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關愛留守兒童事蹟(通用6篇)

新材料8.22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事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蹟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蹟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愛留守兒童事蹟(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愛留守兒童事蹟(通用6篇)

關愛留守兒童事蹟(通用6篇)1

小胡,女,1943年出生,吉安峽江縣人。在峽江縣巴邱國小讀書的許多學生,每天下午放學後,不是立即回家,而是到一個叫“金豐陽光家園”的地方,因爲這裏有一位慈祥的奶奶在等他們,那就是被許多留守兒童稱爲“世界上好奶奶”的小胡老師。

單純的初衷 默默奉獻

現年74歲的小胡是峽江縣巴邱國小一名普通的退休女教師,國小高教師職稱,峽江縣“五老”報告團成員。20xx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使小胡老師萌發了幫助留守兒童的念頭。當時她正在回家的路上,一個老奶奶帶着自己孫子邊哭邊從學校走出來,只聽見那老奶奶說:“你不聽話,不會做作業,我又教不了你。你爸爸媽媽又不在身邊,我也沒有辦法。”小胡聽着很揪心。作爲一名從業30多年的教師,她覺得自己要爲此做些什麼。起初她只是上門輔導,後來學生髮展得太多,小胡主動找到社區工作人員,建議在社區建立“留守兒童教育輔導中心”。這一建議得到了縣關工委、團縣委、婦聯、西門社區大力支持,20xx年3月,西門社區“金豐陽光家園”成立了,小胡既是“家園”日常工作管理的負責人,又是一位志願者,真是兩副重擔一肩挑啊!當時人手不夠,她就叫來了在巴邱國小教書的侄子曾儉生和她的學生劉民運老師,同時還找來了以前的同事,義務照顧留守兒童,輔導他們學習和開展心理諮詢工作。這一干轉眼已是12年。

溫暖的陽光 受人敬重

12年來,週一至週五,學校放學了,小胡就上崗了,每天下午4點半到6點半,小胡總是準時來到陽光家園給孩子們輔導功課,幫助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困難,哪怕颳風下雨,哪怕腰椎病犯了,也從未間斷;週六和週日,她就帶着孩子們在陽光家園唱唱歌、跳跳舞,讓孩子們和遠方的爸爸媽媽上網視頻聊天,給他們打電話。在她看來,留守兒童缺少的不僅是學習輔導,生活上和行爲上同樣需要關愛和引導。小女孩陳怡由於父母離異、家庭困難、性格孤僻,從不主動與人交流,爲了改變陳怡,小胡耐心教育、幫助她,鼓勵她參加集體活動,並每天和她談心,打開她的心結,經過半年多的開導,終於讓陳怡慢慢開始接受朋友。幾年前,在小胡所帶的留守兒童中,有一名叫小敏(化名)的女生沾染了小偷小摸的壞習慣。輔導結束後,小胡取下掛在教室牆上的挎包到菜市場買菜時,發現包中的幾十塊錢不見了。她記得從學校回來時錢還在的,經過短短2個小時輔導就不見了,她似乎明白了什麼。第二天下午,小胡對孩子們說:“昨天我不小心將包裏的錢弄丟了,如果哪位同學撿到了請告訴我一聲。”環視了所有孩子後她又說:“就算撿到後用掉了也沒關係,只要告訴我一下就行。”這時,她發現坐在座位上的小敏紅着臉把頭低了下去。輔導結束後,小敏磨磨蹭蹭等其他孩子都離開了,這纔來到小胡身邊,拉着她的手說:“奶奶,你的錢不是丟了,是我拿的,我還把錢都用掉了。我錯了,對不起……”看到小敏後悔又難過的神情,小胡笑了。她拍拍小敏的肩膀說:“你能勇於認錯就對了,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偷東西是可恥的。以後在學習上,如果錢不夠用,你可以告訴我。”小胡話音剛落,小敏就撲到她懷裏,流下了羞愧的淚水。小胡順勢循循善誘,耐心細緻地給小敏講壞習慣的危害,講名人小時候知錯就改的故事,讓她懂得明辨是非善惡,懂得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半年後,小敏在一次放學路上撿到一個錢包,內有380元錢和證件。她一時間找到小胡並交到她的手上。小胡緊緊抱着小敏,流下了欣慰的淚水。隨後,她帶着小敏把錢包和證件送到了附近派出所,在警察的幫助下找到了失主。記得巴邱國小五年級(2)班的一名學生,父母殘疾家貧,開學時交不起學費。胡老師知道後,安慰他說:“只要你努力學習,學費有困難,我來幫你。”先後拿出680元資助他完成學業,並以高分錄取在峽江二中學習。

如今,“陽光家園”是一個佔地面積400平米的愛意融融的溫馨小家。小胡,就像一縷陽光,不僅溫暖着留守兒童的心,也感動了很多人,一些退休教師紛紛從家裏走出來,義務到“金豐陽光家園”服務,輔導中心的固定志願者從她1個人增加到目前的7個人。每個週六、週日,都有很多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和社會青年來到輔導中心開展志願服務工作。12年來,小胡帶領志願團隊在“陽光家園”幫助了20xx多名留守兒童提高了學習成績,資助了100多名貧困學生繼續完成學業,教育幫助了80多名留守兒童改掉了不良生活習慣,挽救了13名問題留守兒童,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她爲“我們的好奶奶”。

感人的事蹟 倍受關注

20xx年5月8日母親節前夕,爲表天下兒女們對母親慈愛的回報,江南都市報與江西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聯合推出的“福彩江南公益行?走近慈母”活動全面啓動,50萬元厚禮送給江西省50位慈愛的母親。小胡的先進事蹟被媒體記者推薦參加這次活動並獲獎。一萬元的獎勵,除了一臺46英寸的液晶彩電,還有5000元現金。“有些激動,激動不在於得到了獎勵,而在於我們的付出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小胡說:“獎金都分給了輔導老師,他們太辛苦了,從來沒有得到回報,這次就算我給大家發了工資。”

20xx年元月15日,中央電視臺記者走進“陽光家園”拍攝的《小胡記事》作爲特別節目,於同年4月7日在央視12頻道《夕陽紅》(慈愛)欄目震撼播放。從一個側面講敘了小胡幫助教育留守兒童改正不良習慣的動人故事,告訴人們:每個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只要付出愛心,小樹總會成長;只要一縷陽光,他們就會燦爛。她先後被評爲“(首屆)吉安十大新聞人物”、吉安市“崗位學雷鋒標兵”、首屆“江西十大正能量行業標杆人物”,20xx年被評爲“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20xx年8月,她當選助人爲樂“中國好人”。在小胡和志願者們的陪伴和幫助下,“金豐陽光家園”的留守兒童們度過了他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時光。小胡說:“關愛留守兒童,有苦也有甜。看着他們身心健康成長,我很欣慰,我會長期堅持下去。”

關愛留守兒童事蹟(通用6篇)2

6月1日人民日報第17版頭條《讓孩子們擁有幸福童年》報道四川、湖南、南京三地青年爲孩子服務的感人故事,其中第一部分“爲留守兒童找回親情”講述了射洪市金華鎮西山坪村留守兒童守護專員小梅的事蹟。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着夏天……”童年,是每個人的鄉愁,總是能帶給人無憂無慮的美好回憶。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是幸福人生的開始。但有一些孩子,因爲種種原因,他們的童年面臨着困境。

有這樣一羣年輕人,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參與社會治理,致力於關心關愛那些面臨困境的孩子,守護他們的童年。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我們採訪了其中一些年輕人,聽他們講述和孩子們之間的故事。

爲留守兒童找回親情

“祝馬阿姨母親節快樂!”5月10日一早,小梅收到這條祝福微信,心頭一熱,自己陪伴了3年多的留守兒童謝詩悅長大了,懂得感恩了,一股幸福感夾雜着成就感在心頭翻涌。

今年28歲的小梅是四川省射洪市金華鎮西山坪村留守兒童守護專員。中坪村人均耕地少,村裏的青壯年大都在外打工。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項目“童伴計劃”在村裏落地後,曾經是留守兒童也做過留守兒童媽媽的小梅踊躍應聘,20xx年3月正式成爲30個孩子的“童伴媽媽”。20xx年11月,金華鎮中坪村、上方村、百籮村合併爲西山坪村後,孩子的數量增加到了54名。

到崗後,小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訪,摸清家底,爲村裏每位留守兒童建立信息檔案。家訪過程中,謝詩悅給她留下了很深印象:“母親去世、父親失聯,從小跟隨外婆生活,家庭無經濟來源,本人還患有矮小症。因身體原因,她有自卑心理,對外界很排斥。”從此,小梅對小詩悅尤爲留意,經常去她家陪她說話,開導她、鼓勵她,還邀請她到村部“童伴之家”跟小朋友們一起玩耍。漸漸地,小詩悅變得開朗活潑起來。小梅通過“童伴計劃”項目盡力幫助她,“去年小詩悅要上國中,我跑到縣裏幫她協調學校,還找相關部門給爭取了1萬元醫療救助。”

每個週末,小梅都會帶上自己的女兒趕來“童伴之家”,跟孩子們一起玩玩具、做遊戲,教他們唱歌,還輔導他們做作業,“寒暑假,會有大學生志願者來陪孩子們,平時也會請交警來講交通安全,請藝術機構來教畫畫唱歌,有時還帶孩子們去城裏參觀。”小梅想着法子增加孩子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眼界。

“不僅要讓孩子們說話有人聽、煩惱有人解、孤單有人陪,更重要的是作爲一根連接親情的紐帶,要拉近留守兒童和他們父母之間的距離。”小梅通過微信建立了本村留守兒童家長羣,讓每個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近況,同時也讓孩子感覺父母一直在關注着自己。

“補位而不越位。”小梅認爲,“童伴媽媽”的陪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留守兒童父母關愛的缺失,還是比不了父母在身邊的滿足感,所以“童伴媽媽”的地位不是替代父母,而是督促父母履行落實監護責任。讓她高興的是,目前已有3名留守兒童家長返鄉回來陪孩子。

近4年來,小梅共計開放“童伴之家”近500天,開展活動400餘場,家訪600多人次,受到鄉親父老、留守兒童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如今,在射洪像小梅這樣的“童伴媽媽”已有40位。

給事實孤兒一束陽光

保靖縣碗米坡鎮昂洞村、花垣縣民樂鎮洞咋村、江永縣回龍圩下巖村、耒陽市壇下鄉新建材4組、衡陽縣井頭鎮西湖村5組……渠吉亮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滿了湖南偏遠山村的名字。這些村莊,他都一個一個走訪過,算下來,行程有8000多公里。

今年35歲的渠吉亮在一家央企的湖南分公司工作,兼任湖南懷化市企業科協聯合會副主席,他利用業餘時間走訪村莊,最關注的是留守兒童,尤其是事實孤兒。

“我總是會想起他們無助的眼神,他們渴望被關注、被關愛的表情讓人心痛。”談起事實孤兒,渠吉亮很是牽掛。他所說的事實孤兒,是指由於父母一方服刑、一方出走或外出打工,失去了生活來源和照顧、成爲事實上的“孤兒”的未成年人。

“孩子的童年需要有人陪伴,可對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來說,見父母一面是一件很難的事,他們太缺乏關愛。”渠吉亮說。20xx年,湖南省司法廳聯合民革湖南省委共同開展“小海豚關愛成長計劃”活動,持續重點幫扶父母雙方正在服刑的14週歲以下的事實孤兒。身爲民革成員,渠吉亮積極參與其中,儘管工作異常繁忙,但他幾乎每次都參與,先後帶隊走訪事實孤兒近40人,行程約8000公里,自費給孩子購買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還籌資30萬元拍攝關愛事實孤兒公益微電影。

剛剛開始做這個工作,有人不理解,連有些孩子的鄰居也不理解:“那麼多貧困人羣需要幫扶,爲什麼去關注和幫扶這些服刑人員的子女?”因爲這些偏見,服刑人員的家庭困難往往容易被忽視,孩子容易受到歧視,“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歧視。”渠吉亮說。

在走訪中,渠吉亮也用實際行動改變着周圍人的看法。20xx年,渠吉亮和志願者一起到芷江看望一戶服刑人員家庭。家裏只有一個5歲的男孩和奶奶一起生活。一開始,男孩不願意說話,奶奶也非常冷淡。雖然碰壁,渠吉亮並沒有放棄,一直與他們保持溝通、時時關愛。去年,再回訪時,孩子一見到他,就興奮地撲到他懷中,奶奶也熱情地爲他們倒茶:“你們來了以後,鄰居慢慢又和我們來往了。”

多次走訪之後,渠吉亮和調研組一起提交了《關於關愛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成長問題的調研》,提出了建立視頻系統,定期讓服刑人員和未成年子女視頻以及定期組織子女到監獄開展親情幫教等系列建議。走訪也引起了有關部門、學校的合力關注,不少孩子就學問題、生活保障問題得到解決。

“可喜的是,多方關注推動下,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問題已納入政策視野。”渠吉亮說,去年6月,民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對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提出要求。湖南省司法廳聯合公安廳、教育廳等14個省直部門聯合發文,形成了多部門聯動幫扶體系,共募集社會資金5400餘萬元幫扶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

一對一救助困境兒童

20xx年夏天,25歲的`高娟娟剛從南京師範大學社會保障專業研究生畢業,工作還沒確定,就作爲兒童公益組織社工直接參與了一起事實孤兒的救助。

9歲的非婚生兒童小華,生父不詳,生母去世,頓時陷入無人監護狀態。辦案律師找到剛成立一個多月的兒童公益組織南京同心未成年人保護和服務中心,參與中心創辦的高娟娟受派對小華進行“一對一”幫扶。

高娟娟和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圍繞着小華撫養和落戶問題四處奔波,民政、公安、基層社區、小華親屬……歷時2個多月,多方努力之下,小華的大舅同意作爲其監護人,當地民政部門辦理了事實孤兒補貼,派出所也辦理了落戶。隨後,高娟娟又邀請心理諮詢師爲小華進行心理評估和輔導,並對小華的成長進行持續跟蹤。

“一場救助下來,嚐遍了酸甜苦辣,卻也更懂得困境兒童救助工作的價值!”高娟娟決定留下來,成爲南京同心未保中心的專職社工。這一干,就是5年。

這5年,高娟娟與衆多困境兒童結下了不解之緣:同心未保中心所在的玄武區有200多個困境兒童家庭,她和同事一起幾乎跑遍了每一家;她“一對一”幫扶的困境兒童個案有數十個,不僅幫助在南京的流動兒童,還跑到連雲港跟蹤過流浪乞討兒童的監護問題……“非婚生兒童的落戶、上學問題往往頭緒很多,牽涉許多部門,解決起來很不容易。”高娟娟說,“但看着孩子們得到救助後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感到值得,我從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近年來,加入同心未保中心兒童公益事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20xx年中心成立之初,高娟娟是第一個專職社工,如今這裏的專職社工已有20多人,除1名70後、兩名80後以外,都是90後。1993年出生的楊蕾,一開始自己做社工,她的丈夫許凱本是志願者,如今也主動加入了社工隊伍。

“團隊的壯大、社工的成長都凝聚着黃老師的心血,是她一手帶大了這個團隊。”這羣年輕人交口讚美着一位黃老師。

黃老師名叫黃瓊花,是位70後,臉上總掛着輕鬆的微笑,是這個公益組織的發起人。5年時間,黃瓊花帶出了一個20多人的年輕社工隊伍,長期合作的志願者達200多人,募集善款1700多萬元,直接資助幫扶困境兒童超過5萬人。

“困境兒童救助,最需要的是有人一對一去做個案,你的每一次善舉,都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黃瓊花對她的年輕團隊深情地說。

關愛留守兒童事蹟(通用6篇)3

2020年,註定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大家響應黨的號召“宅”在家裏,自我隔離,不給防疫添麻煩。快活嶺國小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積極開展空中課堂教育活動,德育部門也大力組織關愛一線子女和留守兒童的系列活動,在活動中涌現出了許多先進代表和典型!

胥樂,快活嶺國小二年級二班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身在武漢的一名普通教師。她的丈夫是洪山區城管局(交通局)的工作人員,身處抗疫一線,他們互相鼓勵互相支持着彼此。“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數月,無數志願者盡己所能爲保護大武漢衝鋒陷陣,我又怎能退縮呢?”他這樣說。每天繁忙的事務,使得他不得不一天24小時紮根在單位,許久都沒有回家。寒風凜冽,風雨無阻,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他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行着平凡的使命,勇敢的站在戰“疫”的最前沿。胥老師的孩子不足一週歲,工作家務參雜在一起豈止辛苦,但她始終堅持做到把工作做好做實不放棄班裏任何一個孩子,用她的方式表達着對學生的愛。

一接到學校“停課不停學”的通知,她就迅速組團,建隊,模仿課堂,試講演練,確保課程的正常開展,並積極開展每日線上晨檢晨報。當她得知班裏一名同學父母疑似被隔離在外,不能回家!孩子留守在家,由家中老人照料生活,無法實現在線學習!家人和孩子心急如焚!胥老師馬上與家長、孩子取得聯繫,慰問家長,安撫孩子,並制定出幫扶計劃。不遺漏每一個孩子,不耽誤每一天課程,這就是師愛的體現!

“特殊時期決不能讓這名疫區留守兒童掉了隊”胥老師這樣告訴自己。首先,她與家長取得聯繫,因對方是位老人監護孩子學習,理解新事物能力的限制,老人不會使用人人通空中課堂更不用說教育雲了,但好在勉強會用QQ,隨即胥老師便將個人QQ號和在線答疑羣號告知並指導她們加爲好友,這樣爲聯繫方便又加上了一層堡壘。其次,馬上將整理好的課程資料發給孩子奶奶。因爲資料較多又或者是鏈接,奶奶不會用,胥老師就把課程資料截圖發,然後通過語音配文字進行講解,直到對方說“明白了”。胥老師說“事無鉅細”保證每一件事弄清楚說明白,堅持下來孩子纔不會掉隊。

最困難的要數課堂教學了,孩子沒有進入課堂學習,學習效果就大打折扣,胥老師就將每一天的課堂內容用思維導圖形式寫出來拍照發給孩子,再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她生怕哪一項沒有做,哪一塊知識出現斷裂總是想了又想,確定沒有問題後才罷休。但這還不夠,檢查孩子的掌握情況,作業,背誦都要過關。學完第一課《古詩二首》檢查的時候,孩子信心滿滿的過關了,這真是送老師和心繫孩子的父母的最好的禮物啊!學習上沒有落下,孩子的心理上也不能太有壓力。每天一聽的電話訪問胥老師告訴他:“孩子,你是勇敢的,你是堅強的,在困難面前你沒有低頭,你是值得大家稱讚的!你不但更加勤奮的學習還告訴我們大家如何防疫病毒,勤洗手,勤通風,講衛生。”這是多麼可愛又懂事的孩子啊!一天輔導結束,孩子結結巴巴的說出:“雖然這段時間,媽媽不在身邊,但胥老師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和輔導,就像是媽媽一樣!”

隔離疫情但不隔離愛,隔離在外無法陪伴孩子學習的家長們,你們不要太擔心,教學上有我們,請你們放心治療,等到春暖花開我們再相聚!

快活嶺國小像胥老師這樣克服困難,全心全意愛學生、教學生的老師還有很多!樂觀的快小人,不信邪的武漢伢,我們一定能打贏這次疫情防疫戰!快小加油!漢陽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關愛留守兒童事蹟(通用6篇)4

榮縣義工聯黃xx,今年43歲,由於先天性的手腳殘疾,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比較差。僅憑着他的一顆愛心,他堅韌的毅力,創辦了榮縣義工聯合會,創建了榮縣留守兒童基地,爲榮縣城區的留守兒童做好事,辦實事,他關愛留守兒童的事蹟在當地傳爲佳話。

43年前,黃xx出生在榮縣縣城,父親是榮縣印刷廠的工人,黃xx一生下地,就是一個先天性的殘疾兒,剛兩歲時父親因患肺癌病世,母親拋下兩歲的黃xx另嫁他人。從此黃xx成了殘疾孤兒,靠吃百家飯長大。由於他悲慘的身世經歷讓他養成了發憤努力的好習慣。憑着他驚人的毅力從國小讀到了高中,他手不能寫字,就用嘴含着筆寫字,用腳趾挾着筆寫字,就是現在打電腦,他也是用腳按着鼠標用寫字板完成。他有一顆善良的愛心,自己就是殘疾人,還不斷地想方設法地幫助別人。在15年前,才28歲的黃xx就是用他這種頑強的毅力和善良的愛心,打動了剛離婚不久還帶着個5歲女兒,比他還大三歲的歐翠惠,心甘情願地與黃xx結爲夫妻。歐翠惠是黃xx的好幫手,自己經營着廣告傳媒公司,還要幫助黃xx的生活護理,還要抽空爲義工聯所收到的別人捐贈的衣物進行清洗整理,然後送給困難羣衆或者敬老院。

20xx年11月,黃xx無意間加入到榮州義工QQ羣,在羣裏也和羣友們時常捐款幫助困難的人。20xx年6月,在黃xx的提議下,正式成立了榮縣義工聯合會,併到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爲民間組織。黃xx爲法人,和他的夥伴們一起於20xx年8月在榮縣發起了首支學生志願者團隊,發動榮中、一中、職中、旭東中學等學校的學生志願者爲困難學生和留守兒童服務辦實事。20xx年11月17日榮縣留守兒童基地正式建立,在縣關工委和旭陽鎮政府和東街社區關工委的支持下,將東街社區的會議室作爲留守兒童基地的活動室,長期無償使用。就這樣,留守兒童基地利用週末和節假日長期爲留守兒童開放。近五年來,週末一般有近50名留守兒童在這裏學習娛樂,度過愉快的週末。暑期期間,這裏最鬧熱,有近100名留守兒童在這裏學習和娛樂,到這裏輔導留守兒童們學習和娛樂的老師全都是大、中學生志願者們。

黃xx爲創建這個留守兒童基地、守住這個基地,辦好這個基地,真的是嘔心瀝血,費盡了心思。記得留守兒童們在這裏度過的第一個六一兒童節,是黃xx約請了他的高中同學太極大藥房的老總楊敏,爲40個留守孩子們送來了每人一個新書包,同時還晏請40名留守兒童到館子集體聚餐,這讓孩子們一個個高興的不得了。所以以後的每年節假日前,黃xx是最忙碌的,他會提前到一些機關單位和大中企業去協調聯繫,請來愛心單位和愛心人士,爲留守兒童們送來節日的禮品和慰問金。特別是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和春節,好多單位在黃xx的協調下,都會來這裏慰問留守兒童,如榮縣警察院、法院、四合商貿有限公司、深圳品卓傢俱公司、太極大藥房等單位和企業都會在節假日給這裏的留守兒童們送來學習用品、兒童食品和慰問金,讓這些留守兒童們真正能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能度過每一個快樂的節日。

20xx年初,就在留守兒童基地剛建立不久,黃xx聽說大街上有一個老人帶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每天靠檢垃圾過日子,而且小男孩每天在垃圾堆裏,又臭又髒時,他馬上到街上找到了這對祖孫。原來這個小男才5歲多,是從涼山洲雷波縣紅旗鄉紅旗村9組來的祖孫倆,小男孩名叫吉布以布,是彝族,其父親因犯罪被判了死刑處決了,母親外出無音訊,家中房屋倒塌沒處居住,其奶奶就帶着他來榮縣旭陽鎮金魚村投靠姑媽,但姑媽和姑父都已經外出打工,只是姑父的老父親在家,由於生活習慣不同,兩祖孫與其姑父的父親常吵架,於是就搬出來在鄰近的旭陽鎮梓桐村租了間家房居住。祖孫倆的生活來源就只靠奶奶到處檢垃圾度日。爲了弄清這個情況,黃xx還親自跑到涼山洲雷波縣紅旗鄉小男孩的老家去了一趟,把情況瞭解的清清楚楚。小男孩已經到了上國小的年齡了,但沒有戶籍、沒有辦法上學,而且這個小男孩長的是又黑又髒,脾氣又怪,還會小偷小摸。爲了幫助這個外地來的留守兒童,黃xx是急在心上,跑在路上。他找學校、找社區,找企業老闆,到處協調、到處張鑼。首先他把這個小男孩領回家,他老婆幫着小男孩洗澡換衣服,具他老婆歐翠惠講,當時這個孩子又髒又臭,第一次給他洗澡,就洗了半個多小時,才把全身洗得乾乾淨淨。爲了叫起來方便,黃xx根據小男孩的彝族名字的諧音給他取名爲盧小峯。黃xx找到富東國小聯繫好,把盧小峯送到富東國小讀書,爲了小盧每月的生活零用錢,黃xx又找到榮縣圖書館的曹英(義工聯的會員)協調,曹英同意每月給小男孩50元錢作爲零用。就這樣在榮縣讀了四年書,這四年中每逢週末和節假日,盧小峯都是在留守兒童基地度過,剛來時,他的小偷小摸習慣不改,有一次在社區複印室玩耍,他看見覆印室辦公桌抽屜裏有幾十元錢,趁大家不注意就偷走了,後被發現了,黃xx就把他叫到黃xx的辦公室,狠狠地批評了他,類式的情況常有發生,每發現一次,黃xx都要嚴肅的幫助教育,讓他慢慢變好。黃xx考慮到這樣在榮縣久住也不是辦法,因爲這祖孫倆的戶口在雷波縣,不是榮縣人,很多具體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於是黃xx又想法聯繫上了雷波縣的義工聯組織,於去年將這祖孫倆送回了他們本地,而且還想法協調聯繫,讓雷波縣的民政部門給這老奶奶解決低保,把小男孩子作爲孤兒,享受了孤兒待遇。現在小男孩已經讀七年級,但黃xx從沒有放棄對他的關愛,每隔兩月他都要通過QQ與雷波縣的義工聯瞭解這個小男孩的學習生活情況,聽說這個小男孩現在變得很聽話,也不再小偷小摸了,學習成績也很好,黃xx說起這事感到很欣慰。

在留守兒童基地,還有一名小女孩叫龔加霖,她來自榮縣高山鎮,四歲時母親病逝,她父親就帶着小女孩來縣城租房住,在縣城開了個服裝加工廠。週末的時候小女孩也到留守兒童基地來學習。小女孩的父親是個不管家不管事不稱職的父親,從不給小女孩幫助和教育,也從不給小女孩零花錢,小女孩在學校看見別人同學都有零花錢,自己沒有,怎麼辦,於是就小偷小摸,慢慢養成了壞習慣。因爲小偷小摸偷了別人的錢,有時被發現,就找到她父親賠錢,她父親也很兇殘,不注重教育引導,只知道狠心的打罵,去年有一次,因爲偷摸被人發現,她父親就狠心地將小女孩的尾指砍斷了,回家還用尖嘴鉗將小女孩的嘴臉訂的稀爛。黃xx得到這個情況後,真的不能容忍,他馬上找到高山鎮和村關工委,一起來調解,將小女孩的監護權轉讓給她的姑媽,並要求其父親每要給500元生活費。從20xx年7月調解至今,他沒給過一分錢生活費。經過在留守兒童基地的學習培養,黃xx的耐心教育,現在龔加霖還是留守兒童基地的學員,她已經在富南國小讀七年級了,小偷小摸的壞習慣已經改了不少,一年多來沒再發生過了。

黃xx類式關愛幫助留守兒童從壞變好的事例舉不盛舉,總之黃xx是一個及有愛心的善良人,有他在,這個留守兒童基地就會永遠辦下去。20xx年4月,黃xx又建立了自貢市志信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專門做一些公益事業,專門對未成年人犯罪不予起訴的人員進行幫教。今年黃xx還參加了精準扶貧,建立了一個名叫鹽義倉的扶貧項目,他負責聯繫過水鎮的文昌村和樂德鎮的燒基嘴村。總之黃xx是一個閒不住的人,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是一個善良的人,是一個懂得生活的人,是一個自強自立、永不言敗的人,是一個值得大家學習和讚賞的人。

關愛留守兒童事蹟(通用6篇)5

xx鎮xxx村xxx,男,19xx年6月出生,高中畢業,現在讀一村一名大學生,20xx年加入中國共產黨,xxx村村委會副主任,黨總支委員,團支部書記兼民兵連長。xxx村共有1760人,496戶,6歲以下的幼兒120人,6歲以上的兒童144人,其中留守兒童佔兒童的7%,共計19人。

這些留守兒童在農村的現狀與問題。1、由於較長時間父母不在身邊,年邁的祖父輩文化水平不高,既沒有教育的經理,也缺乏教育的藝術,而有的親戚和朋友的責任心更差,形成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盲區。2、由於不在父母身邊,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缺乏與父母之間深層次的感情溝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導致劉叟兒童孤僻、自卑、精神壓抑、性格孤僻不願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從而導致行爲習慣較差,並且較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示範行爲失控。3、由於父母長期外出務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圍較差,孩子學醫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刻苦鑽研精神,在生活、學習中往往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上進心不強。

20xx年在縣團委的領導和關懷下,xxx村xxx成立了留守兒童工作站,並配備了一臺電腦,一部固定電話,每天星期天,xx海同志帶領這些留守兒童到留守兒童佔與自己的父母進行視頻聊天或是打電話那種。很多天沒見,骨肉親情相見的場面確實讓人感動。家長從重可以瞭解到孩子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身體情況、道德規範情況、健康成長情況,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可以請教自己學習中的困難題目和一些開心的事情與家人分享,使得他們學習更有動力,生活充滿着希望。

xx海同志除了幫助孩子們與其父母進行視頻聊天,孩紙孩子們唱歌、跳舞、朗誦古詩、玩遊戲,並且他自己也融入進去,與他們一起活動,有個村民路過聊侃地說你整天和一些孩子玩,也玩得有什麼"勁"嗎?xxx回答:"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祖(請收藏本站:,哪一家沒有孩子,大人都是從小孩子走過來的,跟孩子們在一起玩,孩子們的快樂,那就是我最大的快樂,不信你也來試一試"。從那以後,參加這些活動的人越來越多,還有家長帶着自己的孩子來本村的國小教師等。

xx海同志不僅自己參與,還爭取了有關部門、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實行一幫一活動,大手牽小手,走訪困難戶,推動省級生態文明示範點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左右,使整個村裏充滿着陽光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關愛留守兒童事蹟(通用6篇)6

龐xx家庭,河南浚縣善堂鎮,家庭成員6人。

龐xx,中共黨員,國小教師;妻子朱xx,代課教師。父親龐xx,母親劉xx,年過七旬。兒子龐xx,大學畢業後應徵入伍;女兒龐xx在高中就讀。

龐xx夫婦,現任教於鶴壁市浚縣善堂鎮迎陽鋪中心校。工作上,他們跟其他鄉村教師一樣愛崗敬業、團結同事、教書育人;生活上,他們跟其他村民一樣孝敬父母、撫養兒女、和睦鄰里……可他們跟別人不一樣的是,既愛和睦的小家庭,又將留守兒童聚到身邊組成一個大家庭---善堂鎮石佛鋪村留守兒童之家。每逢雙休日、節假日,他們夫婦主動擔當留守兒童的代理父母,讓身邊的留守兒童共享父母般的呵護、共沐大家庭的溫馨。

農閒時節,村裏許多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留下的孩子由其它親友代爲撫養,農家孩子離開學校、回到家裏,孤獨、寂寞而又無聊,特別是雙休日、節假日,有的呆在家裏看電視,有的看兇殺鬼怪、色情等內容的影碟,有的聚在一起打電子遊戲、網聊,有的在街上打打鬧鬧、大喊大叫,更有甚者模仿成年人賭博、吸菸、喝酒……他們被動接受各種消極因素影響,精神空虛,道德失範,甚至誤入歧途,嚴重影響了學校對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效果。

面對留守兒童生活失助、心理失衡、親情失落、安全失保、校外生活的貧乏、無序等突出困難與問題,龐xx憂心如焚,他苦苦思索:怎麼改變農村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的現象,怎麼才能讓留守兒童歡心、父母在外務工安心,又讓委託監護人爺爺奶奶放心?

當時,龐xx查看大量的素質教育讀物,從中瞭解到:青少年之家、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等校外教育機構,主要承擔着少年兒童接受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責任,是素質教育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鏈環"。他產生一個念頭:何不模仿都市少年宮的形式,創辦一座屬於農家孩子的少年宮?

1997年7月,他們夫婦模仿北京市少年宮的做法創辦了"留守兒童之家"。

他們夫婦創辦留守兒童之家,改變了農村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的現象,填補了農村校外教育的空白,使農村孩子共享"同一片藍天,同一片陽光"。

二十年來,每逢雙休日、節假日,他們夫婦義務輔導留守兒童倫理、心理、生理知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法制宣傳、道德實踐、社會實踐活動,引領農村留守兒童在直接參與、親身體驗中,知榮辱,辨美醜,開闊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愉悅身心。20xx年5月,石佛鋪村留守兒童之家被鶴壁市文明委命名爲"鶴壁市未成年人三理教育基地;20xx年12月,龐xx被河南省文明委評爲"全省三理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二十年來,將近3000名留守兒童接受他們夫婦的校外教育,也涌現出許多優秀兒童。如:20xx年6月,陳文倩被共青團鶴壁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評爲"鶴壁市優秀少先隊員";20xx年5月,王曉婷被鶴壁市組織部、鶴壁市婦聯評爲"鶴壁市十佳留守兒童"。20xx年8月,龐xx調到迎陽鋪中心校工作,他發現班裏的申婷芳、申凌寒、申瑞妍、高慶元等女孩兒學習情緒低落、孤獨、苦悶。他就跟她們聊天,瞭解到她們的父母在外地打工,長期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因爺爺奶奶沒文化不能及時輔導,往往不能及時完成,課餘生活單調、枯燥。龐xx就指導申婷芳組織留守兒童成立"互助小組",申婷芳負責語文作業輔導,高慶元負責數學作業輔導;爲了豐富她們的課餘生活,龐xx將自己購買的《安徒生童話故事》、《格林童話》、《雷鋒的故事》等帶到學校,讓她們傳看,申婷芳負責領讀故事,高慶元負責唱歌、申凌寒負責繪畫比賽……在龐xx的耐心引導下,申婷芳、申凌寒等女孩兒不但自立自強,還將身邊的留守兒童組織起來,成立"留守兒童互助小組"。無論在學校,還是在校外,無論是學習、娛樂方面,還是生活方面,她們互幫互助。在申婷芳的帶動下,身邊的留守兒童們學習進步明顯,生活自理、自護,她們快樂生活、健康成長。20xx年5月,申婷芳被市委組織部、市文明辦、市婦聯評爲"鶴壁市十佳留守兒童"。

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20xx年10月,他們夫婦關愛留守兒童、創辦留守兒童之家的事蹟,被鶴壁市市委宣傳部評爲"鶴壁市20xx年第三季度十件好事之一,20xx年年度十佳好事之一";20xx年5月,被浚縣關愛幫扶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協調小組評爲"浚縣關愛留守兒童十佳教育工作者";20xx年6月,被浚縣縣委評爲"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20xx年5月,被評爲"鶴壁市優秀代理家長"。20xx年5月,他們夫婦創辦的石佛鋪村留守兒童之家被評爲"鶴壁市示範留守兒童之家",20xx年5月,被評爲"河南省示範留守兒童之家"。20xx年5月,龐xx被評爲"鶴壁市優秀代理家長"。20xx年5月,朱素紅被鶴壁市組織部、鶴壁市婦聯評爲"感動鶴壁十佳母親"、"鶴壁市優秀代理家長"。20xx年5月,龐xx一家人因關愛留守兒童事蹟感人被評爲"鶴壁市最美家庭";20xx年1月,被評爲"鶴壁市和睦家庭示範戶"。

龐xx一家人關愛留守兒童的事蹟,曾經中國青年報、教育時報、大河報、鶴壁日報、淇河晨報、河南電視臺、鶴壁電視臺、浚縣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多次報道。如:20xx年11月7日中國青年報《全國首家農村民辦少年宮生存調查》,20xx年8月6日淇河晨報《龐xx和他的留守兒童之家》,20xx年4月30日鶴壁日報《浚縣善堂鎮:鄉村學校少年宮讓農村孩子放飛夢想》,20xx年5月30日鶴壁日報《年近半百的孩子王》等都做了詳細報道。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人幫。爲了滿足更多的留守兒童開展文體娛樂活動,20xx年5月,浚縣婦聯、浚縣文明辦的領導協調善堂鎮政府、石佛鋪村村委會,將石佛鋪村國小東邊的荒坑劃出一部分,作爲留守兒童活動場地。龐xx一家人起早貪黑、加班加點,將兩米多深的荒坑填平。20xx年3月,他們拉圍牆、安大門、建乒乓球檯、鞦韆架、滑梯、跳牀、象棋臺……總投資六萬多元,建成九百多平方米的新場地。20xx年7月,鶴壁市婦聯、鶴壁市文明辦、淇河晨報組織市民爲石佛鋪村留守兒童捐贈圖書3000餘冊,更加滿足了孩子們的借閱需求。20xx年7月,浚縣關工委的領導,聽說石佛鋪村留守兒童之家的乒乓球檯還是水泥製作的,並且缺少籃球架,馬上協調有關單位,幫助龐xx夫婦解決困難。可喜的是,20xx年3月10日,龐xx在浚縣體育股領取由國家體彩捐贈的一套籃球架和兩套乒乓球檯;20xx年3月11日上午,龐xx在浚縣婦聯領取一臺由河南省婦聯捐贈的聯想商用臺式電腦。有了籃球架,孩子們終於實現了打籃球的夢想;添了兩套乒乓球檯,更加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又添了一臺電腦,孩子們跟父母聯繫更方便了。

龐xx一家人關愛留守兒童的事蹟,通過多家媒體多次報道,也感動了許多有愛心的大學生。自20xx年7月以來,河南工業大學將石佛鋪村留守兒童之家確定爲"河南工業大學社會實踐基地";自20xx年7月以來,安陽師範學院將石佛鋪村留守兒童之家確定爲"安陽師範學院社會實踐基地",20xx年7月1日,南開大學也選派優秀大學生來幫助龐xx夫婦關愛留守兒童。

自中國青年報20xx年11月7日專題報道《全國首家農村民辦少年宮生存調查》以來,石佛鋪村留守兒童之家被稱爲"全國首家農村民辦少年宮";自20xx年5月以來,龐xx夫婦所在的善堂鎮迎陽鋪中心校,取得省、市文明辦的大力支持,利用體彩公益基金建成一座國家級鄉村學校少年宮。平時,他們夫婦奔忙在"民辦少年宮"與"鄉村學校少年宮"之間。

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二十年來,他們夫婦堅持做一件平凡的小事:爲留守兒童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