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創業

就業創業論文

創業1.45W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就業創業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就業創業論文

就業創業論文1

隨着近年來各大高校的擴招,使得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面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有必要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大力開展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理論知識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本文主要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及其具體途徑進行探究。

隨着高校教育的大衆化,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發嚴峻。創業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幫助學生獲得創業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具有開創精神。因此,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就業是保證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穩定的保障。因此,爲了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必須要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

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就某一專業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其具有較高的綜合文化素質。因此,大學生比其他勞動力具有更高的社會資源價值,其可以創造的經濟價值遠遠超過其他不具備相關素質的勞動力。

(二)滿足學生成長髮展的需要。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針對人的發展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論”。該理論指出,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別爲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與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該理論不僅僅適用於人的需求層次,其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的發展的幾個階段。

人主要通過不斷的努力實現自身價值,從而實現發展。創業教育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交流與組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規劃能力等幫助學生實現更高層次的需要,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客觀需要。當前我國大學生普遍面臨就業難的問題,大學生在就業中的注重點從以往的崗位數量變爲現在的崗位匹配性,從以往的收入變爲現在的發展空間。

大學生就業過程中關注點的轉換體現了其對就業質量的關注。崗位與自身專業的匹配程度、所任職工作以後的發展空間以及相關的權益保障都是反映就業質量的指標。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有利於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同時也是推動大學生就業的客觀需要。

二、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的具體途徑

(一)提高創業課程教師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對創業課程教師的創業理論以及實踐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創業教師普遍缺乏實際創業經驗,因此在進行創業教育時無法做到理論聯繫實踐,進而導致創業教育缺乏有效性。

在高校就業指導課程中開展創業教育,迫切需要創業課程教師在理論與實踐方面不斷完善。

創業課程教師需要積極投身到社會創業實踐中,在實踐過程中與成功的創業者交流進而提升自身的創業經驗。此外,還應該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而提高自身的創業理論知識水平。創業課程教師應該積極探索,不斷進取,使自身的創業教育理論水平與實踐水平得到同步發展。

創業課程教師理論與實踐水平的提高,除了不斷學習之外,相關部門還應該爲教師提供多種形式的學習機會,如必要的教師培訓、教師講座以及教師經驗交流會等,從而爲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創業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創業教育不僅僅是在高校中開展的一門創業教育課程,其更是一種全民性的系統工程,因此創業教育的開展應該得到全社會的支持。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爲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相關的政府部門、企業、新聞媒體都有責任支持並關注創業教育,並積極配合創業教育的實施。

創業教育是一項具有強烈的政策性且涉及範圍較廣的事業,因此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統籌協調,保證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各大企業還應該鼓勵學生創業,爲積極的創業者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如設立一些創業基金等。各大媒體應該加大對自主創業成功案例的宣傳力度,鼓勵學生積極創業。

(三)改變就業指導課的教學模式。傳統的就業指導課多以教師的口頭教授爲主,且主要側重於發佈信息、指導學生的就業技巧等方面內容的教授。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需要改變就業指導課的傳統教學模式。

創業教育實踐性、綜合性以及創新性的特點使就業指導課程必須採取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爲學生介紹一些創業案例,讓學生參與到對創業案例的討論中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對創業問題的分析與判斷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請一些具有成功創業經驗的創業者與有關創業的專家學者與學生一起就創業話題進行討論,使學生對創業理論與創業實踐有一個全方位的瞭解。

綜上所述,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創業教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改善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具有積極意義。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有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就業創業論文2

《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有機結合之路徑探討》

【摘要】創業教育已成爲世界教育界的共識,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其認定爲“第三本教育護照”。就業輔導是我國大學生就業前的準備性教育,是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的重要措施。

高校如何將二者有機結合是我們實踐探索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實際和課題要求,探索二者有機結合之擴展體系與實踐活動體系,建立示範促進機制,從而產生最佳效果。本文謹予闡述,與同仁切磋。

【關鍵詞】創業教育;就業輔導;擴展體系;示範促進機制

一、我國的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工作

創業教育系開發青少年創業素質,培養具有開創型個性和能力的現代人才的教育。就本質而言,是一種新興的高級生存教育,發展教育和創新教育。加強高校創業教育,已成爲各國教育界的共識。

我國創業教育理念普及較晚,至20xx年教育部才召開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視頻會議,提出“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戰略方針。溫xx要求把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內容納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把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我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對造就時代發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緩解就業壓力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教育部近期強調,各高校要根據本校實際,抓緊制訂實施創業教育教學計劃、創業教師隊伍建設計劃、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建設計劃和針對畢業生的創業指導服務計劃等四個計劃,全面開展創業教育、實踐培訓和指導服務工作。

同時呼籲全社會將大學生創業工作作爲國家大事、民族大事、青年大事,攜手奮進,全力以赴,努力形成一套完善的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體系,建立一整套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和機制,營造一個全社會共同支持和促進的大學生創業社會環境,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大學生成功創業的典型人物。

自主創業只是大學畢業生的一種選擇,目前就業依舊是主流取向。就業是畢業生的人生髮展需求,也是從求知學子向社會職者轉換的重要抉擇。

就業輔導旨在使畢業生做好就業準備,確立正確就業觀,調適心態,端正態度,瞭解形勢,掌握應聘技巧,順利與單位雙向選擇。高校就業輔導承擔着比以往更迫切的歷史責任。如何做好就業輔導,是高校就業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基,就業之源。大學生是亟待就業的龐大羣體,也是潛在的創業力量。就業是人生必走之路,而創業則只是一種選擇,二者是必然與或然關係。必然中含或然,或然數量與質量制約着必然。

如何使二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營造大學校園濃郁的創業與就業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探討兩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有效機制和操作模式正是我們亟待探索的課題。

本文旨在從深與廣兩個維度,探討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結合之路徑,以期推動就業與創業持續發展。

二、創建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有機結合之擴展體系

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在實踐中實行怎樣的操作模式和方法。筆者以爲,建立二者結合之擴展體系,做到六個結合,就能提高結合之實效性、全員性與整體性,產生增效作用。

1.創業教育、就業輔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創業觀、人才觀和就業觀。對形勢有正確認知,對自身綜合素質正確評價,樹立遠大理想,畢業後順利就業或自主創業。

2.創業教育、就業輔導與加強學風建設相結合,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提升培養質量和就業競爭力或創業專業實力。加強學風建設要求完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採取有效管理措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創業教育、就業輔導與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得到創業體驗和鍛鍊,增強創業意識和就業創業技能,培養創業、創新能力和就業變通性、職業適應性。學校應創造條件和機會,在時間、地點、引導、經費、組織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和落實。

4.創業教育、就業輔導與心理素質教育相結合,及時疏導就業或創業時的心理困惑,消除心理障礙,保持樂觀自信心態,增強心理素質和抗干擾能力。調適就業壓力帶來的自卑、焦慮、急躁、盲目、依賴等消極心理。

5.創業教育、就業輔導與教學改革相結合,明確改革方向和目標,發揮高職教育以就業和創業爲導向的原則,探討適應性、科學性更強的教學模式,以便加強學生的內涵建設,提升培養質量和綜合素質,應對就業壓力帶來的挑戰。

6.創業教育、就業輔導與拓寬就業渠道,鼓勵自主創業相結合。學校應建立長期穩固的實習就業基地,主動尋求與大企業聯合辦學,採取“訂單式培養”,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有條件的可建立創業孵化基地,設立創業資助基金,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

高校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開展十幾年來,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普適化指導到個性化指導,由注重實踐操作到關注理論研究,已形成一定特色的理論體系和操作模式。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如何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創建統一的有效機制,還需做深入研究和探索。各校要結合自身特點,採取靈活形式,把此項工作貫穿於整個大學教育和人才培養全過程。

三、創建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有機結合之實踐活動體系;

創業教育是爲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創業素質和能力,創造條件,待畢業或就業後走自主創業之路。就業輔導是爲激勵畢業生積極學習,提高就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瞭解國家就業政策和有關就業信息,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價值觀,掌握求職應聘技巧,調適就業心態,樂觀面對人生選擇。二者都需要正確理念,完善人格,良好心態,較強的知識和技能儲備,都要有面對社會,經受考驗的意志和品質。因此,將二者有機結合,統一進行,建立共同的實踐活動體系,在實踐中鍛鍊,在活動中感悟,讓畢業生迅速成長,早日成熟,面對社會,迎接挑戰。這一實踐活動體系基本操作方式可包括:

1.校史教育。以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23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艱苦創業的實踐歷程與創業精神感召學生,開展校史教育和展覽,促使學生體味、領悟,引發心靈震撼,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

2.課外活動。持續開展廣泛的與創業、就業相關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得到鍛鍊,加深認知,提高就業與創業素質和能力。

3.社團創業。支持和扶植學生創業社團,提供相應經費,積極引導進行校園創業活動。如“藝繡”繡品社和電子維修社就是榜樣。其繡品和維修服務已走向社會,呈現創業雛形。

4.參觀考察。組織學生到本院畢業生開辦的企業參觀考察,學習學兄學姊的創業榜樣,吸取創業或先就業再創業經驗,瞭解創業甘苦,以便及時規劃職業人生。

5.自編教材。結合本院創業歷程,充分調研學院先行創業成功典型,聯繫畢業生創業與職業規劃設計,自編校本教材,製作課件與光碟,利用多媒體進行現代化教學,使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形象生動,深入人心。

6.規劃大賽。開展校園職業規劃設計和創業設計大賽,提高畢業生就業或創業意識,明確今後實訓、實習、實驗的目標性和方向性。

7.演講報告。邀請往屆優秀畢業生來校演講,報告,舉辦座談會、訪談會等,介紹就業經歷與體會,創業歷程與成果,充分發揮榜樣示範作用。

8.創業園區。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本院畢業生創業園設計和建設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鍛鍊和教育。有條件的可藉助創業孵化基地自主創業。

9.工學交替。積極組織在校生在學習專業課前參加“工學交替”活動,學校與企業對接,課堂與車間合一,讓學生感受企業文化,瞭解產品製作流程,熟悉企業文化和勞動特點,認識社會和市場,建立一定的人脈關係,爲回校後學習專業知識和將來就業、創業打下基礎。

10.實習鍛鍊。學校實行“2+1”培養模式,學習兩年後,到企業實習鍛鍊,掌握技術,瞭解工廠和工人,檢驗學習知識和技能,鍛鍊能力和素質,完善人格和品質,做好就業和創業準備。

11.模擬應聘。畢業生在參加正式應聘前,可參加學校組織的模擬應聘,鍛鍊實戰能力,練習應聘技巧,認識自身不足,補缺補差,以便將來能順利求職應聘。

12.聯合創業。畢業生與在校生聯合創業,畢業生爲主導,在校生勤工儉學一起參與,藉此培養創業能力,瞭解社會,熟悉客戶,爲就業或創業打下基礎,鋪平道路。

13.積極實訓。實訓中心有先進設備,有富有(下轉第32頁)(上接第30頁)經驗的指導師傅,學生可根據自己專業,利用課內外時間積極參加實訓,學習操作技能,掌握關鍵技術,努力使自己成爲熟練的技術骨幹,應用型高技能人才。

14.假期打工。學生利用寒暑假按自己規劃或安排,到相關企業、公司打工鍛鍊,提前與企業聯繫,建立人脈關係,學習技術,熟悉公司業務流程,對將來應聘或自主創業大有裨益。

15.心理諮詢。就業辦心理諮詢室,負責日常心理輔導與諮詢工作。畢業生求職應聘前,開設心理輔導講座,個別諮詢隨時進行。疏導心理,調適心態,讓學生保持樂觀態度,勇敢面對競爭。

開展上述活動要鼓勵學生髮揮創造性,主動性,以主人翁態度參與。自信、自強、勇於拼搏,敢於成功永遠是創業者的品格。就業壓力雖大,卻壓不垮勇敢者,不經風雨,永遠不會成功。

四、建立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有機結合之示範促進機制

學院自身是創業典型,自20xx年始,連續六年被評爲全省高校就業先進集體、就業標兵,20xx年被評爲安徽省創業教育示範校。20xx年又被評爲全國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院長創業的感人事蹟,給學生一種無聲而深刻的教育,先創業的學子,行業雖各不同,但創業動機和力量卻都來自母校。先行創業的畢業生有的已成行業鉅子,企業成爲行業龍頭,他們又成爲後畢業學生的榜樣,發揮着示範效應。學院發揮這一優勢,形成一種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有機結合的示範促進機制,持續發揮促進與社會助長作用,有效推進後續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工作,同時也帶動學院發展。這一機制主要包括:

1.學院自身創業典型事蹟,通過校史教育和展覽,對每一屆學生髮揮示範效應和榜樣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學生,教育背後,學子心潮澎湃,暗潮涌動,一顆創業的種子即刻埋入心田,待機發芽、生長。

2.先畢業學生創業成功,涌現大批創業典型,對學弟學妹發揮直接的示範效應。身邊榜樣,激勵與啓發勝過千遍說教。典型帶動,學有榜樣,有效促進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工作。

3.創業成功學子,心懷感恩之心,慷慨解囊,捐資助學,援建母校,對學弟學妹成長和母校持續發展發揮助長促進作用,同時激勵在校學子,爭走創業之路。

4.畢業生創業典型,應邀返校現身說法,開講座,作報告,舉辦座談會和訪談會,說服力強,感人之深,勝過老師教誨,發揮巨大促進作用。

5.早期創業學子,企業規模較大,爲擴大生產,每年來校招聘,促進學院的就業工作。

6.學院領導每年都到企業考察,探望聯誼,加強交流,增進感情。畢業生在不同地域,不同行業,將有關信息提供母校,作爲學院教學改革,修訂課程體系,安排就業,規劃創業的依據。

五、保證擴展體系與實踐活動體系效果的措施

創建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有機結合之擴展體系、實踐活動體系和示範促進機制,使創業教育和就業輔導融爲一體,不斷深化和擴展,可成爲全院工作的導向盤和助推器。

1.聯動運作。此項工作是一個複雜系統,僅靠一個部門難以完成,必須調動全院各部門各系的智慧和力量相互協調,聯動運作。

2.措施保證。創業與就業,靠的是實力,學院必須以加強內涵建設,大力改革教學,探索新的培養模式,提升教師素質,加強管理水平,建立綜合評價體系等措施予以保證。

3.內化機制。創業教育與就業輔導有機結合擴展體系和實踐活動體系,對畢業生而言,僅是外部施教與施助,他們能內化到何種程度,則取決於其自身內化機制。因此,要提高實際效果,主要靠啓發其自覺性,激勵內部動機,自我學習,自我加壓,使外因與內因有機融合,促進效益最大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申報的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重點教學研究項目“‘六個結合,全面滲透’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的子課題(項目編號:20101660)。

作者簡介:

尹良成(1966―),男,講師,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就業辦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業與創業教育等。

劉賢利(1957―),男,副教授,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心理諮詢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就業與創業教育等。

就業創業論文3

題目:市場營銷專業創業教育策略

摘要:全面推進創業教育已經成爲目前教育領域的共識,深化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理念與實踐,有層次性的提升教育內涵,構建適合當前大學生創業的新型的教育體系,大力推動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本文以市場營銷專業爲例,對該專業在教育過程中實施的創業教育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創業教育;市場營銷專業;個性化發展

一、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創業問題分析

當前的創業教育環境喜人,無論是從教育部門的鼓勵,政府支持,社會各界的扶持,還是學校的重視,學生自己的本身的渴望或期待都十分的強,因此現階段的創業教育環境十分的好,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包括,首先,學生對於創業興趣濃厚,渴望通過創業實現自己的價值,獲得財富和地位,不可否認,當前的大學生普遍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對於創業仍處於感興趣的階段,總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了創業的失敗。其次,部分學生有一定的創業條件,也就是,這部分學生有家庭創業的經驗,自己能夠獲得足夠的資金、人力等多方面的資源支持,但是學生自身的創業意識和未來規劃尚不成熟。最後,目前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參與創業到創業成功之間的距離非常的大。可是國家嚴峻的就業環境有要求更多的人蔘與到創業中,從而能夠提供更多的社會崗位,而學校也開始展開兩條腿走路,不再片面強調就業率,而是就業與創業兩手抓,將提高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作爲學校發展的轉折點。由此可見,無論是從社會需要、學校需要還是學生自身的需要,在高校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勢在必行。

二、創業教育策略研究

以市場營銷專業爲例,分析當前採取的創業教育的有效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構建多方協作的創業體系

市場營銷專業本就是在市場環境分析、市場推廣等各個方面較爲突出的學生,因此學校要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創業教育從構建多方協作的他創業體系爲核心,充分體系學校的橋樑作用,分析國家政策,政府扶持方針,引入企業駐校,發揮學校的優勢,落實學生創業認識和專業培養的基礎上,完善大學生創業孵化期,構建適合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教育體系,通過落實人才培養方案,促進校企合作,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和,逐步形成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侷限性,促使市場專業學生能夠在創業教育體系發揮專業優勢,發掘自身潛力,實現自身價值。

(二)營造創業環境,培養創業意識

學校通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藉助多種途徑,將創業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中,讓學生從廣播、小報、畫廊等多種途徑獲得創業資訊,使創業滲透在學生生活的每個角落,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學生的創業意識的培養,當然這裏的創業意識也並不是盲目的而是符合創業教育要求的,通過舉辦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業動機,能夠在校園活動中感受到創業的魅力,既能夠體驗創業的艱辛與不易,又能夠感受創業成功的喜悅。學校通過緊抓學生的實習、實踐活動,讓學生增加社會體驗和創業體驗,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有利於學生提前適應社會,另一方面,學校可以通過鼓勵市場營銷專業學生進行創業體驗,以學校內外部環境和教師指導爲基礎,開展小型的創業嘗試,從小處出發,培養創業意識,積累創業經驗,又可以依託於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營銷和電子商務方面的經驗,走向網絡創業的道路,通過探索不同的創業方式,讓學生對於創業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同時能夠對自身未來的發展有一個更加準確的認識,從而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瞭解企業運作流程,不斷提神自己的營銷策劃、組織管理等創業的必備素質。

(三)專業課滲透創業教育

對於市場營銷專業學生來說,瞭解本專業就業前景與形式,創業模式與方法是學生未來學習和工作中所面臨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對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進行引導,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個合理的規劃,同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性格、價值觀、能力等各方面內容進行測試或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根據學生的階段性的發展設置最高理想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的方式,來不斷地幫助學生修正和完善自己未來職業規劃,從專業知識、能力培養等多個方面入手,結合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循環模式,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鏈條,根據專業特點,讓學生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對就業和創業理論及實踐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將營銷策劃、管理學、廣告實務等課程轉化爲體驗式教學,藉助情景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多種途徑,幫助學生切實的掌握這些技能,從而爲未來就業或創業實現基礎累計。

(四)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

我們必須承認學生個體差異性,這是客觀存在的實施,那麼教師就要儘可能的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潛能或引導學生走向更適合自己定位及未來發展的道路,根據分析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考察學生創業的可行性,通過思維訓練和實踐教學,讓學生真正的理解自己是否適合創業,適合什麼類型的創業。通過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的培養,既能夠實現學生對未來職業規劃的準確認識,又能夠將創業教育延伸出去,讓學生能夠在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道路。

三、總結

總之,學校要儘可能爲學生營造更好的創業環境,使之能夠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的同時,能夠不斷的修正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選擇更好的道路區發展。通過引導學生實現對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可能性,藉助政府、企業、學校、學生的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積極推動我國全面創業的偉大計劃,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梅瑞.新背景下中職創業教育的創新分析[J].科學與財富,20xx(03).

[2]李曉薇.陳剛.技術創新的草根文化基礎[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xx(07).

[3]洪凌欣.高校創業教育的對策[J].知識經濟,20xx(15).

[4]孫燕羣,劉偉.計算機史話[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xx(09).

就業創業論文4

一、市場機制與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內涵

(1)市場主體的特殊性。有市場,就會有商品的供求。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中,市場就業主體是高等院校大學畢業生,他們接受過高等教育,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能力,綜合素質較高,具有高附加值和良好的可塑性,是一種特殊商品。大學生與培養人才的高校是這個市場的商品供應方,用人單位則是商品需求方,三者共受市場價值規律的制約,相互聯繫和互動,形成供求不斷變化的市場。

(2)競爭的激烈性。大學生就業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我國每年都有幾百萬大學生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內同時進入社會求職,加之學歷層次差別不大,年齡又相仿,使得市場競爭尤其激烈。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運行法則。畢業生要想在就業市場中取勝,只能依靠自身的競爭實力,否則就業困難,甚至被淘汰出局。這就迫使商品供應方即高校和大學生迎合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專業知識結構,增強實力,以提高就業競爭力。

(3)就業配置的區域性。大學生就業市場分爲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有形市場主要包括高校獨辦或高校聯合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或各人事局舉辦的就業市場。無論誰舉辦,這些就業市場的用人單位一般是本地區的,所招聘對象也大多是本地區的大學畢業生,區域性較強。在無形市場方面,我國還沒有建立全國性大學生就業信息平臺,中央就業部門與各地就業機構、各地就業機構之間關於就業信息的溝通和共享還很欠缺,加劇了大學生就業配置的區域性,並且區域的失衡性也愈顯突出。

二、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市場機制障礙分析

1.大學生就業市場條塊分割

信息不暢就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十分重視。各省市勞動部門、教育部門、各高校紛紛舉辦大學生招聘,形成大小不一、類型多樣的就業市場。但這些就業市場卻是各自爲陣,造成大學生就業市場信息流通不暢,信息輻射力和擴散力不強,學校與企業、學生與企業之間缺乏充分的溝通和協調,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疲於奔命,畢業生求職和用人單位的尋才都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信號指示作用不強,供求交換難以形成。

2.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環境缺乏支持和保障

市場規範運行,是解決大學畢業生市場化就業問題的必由之路,但目前畢業生就業市場中還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亂、缺乏監督的情況,不利於就業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首先,勞動人事及戶籍管理等相關制度依然保持舊有傳統。很多地區實行地方保護主義,對外地生源畢業生設置諸多限制條件,畢業生報到程序和落戶手續繁瑣,造成畢業生跨省市流動渠道不暢,與畢業生市場化的擇業機制不相適應。其次,大學生就業中介機構缺乏規劃和鼓勵政策。一方面,存在非法中介機構對求職大學生進行欺詐活動,另一方面,政府對其缺乏足夠的政策支持,財稅減免力度不大,這對於以盈利爲目的的中介機構來說缺乏利益刺激作用,就業服務質量和服務範圍都受到限制。第三,自主創業的市場環境有待優化。大學生創業是今後大學生就業的新方向,但目前社會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缺乏基本的社會認同和社會支持,創業教育支持不夠,創業文化氛圍不足,大學生自主創業時面臨融資難、高風險、低迴報的窘況,高校畢業生創業之路舉步維艱。

3.大學生專業結構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

高等院校很多專業設置沒有面向市場需求,僅僅是以現有師資力量或傳統產業爲依據。隨着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辦學方向和專業設置的調整滯後,導致畢業生的知識結構與社會需求不適應。不少高校的教育管理過於強調統一規劃的培養要求,忽略了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和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提升,限制了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影響了大學生的供給與就業機會的有效匹配。

4.大學生就業觀念滯後

就業市場的變化隨着我國高校就業制度的改革,高校畢業生就業方式由原有的“統招統分”轉變爲“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就業方式的變化必然要求就業觀念隨之轉變,但是現狀卻並不樂觀。大多數畢業生或是對自我評價較高或是對社會現實缺乏瞭解,就業期望值偏高,“高薪”是許多大學生求職的主要考慮因素。在地域選擇上,更多地考慮京、滬、穗等經濟發達的城市,不願到中西部小城市和偏遠貧困地區;在行業選擇上,偏好黨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外資企業,不願到中小企業和農村鄉鎮;在職位選擇上,偏向於所謂的“管理崗”、辦公室,不願到基層一線。這種不良的就業心態導致少數部門和職位競爭相當激烈,人爲造成就業困難,客觀上阻礙了大學生在更大範圍和更大空間內就業。

三、大學生就業創業市場機制的完善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本質原因是畢業生就業的市場機制還未真正形成併發揮有效作用。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大學生就業的市場化道路上,需要政府、社會、學校以及學生自身的相互配合。只有這四方聯動,共同努力,纔能有效促進大學生就業。

1.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

(1)做好政策引導,加強宏觀調控。市場自身的盲目性和侷限性,造成目前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求失衡,這需要政府運用經濟槓桿,對人才資源配置加以引導和調節,對於到城鄉基層、中小企業、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大學生,在待遇和生活條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人才去工作。政府在進行政策引導時,尤其要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政府應實行更加有利於促進就業創業的財政稅收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社會保障政策,擴大對小型微型企業的貸款規模,逐步緩解和解決小型微型企業融資難問題;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審批手續,營造有利於創業的環境,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導向機制及其各種政策配套措施,激發高校畢業生的創業動力。

(2)完善法律法規,保護大學生切身利益。政府應該按照市場體制的要求,消除舊有的人事管理制度,簡化畢業生報到程序和落戶手續,加大畢業生擇業在地域上的自由度,消除高校大學生就業的區域壁壘。要儘快制定關於畢業生就業市場開設條件、交易規則、大學生就業市場主體行爲等方面的法規和政策,明確市場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反對不正當競爭,制止欺詐行爲,規範就業市場秩序,明確供求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維護各方合法權益,使大學生就業市場運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爲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求均衡鋪平道路。

2.加強社會支持和服務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對畢業生家庭而言,家長應該克服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幫助和鼓勵自己的子女樹立自強自立意識,積極參與競爭,依靠自身實力去找工作,敢於嘗試自主創業。對用人單位而言,要摒棄招聘過程中過分強調工作經驗和藉機壓價的行爲,注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和職業發展道路上的可塑造性,利用現在充分的大學畢業生資源,加強人才儲備,給予招聘的畢業生合理報酬;同時,密切與高校的合作,進入校園開設職業指導講座,提供實習崗位等,爲高校人才培養貢獻力量。對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介而言,要規範自身組織管理,建立自律、誠信的自我監督機制,使自身在推動大學生就業市場健康發展方面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整個社會要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和廣泛的社會支持網絡,共同促進大學生就業。

3.改革高校教育管理體制

(1)進行課程改革,完善教育教學體系。高校要以市場爲導向,通過調研,瞭解市場對人才資源的需求狀況,再結合自身師資、特色等資源,找準定位,適時調整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合理減少就業率較低專業的招生規模,適當增設符合社會需求的課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校教學與市場人才需求相吻合,發揮出高校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中的應有作用。

(2)重視素質拓展,提高就業能力。高校除了要教授給學生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要重視對學生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培養。學校應注重營造校園文化活動,利用“第二課堂”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豐富學生就業技能,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同時,高校還要與用人單位密切聯繫,建立校外實習就業基地,瞭解企業人才需求,建立廣泛的合作關係,搭建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交流的平臺。

(3)建立就業指導機制,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引導。第一,加強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培訓。一支職業化、專家化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教師隊伍是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關鍵,學校就業職能部門應該予以重視,提高就業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和學院輔導員的素質,以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形勢、指點求職技巧、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等。其次,推行職業生涯規劃項目。從認知階段起步,將職業指導貫穿於高等教育的全過程,對學生進行分類分階段教育,引導學生做好面對將來就業創業挑戰的準備。第三,進一步完善職業指導課程。除了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等一般性的傳授求職擇業方法的課程外,還應結合現階段實際,增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課程,比如KAB、SYB創業實訓課程,推進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系統化。

4.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自我培養

(1)更新擇業觀念,拓展就業空間。大學生要拋棄“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和就業身份等級觀念,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騖遠,也不攀比從衆,珍惜就業機會,主動到基層就業,施展自身才華;要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新型就業觀,在實踐中調適,科學地評價自我,科學地定位自我,找準個人期望與社會需求的契合點,科學擇業,積極創業。

(2)增強主動意識,提升綜合能力。大學生在校期間要不斷優化和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學精專業知識,並注意學以致用,加深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與靈活運用;要通過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的精神,提高組織協調、人際交往的能力,強化不畏挫折、創新創業的意識,以積極融入社會。

就業創業論文5

【摘要】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拓展第一課堂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學以致用,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手段,這項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大學生實現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管理能力,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從而爲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發揮積極地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實踐 就業 創業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在校大學生利用暑假開展的各種實踐活動的總稱,是高校拓展第一課堂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學以致用,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手段;是實踐檢驗所學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技能的有效載體;是一項新時期大學生德育和培養工作的綜合改革措施;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由於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嚴峻,而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近距離地感受企業,體會企業文化,一方面使得學生們更好地瞭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對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了用人單位,增強了對用人單位的感性認識,在學生中營造出了關心就業、瞭解就業、立志基層的良好氛圍。從而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暑期社會實踐有利於實現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

當少數人享受充分的教育,培養一批出類拔萃的英才的“精英教育”向大多數人接受必要的教育,培養具有良好素質的國民的“大衆教育”轉變時,我們要意識到教育方略的轉變必然會帶來就業形勢的轉變。暑期社會實踐以其豐富多樣的形式,讓我們在課堂之外,充分的實踐專業知識,與其這是一場實踐,不如說是一場實驗,因爲,它允許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磨練,只有在多次“摸爬滾打”之後,我們才能把自己塑造成專業能力突出,綜合素質全面的複合型人才,從而在激烈的“大衆化”就業中立於不敗之地。

2 暑期社會實踐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

社會化大生產的今天,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結構漸趨複雜。協作精神和開闊胸懷顯得尤爲重要。比如艦艇船舶進行海上作業,各種惡劣的海況都可能遇到, 這時候每人一崗, 崗位是否安全, 關係到全船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的安全。這種時候, 團隊協作精神和對集體的責任感往往能發揮極大作用。而暑期社會實踐一般是由指導老師帶隊,若干學生組成專業團隊進行的,在暑假期間,師生們共同生活,共同學習,有困難一起解決,有喜悅一起分享,團隊成員經過一段時間磨合,形成強烈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而這種意識和精神正是我們就業和創業的關鍵因素。

3 暑期社會實踐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學校學習的東西與工作需要還是有一定距離,而且我們處在知識快速更新的年代,隨着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技術門檻不斷提高,對人員知識儲備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同時學習能力也是創業的關鍵因素。暑期社會實踐爲大學生提高了充分的學習機會,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在暑期實踐中,同學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把別人的優點內化爲自己的能力的一部分,方能在就業創業中立足。

4 暑期社會實踐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

如果大學生具有較高的管理能力,個人的發展機會將增多,這也是我國工業化革命中對管理人才要懂專業的社會要求,所以我們要使高級應用型人才“有組織能力,能夠科學地組織管理好一個課題,一支技術隊伍,甚至一個企業” 暑期社會實踐正是爲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提高管理能力的機會,一方面一些學生在實踐中負責小分隊的管理,要負責分配工作任務、安排工作進程、檢查工作質量、與實踐單位溝通與聯繫等,儼然以一個準管理者的身份在實踐中得到了管理能力的鍛鍊;另一方面有一些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的工作任務就含有管理的成份,這正是既有專業特長又有管理能力的複合型人才,這種人纔可以使自己的社會競爭能力更強,更受企業歡迎,更好地爲社會服務。

5 暑期社會實踐有利於培養就業和創業需求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

有人說,如今的就業市場存在三大矛盾:(1)結構性矛盾,(2)崗位需求和學科結構矛盾,(3)性別差異矛盾,然而所有的癥結還在於供給與需求的不平衡,學生缺乏創新精神,盲目趨向眼前的熱門崗位。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爲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多種能力的培養和鍛鍊的機會。在深入基層、深入農村、深入貧困地區的社會實踐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結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幫助企業進行技術攻關、優化管理、開拓市場,在實踐中檢驗自己所學的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發現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別,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和自學能力,完善其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複合型人才在就業中頗受歡迎,但創新人才也是用人單位所重視的。所謂的創新人才,就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他們具有善於思考,善於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求新求異;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具有突破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勢,敢於提出新觀點,運用新方法;具有在自己擁有的知識技能上綜合開拓新領域的能力等特點。

我們創業肯定會很艱難,可以說,一切都將是陌生的,一切都將是新事物。創業時,激情和自信是十分重要的。有激情才能產生動力;有自信才能堅持到底,走向成功。陌生的可以熟認,新事物更具有發展前途。創業,千萬不要盲目,要經過市場調查、理論分析,做到真正的胸有成竹。我想我們創業:一要放低身段,放下面子。記得一位創業學子說過:“每個想創業的人,都應把自己的臉取下來,放在地上狠狠地踩幾下,然後再戴上,這樣你就可以創業了。”二要會創造適合自己的環境。要好好理順各種人事關係和產權關係,總結市場經驗,改變不利於自己的環境,做到“目標明確,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三、中國的創業機制還不太成熟,中國的風險投資體系還不太完善,可享用的資源還很有限。因此,我們一定要進行科學創業。暑期社會實踐提高了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同時提供很多創業實踐的機會。從而爲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廣闊的平臺。

結語:大學生就業與創業不單單是某個學校,某個大學生自己的問題,而且是國家、社會所應高度重視的問題,因爲這個問題關係到人力資源的匹配,關係到國家的安定團結,關係到中華民族的進步,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爲大學生就業和創業提供了一次實地演習,我們要通過這次演習,汲取就業和創業的有利因素,以便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參考文獻

[1] 張志遠.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對推進素質教育的作用[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xx.11.

[2] 朱海靈.透視素質教育,加強校企合作[J].高教高職研究,20xx.5.

就業創業論文6

【摘要】隨着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大衆化的新局面,高職學生的就業壓力與日俱增,順應時代背景,尋求新的就業創業途徑是當務之急。近幾年來我國的電子商務行業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爲就業創業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將以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爲例,探討如何利用電子商務的發展來推動高職學生的就業創業工作,構建新的高職學生就業創業模式,從而緩解目前高職學生的就業壓力。

【關鍵詞】高職學生;電子商務;就業創業

隨着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大衆化的新局面,高職學生的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各高職院校都在努力探尋能夠適應時代背景的就業途徑,以緩解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壓力。如何推進高職院校的就業創業教育,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是我們高職院校學生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隨着“互聯網+”逐步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電子商務行業這幾年發展迅速,很多高校緊跟時代步伐,開設了相關的電子商務專業,爲學生提供了新的就業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的壓力。當然,在推進電子商務相關課程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例如高職學生對電子商務領域相關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錯失了很多就業的機會;在日常教學中,如何將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與電子商務結合起來?什麼樣的模式能夠使結合產生最大的效益?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值得探討。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創業工作現狀

當前,我國高職就業創業教育雖在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下取得了較快發展,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部分高職院校的就業創業課程體系不夠完善,課程體系還是集中於比較陳舊的理論體系中,並沒有及時地更進,和時代發展相一致;教師構成方面缺乏專業的指導老師,雖然各高校基本都設置了專門負責學生就業創業的指導老師,但是相比於學生的數量而言,明顯比例非常低,不可能做到給予每個學生最及時和有效的指導;另外,教學內容等方面仍與社會實際需求存在較大脫節,學生往往發現教學內容過於重視理論,缺乏具體操作的指導,導致學生學習之後很快忘記,沒有運用到實踐中。這些不足直接導致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競爭力不強,主要體現在學歷水平、專業技能、綜合素質、資金短缺、經驗不足等方面。

二、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爲高職學生提供新的機遇

目前我國已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電商時代,網店、微店等營銷手段正悄悄得改變着人們的傳統觀念、購物方式等。隨着網店、微店數量規模不斷擴大,管理營銷已不再是單打獨鬥能夠應付得過來的,許多網店、微店開始尋找專門的管理工作人員,從而催生了大量的附屬職位,如店長、客服、美工、平面模特、網絡銷售等,開闢了新的就業途徑。很多高職院校意識到了電子商務的重要性,相繼都開設了很多有關電子商務的課程,幫助學生開拓新的思路,探尋新的就業機遇。毋庸置疑,電商時代通過網絡能解決相當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但現實中仍有部分高職學生對網絡提供的這些崗位不能有正確的認識,在擇業過程中無法接受這個行業,覺得這個行業社會地位不高或者覺得這不是一份正當或者穩定的工作,對此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等方式指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充分利用並抓住電子商務大發展給我們創造和帶來的就業機會。

三、電子商務爲高職學生提供更可行的創業平臺

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主要是以實踐能力爲主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培養的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立足於社會,在目前的就業形勢嚴峻和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網上電子商務創業是一種很可行並簡易的創業途徑,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高職學生時間充裕。大學階段生活不同於中學階段,學生有大量充裕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假如學生自己有創業夢想,不妨把這些閒暇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開創一個適合自己的電子商務創業平臺,開一個屬於自己的網店、微店,來嘗試創業。目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正在以“創夢廣場”的方式嘗試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創辦自己的創業項目。每個創業項目都引入了電子商務的模式,有自己的線上和線下平臺,根據去年的營業情況來看,線上的營業情況基本都高於單純線下的銷售,值得借鑑和推廣。

(二)具備基礎硬件條件。現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條件已經非常好,宿舍能夠上網,電腦近乎人手一機,手機智能化功能也很強大。上網開店的基礎硬件條件已經具備,很多高校還給創業學生提供了“大學生創業園”,給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和硬件設備。甚至有的高校還組成了講師團,給創業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創業跟蹤指導服務。可見學生就業創業和電子商務的結合並不難,已形成了一定的趨勢。

(三)網上開店流程簡易。以“淘寶網”C2C模式爲例,註冊爲淘寶會員後,只需要綁定支付寶、支付寶認證和淘寶認證,即可獲得店鋪地址,有了一個展示自己商品的空間。大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而且信息渠道比較多,如通過圖書館、網絡教程、QQ羣、微信羣等各種渠道學習開店和宣傳網店,這就使得電子商務和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結合成爲可能,並且發展迅速。

(四)網上開店投資風險小。與實體店鋪相比,網店經營主要是通過網絡進行,可以省下房租、僱工費、水電氣等各類雜費,初期投資成本自然就非常低。至於貨源,可以從兩個方面解決:1、線下尋找貨源。到就近的市場批貨,但這樣可能會有庫存積壓的風險,並且需要後期的攝影製作等工作。適合有一定資金並且有相關技術的大學生。在我校,還有一個創業創新的特色工作,就是成立了“創夢項目工作小組”,組長是老師,組員是學生,因爲我校是藝術類院校,學生可以結合專業,根據自己的特長設計製作出創意產品,學校會定期搭建各種銷售平臺,爲師生的創意產品進行宣傳銷售。既鼓勵了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又爲進一步提高師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機。2、線上尋找貨源。學生可以到阿里巴巴等一些知名的分銷平臺找合適的項目做網店代理。如今很多商家提供網站代銷市場,支付寶擔保交易,適合不想投入很多資金且人力不足的大學生採用。當然,在選擇各類代理商的時候,大學生需要認真辨別篩選,特別是從質量、價格、服務、售後、推廣等方面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網店代理商。

(五)具備快速自我學習的素質。如今新手網上開店創業成功的難度越來越大,要想成功,自我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針對相關行業參加一些培訓班或者網上學習相關教程或者到一些貼吧去學習別人的經驗,如店鋪裝修、推廣技巧、開店經驗等,這些都是需要網店初創者需要快速掌握的.條件。

(六)政府的政策支持。爲了緩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都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相關的優惠政策,如地區電商創業園免房租政策、大學生創業貸款優惠政策、定期創業培訓、創業經費補貼等鼓勵大學生通過自主創業的方式實現就業,這些都是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的有利因素。

四、構建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與電子商務結合的新模式

根據以上分析,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是新時代背景下逐步形成的,那麼如何構建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與電子商務結合的新模式是需要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將從以下幾點提出建議,力求緩解目前高職學生的就業壓力。

(一)培養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與電子商務結合的意識。儘管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有部分學生由於缺乏聯繫實際的想法,往往還是拘泥於書本的內容,掌握一堆就業創業的理論,而忘了要與時代潮流步伐一致。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時代的背景,深度剖析就業創業的條件和途徑,培養學生將就業創業與電子商務結合的意識,從而避免了之前提到的,有些學生對網絡提供的這些崗位不能有正確的認識,在擇業過程中無法接受這個行業,覺得這個行業社會地位不高或者覺得這不是一份正當或者穩定的工作。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每年都會開設相關電子商務課程公開課,幫助學生形成這樣的意識,根據每年就業情況來看,從事電子商務相關工作的學生人數逐年上升。

(二)開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電子商務相關課程。電子商務課程是適應時代背景需要產生的新課程,並且每一年都有新的發展和變化。就目前多數高職院校開設的電子商務相關課程而言,並沒有緊跟新的發展和變化的腳步,往往課程設置和內容侷限於過時的教材,導致學生感覺學習的內容一旦運用到現實中並不可行。爲此,高職院校除了要及時更改教材的使用,確保緊跟時代的步伐,同時要提供一定的實踐機會,在實踐中發現理論的不足,及時彌補,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實際運用時更加順利。無錫工藝每一年都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電子商務的技能大賽,學生通過參加這樣的比賽,能夠體會到如何將所學運用到實際操作中,爲今後的就業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高職院校與電子商務企業形成校企合作關係。學校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培養學生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配合和參與,校企合作便是一種將社會資源整合到學校資源中,從而達到互惠互利的雙贏模式。學生在校期間如能夠進入與電子商務相關的企業中實習,能夠幫助他們就業之時迅速融入相關的企業;對於創業的學生來說,這樣的實習,也會爲今後的創業鋪平道路,節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探索時間。對於企業來說,學生是一羣富有創新精神的羣體,他們的加入,能夠爲企業注入新的活力,發現新的商機,推動企業更快地發展。目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電子商務專業就與多家企業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關係,爲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實習和就業的機會,緩解了就業的壓力。

五、結論

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是未來幾十年內經濟發展的一個推動力,當今高職學生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對如何解決或緩解這一問題,除國家政策、社會、學校共同關注外,綜上所述,更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其一,電子商務的發展能夠爲高職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崗位;其二,電子商務創業低位起步,雙向突破,形式多樣,較有利於高職學生創業。其三,電子商務創業模式具有投資小、收益快、成本低、營業時間不受限制、交易地點不受限制等特點。這必然爲高校提供了另一種解決就業問題的途徑,是一種有效可行的創業模式。

參考文獻:

[1]王靜.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的構建——基於對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的調查[J].人口與經濟,20xx(01).

[2]邢楠.我國大學生創業資金籌集的難點與對策[J].經濟縱橫,20xx(01).

[3]李雯,夏清華.大學衍生企業的創業支持網絡研究——構成要素及有效性[J].科學學研究,20xx(05).

[4]胡永青.人才需求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xx(15).

[5]劉瑛.大學生創業支持系統模型研究[J].人民論壇,20xx(35).

就業創業論文7

團十六大以來,團中央書記處高度重視共青團推進青年就業創業的職能。隨着大學生在青年就業創業中所佔的比例不斷增加,大學生青年成爲共青團就業創業重要服務對象之一。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也已成爲共青團服務青年的一項重要內容。

大學生青年就業創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政府政策、社會環境、高等教育、就業市場需求、大學生自身因素等。筆者主要針對於大學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存在的主觀方面的各種非理性因素,應用前景理論從心理層面上對大學生青年就業創業的經濟行爲做出解釋。

一、大學生青年在就業創業方面存在的非理性認知偏差

現實生活中的人並非完全理性,大學生亦是如此。在未就業創業的情況下,他們的決策容易受到環境和心境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認知偏差,從而導致就業決策的偏差,增加了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難度。

在當前,企業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的情況下,大學生本應該是人力資源市場最受歡迎的高層次人才,卻多年被就業問題困擾。造成這種失衡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場需求的不恰當反應,另一方面則是大學生自身主觀方面的原因,即對待就業創業存在認知偏差。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對就業前景存在認知偏差

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大學生已經形成了“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除了校內的學習、生活外,缺乏對就業市場的廣泛瞭解和對自身情況的正確認識,使得一些大學生從面臨就業的一刻起就受到“就業難、創業難”陰影的籠罩,甚至因此而選擇逃避。前景理論中的損失效應認爲人們對損失比對獲得更敏感,因此,逃避就業正是出於畢業生害怕面對就業創業中的失敗而出現的一種非理性認知偏差所引發的行爲。

2.沒有樹立正確合理的就業觀,就業期望與社會需求錯位

理性的得失感受會對人們的決策產生影響。因此,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易出現“攀比”的現象,不願找比別人工作條件差、薪酬低的工作;加之受到傳統擇業觀的影響,他們一味地追求到大城市或沿海發達城市工作,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企等這樣他們認爲穩定、有前途、有面子的單位去就業,而忽略了自己的特點、能力及職業的適應性,造成就業期望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錯位,無形之中給就業增加了難度。

3.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就業目標不明確

目前儘管在很多高校已經開展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效果不明顯。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仍很模糊,重視程度不夠。他們將能否成功就業簡單地歸結於找單位、投簡歷、應聘、面試等具體環節。其實不然,要想成功就業需要一個長期的準備過程,需要在步入大學甚至更早的時間開始爲自己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即正確認識自我、樹立職業目標、制定實施方案並付諸於行動。這纔是成功就業的前提和基礎。

4.缺乏創新能力,就業思路不夠開闊

很多學生存在思維標準化和知識無活力化的問題,習慣用定式思維去思考問題,對所學的知識不能活學活用,因此缺乏創新能力。這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表現爲大學生在面臨就業時思路不夠開闊,在就業方向的選擇上具有侷限性,缺乏主動的創業思維,加之其創新精神的欠缺,所以大學畢業生不敢創業、不願創業。對於這樣的行爲,用前景理論分析即大學生在“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和“自己創業”之間的選擇上,多數人會選擇一個確定的獲益,同時由於創業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因此多數會選擇前者。而當其就業屢遭失敗時,會激起他的冒險精神,冒然創業,大有“賭一把”的想法。但是由於創業能力和經驗的缺失,創新精神不足,而導致創業失敗。因此,大學生對待創業存在認知偏差,就業思路不夠開闊,這些認知偏差產生非理性行爲,進而導致大學生對待就業、創業決策上的偏差,使得大學生要麼不願去創業要麼最終創業失敗。

二、共青團促進大學生青年就業創業的對策及建議

共青團促進大學生青年就業創業,從大學生自身方面解決就業難問題根本在於消除認知偏差,充分發揮共青團優勢和職能,幫助大學生青年擺正就業創業心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1.增加實踐類活動,廣泛瞭解崗位需求狀況及特點,正確認識當前的就業現狀

各基層團組織可有效地利用大學生社會實踐和青年志願服務活動,通過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建立大學生青年與社會、與企業之間更進一步的聯繫,如組織各類的調研活動、企業生產運行的參觀實習、新農村走訪等,讓大學生青年接觸更多的行業,爲他們創造更多的認識社會、瞭解就業崗位的機會,使之做到就業有目標、擇業有方向;同時可以擴大大學生青年的人際交往範圍,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找差距和不足,及時彌補,從而對就業現狀做出合理的理性的判斷,爲成功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提升就業能力,建立自信心

大學生正確就業觀的樹立受到社會環境、高校教育、家庭及大學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作爲對青年人最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共青團組織,應着重從成長成才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誠信教育、素質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可爲團員青年配備個性化成長導師,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青年各方面進行指導;同時也可將教育滲透到日常的團學活動中,如素質拓展訓練、藝術大賽等,通過組織各類比賽、集體活動,鼓勵學生多參與並給予一定的精神獎勵,讓大學生青年提高素質的同時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此外,應鼓勵大學生到基層、西部工作,到中小企業工作,樹立大學生青年服務西部、紮根基層的典型,並做好宣傳,這種身體力行的直觀的教育形式要優於純粹的說教。

3.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明確就業方向

共青團在高校改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礎上,可進一步將“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延伸至低年級大學生,並結合社會實踐,讓大學生提前接觸他們所想從事的行業,讓其對今後的職業發展建立直觀的認識,以幫助其進一步完善、改進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制訂出一份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規劃書,並努力去實現。同時,大學生社會實踐和青年志願服務活動不僅能讓大學生青年正確認識當前的就業現狀,也有利於他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作出合理的規劃。

4.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加強創業教育

創新精神是大學生最 重要的素質之一,它能對其他素質的提高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各高校團組織可利用大學生成功創業的典型實例對大學生進行教育,以激發他們的創業意識。僅有創業意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創業能力的培養。“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的建設是共青團20xx年起實施的一項服務青年的重要舉措。從目前來看,就業見習機會要遠多於創業見習機會,因此,可依託“創業大賽”,積極爲創業大學生與投資企業之間建立聯繫,進一步爲大學生創業見習提供機會。此外,共青團積極爲大學生創業建立小額貸款,這對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與此同時,還應更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可通過靈活的授課形式、組織講座、鼓勵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等形式,向大學生傳授科技文化的前沿信息,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從創業項目的選擇、市場營銷與策略、人事及財務管理基礎知識、創業者的基本素養、企業成立的流程及注意事項等方面讓大學生對創業建立初步的認識。理論知識的儲備加之創業見習經驗的積累,必將有助於大學生成功創業。

綜上所述,共青團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提高就業能力,消除大學生在就業方面的認知偏差,從而減少決策偏差等方面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充分發揮共青團的優勢和職能,必將有利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創業難問題。

就業創業論文8

摘要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經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爲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就要求我們大學生在校期間如何爲將來就業創業做好充分的準備,大學生在就業創業期間要努力做好自己,展現自我的能力。堅信自我,迎接任何挑戰,在困難面前不做任何的退縮。完成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

一、大學生就業環境與就業現狀

大學生就業環境

改革開放的30年來,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調整,經濟體制的改革導致就業體制和就業結構的變革。人口、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國企職工下崗等中國特有的基本國情使我國的就業問題面臨着更加複雜的經濟環境。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而另一方面高校擴招又使得我國高等教育步入大衆化階段,導致每年大學生畢業生數量劇增

大學生就業現狀

中國處於人口高峯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由於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脫節的困難局面。 而隨着競爭的進一步加劇,由於工資差距,地域差距,畢業生普遍流向東部發達地區,私營企業相比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就業人數迅猛增加。由專業之間供求不平衡更是使學非所用的矛盾逐漸顯現非重點院校畢業生和低學歷畢業生就業相對困難。在這基礎之上畢業生對工作的滿意程度降低,崗位流動的速率趨勢加快。總的來說,大學生的就業前途不容樂觀。

二、大學生就業目標規劃

每一個在校的大學生在畢業後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業創業。每一個大學生再進大學門的時刻就應該爲以後的就業問題考慮,因爲這是他們走出大學校園第一個所要面對的難題。想要以後安逸的生活,在大學期間就該爲之努力奮鬥。在大學裏,我們應該弄懂兩個問題:第一我們來上學是爲了什麼?第二

我們該如何度過我們的大學?我們來大學是爲了自己未來的事業,我們不是來貪圖享受的。在大學裏我們應該學會爲自己的夢想拼搏努力,學習好專業的知識爲

以後打下基礎。

在大學裏,首先我們應該提高規劃學習的能力提高就業能力。

規劃學習即知道我們學什麼、何時學、何處學等。要時常反思現在的知識結構是否能勝任現在或將來不久的職位。只有這樣,才能懂得學習要求、控制學習過程,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靈活的適應自己所處的複雜環境,最終使學習活動達到預期目的。其次,要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就業能力。我們應該先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並位獲得理想的職業做好積極準備。然後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思考自己的性格,脾性是否能夠很好的擔任該項工作。還有我們應該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某個職位需要什麼樣地知識,都應該做合理的知識結構,以便於自己的學習。然後我們還應該提高自我的社會適應能力,升就業能力,高就業能力。

其實大學也是一個小社會,一些企業在挑選和錄用大學畢業生時,等條件下,往優先考慮那些曾經參加過社會實踐,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而不挑選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歷與生活經驗。這就需要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注重培養自身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還有我們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就業能力。大學生承擔着建設祖國的重任,是社會的頂樑柱。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重要的任務,面對逆境和困難時,我們應該迎面而上,注意鍛鍊自己堅忍不拔的性格。求職中,分了解就業信息,沉着、冷靜應對所遇到的困難,用積極的樂觀心態克服一切困難。而不是一陷入困境,就不知所措。最後,我們要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提高就業能力。大學生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必須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職業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忠於職守,獻身事業的樂業和敬業精神,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勞動態度,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以及在職業活動中團結協作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在職業活動中,無私、正直、勤奮、誠實、守信、堅定、勇敢等優秀職業品質是人們在工作上做出成績的必要條件。同時,良好的職業精神同時也是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所不可少的

三、大學生怎樣實現自主創業

作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我們的肩上揹負着對社會,對家庭的責任感,是充滿朝氣與活力,思維敏捷,自主創新意識強的羣體。市場需要注入這些新鮮的血液,在就業難的情況下,大學生可以憑藉自己敏銳的市場眼光,和自己的專業知識開拓一條自己的道路,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

如何能夠實現自主創業?如何才能取得創業的成功呢?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培養敏銳洞察商機的能力。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存在許多商機,但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效洞察到的。這就要靠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市場、社會現象。另外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利用自身所長來開展自我創業。在自己熟悉的方面更能發現商機。其次我們應該不斷強化創業的技術與理論基礎。與社會上其他自主創業羣體相比,大學生的優勢在於,他們是一羣受過高等教育的高智商份子。在國家提倡自我創業的社會前提下,擁有創業技術基礎的支持才能在開展 創業的過程中穩操勝券,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創業並不是口若懸河的發表空想,而是需要我們付諸行動,需要技術基礎的支持。然後重在.組建高水平的創業團隊。大學生因爲社會經驗少,人生閱歷淺薄,所以想要單獨在複雜的社會裏面實現自我創業並且取得成功,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在創業的初期,大學生可以組建一個高水平的創業團隊,齊心協力取得成功創業的果實。這樣的一個團隊需要有技術人才,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的人才,有良好組織能力的人才,以及溝通能力強的人才。這樣的組合才能讓我們在創業的過程當中推陳出新,並且穩步前進。只有擁有了良好的組織能力才能讓整個團隊的運作得以順利運行,而敏銳的洞察力可以快速地幫我們進行市場定位,技術人才可以幫助我們利用高效率的信息化水平快速地解決所面臨的專業性問題,最後溝通能力強的讓整個團隊處於和諧的發展狀態中,解決由於意見分歧帶來的矛盾,溝通客戶。

成爲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需要要具備的條件呢?

第一,.成功創業者應具備激情與平常心:

對成功有強烈的慾望,對事業的熱情與激情,但是創業都會遇到危機當危機出現時,應該以平常心對待,能夠清晰地看時局,審時度勢,避免因心態失穩造成在商業競爭中的失敗。

第二,成功創業者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

無論是對產品的選擇,市場的需求,都需要有超強的觀察力,對未來的把握是基於現實的真實,瞭解市場的走向並由此做出正確的商業判斷。

第三,成功創業者應具備清晰的判斷力:

根據市場的變化,新聞,顧客需求的變化,能夠做出準確清晰有效的判斷,並且在思考時具備全面的理解,有較全面的見解。

第四,成功的創業者要有不怕吃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

創業的初期,必定要面臨很多困難,因此,創業者應該有堅持。拼搏的精神。

第五,成功創業者應具備誠信的品質:

在創業時候,人脈是重要的資源,無論是新朋還是舊友,無論是進貨商還是客戶,合作伙伴,種種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法則是誠信,並贏得良好的信譽,對於商家來說,信譽是命,信譽可以讓你得到更多的客戶,不重視信譽的商家幾乎沒有,因爲現在這個世界,你想做個獨一無二的產品還是比較難的,真的出來,銷的好的話,複製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良好的人緣常常可以讓你和各種關係建立牢固的信任關係,從而生存下去。

第六,成功創業者還應該學會傾聽:

傾聽市場的需求,傾聽顧客的需求和建議,傾聽團隊成員的建議,傾聽職工的建議。更好的與顧客職工進行溝通,才能更好的獲得成功!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有不少大學生開始選擇自主創業。不管是創業還是就業,我們在校期間應該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積極學習與創業就業的有關的知識與理論。爲自己以後的就職或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爲此我們應該努力奮鬥與拼搏!

就業創業論文9

摘要:大學生有較高文化素質、較強領悟力,並且對創業有着很高的熱情,同時創業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教育環境等也已形成,這些都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勢所在。但看到優勢的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的自身和環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關鍵字: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環境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xx)11—179—02

大學生自主創業是在全社會大力倡導自主創業的背景下興起的,是與社會就業情況緊密相連的。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把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擺到就業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七大報告從戰略性高度肯定並宣揚了創業對促進就業的重要性,確定了我國今後就業工作的方向。自此,創業觀念在我國開始興起,改變着人們過去的就業觀念,使得人們重新開始審視就業問題。這也是現代大學生們要面對的問題。作爲年輕的一代,大學生們如何把握創業機遇,迎接挑戰,清楚地分析自身與外部環境因素對創業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一、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特點

從當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情況分析,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特點主要表現在:首先,依賴性強。大學生自主創業從無到有無捷徑可走,若想取得成功必須依靠外部因素。大多數大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相似,沒有優越的家庭資源可以利用和依靠。一般創業都是從無到有,需要大學生創業者大量的智力、物力、財力、人力和時間的投入,無巧可取,無機可投。其次,期望值高成功率較低。大學生創業者勇敢的開拓精神,鼓舞他們描繪精彩的創業前景,對創業充滿美好的期望,但是也要看清事實,由於大學生創業者存在許多先天劣勢,導致創業成功率與期望值不相符,需要大學生正確對待創業的結果。號稱日本“企業之神”的坪內壽夫的一句名言是大學生正確看待創業的詮釋:“只要肯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但大部分人還沒有去做,就說做不到,首先要除去這種心理。一旦努力作爲,七成以上的成功率是跑不了的。”

二、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自身因素分析

(一)大學生創業的自身優勢因素

大學生是最有活力和創造力的羣體,是最具潛力的羣體。有許多偉大的科學家、成功的商人都是從大學時代就開始嶄露頭角。雖然他們缺乏經驗,但是他們更加具有開創精神,這是取得偉大成功的首要條件。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第一,年齡和思維優勢。年紀輕,精力旺盛,思維普遍活躍,自信心較足,對認準的事情有激情去做,敢想敢幹。

第二,家庭優勢。沒有成家的大學生暫無家庭負擔,不會受到家庭事務羈絆,其創業易獲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

第三,學習和文化優勢。大學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對事物較有領悟力,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強,有些東西一點即通。

第四,能力優勢。接受新鮮事物快,運用現代技術,特別是IT技術能力強,能夠應用各種現代信息通道,爲自身服務。

(二)大學生創業的自身不利因素

大學生自主創業有自身的優勢,但也有自身的不利因素,這些不利因素影響着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順利開展。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這些劣勢是避免創業走向失敗的首要條件。其劣勢主要體現在:

首先,社會經驗不足,盲目樂觀。一些大學生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看不起蠅頭小利,往往大談“第一桶金”,不談賺“第一分錢”的重要;同時缺乏社會經驗和職業經歷,尤其缺乏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商業網絡是阻礙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的最大障礙。

其次,急於求成,眼高手低。大學生初出校門,市場觀念和意識較爲淡薄,喜歡紙上談兵,創業設想大而不當,市場預測普遍過於樂觀;缺乏真正有商業前景的創業項目,許多創業點子經不起市場的考驗。

再次,信用危機。整個社會文化和商業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俗語說的“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同時缺乏商業信用,在校大學生信用檔案與社會沒有接軌,導致融資借貸困難重重很不利於年輕人的創業。

最後,心理脆弱。尚未形成獨立的人格,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遇到挫折就放棄,缺乏對社會和個人的責任感,甚至畢業後有繼續依賴父母過日子的想法,有的學生在前期聽到創業艱難,沒有嘗試就輕易放棄了。

三、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外部因素分析

(一)大學生創業的環境優勢因素

在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今天,鼓勵、指導和促進大學生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成爲個人、家庭、學校和政府等各個方面共同關注的話題。大學生就業觀念已經發生轉變,自主創業的環境條件已經形成。

1。有利於創業的政策環境已經形成

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爲促進大學生創業積極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保障大學生自主創業順利開展,並設立相關機構予以大學生創業指導和政策援助。尤其近幾年,國家實施創新工程,把創業立爲就業之本,把大學生創業立爲國家就業戰略工程。十七大期間對大學生自主創業進行了戰略性的論述。20xx年6月,國家工商總局下發《關於20xx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有關收費優惠政策的通知》後,上海、天津、重慶、黑龍江、遼寧、吉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陝西、甘肅、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紛紛出臺了類似的政策;後來又陸續出臺了優惠貸款的政策,這些政策被概括爲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據介紹,對於申請創業的大學生,不但將免去其相關手續費用,而且相應的稅款也將得到減免。個體工商戶需繳納所得稅、營業稅、城市建設稅、教育費附加4項稅費,在不同的省市,對於自主創業的應屆大學畢業生而言,這些稅費都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減免。

2。有利於創業的社會環境已經形成

大學生自主創業成爲大學生又一種就業方式後,各大新聞媒體在國家指導下對其進行多年的持續報道,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利與弊,並及時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和形勢進行分析,指導大學生開展創業。特別是近幾年,各新聞媒體通過報紙、電臺、電視和網絡等多種方式大密度的正面報道,推動了大學生自主創業順利開展。

3。有利於創業的教育環境基本形成

大學生自主創業在我國積極推行以來,開展迅速,與其相關的體系也逐漸成形。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體系是大學生創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着教育培養、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和素質的重要作用。1998年10月,首屆“世界高等教育大會”在巴黎召開,會後發表的《21世紀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提出:爲方便畢業生就業,高等教育應主要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畢業生不僅僅是求職者,首先將成爲工作崗位的創造者。爲牢牢抓住國際大學生創業教育轉型機遇期,推動我國大學生教育向創業教育轉型,中國教育部於1999年1月13日公佈“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加強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創業教育開始正式走入大學生課堂。目前,多數院校已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部分院校教師還接受了創業教育技能培訓,提升了院校創業教育能力。

(二)大學生創業的環境不利因素

1。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市場環境不夠成熟

大學生自主創業伊始就開始接受市場的檢驗。雖然大學生創業受到社會和政府的鼓勵與支持,但仍然屬於市場的一部分,能否成功終究要經過市場的考驗。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大學生創業的成功。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並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是當前大學生在自主創業前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然而,事實證明多數大學生在創業初期缺少對市場的客觀分析。雖懷有滿腔的創業熱情,但這種熱情存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在創業初期,因缺乏客觀的市場分析和不明確的市場定位,使得他們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往往是一蹶不振。同時已創業的團隊間缺乏建立優勢互補鏈接,忽視團隊成員間的搭配、分工、知識技能互補,對團隊的未來發展沒有形成共識,這樣團隊就無法形成最大的合力,最終走向了失敗。

2。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融資渠道不暢,缺乏創業資金來源

在創業初期,資金是大學生創業的基礎,如何在創業初期做好創業融資,得到創業的第一桶金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於大學生缺少豐富的社會經驗和良好的社會關係,使得融資尤爲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中有50。12%因缺乏資金致使創業失敗。據麥可思調查結果顯示,“父母、親友投資或借貸”是超過一半創業者的啓動資金來源,政府的任何資助只有1%,微不足道,甚至民間的風險投資都是政府資助的3倍。高校畢業生的家庭承擔了創業初期所需資金投入的大部分,這對於家庭困難但有創業熱情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利的因素。

3。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技術環境不夠理想

大學生創業同許多其他創業者一樣,在創業時遇到許多幾乎無法獨自解決的難題。如何獲得技術支持,怎樣依靠技術取得創業優勢就是難題之一。大學生創業者從學生成長爲創業者的過程,也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過程。儘管有許多優惠的創業政策爲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但技術環境仍然不夠理想。大學生創業者中擁有可以創業的技術的大學生只可能是少數。而對於多數學生,很難擁有可以創業的技術。技術的缺乏直接限制了大學生創業。通常,大學生創業者通過國家、政府、院校機構獲得免費創業技術;或是通過購買獲得創業技術;或是通過技術投資獲得技術支持。一般情況下大學生創業者獲得的免費創業技術競爭力較小,雖然易於初期創業,但受到的競爭力較大不易發展壯大;購買獲得創業技術對大學生創業者的原始創業資金有較高的要求,較其他創業因素而言,支付購買創業技術的資金將更多,增加了創業難度;吸引技術持有者參與創業,也是可行的途徑,但由於大學生創業者資金少、企業運營網單一、承擔風險能力小,較難獲得技術持有者的青睞。怎樣改變這種劣勢,爲大學生創業者營造良好的技術環境,是從根本上增強大學生創業競爭力的又一關鍵環節。

四、結論

大學生就業形勢較爲嚴峻,而創業是就業之本、發展之基,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一個重要途徑。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越來越受到家長和學生的關注,已基本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因此,大學生在自主創業過程中,要將影響自主創業的不利因素最小化,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和合理的利用外部環境對自主創業的支持,形成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促進創業不斷向前發展。

就業創業論文10

一、引言

獨立學院作爲原有高等教育資源的補充形式,着力於培養應用型、創新創業型人才,深入實施新穎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不但有利於提升獨立學院自身的綜合競爭力,更可在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的夾縫中爭得一席之地,突顯出自己在人才培養上的鮮明特色,使得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二、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第一,上世紀9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報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創業教育的概念,認爲21世紀的青年應當接受學術教育、職業教育以及創業教育。歐美國家最早推行創新創業教育,已將其納入基礎教育的體系,並且涵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過程,其高校已普遍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課程及專業,並且培養從事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研究的專業人才,美國大學生創業率達25%。總體上,國外的創新創業研究還未獨立成爲一門學科,但該項教育的課程體系健全,實踐體系完善,創新創業型人才不斷涌現,成功經驗豐富,創新創業教育普及率高且效果顯著。

第二,1980年前後,創業教育的思潮傳入中國,與此同時國家確立“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兩大戰略,促使高等教育事業在人才培養上作出重大改革。教育部挑選出9所高等院校作爲創新創業教育的試點院校,9所高校結合自身優勢、吸收西方創新創業教育精華,逐漸形成了幾種典型模式:一是以中國人民大學爲典型,圍繞創業意識的培養、創業知識結構的建構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完善爲重點;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爲典型,幫助學生豐富創業知識、提高學生創業技能,通過商業實戰,爲學生創業提供物資和技術服務;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學爲典型,重創新,以創新教育爲基礎,結合專業知識,提升學生基本素質,同時建立全天候開放的實驗中心和創新創業基地,爲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必要的場地、資金及技術諮詢。近年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爲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話題,但其發展仍處於初期階段,並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與實踐模式,而專門針對獨立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更是存在許多問題。

三、如何解決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對策

(一)定位存在誤區

獨立學院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業技巧、技能,造成創新創業教育侷限於操作層面,把創新創業教育等同於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另外,獨立學院將創新創業教育用於減輕學生就業壓力,這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系統性、完整性的過程和本質相違背。[1]獨立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需要走出這些誤區,就必須與知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形成聯動機制,必須依賴知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必須對現有的教學內容和教育體制進行改革,這樣才能將獨立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定位得長遠而準確,並收穫應有的成效。

(二)課程體系單一

分析目前獨立院校設置的有關創新創業課程的狀況,大部分學校存在着課程數量設置較少、授課時間安排不合理、類型單一、缺少系統性,大部分只是表面性的開展活動、舉辦講座,課程以選修課的形式把創新創業課程變成了就業指導課程中一個章節或輔助內容,學生只能選擇與自己的實際需求相關的課程內容。[2]豐富健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要堅持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聯繫輔導員、思政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幫助同學們在樹立正確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體現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實現個人在職業生涯的人生價值;堅持專業思想教育相結合,將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實踐經驗的傳授與打造專業創新創業的實戰氛圍和平臺相結合,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堅持與就業創業教育相結合,將創新創業教育觸及學生的擇業、就業、創業教育,通過目標定位引導同學們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汲取自身創新創業所需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堅持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創新創業是一個艱苦摸索的過程,必須具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調節心理狀態的技能,才能以良好的心態戰勝創新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挫折。

(三)師資力量薄弱

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基礎培養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不僅要注重創新創業基礎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激發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創業實踐能力。因此創新創業教育成功與否與教師的水平密切相關。[3]因此,獨立學院應利用好目前轉型的優勢,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創新創業教育專業師資缺乏的問題,這將是影響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成敗的重要因素。一是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利用所在地區企業優勢,建立校外創新創業校外指導教師隊伍,從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角度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鍛鍊創新創業技能;二是有效利用母體學校的師資力量,通過教育部對獨立學院的整合,大部分獨立院校都具有強大的母體學校的師資力量,應制定相關的政策,吸引母體優秀的師資力量參與到獨立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建設;三是招聘獨立學院自有師資力量,獨立學院屬於高等學校的潛力股,能爲年輕優秀的青年教師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這也是吸引更多優秀青年教師加入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起自有教師隊伍,才能更穩定的開展獨立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

參考文獻:

[1]黃勇.大學生創業教育探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3):116-118.

[2]許德濤.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xx.

[3]葉明海,翟慶華,段存廣.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關鍵在形成特色--以同濟大學爲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xx,24(05):76-79.

就業創業論文11

一. 自我認識

我性格外向,開朗,幽默,大方,喜歡交朋友,經常在朋友同學中扮演組織者的角色,經常組織各種活動,對自己的號召力和組織能力有信心。擅長與人溝通人際關係,團隊協作性強。雖然有時會有脾氣暴躁缺乏耐心的情況,但是也能很快的性暴躁中走出來。

二.自我評估

我在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報告中,職業興趣前三項是事業型(39分)、社會型(38分)和常規型(37分)。

S(社會型):社會學者、導遊、福利機構工作者、諮詢人員、社會工作者、社會科學教師、學校領導、精神病工作者、公共保健護士。

E(事業型):推銷員、進貨員、商品批發員、旅館經理、飯店經理、廣告宣傳員、調度員、律師、政治家、零售商。

C(常規型):記賬員、會計、銀行出納、法庭速記員、成本估算員、稅務員、覈算員、打字員、辦公室職員、統計員、計算機操作員、祕書。

即適合職業爲ESC:理髮師、裁判員、政府行政管理員、財政管理員、I程管理員、職業病防治、售貨員、商業經理、辦公室主任、人事負責人、調度員。

三.自我分析

結合老師上課知道即對自己的瞭解以及在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中的結論對自己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

1. 職業興趣:在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中第一部分我最想幹的職業或最想讀的

專業三項依次分別是國際導遊、會計師、文化經紀人

國際導遊是我從小的夢想,從小我就嚮往能夠飛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儘管我有導遊必須具備的責任心,但是這份工作也需要一定的專業語言能力,且需要一定耐心,這事是我並不具備的,也許可以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的改正。

會計師是我目前覺得在大環境下最適合我的專業,我大學的專業是會計電算化,對於專業知識肯定能夠完全消化,在能夠完全消化專業知識完成工作的情況下我還可以更上一層樓,對於會計來說考證纔是最實際的,所以我在大學中的專業規劃如下

文化經紀是我並不熟悉的一個專業,甚至跟我的大學專業沒有任何關係,這個職業不僅是需要足夠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懂得現代市場學,尤其是廣告宣傳。 要爲工作坐下好的鋪墊,我想在課餘時間自修文化經紀人專業課程並考取文化經紀人證書,我在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也是隸屬於宣傳部門,對自己的活動宣傳廣告和市場需求有一定的瞭解。

四.職業計劃

在校職業計劃(短期規劃)

本人現正就讀大學一年級,我的大學計劃如下

五.職業發展路徑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根據實施結果的情況以及因應變化進行及時的評估與修正。

1、評估的內容:

1)職業目標評估假如沒有考取註冊會計師資格證就應該在工作過程中轉

爲審計會計或稅務會計等

2)職業路徑評估當出現專業知識能夠達標時的時候,應該會嘗試做寫

的行業的會計,多嘗試一下。

2、評估的時間:

一般情況下,我定期(半年或一年)評估規劃;

當出現特殊情況時,我會隨時評估並進行相應的調整。

就業創業論文12

【摘要】《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爲河北的企業和高職教育都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作爲服務業發展方向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也勢必應在依託京津的先進創新創業理念、豐富的網絡教學和實踐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發展自身,以謀求更快更高的發展。

【關鍵詞】京津冀;連鎖經營;創新創業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北京市作爲“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市作爲“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省作爲“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區域整體突出了京津冀間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相輔相成的定位格局。同時,規劃綱要的出臺,意味着京津冀地區政策互動、資源共享、市場開放會被納入到體系化、全局性設計中,這有利於各行各業在京津冀統一規劃產業佈局、生態結構,建立一體化的市場。

一、河北服務業發展面臨機遇

縱觀京津冀,產業結構佈局並不完善。有統計顯示,目前在京津冀三地的產業結構中,北京70%到80%爲第三產業,高度聚集了科技和金融產業;天津則是第二產業和服務業均接近50%;而河北則仍有將近12%的農業,近50%的第二產業。由此可知,服務業在北京的聚焦程度較高,天津近幾年快速發展服務業,河北除個別地區外,服務業發展相對落後,並且發展規模與當地的人口規模匹配度較低,且大部分服務業處於產業鏈的低端且與京津相差巨大,尤其中小城市和農村的發展嚴重不足,各項服務比較匱乏。規劃綱要的實施,勢必爲河北服務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良機,緊跟這一重大舉措,爲服務業提供高素質管理和應用人才的各院校均應認清形勢,緊跟京津冀經濟發展潮流,提前謀劃與服務業密切相關的各專業謀求更好更快的發展。

二、連鎖經營管理是服務業發展的方向

連鎖經營是服務業發展的方向,連鎖經營的優勢在於品牌經營,店面標準化,管理規範,統一正規的進貨渠道,較高素質的連鎖專業人員等,現在的連鎖經營已經不侷限於酒店,飲食,服飾,教育等行業,已逐漸的轉向互聯網連鎖,農資連鎖等新型領域。河北省人口衆多,服務業需求旺盛,河北在新的形勢下會逐漸改變粗放型的產業結構,把新型產業迅速做大。規劃綱要中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形勢下,三地勢必將建設統一開放的商貿流通市場,北京會將農資供應、物流和實體交易等部分向天津、河北轉移,藉此良機,作爲與服務業密切相關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可以考慮包括連鎖類的農產品深加工、規模化種植、農副業養殖、綠色有機蔬菜、水果種植、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實習、就業和創業,擴寬就業道路和方向。

三、新形勢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發展建議

京津冀協同發展爲服務業及高職院校很多相關專業的發展都帶來了很好的機會,作爲服務業發展方向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只有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抓住此良機快速提升發展自己才能做大做強。

1.加大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創新能力是人的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寶貴、層次最高的能力。王紅河北政法職業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河北企業、服務業乃至大學生創業都提供了良好機遇,在校時應着力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出複合型創新創業精英人才,才能滿足當前形勢發展需要。目前河北連鎖業存在的問題連而不鎖,農村和城市發展不平衡,管理體質及經營理念創新不夠,統一配送比例和信息化服務不高,在這種情形下,新型產業會應時而生,例如農村連鎖店建設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驅動下快速發展起來,都爲我專業的學生創業和就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機遇。我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應轉化就業意識,擴寬就業渠道,需要一改改過去大城市就業的觀點,應該哪裏有機會就去哪裏。

2.構建京津冀一體化的高職教育。京津冀一體化的高職院校會逐步實現網上課程共享,學分學歷互認;區域內的教師、學生等的互訪;可加強教研、教學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在此形勢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需要緊跟形勢,加強與京津連鎖行業協會的聯繫,定期參加組織的校企會議,瞭解先進的連鎖經營理念、發展態勢和企業需求;與京津開設連鎖專業做的好的院校學習,開展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可以借鑑國家級、省級示範專業和課程的建設加強自身專業的建設,利用京津院校的完善的實踐資源,提高區域職業教育資源的利用率,還可以聯合建立一個符合現代形勢的實踐教學體系,同時突出學生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推進連鎖專業課程建設的開放化,逐步實現所以課程的翻轉課堂,讓學生利用MOOC、視頻公開課、微課程等網絡教學資源自主學習京津連鎖專業先進的知識;可以運用網絡以及相關科技手段,建立京津冀高等職業教育信息網,掌握全面的用人信息,擴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按京津企業標準建立人才培養模式和目標,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有利人才支撐。

3.構建京津冀一體化課程改革體系。京津冀三地高職院校應與京津冀企業用人需求緊密對接,建立課程合作研發制度,重塑職教理念,重構科學的課程體系;應根據連鎖企業需要,把職業標準要求融入課程,建立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應依據現代產業發展的趨勢,明確新型產業和領域,做好自身專業設置和調整,注重對學生適應性的教育,適應更多的產業發展,着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技術技能和操作規範,培養學生對現代技術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合理構築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市場的適應性和畢業生的質量。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對京津冀整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起着決定性作用,京津冀域內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應該在長遠規劃的前提下,改變以往被動的觀念,實施符合京津冀未來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總之,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均衡京津冀高校發展,增強三地高校的合作與交流是必然趨勢,有利於提高京津冀整體教育水平,並以此帶動三地經濟和社會的向前進步和發展,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各項目是逐步實施的,我定會關注發展動向,爲連鎖經營專業的發展尋找機會。

就業創業論文13

一、創業教育的相關理論

1。創業

傳統意義上,人們認爲創業就是創建企業,這種理解有一定的偏頗。隨着生產力的不斷髮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創業的概念和內涵也在不斷的改變。創業的定義總結爲:是指某個人發現某種信息、資源、機會或掌握某種技術,利用或借用相應的平臺或載體,將其發現的信息、資源、機會或掌握的技術,以一定的方式,轉化、創造成更多的財富、價值,並實現某種追求或目標的過程。

2。創業教育

創業是種技能,同時這種技能並不是人類生下來就會的。這就必然產生了創業教育。到目前爲止,創業教育的研究,基本都是借用其它策略、創新、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來加以說明研究的。狹義的創業教育僅僅是說那些已經離開學校,但沒有合適的工作,需要一個機構給以教育,目的是提高創新能力,能夠自食其力,創業致富。廣義創業教育是對包括在校學生在內的社會待業者,其中的代表就是大學生。他們在學校教育系統或非學校教育系統中進行,適應社會發展,學會應對社會的技能,積極探索與創新。

3。大學生創業教育

大學生創業教育一直受到國家的重視,從空間上來說,創業教育是動態的教育過程,貫穿於整個大學生涯過程。目的是爲了培養大學生創業基本素質,提高創業能力的教育活動。從最開始的入學,就應把創業教育作爲學生教學任務的之一,根據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特別是專業的條件,分析未來的就業方向,進行鍼對性的創業教育。

二、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

第一,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推廣力度不夠。經濟的蓬勃發展,社會競爭力越來越大,讓人們也意識到創業教育對學生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家也多次發佈各種相關文件,引導和支持大學生學生積極創業。但這只是一種精神的傳達,並沒有具體落實。大學生對如何創業,該怎樣創業依然是霧裏看花,沒有真正實踐。

第二,大學教育與社會的脫節。創業教育更需要的是走進社會,踏入大學的大門其實就是踏進了半個社會。人們想當然地認爲創業教育僅僅是學校的事情,而忽略了社會的參與。舉個例子,美國考夫曼基金會在報告《高校的創業管理:理論與實踐》中把創業比作音樂,把創業教育比作音樂教育。音樂離不開觀衆,而創業離不開的是市場和環境,如果創業教育滯留在學校,就猶如把人關在封閉的空間不能進行空氣循環。美國高校的考夫曼基金會,爲創業教育給予大力支持,特別是在在實習、實踐等方面。然而,我國創業教育的實際情況是:政府不斷地積極倡導,不斷呼籲,但在具體的落實中根本得不到實際的支持,出現了“呼聲高相應少”的畫面。第三,創業教育師資力量不足。創業教育的開展關鍵在於教育管理者的推進,這就需要有一支創業型的教師隊伍來把創新精神滲透到學生四年的學習生活中。讓創新的思想成爲一種風氣,成爲一種標杆。學生的可塑性決定他們的發展依賴於教師的引導。從現今開展情況來看,師資的嚴重短缺已經成爲一個瓶頸。

三、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

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不適合現今的教育發展,要將創業教育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也就是說理論僅僅是一種理論,特別是從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的現狀來看,還是十分不理想的。因此,大學生創業教育應該立刻走進社會實踐中。

1。讓大學生參與創業實踐中去,在社會上學習創業。現代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困難是沒有機會接觸創業實踐過程。教育者要以項目爲依託,讓學生真正的走進真實企業的創業過程,在創業過程中理解書本的理論。在每一學期的課程中,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在學習創業理論的過程中,投入到實際的公司或項目中,經過集體討論創意,並具體實施方案。在方案的運行中驗證理論。通過判斷創意的可行性,加深創業理論的理解。當然在各個關鍵環節,可以請老師和實踐人士一起探討,並根據效果來打分評價。這種創業教育模式可以讓學生真正參與創業實踐中,也是未來創業的一種模擬,具有極大的優勢!

2。創業教育離不開創新教育,二者相互聯繫、相互促進又各有側重點。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都有一個創字,從概念的內涵上來說,雙方都有創新的含義,都是爲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企業家需要的一種企業精神。創業離不開創新,創業也是體現創新最佳表現形式,從客觀上來說創業的成敗取決於創新的程度。創業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由於創業環境的不確定,投資的高風險,創業活動可以說是摸着石頭過河。這就要讓學生體會到真正是在幹一件有創意的事情,學會系統思考整個創業過程,從而在項目創業的實踐過程中,既學習了理論知識,又瞭解和體會了創業實踐過程,有效解決了創業教育與實踐脫節的現狀。

3。加強師資力量,事實上這是可以分爲理論師資和實踐師資。爲了更好地應對理論實踐,學校可以大量從校外聘請創業教育領域中專業的教師或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參與到教育環節中來,通過分析案例更好地帶領學生。這樣就有利地整合了校內外教學資源,體會理論在實踐的運用。

四、結束語

影響創業教育的因素很多,因此需要更全面的研究。從目前依照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將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如何解決我國現今不利的因素,積極帶領大學生從理論中走出來,步入社會的教育實踐裏,是本文着重討論的。目前大學生雖然大部分還處在懵懂的階段,但是已經有很多大學生已經意識到創業實踐的問題了,這將是一種趨勢。

就業創業論文14

大學生畢業之前,都有一門相當重要的課程需要去學習,這就是《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大學四年,所學的課業很多,就業與創業技能的學習是大學生活的最後一門非專業課,對於這門非常重要卻往往被處於畢業前夕內心焦躁不安的大學生忽視的課程。這就要求授課教師理論結合實踐給學生以指導。

本人在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教學方面做了一些研究,認爲:要使這門課程真正對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起到作用,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提高重視,認清課程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是一門面向社會、面向未來的課程。作爲一名大學生,在四年的大學課堂上,學到了很多知識技能;臨近畢業離校,卻發現,自己的長處無處發揮,自己的缺點沒有改正,自己的工作沒有着落,自己的未來沒有設計,這就需要教師從就業和創業方面給與正確的指導。

在《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課堂上,教師必須告訴學生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從現在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到社會對不同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從畢業生擇業是否理想而導致的待遇差距到不同職業的發展空間,從就業的穩定與發展到創業的艱辛與成就。都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在,也是教師的重要講解內容。

讓學生們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首先需要教師瞭解學生在就業創業方面的需求,並有針對性的加以總結與分析。一般而言,這種需求既要考慮到學生們的相同點,有要區分不同專業學生的差異性,因此,在收集相關資料的同時,也需要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彙總與提煉,這可以說是本門課程的開門第一件事,只有瞭解了學生的客觀需要,才能採取相關的教學手段,採用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們認識到自己現在在課堂上學到的,就是將來在社會中用到的,自己將來的職業命運與現在的課程學習關係密切,最終提高學生對本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以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

二、針對現狀,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是一門與社會聯繫非常緊密的課程,如果不瞭解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如果不瞭解大學畢業生成功擇業的先決條件,僅僅是照本宣科,是不可能教好這門課的。這就要選擇正確的教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首先是在充分了解社會需求與大學生現狀的基礎上,採取一切切實可行的手段,幫助大學生成功的邁出走向社會第一步。具體而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採取必要手段,大膽做出取捨,除必須進行的諸如求職信寫作、個人簡歷彙總、面試練習之外,儘量減少書本知識學習部分,把時間留給學生。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學生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與就業願景,佈置相關任務,請他們走出去,與相關單位接觸,做好社會調查,從而總結出“社會需要我做到什麼,我自己能做到什麼”這一關鍵命題。

其次,要做到充分利用學校的社會資源,儘量去與事業有成的畢業生聯繫,請他們以各種方式如視頻、演講、實地探訪等,與學習本門課程的學生建立起直接的互動關係,請他們把寶貴的社會經驗、個人經歷、創業過程、就業體會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們的學弟學妹們。既可以使學生們得到寶貴的第一手經驗教訓,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也可以使學生們充分認識自己,最好對自己定位,以利於走向社會之前就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現實而圓滿的規劃與設計。

第三,要利用好每一節課的實踐機會,多舉辦求職信寫作、個人簡歷彙總、面試實踐等活動,儘量讓每一個學生有身臨其境的練習機會。同時,教師要做好評價與引導工作,使得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正,最終能夠在畢業、就業之前就對未來的相關活動做好準備,達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效果。

三、苦練內功,提高學生的自身價值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是一門可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在教材中,針對學生即將面對的就業創業客觀需求,大量採用了社會上流行的諸如求職信、個人簡歷、面試問題等等通用模板,使得一般學生只要認真學習,就可以初步掌握就業時必須經歷的難度較大的擇業過程。

在教材的幫助下,一般的學生可以做到寫出文理通順、言之有物、有針對性的求職信;能夠根據個人情況與用人單位要求,彙總編輯出充分展示學生個人能力、興趣、愛好、技能的個人簡歷;可以做到面試時對考官的提問做出言之有物的回答,在面試過程中能夠變現出大方、穩重、自信的良好的精神面貌。

但是,如果想在未來的職業選擇中得到理想的結果,僅僅做到這些是不夠的。具體而言,每一個學生,都應該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在此基礎上,要做到把有利於就業與創業的優點發揚光大,把不利於創業與就業的缺點改善改正。正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作爲一個大學生,一個年輕人,往往有不切實際的在自信,大多數學生心目中的自己,不論是知識還是技能上面,都要高於社會對他們的評價,而對於社會對他們的需要方面,又往往忽視了或縮小了對嚴酷現狀的認識與警惕,也就是說,他們心目中的自己,優點是要誇大的,缺點是要縮小的。這種不切實際的觀點,一方面是因爲年輕人的自負,另一方面也與大學生長期生活在相對封閉的校園裏,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較少有關。

針對這種現狀,教師的作用就顯得重要了。在課程學習中,教師要對學生擺事實講道理,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對他們的優點要做出鼓勵,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實際情況從而能夠沉下心來,揚長避短,改變自己,適應未來。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教學工作,絕不是一種簡簡單單的照本宣科的工作,相反,這門課程教學目標的高標準、教學手段的嚴要求,要超過很多其他課程。而支持這種教學工作的動力,是對學生的認真和負責,對工作的擔當與熱愛和豐富教育教學經驗。

就業創業論文15

【摘要】

調查結果顯示,咸陽師院學生自主創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驗不足、能力欠缺、資金缺乏和信息不暢等。加強自主創業教育的對策一是幫助學生正確樹立創業觀念,強化創業意識;二是全方位構建創業教育體系,提高學生創業素質;三是積極宣傳國家政策,爲學生創業提供全方位支持。

【關鍵詞】

咸陽師院;大學生;自主創業;問題;對策

大學生創業是社會創業的組成部分,創業的大學生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國現在和未來民營企業的生力軍。大學生成功創業,除了解決自身的就業與生存問題,還能提供更多的社會就業崗位。大學生結合自身的知識和專業背景進行自主創業是實現其人生價值的重要渠道。

咸陽師範學院爲了更好地促進在校生和畢業生自主創業,爲大學生自主創業開展更加有針對性的創業教育和提供更多的支持,組織了咸陽師範學院大學生自主創業情況的調查。此次調查由教務處資助,政治與管理學院組織實施,進行了爲期三年的調查與跟蹤。調查初期,在咸陽師範學院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和部分畢業生中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1139份,其中有效問卷1072份,佔總回收問卷的94.12%。隨後,調查組與其中部分同學保持聯繫,跟蹤其對自主創業的認識與實踐的變化,同時對新入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情況進行調查,深入瞭解學生對學校創業教育的需求和建議。

一、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學生對創業話題大多很感興趣,但較少有人對創業主動進行深入瞭解,付出實踐者更少。調查數據顯示,在調查初期,只有11.6%的學生表示沒有過創業打算,其餘88.4%的學生對創業都或多或少有些想法。相比較而言,來自於就業機會相對較多的大城市學生的創業意願明顯不如來自小城鎮和農村的學生強。但是有創業想法不代表真的會創業,有能力去創業。其中,大多數學生並不能說出創業到底是什麼,以及怎樣去創業。把想法付諸實踐或正在準備創業的學生只佔到有想法學生的15.2%,在有過創業實踐的學生中也只有五分之一左右掘得第一桶金。後期的跟蹤調查發現,由於感受到學校對學生創業工作的重視,部分學生更加關注創業問題,主動加深對創業的認識,積極開展創業實踐的學生人數也有小幅提升。可見學校對學生創業積極性的發揮有着重要的作用。

咸陽師範學院學生創業的目的不盡相同。有近70%的學生認爲創業是一種養家餬口的手段,13.6%的學生把創業當作是一種生活方式,其餘一小部分學生渴望通過創業實踐理想,“成爲一個對社會更有用的人”。越是來自生活環境單一、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村和中小城鎮家庭的學生持“養家餬口”觀點的越多,可能是因爲就業機會相對較少,所以認爲創業可以賺錢,可以避開嚴峻的就業壓力。這些學生的創業行爲往往也就越具有盲目性,成功率也相對很低。他們多是選擇啓動資金少、風險小的創業領域,比較注重短期收益,缺少長遠考慮,比如,有學生想要開火鍋店、服裝店及在學校周圍開辦培訓班等。這種創業往往在初期新鮮感強,但不容易持之以恆,在創業過程中遇到挫折也容易放棄。持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或爲了實現理想的學生多是來自於就業機會較多、經濟條件較好的大城市家庭。由於對金錢的需求不是特別迫切,一旦做出創業的決定相對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大多會認真思考創業的目標、需要哪些資源和能力,以及如何去實現的問題。如果第一次創業失敗了,大多能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重新整合資源,等待下一次創業的機會。

二、學生自主創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此次調查顯示,經驗不足、能力欠缺、資金缺乏和信息不暢等因素是制約學生創業的主要問題。大學生創業要想成功,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人際關係能力、較強的心理素質,以及挑戰精神、創新意識和適應能力等。在調查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沒有創業的經驗,感覺知識儲備也不夠充分,更不能有效地運用理論知識去指導創業實踐。53.3%的人都認爲他們的創業經驗不夠,作爲學生基本以學業爲主,很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與社會接觸少,真要創業的話覺得手足無措。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一個基本條件,而有33.5%的學生表示他們對風險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不會應對創業中將要面臨的壓力與挑戰,也很難接受創業失敗。

資金缺乏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又一主要瓶頸。64.1%的受調查學生認爲創業存在的主要障礙是缺少啓動資金。其中來自於農村的學生佔到一半以上,只有12.4%的大城市學生認爲資金是障礙。可見,咸陽師範學院學生創業的資金主要來自於家庭,家庭的經濟條件影響了學生創業活動的實踐,政府投入的相關資金有限,且很難惠及所有有創業意願的學生。由於缺少風險評估機制,創業學生缺乏財產抵押擔保,獲得社會融資也極其困難。許多學生坦言,如果家庭條件不寬裕,還是先找個工作解決生存問題,等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再考慮創業才比較現實。

另外,據調查顯示,多數大學生對於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不是很清楚,甚至一點都不知道。這是由於學校教育仍是管理型、封閉型爲主,對國家的相關方針政策宣傳力度不夠;也可能是因爲國家出臺的相應政策法規,在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讓學生不能感受到實惠;或者是學生本身缺乏瞭解的主動性。所以,雖然較多大學生有創業意願,但持觀望態度多、採取行動的少。

三、加強自主創業教育的對策

咸陽師範學院學生創業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問題,這些問題困擾和阻礙着學生自主創業的開展。學校作爲教育的主體,創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首先,應該從上到下重視創業教育,把創業教育滲透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幫助學生正確樹立創業觀念,強化創業意識。學校應定期組織自主創業報告會,使學生在正確認識社會的基礎上了解社會需求,從思想上認識到創業本身就是對創新能力、挑戰精神、心理素質及適應能力的提高,認識到創業既可以爲社會做貢獻,又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其次,全方位構建創業教育體系,提高學生創業素質。大學生創業必須具備相關知識、技能、經驗以及心理素質等,這些都是創業成功的基石。學生對學校能夠提供的創業教育和創業指導抱在很大的希望。所以,學樣應該開設與創業相關的教育課程,主要針對創業基礎、實務知識和創業選擇的培訓與教育;並開設一些專門的管理能力、人際關係能力、適應能力等培養課程。另外,組織一些實踐性很強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創業實踐活動,全方位立體地提高學生創業素質。在調查過程中,60.6%的學生認爲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利於自己的創業。還有31.3%學生覺得做兼職也能幫助自己創業。學校開展各種實踐活動,進行模擬創業,讓學生在社會實踐、創業實踐等活動過程中融入所學知識,真正感受到創業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難,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提高自主創業的成功率。

第三,學校還應積極宣傳國家政策,爲學生創業提供全方位支持。學校除了是教育主體,還是學生與政府、學生與社會的中間人。爲了給學生創業做好服務,學校應大力宣傳國家有關創業的政策法規,讓學生更多瞭解,更加有效地利用國家好的政策,在創業中少走彎路。學校也可以聯繫成功企業家來校演講和進行創業輔導,以及幫助學生聯繫政府和企業的資金支持,爲學生創業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在成功企業家和成功創業人士的協助下定期組織創業大賽,並對優勝者的成功方案提供獎金和資金扶持,鼓勵學生把創業的想法變成現實。創業成功的學生也可能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資助學弟學妹們,形成良性循環,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業能力,又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創業資金缺乏的問題。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高質量的就業。鼓勵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是擴寬大學生就業渠道的重要途徑,也爲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提供一個多彩多姿的舞臺。

標籤:論文 創業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