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法律

以經濟學的詩和遠方打造法律經濟學的海闊天經典文章

法律3.04W

感情、父母子女之情,難道可以用成本效益分析嗎?”

以經濟學的詩和遠方打造法律經濟學的海闊天經典文章

這些都是直覺上、想當然耳的困惑,比較深層的理由,約略如此:成本效益分析意味着,人在腦海裏會有意識地思維評估,再根據利弊得失的計算作出取捨。可是,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裏,似乎都是習慣成自然、不假思索、隨興而至的舉措,成本效益的念頭,似乎很少出現過。除此之外,另一種質疑是:革命烈士、英雄豪傑、捨生取義、見義勇爲,等等的行爲,難道也可以用成本效益來解釋?在採取行動時,這些人的腦海裏,難道會以狹隘的成本效益來計算嗎?無論是一般人的日常生活還是特殊人物特殊時刻的舉止,對成本效益分析的質疑都合情合理。經濟學(者),值得正面響應、嚴肅以對。

迴應和引申

對於成本效益的挑戰,可以平實清晰地一一響應。首先,金錢貨幣、商品價格等,只是成本效益分析常觸及的材料。成本效益所涵蓋的範圍,當然遠不止於此。情感、道德、良知、倫常,都隱含利弊得失、好壞高下,當然是分析的對象。而且,一般人生活中對於“好不好”“應該不應該”等的考慮,就是不折不扣地在作成本效益分析。

其次,字典依部首(或英文字母)來排序,是爲了便於查找使用。分類,能降低成本。同樣的道理,日常生活裏習以爲常、不假思索的部分,正是已經經過分類(sorting)的過程,被歸入“不需每次思索”的類別。規則化、卷標化,能降低行爲成本。

再次,見義勇爲、奮不顧身的人,平日維持“樂於助人”的習慣(規則)。一旦面臨類似的情境,自然習慣性(規則化)地出手挺身。有時候,也可能導致不好的結果。還有,英雄豪傑、爲國爲民的舉止,反映出當事人考慮的內容,和一般人不太一樣。“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雖千萬人,吾往矣”都還是成本效益分析後的取捨。

追根究底,成本效益分析就是利弊得失、好歹高下的取捨。人是能思索、會思索的生物,思索的性質就是希望趨利避害——只是每個人對利害得失,有不同的.評價而已!試問,如果面對環境裏的各種情境,不是考慮好歹得失,那麼,人們依恃的是什麼——批評(質疑)成本效益分析的人,不妨心平氣和地想一想:不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替代方案是什麼?

結語

法學和實務的關係非常密切,以法官、檢察官等爲主的司法體系,對現代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法學也是社會科學的領域之一,除了實務的成分之外,也有智識上的興味。

這一講裏介紹的作業和辯論,就是希望由不同的角度,反映法學生動有趣的內涵。首先,由短文的比較,可以清楚地看出,經濟學(者)和法學(者)論述方式的差異。前者強調“實證”或“實然”(positive),後者強調“規範”或“應然”(normative)。這種對比,襯托出兩個學科論述時重要的差別之一。法學雖然號稱是“證據之學”,但在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對於法律學者(和學子)而言,這未嘗不是一種提醒。其次,奧運規則和法學的聯結,也是一種對比。奧運裁判和法官,都是在執法,兩者的相同相異之處,對法學而言似乎可以萃取不少的啓示。而且,奧運項目所隱含“質”和“量”的差別,提供了一個鮮活的角度,可以探討法學裏涉及的質和量,以及如何處理的問題。

最後,是對成本效益分析的思辨。一般人對經濟學、金錢買賣、成本效益,往往有着一種直覺上的保留或排斥。對於錙銖必較(?)的經濟分析,自詡有着道德情懷的社會大衆,似乎有理由質疑臧否。然而,對法學而言,天平兩邊的高低傾斜,不正是整個學科所關注的焦點(之一)嗎?如果不錙銖必較,何來公正嚴明的判決?司法女神的尊崇,又如何得到社會大衆的信賴?更何況,成本效益分析的本質,只是一種普遍有效的思維方式,如果批評之外,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如何能更有效地追求公平正義?

作品簡介

《法的經濟解釋》,熊秉元,東方出版社,2017年6月

各種社會現象,都是由人類行爲彙集而成,社會科學的功能,就是針對社會現象(而非自然現象),嘗試提出合情合理的解釋。對於社會科學研究者而言,這個世界是有意義的,可以“以理解之”!法律的形成和變遷,也是社會現象之一。對於法律的基礎,傳統法學多是立基於道德哲學。相形之下,社會科學追本溯源,由初民/原始社會開始,描述法律的出現、性質以及道德的功能。

正義的理念,貫穿法學和司法運作。由社會科學的角度,還有其他關鍵性的因素,對法學和司法運作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樣的道理,要學好法律,最好先掌握學習的態度、方向和技巧。本書進一步闡明,如何體會法學的智慧結晶,如何優遊於法學的智慧資產財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