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美術教師讀書體會

教師2.17W

美術教師讀書體會1

我感覺《如何說,孩子才肯學》是一本有趣而有意義的書。它既適合家長同樣也適合教師。中間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學中也時常出現。當發現自己的處理方式與之相同時,心中一陣欣喜。當發現自己的解決方法完全錯誤時,在反思的同時更慶幸自己找到了科學的解決辦法。我突然發現孩子與大人的世界是那樣的不同,主觀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與孩子顯得是那樣愚蠢與低效。我讀書的心得體會如下:

美術教師讀書體會

第一章,接納孩子的情緒在全書中最爲重要,是後續溝通的基礎。它提出了幾個觀點:

1、不要否定學生的情緒(當情緒被否定的時候,學生容易失去勇氣)

2、不要隨意批評和忠告(老師出於好意,但學生在批評的環境中很難去考慮問題並承擔責任)

3、不要概括和解釋(當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你的解釋他很難聽進去,也就很難奏效)

4、不要忽視學生的情緒,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爲時,也要先接納學生的情緒、願望並作出反應。第二章,合作更詳細說明了吸引孩子合作的七個技巧。

書中體現出的:“無論孩子什麼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對,甚至有侵犯性的行爲,他的行爲我們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緒,或者說感情需要被接納。但我們接納的只是他的情緒,並非他的行爲。”這一觀點我印象很深刻。因爲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常常不顧及他們的感受,劈頭蓋臉的就是批評。雖然短時間內出現的不良現象減少。但這是一個指標不治本的做法。孩子畢竟是孩子,單方面的批評很難引導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們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聽一聽,去安撫他們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而不僅僅只是冰冷的命令。

文中出現的很多案例都在我的'日常教學中出現過,但我的做法往往是不科學的那種。讀着讀着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在我認爲很好的處理了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其實已經傷害了這些孩子的感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習慣性地去否定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有情緒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要正視這個事實,首先認同他有這個感受,孩子纔可能接納我們後續的建議。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多從孩子的角度接納他們的情感,這樣才能引發孩子的共鳴。獲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時刻關注自己的教育行爲及其有效性。多思考自己有沒有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有時候只是爲了宣泄情緒,簡單粗暴的壓制只能換來日後更大的問題。唯有讓自己成爲孩子的傾訴表達的對象,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裏,才能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告訴孩子老師瞭解你的感受,知道你的困難,有什麼話就儘管說吧!這樣儘量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被動的接受一些強制的命令。比如有同學講話時,我們可以不用厲聲喝道:xx,閉嘴。嘗試着說:“有些同學有什麼有趣的事情要告訴大家,等會下課我們來分享一下。”結果可能會好的多。改變不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留心觀察,多想,多研究,努力實踐,必然會找到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

美術教師讀書體會2

最近,利用暑期時間我讀了《給中學教師的100個創意:傑出的教學》,收穫不小。《給中學教師的100個創意:傑出的教學》中提到了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爲之讚美!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讚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讚美賞識,願學生在教師們的讚美和賞識中長大,願老師們在讚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讀着鄭傑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課餘,我還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著作《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國小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爲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於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餘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爲是否與說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說:“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說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爲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範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爲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爲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美術教師讀書體會3

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爲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

前段時間學習了楊景芝老師的著作《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這書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論述她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本書作者楊景芝是我國著名的兒童藝術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經歷,以經過近二十年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她總結的教學理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倡導意義、作用。楊老師在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着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雲,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相結合。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爲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後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楊老師不管對她的理論還是實踐,都浸透着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這裏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另外,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實踐還具有嚴肅性和認真性。本書洋洋20餘萬字,涉及了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楊老師多年心血的結晶。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分爲上、下兩篇,上篇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從走進基礎教育天地談起,到具體闡述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展。從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徵分析,到構建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的具體做法。下篇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研究。具體論述了楊老師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以及多年來總結的"教的藝術"。楊老師通過上下篇理論與實例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瞭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的"從愛心出發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在兒童稚嫩的心裏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也會培養出更多藝術的花朵。

這是一本好書,一本可以成爲美術老師辦公桌上的專用書。楊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理論成果,爲藝術教育開闢了一片淨土。

美術教師讀書體會4

這個月讀了《做最棒的老師》一書,上面舉了很多教育故事,對我的啓發很大。這本書全方位地闡述了作爲老師應有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課堂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把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 作爲教師要注意教育的方法,當學生出現失誤或對教師不尊重時,切忌簡單,粗暴,衝動的“熱處理”,而應控制自己的言行,用愛心去感化他們,使他們主動克服錯誤。這就需要向慈母一樣將愛播進學生的心田。心理學還告訴我們:人際交往融洽、和諧是以真誠爲前提的。“以心換心”以理解爲橋樑。人與人之間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溝通。我們除了做好“嚴師”,“慈母”之外,還要利用課餘時間和學生多接觸,推心置腹的和學生交談,成爲學生的“摯友”。

總之,作爲一名好教師必須以多種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做一名好老師,就應該做一個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勇於創新的探索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作一名好老師,一定要“做有心人、做有益事、以寧靜的心態腳踏實地的做事”;要有理想、有思想、有激情、很認真、多讀書、會反思、有韌勁。我們應該不斷實現專業自主,在實踐中不斷增長才幹,使自己儘快成爲高素質的教師,不僅是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工作有情趣,生活有品味,做人上境界。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老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作爲一名老師,想要自我完善、不斷提升,就需要不斷反思。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只有在反思中總結出規律和經驗,才能不斷的改進、不斷的發展;只有在反思中提煉出精華和真理,才能不斷地修煉自己、成爲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教學反思是老師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切實有效的反思活動。翻開雜誌,打開網頁,可以說每一個優秀的教師,成名的教師都有一個寫教學反思的好習慣。可以說教學反思是一個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它一方面讓我們在教學中的正確的行爲予以肯定,不斷的'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使我們自己找出在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相違背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自我改正、自我完善。教學反思使我們拒絕平庸,使我們的教學經驗得以昇華,使我們吐故納新,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實際過程中,我們寫反思都是在查找教學的不足之處,總結經驗教訓,而在發現自己的優勢,肯定一節課的亮點上花的功夫相對少了一點。同時,我們在反思時,往往寫的都是教學反思,而忽略了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的反思。所以,對於平日裏與學生接觸時的一言一行,我們都要認真地、耐心地反思,從中找到某種教育規律。再者,我們進行教學反思往往僅僅滿足於獲得教學經驗,而沒有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所以,雖然做了好多年教師,偶爾也進行過教學反思,但創新方面是少之又少。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建議每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寫教育日記讓老師終身受益。”教育隨筆,不是爲了晉升職稱而炮製的論文,也不是爲了課題交差而拼湊的“成果”。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教學全紀錄,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只需我們抓住一天中的一個火花,可以是上課,也可以是聽課,也可以是網上,雜誌上看到後的靈感。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爲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事着教育這一事業,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恆心去撐起這一工作,就要努力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