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建築

明清時期河南傳統民居建築研究綜述

建築2.42W

摘要:河南處於中原,自古以來作爲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各個文化在此交流融合,通過對河南明清民居建築特色和藝術表現形態,以及康百萬莊園空間如何體現“虛”、“實”研究,讓人們對明清時期河南傳統民居建築更加了解,同時對現代民居建築更好的發展提供借鑑。

明清時期河南傳統民居建築研究綜述

關鍵詞:明清建築;建築佈局;建築的虛實;河南民居建築

建築是人類發展歷史長河裏爲居住和進行社會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特殊器物,依託本土生長出來的,同時也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結晶和載體。“民居”作爲人類建築本源,體現出來人類鄉土文脈的生存空間。賈寧在其著作中寫道所謂“傳統民居”是指那些非官方的、鄉村的、民間的、一代又一代延續下來的、以居住類型爲主的“沒有建築師的建築”。

“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其營建都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地區間的各種差異,造就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民居,在藝術、技術、環境諧調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最後一個高峯時期。這段時期(1368-1840)的建築特色呈現出出形體簡練、細節繁瑣的形象。在河南傳統民居中,以木構架結構爲例,其空間形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羣組”的空間佈局方式。爲了能夠深入的對明清時期河南傳統民居建築深入的研究,以下是本人論文綜述:

一、河南傳統民居主要分類

河南自然地理環境的特點概括來說是地勢西高東低,降水南多北少,氣溫南暖北寒。李紅光,劉宇清在他們研究論文(《河南民居初步調研和價值探討》)中有提到過從地形、地貌、氣候,經濟發展和交通聯繫等條件來劃分,河南全境可以分爲以下幾個區域:

①中北部溼潤平原區域:此區域位居核心,交通異常便利,經濟在近代是河南最發達的區域,也是我們認爲民居特色最河南化的區域。

②豫西地區:地形複雜,氣候乾燥,文化深厚,經濟和交通不算髮達,內部差異大。

③豫西南盆地:位於省域邊緣地帶,盆地意識和現象突出,建築規模質量有限,呈現小富即安的穩定狀態。

④豫東平原:由於人口密度高,水旱災害頻繁,生存壓力大,建築規模和質量處在一個不高的水平。

⑤豫南丘陵水網地帶:由於人口密度不高,植被好,水源豐沛,建築比較靈活,類型上與湖北、皖中較接近,遺存民居絕對數量不算多,規模也不算很大,但對水鄉和溼潤氣候有所反映,整體上還1有北方建築的方正和厚實。

二、河南明清時期民居建築佈局特色研究

李紅光,劉宇清認爲由於河南民居特色不是非常濃郁,通常被認爲是北方漢族民居普遍的存在形式,而且從遺存上也沒有太大影響,所以從目前能看到的教科書和各種資料上,除對豫西窟洞有所提及,對河南民居基本上沒有反映,也沒有系統的調查和研究成果,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一冊介紹河南民居情況的專著。

管仲在《管子?乘馬》①一書中提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這句話反映出古人建造村落時十分重視選址和建築的定位以及對土地的合理使用,城市的規劃和建造不必強求形式上的整齊,而應當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及地形條件等,各個功能分區上也應當注重因地制宜,以便充分發掘自然條件的潛力,做到天人合一,更好地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居住環境。

左滿常在他的《河南民居》一書中提到,河南民居院落的平面佈置形式呈現這樣的特點,但大致可歸納爲4種基本形式,即四合院、三合院、窯房院和大別山區的前後排房院,通過院落把單體建築組合起來。首先它具有良好的居住功能。其次是庭院具有良好的小氣候調適作用。三是其具有良好的自防、護衛功能。

左滿常和張獻梅認爲,院落的組合方式首先是縱深組合,前面一個四合院,後面一個三合院,即組成一座二進四合院。這種組合形式的簡化往往是受宅基地長度所限,不得以而爲之,不過也成了河南民居的一種固定組合形制,在河南範圍內廣泛分佈。另外一種組合形式是縱深式,單獨的院落縱深一般不超過兩重院,再深則狹長比例嚴重失調,應用不便,因此院落需需要縱橫向同時發展,以便於更好地組織空間,同時也便於使用。

三、明清時期河南民居建築空間虛實關係研究

老子說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不是虛無,而是無中存有”。這種有無相生,虛實結合的哲學思想對傳統民居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虛實”這一概念源自於哲學中的“有無”思想。老子在討論“有”與“無”的關係時就以建築爲例,他說:“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無、虛的'窗戶成就了建築的實和有用性,“虛”與“實”是相互依存、相互生成的,這就是所謂的“虛實相生”。

吳建,付慶相在其著作《建築中虛實空間的營造》中寫道,“關於建築藝術的空間美和實虛空間的聯繫,早在計成《園冶》中就有論述:“深奧曲折,通前達後”,“相間得宜,錯縮爲妙”,“磚牆留夾,可通不斷之房廊;板壁常空,隱出別壺之天地。亭臺影罅,樓閣虛鄰”。

賈寧在《體味空間意境??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空間研究》中提到中國傳統民居建築是框架體的木結構,從空間角度來看是無;根據不同需要加以牆體分隔,使空間形成了有,從而形成了私密性空間、半私密性空間以及公共空間和半公共空間。以房屋圍繞着院子,大面積的門窗隔扇向院內開敞,通透中的相互關聯,虛實之間使建築與自然之間互相融合,實現了“人、建築、環境”三者的互動和交融。

四、自己的研究觀點

《黃帝宅經》裏寫道“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開地”。建築是因人類文明的發展衍生出的產物,它的變化發展也要與人息息相關,和諧相融。研究河南傳統民居建築,是能夠將傳統中原建築文化和現代建築設計理念相結合,建造出更加適合本土的現代建築.貝聿銘說:“建築必須源於他們自己的歷史根源, 就好比是一棵樹,必須源於土壤之中”。[12]不同時代風格的建築語言在特定的地方起着獨特的作用, 只有充分挖掘並繼承和發展民族傳統建築文化的精髓, 中國的現代建築文化才能真正在世界面前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