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

教師1.26W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1

我從教18載,對職業已經有了明顯的倦怠,事業也到了瓶頸期,於是抱怨越來越多,抱怨學生難教,抱怨領導對自己不公平,在這樣反反覆覆的抱怨中自己的心情越來越糟,心態也越來越不平和,在這個用愛詮釋的職業裏,我越來越茫然,我不知該如何走下去的時候,5月8日晚的一個感天動地的瞬間徹底把我打醒了,80後青年女教師張麗莉,在失控的汽車衝向學生時,一把推開了兩個學生,而自己卻被車輪碾壓,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雙腿高位截肢,至今仍躺在重症監護室,尚未脫離生命危險。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

這一段時間我一直在關注“最美女教師”的事蹟,每看一次總是淚眼滂沱,一個月薪1000元,沒有醫保,沒有三險的80後代課教師,在生死降臨的瞬間用自己柔弱身軀譜挽救了學生的生命,用無私的大愛譜寫了一曲蕩氣迴腸的園丁之歌。現在我們這個社會太需要這種精神!她是時代的楷模,時代的英雄!全社會都要向她學習,她在我們心中豎起了永恆的豐碑。

每個人都可以高談勇敢,但並不是每個人在大危大難面前,都能做到勇敢。面對同一個危急瞬間,能做出如此勇敢之舉的試問又能有幾人?人對生命的渴望是本能,“最美女教師”的本能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學生的生命。柔弱的女性,用陽剛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爲人師表的深層含義。在這份勇敢背後,彰顯的是師德高尚。

張老師關鍵時刻的一推,並非破空而來的神蹟,她日常就是一位敬業而慈愛的良師。幾年前的一個冬天,她爲了保護一個學生,被一輛滑得剎不住的自行車掛破了褲子。從幾年前開始,她每月資助一個家庭困難的學生一百元錢,寒暑假也不間斷。一邊關心學生成績,一邊關照學生生活,張老師爲學生付出了智慧、金錢和心血,愛學生已經成了她的下意識。正是因爲心中有愛,她在平常總是不聲不響的奉獻,而到了生死瞬間則是拼卻性命的庇護。

“最美女教師”名下無虛,她在生死瞬間給我們上了最生動的一課。我們祝福她能脫離生命危險,重新回到她的學生中。更希望她的美麗化作春風,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溫暖。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2

20xx年來,爲了14名肢殘、智障、困難家庭孩子有學上,仲威平老師放棄調轉機會,留在偏僻鄉村教學。她相信教育平等,“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

她的教育夢想就是讓殘障、智障、家庭困難孩子都能上學。20xx年堅守,當地人評價她有“五多一少”——“走路最多,講話最多,課時最多,教材最多,備課最多,學生最少”。從家到學校,每天來回20公里山路,她騎壞了8輛自行車、落下了一身病。正因爲她當年這個抉擇,曾不被人接受的14個孩子,5個考上名牌大學、1個成爲汽車製造工程師、一個成爲學校所在村村長,其中小兒麻痹症的孩子目前研究生在讀;也正因爲她20xx年的辛苦付出,她的課堂讓118名孩子成才,20多名考上大學、大專。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3

19歲孤身來廈,無怨無悔把最美的花樣年華獻給教育事業,學校“外來娃”真實地感受到這位“外來姐”校長沉甸甸的大愛。學生家長爲生計早出晚歸,她把“所有能代替家長做的,都儘可能代勞”,她放棄假期,走訪每一個學生家庭,以行動教會家長“陪伴,是的教育”;她帶着學生走出出租屋來到廈大校園,告訴他們生活不可能是永遠的蝸居,還有夢想和遠方;她在學生罹患重病、家長几乎想放棄治療的時候募集善款近30萬元,用深沉的愛挽回了孩子的生命。在一所學生全部爲外來娃的民辦學校裏,她用“愛”詮釋“什麼是最美教師,什麼是的教育”。她就是廈門華悅學校校長劉志紅。

劉_,福建10大最美教師中兩個廈門老師中的一位。任教於湖裏區華銳學校。華銳學校是一所民辦學校,學生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外來娃”。3年前只有28歲的劉志紅被任命爲華銳學校校長,成爲廈門市湖裏區最年輕的校長。她雖然在民辦學校工作,但都比公辦學校的同行們付出的更多。單說家訪一事,她都做了不下200次,剛開始時劉志紅也和其他老師一樣以爲只要和家長用手機溝通就可以了,後來還是覺得到他們家裏走走看看才能更好地瞭解孩子。爲了詳細瞭解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劉志紅那着學生的花名冊一家一家地家訪。學生家長都是進城務工員,工作難度可想而知。通過家訪劉志紅成爲了家長的知心朋友學生的結實靠山。對於學生她還經常“管”到家,有一陣子她租的房子比較大,每逢週末她都請附近的學生到她家寫作業買菜炒菜。有人勸她:“你身爲校長親自家訪,還做飯給孩子們吃是不是太認真了?”她說:“他們都是跟着父母來到城市,蝸居在城市的角落裏,只有在學校才能看到他們燦爛的笑容。”5月11日5年級的一個學生血癌復發,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對於外來的家庭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無奈的家長只能放棄治療,劉志紅說:“絕對不能放棄”。劉志紅向全校師生家長社區發起募捐。現在孩子已經度過難關。她爲了讓“外來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每年她都組織6年級的學生到廈門大學,瞻仰偉人雕像,參觀廈大校史館,過一天準大學生的日子,感受大學的文化氣息。

劉志紅她不僅把教師當成一種職業,更是當成了一種一生的事業。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4

項紅燕,1998年畢業於連雲港師範學校,工作整整17個年頭。“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她一直謹記,並用行動把它詮釋成一個字“愛”愛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孩子,愛自己所從事的教書育人的崗位。20xx年,歲月帶走了她的青春,卻帶走不了她對職業的深深眷戀!時間改變了她的容顏,卻改變不了她對教育的深深情懷!

一、熱愛學生、師德高尚

古人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一個教師只有處處以身作則,成爲學生的表率,才能做好教學工作。多年來,她總是從細微小事入手,以一言一行去感化學生,以慈母般的胸懷去呵護學生,以誠摯的情愛關愛每一個學生,做到了全心全意、滿腔熱情爲學生服務。她努力做到重視、欣賞學生,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接納他們的感受,包容他們的缺點,分享他們的喜悅。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她們只有把青春、熱情和全部精神奉獻出來,才能做到問心無愧。她就是這樣堅守教育崗位上默默的揮灑汗水,以自己的行動出色地履行教師的職責。她常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是:“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所以,她從不敢怠慢自己工作的每一天和每一件瑣碎的小事。每天,早早到班,和學生一起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下課,和學生談心交流,瞭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及時掌握每個人的心理髮展、學習、家庭情況;放學後,與家長交流,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加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好學生。

二、精於教學、成績突出

在教學中,她積極實踐新課標,堅持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探索課堂教學新途徑。課堂上她有意識地滲透基本的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喚起了許許多多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她能把深的講淺、把難的講易、把易的講透,把看似平常的問題講得有意思,富有生命力。她注重開展情境教學,使課堂每時每刻都在關注學生的身心狀態,創設一切條件展開與學生的心靈溝通和思想撞擊。課前非常重視備課,課中激情投入,處理好教學的各個環節,使課堂具有吸收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課後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分析成功之處或欠缺所在,制訂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她堅信:“只要真情付出,用心教學,就會有豐厚的回報”,“一個教師,要贏得學生的好感與尊敬,就首先要把課上得既紮實又生動;一個教師要贏得社會的認可和肯定,就首先要拿出一流的教育教學業績。”連續幾年來,她每學年教學實績均居年級前列。

三、母愛教育,轉化學生

工作中,她特別重視自身人格魅力的影響,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教育學生。課堂上,發現有同學趴在桌上,她會走到他跟前,摸摸他的頭,關切地詢問他的身體狀況。對於那些調皮搗蛋、學習成績落後的學生,她總是以慈母般的關愛代替冷漠、厭惡,以無微不至的關懷代替諷刺、挖苦,以鼓勵和表揚代替隨意的責備和批評,孜孜不倦地清塞引流,用真情呼喚童心,激勵他們的自信心。多年來,她成功地轉化了許多後進生,甚至有幾名當時全年級聞名的後進生。

20xx年秋學期,她班來了一個戴着助聽器的孩子,聽、說存在嚴重的障礙,他說的話其他人幾乎聽不懂,得靠站在一旁的孩子媽媽“翻譯”。而她的說話,他也聽得十分的吃力,經常要重複兩、三遍,且是十分誇張的口氣十分響亮的聲音他才大致明白。課堂上,這個孩子根本就不聽,因爲,他聽不見。正常人二十多分貝就能聽到,而這個孩子卻要一百多分貝。爲了幫助這個孩子,項老師真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面對他,她從來沒有批評,從來沒有說過“不”,從來只有無盡的關愛和賞識。最前面最中間最靠近老師講臺的那個位置永遠都是這個孩子的。他身旁同桌的孩子是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在不停地變化着。每一次調換過位置後,她都認認真真地將他的同桌叫到面前,鄭重其事地拜託他們,不但要做好自己,還要盡力幫助這個孩子。課堂上,她會經常站在他的跟前,許久不移位置,只爲能讓他聽到一點點她的講課聲音。漸漸地,小傢伙不像原先那樣上課坐不安穩了,不再將凳子弄得震天響,不再將鞋子脫了穿、穿了脫……偶爾,他也會舉手發言,每天,她都會給他比別的孩子更多的讚賞。孩子的心是雪亮的,她的愛,他懂。每每遇到學校或上級有困難補助之類的愛心之舉,她也都首先考慮這個孩子。到目前爲止,這個孩子在項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都發展得很好,快樂、開朗、善良、熱情、合羣,學習上也能跟得上正常的教學進度。

四、注重學習,善於研究

“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爲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學習,不斷學習,唯有這樣,才能永遠保持一顆鮮活的心靈,“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池的活水。”每年,她都自費購買許多教育教學的期刊雜誌。讀書,是她經常必做的功課!因爲熱愛閱讀,所以,閱讀也回報了她。一則則課堂教學實錄與反思給她提供了優秀的教育資源,讓她把課堂經營得風起水生!多年來,她注重學習和教學研究,刻苦鑽研教學理論和新的教學思想,磨鍊教學基本功,善於教學研究,逐步成長爲研究型的教師。既學習業務知識,又閱讀人文方面的書籍;既向同行學習,學習同事教材處理方法、駕馭課堂、研究問題的能力,又向專家學習,讀理論著作,聽專家的講座,領悟專家的教育思想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渴求學習現代教育理論與他人的經驗的同時,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總結反思,撰寫論文。

她,爲了把一葉迷航的小舟,送到安全的彼岸;爲了將一隻離羣的孤雁,重新託向藍天,嘔心瀝血,無怨無悔。此生,她願做一名“最美”的女教師,不傾國,不傾城,只傾盡所有去愛!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5

最美教師,美在心靈,最美教師,實至名歸。

呂XX老師,他的事蹟我早已耳聞,未見其人時,便被他美好的品格所感動,而真正見到他,他的樂觀、幽默讓人動容,我原本以爲,這樣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老師身上一定有很多悲情的東西,但是從他身上,只看出對美好生活、教育事業和學生的熱愛與希望。是啊,真正熱愛教育的人又怎麼會悲情,有的只是對這份事業的無限嚮往。而他對學生的無私和奉獻更讓我在臺下數次紅了眼眶。一個老師能夠拯救一個學生,我們便可以稱之爲偉大,而呂老師拯救了千千萬萬的孩子,是我們身邊最偉大的榜樣。正如呂老師的專題題目——不能讓任何一朵花在我的手中無聲地枯萎,我們一定要學習這種精神,不能讓任何孩子在我們手中誤入歧途,要讓他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所以趁着我們風華正茂,趁着我們年輕,心中正燃燒着青春的火焰,一定要苦練基本功,掌握一套科學靈活而有效的教育教學技巧。當然,我們更需要修煉一顆充滿着大愛的心,愛我們耕耘着的三尺講臺,愛我們有時可愛有時又可恨的學生。

徐XX老師,是我們學校的一名老師,今年我有幸和她做了同事,看過她的視頻,聽過她的事蹟,我爲她而心疼,爲她而感動,更加感覺身邊有這麼的“最美教師”而如此幸福!

一個人的成長,從心開始。做任何事,“有心”和“無心”千差萬別。所有外境都是我們心靈建造的,所有外境,也會隨着我們的心靈去改變。對教師而言,如果我們認爲教書是很享受的事情,我們就會覺得每件事都很有意義,我們就會滿懷激情去做。但是,如果只把教書看成一種職業,你要從中賺錢,獲取生存,可能你就會特別計較,如果帶着這種心態去工作,你可能就會度日如年。我們應該有自己做教育的“信仰”:教育在我們手上,我們要從中發現,除了掙錢,養家餬口之外更高的意義。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認識。

那麼,一個教師的意義和價值,到底體現在哪呢?——是讓學生的生命因你而動聽。錢理羣老師的一句話:“中國小教師工作的全部意義,就在於成爲青少年學生回憶中美好而神聖的瞬間。”於漪老師也曾經說過她自己是:“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其實,那些優秀教師和被我們熟知的名師,一輩子都在不斷地學習當中,正是因爲學習,才讓他們更加優秀,最終爲我們熟悉。

教師的成長是對自身完整的不斷追求。波斯納提出了一個關於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所謂“經驗”,就是經歷和體驗,所謂“反思”,就是隔一段時間,回頭看看自己所經歷的,這樣更可能找到前進的方向。

這些最美教師他們爲什麼眼含熱淚,因爲他們對教育這片沃土愛的深沉,我們爲什麼爲他們的所作所爲、所感所想眼含熱淚,因爲我們明白,是前輩們對教育這片沃土的熱愛,讓國家的教育和未來越來越好。

感謝你們的堅持,我們一定要和你們一樣,守護這片沃土,爲國家的教育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6

20xx年前,吉思妞是從一所普通的鄉村國小調來怒江特殊教育學校,來到了這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是一所偏遠山區的學校,百姓多不識字,一直以來都是學校老師進山去招生。而怒江地形險峻,爲招生老師們常常要過索道、騎馬、爬鄉村山路,輾轉兩天時間才能到達。這是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現有79名孩子,大都是傈僳族和白族的聾啞兒童。聾啞孩子性格孤僻極端,因爲不會說話,發脾氣時很容易自虐,吉思妞也曾經想過退縮,但當孩子們不清晰地叫着“媽媽”,張開小手讓她抱抱時,她決定留下來。面對這些特殊的學生,吉思妞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變化,從吃喝拉撒到青春期都得手把手教。吉思妞說,對於這些孩子,需要良心愛心更要有恆心。在吉思妞和其他老師的關心教育下,這些聾啞孩子也考上了大學,其中還有些孩子大學畢業後願意回來任教。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7

阿力太是一名寄宿學校老師,最大願望就是孩子們都不輟學,她的教育夢想是讓每個家在遠方、寄宿學校的孩子感受愛。因交通不便,阿力太的學生長達五個月不能回家,父母很少來探望,執教20xx年來,她用母親般的關愛,連接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情感的紐帶。爲了家訪,她利用週六週日、寒暑假孤身騎馬走遍23835平方公里大草原,踩冰踏雪、跨江過河、多次遇險。爲了向學生家長傳遞信息,在收不到手機信號的草原上,她隨身攜帶收音機,找到信號時就給當地專門爲牧民傳遞信息的蒙語頻道打電話,通過電臺通知牧民。

20xx年來她用壞了5部收音機。爲了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她沒見到母親最後一面、不能守在兒子身邊、連丈夫也被她帶到高寒國小。執教20xx年,阿力太老師教出了300多名中專生,50多名大學生。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8

廖佔富、張興瓊是一對教師夫妻,他們分別在四川涼山深處兩所隔山相望的國小執教,一人撐起一座學校,讓大巴山深處走出了二十多名大學生。當年,高中畢業的張興瓊在村長父親的勸說下,當上了鄉村教師,一人一校幹了8年。8年後,村長父親爲了留住鄉上派來的臨村代課老師廖佔富,撮合兩人成婚。婚後,兩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三年前,丈夫被派到對面山頭國小,在一間廢棄寺廟裏教14個山村孩子。兩個山頭,兩所國小,之間是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從此夫妻二人一人守住一所國小,隔山相望,一週見一面。他們用自己的分離和堅守,守住了大巴山深處孩子的未來。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9

劉坤賢是一位28年如一日,義無返顧、紮根山村的土家族老師。爲了幫助貧困學生籌集書本費,他假期外出打工卻遭遇事故高位截肢;爲了保證正常教學,養傷期間他讓妻子自修大專課程,爲學生代課;爲了讓孩子們的回家路更安全,他賣掉家養豬,爲孩子們在回家的路上修了兩座橋;爲了解決學生們吃水難的問題,他拄拐上山找水源,自己出錢鋪設水管,接水進校;爲了改善教學條件,他用轉爲公辦教師後的第一筆工資爲學生買了電腦、電視機。爲了讓孩子們的教育不中斷,即使突發腦溢血,他也拒絕領導照顧他去條件更好的中心校的安排,因爲他不願意看到山村國小沒有老師。由於身體不好,領導還提出過並校,可是“固執”的劉坤賢考慮到有19個孩子會因此要步行四小時上學,就拒絕了,他說“我在、學校就在,要堅持到最後一刻”。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10

爲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格桑德吉放棄拉薩的工作,主動申請到山鄉國小。她的教育夢想就是讓門巴族孩子都能上學。格桑德吉老師所在的幫辛鄉國小是墨脫最後一個通公路的鄉,因常年泥石流、山體滑坡,從未有過完整的路。爲了勸學,20xx年來格桑德吉老師天黑走懸崖、在滿是泥石流、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爲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爲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艱險、大雪封山時,作爲校長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師一樣,過冰河、溜鐵索、走懸崖峭壁,把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的身邊。在格桑德吉老師十二年如一日的努力下,門巴族孩子從最初失學率30%,變成到今天入學率95%。20xx年來,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學、20多名考上大專、中專,而她自己的兒子卻留在了拉薩,一年才能見一次。村民們親切地稱她爲門巴族的“護夢人”。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11

在楊元鬆的眼裏,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天賦。他注重培養有夢想的孩子,經常帶孩子走出大山參觀,給孩子講喬布斯的勵志故事,把夢想植入山村孩子心田。他還鼓勵邊遠鄉村孩子大膽追夢,併爲他們創造實現夢想機會。在教學中他發現孩子們不善交流,就鼓勵孩子們用寫日記的方式打開心扉,並引導孩子們愛上寫作。看到山村出現的輟學打工潮,孩子寧願爲打工荒廢學業,楊元鬆就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學生日記出版成書——《中國留守兒童日記》,爲讓孩子們體會到成就感。26個留守孩子、220篇孩子的日記、12封孩子寫給父母的信、21幅象徵孩子夢想的畫,《中國留守兒童日記》一經出版,就引發了社會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也爲孩子們帶來了人生第一筆稿費。高興的楊元鬆挨家上門給孩子送稿費,他要讓這些鄉村長大的孩子知道,人的未來不只打工一條路。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12

李坤,女,國小高級教師,1997年參加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確立“以學生爲主體”,“以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爲中心的教學思想,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本人在班主任的崗位上,能夠服從領導的分工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立足學校實際,發揚不怕吃苦、務實開拓的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中心,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強化教學質量管理。

一、用博愛的心培養學生

畢業分配自中心國小以來,我能迅速的適應新工作環境,以一顆善良而博愛的心培養學生,教育學生,博得了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加入班主任行列後,我能創造性地開展班級工作,所帶班級班風正、學風濃,成績高。我注重用愛心和耐心感染學生,主動熱情地幫助學生,特別是貧困生和留守學生,我給予的愛更多,投入的情更濃。剛擔任一年級班主任時,發現學生吳家浩家庭非常貧困,又是一個腦癱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品嚐着生活的艱辛。我用心去呵護他,在我的帶動下,全班同學對他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使他的臉上充滿了燦爛的笑容。

二、用自己的行動感染教師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羣衆看幹部。”身爲年組長的我,總是以身作則,備改先行,領導分配的任務,自己努力做到好。如上學期讓老師上交電子教案、論文、課件去參評,我就積極撰寫、上傳、製做,並取得了好成績。再如,本學期鎮內的教研集備、燈塔市的演講比賽、遼陽市的優秀課活動我都積極參加,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教學領域,我在重視基礎教學的同時,銳意創新。在教學中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種教學方式營造輕鬆、活潑、上進的學習氛圍,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方法來教學。

三、用終身學習的理念前行

教師從師之日,正是重新學習之時,學海無涯,業務研究更無限,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都會從教師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來。爲了給學生提供了榜樣,我勤奮學習,嚴謹治學。讀書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涵養了我的精神之邦,更讓我的學生明白了終身學習的重要。

四、用改正缺點的方式提升

從一位普通的教師,走進班主任崗位雖然才短短三年多的時間,但正是有了學校領導的理解和關愛,正是有了同志們一直的支持和幫助,我的工作才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在工作中還存在着不足之處,我願在教師們的監督、關心、幫助下,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謝老師們對我工作的支持,假如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會盡快趕上,請老師和領導監督我的工作。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13

1990年,17歲的劉文婷從河南省特殊教育學校畢業後,走上洛陽市老城區培智學校的講臺。如今,25年過去了,當年的同事如今退休的退休、調出的調出,她已經由當時最年輕的已經變成了現在教齡最長的,也由一名教師成長爲了一位特教領域的專家。

“從去年開始學校都在忙着搬遷,現在校園面積大了,功能室齊全了,招收的學生也越來越多、情況越來越嚴重了。現在給予他們的不止是關懷,更多的是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我正和老師們一起想辦法在辦學理念和教學課程改革上下功夫,對這些孩子真正實現個別化教學。” 6月10日,劉文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據劉文婷回憶,她剛到培智學校時,迎接她的是一羣目光呆滯的孩子。有的已十八九歲,比劉文婷還大一兩歲,但智力頂多相當於八九歲國小生的水平。年齡大點兒的學生不好意思叫她“老師”,就喊她“姐姐”。

上班第一年,劉文婷就拿了洛陽市特教音樂優質課一等獎。一些普通學校認爲她能力突出,想調她過去。劉文婷沒有答應。她從未放棄對智障教學的探索與追求,她覺得孩子們需要她。

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名成才,桃李滿天下,可是作爲一名特教工作者,也許一輩子與這種成就感無緣。“婷婷,長年累月和這些智障的孩子在一起,你急不急?”朋友時常問起這個問題。劉文婷每次都回一句:“不急,跟孩子們在一起,我感到時間過得很快,日子很充實。”

“智障,即使在殘疾人中也是最弱勢的羣體。”劉文婷說,“對孩子們來說,我是老師,也是朋友、親人,要幫助他們重樹生活的信心,幫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她用心地教孩子發音、說話,教孩子握筆、寫字,教孩子上下樓梯,教孩子唱歌、跳舞,教孩子洗衣、疊被、繫鞋帶,爲孩子換洗尿溼的衣褲、牀單,爲孩子修指甲、理髮、擦鼻涕。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

在許多孩子心目中,劉文婷是老師,也是媽媽。正常孩子幾分鐘能弄懂的問題,這些孩子要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很多孩子話都說不清,路也走不穩,更別說上音樂、舞蹈課了。上音樂課、排節目時,每個音符、每個動作劉文婷都要千百遍地教,難度可想而知。

付出總有回報。1997年5月,劉文婷帶領6名智障學生赴香港參加了“心連心妙舞星輝迎九七”——弱智人士舞蹈大賽。當他們不負衆望捧回季軍的獎盃時,孩子高興得只會簡單表達:“老師,我還想跳舞!”劉文婷激動地流下了眼淚。爲了那次比賽,劉文婷和孩子們整整集中訓練了3個月。劉文婷甚至推遲了婚期、犧牲了婚假,從未耽誤過學生一節音樂課,從未停止過一天排練。

對別人的孩子投入全部身心,而自己的孩子劉文婷卻顧不上。她的孩子今年5歲多。常常有人對劉文婷說:“你真了不起,能教好這樣一羣孩子。”劉文婷搖頭微笑:“我是無法拒絕這些無辜的生命啊!”

在十幾年的教學中,劉文婷心中想的都是孩子,也從沒有放棄對智障兒童音樂教學的探索與追求,因爲她深切地感受到智障兒童雖然思維遲鈍、身心殘障,但他們依然保持着對音樂、對美的要求與慾望。劉文婷在教學中潛心鑽研教材,靈活運用教法,巧妙運用啓發式、愉快式情景教學法,並把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音樂教學之中。她採用最多的是遊戲法,遊戲活動能使智障兒童在聽聽、唱唱、動動、玩玩中增強節奏感,促進動作的協調性,逐步發展想象力、創造力,獲得愉快情緒。她在音樂教學中,用做遊戲的方法使每個孩子都參與,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劉文婷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着師德大愛,她和這羣智障孩子的故事也感動着許多人。她曾先後獲河南省師德標兵、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河南省特殊教育先進個人、河南省“我們身邊的張麗莉”等榮譽稱號。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14

近日,我陸續在項城教育網站、電視上學習了關於“最美教師”的典型事蹟報道。繼我校開展向“最美教師”學習的活動後,我們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激烈的討論。

項城十位最美教師的的平凡而又典型的事蹟,讓全社會感動,他們的事蹟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當我看到身殘志堅的周森老師拄着雙柺,走在泥濘的鄉村小路上,最後摔倒在深溝裏,我禁不住淚流滿面!是什麼原因讓他十幾年如一日堅守三尺講臺?是信念!是責任!這就是大愛!愛與責任是教育永恆的靈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他們在燃燒自己的生命能量點亮學生的夢想。用燃燒的蠟炬書寫了最美教師的稱號。還有循循善誘以校爲家的班主任張囧人,低起點的教學能手王彥,身患重病的幼兒園長楊秀麗等等

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確實是我們廣大教師學習的榜樣。他們的感人事蹟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最美教師用行動詮釋了此話的內涵。“最美教師”的報道也讓我重新思考對於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最美教師的責任感,忠於職守,敬業大愛精神爲新時期師德精神譜寫了一曲讚歌。

通過學習讓我更加熱愛學生。因爲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這種道德情感,才能產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強烈願望。同樣我也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用愛去教育學生,只有真心地愛學生,才能把學生的生命和未來看作高於一切。而學生能體會到真心的愛,他們會用最純真的感情信任你,那時你將感受到無比的快樂。

作爲教師的我,學習了十位教師的先進事蹟以後,感覺自己做的真是微不足道。在她們身上我看見了仁愛,看見了她們的堅持不懈,看見了她們執着的責任心,看見了她們那一份堅定的信念。

今後,我也要像她們一樣,做一個會堅持,會盡責,會關愛學生的老師。通過學習“最美老師”的事蹟,我也要和我的同事團結一心,用愛與責任去教育每一個學生。

尋找最美教師事蹟15

20xx年,做了一輩子教師的馬來西亞華僑廖樂年退休了,他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回到家鄉免費教孩子們英語,一干就是十二年。廖樂年騎着車挨家挨戶地動員招生,教學生不收學費,免費供孩子吃住,村民們不理解,稱爲他爲“顛鬼”、“瘋子”。爲了讓村民們接受自己,他學習中文和客家話;爲了讓路途遠的孩子能免費住宿,他翻修了祖父留下的祠堂……

十幾年下來廖樂年的學生總數突破5000人。而且他教的學生普遍英語成績突出,好多孩子考了六級、八級。現在每年還不斷有外地慕名而來的學生。面對越來越多的學生,廖樂年在教他們英語的同時,也不忘教他們做人的道理。他要求所教過的學生將來有能力時每個人也要資助兩個孩子,讓愛心和夢想傳遞下去。

標籤:事蹟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