家裏的鐘錶。他的姐姐說我們的福特鍾“一看到亨利(福特)來就發抖。”福特從小就很好奇。他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當他看到木頭爐子上的茶壺開水在冒熱氣時,他就把壺口堵住了。結果,茶壺爆炸了,幾乎造成了傷害事故。他在學校裏製造了一個蒸汽渦輪機,把學校的牆壁撞成一個大洞。然而,正是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氛圍,一個真正的學習氛圍,使世界成爲一個天才。

案例2:《文匯報》中有一篇關於上海某重點中學高三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報道,其思路和步驟是正確的。然而,因爲他不喜歡複雜的計算,他總是犯些小錯誤,大學聯考被幾分拒絕。他的家人把他送到了西方一所著名的大學。老師總是被學生沒完沒了的問題弄得語無倫次,經常要全班同學爲他鼓掌。第二年,這個學生成爲了這所著名大學的助理教授。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2

說起教育故事,一般都認爲語文教師或班主任會滔滔不絕,其實,我們數學教師的心中也有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就像閃光的珍珠點綴着我們數學教師繁忙而充實的教學生活,使我們平凡的生涯充滿了欣喜和感動。

記得波利亞流傳着這樣一句俗語:討厭數學的數學教師教會了學生如何討厭數學。每當想起這句話就會情不自禁地感嘆:那麼熱愛數學的教師呢?他不僅要讓學生學好數學,而且要讓他們熱愛數學。而我,就是成千上萬個數學教師中想讓孩子熱愛數學的普通一員。熱愛數學首先要讓孩子對數字產生興趣。《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國小低年級,要使學生“感受數的含義,初步建立數感。因此,在每段認數教學中,我都讓學生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找一找、猜一猜,使學生在豐富的呈現形式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展數感。我也經常創設情境,讓孩子們一步步走進變幻無窮的神祕的數學王國,在這個王國裏採摘甜蜜的果實。一次,我將事先準備好的10個紙蘋果貼在黑板上,然後請兩位同學當助手,送給第一個孩子3個,又送給第二個孩子5個,還剩幾個?請學生解決這個問題,並說出算式。大家都說得很好,現在我想表同學上臺來自己拿蘋果,想拿幾個就拿幾個,然後用算式表示出來。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演員選好後,自編自演還自己配音解說,最後將算式和結果寫在黑板上。“老師,編個連加算式行嗎?”“可以,只要是10以內的.都可以。”“老師,我想編加減混合算式。”“行。”這樣一次次選上來的算式各不相同,教室裏一片歡笑,一片驚喜,一片播種,一片收穫。天才教育家塞德茲建議我們說,不要胡亂給孩子灌輸術語和公式,而要誘導他們自由地發揮出天才潛在的能力。孩子們在增加和拿走蘋果的過程中,愉快地理解了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等術語,品味到了數學的樂趣,這不正是我們數學想看到的嗎?

現在我心中正孕育着一個美好的夢想,希望實小的每位學生都能紮紮實實地學好數學知識,更希望他們能成爲明天的數學人才。我要探索,我要奮鬥,我要真正成爲一個讓學生熱愛數學的人!我知道這條路上灑滿春天的花瓣,我也有信心迎接秋日的嚴霜和冬日的冰雪。我自豪,因爲前進的路上有無數的同行!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3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何況是學生,作爲教師,面對學生的過錯,不要大動肝火或簡單懲戒,要用敏感、細膩的心去關注孩子,關注他們犯錯背後的原因,用真情去打動,用愛心去呼喚。

“上課”,“起立”……像往常一樣,我和學生們相互行完禮,示意同學們坐下時,發現靠後牆邊依然固執地站着一個男同學,定睛一看,原來又是小民,我心裏已經明白了三分:他肯定又犯錯了。爲了儘快恢復課堂的平靜,我輕描淡寫地說:“小民,站着幹嗎?快回座位去。”

“不行”,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叫道,我故作驚訝:“爲什麼?”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他的週記又沒寫,老師罰他站着反思!”“他上課故意擠我的桌子,干擾我聽講,他應該站着!”“下課後我們跳繩,他故意搗亂……”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數落個不停,小民紅着臉,低着頭,有口難辯,只好“認罪受罰”。

看着可憐的小民,我清了清嗓門說:“這樣吧,小民的錯誤等老師瞭解後再處理,現在已經上課了,我想讓我的每個學生都坐着上課,可以嗎?”天真的孩子們齊答道:“可以。”我徑直走到小民身邊,拍了拍他的肩告訴他上位坐好,他怯生生地看着我,疑惑地向座位走去……

這節課,我感覺到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始終注視着我,聽講十分認真,當我問道:你們知道生活中的農諺嗎?小民也緩緩地舉起了手, 我立即示意他回答,他吞吞吐吐地說:“穀雨種甘蔗,立夏栽棉花。” 還沒等他說完, 有的同學就叫起來: “ 老師, 他說的是書上的。”“能記住就是自己的了,這說明小民作了充分的預習準備,這種學習方法很好啊,若堅持下去,定有很大的'收穫!今天老師要特別獎勵你一枚學習星。”教室裏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小民的臉又一次紅了, 不過頭擡起來了,神情也舒展了許多。

課後,我把他帶到辦公室,問他爲什麼不交週記,他說爸媽都外出打工去了,他跟奶奶生活,奶奶不識字,檢查不了作業, 有時一貪玩就忘記寫作業了,我肯定了他是個誠實的好孩子,跟他一起分析了不做作業的危害,並和他約定好了,每到週六、週日給他打兩次電話,提醒他好好完成作業,平時遇到難題用電話或QQ與我聯繫,他很驚訝,報以羞澀一笑。說到做到,每到週六、週日,我不忘給他電話,詢問他完成作業的情況……兩個星期後的一天,我在辦公室批改作業,小民不知什麼時候站在我身邊了,我問他有什麼事,他很有禮貌地說:“王老師,以後您不用再打電話催我作業了,電話費很貴的,我一定會先完成作業再去玩的,一定的!謝謝您的提醒!”然後恭恭敬敬地給我行了個禮,多麼細心和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啊,看着那燦爛的笑臉和自信的神情,我好欣慰!

就這樣,他的作業再也沒落過一次,課堂的注意力也集中了許多。

李鎮西老師說過:“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只有深入學生心靈,打動學生心靈,教育才會有成效,特別是面對犯錯的學生,我們更應當用耐心去引導,用細心去澆灌,用愛心去喚醒,努力發掘他們靈魂深處的美好品德,熱情加以培養,促其健康成長。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4

在人們眼中,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是默默燃燒的蠟燭,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這些讚美之辭,對平凡普通的我而言,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壓力。初爲人師的我,頂着這樣的壓力走上講臺,心中不時冒出一個大大的疑問:我能教給我的學生什麼,我該教給我的學生什麼?於是,我努力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我的第一批學生們。可是,當我在講臺上唾沫橫飛地展示自己的才華時,我發現,下面的學生多數是眼神渙散的。他們的心,並沒能與我產生共鳴。是我出現了問題,還是他們?新的疑問又出現了。是他和她,我那些可愛的學生們,解決了我心中的疑團,讓我走出工作的迷霧,認清前行的方向。

一、他,是我工作第一年的一個學生。他的語文成績並不出色,但是他的字寫得漂亮,我常常在課堂上表揚他。有一次,他在週記中向我表達感謝之意,說因爲我的表揚使他對學習充滿了信心,並且開始對語文學習有了興趣。讀完週記,我訝然。沒想到我不經意的一番表揚,竟然有這麼大的作用。某一天晚上,我去他們班下晚自習,他趴在桌子上睡覺。第一節下課後,我把他從教室裏叫了出來,詢問他睡覺的原因。一開始,他什麼話也不願意說,一臉倔強地站着。“老師叫你出來,是關心你,不是要指責你。一直以來,你給老師的印象很好,今天晚上會趴在桌子上睡覺,肯定是有原因的。老師知道你有心事,如果不方便說,你可以寫在週記裏和我交流下看法。有事情應該說出來,尋找解決的方法,而不是任它爛在肚子裏。”說完這番話,我就讓他回教室去了。隔天的語文課上,他把週記交到了我手上。在週記裏,他向我敞開了心扉,訴說了晚自習睡覺的原因。原來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是他母親把他和哥哥一手帶大的。他在週記裏寫道:“老師,自從懂事以來,爲了不讓我媽操心,我一直努力做個乖孩子。可是昨天,我卻讓我媽傷心了。因爲她要我去看望生重病的爸爸,我不願意去。老師,我想您應該明白,我不是故意讓媽媽傷心,我只是沒辦法去看他——那個我一出生就把我拋棄的所謂的父親······”看完週記,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慶幸,慶幸自己昨天沒有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批評他,要是那樣做了,該在他年輕脆弱的心靈裏埋下怎樣危險的種子?同時,我也意識到,這是他人生中關鍵的一個時刻,如何引導他,才能幫助他順利跨過這個坎呢?在他的那篇週記下,我回了這樣幾行字:“俗話說父母不嫌兒女丑,兒女不嫌父母窮。我們不能選擇父母,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待父母的態度。你的父親也許不是天底下最好的父親,但我相信你會願意做個讓你媽媽感到幸福和驕傲的兒子。去看看他吧,這是你們第一次見面,也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面了。”當他看望父親回來的那一天,給我打了一個電話。電話中他一度哽咽,停了很久纔對我說出這樣一句話:“謝謝你,老師,因爲你,我彌補了許多以來存在心中的一個遺憾。”這是我和我的學生的第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我們以“週記”爲媒介,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在這種交流中,我領悟到一名語文老師的成就感,並不是站在三尺講臺上的唾沫橫飛,不是自我才華的展示,而是真誠地關心學生,是幫助學生走出人生的困惑。感謝他,讓我悟到爲人師表的第一個樸素真理。

二、她,是我工作第三年的一個學生,我的語文科代表。個子小小的她,長着一雙慧黠的眼睛。她極具寫作才華,寫起文章來行雲流水,但是性格孤傲,不夠合羣。在我的語文課上,她的作文經常被我拿來當範文,但每次我念她的文章時,總會響起不知從哪個角落裏傳來的噓聲。次數多了,她也受不了了。有一次她跑來和我說:“老師,以後不要再念我的文章了,他們都不喜歡我。”話剛說完,眼淚也跟着流下來了。我從沒見過她哭,也沒料到性格要強的她會哭。安撫了一番後,我對她說:“不要難過,他們也許不太喜歡你的性格,但同學們私底下都很喜歡你的文章的。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麼他們不喜歡你呢?”“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們背後都說我太高傲,總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老師,您應該瞭解,我不是故意這樣的,我只是不知道和他們說些什麼。”“呵呵,不用擔心。老師有辦法。”隔天的`語文課上,剛好上的是馬丁路德金的《我的夢想》,在最後的活動環節裏,我讓她上臺即興演講。在這次演講中,她第一次敞開心扉,向同學們展示她內心真實的感受:“同學們,我今天要和大家講一個故事,一個孤獨女孩的心聲······她不善言辭,不太懂得和別人交流,是寫作,讓她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與人生的快樂······她從來不曾拒絕別人溫暖的眼神,只是她還不懂得如何伸出自己的友誼之手······”演講還沒結束,同學們便對她報以熱烈的掌聲。自此以後,她漸漸地融入班集體,不僅得到同學們的喜愛,更成爲我的一個得力幫手。這是我和我的學生的第二個故事。

在這個故事裏,我領悟到一名教師的價值,不在於灌輸給學生多少的知識,而是你能教給他們怎樣的爲人處世的道理,是如何引導他們融入生活,尋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所在。感謝她,是她讓我明白了爲了師表的又一樸素真理。我和我的學生們的故事還在繼續,我的教育生涯也還在繼續。作爲一名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我的工作成績也許不是最出色,但是,在這個即將邁入第七個年頭的秋天裏,我知道,我已經找到了那一把開啓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5

不知哪位學者曾經說過: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優越、最光榮的。帶着對這一理念的憧憬,我踏進了幼兒園。

可是,當我第一天走進教室,真正面對着一羣燦爛的小太陽時,我的心裏直犯嘀咕。做一個孩子王,和孩子交流,這就是我終身與之奮鬥的事業嗎?他們那麼稚嫩,他們乳臭未乾,他們呀呀學語,他們好動愛鬧,他們喜怒無常,但他們是祖國的希望。

面對現實,我該做些什麼,我又能做些什麼呢?工作以來,我不只一次問過自己。曾經,我一味地追求怎樣培養孩子,怎樣掌握高科技知識技能,而有關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的`心理健康這些基本的常識我卻忽略了。自從聽了這樣一個故事,我的教學觀念轉變了。故事發生在1987年1月,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上,有人問一位金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爲最主要的東西?出人意料,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呢?學者回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做錯了事情要敢於承認並表示歉意;午飯休息時不能吵鬧;和小朋友在一起要團結、互助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就是這些。真的很感謝這位學者,他給了我教學教程中一個深刻的教誨,我在強調發揮幼兒的創造性、競爭性時,並不能忽略培養幼兒從小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的人格要素——忍耐、寬容、團結。

說實在的,其實,我也只不過才21歲,還在做着學生時代沒有做完的夢,還需要父母的呵護!可是,現實告訴我,我已選擇了幼教這個光榮而又艱鉅的職業,我已步入了這個神聖的殿堂,我已承擔起這沒有理由推卸的責任,我必須義無反顧地去做好那位學者給我的教誨。

雖然,在大人眼裏我還只是個孩子,但我要有父母的責任感;雖然我還只是個學生,但我要有老師的激情。我要在人生的沙漠裏播種綠洲;在生命的童山上播種花草;在社會的沃土中播種希望。

我知道前進的道路一定不會平坦,但我會沿着那陡峭的山路勇敢的攀登,在今後的旅途中刻苦學習、虛心請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把對朋友的無私幫助、對幼兒的關懷愛護、對事業的不斷追求,揮灑地淋漓盡致。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6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

你們好!

很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分享我的教育故事。每朵花都是美麗的,每一個小朋友都有閃光點,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作爲教育工作者,應該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挖掘小朋友的潛能,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鬆散的同學,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把這些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同學都有展示自身才氣的機會,讓每個同學都在成績感中獲得自信。所以,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賞識,小朋友信心的源泉》。

前不久我上了這樣一節音樂課。那是四年級某班的音樂課,師生互相問過好後,小朋友們坐了下來。我掃視了一下全班,發現一個叫張俊的小朋友兩眼空洞,神思似乎飛去了遠方。這個同學學習和紀律都不太好,班主任說起他來就頭疼,說他語、數、英三科成果加起來還不夠一百分,也因爲這樣,所以沒有人願意跟他玩。看着他那張發呆的臉,我不由得想,他應該很不快樂吧,現在的獨生子女其實很孤獨,很渴求友誼和平等的尊重。我決心拉他一把。

回過神的時候,我微笑着說:“今天老師要褒揚你們,排隊進課室的時候特別恬靜,坐也坐得特別端正,你們看看,張俊同學坐得多好呀!”同學們的眼光刷的一下都集中在張俊身上了,他有點慌神,腰條件反射地挺得更直了,我對他翹了翹大拇指,他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那一節課上的是舒伯特的《搖籃曲》。我先放了一段絃樂版的《搖籃曲》,讓同學邊聽邊想象:“在音樂中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什麼?”放音樂的時候我注意看了一下張俊,發現他的眼睛撲閃撲閃的,似乎在邊聽邊考慮。放完音樂之後,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張俊第一個舉起了手。我讓他起來回答問題,老實說我對他的回答不抱有太大的期望。他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說:“剛。。。剛開頭的地方有。。有湖水的波紋,然後。。。然後風,風是輕輕的,天上還飄着幾朵白雲”我驚異地看着他,課室裏鴉雀無聲,同學們也想不到這麼美的.句子居然是出自張俊同學的口中。這首樂曲的開頭3432121,旋律線就是小波浪線,而在器樂曲的中間局部,小提琴在上方拉出了飄逸的高音,不正像天上的白雲嘛!我有點激動地說:“你能不能把你想象的畫到黑板上?”他點點頭,走到黑板前畫起畫來,畫波浪線的時候他還特別選了藍色的粉筆,不一會,湖水,白雲都畫出來了。我在旁邊提示他,你覺得剛纔音樂表示的是夜晚還是白晝?他想了想,又畫了一彎月亮。“他畫得美嗎?”我大聲問小朋友們,全班異口同聲地說“美!”我帶頭給張俊鼓掌起來,他在全班的掌聲中滿臉歡欣地坐下來。我接着問小朋友:“小嬰幼兒就在這樣美的環境中睡覺覺,舒服嗎?假如我們在旁邊,我們說話或者唱歌應該怎麼去做?“應該輕輕地說話輕輕地唱”。張俊沒等大家回答就立刻搶着說,我讚許地對他點點頭。

在接下來的上課過程中,張俊多次舉手,雖然他的回答並不是每一次都正確,但我卻從他的眼睛裏看到了主動和自信,而那雙剛纔還失去光彩的眼睛,此刻充溢了靈氣。

下課的時候我對小朋友們說:“今天老師特別高興,因爲我發現了咱們班有個同學原來是很有音樂想象力的,你們說是誰呀?”大家都指着張俊。我微笑着地看着他說:“你今天表示很棒,繼續加油哦!”張俊臉都紅了,聽音樂離開課室的時候,我看到他是連蹦帶跳地跑出去的。

下課後我感慨萬千,自身不過是很輕鬆地褒揚了幾句,就讓張俊從冬眠狀態一下子感受到欣欣向榮的春天。而他也讓我懂得,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老師一個讚許的眼神,一句鼓勵、誇獎的話語,對於同學來講,都是莫大的鼓勵,能自然激發同學的音樂表示慾望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要知道,好小朋友是誇出來的。

我記得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他只用幾把糖幾句話,就感化了一個打架的小朋友,讓他痛哭流涕地認識到自身的錯誤。而周弘,中國一位普通的爸爸,把雙耳全聾的孩子培養成中國式的海倫.凱勒,讓她成爲了中國第一位少年聾人大同學,留美碩士。他勝利靠的是什麼?就是通過賞識教育!我知道,在以後的音樂課裏,張俊可能還會神遊太虛,教育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勝利,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路何其慢慢兮,但我會時刻提醒自身,愛小朋友,賞識小朋友。因爲賞識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它是小朋友學習的動力,它信心的源泉。

最後,我引用周弘先生的一段話結束我的演講:每一個小朋友,都有自身的獨立人格,有自身的生命權,我們要懂得尊重;每一個小朋友,都有巨大的不可估量的發展潛力,我們要懂得信任;每一個小朋友,都有自身的獨特個性,有與衆不同之處,我們要懂得理解;每一個小朋友,都有優點、閃光點,我們要懂得熱情激勵;每一個小朋友都有短處,都有缺點,我們要懂得耐心和寬容;每一個小朋友都免不了會犯錯誤,我們要懂得友情提醒。

謝謝大家!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7

回顧我們以前的教育,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有老師”和“只有書”的現象更加嚴重。個性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一切,擁抱一切,不允許學生踏出雷池。如果學生有一個獨特的方式或有一個奇妙的想法,這似乎是一個偉大的叛國。這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抑制了人格的發展。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在《領導者》一書中評論中國的教育:“中國的教育制度可以爲大衆帶來良好的'教育,但它失去了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因爲中國的教育過分強調每個人都是好的,一切都是統一的。他們從小就被訓練得非常溫順。他們從小就被灌輸要聽大人說話的思想。他們不允許有獨立的意見,更不要說像愛因斯坦那樣的“離經叛道”了。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專業的人才。這並不是說它是我們教育中積累的劣勢和悲哀。

在第一種情況下,如果福特出生在一個只會看課本、只會少問少答的當代中國家庭和學校,他早就被稱爲“淘氣大王”,甚至遭遇“羣龍無首”的不幸。那時,天才也將在搖籃裏被扼殺;從第二個案例可以看出,西方教育注重的是刺激學生產生問題,培養創新精神。但我們把多元化思維統一到“隨波逐流”的標準,把學生培養成不會犯錯、不會打雷的普通人。這難道不是我們教育的差距嗎?

許多事實證明,分數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的素質。江蘇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魏索康先生進行了一項很好的調查。在100位諾貝爾獎得主中,45%的人在國小和中學,其中6位在國小和中學很差,比如愛因斯坦。調查顯示,創新潛力與家庭背景、經濟條件和中國小生成績有關,但不是主要因素。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8

對待學生要有愛心,輔導學生要有耐心,教育學生要有誠心。只有一心一意善待每一個學生,纔會在教育教學上喜獲豐收。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而歲月卻是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多年來爲人師表,在講壇上不斷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許多都已隨着時日的流逝而漸漸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樹根一樣深深地紮在了我的心上。雖不曾驚天動地,但仍歷歷在目,感悟至深。

那是20xx年的秋季,學校給我安排了七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七年級的學生,初來乍到,對任何事情都有着新奇感,在任何老師的課上都表現積極,惟恐自己在老師那兒沒有留下什麼好的印象。尤其在我這個既是班主任又是語文老師面前,同學們可以說表現是相當活躍的。也正因爲如此,我也就很快地掌握了本班學生哪些上課愛思考問題,哪些在學習上很用功,哪些上課喜歡調皮等基本情況。其中有一個學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彬,分班時在班上她的成績是中上等。對於一個上課不回答問題的學生,老師一般是不會去在意的,更何況一個成績也不十分突出的學生。彬就是這樣一個學生,上課是很少很少去回答問題。我估計,她在其他老師的心目中也是印象不深刻的。

然而有兩件事情,她讓我不得不去注意了。一件是在一篇作文中,她抒寫了自己心中既矛盾又困惑的想法,可又不希望別人去了解,去幫助。可她明明是寫給我看的呀,我思忖着。另一件事情是學校組織春遊活動。一路上,同學們排着長長的隊伍有說有笑,唱着歌兒興高采烈地行進,歌聲傳遍了山谷。而唯有彬獨自遠遠地落在隊伍的後面,既不和同學們談笑,也不唱歌。

這是典型的性格孤僻。從我從教多年的經驗來看,這個學生一定有什麼心結,她的心裏一定隱藏着許多東西,如果不打開這個心結,對她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我試着慢慢接近她,上課間隙時,我問一問她是否聽懂,有時候我也把她叫到辦公室問問她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起初,她也只是默不作聲,偶爾笑一笑罷了。後來,她對我有了一些瞭解,於是,態度有了一些轉變。我抓住契機,適時的和她交談着心裏話。原來,她確實是有心結的。她說了她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得病,一病就得去看醫生,也因此導致成績下滑。而她國小的班主任卻不理解她,有時還當着全班學生挖苦她,打擊她。所以在同學面前,她覺得擡不起頭,在老師眼裏她又覺得自己沒用,久而久之,她就不再說話了,也就養成了獨來獨往,不願再和任何人交流溝通,把自己封閉了起來。

聽了彬述說,我半開玩笑地對她說:“你覺得我是不是也像你原來的班主任?”

彬想了想,搖了搖頭說:“你不像,如果你也是那樣的老師,我一定不告訴你這些。”

“是的,那你現在感覺怎樣?”

“好多了,我會記住你的話,我也一定會去和同學搞好關係,相信我,我會把成績趕上來的。”

我肯定的點了點頭說:“不需要懷疑,你本身就是很棒的。”

是啊,又有誰會對別人的關心而棄之於不顧呢?彬同學可以說是認同了我對她的關心,也因爲我的無微不至的關懷,才化解了她心中的堅冰,才使得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後來彬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年級第八名的好成績。

教育學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這就需要足夠的耐心,在平時的工作中細心觀察,發現了學生的錯誤,坦誠地和他交流,學生是能夠接受的。

例如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學生叫阿文,平時上課下課很愛調皮搗蛋,上課時不是身子動過來扭過去,就是嘴巴說個不停。第一次找他談話,他就很直爽的告訴我,他也想好好學習,但就是坐不住。這時,我知道要提高他的成績,首要的是解決他的思想問題,改變他的壞習慣。但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和習慣豈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於是,我耐下性子多次找他談話,只要他犯了錯誤,我就找他談。次數多了,他也被我的誠心所感動,努力嘗試改變壞習慣。後來,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師積極配合上好課了。學習成績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三尺講臺,道不盡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寫不完人生風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猶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師的責任,教師的責任就是點亮學生心中的燈。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師的光榮,作爲一位人民教師,只有勇於進取,不斷創新,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績。作爲一位人民教師,只有愛自己的學生,像愛自己的孩子,盡情欣賞學生的創造,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

教師教育案例小故事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有人說,教師是辛勤的園丁,培育美麗的花朵;也有人說,教師是春蠶,勞作到死吐絲方盡;還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說,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

我說都不是!教師就是教師,是一個永遠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人。

我覺得,教師與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一對共同成長的夥伴。教師的幸福不僅僅是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同時還應該包括自己的充實與成長。吾生有涯,而知無涯。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我們只有通過讀書,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給自己和學生的雙重成長以堅實的保證。

今天站在這裏,我不想用那些華麗的詞藻去描述讀書的美好和意義,只想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成長故事。

記得剛踏上工作崗位時,學校爲了讓我們儘快地熟悉業務、完成角色轉換,對我們青年教師進行了一系列的培訓。初出茅廬的我覺得這種培訓沒什麼意義,尤其是沒有必要講那些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只要多提供幾堂精彩的示範課,讓我們模仿就可以了。因爲初登講臺,不懂得什麼教學方法,面對教材總是感到束手無策,不知道課堂上該講什麼、講多少,所以特別希望老教師給一個明確的、具(來源:體的、能“立竿見影”的做法或模式讓我們參照,甚至照搬,否則心裏就沒有底。這樣做果然省勁,一切都不必費心,教材的處理、教學環節的設計、課後練習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師的去做,無從下手的困擾沒有了,每天上完課回到辦公室,感覺是那樣的輕鬆,那時的我以爲教學就這樣簡單、容易呢。可是,漸漸地我發現我的課堂缺乏活力、了無趣味,除了少數幾個學生在比較認真地聽講之外,其他學生表現出很淡漠的樣子。每當我提問問題的時候,下面幾乎都是一片沉默。這樣的教學效果當然不好,我十分沮喪卻束手無策。再去聽老教師的課,看到人家課堂上那熱烈的氣氛,活躍的場面,我感到不解:一樣的知識,一樣的講解,爲什麼效果卻差這麼多?我曾經的一個導師對我說:教師和教師不同,學生和學生也不一樣,不同班級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再者,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變通和取捨。別人的教案和課例,只能作爲一個參考,教學還是得有自己的東西啊。

一席話說得我茅塞頓開。我仔細地比較了一下與老教師的.差異:老教師們熟悉教材,瞭解學生,他們的授課計劃總是以學生爲中心,對學生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具有預見性,並能準備好一套或幾套解決方案;他們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語言生動,講解詳略得當;他們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使學生始終在前一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這樣,學起來輕鬆,掌握起來也不感到困難。而我總是搞不清楚一節課到底能進行多少內容,惟恐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總像是被人追趕似的趕進度;每節課我的第一句話通常是:“這節課我們繼續進行下一節。”完全顧及不到新舊知識的關聯;課堂上我雖然也想上出點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麼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通過對比,我終於明白,幹工作只憑熱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學工作時刻需要心靈的介入。僅靠簡單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學規律,它需要的是長期的學習與積累。不學習,心靈之泉就會枯竭,工作也就無“心”可用。要給學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這個水源就是學習和實踐。

帶着這樣的認識,我開始如飢似渴地投入到讀書學習中去。我首先通讀了新課程這本書因爲我知道現在新課程已經在全國開展了我首先應該要做的就是學習新理念;再次我到處搜尋名家著作,觀摩名家課例,學校也非常關心我們青年教師記得去年學校就派我們去xx聽xx老師的課從他的課中我也吸取了許多的教學經驗以用在我以後的教學當中去同時學校裏也經常組織我們去聽優秀老師的課這讓我認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讀書和學習讓我眼界大開。我發現,隨着閱讀量和教學經驗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開了一扇大門,現在我真正地領略到了教學之美,備課變得容易了,課講得生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變得濃厚了。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付出總有回報。

標籤:案例 教師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