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大班上學期教師隨筆

教師7.85K
大班上學期教師隨筆1

孩子們吃好飯後,被安排在走廊上休息。基本上就是交換玩具和圖書,還有一些安全的小玩意。這個時候是他們最開心的,爲什麼這麼說呢,有兩個原因:因爲只有這個時候他們纔可以把這些東西拿出來玩,只有在這個時候才允許他們大聲喧譁。這是我們大(2)班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約定。具體內容就是:允許孩子們帶玩具(安全的)到幼兒園裏玩,而且規定時間讓他們盡情地玩,條件就是在除了這個時間以外的任何時候都不可以拿出來。

大班上學期教師隨筆

大班的孩子,處於學前晚期,即將跨入國小的大門。他們的身心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增強,求知慾和好奇心盛,愛說,好動,而且逐漸變得有情感,有意志要求和獨立個性,自我意識有一定的發展,喜歡自由活動,渴望參加成人活動,盼望自己快點長大。根據孩子們的身心特點,我抓住了幾個重點:他們求知慾和好奇心盛,愛說,好動,我就安排時間內他們自由交流,自由活動,孩子們有很多知識是在與人交往,與同伴的交往中得到的;他們理解力增強,渴望參加成人活動,我就和他們進行條件交換,也就是孩子們上課的時候乖乖聽話,那麼在這個活動時間我也就放寬尺度,讓他們盡情地玩。這是我和孩子們的約定,像成人的約定,我感覺效果蠻好的。如果哪個小朋友不聽話,過分調皮了,我會以剝奪他的活動時間來“懲罰”他,呵呵,孩子們也會稍稍收斂!

午餐後至午睡前的這段時間也是很重要的,因爲它是消化和休息的一個過渡,既要讓孩子們健康地消化,又要讓他們在情緒上,心理上得到平靜,爲午睡做好準備。所以臨午睡前10分鐘左右,我就會要求小朋友們收起玩具,做在小板凳上小聲地聊聊天,主要是怕他們玩得太興奮,睡不着覺。通過幾分鐘的過渡,等他們基本上安靜了,也有點倦意了,接下來組織他們排隊上廁所,然後進入午睡室。

孩子們的一日常規的建立,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他們行爲上的反覆較多,所以在建立初期,老師還要進行督促檢查,做到持之以恆,也就是要我們經常“碎碎念”。久而久之,等他們習慣了,成了一種生理時鐘了,那麼在常規管理上也就不那麼累了。

大班上學期教師隨筆2

在大班的一次教學活動中,老師發給每一個小朋友一張白紙,然後要求孩子們以“我的幸福”爲題畫一副畫。按常理,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生活不可謂不幸福。想必孩子們能畫可畫的“幸福”該會多麼的多姿多彩。出乎老師意料的是,滿臉稚氣的孩子們竟紛紛嚷着說他們不幸福。那麼自然是畫不出的。這是在中央電視臺的某個欄目上播出的真實一幕,不免令人錯愕。我們不清楚這些聲稱自己不幸福的孩子在他們的同齡羣體中究竟能有多大比例,乃至能否具有普遍性。然而,誰都不會否認每一個孩子都應享有童年的幸福。那麼,究竟是誰拿走了本該屬於這些孩子的幸福?實際上,拿走孩子幸福的事情並不鮮見地存在於現實中。當孩子們被功利化的意圖驅使着做完珠算背完唐詩練鋼琴時,孩子與同伴交往嬉戲玩耍的幸福就被拿走;當孩子們在“不衛生”的呵斥中丟掉手中的泥團和毛毛蟲時,孩子親近自然發現自然的幸福被拿走;當孩子在一驚一咋的恐懼暗示中收回攀高爬下的衝動時,孩子嘗試探索和冒險的幸福被拿走;當孩子吃飯時,在“不許說話”的教誨聲中,停下七嘴八舌的討論時,孩子自由暢談表達自我的幸福被拿走……

然而,更應注意的是,也會有以給予兒童幸福之名義而行拿走兒童幸福之事實:以物質上的百依百順一味滿足來縱容孩子的索取慾望和奢侈消費的虛榮,拿走孩子感受艱辛與挫折品味“來之不易,來則惜之”的幸福;以精神上的萬般嬌寵溺愛無度來加速孩子的自我膨脹與人格異化,拿走孩子在真實和平等中體驗人際理解和合作的幸福;以生活中的包辦代替無微不至來助長孩子的懈怠、嬌氣與孱弱,拿走孩子磨礪意志邁向獨立體驗責任與成功的幸福。

可見,錦衣麗服、華食美味不是孩子的'幸福,昂貴玩具、豪華庭堂也不是孩子的幸福。孩子的幸福在自由的遊戲中,在獵奇的探索中,在無限的夢想中,在天真的歡笑中,在健康的成長中。

還給孩子本應有的幸福,呵護與珍愛幸福童年,實在是教育的根本職責。

大班上學期教師隨筆3

每次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時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佔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牽手當小班長,以“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

爲了改變這種現象,滿足孩子們的心願,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站隊前,我對孩子們說:“請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孩子們高興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們身邊,一一握一下他們的手,親切地在他們的耳邊說一句:“你的小手真乾淨”。或者說:“你的小手熱乎乎的……”孩子們笑了,高興的也在我耳邊說一聲:“你的手也熱乎乎的。”或者說:“你的手和我媽媽的手一樣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隨後臉上露出得意和滿足的表情。我說:“站隊吧!”話聲剛落,孩子們個個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對,沒有搶排頭的了。先搶一陣,再站隊的現象徹底地消失了。

“一個好的教育家,應該是半個心理學家。”此時,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認識。孩子們搶排頭,主要是想站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引起老師的注意,通過皮膚接觸,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愛。老師主動給孩子們一些撫慰性言語和動作,是迅速縮短教師與孩子們的距離,親近孩子們,滿足他們願望的好方法。

大班上學期教師隨筆4

上幼兒園的孩子年齡雖然小,但是他們的眼睛可都是火眼金睛,是清澈的,是好奇的,並且善於發現細小的事物。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到操場上做一個遊戲。惠澤“吱”的一聲,我聽到叫聲,以爲發生了什麼大事,就趕快跑過去問惠澤:“惠澤,你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了嗎?”惠澤卻笑嘻嘻地對我說:“老師,草皮上有一隻剛出殼的小蟑螂,它太小小了,你看。”隨着我和惠澤的驚訝聲,其他的孩子也都圍了過來,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們跑過來看到這場景,更是驚訝地叫了起來:“快來看呀,這裏有一隻小蟑螂,很好玩哎。”孩子們都跟着嚷嚷起來。我看到孩子們這樣亂哄哄的,就伸手把蟑螂拿了起來,孩子們見我拿起來了蟑螂,就紛紛伸着手說:“老師,我要,我要,我要玩,你給我玩玩好嗎?”由於他們這樣濃的好奇心,我突然想到,爲什麼不拿這隻小蟑螂來給小朋友們上一節關於大自然的課呢。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有這樣一個小東西把孩子們的好奇心引出來,何不利用一下這個小東西呢!我組織了一下孩子,把他們領到一邊的草地上,給他們講關於益蟲和害蟲的知識。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了關於蟑螂的特徵之後,又進一步認識了昆蟲,還了解了哪些是害蟲,哪些是益蟲?一下子擴大了對大自然的認識,拓展了對大自然的視野。也許我們的年齡比他們的大很多,但是天天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們的心彷彿被孩子們傳染了,也變得很幼稚。我們對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千萬不能對孩子的發現置之不理。如果我們和孩子一起以一種欣喜的心態一起發現,一起分析,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心和孩子們的心一樣年輕,大自然的事物永遠那麼美好。

大班上學期教師隨筆5

幼兒園處於孩子成長的懵懂期,調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瞭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否則,還真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氣壞呢。

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我都向家長介紹老師的工作是非常瑣碎和清貧的,這是由幼教的任務和性質決定的。幼兒園是保教機構,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髮展。幼兒園教師還有解決家長後顧之憂、支持家長工作的任務,所以對幼教來說師德更重要。幼兒園階段處於一個奠基的階段,從大的方面說要對孩子終身可持續發展負責,從細的方面講就是對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樂、當天的心情負責。

如果沒有愛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幹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師關愛,比如經常要抱着他們,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老師,可能鼻涕、眼淚就都蹭到老師的衣服上了,這是很正常且經常發生的事。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的,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

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個小時都得目不轉睛地跟着孩子,必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小孩子很多事情需要老師幫助才能完成,下班時間還要給孩子做教具、備課、佈置環境,週末還經常組織親子活動,自己的業餘時間非常少。一個孩子出現問題對幼兒園來說是1/400,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100%。所以無論在生活照顧還是教育教學上都要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