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通用11篇)

教師6.66K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通用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通用11篇)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篇1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是由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完成。這是我讀的最慢最慢的一本書。因爲書中每一條建議都需要我在需要長久的學習實踐中消化吸收。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爲教育教學中的實力,娓娓道來。讀這本書,思緒萬千,大師爲我們指引了教育教學的方向。今天我從以下兩點來談談我的收穫。

  一、愛學生

作爲教師,我們面對着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問題,我曾經瀉過氣,也曾經懷疑自己能否能勝任。蘇霍姆林斯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指出:教師的職業就是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我們教師就是要努力去做使這個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任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作爲教師,我們不僅要用腦子去思考,更要用心靈去體會,就會發現有些弱點是無關緊要的,是每個孩子年齡階段所表現出應有的特徵時,你會爲自己生氣、憤怒和加以懲罰的行爲感到可笑。我們要理解兒童的行爲,懂得兒童是一個經常在變化着的人。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師生關係會比以前更融洽。

  二、愛閱讀

第19條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書上做了一個比喻,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閱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相片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就更要靠閱讀、閱讀、再讀,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因爲閱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就越敏感,而我們教師的工作做起來也就會容易一些。這不僅讓我想到了班裏的一個小男孩,他每天的閱讀打卡,由一開始的一字字的迸出來到現在的朗朗上口,識字量大大提高,課堂回答問題也變得積極勇敢。他的媽媽激動地告訴我孩子現在認了好多字,願意去做閱讀理解題了,進步真的很大。這樣的例子不止一個,思其根源就是認真的閱讀造就!這也讓我更有感觸閱讀不僅僅是提高了低年級的識字量,更是一種培養思維的方法,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篇2

在閱讀教育類書籍時,經常看到一個響亮的名字——蘇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經典名句,可從未真正靜下心來閱讀過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剛好遇得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它真是一本好書!

其中一篇文章《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就應成爲教師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後,我真的觸動很大。我也常抱怨沒有時間,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離開學校。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問題,已有點應接不暇,還要忙着生活中瑣碎的事情。正當我看不清方向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答案——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爲什麼那麼多優秀教師,課堂上總是那麼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管學生出現什麼突發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精彩。想想自己的課堂,也做了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但課堂上卻總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費力。這才恍然大悟,優秀教師是平時的點點積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練,借鑑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用一輩子來備課,而我只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書到用時方恨少”,效果當然不一樣。

一位優秀的高級教師曾說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爲優秀教師的”。讀書能夠提升自己的教育的愛心和社會的良心。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說‘沒時間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愛讀書的精神。”

讀書吧,讀蘇霍姆林斯基,你會感到教育能夠一生追求。老師們,你不讀書,怎能讓你的學生與書爲友?讀書吧!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篇3

假期,重新拜讀了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次是逐字逐句細緻又系統的閱讀,雖然是還不能全然領會其中的要義,但確實使自己對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豐富的認識。這位上世紀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箴言,在半個世界後的今天讓讀者依舊感受到熠熠生輝的教育智慧,另我深思和警醒。

閱讀的重要性,多次被蘇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教育主題中強調。從注意力的培養,到對後進生的工作,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抽象思維的發展等等,不一而足。反觀現實,許多家庭、許多學校卻依舊不夠重視,或者是有形無實的開展,或者是有心無術的引導。這的確是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當然,我們在引導學生們好讀書、讀好書的同時,也要以身作則,對學生形成耳濡目染的影響。“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教師能夠讀書破萬卷,勢必也能做到上課如有神。

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鍊,也是蘇霍姆林斯基書中提到的核心概念。而“到大自然中去”被蘇霍姆林斯基成爲“思維的活的源泉”。這對於當代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青少年們有着很好的借鑑意義。

現在的學生在室內待得時間太久,在室外待得時間太短;在教室內待得時間太久,在野外待得時間太短。而神奇的大自然其實是一本更巨大的教科書,大自然中更有着無限待開發的課程,我們應該爲學生們提供更多這樣的場所,提供參觀、研究大自然的機會,而我們教師要做好引導者,帶領學生們從中學到更多的智慧。在大自然中,學生們可以觀察到很多,感受到更強烈的萬事萬物的聯繫,從而使思維得到更好的開發。

“閱讀”與到“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說應該成爲學生們行走的兩條腿。古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不也是這個道理嗎?閱讀給予學生們成長的陽光,而到自然中去則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空氣,唯有二者俱全,才能孕育出更有生命力的個體。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篇4

暑假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用精闢的教育理論知識結合生動的教育實例將其幾十年可貴的教育經驗展現在我們面前,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有效的切實可行的建議,爲我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了啓迪,使自己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洗禮。書中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學生的關愛、對教育的理解,深深感動着我。

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爲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蘇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做了直截了當的解釋:那是因爲在學校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這不正與我國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觀點不謀而合嗎?這不禁使我想到我們在平日的教學中當出現學生成績考得不好時,常常埋怨學生學習自覺性差,認爲考得不好的一切願因都出現在學生身上。我們平時在抱怨、發牢騷時,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在我們的課堂上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在進行腦力勞動嗎?在我們的課堂上爲什麼會出現學生掉隊的現象呢?這條教育原則我們也常掛嘴邊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如果我們做教師的能對學生進行細緻的瞭解,能夠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檔次的問題,使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和可能性都有能力發揮出來的話,那麼所有學生就能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就能夠不停地進步。

“用一生準備一節課。”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沒有時間”這個問題時,談到一位歷史老師用一生的時間來準備每節課,這讓我們深感慚愧。終身教育談了多少年,依然說得多做得少;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依然是掛在嘴邊,羞澀在心裏;要把教育當作一種藝術來追求,當作一項事業來奉獻,仍然只是說說而已。

從蘇霍姆林斯基談論教師讀書和寫教育日記兩個問題的文章中不難看出,他的一切教育智慧都來自於他的實踐,因此他的理論對於從事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有着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讀書,應當成爲一種需求,一種習慣,應當是摒棄了一切功利主義的閱讀。一張長條桌,一把藤椅,一盞檯燈,讀書於日圓月缺,挑燈於古典今著,只爲一種心境。寫教育日記應成爲一種心靈的旅行和恆心的歷練,日日寫,月月寫,寫教學心得,寫教育敘事,寫工作感悟,於這點點滴滴的積累之中,增強自己教學的理性,豐富自己的教學智慧。直到將來的某一天,我也會說我是用一生來準備這一節課的。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不積跬步難行千里。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態,踏踏實實的研究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真正用心去愛自己的事業,在每一個細小的環節中,精益求精。那麼我們備課、公開課的一些弊端問題,是不是可以迎刃而解?

在近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這本厚厚的專著仍歷久彌新。一個個建議,無不體現一個偉大教育家的遠見卓識,也給我們教育的一線工作者提供了最切實際的目標和方法。這本書給後人的最大啓示是:教育理論工作者應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做深入細緻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時刻不應忘記肩負的理論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論家與教育實踐家的完美結合。讀着這本書,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爲我們指點迷津。書中的教育思想,一定會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篇5

讀完《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是:教師走進課堂不僅帶着"智力"、"體力"去,還得帶着"心"去,盡力忘"我",忘了我的身份,忘了我的年齡。

讀了這些,我恍然大悟,我才意識到我們平時上課也正是缺少這些呀,新課程給師生雙方提出了新的挑戰,一方面,它要求孩子要改變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記憶、模仿的過程變爲主動探究,自主發現,合作交流的過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也發生變化,教師不再告訴,不再包辦代替,教師成爲孩子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

作者認爲幸福分三層,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保障",第二層是"藝術生活",而第三層則是"獨立思想"。而這三層分別代表三種教師類型,第一類將教師工作僅僅當作應付的工作,不得已混口飯吃,這類教師不大可能有很大長進,他們平時表現出來的就是有錢的多幹點,不給錢的少幹些,甚至不幹;上班最好晚點來,下班最好早點走。因爲他們的精神生活這二、三層還沒建起來,所以他們活着未必真正幸福。第二類教師以教師工作爲樂趣,他們覺得教書就是藝術。這類教師會把課儘量上得生動些、新穎些,他們和孩子有着影子般的感情,因爲愛而無比幸福。第三類教師將教育工作當作思想的起點,在一生的教育活動中,不斷探索,不停地追問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滿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經常會有一些心得,經常會求教於書本和理論,若干年後他們會成爲專家,教書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對生命的一次次體驗,他會很幸福和滿足。

願每一位教師朋友都能擁有幸福人生。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篇6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在這個疫情期:間,我利用教學空餘時間拜讀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着《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感受頗深。書中每一條建議都結合生動的事例,加以精闢的分析,無不充滿教育的智慧。

在前面幾條建議中,把閱讀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條建議中,他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書上作了這樣一個比喻,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閱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沒完沒了的補課,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因爲閱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我們當教師的工作起來也就更容易。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身邊有不少家長竭力反對自己的孩子閱讀課外書籍,而讓他們死摳書本。認爲書上的學會了,學習成績自然會好起來,其實不然。學生死記硬背也不可取,因爲今天會默,明天就忘,就是記住了不知道怎麼去用,也只能成爲一種“死”知識。更嚴重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慢慢失去學習興趣,產生逆反心理,最後真正淪落爲後進生。而且他這章節中,他講述了一個數學老師培養學生閱讀。這讓我更有感觸,閱讀不再是語文學科功利性的東西,而是一種培養思維的方法,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由此看來,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是當務之急,理解素質教育的實質,爲這些孩子推薦合適的讀物,讓優秀的文學作品來充實他們的頭腦,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真正成爲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

他還說到“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可是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發現,有許多同學他們整天都在忙於補作業,忙於訂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時間來進行閱讀,他們的閱讀量少,閱讀速度慢,由此循環下去,閱讀對他們來說就越來越困難,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

如何保證孩子充足的閱讀時間,這也是我們老師當思考的。以後在工作中,不再認爲閱讀是課外的份,可以適當對作業慢的同學少一些抄寫背誦的作業,讓他們抽出時間來閱讀,培養他們閱讀的習慣和興趣。

教育是一個週期性很長的特殊職業,教師要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即使補丁,也能鏽成一朵花。先只管耕耘,不要問收穫。教育因我們而精彩,我們因教育而幸福。我們既要爲孩子的一生成長奠定基礎,也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增值。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篇7

美術是少數幾門允許學生個性充分發展的學科之一,雖然不是參加應試教育的重要科目但美術學科的教育在培養人的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等領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能讓孩子們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那不僅僅是人們所看到的架上繪畫,更不是一味教孩子們基本教學技能的“簡筆畫”。我認爲更應該是凌駕於模仿之上的對於美的感知與創造,用你的熱情去感染每一個孩子,讓他們也同樣的熱愛你的學科。

就拿我現在所上的《雪》這一課爲例,在課堂導入部分:我就以有趣的猜謎遊戲來猜課題——”像花不是花,美麗人人誇,開花不結果,遇火它就化”不要以爲這只是爲了吸引孩子注意力,其實這一個小小的謎語正說明了雪花的部分特點,無形當中把孩子們在生活中對於事物的觀察能力做了一個小小的“測試”,寓樂於學。探究形成部分:當我問道你們觀察過雪花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時?話音剛落,就聽一個小男孩自語道:“我從來沒注意過!”說實話我真的驚到了,作爲一個東北娃對於雪我覺得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呀,不過我沒有做聲而是繼續引導孩子看看顯微鏡下雪花的樣子?他也跟着我被雪花的美驚呆了,課堂上是此起彼伏的哇~哇~哇,這說明了什麼?現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繪畫的能力而是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最後孩子們從三方面總結雪花的特點,外形特點:六角形、顏色特點:白色、甚至說出了對於雪的觸覺感受:涼涼的。孩子們說的多好呀,實話孩子們總結的最後一個特點是我備課中沒有預設到的,我很欣慰。

聯想創造部分:當我問道下雪時你做過最有趣的活動,或讓你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麼?孩子們暢所欲言,最有趣的一個回答是“下大雪時我媽媽送我上學路上堵車,車上和馬路上披上了一層白色的被子!”孩子們的思維沒有禁錮在堆雪人、打雪仗,而是另闢蹊徑從社會現象角度來表現下雪時的場面,我給予了大大的表揚,在當我巡視過程中我又發現“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雪花”這句話是多麼的付有真理,孩子們畫的雪花雖然還很稚嫩但設計的是那麼的新穎各有其獨特之處!

作爲一名美術教師我要充分發揮學科特點,挖掘學生潛在能力,在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特點後愛上我所教的學科。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篇8

有人說,身爲教師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無異於學音樂卻不知道貝多芬。可見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界的影響,這位把一生都獻給教育的偉人用筆書寫着對教育的熱忱。雖然蘇霍姆林斯基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留下的寶貴財富對我們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多的借鑑意義。《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是每一位中國小教師都應該仔細讀的書,它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讓我們看到了光明。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高度需要我們慢慢的揣摩。

這本書中談到了很多教師面臨的問題,比如說“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要保持‘水源的清潔”、“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如何提高教師的教育素養”等等。這些問題也是我們現在教師面臨的問題,人們在這些問題上研究着並困惑着。中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給他們正確的教育,讓他們快樂的學習是每一位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怎樣才能成爲一位優秀的教育者讓我們且聽教育大師的見解與教誨。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樣使國小生願意學習”,現在的很多學生都討厭學習,因爲他們覺得學習就只是爲了死板的學習知識,沒有一點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想使國小生願意學習,就應該創建一個有趣的課堂,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把他們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課本的框框裏,讓他們與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這無疑是錯誤的。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他們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只有滿足他們好奇的慾望,他們才更有熱中。亞里士多德也曾指出:“思維是從驚奇開始的。”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應該帶領孩子們到花園裏,樹林裏,湖岸邊走一走,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發現大自然的奇特。這種快樂的學習方法,相信會事半功倍。將來我們成爲老師,在學習《蘋果裏的五角星》時,可以帶一個蘋果。講課時,可以親自切給學生看,讓他們看到裏面的五角星,見證奇蹟的時刻。又比如,在學習《廣玉蘭》時,可以帶幾多廣玉蘭,讓學生自己觀察的外形,花色,氣味等等,鼓勵他們踊躍發言。還可以教學生畫廣玉蘭,來提高他們對課堂的興趣度。我相信只要我們讓圖畫,音樂,情景劇等等藝術色彩走進課堂,學生也會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

讀了這本書後,我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它就像我們這些未來老師的指路明燈。但讓我真正充滿敬意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平等和尊重,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創造力和他們學習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我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篇9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所以利用假期讀了一些書籍,以豐厚我的知識儲備。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一書,我談談感受較深的幾點。

  一、教師要有靜氣。

教育是長期投資的事業,教師乾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點點滴滴,任何包裝、宣傳、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薰陶,一本本作業,一句句話語。所以,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樂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義也在其中。

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爲年輕教師,有的是滿腔的熱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確需要靜。需要靜下心來備好每一堂課,批改每一本作業,讀幾本好書,總結一下自己的不足,細細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嚐作爲老師的樂趣。

  二、教師要學會做減法

這一點其實與我們學校老師們口頭上流行的要學會“偷懶”相似。那麼,在重壓之下,我們教師該如何正確偷懶,如何把減法做得更好呢?

  首先,減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勞動。

教育目的是什麼?這是做教師的首先應理清的。教師的目的在於促進孩子發展,這是教師目的的全部。一旦將其他目的摻雜其中,尤其將個人目的混入其間,則會帶來無盡的苦痛。

  其二,減掉那些無效用的勞動。

教師的勞動嚴格地說是腦力勞動,教育的智慧首先在於運用智慧減輕體力的勞作。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們會恍然發現我們有許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來卻起了反作用,我們爲無效勞動付出了青春與心力的代價。

當然了,做減法先要做加法。在我們的頭腦中加入知識,用知識來修煉智慧;在心靈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揮我們的軀體。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緒化反應之後,才能在繁瑣的事務中找到一個支點,依靠這個支點,我們才能揮灑自如,遊刃有餘。

  三、教師要有寬容之心

寬容很不易,才成爲一種美德。當面對每一個有個體差異的孩子們時,如果我們只以個人的眼光去取捨,唯獨偏愛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髒孩子、調皮的孩子、被父母遺棄的孩子,那麼我們尚不具備寬容精神。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邁入了一個多元化的世界,進入這個世界的資格就是具備寬容精神。寬容不易,才使寬容成爲美德。寬容不僅在面對異己時有用,對自己的衝突着的人性而言,寬容意味着造福於自己。寬容會使我們掙脫身心的一切束縛,使我們每一天都很自由。

是呀,陶行知先生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讓我們教師學會寬容,給學生多一點寬容,學生自己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省。寬容,是讓學生感受到愛和友誼的先決條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同時寬容也會使我們教師處事變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變智育中心爲以人爲中心,造就一種民主的教育、生動活潑的教育,這不正是現代教育所提倡的嗎?

一百條建議,一百個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着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爲一名平凡的教師,此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其新銳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篇10

這本《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話都寫出了作爲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感悟和自我警醒,其中有一些話讓我印象深刻。

“教師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職業,因爲你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那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不僅應對美好的事物保持敏銳,更要學會在教學中追求美,創造美的環境。

要追求美的語言。由於教師職業的關係,在公衆的場合教師的語言總是表現得很溫雅,而且自覺的剋制自己語言的粗俗。教師的語言美,可以影響身邊的學生羣體。比如,在和學生談心時,總會使用普通話,並且講究語言的藝術,心與心地交流、溝通,這樣,不僅能在學生面前樹立好的形象和榜樣,而且也讓學生在不知不絕中會說普通話,會用普通話。假如,你要贏得學生的尊重,教師就必須修飾好自己的語言,讓美的語言在校園中傳遞。

要追求美的人情,那就是要有寬容精神。鄭校長說:“寬容不僅是一種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種精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不可避免地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作爲班主任一定要善待學生的失誤、要善待犯錯誤的學生,給他們改正的機會,因爲我們是教師,而不是警察,要力爭站在學生的心裏,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才能更好。這樣,學生會感到你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幫助他。”

在教育中,寬容比懲罰更具有力量。學生是最需要被寬容的,無論他們有多麼優秀,他們身上都免不了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或不足,他們需要教師的寬容。而那些學習上有困難,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學生更需要我們老師的寬容,需要我們老師耐心細緻的工作。比如,一些學生學習品質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爲習慣,那種對學生的缺點不依此不饒,動輒譏笑、諷刺、挖苦,或多或少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失意心理,自尊心受挫,有些學生還會出現否定自己,學習信心下降,自信不足,出現自卑,充滿敵意等行爲。“開心的工作,快樂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面對可塑性還很強的孩子,我們爲什麼不能多一份寬容呢?

要追求美的課堂。作爲教師職業的需要,課堂教學是不可忽視的。我知道,沒有美麗的課堂等於給自己的事業生涯判了死刑。美麗不是作秀,而是踏踏實實的教風,得到同行的認可。爲此,應該經常閱讀有關教育教學的雜誌,大量拜讀有關教育專家的經驗介紹和理論著作,吸取教育教學的精華,用以指導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並虛心地向同行請教,通過多種渠道的學習,使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創新和完善,並不斷地在教學中探究,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得到提升,並逐漸形成自己“生動活潑、紮實創新、聲情並茂”的教學風格。我想,這樣的課堂是美麗的。有了美麗的課堂,也就活出教師的瀟灑,點燃了美麗的人生。

要追求美的育人藝術。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我注重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育人的藝術,去教會學生做一個“真人”。我時常以此來提醒自己,以身作則地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我帶頭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鼓掌,讓同學們懂得應該學會去肯定別人;我從不貪圖方便而踩踏草坪,讓同學們學會保護環境;我給同學們講述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的故事,讓他們學會關注社會,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我還教同學們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謙虛而上進的人,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我相信,這種美的育人藝術會隨着我潛心的追求而更加動人!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後感 篇11

讀鄭傑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由於時間緊張,沒能細細品味,但也感受頗深,受益頗多。這本書不是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我們教師的身邊出發,用一些比較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具有爭議的問題入手,獨特的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他新銳而獨特的觀點和敢於說真話的魄力讓我對他產生了幾分敬意。

首先,教師是一個完整的人,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教師還應該是一名稱職的員工,在工作中要減掉積壓在自己身上的重壓;我們要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負責任,學會團結協作,學會做一個稱職的員工,這是使自己事業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其次,教師要有理性,必須把學生當“人”看待,這是我們的工作與其他工作最大的區別;教師要有理性,必須“從四十分鐘裏榨出油來”,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爲學生節約生命;只有理性的教師纔是優秀的教師。最後,教師要“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這樣才能成爲教育職場的“稀缺資源”。

書中用教育實踐闡述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教育思想,主張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建議。所以我認爲,要想教育出好學生,就必須先錘鍊自己的素質。教育學生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對一個教師來說最危險的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虛,缺乏精神財富的儲備。做教師要有熱情,不斷思索我們從事的工作應該是怎麼樣的?自我如何體現人生的價值?如果僅僅停留在這樣的思索狀態下?想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一些什麼成績當然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教師繼續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的修養,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

教師要學習的理由很多,有的理由是爲了使自己的發展,有的理由是爲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發展。從爲了學生髮展的角度繼續學習可以達到:使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更新;學會新的教學手段的使用;本身知識體系的更新。特別是在當今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下,作爲一個高職院校的老師,更應該不斷的學習職教理論,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總結教育的經驗。

精、氣、神,來源於教師的智力背景。自身對文本的理解很重要,決定着你的課堂駕馭能力。所有這些也都來源於教師平日裏的學習與體悟,只有不斷地學習和體悟才能再多帶點東西進課堂,才使你學問通達、爲人練達,從而“形神兼備”,渾身閃耀出魅人的光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