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建築

探究乾隆時期的建築活動與成就

建築1.2W

摘 要 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他在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着廣爲人知的成就,在建築藝術方面也有着獨特的見解。本文僅從乾隆皇帝對建築、園林藝術的見解出發,着重對乾隆時期的建築形式進行一個簡單歸納,讓人們更深一步地瞭解乾隆時期的建築活動與成就。

探究乾隆時期的建築活動與成就

關鍵詞 乾隆 園林藝術 民族建築 江南園林 西歐建築

一、乾隆時期建築活動概述

乾隆時期修建的建築主要集中在我國北部的北京、承德、盤山、瀋陽等地。乾隆在繼位初期,修建的範圍只圍繞修繕孔廟、太廟、國子監及皇宮內的一些項目,大多是在原有基礎上對建築進行維護,很少有創意之舉。從乾隆十年開始修建的香山靜宜園,也多是建在舊址上,工程規模不大。

二、乾隆皇帝對建築、園林藝術的見解

乾隆皇帝曾經對宮殿壇宇、名勝古蹟做過許多考證,也曾書寫過大量的詩文,從吟詠中表現出他對建築特別是對園林藝術的獨特見解。

北海《塔山四面記》中曾這樣寫道"室之有高下,猶山之有曲折,水之有波瀾,故水無波瀾不致清,山無曲折不致靈,室無高下不致情。然室不能自爲高下,故因山以構室,其趣恆佳。”闡述了名山勝水的主要特點,總結出山區要結合地勢佈置建築。

《萬壽山清漪園記》中曾寫道“蓋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臨湖,既具湖山之勝概,能無亭臺之點綴?”闡明瞭用挖湖來治水,有了湖光山色良好的自然條件,還需要與人工景象相互映襯,才能使園林之美得以充分體現。

《絢秋林詩》中寫道“山中之樹,嘉者有鬆、有檜、有柏、有槐、有榆,最大者有銀杏、有楓,深秋霜老,丹黃朱翠,幻色絢彩,朝旭初射,夕陽返照,綺纈不足以擬其麗,巧匠設色不能窮其工,”闡述了觀賞植物對園林藝術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同的樹種隨着季節的變化,時間的不同,呈現出絢麗的色彩,這樣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是能工巧匠力所不能及的。

以上只是從乾隆書寫的詩文中摘錄的一小部分,但字裏行間也能明確看出他對建築、對園林藝術的見解,他對於自然的審美能力。在他直接過問下修建的宮殿、寺廟、園林都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這與他個人的文化修養、鑑賞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說乾隆本人是建築、園林的行家裏手,恐怕並非誇大其詞。

三、乾隆時期有代表性的三種建築形式

(一)各民族建築手法的融合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在清朝初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從歷史上看,漢民族的先進文化一直影響着各地少數民族,各民族在建築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的特點,形成了統一的建築體系。但是各民族由於各自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各具特點,結合不同的自然條件,因此各民族的建築又有不同的風格和特徵,非常典型的包括青藏高原的藏族碉房,蒙古草原的蒙古包等。各民族之間對於建築技藝的交流,過去大多體現在漢族建築對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影響,如在中原一帶修建的喇嘛寺院,多將龐大的喇嘛塔置於寺院的主要位置上,其它建築與漢式佛寺建築差別很小。到了乾隆時期,爲了聯繫少數民族的上層人物,特別是蒙藏政教頭領,喇嘛寺院的修建大幅增多。

康熙時期在承德修建了兩座寺廟,這兩座寺廟同傳統的漢藏結合式寺廟一樣坐落在平地上。乾隆早期修建的一些寺廟,如承德普寧寺、安遠廟、普樂寺,及北京清漪園的須彌靈境,都精巧地利用了地形,普遍是採用前低後高,層層上升,主體建築坐落於後部高臺之上,仍是漢式佛寺傳統佈局手法,建築形式與細部作法也是漢式木構做法的變異,局部增加了藏式紋樣與內容,從而使得這些寺廟更具有表現力。

在乾隆後期建造的承德普陀宗乘之廟與須彌福壽之廟,分別是仿照拉薩布達拉宮和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的建築形式。這種類型的寺廟在中原地區前所未有,其體制與做法也沒有先例可循。能工巧匠們打破過去寺廟沿用的封閉對稱格局,改變了之前只在寺廟後半部分局部運用地形的手法,將大小不同的建築羣結合地形自由佈局,從而形成高低錯落、主次分明的建築格局,又將園林中的假山疊石,綠化配置運用到整體環境中,使得人們無論是遠觀近賞,身在其間或登臺t望,都可以獲得豐富完整的藝術感受。

在單體建築上也改變了木構架、琉璃瓦坡頂的手法,首次大膽運用藏族平頂多層建築形式,大紅臺、羣樓、小型白臺、銅瓦鎦金頂都具有鮮明的西藏建築風格,同時加入了漢族建築的常用做法,如用琉璃裝飾佛龕、垂花門、窗,小型建築的屋頂,在各種類型的喇嘛塔上都飾有琉璃構件,從而與廟中的`漢式建築如碑亭、牌樓、寶塔等和諧統一。這兩座寺廟利用地形的起伏,山勢的高低配置了相應的建築,出神入化地將藏族著名建築在承德地區再現。漢、藏建築手法運用自如,反映出我國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活動,在建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江南園林對北方園林的影響 我國南方北方園林的溝通交流,早在唐宋時期就有文獻記載,隨着社會的發展,在清朝這種交流更加頻繁。康熙六次南巡,隨即將江南景物仿照修建在宮苑之中。到了乾隆時期,造園活動空前活躍,造園規模擴大,將許多江南名勝修建在各個園內。有些園景是按江南園林的基本意圖修建,如清漪園裏的諧趣園是仿無錫惠山寄暢園修建,昆明湖中堤島佈局仿效於杭州西湖,有些則連園景的名稱都和江南園林景名一樣,如圓明園裏有“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鐘”等西湖十景。有的甚至各園建有同名風景,如圓明園和避暑山莊都修建了模仿蘇州的獅子林。足以看出乾隆對於江南勝景的追捧程度。江南園林最著名的當屬揚州、蘇州、無錫、杭州、南京一帶的私家園林,這些園林因爲用地面積的限制,普遍都佈置得水面迂迴,山石玲瓏,建築小巧,給人的感受是清新素雅,曲折幽靜。由於傳統建造做法不同,造園原料,花木種類不同,形成了江南園林獨特的風格。皇家園林普遍具有遼闊的面積和富於變化的自然地形地貌。大型皇家園林中所構建的“集景模寫”是在園林中的局部,“園中有園”模仿南方園林的風格修建。就當時皇家的實力,把江南園林景物機械地搬到北方,一一仿造也是可能的,但事實並未如此,很多同名園景,不但規模不同,營建做法不同,連山石花木也相差甚遠。正如乾隆在《惠山園八景詩序》所說“略師其意,就其天然之勢,不捨己之所長”強調了模仿名園是要保留自己的特點。如承德避暑山莊裏修建的“煙雨樓”,是仿浙江嘉興“煙雨樓”而修建,兩處建築的規模大小相差甚遠,但都是以體形很大的兩層樓閣爲主體,並都座落在島上凌空水面,產生水面包圍建築的形式,從而使得兩組不同的建築羣得到相同的建築意境。

因爲皇家園林大量吸收了江南造園方法,使得造園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同一年代修建的幾座皇家園林,也都注重保持了自己的特徵,各具特色,清漪園的富貴濃重、避暑山莊的典雅疏淡、江南園林的纖巧秀麗,使我國這一時期的造園藝術呈現百花盛開,豐富多彩的盛況。

(三)西歐建築傳入的開端

明末清初我國與歐洲的交往日益頻繁,很多歐洲傳教士來華傳教,各地紛紛興建教堂。乾隆對歐洲文化很感興趣,曾委託意大利傳教士兼畫家郎世寧、蔣友仁等人在長春園北部狹長地段修建以“諧奇趣”爲主的一組“西洋樓”,又建造了“大水法”等人工噴泉,這是最早由國家大規模修建西歐形式的建築和園林藝術。

乾隆把當時西歐盛行的建築形式運用在皇家園林的局部,這是一個大膽的創新,一方面說明他對於中國造園的傳統內容並不滿足,把西洋園林式樣修建在宮苑之中,以滿足追求異域風光的獵奇心理,同時也表明乾隆時期還沒有盲目排外心理,在很多領域都有兼收幷蓄的胸襟。

圓明園“西洋樓”的建造,給中國傳統建築、園林藝術增添了新的內容,改變了以木構架爲主的傳統做法,變爲以磚石木的混合結構,西洋柱式的使用、西洋古典券門、券廊的應用,壁龕、山花等使建築立面效果全面改觀。室內裝修華美,配有西式傢俱、時鐘、掛毯等,使這組建築顯然成爲“東方凡爾賽宮”。建築佈局從傳統縱向封閉院落變成了橫向開敞對稱的格局。“西洋樓”中的“迷園”、動物籠舍、噴水池、修剪整齊的樹木是從西洋園林中移植過來的,建築紋樣中的蚌殼、卷草、甲冑、武器等圖案也是中國建築從未使用過的。

西洋樓採用的雖是文藝復興後期建築形式,但在修建時增加了中國建築傳統方法,如有的屋頂使用琉璃瓦頂,有的用琉璃裝飾牆面,一些噴泉雕塑採用了中國的傳統題材,如寶塔、十二生肖等,這組建築在全園比重雖然不大,但石工雕刻要比傳統中國建築複雜很多,工匠們成功地完成了建造任務。

西洋樓的建築造型主要來源於畫家的手筆,因此很多建築的整體比例失調,裝飾也過於繁瑣,並不是成熟簡潔的作品,但是作爲西歐建築引進的首次嘗試,對於豐富中國建築和園林藝術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四、結論

乾隆時期修建的建築以寺廟和園林爲主,建築形式不侷限於北方地區的傳統做法,將少數民族地區寺廟的建築特徵,江南園林的藝術特色,西歐盛行的建築風格運用在皇家園林,既遵從了本地的傳統,又吸收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建築風格,使得這個時期的建築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參考文獻:

標籤:探究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